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谈经方的加减运用之道
经方大家胡希恕:一张大柴胡汤解决...
经方大家胡希恕:一张大柴胡汤解决...胡希恕先生是目前备受推崇的经方大家,老先生在临证中特别喜用的一张经方就是大柴胡汤,用它可以变化治疗多种急慢性疾病。
今天,小编将带大家通过四则医案学习下胡希恕先生用大柴胡汤治疗慢性疾病方面的经验。
一、脑动脉硬化症(眩晕)许某,男,46岁。
初诊:1965年4月7日。
在某医大曾做腰穿,诊断为“蛛网膜炎”“脑动脉硬化”“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喘息性支气管炎”。
服中西药毫无疗效,观其所用中药多属活血平肝潜阳诸法。
近来看报、看书等用脑时则视物昏花,头晕头痛,耳鸣发热,两太阳穴发胀,胸胁苦满,心口常有气上冲之感,咳喘吐黄痰,量多,手足心热,口干不思饮,左腿外侧疼痛,苔薄白,脉沉弦。
辨证:属少阳阳明合病,夹痰夹瘀。
注:阳明少阳合病,阳明病,外发潮热,而大便稀溏,小便自可,胸胁满硬不消者,是胃气上逆,胆经不降,少阳甲木之贼戊土也,宜小柴胡汤(方在“少阳”),泻少阳之经邪,补阳明之腑气。
又或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吐,舌上白胎者,此亦少阳之贼戊土也。
以胃主受盛,乘以甲木之邪,腑气郁遏,受盛失职,水谷莫容,非泄则吐。
甲木冲塞,上焦不通,津液瘀浊,则舌起白胎。
心窍于舌,津郁于心,故胎见于舌,肺主津,其色白也。
宜小柴胡汤,泻少阳之经邪,补阳明之腑气。
经腑松畅,则上焦通而津液降,胃气调和,汗出表解矣。
大柴胡汤,为表里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效。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
柴胡(15克)黄芩(9克)芍药(9克)半夏洗(9克)生姜切(15克)枳实(9克)大枣擘(4枚)大黄(6克)处方:柴胡15g、黄芩10g、半夏12g、枳实10g、生姜10g、大枣4枚、炙甘草6g、桂枝10g、赤芍10g、红花10g、茯苓10g、大黄6g、生石膏45g。
【胡希恕:麻黄加术汤及加减】
【胡希恕:麻黄加术汤及加减】胡希恕:麻黄加术汤参考用量:麻黄10g去节、桂枝6g去皮、甘草3g炙、杏仁12g 去皮尖)、白术12g。
上5味,以水900m1,先煮麻黄,减200ml,去上沫,再下诸药,煮取250ml,去滓,温服80ml,覆取微似汗。
张仲景方中有关药物先煎的原理:《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很多方出现某药先煎的记载,此多为减少该药或他药的毒性,增加药液中有效含量。
麻黄先煎去沫,能破坏少量麻黄碱,适当减少毒性.功效:发汗散寒,解表逐湿。
主治:湿家身烦疼。
症见发热,头痛,恶寒,无汗,身烦疼,肌肉酸痛,苔白,舌质淡润,脉沉缓或浮紧。
临证加减:1、痹证风邪偏胜,其痛游走不定者,加羌活、防风、老鹳草;寒邪偏胜,疼痛剧烈者,加川乌、草乌、刘寄奴;湿邪偏胜,其痛而肿者,加防己、茯苓、车前子等。
2、表实湿证,其人湿重,苔厚腻,腹满者,白术易苍术,酌加大腹皮、香附、藿香、佩兰、生薏苡仁等。
3、本方证如湿重苔腻厚,腹满者,应白术易苍术,加茯苓、黄柏以增强燥湿之力。
.4、麻黄加术汤中术之辨略:古代用“术”无赤(苍)白之分,后世则分赤白。
麻黄加术汤中的“术”,用白术还是用苍术?本草书上有苍术发汗,白术止汗之说。
根据本证治疗原则,不欲其多汗,似宜用白术(原方亦用白术),但在临床上却多用苍术,用之亦无大汗之弊。
我认为,苍术发汗之说,未可尽信,只能认为苍术走表之力胜于白术,而走表之药并不等于发汗,如黄芪也走表,岂可认为能发汗,故本证以用苍术为佳。
[金匮诠释.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6]5、麻黄、桂枝、白术(或苍术)、甘草。
水煎服。
治寒湿腹胀,身重身冷无汗者,名麻桂术甘汤。
[脉因证治]6、麻黄、桂枝、红花、白芷、细辛、桃仁、赤芍、甘草。
加姜、葱,水煎服。
治伤后着寒,名麻桂温经汤。
[外科补要]7、麻黄八钱,苍术五钱,黄芪一钱五分,草豆蔻六分,柴胡五分,羌活五分,生甘草四分,当归梢四分,防风四分,炙甘草三分,黄芩三分,五味子九个。
