呼吸运动的调节PPT课件
合集下载
呼吸运动调节及膈肌放电PPT课件
膈肌放电的生理意义
维持呼吸节律
膈肌放电是维持正常呼吸节律的关键 因素之一,通过规律性的收缩和舒张 运动,推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协助其他呼吸肌
适应生理需求
在不同生理状态下,膈肌放电的频率 和幅度会相应调整,以满足机体对氧 气的需求。
膈肌放电可以协调其他呼吸肌的活动, 共同完成呼吸运动,提高呼吸效率。
CHAPTER
膈肌放电的检测与治疗
膈肌放电的检测方法
01
02
03
膈肌电图
通过放置在膈肌上的电极 记录膈肌的电活动,以评 估膈肌的功能状态。
超声检查
利用超声波技术观察膈肌 的运动情况,判断膈肌是 否正常工作。
呼吸功能测试
通过测量呼吸气流和肺容 量的变化,评估膈肌在呼 吸过程中的作用。
膈肌放电的治疗方法
膈肌放电的机制
神经调节
膈肌放电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包括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中枢 神经主要负责发放节律性神经脉 冲,外周神经则传递这些脉冲至
膈肌细胞。
化学调节
体内某些化学物质,如CO₂、 H+等,可以刺激或抑制膈肌放 电,通过改变呼吸中枢的活动来 调节呼吸运动的强度和频率。
机械感受
机械感受器在感受胸腔压力变化 时,也会对膈肌放电产生影响, 从而调节呼吸运动的深度和频率。
呼吸运动调节及膈肌放电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呼吸运动调节概述 • 膈肌放电的原理 • 呼吸运动调节与膈肌放电的关系 • 膈肌放电异常与呼吸系统疾病 • 膈肌放电的检测与治疗 • 研究展望
01
CHAPTER
呼吸运动调节概述
呼吸运动调节的定义
呼吸运动调节是指通过神经和体液因 素对呼吸活动的调节,以维持机体气 体交换和酸碱平衡的过程。
生理学实验—呼吸运动的调节
注意事项
1.气管插管时注意止血,并清理气管内的血液和分泌物。 2.静脉注射乳酸时,注意不要将乳酸漏于血管外刺激动物引 起躁动。
实验结果及分析
解释上述实验项目的结果及分析其产生的机制。
意义:加速吸气向呼气的转换,使呼吸频率增加。 (切断动物双侧迷走神经后因肺牵张反射消失,故呼吸减 慢,吸气延长,称长吸式呼吸)
化学感受性反射
化学感受器
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调节呼吸为主) 主动脉体(调节心血管为主)
感受动脉血中PCO2↑、PO2↓、H+浓度↑的变化
中枢化学感受器:延髓腹外侧 感受脑脊液中H+浓度↑的变化
实验题目
呼吸运动的调节
实验目的
了解:呼吸节律的形成;肺牵张反射;呼吸的化学感受性反射 熟悉:迷走神经的分离技术,增大无效腔技术 掌握:动物呼吸运动的记录方法;神经-体液因素变化对呼吸的影响
实验原理
正常的节律性呼吸运动,是在呼吸中枢的控制下进行的。呼吸运动 的调节主要是神经调节。
定义:黑伯反射 特点:感受器位于细支气管平滑肌内;传入神经为迷走神 肺牵张反射 经;中枢在延髓;有种属差异性(家兔明显,吸的调节
实验步骤:
1.家兔麻醉、固定、气管插管 2.分离双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3.游离剑突,并与张力换能器相连 3.仪器调试
选择“实验”、“机能学实验”菜单,选择“呼吸运动的 调节”实验模块。 4.观察项目 (1)观察正常呼吸曲线 (2)增大无效腔,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 (3)注射3%乳酸0.3ml,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 (4)剪断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再剪断另一 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
呼吸生理PPT课件
生理无效腔
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
15
不同呼吸频率、潮气量对肺通气量及肺泡通气量的影响
被测者 呼吸频率 (次/分) 潮气量 (毫升) 500 肺通气量 (毫升/分) 8000 肺泡通气量 (毫升/分) 5600
正常安静
16 8
32
深慢呼吸
浅快呼吸
1000
250
8000
8000
6800
3200
结论: 在一定的呼吸频率范围内 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更为有效。
肺血流量 (5L)
正常值
0.84
肺泡无效腔
>0.84
<0.84
功能性短路
19
大气、肺泡气、血液、组织中的PO2 和 PCO2 大气 肺泡气 动脉血 静脉血
(mmHg)
组织
PO2
PCO2
159
102-104
97-100
40
30
0.3
40
40
46
50
20
肺泡
CO2(40)
O2(102)
CO2(46)
41
复习思考题
1.胸膜腔内负压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生理意义? 2.切断迷走神经,呼吸运动会有什么变化?其机制如何? 3.试述缺氧和CO2增多时对呼吸影响的主要机制。
42
