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数学(文)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3-6
合集下载
2013高考数学(文)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6-3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2)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的确定方法 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直线 Ax+By+C=0(注意实虚),在这 条直线一侧任取一点 P(x0,y0),将其坐标代入 Ax+By+C 中求值, 若 Ax0+By0+C>0,则包含此点的半平面即为不等式 Ax+By+C >0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不含 P 点的半平面为不等式 Ax+By+C< 0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第三节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主讲:贾玉华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1.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1)一般地,二元一次不等式 Ax+By+C>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表示直线 Ax+By+C=0 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 平面区域 , 把直线 画成 虚线 ,以表示区域 不包括 边界直线;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画不等式 Ax+By+C≥0 表示的平面区域时, 区域应 包括 边界直 线,则把边界直线画成 实线 .
2 解析: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由目标函数得 y=- x 3 z-1 2 z-1 + ,根据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显然当直线 y=- x+ 在y轴 3 3 3 上的截距最大时 z 最大,故在图中的点 A 处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点 A(3,1),所以 zmax=2×3+3×1+1=10.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3 2
3
2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A.[0,1] C.[1,3] 答案:D
2013高考数学(文)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3-2
-cos θ cos θ = + cos θ-cos θ-1 -cos 2θ+cos θ 1 1 2 2 = + = = 2 =18. 1+cos θ 1-cos θ 1-cos 2θ sin θ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热点考向三 sin α±cos α与sin αcos α关系的应用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3.(2012 年辽宁卷)将圆 x2+y2-2x-4y+1=0 平分的直线是 ( ) A.x+y-1=0 C.x-y+1=0 B.x+y+3=0 D.x-y+3=0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1)当 k=2n+1(n∈Z)时,
sin2nπ+π-α· cos 2nπ-α 原式= sin 2nπ+2π+α· cos 2nπ+π+α sin π-α· cos α = sin α· cos π+α sin α· cos α = =-1; sin α· -cos α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4.已知
3π α∈ π, 2 ,tan
α=2,则 cos α=________.
sin α tan α= =2 1 2 cos α 解析:依题意得 ,由此解得 cos α= ;又 α 5 2 2 sin α+cos α=1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π 1 已知- <x<0,sin x+cos x= . 2 5 (1)求 sin x-cos x 的值; x x 2x 3 sin -2sin cos +cos 2 2 2 2 (2)求 的值. 1 tan x+ tan x 【解析】 1 (1)∵sin x+cos x= , 5
高考数学文(二轮复习)课件《等差与等比数列》
4.(2014· 安徽高考)数列{an}是等差数列,若a1+1,a3+ 3,a5+5构成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q=________.
答案:1
解析:解法一:因为数列{an}是等差数列,所以a1+1,a3 +3,a5+5也成等差数列,又a1+1,a3+3,a5+5构成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所以a1+1,a3+3,a5+5是常数列,故q=1. 解法二:因为数列{an}是等差数列, 所以可设a1=t-d,a3=t,a5=t+d, 故由已知得(t+3)2=(t-d+1)(t+d+5),得d2+4d+4=0, 即d=-2, 所以a3+3=a1+1,即q=1.
等差与等比数列
该类小题一般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量的运算及性质 的灵活运用.有时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相交汇考查.该类小题具有 “新”“巧”“活”的特点.在备考中,一要重视与两种数列基 本量有关的公式的理解与应用,二要重视两种数列基本性质的 应用,三要重视方程组思想或整体思想在求解数列问题中的应 用.
(2)已知等差数列某两项的和(或等比数列某两项的积)求数 列中的某一项或求数列和(或积)的问题,运用等差数列(或等比 数列)的性质或整体代入的思想较为快捷.该类题目在平时的练 习中要学会使用性质,在短时间内准确求解.
[回访名题] (1)(2014· 福建高考)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1=2, S3=12,则a6等于( )
基础记忆
试做真题
基础要记牢,真题须做熟
基础知识不“背死”,就不能“用活”! 1.把握两个定义 若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项与前一项的差(比)为同一个常 数,则这个数列为等差(比)数列. 2.等差、等比中项 (1)若x,A,y成等差数列⇔A为x,y的等差中项⇔2A=x+y. (2)若x,G,y成等比数列⇔G为x,y的等比中项⇒G2= xy(G≠0).