胡希恕治慢性病必备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胡希恕治慢性病必备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导读:胡老治疗慢性肝炎的常用方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为什么,又是怎么加减的呢?我们看看这个柴胡桂枝干姜汤,这个方剂在这个临床的应用也挺广。
那么这个方剂我们看起来呀,它没有半夏,所以它不治呕,在这个书上呢,也是不呕而渴。
它这个瓜蒌、牡蛎也是个方剂呀,你看那个《金匮要略》里有,瓜蒌牡蛎散呀,它治渴。
那么不呕而渴的柴胡证,这个方剂的很多。
这个方剂同时呢,它有桂枝、甘草,心悸、气上冲,这个气上冲呀,常常的这个水伴气往上,往下就小便不利。
这个瓜蒌配合牡蛎,不但止渴,它也治里面那个微结,所以这个方剂需要大便秘结,偏干,不是大便稀,里头有微结,它没显出大柴胡汤心下急那个样子,但是大便偏干。
咱们说这个瓜蒌根同这个瓜蒌呀,它有共同之点,但是它是一个滋阴解渴的药,那瓜蒌也有一点;瓜蒌有点缓下作用,这瓜蒌根也有一点。
瓜蒌根是苦寒的,它以解渴表现得特殊。
所以这个方子,如果柴胡证不呕,它特殊,而渴,那么如果心下这病人感觉有所结滞,但是也不像那个大柴胡汤的厉害,他是微结,我们可以用这个方子。
再有气上冲了,或者心悸呀,都可以用。
这个方子我们根据药物分析,在临床上应用挺特别,有很多的顽固低烧,现这个方子的很多,可以是根据这个情况:有柴胡证,渴,特别无力。
这个瓜蒌根这药呀,它是强壮性的滋阴药,它起强壮作用。
我们小柴胡汤就感觉是疲倦无力,这个柴胡桂姜汤呀,更疲倦无力。
我们常遇着肝炎患者就知道了,特别的疲倦无力,甚至于肩背痛,它都是桂枝的关系了。
有些西医诊断的无名低烧呀,用柴胡桂姜的机会很多。
而这个方剂呢,由于它是多少有点补虚的作用,所以对于慢性的疾病最多见。
但是他胃并不坏,所以大便还偏干嘛,他要偏稀这个方子还不行。
所以它不用人参。
这个书里头呀,就这么一节我们可以介绍一点,“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小柴胡汤: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活用的7个加味法
▲小柴胡汤: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活用的7个加味法
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7个小柴胡汤加味法,堪称经方活用之典范,一起来学习吧!
小柴胡汤临床使用十分广泛,是少阳病的代表方,
辨证要点:为半表半里热证或见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纳差者。
经方组成: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炙甘草。
胡老的常用加味方:
1)小柴胡加生石膏汤。
适应症:小柴胡汤证兼有口干舌燥者。
外感表解而热不退多现本方证。
发热、不欲食而口苦、头痛者,本方有捷效。
特点:肺炎汗出而喘,若有柴胡证,不可与麻杏石甘汤,宜本方,尤其小儿肺炎更多本方证。
其他如腮腺炎,淋巴结炎,乳腺炎,睾丸炎等均有奇效。
2)小柴胡加桔梗汤。
适应症:小柴胡汤证兼有咽痛、排痰困难者。
3)小柴胡加橘皮汤。
适应症:小柴胡汤证而哕逆、干嗽频作者。
4)小柴胡加芍药汤。
适应症:小柴胡汤证而腹挛痛者。
5)小柴胡加吴茱萸汤(小柴胡汤与吴茱萸汤合方)。
适应症:治二方合并证,即小柴胡汤证兼有胃虚寒,干呕,吐涎沫,胸闷或头痛者。
6)小柴胡加苓术汤(加茯苓、苍术)。
适应症:小柴胡汤证大便溏、身浮肿而小便不利者。
7)小柴胡加丹参茵陈汤。
适应症:小柴胡汤证胸胁满而烦,小便黄赤者。
肝炎患者常见本方证,小儿尤多。
评述:以上7种加味法,可谓是经验之谈,若能细心研究体会,定能获益良多。
#健康2021#。
胡希恕桂枝汤加术附使用经验:五十肩
胡希恕桂枝汤加术附使用经验:五十肩
更年期女性出现的肩周疼痛,抬举障碍,夜间疼痛明显,怕风怕冷,情志抑郁,舌淡脉沉。
此类病人针灸,针刀,银质针效果均一般,《不包括全国同仁效果都一般,可能本人水平一般。
》封闭有效但不长久且病人多不接受。
使用胡老桂枝汤加术附效果明显,一般两剂即有好转。
可临证加减,也可原方使用。