何尔登效应何尔登效应haldaneeffecthaldaneeffect第四节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运动的调节一呼吸中枢中枢神经系统中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元群pbkf最基本的呼吸中枢是延髓产生呼吸节律呼吸调整中枢脑桥促吸气向呼气转化初级中枢在脊髓支配呼吸肌运动长吸中枢脑桥促进吸气呼吸的反射性调节一肺牵张反射二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三防御性呼吸反射张张反反射射肺扩张肺扩张抑制吸气抑制吸气兴奋呼气兴奋呼气呼气呼气吸气吸气兴奋吸气兴奋吸气抑制呼气抑制呼气缩缩反反射射迷走神经迷走神经肺牵张反射主动脉体颈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三呼吸的化学性调节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血po适宜刺激coco22对呼吸的影响对呼吸的影响作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作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主要途径主要途径动脉血中动脉血中pcopco22升高升高2mmhg2mmhg就可反射性引起反应就可反射性引起反应作用于外周化学感受器作用于外周化学感受器动脉血中动脉血中pcopco22升高升高10mmhg10mmhg才能引起反应
《呼吸与运动》PPT课件
2、呼吸肌本体感受器反射:由呼吸肌本体感受器传 入冲动所引起的反射性呼吸变化。
该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意义是随着呼吸肌负荷 的增加而相应地增加呼吸运动,这在抑制气道阻 力上起重要作用。
〔二〕化学感受器反射
化学感受器通常分为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 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是指颈动脉体和主动 脉体;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对 H+ 浓度的变化敏感,对 PO2 的变不敏感。
二、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一〕肺容量
1、潮气量;2、补吸气量;3、补呼气量;4、余气 量;
5、功能余气量;6、肺活量;7、时间肺活量
〔二〕肺通气量
1、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其 数值等于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
2、最大通气量: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 反映肺通气的最大能力。
3、肺通气贮量百分比:肺通气贮量%=〔VEmax -VEr〕/VEmax×100% ;
B、肌肉利用氧的能力:是影响 VO2max 的外周限制 因素。
〔3〕正常值:一般人 2—3L/min;运发动 4—6L/ min。
〔4〕意义:A、评价有氧耐力;B、评价有氧训练效 果;C、运动选材。
〔三〕无氧阈
1、乳酸阈:人体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 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当运动强度到达某一负荷时, 血乳酸浓度急剧上升,这个急剧上升的起点。乳酸 阈对应的血乳酸平均浓度约为4mmol/L,其变化 范围大约在1.4~7.5mmol/L之间。对应的运动强 度大约在 55%~85%VO2max。
2、正常值:约为 0.25L/min,其数值与需氧量一 致。
3、最大摄氧量:进展较长时间剧烈运动时,人体每分 钟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
〔1〕单位:
①绝对值: L/min〔升/分〕;
该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意义是随着呼吸肌负荷 的增加而相应地增加呼吸运动,这在抑制气道阻 力上起重要作用。
〔二〕化学感受器反射
化学感受器通常分为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 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是指颈动脉体和主动 脉体;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对 H+ 浓度的变化敏感,对 PO2 的变不敏感。
二、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一〕肺容量
1、潮气量;2、补吸气量;3、补呼气量;4、余气 量;
5、功能余气量;6、肺活量;7、时间肺活量
〔二〕肺通气量
1、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其 数值等于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