高考数学文(二轮复习)课件 函数与方程思想
(2)方程的思想,就是分析数学问题中变量间的等量关系, 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或者构造方程,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或 者运用方程的性质去分析、转化问题,使问题获得解决.方程 的教学是对方程概念的本质认识,用于指导解题就是善于利用 方程或方程组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方程思想是动中求静,研 究运动中的等量关系.
函数的主干知识、 函数的综合应用以及函数与方程思想的考 查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高考试题中,既有灵活多变的客 观性小题,又有一定能力要求的主观性大题,难度有易有难,可 以说是贯穿了数学高考整份试卷,高考中所占比重比较大.
(1)对于函数与方程思想, 在解题中要善于挖掘题目中的隐含 条件, 构造出函数解析式和妙用函数与方程的相互转化的关系是 应用函数与方程思想解题的关键. (2)当问题中出现多个变量时, 往往要利用等量关系减少变量 的个数, 如果最后能把其中一个变量表示成关于另一个变量的表 达式,那么就可有研究函数的方法将问题解决.
[回访名题] x2 若点O和点F(-2,0)分别是双曲线 a2 -y2=1(a>0)的中心和左 →· → 的取值范围为 焦点,点P为双曲线右支上的任意一点,则 OP FP ( ) A.[3-2 3,+∞)
7 C.-4,+∞ NhomakorabeaB.[3+2 3,+∞)
7 D.4,+∞
答案:B
解析:因为F(-2,0)是已知双曲线的左焦点,所以a2+1=
2 x 4,即a2=3,所以双曲线方程为 3 -y2=1.设点P(x0,y0),则有 2 x20 x → 0 2 3 -y0 =1(x0≥ 3),解得y20= 3 -1(x0≥ 3),因为 FP =(x0+
(4)解析几何中的许多问题,例如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位置关 系问题,需要通过解二元方程组才能解决,这都涉及二次方程 与二次函数的有关理论. (5)立体几何中有关线段的长、面积、体积的计算,经常需 要运用列方程或建立函数表达式的方法加以解决.
2013高考数学(文)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2-4
1 x- 2+8 f(x)=-4 2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热点考向二
二次函数的最值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已知 f(x)=x2+3x-5,x∈[t,t+1],若 f(x)的最小值为 h(t),写出 h(t)的表达式. 3 【解析】 如图所示,∵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 x=- , 2 3 5 (1)当 t+1≤- ,即 t≤- 时,h(t)=f(t+1)=(t+1)2 2 2 +3(t+1)-5, 5 即 h(t)=t2+5t-1(t≤- ). 2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2.已知函数 y=x2-2x+3 在闭区间[0,m]上有最大值 3,最小 值 2,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A.[1,+∞) C.[1,2] 答案:C ) B.[0,2] D.(-∞,2]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3.函数 f(x+1)为偶函数,且 x<1 时,f(x)=x2+1,则 x>1 时, f(x)的解析式为( )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A.f(x)=x2-4x+4 B.f(x)=x2-4x+5 C.f(x)=x2-4x-5 D.f(x)=x2+4x+5 解析:因为 f(x+1)为偶函数,所以 f(-x+1)=f(x+1),即 f(x) =f(2-x);当 x>1 时,2-x<1,此时,f(2-x)=(2-x)2+1,即 f(x) =x2-4x+5. 答案:B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f(h)=k ,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热点考向二
二次函数的最值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已知 f(x)=x2+3x-5,x∈[t,t+1],若 f(x)的最小值为 h(t),写出 h(t)的表达式. 3 【解析】 如图所示,∵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 x=- , 2 3 5 (1)当 t+1≤- ,即 t≤- 时,h(t)=f(t+1)=(t+1)2 2 2 +3(t+1)-5, 5 即 h(t)=t2+5t-1(t≤- ). 2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2.已知函数 y=x2-2x+3 在闭区间[0,m]上有最大值 3,最小 值 2,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A.[1,+∞) C.[1,2] 答案:C ) B.[0,2] D.(-∞,2]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3.函数 f(x+1)为偶函数,且 x<1 时,f(x)=x2+1,则 x>1 时, f(x)的解析式为( )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A.f(x)=x2-4x+4 B.f(x)=x2-4x+5 C.f(x)=x2-4x-5 D.f(x)=x2+4x+5 解析:因为 f(x+1)为偶函数,所以 f(-x+1)=f(x+1),即 f(x) =f(2-x);当 x>1 时,2-x<1,此时,f(2-x)=(2-x)2+1,即 f(x) =x2-4x+5. 答案:B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f(h)=k ,
高考数学文(二轮复习)课件《分类讨论思想》
由图形或图象引发的分类讨论
[试题调研] x+y-2≥0, (2014· 北京高考)若x,y满足kx-y+2≥0, y≥0, )
[例2]
且z=y-x的最小值为-4,则k的值为( A.2 B.-2 1 C.2
1 D.-2
[思路方法]
线性约束条件中含有参数,k的取值会对可行
域产生影响,因此解题时要注意对k的分类讨论.可将k分为 k>0,k<-1,k=-1与-1<k<0等情况讨论求解.