基本方我附子一般用30克,苍术15,桂枝疼痛剧烈可多用,一般15到45,汗多白芍可多用些同时加赤芍。
大枣5枚甘草10.中焦虚弱可多用,甘草可为附子用量的两倍。
同煎两到三小时可放心服用。
情志不舒可合四逆散加减。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毛进军:经方越用越灵的_“六个要诀”毛进军:经方越用越灵的“六个要诀”2014 年 6 月1 日尊敬的各位同道老师,大家好。
我是一名临床医生,在辨方证和活用经方方面有一些体会,想跟大家在一起讨论一下。
我今天要讨论的题目是“辨方证、活用经方的思考和体会”。
关于辨方证,我最为推崇经方大师胡希恕胡老的学说。
当代的经方医家,像冯世纶教授、黄煌教授等,他们学术思想的精髓也是方证相应,并各有其独到的见解。
冯教授秉承胡老的学术思想,将辨方证、方证相应的理念应用的炉火纯青。
黄煌教授是用体质来辩,就是比如说柴胡体质、黄芪体质、白术体质呀,他这个体质学说到最终还是一种方证相应。
冯教授、黄教授在经方方证相应这方面造诣都是很深的,屡起沉疴大症。
辨方证而论治,它是在八纲辨证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伤寒论》有辨六经的方法,而具体辨别出不同的方证,才是最根本的辨证方法。
这种辩证方法我认为是由博返约、大道至简的辨治方法,越是大道越是至简,越是能为人类做出贡献,越是最好的辨证方法。
为什么现在一说起胡希恕教授,国内、国外都称他是经方大师呢?他没疗效能称经方大师吗?所以说辨方证是一个十分严谨的,有科学性、规范性,可重复性很强的中医学术,关键是这个方法的可重复性强。
我在临床上使用经方的比例比较大,效果也比较好,这几年总结了几句话,也就是活用经方的要诀:“明辨六经,顾及兼证,重视两本,方证对应,据机合方,药参神农”。
明辨六经。
也就是辨方证的方法,辨六经,析八纲,再辨方证,辨方证首先要明辨六经的病位和病性,临床辨证时,遇见一个病,不论它多么错综复杂,首先要明辨六经阴阳属性,即辨证首明阴阳,中医治病就是临证首明阴阳,你辨明了六经阴阳,就是明医。
我们首先要通过辨六经—析八纲—再辨方证原则,辨清属于六经中哪一经的病证,或哪几经合病、并病。
确定病位,然后区分病性,也就是阴阳盛衰所表现出的寒、热、虚、实,这就是明辨六经。
胡希恕讲痹症经方治疗
胡希恕讲痹症经方治疗胡希恕讲痹症这个范围相当的广啊,现代的风湿性关节痛自然属于这种,那么,像这个类风湿啊,骨质增生啊,都归纳在内的。
以致于这个神经发炎,骨节痛苦,先人啊分不开的,都叫做痹痛,此刻呢,我们有几节书,要复习复习。
一、仲景对于痹症的条则在金匮要略里头,在痉湿暍篇里头,特意提出了一个湿痹。
①他说太阳病,关节痛苦而烦,脉沉而细,此名湿痹。
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桂枝去桂(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这节说是啊,他就指这风湿。
因此他也当太阳病了,也相关节痛苦,发热而烦。
那么这种病,假如太阳病呢,这个关节痛苦而烦,这是一个表实这样一个证候。
太阳伤寒,他是一个身痛,腰痛,骨节痛苦。
那么假如真实的太阳伤寒证呢,他脉他要浮紧的。
那么此刻这个脉呢,沉而细,这个沉脉呀,先人以为,这个沉脉也主里,也主寒,也主水,因此在这个《金匮要略》里头,这个水,就是这个水肿这种的病,他说脉得诸沉,当责有水。
那么这个,这一段,这个病主要的是这个里虚,因此脉沉细嘛,而饮不行,水不可以,因此这个叫湿痹,这个不是太阳伤寒。
太阳伤寒应当脉浮紧呐,这里脉沉而细,说明是里虚有停水。
那么先人呢,管这种的身体痛苦叫作湿痹。
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从这节上说,这个温痹的证候也不同样。
那么要假定这种状况,小便不利,大便反快,那我们碰到关节炎这种状况,身体痛苦而烦,类似表证,他这个主要因为小便不利,我们这个讲伤寒论也有啊,那么里头有停饮,小便不利,你不利小便表不解。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利小便,里气一畅达,内外也和,也自然汗出尔后解。
这一段就说明这个问题。
那么这个湿痹啊,因此有这种表热的证候。
就因为水不可以于里,可表气也闭塞,因此发生这种表证。
那么这个呢,不要误于表的证候,一味发汗不可以的,我们在伤寒论,有多少节了。