2、最大通气量: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 反映肺通气的最大能力。
3、肺通气贮量百分比:肺通气贮量%=〔VEmax -VEr〕/VEmax×100% ;
B、肌肉利用氧的能力:是影响 VO2max 的外周限制 因素。
〔3〕正常值:一般人 2—3L/min;运发动 4—6L/ min。
〔4〕意义:A、评价有氧耐力;B、评价有氧训练效 果;C、运动选材。
〔三〕无氧阈
1、乳酸阈:人体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 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当运动强度到达某一负荷时, 血乳酸浓度急剧上升,这个急剧上升的起点。乳酸 阈对应的血乳酸平均浓度约为4mmol/L,其变化 范围大约在1.4~7.5mmol/L之间。对应的运动强 度大约在 55%~85%VO2max。
2、正常值:约为 0.25L/min,其数值与需氧量一 致。
3、最大摄氧量:进展较长时间剧烈运动时,人体每分 钟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
〔1〕单位:
①绝对值: L/min〔升/分〕;
呼吸运动调节及膈肌放电PPT课件
膈肌放电的机制与过程
神经传导阶段
呼吸中枢发出神经冲动,通过膈 神经传递到膈肌,引起膈肌收缩 。
肌肉收缩阶段
膈肌收缩导致胸腔容积变化,从 而实现吸气和呼气动作。
膈肌放电的异常表现与处理
膈肌放电异常可能导 致呼吸困难、呼吸急 促等症状。
处理膈肌放电异常的 方法包括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和呼吸训练 等。
针对临床实践,开展膈肌电活动的监测与干预措施研究,为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 新的思路和方法。
对临床应用的展望与建议
鼓励开展膈肌电活动监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为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建议加强临床医生对呼吸运动调节与膈肌放电理论的 培训,提高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
倡导多学科交叉合作,共同推进呼吸运动调节与膈肌 放电领域的研究进展,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呼吸肌调节
膈肌、肋间肌和腹肌等呼吸肌的活 动状态受到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从而影响呼吸运动的强度和节奏。
呼吸运动的异常表现与处理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呼吸运动异常的常见表现, 可能由呼吸道阻塞、肺部疾病、神经 肌肉疾病等原因引起,需要及时就医 检查并治疗。
呼吸衰竭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睡眠中出现的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现象, 可能导致夜间缺氧和睡眠质量下降, 需要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使用无创 呼吸机等。
常见的膈肌放电异常 包括膈肌痉挛、膈肌 麻痹等。
03 呼吸运动调节与膈肌放电 的关系
呼吸运动调节对膈肌放电的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呼吸运动调节通过神经和化学信 号传递,影响膈肌纤维的兴奋性
和放电频率。
吸气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呼吸中 枢兴奋,通过神经传导引起膈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呼吸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内部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元 群。 • 脊 髓——中继站和整合某些呼吸反射的初级中枢,但呼吸节律 不在脊髓产生的 • 延 髓——呼吸的基本中枢(生命活动的基本中枢) • 脑 桥——呼吸的调整中心 • 高位脑——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和下丘脑
• 延髓存在基本的呼吸中枢,能发动和维持比较有规律的呼吸运动。
• 延髓有多种类型的神经元,其中包括:
• (1)背侧呼吸组(dorsal respiratory group DRG) • 集中在孤束核腹外侧,主要为吸气神经元,它以交叉方式支配对 侧膈肌运动神经元 • (2)腹侧呼吸组(ventral respiratory group VRG)
•
集中在凝核、后凝核、以及面神经核附近,有吸气神经元,也 有呼气神经元。