或0<x≤4,即不等式f(x)≥-2的解集为
1 -∞,- ∪(0,4],故选率、指数 函数、对数函数等.与这样的数学概念有关的问题往往需要根 据数学概念进行分类,从而全面完整地解决问题. (1)分段函数在自变量不同取值范围内,对应关系不同,必 须进行讨论.由数学定义引发的分类讨论一般由概念内涵所决 定,解决这类问题要求熟练掌握并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回访名题] (1)(2013· 辽宁高考)已知点O(0,0),A(0,b),B(a,a3).若△ OAB为直角三角形,则必有( A.b=a3 1 B.b=a +a
两式相减,得 (q-1)Sn=nqn-1-q1-q2-„-qn-1
n n+1 n q - 1 nq - n + 1 q +1 n =nq - = . q-1 q-1
nqn+1-n+1qn+1 于是,Sn= . q-12 nn+1 若q=1,则Sn=1+2+3+„+n= 2 . nn+1 q=1, 2 所以Sn= n+1 n nq -n+1q +1 q≠1. 2 q - 1
(3)由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函数 的单调性、基本不等式等. (4)由图形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二次函数图 象、指数函数图象、对数函数图象等. (5)由参数的变化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某些含有参数的问 题,由于参数的取值不同会导致所得的结果不同,或者由于对 不同的参数值要运用不同的求解或证明方法等.
高考数学文(二轮复习)课件讲《圆锥曲线中的综合问题》
2.有关弦长问题 (1)有关弦长问题,应注意运用弦长公式及根与系数的关 系,“设而不求”;有关焦点弦长问题,要重视圆锥曲线定义 的运用,以简化运算. ①斜率为k的直线与圆锥曲线交于两点P1(x1,y1),P2(x2, y2),则所得弦长|P1P2|= 1+k |x2-x1|或|P1P2|=
2
1 1+k2 |y2-
4.定点、定值问题必然是在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变的 量,那么就可以用变化的量表示问题的直线方程、数量积、比 例关系等,这些直线方程、数量积、比例关系不受变化的量所 影响的一个点、一个值,就是要求的定点、定值.化解这类问 题的关键就是引进变的参数表示直线方程、数量积、比例关系 等,根据等式的恒成立、数式变换等寻找不受参数影响的量.
3.轨迹方程问题 (1)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①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出轨迹上任一点的坐标 ——解析法(坐标法); ②寻找动点与已知点满足的关系式——几何关系; ③将动点与已知点的坐标代入——几何关系代数化; ④化简整理方程——简化; ⑤证明所得方程为所求的轨方程的常用方法: ①直接法:将几何关系直接翻译成代数方程; ②定义法:满足的条件恰适合某已知曲线的定义,用待定 系数法求方程; ③代入法:把所求动点的坐标与已知动点的坐标建立联 系; ④交轨法:写出两条动直线的方程直接消参,求得两条动 直线交点的轨迹.