有一节我还记得,说这个太阳病,发汗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恶寒,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他要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胡希恕伤寒论用方经验
胡希恕伤寒论用方经验伤寒论用方经验:摘自《病位类方解》桂枝汤……特别应当值得注意的是,以“伤寒是伤于寒邪,中风是中于风邪”解释太阳病、桂枝汤,将很难认识太阳病、桂枝汤、甚至,伤寒》全书。
P62桂枝加桂汤……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经验,则知此所谓惊恐,不是指来自外界的可惊可恐的什么刺激,而是指一种发惊发恐的神经症,若瘀血痰饮诸病,皆可致惊恐为证明的发作,尤其不正当的错误治疗,更促使证的发生。
桂枝加龙骨牺牲牡蛎汤……此实治失精的主方。
水品云:虚弱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10克、附子3克(是我经验用量,与原方稍异)名曰二加龙牡汤,于此二方适应证加减之,治此证确有奇效。
P73 小建中汤……本方治腹痛如神,胃溃疡的剧痛,或痢症而腹痛甚者,用之亦多验。
P77桂枝去芍药汤……临床如肝病证见腹满,大量使用芍药,可以起到很好的治下腹满的作用,相对于腹满的就是不满,故去芍药,此说更为合理。
P81茯苓甘草汤……失眠而心下悸者,以本方加龙牡有良验。
P100五苓散……基于多年的经验和苦心研究,小便频数,大多由于有液体废物的蓄积机体欲尽快自泌尿排出的反映,但限于自然的良能,虽则小便频数,终不能达到预期的要求,此时与以利尿的适方,使废物快速排出,则小便反不数矣。
P107越婢加术汤……依据实践证明,本方所主水肿证,为由于肾功能的障碍,小便不利而致的水肿,对于肾炎患者的水肿和腹水,屡试皆验,尤其令人惊异者,不但水肿者,肾炎的本病亦得到彻底的治愈。
P116 越婢加半夏汤……咳逆喘甚,目突如脱者,曾以本方试之确有验。
P118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加石膏汤:于葛根汤加生石膏45~100克。
治葛根汤证口舌干燥而烦躁者。
葛根加桔梗汤:于葛根汤加桔梗9克。
治葛根汤证咽痛或排痰困难者。
葛根加薏苡仁汤:于葛根汤加生薏苡仁15~30克。
治葛根汤证关节痛、或有痈脓者。
葛根加苓术附汤:于葛根汤加茯苓、苍术、附子各10克。
治葛根汤证而有关节痛烦,尤其有作用腰背部拘急痛,故于脊髓炎亦有良效。
胡希恕谈经方的加减运用之道
胡希恕谈经方的加减运用之道胡希恕谈经方的加减运用之道关于经方的加减,在伤寒医家中,大致有三种:一种是运用经方不加减,能熟练的运用经方,保持经方的纯洁度;二是运用经方适当加减;三是研究伤寒的理论,却用五脏辨证的方法处方。
通过我们前面对胡希恕经方纯真度的分析,可以知道胡希恕运用经方基本是原方应用。
有些医家以为经方太少,不能应付复杂的临床局面,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天下的疾病难以计数,仲景把他归结为“六病”,可以说是知其要者,一言而终。
后世医家多用症状确立病名,去道远矣。
这种做法一直到我们的《中医内科学》,并且中医学子都是用《中医内科学》来武装自己的。
所以很难体会仲景的诊疗思维,要想学好经方,提高疗效,必须先放弃《中医内科学》的论述。
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体系。
《中医内科学》学得越多,接受经方就越受拘束。
徐灵胎和陈修园主张烧掉仲景后的医书,最初笔者以为是言辞过激,崇古过甚。
后来理解为应该把仲景的《伤寒论》放到应有的位置上,《中医内科学》可以作为一个小小的补充,中医必须以《伤寒论》作为学习的重点。
如果用量化的话,经方当占百分之九十,《中医内科学》占百分之十。
就中医而言,学科分的越细,实际上是离中医越远。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问题,经方数量少,又没有分型,如何能应付临床呢?所以有人提出经方贵在加减,如用小柴胡汤加丹参、鸡骨草治疗肝炎,用麻杏石甘加鱼腥草、双花治疗肺炎,其实这都是误解经方所致,用的看似经方,实际上是用后世的五脏理论运用经方的,只是把伤寒方当成了一本方剂学,看似用经方,实际非也。
