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娱乐化的利弊
新闻过度“娱乐化”的危害
龙源期刊网
新闻过度“娱乐化”的危害
作者:易水边
来源:《编辑之友》2012年第04期
新闻过度娱乐化会弱化新闻传递信息的功能和重现事件真相的本质。
当受众通过媒体认识外部世界的时候,会妨碍人们看清新闻事件的真相,损害媒介的公信力,必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及个人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1.过度娱乐化的“麻醉作用”对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受众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会降低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
尤其对辨知能力较弱的人来说,盲目认同媒体所展示的人物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沉迷于拜金主义、色情和暴力画面,易造成他们的失范行为。
浅谈新闻娱乐化播报的利与弊
浅谈新闻娱乐化播报的利与弊作者:王磊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22期摘要:本文通过对《超级新闻场》这一节目的分析阐述新闻娱乐化播报所带来的利弊影响,分析了娱乐化过程中所出现的诸多乱象,探讨了新闻娱乐化应遵循的规则,以希望能够引起相关播音和新闻从业人员的重视并做出适当调整。
关键词:新闻播报;娱乐化;《超级新闻场》一、新闻娱乐化播报的有利之处(一)可以打造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新闻栏目在如今这个时代,新闻媒体的品牌影响力极其重要,只有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才能为新闻媒体带来更高的收视率,才能实现规模发展,从而为其自身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超级新闻场》是一档杂志型的早间新闻节目,新闻内容选取大部分都是贴近当地老百姓的或者大家普遍关注的,并且用一种娱乐化的新闻播报方式进行播报。
(二)可以展现出多种新颖的播报方式《超级新闻场》就是通过播报一起起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事来反映人民的生活状态与社会现状,符合当地群众的收视心理,内容取材给人以新鲜感和亲切感,其背景音乐也给人以轻松感。
此外主持人播报的语速、语调也相对诙谐。
这种内容丰富、播报形式多样化的新闻栏目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
(三)使新闻播报的方式非常生动明快在《超级新闻场》中的播报主持人,他们的穿着和打扮与传统的中规中矩不同,而是相对时尚、自由,这首先就在视觉上给观众带来生动感。
此外,在“天天故事会”板块中,也会以故事性的叙述方式介绍新闻,这种让新闻故事化的做法,更生动有趣的将新闻推送到了观众眼前,让观众耳目一新。
播报时,主持人的语言和表情也是极具感染力的,有别于传统新闻播报,在进行新闻播报时,主持人往往会根据新闻内容,对播报速度时而快时而慢、时而风趣时而严肃,不停地的变换语言风格,有时也会表现出他们的怜悯或愤怒,有时候主持人也会发表一些个人观点。
可以看出,这种娱乐化的新闻播报方式改变了传统播报中单一的格调,其生动明快的播报风格更具感染力,更容易走进普通百姓的心里。
浅谈“新闻娱乐化”传播现象的优势与弊端
浅谈“新闻娱乐化”传播现象的优势与弊端摘要:对于“新闻娱乐化”传播现象,有人将其视为“洪水猛兽”,认为过度娱乐化的新闻将人们引入“娱乐至死”的信息时代;有人认为娱乐化的新闻丰富了人们的阅读体验,也为媒体带来了经济效益。
对此,我们既不能阻止新闻娱乐化的趋势,又不能忽视其负面影响,与其追究其存在是否合理,不如将视野转入“如何正确引导新闻娱乐化”。
关键词:新闻价值;经济效益;“娱乐至死”;拟态环境1被受众“追捧”:新闻娱乐化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1.1趣味性,新闻不可或缺的价值第一,新闻内容新奇,少见甚至是罕见,容易激发读者的猎奇心理和探究欲。
如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近日发布的新闻《再捐101万!神秘人21年捐款1155万!》《这四个歪歪扭扭的字,登上热搜了!》就让读者有挖掘真相的欲望。
第二,新闻内容生动有趣,让人感到轻松愉快或能引发共鸣共情等。
如新华社发布的新闻《这个景点每年挖出150部手机!网友评论笑岔气》《辅导孩子作业,爸爸却把自己的双手捆了起来……》以轻松的叙述,描述了有趣的新闻事件。
第三,新闻内容接地气、有人情味儿,能引发读者的同情心同理心,让读者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等。
如央视新闻发布的新闻《旧厕已拆、新厕未建,百姓如厕不便只能“克服”一下?》《“4.4元4太多,难听,再便宜点”,感受下医保局专家的灵魂砍价》以读者生活场景为切入点,接地气易引发同理心。
不难看出,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为代表的中央媒体,在网络新闻传播中,越来越倾向于通过趣味性、娱乐化的表达,展现难得一见、引发读者好奇、调动人们同情心的社会新闻,从而赢得更多注意力,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1.2有趣,才会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读者偏向选择阅读、分享某条新闻是有一定标准的,这个标准从大类上说是基于新闻的有用性和有趣性。
对“有用性”的标准无需赘述,谈到读者追求有趣新闻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杨保军指出“追求兴趣的满足,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重要动力,能够激发人们兴趣的事物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
新闻娱乐化何去何从
实身份,努力完成自己的社会预警 者的任务
(二)新闻娱乐化本土实践的尝试
据2006年12月7日《南方周末》版新闻b9报道:
“周宜清,13岁,亚洲年龄最小的安装外置人工心脏患 者,在和人工心脏共存个15月,经历了种种惊心动魄的 治疗之后,死去。 他的死,在其父母看来疑点重重。 当他进入上海东方医院的时候,他是‘穷途末路’将死 的孩子,还是其实尚无生命危险? 是东方医院以人工 心脏为开端的一系列治疗让他挺长了个月的生15 命, 还是不当治疗让他或许本来可以更长的生命缩短为了个 15月? 这个少年,究竟是尖端技术的受益者。还是人 体实验的牺牲品?”