高考真题要回访,做好真题底气足 1.(2014· 四川高考)已知F为抛物线y2=x的焦点,点A,B在 → → 该抛物线上且位于x轴的两侧, OA · OB =2(其中O为坐标原点), 则△ABO与△AFO面积之和的最小值是( A.2 B.3 17 2 C. 8 ) D. 10
答案:B
解析:设直线AB的方程为x=ny+m(如图),A(x1,y1), B(x2,y2), → → ∵OA· OB=2,
高考数学文(二轮复习)课件《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4.(2014· 辽宁高考)设 a,b,c 是非零向量.已知命题 p:若 a· b=0,b· c=0,则 a· c=0;命题 q:若 a∥b,b∥c,则 a∥c. 则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p∨q C.(綈 p)∧(綈 q)
答案:A
)
B.p∧q D.p∨(綈 q)
解析:对于命题 p:因为 a· b=0,b· c=0,所以 a,b 与 b,c 的夹角都为 90° ,但 a,c 的夹角可以为 0° 或 180° ,故 a· c≠0, 所以命题 p 是假命题;对于命题 q:a∥b,b∥c 说明 a,b 与 b, c 都共线,可以得到 a,c 的方向相同或相反,故 a∥c,所以命 题 q 是真命题.选项 A 中,p∨q 是真命题,故 A 正确;选项 B 中,p∧q 是假命题,故 B 错误;选项 C 中,綈 p 是真命题,綈
{x|0<x<1},故选 D.
[易错指导]
在解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等号能否取到.
(1)认清集合元素的属性, 明确元素代表的意义, 并化简集合. (2)依据集合元素的不同属性采用不同的方法求解, 此时常用 到以下技巧: ①若已知的集合是不等式的解集,用数轴求解; ②若已知的集合是点集,用数形结合法求解; ③若已知的集合是抽象集合或整数集,用 Venn 图求解.
题和逆否命题、逆命题和否命题是等价的,而且命题之间的关系 是相互的.
(3)充要条件:若 p⇒q,则 p 是 q 的充分条件,q 是 p 的必要 条件;若 p⇔q,则 p,q 互为充要条件. 2.活用四个公式与结论 (1)运算性质及重要结论: ①A∪A=A,A∪∅=A,A∪B=B∪A. ②A∩A=A,A∩∅=∅,A∩B=B∩A. ③A∩(∁UA)=∅,A∪(∁UA)=U.
2.(2014· 广东高考)在△ABC 中,角 A,B,C 所对应的边 分别为 a,b,c,则“a≤b”是“sin A≤sin B”的( A.充分必要条件 C.必要非充分条件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三数列第2讲数列的求和及综合应
第2讲 数列的求和及综合应用
高考定位 1.高考对数列求和的考查主要以解答题的形式出 现,通过分组转化、错位相减、裂项相消等方法求数列的和, 难度中档偏下;2.在考查数列运算的同时,将数列与不等式、 函数交汇渗透.
真题感悟 1.(2017·全国Ⅲ卷)设数列{an}满足 a1+3a(2n+1)(b21+b2n+1)=(2n+1)bn+1, 又 S2n+1=bnbn+1,bn+1≠0,所以 bn=2n+1. 令 cn=bann,则 cn=2n2+n 1, 因此 Tn=c1+c2+…+cn=32+252+273+…+22nn--11+2n2+n 1, 又12Tn=232+253+274+…+2n2-n 1+22nn++11, 两式相减得12Tn=32+12+212+…+2n1-1-22nn++11, 所以 Tn=5-2n2+n 5.
温馨提醒 (1)裂项求和时,易把系数写成它的倒数或忘记系数导 致错误. (2)an=SS1n,-nS=n-11,,n≥2,忽略 n≥2 的限定,忘记第一项单独求解 与检验.
2.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的交汇 数列与函数的综合问题一般是利用函数作为背景,给出数列所 满足的条件,通常利用点在曲线上给出Sn的表达式,还有以曲 线上的切点为背景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用数列 与函数的对应关系,将条件进行准确的转化.数列与不等式的 综合问题一般以数列为载体,考查最值问题、不等关系或恒成 立问题.