• (一)肺牵张反射(Pulmonary stretch reflex) • 1、定义: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称肺 牵张反射,又称黑—伯二氏反射(Herring-Berger's reflex) • (1)肺扩张反射 • (2)肺缩小反射 • 2、意义:使呼吸不致过长,促使吸气及时转入呼气,它与脑桥 呼吸调整中枢共同调节着呼吸的频率和深度。
•
在脑桥的1/3处呼吸的神经元相对集中的地方形成了臂旁内侧核 和KF核团,合称PBKF核群,起呼吸的调整中枢的作用。其作用 表现为:它们与延髓的呼吸中枢之间有双向联系,其作用是限制 吸气,使吸气向呼气转换。目前认为:它是通过易化延髓“吸气 切断”机制,促进吸气与呼气之间的相互转换。
•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 呼吸活动可受机体内外环境各种刺激的影响,如伤害性刺激、冷 刺激、血压的骤然变化等都可使呼吸发生变化。重要的反射如下: • (一)肺牵张反射(Pulmonary stretch reflex) • (二)化学感受性反射 • (三)呼吸肌的本体感受性反射 • (四)防御性呼吸反射
• (二)化学感受性反射: • 当血中或脑脊液中的CO2、H+浓度升高,或O2浓度降低时,通过 刺激体内的化学感受器,对呼吸产生调节,从而排出体内过多的 CO2、H+,摄入O2以维持血液与脑脊液中CO2、O2、H+浓度的相 对恒定。
• 1.化学感受器 : • ( 1 )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其中的 I 型细 胞(球细胞)是感受器细胞, • 适宜刺激-动脉血 Po2 降低、 Pco2 升高或 [H+] 升高的变化,传 入神经冲动增加
• 三.运动时呼吸的变化与调节
THANKS
谢 谢 聆 听
• (三)呼吸肌的本体感受性反射
• 1、定义:肌梭和腱器官是骨骼肌的本体感受器,它们所引起的 反射为本体感受性反射。
• • 呼吸肌内也有本体感受器. 当呼吸道通气阻力增大时,通过本体感受器反射增强呼吸肌 的收缩力,克服通气阻力,保持足够的肺通气量。
• (四)防御性呼吸反射 • 当鼻腔、咽、喉、气管与支气管的粘膜受到机械或化学刺激时, 则会引起防御性反射。此反射具有清除刺激物,防止异物进入肺 泡的作用。常见的呼吸性防御反射有: • (1)咳嗽反射 • (2)喷嚏反射
• (2)中枢化学感受器:
• 中枢化学感受器-延髓腹外侧Fra bibliotek浅表部位。• 适宜(有效)刺激-脑脊液中的[H+],而不是CO2分子。
• 中枢化学感受器不感受缺O2刺激。
• 2. CO2、H+和低O2对呼吸的调节
血中 P CO2 脑脊液 P CO2 H2CO3 [H +] +
+ +
血中 P O2 主动脉体 颈动脉体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
• 呼吸运动特点:
1.自动节律性呼吸:节律性来自呼吸中枢,受反射调节。
2.可有意识地调节呼吸——受大脑皮层控制。
• 中枢系统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分为两个方面: • 一方面是自动节律性的控制,主要是通过低位脑干的功能而产生 正常的呼吸节律。 • 另一方面是随意的控制,主要是大脑皮层的功能,它可以改变正 常的呼吸节律,进行与意识有关的活动,如:屏气、说话、唱歌 等。
+
延髓呼吸 中枢
+
延髓化学 感受器
膈肌 肋间外肌
呼吸加深加快
• 低氧对呼吸的影响 • 吸入的空气中,若PO2在一定范围内下降则可以引起呼吸增强。 实验证明动脉血中PO2降到10.6kPa(80mmHg)以下时,呼吸深 度和频率都增加。这是通过血氧下降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 呼吸中枢反射性兴奋,导致呼吸加深加快。缺O2对延髓呼吸中枢 却是直接抑制效应。如严重缺O2时,外周化学感受性反射已不足 以克服低O2对中枢抑制效应,终将导致呼吸障碍,甚至呼吸停止。
• (1) 肺扩张反射
吸气入肺 肺扩张 支气管、细支气 迷走神经 管平滑肌内肺牵 张感受器⊕ 延髓呼吸 中枢 中止吸气 引起呼气
• (2) 肺萎陷(缩小)反射 肺萎陷引起吸气的反射称为肺萎陷反 射(缩肺反射)。该反射在较强肺缩时才出现,对防止呼气过度 和肺不张有一定意义,在平静呼吸调节中意义不大。
• CO2是调节呼吸的最重要的生理性体液因子 一定水平的Pco2对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是必须的。 Pco2↓(过度通气)→呼吸暂停。 Pco2↑: >2%: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7%:通过调节,血中Pco2可维持在接近正常水 平) 。 >7%:肺通气量不能继续作相应增加,血中Pco2急剧↑,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症
状:不安、头痛、头昏、呼吸困难等。
>15%:意识丧失、惊厥。
>30%:呼吸中枢麻痹、死亡。
• 氢离子对呼吸的影响 • 动脉血中H+增加,呼吸加深加快;H+降低,呼吸受到抑制。 • 中枢化学感受器——敏感性高(血—脑屏障) • 外周化学感受器 • 血中H+对呼吸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