新闻娱乐化对新闻价值方面 负面影响:
1、影响人们正确认识外部世界发生事件的真相, 妨碍了人们的正确决策,甚至影响经济社会的发 展。
在当前我国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受 众对严肃l的政治、经济新闻及全局性、结构性的 解释性信息的需求比以住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 而新闻娱乐化偏离了新闻提供信息、监测环境的 首要功能,弱化了新闻的重构事件真相的本质, 必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及个人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时间
节目
现状
5:00-5:30 6:00-8:30 12:00-12:30 19:00-19:30
新闻联播 朝闻天下 新闻30分 新闻联播
18.75% 27.78%
34.72% 13.19%
5.5%
22:00-22:30
晚间新闻
D
现状
呈现“欧美小报化”局面
• 新闻娱乐化的行进在我国也部分呈现出欧美“小报化” 的局面。受欧美黄色新闻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媒体喜欢投 受众所好 ,长篇累牍的报道一些软新闻。
二、新闻娱乐化原 因三、新闻娱乐化影 响
新闻娱乐化利弊研究
2023-10-28
contents
目录
• 新闻娱乐化概述 • 新闻娱乐化的利益 • 新闻娱乐化的弊端 • 新闻娱乐化的应对策略 • 结论
01
新闻娱乐化概述
新闻娱乐化的定义
新闻娱乐化是指将新闻内容以娱乐形式呈现,注重娱乐性和吸引力,以满足受众 的娱乐需求。
新闻娱乐化包括将新闻内容软化、夸大情节、强调猎奇性、增加戏剧性等手法, 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为追求娱乐性,新闻媒体可能 会忽视深度报道,减少对重要 问题的深入探讨,从而降低新
闻的价值。
缺乏独立思考
过度的新闻娱乐化可能导致公 众缺乏独立思考,过度依赖媒 体的信息,从而降低自身的判
断和思考能力。
误导公众认知
某些具有偏见或错误观点的新 闻娱乐化处理可能会误导公众 认知,使公众对某些问题产生
误解。
培养公众的批判思维
01
公众应该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不盲目相信媒体报
道。
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
02
公众应该了解媒介的特点、运作机制和传播规律,以便更好地
理解和判断媒介信息。
加强公众的新闻素养
03
公众应该了解新闻的属性、特点、传播规律和价值判断,以便
更好地获取和利用新闻信息。
05
结论
对新闻娱乐化的认识要全面
误导公众对新闻的理解
片面报道
为追求娱乐效果,新闻媒体可能会选择性地报道事件,只展示事 件的一面,从而误导公众对事件的理解。
情绪化传播
娱乐化的新闻报道往往强调情感和情绪,这可能导致公众对事件 的理解产生偏差,无法理性地看待问题。
形成刻板印象
长期的片面报道和情绪化传播可能会使公众形成对某些人群或事 件的刻板印象,从而影响公正判断。
新闻泛娱乐化的名词解释
新闻泛娱乐化的名词解释引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方式和受众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严肃新闻报道逐渐演变为轻松、有趣的泛娱乐化形式。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解释新闻泛娱乐化的意义和特征,并探讨这种趋势对传媒行业和公众态度的影响。
正文一、新闻泛娱乐化的定义新闻泛娱乐化是指将新闻报道运用娱乐元素,以吸引和满足受众的需求,提供更富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新闻产品。
通过增加情感元素,引入幽默、悬疑、感动等手法,新闻泛娱乐化有效地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和内容。
二、新闻泛娱乐化的意义1. 提高信息传播的效果泛娱乐化的新闻报道吸引了更广泛的受众关注,增加了信息传播的效果。
娱乐元素的引入使新闻更易于理解和记忆,受众更容易接受和分享。
这为新闻媒体与用户之间建立更紧密的链接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2. 满足受众的需求社交媒体时代,受众对新闻品种和形式的需求更加多样化。
许多人习惯了碎片化的阅读和观看方式,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丰富多样的信息。
泛娱乐化新闻能够满足这一需求,提供更加轻松愉悦的阅读和观看体验。
3. 增强新闻传播的影响力泛娱乐化的新闻报道可以通过增加情感元素和娱乐效果,更好地触动受众的情感共鸣和参与感。
这不仅增加了新闻传播的影响力,也为公共议程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度提供了有效途径。
三、新闻泛娱乐化的特征1. 娱乐元素的引入泛娱乐化的新闻将明星八卦、趣闻轶事、幽默搞笑等娱乐元素融入报道中。
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增加新闻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提高受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2. 独特的表达方式泛娱乐化的新闻往往采用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手法,使新闻从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有趣。
作者通过对话、情景再现等形式直观地呈现信息,增加了新闻的吸引力和可信度。
3. 社交媒体的运用泛娱乐化的新闻与社交媒体的紧密结合是其不可忽视的特征。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渠道,新闻得以更广泛地传播、讨论和分享,加强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和参与。
四、新闻泛娱乐化的影响1. 传媒行业的变革新闻泛娱乐化的出现让传统媒体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浅谈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浅谈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1. 引言1.1 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重要性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娱乐新闻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娱乐新闻报道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增加娱乐元素,缓解人们的压力和疲劳。