热点一 数列的求和问题 命题角度1 分组转化求和 【例 1-1】 (2017·郑州质检)已知数列{an}的前 n 项和 Sn=n2+2 n,
n∈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 bn=2an+(-1)nan,求数列{bn}的前 2n 项和.
解 (1)当 n=1 时,a1=S1=1; 当 n≥2 时,an=Sn-Sn-1=n2+2 n-(n-1)2+2 (n-1)=n. 而 a1 也满足 an=n,故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an=n. (2)由(1)知 an=n,故 bn=2n+(-1)nn. 记数列{bn}的前 2n 项和为 T2n, 则 T2n=(21+22+…+22n)+(-1+2-3+4-…+2n). 记 A=21+22+…+22n,B=-1+2-3+4-…+2n, 则 A=2(11--222n)=22n+1-2, B=(-1+2)+(-3+4)+…+[-(2n-1)+2n]=n. 故数列{bn}的前 2n 项和 T2n=A+B=22n+1+n-2.
高考定位 1.高考对数列求和的考查主要以解答题的形式出 现,通过分组转化、错位相减、裂项相消等方法求数列的和, 难度中档偏下;2.在考查数列运算的同时,将数列与不等式、 函数交汇渗透.
真题感悟 1.(2017·全国Ⅲ卷)设数列{an}满足 a1+3a(2n+1)(b21+b2n+1)=(2n+1)bn+1, 又 S2n+1=bnbn+1,bn+1≠0,所以 bn=2n+1. 令 cn=bann,则 cn=2n2+n 1, 因此 Tn=c1+c2+…+cn=32+252+273+…+22nn--11+2n2+n 1, 又12Tn=232+253+274+…+2n2-n 1+22nn++11, 两式相减得12Tn=32+12+212+…+2n1-1-22nn++11, 所以 Tn=5-2n2+n 5.
温馨提醒 (1)裂项求和时,易把系数写成它的倒数或忘记系数导 致错误. (2)an=SS1n,-nS=n-11,,n≥2,忽略 n≥2 的限定,忘记第一项单独求解 与检验.
2.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的交汇 数列与函数的综合问题一般是利用函数作为背景,给出数列所 满足的条件,通常利用点在曲线上给出Sn的表达式,还有以曲 线上的切点为背景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用数列 与函数的对应关系,将条件进行准确的转化.数列与不等式的 综合问题一般以数列为载体,考查最值问题、不等关系或恒成 立问题.
热点一 数列的求和问题 命题角度1 分组转化求和 【例 1-1】 (2017·郑州质检)已知数列{an}的前 n 项和 Sn=n2+2 n,
n∈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 bn=2an+(-1)nan,求数列{bn}的前 2n 项和.
解 (1)当 n=1 时,a1=S1=1; 当 n≥2 时,an=Sn-Sn-1=n2+2 n-(n-1)2+2 (n-1)=n. 而 a1 也满足 an=n,故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an=n. (2)由(1)知 an=n,故 bn=2n+(-1)nn. 记数列{bn}的前 2n 项和为 T2n, 则 T2n=(21+22+…+22n)+(-1+2-3+4-…+2n). 记 A=21+22+…+22n,B=-1+2-3+4-…+2n, 则 A=2(11--222n)=22n+1-2, B=(-1+2)+(-3+4)+…+[-(2n-1)+2n]=n. 故数列{bn}的前 2n 项和 T2n=A+B=22n+1+n-2.
2013版高考数学(人教A版·数学文)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5.3 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共53张PPT)
∵当x=
∴函数f(x)的解析式为f(x)=3sin(2x+ p ).
6
【阅卷人点拨】通过对本题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创新 点拨和备考建议: 本题有以下创新点: 创 新
(1)考查内容上有所创新,等比数列和三角函数两部分知识
(3)通项公式法:若数列通项公式可写成an=c·qn(c,q均是不 为0的常数,n∈N*),则{an}是等比数列. (4)前n项和公式法:若数列{an}的前n项和Sn=k·qn-k(k为常数 且k≠0,q≠0,1),则{an}是等比数列. 【提醒】前两种方法常用于解答题中,而后两种方法常用于选 择、填空题中的判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由(1)可得bn=an+1-2an=3·2n-1,
a n+ 1 a n 3 - n= , n+ 1 2 2 4 3 a ∴数列 { n } 是首项为 1 , 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 4 2n 2 a 1 3 3 1 \ n = + (n - 1) = n - , 2n 2 4 4 4 \
a n = (3n - 1)2n- 2.