岳美中先生对于运用经方不可随便加减深有体会,在其文集中记叙到:“运用古代成方于临证时,如证与方合,最好不要随意加减。
1941年在唐山,诊治一李姓妇女,年50余,半年来经常尿血,频而且急,尿道痛,经多方医治未效,其脉数,小腹痛拒按,此虽下焦蕴有湿热,但久尿脓血必致阴伤,处以猪苓汤:猪苓9克,泽泻12克,白术9克,阿胶6克,滑石9克。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内容简介······《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经方用药初探》探讨经方用药,即在经方理论指导下,探讨怎样临证用药,以实现有是证,用是药,以体现方药对应。
通过分析161味药分别在方证中的作用,探明该药的性能、功效及适应证,探讨每一药味与方证的关系及与六经的关系,以达到正确熟练运用该药。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经方用药初探》第一讲论述经方用药特点;第十讲概说六经用药;第二讲至第九讲论述经方常用药味,具体论述分以下四项为纲目:【药物基本知识】、【解析所在方证】、【解读药味特点】、【药物功用述要】。
适合中医临床工作者参阅。
举报目录······第一讲经方用药特点一、经方用药与时方用药有明显不同二、经方用药起源于神农三、经方用药理论是八纲六经第二讲解表药一、桂枝二、麻黄三、葛根四、生姜五、葱白六、苏叶第三讲吐下药一、瓜蒂二、芒硝三、巴豆四、甘遂五、大戟第四讲清热药第五讲温阳强壮药第六讲补虚益气药第七讲祛饮化痰药第八讲理血药第九讲其他用药第十讲六经用药概说豆瓣成员常用的标签(共6个) ······经方(4) huxishu(2) 中医(2) 阅读(2) 伤寒论(1) 本草(1) 我来说两句短评······ ( 全部 1 条 ) 热门 / 最新 / 我关注的 0 有用严小天 xx-11-19 3.9 经方源自本经! 我来评论这本书读书笔记······我来写笔记按有用程度按页码先后最新笔记展开第284页 D (xx不朽) 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即太阳病即表阳证,少阴病即表阴证,阳明病即里阳证,太阴病即里阴证,少阳病即半表半里阳证,厥阴病即半表半里阴证表阳证用汗法,表阴证用强壮发汗法,里阳证用清热法,里阴证用温补法,半表半里阳证用和解清热法,半表半里阴证用和解清热温下法。
经方传真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
经方传真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编著:李惠治、冯世纶、李惠治、张长恩目录内容提要 (5)著名的经方家胡希恕 (5)刘序 (5)谢序 (6)前言 (6)绪论 (7)第一章桂枝汤类方 (15)第二章麻黄汤类方 (46)第三章承气汤类方 (66)第四章白虎汤类方 (77)第五章下瘀血汤类方 (81)第六章陷胸汤类方 (87)第七章泻心汤类方 (93)第八章瓜蒂散类方 (95)第九章甘草干姜汤类方 (96)第十一章附子汤类方 (106)第十二章赤石脂禹余粮汤类方 (110)第十三章大黄附子汤类方 (111)第十四章柴胡汤类方 (112)第十五章半夏汤类方 (124)第十六章橘皮汤类方 (129)第十七章黄芩黄连汤类方 (130)第十八章栀子豉汤类方 (136)第十九章甘草汤类方 (140)第二十章枳术汤类方 (143)第二十一章栝蒌薤白汤类方 (144)第二十二章芎归胶艾汤类方 (145)第二十三章麦门冬汤类方 (154)第二十四章木防己汤类方 (155)第二十五章薏苡附子散类方 (157)第二十七章其他类方 (162)内容提要本书是已故著名中医专家胡希恕先生的临证经验集。
胡老一生潜心研究仲景著作,临床擅用经方,近于出神入化,并对中医辨证有高度的概括.刘渡舟教授尊称其为“经方学派的火师”。
该书由其门人收集原始资料整理而成,取名为《经方传真》,意在传授经方之真谛,使其从难化简,读者从中能领悟到中医独特的辨证思路,从而在临证时收到神奇疗效。
著名的经方家胡希恕胡希恕生于1898年,卒于1983年,沈阳市人。
早年学医于当地名医王祥徵先生,尽得其传。
解放前,在北京行医,疗效卓著,活人无数。
他热爱党和人民,热爱中医事业。
解放后,曾自己举办中医讲习班,主讲仲景学说,填补了我国中医教学的空白。