娱乐新闻报道也能够反映时代的文化和价值观,引导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形成。
通过关注娱乐新闻,人们可以了解到各种明星的最新动态,了解到电影、音乐、电视剧等娱乐作品的最新状况,从而增加自己的娱乐知识和阅历。
娱乐新闻报道也是娱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娱乐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
娱乐新闻报道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1.2 娱乐新闻报道的日益增加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数量日益增加。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传媒的多样化,人们获取娱乐新闻的方式也变得更加便捷和多样化。
从传统的报纸、电视到现在的网络新闻、社交媒体,娱乐新闻报道的渠道变得更加广泛,覆盖面也更加全面。
观众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各种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娱乐消息,对娱乐明星、电影电视剧等各种娱乐内容了解得更加全面和及时。
与此娱乐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娱乐新闻报道的增加。
众多娱乐节目、综艺节目、明星访谈等节目的涌现,让娱乐新闻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关注。
娱乐新闻报道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希望通过娱乐新闻了解到最新的娱乐资讯,轻松放松自己的心情,消磨时光。
随着娱乐新闻报道的日益增加,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利用这些新闻信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加强对娱乐新闻报道的思考和分析,对于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
2. 正文2.1 新闻报道过于娱乐化新闞報導過於娛樂化是當代娛樂新聞報導的一個嚴重弊端。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於娛樂新聞的需求越來越大,媒體為了吸引眼球、提高收視率,往往會將新聞報導過度娛樂化,將本應嚴肅的新聞事件轉為娛樂節目,傳播出不符合事實的內容,進一步淡化了新聞的本質和價值。
新闻学对新闻报道的娱乐化与娱乐化的反思
新闻学对新闻报道的娱乐化与娱乐化的反思近年来,随着新闻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娱乐化需求的增加,新闻报道逐渐娱乐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
在这种趋势下,新闻学对于新闻报道的娱乐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反思与建议。
一、娱乐化带来的积极影响首先,娱乐化的报道形式吸引了更多读者和观众的关注。
传统的新闻报道往往过于严肃和枯燥,让人难以产生兴趣。
而新闻娱乐化的形式则能够通过言之有味、图文并茂等手段吸引读者的关注,提高新闻报道的传播率和影响力。
其次,娱乐化的报道形式有助于提升新闻传播的效果。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娱乐和轻松的领域。
如果新闻报道能够以一种娱乐的方式呈现,将事实与趣味性相结合,就能够更好地引起读者和观众的共鸣,使其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新闻的内容。
二、娱乐化带来的问题与反思然而,娱乐化的报道形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新闻学来说,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过度的娱乐化容易导致新闻报道的失真和浅化。
为了迎合读者和观众的口味,一些新闻机构和记者往往夸张事实,炒作事件,并不顾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新闻学的基本原则,也容易误导公众,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娱乐化的报道形式可能使读者和观众产生信息的选择性。
他们往往更愿意选择那些娱乐性较高的新闻,而忽略更重要的公共事务。
这种现象不仅加剧了人们对新闻的审美疲劳,也可能削弱公众对社会重大问题的关注和参与度。
三、新闻学的反思与建议为了解决娱乐化带来的问题,新闻学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新闻机构和记者应当重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他们应当坚守职业道德,严格遵循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不以炒作和夸张换取读者和观众的短暂关注,要保持对事实的认真核实和准确呈现。
其次,新闻学应当注重培养读者和观众的媒体素养。
人们需要学会辨别和筛选新闻信息,不仅仅满足于娱乐性的报道,还要更加理性和客观地关注社会公共事务。
同时,新闻机构和记者也要通过提供更加多元化和深入的报道,让读者和观众产生更广泛的兴趣。
浅析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利弊-红现象的利弊
浅析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利弊:红现象的利弊摘要】伴随着新闻娱乐化现象的产生和进展,现代电视新闻的传播模式和风格受到很大的冲击。
新闻娱乐化现象虽然具有肯定的主动意义,但也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
假如要促进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健康进展,就必需接受主动的看法和措施加以引导。
关键词】电视新闻;娱乐化;利弊一、电视新闻娱乐化的主动意义电视是先进的电子传播技术的实际应用,它是一种集声音、图像和色彩为一体的群众传播媒介,具有直观形象及逼真立体的特点。
电视新闻与其他的传媒手段相比,他的娱乐化效果是处在领先的水平。