【例2】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1=1,Sn+1=4an+2. (1)设bn=an+1-2an,证明数列{bn}是等比数列.
an (2)在(1)的条件下证明 { n }是等差数列,并求an. 2
【解题指南】(1)利用Sn+1=4an+2,寻找bn与bn-1的关系.
(2)先求bn,再证明数列 { n } 是等差数列,最后求an. n
(A)n(2n-1)
(B)(n+1)2
(C)n2
(D)(n-1)2
【解题指南】(1)利用a1·a2·a3,a4·a5·a6,a7·a8·a9成等比 数列求解. (2)根据a5·a2n-5=an2先求an,再代入求解. 【规范解答】(1)选A.∵a1·a2·a3,a4·a5·a6,a7·a8·a9成等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已知 A. C.
π x∈ ,π ,cos 2
2x=a,则 cos B.- D.-
x=(
)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1-a 2 1+a 2
2
1-a 2 1+a 2
1+cos 解析:依题意得 cos x= 2 因此 cos x=- 1+a ,选 D. 2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1.对于函数 f(x)=2sin x cos
π π A.f(x)在 , 上是递增的 2 4
x,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B.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C.f(x)的最小正周期为 2π D.f(x)的最大值为 2 解析:f(x)=2sin 对称,故选 B. 答案:B xcos x=sin 2x 为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
θ 2θ 2θ cos +sin 2 2 2 2 θ=- θ θ =-sin θ. sin cos 2 2 2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点评】 化简的原则是形式尽量简单,三角函数名称尽量少, 次数尽量低,最好不含分母,能求值的尽量求值.本题两项分子、 分母都较复杂,要充分利用倍角公式进行处理.对于根式形式的三 角函数式的化简常以化去根号为目标,为此常将被开方的式子配成 完全平方,化简时要注意角的范围.
π π π 所以 +φ= +2k π,k∈Z.又由-π<φ≤π 得 φ= . 3 2 6 故 f(x)的解析式为
π 2x+ . f(x)=2sin 6
6cos4x-sin2x-1 (Ⅱ)g(x)= π 2x+ 2sin 2 6cos4x+cos2x-2 = 2cos 2x 2cos2 x-13cos2x+2 = 22cos2x-1 3 2 = cos x+1 2
求证: 1+cos x = . sin x 【证明】
sin 2x sin x+cos x-1sin x-cos x+1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2sin xcos x 左边= [sin x+cos x-1][sin x-cos x-1]
2sin xcos x = 2 sin x-cos x-12 2sin xcos x = 2 sin x-cos 2x+2cos x-1 = 2sin xcos x sin x = -2cos 2x+2cos x 1-cos x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4.已知三角函数式的值,求其他三角函数式的值,一般思路为 (1)先化简所求式子; (2)观察已知条件与所求式子之间的联系(从三角函数名称及角 入手); (3)将已知条件代入所求式子,化简求值.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π =-cos A+ 3sin A=2sin (A- )=1, 6 π 1 ∴sin (A- )= , 6 2 ∵0<A<π,
2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1 2 (cos x≠ ). 2
2
1 因 cos x∈[0,1],且 cos x≠ , 2 7 7 5 故 g(x)的值域为[1, )∪( , ]. 4 4 2
热点考向二
三角恒等式的证明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sin
π β+ =-sin 4
βcos
π π 7 2 7 2 -cos βsin = .故填 . 4 4 10 10
答案:
7 2 10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点考向一
三角函数式的化简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1+cos θ-sin θ 1-cos θ-sin θ 化简 + . 1-cos θ-sin θ 1+cos θ-sin θ θ 2cos -2sin cos 2 2 原式= θ θ 2sin 2 -2sin cos 2 2 θ 2 θ 2 θ 2sin 2 θ + 2 2cos θ sin 2 θ cos 2 θ -cos 2 θ -sin 2 θ 2 θ 2