电视传播的娱乐性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它是继承了广播和电影的特性,同时弥补了广播和电影在表达和传播方面的缺陷,这让人类的视听和接受的要求基础得到了更好的满足,而这种要求首先是娱乐方面的。
1.1说新闻是电视新闻的报道样式。
在ZG,《新闻联播》的“朗诵式〞播报是传统的电视新闻样式。
似乎只有通过这样的报道方式才能起到宣扬和教育的作用。
新闻为我D的传媒更多地承当宣扬功能。
宣扬和教化功能的不断强化,ZG传统的宣扬报道内容是比较单调的,形式也较为僵化,这样收视率就很难提高,不能吸引受众观赏和接受新闻。
因为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出现,为新闻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说新闻。
“说新闻〞跟以往的新闻样式不同它侧重于“说〞,主持人一般实行幽默诙谐的语言及丰富的肢体语言、亲切自然的看法独特犀利的新闻观点,和受众似乎是伴侣一样的平等关系,以聊天的方式来传播新闻,使电视新闻的娱乐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1.2新闻为本是实现电视新闻功能的本质回来。
电视新闻是转变传统意义上的宣扬说教的模式,由宣扬为本转变为新闻为本。
以往由于我国特别的媒介生态环境,我国新闻事业是为D和政府服务的媒介,因此确定了在传播的方式上大多接受的是单向传播,以完全灌输的方式来传播新闻,传播哪些新闻的标准根据宣扬价值,传播主体传播什么,受众就得到什么。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加快,特别是在当前世界进展越来越紧密的背景下,随着受众获知新闻渠道的增多,受众的主体意识和民想法识不断增添,从前传播新闻的方式很难得到受众对信息的满足。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娱乐化的利弊与对策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娱乐化的利弊与对策在八小时之外,工作之余,普通民众打开电视机,无非就两个目的:获取信息和娱乐。
人们看新闻主要是为了获取信息,但是,很多新闻,尤其是民生新闻栏目也将娱乐功能发挥出来,我们在下文中探讨一下电视民生新闻娱乐化的问题。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娱乐化已经成为现今电视新闻发展的一个亮点,但是正如一切文明社会的产物一样,这也具有两面性: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的同时,也会将一些自身无法克制或人为的弊端带给我们。
一、造成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娱乐化的原因1.我国媒体市场化竞争导致媒体追求收视率是导致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娱乐化的原因之一随着我国传媒市场的发展,各种媒体之间的竞争也相继展开,由最开始的抢线索、抢新闻,到现在以各种娱乐化方式吸引受众眼球,收视率已经成为了衡量媒体成功与否的唯一因素。
所以,要把新闻娱乐化,要演绎新闻、要戏说新闻、要拍新闻剧---来拼命吸引眼球。
2.受众生活压力大,需要新闻节目娱乐化来缓解压力媒介向来是传播的主动者,决定公众选择新闻的范围,但受众并不是消极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寻求自己需要的信息,毫不犹豫地抛弃自己不需要的信息。
在受众的约束下,媒介在传播中主动影响受众,不能不以信息的质量使受众满意为前提。
信息传播的大众化的具体表现,就是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泛娱乐化”.那么,对于信息时代的受众来说,受众对于信息的取舍直接影响了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娱乐化。
在纷繁的电视新闻节目中,受众更多地会去选择一些有助于轻松接受信息的节目,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接受新鲜的信息。
所以,电视民生新闻娱乐化便随之产生了。
二、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娱乐化的利1.对于电视业本身带来的好处我国电视媒介一直是党和政府的舆论喉舌,在改革之前,一直是高高在上的,一本正经、板着面孔对大众说话的“指导者”、“教育者”,严格划分着传者与受者角色关系。
随着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向娱乐化、大众化趋势的发展,改变了电视新闻媒介一贯在受众心中沉重、保守、古板的形象,使其变得更加清新、更加自然、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受众,成为广大受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传播方式,也拉近了电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论网络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及对策分析
论网络新闻娱乐化的利弊与对策第一章网络新闻娱乐化现象及其表现随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又由于网络传播具有数字化、全球化、即时性、互动性、信息海量等优势,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随着我国进入市场经济,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我国的媒体在操作方法、运营模式、编辑方针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商业化趋势,也催生了我国的新闻娱乐化现象。
这种现象在新闻市场上一被应用就受到了手中的广泛认可。
然而,在网络新闻娱乐化如火如荼发展之际,有的已经走向娱乐低俗化的道路,给我们的网络新闻生态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第一节浅谈新闻娱乐化1.概念及起因:新闻娱乐化的概念一是在内容上偏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新闻软化,即所谓的“硬新闻软着陆”;二是指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描述,通过描述新闻中有趣的故事、情节、细节,使各种新闻内容衍变为趣味性、戏剧化的新闻。
新闻的娱乐化作为一种以受众的兴趣、观点以及利益需求为前提的新型新闻传播方式,颠覆了以往传统的说教式新闻的传播方式,给“单纯的”新闻信息穿上了一件“亲和”受众的外衣。
它的起因归根结底就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市场激励下为追求更多利润,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来吸引受众,于是新闻娱乐化成了各个新闻媒体争相竞逐的东西。
2.网络新闻娱乐化的发展:提起新闻娱乐化现象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一批在政治上、经济上独立的廉价报纸的出现,其内容主要是简短、通俗,政治色彩弱,人情味、趣味性浓的社会生活内容,其中不少新闻还带有故事情节。
到了19世纪末,这种伴随大众化报纸的煽情之风达到了最高点,随后是黄色新闻的泛滥。
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美国传媒狂炒辛普森杀妻案、前英国王妃戴安娜之死、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的绯闻案,是新闻娱乐化的三大标志性作品。
而我国新闻娱乐化现象始于1981年1月1日,《中国青年报》首创星期刊,将“软手法”引入“硬新闻”中,此后,周末版、星期刊盛行,随后90年代中后期的以社会新闻为主的都市报热潮的出现将我国的新闻娱乐化推向了高潮,并不断蔓延到各媒体,包括迅速发展的网络。
新闻娱乐化的利弊
新闻娱乐化的利弊——以湖南卫视《晚间新闻》为例分析积极意义:首先,新闻娱乐化使新闻放下了千篇一律的严肃形态,转而变得轻松活泼,受众更加容易接受,媒体也赢得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其次,它通过将新闻的文化内涵通俗化、大众化,达到了面对更多受众传播的目的,只要分寸得当,它也能取得不错的社会效益。
新闻娱乐化具有两点意义:第一,新闻娱乐化有利于改进传统的报道模式,促进新闻业务的变革。
新闻娱乐化以贴近受众、满足受众需求为报道理念,颠覆了传统的“传者中心论”:新闻传播已经改变了严肃播报或者说教式传播的局面,说新闻、聊新闻、讲新闻故事、真实再现等等新鲜的形式不断引入新闻传播实践,以受众为中心的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强化;第二,新闻娱乐化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统治教化的“寓教于乐”。
新闻娱乐化的娱乐外壳,突破了传统教化的枯燥和正统,有利于“寓教于乐”。
在新闻节目中,介绍多元化、趣味性、知识性的新闻资讯,着重扩展受众的新闻视野,同时使得受众获得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愉悦体验,另一方面,硬新闻的适当软化,使得受众更乐意去接受硬新闻甚至是包含于其中的具有导向性的信息。
消极影响:娱乐化以尽可能软化新闻的方式来满足受众需求,赢取广告客户。
在利润的驱使下,媒体放下了高傲的架子,走到了群众当中——这是新闻娱乐化的积极意义。
然而,过度娱乐化也使不少新闻流于庸俗。
产生过程中出现的传媒泛娱乐化的不良倾向将使媒介的权威性下降、公信力丧失,甚至危害社会风气。
首先,新闻的功能被异化。
新闻的首要功能是报道事实、提供信息,为人们守望或监督环境,为人们的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因此,重要性原是新闻价值判断和取向的首要标准。
新闻娱乐化将新闻的首要功能异化为娱乐,使之成为休闲生活的一部分,并成为新闻价值取向的首要标准。
在这样的价值取向下的受众,正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人们关心他人丑闻的注意力被拉长并乐此不疲,对那些与他们没有利益关系的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故事当成他们需要的新闻,而对与他们生存和发展利益密切相关的诸如住房、就业、教育、就医、交通、安全等公共事务报道的注意力却被大大减弱.从这个角度来看,新闻媒体放弃了作为社会公器的职责,在市场的利诱下,已从“守门人”变成市场口味的追逐者,这是在新闻娱乐化成为一种时尚时,新闻媒体及从业者社会角色的错位。
网络娱乐新闻对青年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及矫正
网络娱乐新闻对青年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及矫正网络娱乐新闻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消费娱乐化观念:网络娱乐新闻往往以娱乐为导向,注重炒作和娱乐效果,容易让青年观众产生过度消费的观念。
他们可能会将娱乐置于生活的重要位置,导致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忽视自身的成长和价值追求。
2. 低俗化价值取向:为了吸引眼球和增加点击率,一些网络娱乐新闻媒体倾向于以低俗、恶俗的内容吸引读者。
青年观众在接触这些内容后容易形成不良的价值观,比如追求虚荣和享乐、迷信奇谈怪论等,给青年人的成长和心智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 缺乏良好信息素养:网络娱乐新闻通常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呈现,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视频都注重速览性和娱乐性。
这种浅尝辄止的看待信息的习惯容易让青年观众片面了解事物,容易导致误解和偏见的形成。
1. 加强青年媒体素养教育:加强对青年观众的媒体素养教育,让他们了解媒体的运作机制和意识形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帮助他们辨别真假信息,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
2. 丰富娱乐新闻内容:娱乐新闻不能只盯着低俗恶俗的内容,应该加强对正能量的报道,关注优秀的艺术作品和文化现象,为观众提供多样化和健康的娱乐选择。
3. 提供富有思考和启发的新闻内容:娱乐新闻不仅仅要追求娱乐效果,也可以提供一些有思考和启发的内容。
通过深度报道和专题分析,让青年观众在娱乐中获得知识和智慧的启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综合能力。
4. 引导健康的消费观念:在报道娱乐新闻时,媒体可以加强对观众的引导,提倡健康的消费观念,鼓励青年观众注重内在价值的培养而非物质追求,培养理性消费和生活品质的意识。
5. 加强媒体自律和监管: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对网络娱乐新闻的监管,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促使媒体自律,提高行业的整体质量。
同时也需要青年观众自身主动筛选新闻内容,警惕不良信息的传播。
网络娱乐新闻对青年价值观的负面影响是存在的,但通过加强媒体素养教育、丰富内容、引导健康观念、加强媒体自律等措施,可以矫正这种影响,让青年观众在娱乐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成长。