1. (2012 年重庆卷)设函数 f(x)=Asin(ωx+φ)(其中 A>0, ω>0, π -π<φ≤π)在 x= 处取得最大值 2,其图象与 x 轴的相邻两个交点 6 π 的距离为 . 2 (Ⅰ)求 f(x)的解析式; 6cos4x-sin2x-1 (Ⅱ)求函数 g(x)= 的值域. π fx+6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sin x1+cos x sin x1+cos x = = sin 2x 1-cos x1+cos x 1+cos x = =右边. sin x 故原等式成立. 【点评】 证明三角恒等式的实质就是消除等式两边的差异,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2θ
【解析】
2θ
θ 2 θ+ 2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θ 2sin -2sin cos 2 2 θ 2θ 2cos -2sin cos 2 2 θ 2cos cos 2 = θ 2sin sin 2
θ -sin 2 θ -cos 2
θ cos sin 2 =- θ- sin cos 2
π 2x 1+a = ;又 x∈ ,π, 2 2
答案:D
5 3.已知 θ 是第三象限角,若 sin θ +cos θ = ,那么 sin 2 9
4 4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θ 等于( 2 2 A. 3 2 C. 3
) 2 2 B.- 3 2 D.- 3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热点考向三
三角函数式的求值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已知 A,B,C 是△ABC 的三个内角,向量 m=(-1, 3), n=(cos A,sin A),且 m· n=1. (1)求角 A; 1+sin 2B (2)若 =2+ 3,求角 B. cos 2B-sin 2B 【解析】 (1)∵m· n=(-1, 3)· A,sin A) (cos
1-cos α 1+cos α 2α sin = ;cos = ; 2 2 2 2 1-cos α tan = . 2 1+cos α
2α
2.三角恒等变换的两个原则 (1)化繁为简:变复角为单角,变不同角为同角,化非同名函数 为同名函数,化高次为低次,化多项式为单项式,化无理式为有理 式. (2)消除差异:消除已知与未知、条件与结论、左端与右端以及 各项的次数、角、函数名称、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第六节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主讲:贾玉华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1.半角公式 α α α (1)用 cos α 表示 sin ,cos ,tan 2 2 2 α sin =± 2 α tan =± 2 1-cos α α ;cos =± 2 2 1-cos α . 1+cos α α 2 1+cos α ; 2
有目的地化繁为简,左右归一或变更论证.本题三角等式左侧较为 复杂,可以从等式左侧入手证明,一步一步推证到等式的右侧,中 间也可以采用变更论证等技巧.
2.求证以下条件恒等式: (1)已知:2sin β=sin α+cos α,sin 2γ=2sin α· α,求证:2cos cos 2β=cos 2r; (2)已知:5sin α=3sin(α-2β),求证:tan(α-β)+4tan β=0. 证明:(1)由已知可得 4sin 2β=1+2sin αcos α=1+sin 2γ, ∴1-sin 2γ=2-4sin 2β=2(1-2sin 2β). 由此得 cos 2γ=2cos 2β,故所证明等式成立.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答案:A
4. (浙江省镇海中学 2012 年高三测试卷)函数 f(x)=1+sin2x+cos 2x 的最小正周期是________. 答案:π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3 5.已知 sin (α-β)cos α-cos (β-α)sin α= ,β 是第三象限角, 5 则 sin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2)用 sin α,cos α 表示 tan 1-cos α α sin α tan = = . 2 1+cos α sin α
(3)用 cos α 表示 sin
2α
2α
2
,cos
2α
2
,tan
2α
2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解析:∵sin 4θ+cos 4θ=sin 4θ+2sin 2θcos 2θ+cos 4θ- 2sin 2θcos 2θ 1 5 2 =1- sin 2θ= , 2 9 8 ∴sin 22θ= , 9 3π 又∵2kπ+π<θ<2kπ+ , 2 ∴4kπ+2π<2θ<4kπ+3π 即 2kπ<2θ<2kπ+π, ∴sin 2 2 2θ= . 3
5π β+ =________. 4
考 点 自 主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聚 集 高 效 课 时 作 业
3 解析: 依题意可将已知条件变形为 sin [(α-β)-α]=-sin β=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