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
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引导语: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由应届毕业生培训网整理而成,谢谢您的阅读。
一、我国新闻娱乐化的现状就我国而言,因为媒介所有制的本质区别,使我国媒介在运营模式、理念和操作方法上都明显区别于西方纯商业性的媒介,我国的媒介始终坚持上层建筑和信息产业的双重属性的认定,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轮并进,并始终强调媒介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人民服务,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严肃和高质量的媒介产品始终占领着我国媒介产品的主阵地(包括新闻报道)。
但是为了更好的贴近观众且迎合市场,上世纪90年代,硬性新闻开始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软化”,尝试新闻娱乐化。
(一)湖南台《晚间新闻》改版开创新闻娱乐化先河栏目以个性求生存,新闻也要追求个性。
《晚间新闻》是湖南电视台的一块老招牌,挂牌于1983年,自1998年改版以来,一直在做新闻探索,在新闻内容和电视形式上进行了突破。
它在内容上放下了架子,从和普通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入手,强调新闻故事化、情节化和细节化;在语言上打破“八股腔”,将“播新闻”改为“说新闻”,是典型的非正统模式。
它因此成了新闻类的一道名牌,让人接受了“新闻原来也是可以这样报道的”。
《晚间新闻》的导向侧重在弘扬真善美,鞭斥假恶丑,特别是在重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面非常有力,对促进精神文明善莫大焉。
作为一个品格健康的新兴类新闻节目,学术界因为它的出现,掀起了一阵讨论与学习的热潮,据湖南卫视称,除了接收不到湖南台的香港和台湾之外,湖南台收到了来自全国各个省的观众的热情来信,一时之间,湖南卫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全国说新闻之先河,《晚间新闻》将“新闻性、社会性、贴近性、趣味性、服务性”最后通过一个“可看性”得以释放,让人喜闻乐见。
我认为,湖南卫视的改革在新闻娱乐化进程中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它给后来者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努力的方向。
新闻娱乐化的利弊
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利弊目前,当人们打开电视、翻开报纸、点击网页或是接收短信,立刻会被歌声舞影、美女靓仔、笑话和恶搞包围。
可以说现在我们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置身于娱乐消费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纷纷与娱乐结缘,进入一个娱乐化时代。
“泛娱乐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娱乐元素都无孔不入地进行着渗透。
新闻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身先士卒”的成为娱乐化的一员。
现今的新闻娱乐化被看作是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很多的利益关系需要靠一些所谓极端娱乐化的新闻来博取眼球,获得丰厚的利润。
还有比如广播电视新闻由原来播报新闻,演变成现在普遍运用“说”、“聊”和“侃”的形式,又比如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新闻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的道路。
新闻娱乐化与娱乐星闻可不一样,娱乐星闻可以说是一档各大电视台必备的广受各类粉丝喜爱的节目,收视率相信都不会低。
一般我们说娱乐星闻播报的只是些各地的演艺明星的最新动态。
新闻娱乐化的出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与现实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我认为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新闻产品消费者的需求即受众的心理角度;二是新闻产品生产者的欲求;三是社会体系的承认。
也可以说是我国目前处在转轨与转型的特殊时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媒体道德感缺失的一种状态下,在跨文化传播的强烈冲击下,社会对利益的最大追求。
那么新闻娱乐化究竟是什么呢或者说什么样的新闻是被娱乐化的新闻呢经过总结,我认为新闻娱乐化有以下集中表现:第一,新闻题材低俗化。
不少媒体热衷于猎奇、色情、隐私、负面、恐怖、血腥、搞怪、搞笑以及宠物等新闻。
第二,新闻角度“包装”化。
放弃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新闻角度过度包装,这也是新闻娱乐化的一种表现。
新闻娱乐化利弊分析及对策
新闻娱乐化的利弊分析及对策摘要:当代中国的新闻媒体开始出现了一种娱乐化的潮流,对传统的新闻传播的模式、风格等都产生了很大冲击。
本文通过对新闻娱乐化产生的原因入手,分析了当代中国新闻娱乐化的利弊, 就如何促进健康发展给出对策。
关键词:新闻;娱乐化;利弊;对策20世纪90年代受市场经济影响,中国新闻娱乐化现象开始风行,并呈现泛滥之势。
新闻娱乐化为受众提供了轻松愉悦的接受氛围,同时新闻娱乐化又使得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主流的严肃新闻受到冲击,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价值也有被颠覆的危险。
我们要采取理性、辩证的态度,清醒地认识新闻娱乐化。
一、新闻娱乐化的利弊分析(一)新闻娱乐化的”利”1.新闻娱乐化对受众的适应性。
我国自古以来就习惯以传播者为中心的机制,媒体的教育、宣传功能得到扩大,娱乐功能却一直受到压抑,不可否认,在传媒的众多功能中,娱乐也应该非常重要。
遵循着”受众需要什么,媒体就得给什么”的宗旨,传媒界从最初争论的焦点”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到现在关心的是”观众想听什么?他们想看什么?”。
2.新闻娱乐化对市场的适应性。
中国的新闻业自从走上市场经济的轨道后,发行量和收视率决定着媒体的存亡,想要有利润就要有好的产品,适当的迎合观众的需求不失为明智之举,从最初的纯娱乐化休闲内容的大幅度上升,到后来的把距离娱乐性最远的新闻都拉向娱乐化,这是媒介市场化的必经之路。
(二)新闻娱乐化的”弊”1.新闻娱乐化滋生了一些”糜烂”的产品。
现阶段某些媒介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职业道德,为了迎合部分读者的低级趣味,所创造的新闻产品庸俗化。
文化被”娱乐化”,”娱乐”又被”商业化”,消费主义甚行,观众的低品位、低格调的接受标准为低俗化提供了现实基础。
2.新闻娱乐化造就了一批”迷途”的受众。
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依赖媒体,在媒体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和空间的同时,也让我们丧失了自主的思维与行为自由。
新闻过度的娱乐化会导致民族文化传播途径的狭隘,让百姓沉浸在歌舞升平的庸碌状态中,不思考,缺文化,慢慢的丧失辨别力,从而削弱了对自身和社会的批判精神。
电视新闻娱乐化优劣分析及改进方法
价值 , 传播主题直接决定观众的需 求。 而现 在随着 社会 的发展 ,信息 的传播 力 投在 寻求娱 乐消 遣上 ,把 重点 放在 求 本产业 的利 益增值 ,不惜放 弃 电视
一
些无 聊的炒 作上 。对 一些 比较 严肃 新 闻的文化品德及人文价值 。
不 断加快 ,特 别 的网络 的普 及 ,过去 的新 闻 ,也 是把 大量 的镜头 聚焦 在具 2 . 3 部分电视新 闻公 信力在不 断的下 的传播 已经远远 不能满足人们 的需要 。 有 娱乐 性 的公众人 物身 上。在这 种娱 降。媒 体 可以通 过 自己的信 息产 品获
充 分 的展 示 。
接受 。一些媒 体现 在 的内容设 置 已经 演 新 闻 的 现 象 很 多 ,甚 至 不 惜 扭 曲 事 开始 脱离 群众 的利益 ,把商 业和 娱乐 实 去进行 报道 ,摆 拍和 偷拍 的情况 也
1 . 2 有利 于促使 电视新 闻 回归本质 。
很多 年来 由于我 国的特 殊情 况 ,决定 作 为选取 报道 内容 的首要 准则 ,而对 时有 发生 ,这 些都 严重 的违反 了媒体
了 电视 的传播 方式 主要是 采用单 向传 与人 民群众 生 活生存有 密切 关系 的如 的新 闻道 德 ,也让 我们 的新 闻没有 一
播 ,而且 大 多是下 达和灌 输 的方式 。 就 业、 医疗 、教 育、安全 等 大众事 务 点人 情味 。另外 ,还 存在 电视新 闻用
新闻节目娱乐化消极影响
新闻节目娱乐化消极影响新闻节目一直是媒体重要的一部分,它在向公众提供重要信息的同时,也承担着传递真相和平衡报道的责任。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变化,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倾向越来越严重,给公众的认识和思考带来了消极影响。
第一,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容易导致重大事件被忽视。
媒体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往往以煽动性较强、轻松幽默的方式报道新闻。
这种方式可能会使观众过于关注情感化的内容,而忽视了值得关注和思考的真正重要事件,导致公众对社会的重大事件漠不关心,甚至无法意识到事态的恶化。
第二,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加剧了焦虑和恐慌。
新闻报道往往会加强对于安全问题的强调,这样的理由通常是提供报告,但无意中也引发广泛的恐慌和恐惧。
媒体利用这种情感因素制造紧张感来吸引观众,使观众陷入深层次的害怕,从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第三,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影响公众对社会和政治的认知。
速度和视觉效果是详细报道的核心,而不是深度和原则。
新闻节目的娱乐化使公众的关注点向人物个性和轶事转移,而忽略了广义上的政治流程和问题的深度分析,这将使观众失去对于政治的基本认识。
第四,新闻节目的娱乐化也会影响到道德观的形成和稳定。
媒体的信息筛选被操纵了情感因素,往往会影响公众的认知和态度。
这种情况尤其是在少年儿童中更加明显。
现在年轻一代在成长过程中接触新闻的机会越来越多,他们的人格和价值观也在塑造中。
而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往往忽略了对青少年思想的引导和道德规范的教育,导致一些孩子对道德的理解和认知形成模糊和扭曲,容易被一些不良思想和行为所误导。
总之,新闻节目作为媒体的重要形式,应该更加重视其对社会的影响。
新闻节目不应仅仅成为一种获取收益的工具,而应该更多地传递真实和客观的信息,避免娱乐化的效果过度显现,保持应有的正常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利弊
目前,当人们打开电视、翻开报纸、点击网页或是接收短信,立刻会被歌声舞影、美女靓仔、笑话和恶搞包围。
可以说现在我们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置身于娱乐消费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纷纷与娱乐结缘,进入一个娱乐化时代。
“泛娱乐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娱乐元素都无孔不入地进行着渗透。
新闻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身先士卒”的成为娱乐化的一员。
现今的新闻娱乐化被看作是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很多的利益关系需要靠一些所谓极端娱乐化的新闻来博取眼球,获得丰厚的利润。
还有比如广播电视新闻由原来播报新闻,演变成现在普遍运用“说”、“聊”和“侃”的形式,又比如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新闻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的道路。
新闻娱乐化与娱乐星闻可不一样,娱乐星闻可以说是一档各大电视台必备的广受各类粉丝喜爱的节目,收视率相信都不会低。
一般我们说娱乐星闻播报的只是些各地的演艺明星的最新动态。
新闻娱乐化的出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与现实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我认为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新闻产品消费者的需求即受众的心理角度;二是新闻产品生产者的欲求;三是社会体系的承认。
也可以说是我国目前处在转轨与转型的特殊时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媒体道德感缺失的一种状态下,在跨文化传播的强烈冲击下,社会对利益的最大追求。
那么新闻娱乐化究竟是什么呢?或者说什么样的新闻是被娱乐化的新闻呢?
经过总结,我认为新闻娱乐化有以下集中表现:
第一,新闻题材低俗化。
不少媒体热衷于猎奇、色情、隐私、负面、恐怖、血腥、搞怪、搞笑以及宠物等新闻。
第二,新闻角度“包装”化。
放弃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新闻角度过度包装,这也是新闻娱乐化的一种表现。
第三,新闻形式噱头化。
一些媒体过度追求新奇的新闻形态,新闻标题哗众取宠,新闻图片刺激眼球,新闻语言方言化、时尚化,使用不规范的
网络语言等等。
第四,新闻主持人队伍娱乐化。
大量娱乐圈人进入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媒体,主持主播新闻,有的甚至一人客串几档节目,这种身份错位造成
新闻人的文化身份错位。
借鉴有了以上的原则,可以看出,我国的新闻娱乐化现象的确很严重,目前收视率很高的湖南卫视和浙江卫视都属于娱乐性很强的电视台,也正是由于其丰富的娱乐性,这两台竞争越来越激烈,收视率也越飚越高。
为这两台赚足了广告商,利润可谓滚滚而来。
娱乐化的新闻带来利润,那么这是不是代表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新闻的娱乐化呢?在现阶段,我们很难对新闻娱乐化下一个或好或坏的简单结论。
我国新闻传播界对于新闻娱乐化的评价褒贬不一,众说纷纭,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首先谈谈新闻娱乐化的好处吧。
有专家学者对新闻走上娱乐化之路给予了肯
定,认为软新闻的增加就是硬新闻的软处理,增强了新闻的贴近性,这种贴近性
也加强了公众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热情,是新闻民主化的一种表现。
并且,好的新闻向来都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吸引人,受众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讨论
社会价值和公共事务,新闻告知以及舆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启蒙的作用。
且新闻
的娱乐化是对以往媒体娱乐功能缺陷的一种阶段性补偿,传媒的商业化运作促使
媒介真正树立起受众观念,可以说是一种受众本位的回归。
从传播学来看,新闻
娱乐化充分考虑了受众的心理需求,是时下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机制的产物。
其次再来分析新闻娱乐化的“弊”。
新闻的娱乐化的媒体让全社会沉溺于一
种无名的娱乐之风中,我醉、你醉,人人皆醉,忘记一切忧愁与悲苦,使个人和
群体只关注眼前的得失际遇,不仅是对现实的误导,更遑论对社会环境的监测了。
我们说新闻的娱乐化的实质是媒体在商业利益驱动下,经济利益凌驾于公众利益
之上。
其总体特征是使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时,只关注眼前的际遇感受,满足离
奇与感官刺激。
而且更多的学者对新闻娱乐化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他们认为新
闻媒介的首要功能是传播信息,提供重大的决策和参考信息。
然而,新闻娱乐化
使媒介的主功能转移了,新闻舆论引导功能减弱,从而背离了根本性的社会需求。
综合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新闻本体角度来考察,新闻娱乐
化倾向实质上是对新闻本性迷失的一种表现,让新闻承载过多的娱乐功能,必然
会造成新闻传播形式与功能的错位。
第二,过度追求娱乐化,淡化宣传教育功能,
使新闻走向低俗化、庸俗化甚至恶俗化的歧途,导致新闻向伪新闻的方向发展。
第三,廉价占用人们的自由空间,降低大众的品味和修养,过分显示娱乐倾向和
游戏特征,倡导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甚至限制了人们的思考能力。
第四,传媒
教育功能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化功能弱化甚至反面化,对深层问题缺乏关注,缺
乏应用思考内涵。
第五,受众在娱乐消遣过程中,对真实的、深刻的现实景象逐
渐盲视,丧失全面认知现实环境的理性能力,最终导致认知危机。
新闻娱乐化的未来该何去何从?谁该为新闻疯狂娱乐化来买单?新闻娱乐
化的极限在哪里?
这些问题都很复杂,值得我们深深思考。
可以知道的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国
家新闻控制体制比较完善,政府和社会舆论对新闻事业的影响比较显著的社会
里,新闻娱乐化之所以能够轰轰烈烈的大行其道,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
可以肯
度的是,新闻的娱乐化一定需要一个度在,决不能听之任之。
至于该如何把握好,
我认为这需要媒体工作者的自我修养自我约束能力的提高;这需要国家更加完善
的社会制度;也非常需要读者观众听众在面对鱼龙混杂的新闻大锅中作出更好的
选择,不要被新闻所左右,做一个有头脑的人。
周一馨
广告一班
0 8477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