1958年,受聘于北京中医学院任教,系中医内科副教授、附属医院学术委员会顾问。
胡老对仲景学说,研讨较深,著有《伤寒论解说》、《金匮要略解说》、《经方理论与实践》、《经方实践录》等书。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经方用药初探
1
十六 五味子
2
十七 山萸肉
3
十八 萎蕤
4
十九 龙骨
5
二十 牡蛎
二十二 曲
二十一 白蜜
二十三 豆黄卷
药物基本知识 解析所在方证 解读药味特点 药物特点述要 用法及用量
药物基本知识 解析所在方证 解读药味特点 药物特点述要 用法及用量
药物基本知识 解析所在方证 解读药味特点 药物特点述要 用法及用量
药物基本知识 解析所在方证 解读药味特点 药物特点述要 用法及用量
药物基本知识 解析所在方证 解读药味特点 药物特点述要 用法及用量
药物基本知识 解析所在方证 解读药味特点 药物特点述要 用法及用量
药物基本知识 解析所在方证 解读药味特点 药物特点述要 用法及用量
药物基本知识 解析所在方证 解读药味特点 药物特点述要 用法及用量
药物基本知识 解析所在方证 解读药味特点 药物特点述要 用法及用量
药物基本知识 解析所在方证 解读药味特点 药物特点述要 用法及用量
二 薯蓣
一 人参
三 白术
五 甘草
四 大枣
六 诃子
1
七 粳米
2
八 小麦、浮 小麦
3
九 大麦
4
十 天门冬
5
十一 麦门冬
十二 胶饴 十三 猪肤
十四 猪膏
十五 天花粉(栝楼 根)
药物基本知识 解析所在方证 解读药味特点 药物特点述要 用法及用量
药物基本知识 解析所在方证 解读药味特点 药物特点述要 用法及用量
药物基本知识 解析所在方证 解读药味特点 药物特点述要 用法及用量
药物基本知识 解析所在方证 解读药味特点 药物特点述要 用法及用量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255条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255条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
大承气汤。
255条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释】此条承上条腹满痛而言,虽以大承气汤急下,但腹满不减,即有所减亦微不足道。
此为实,还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按】《金贵》曰“腹满不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与本条所述正成对子,宜互参。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若属一般的实满,用厚朴三物汤足矣,当无需大承气汤猛攻。
本条盖病毒重剧,结实至极,非一击而能收功。
除恶务尽,故须再下。
【注】①腹满有虚实之别。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为实满,腹满时减,复如故,为虚满。
临床见上午腹不满而下午满,或醒时胀满而寐时较好者,皆属虚满。
②腹满不减虽属实,但不定必用大承气汤攻之,临证还当参照余证而用适方。
本条用大承气汤在于腹满不减,胀的厉害,且有增无减。
【按】读本条,当明其两条含义:①服大承气汤后病去甚微,有是证在,仍可服大承气汤。
②腹满胀的虚实辩证之法。
本条不用急下之,而用当下之,提示辩证要细微,当求其本质也。
如何-一通百通-用经方——介绍新书《经方传真-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
佳书有约中国民间疗法如何“一通百通"用经方——介绍新书《经方传真:胡希恕经方理论-9实践》刘观涛(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00013)无数中医学习者、临床者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对于《伤寒论》,所阅之书既多,但临床水平难以提高。
那么,到底该如何“一通百通用伤寒”、亲身验证经方效如桴鼓之妙呢?毕生研习、应用《伤寒论》的胡希恕先生给后人留下了学伤寒、用伤寒的高效捷径:先辨六经(八纲),后辨方证——方证是辨证的尖端!胡希恕先生秉承其师王祥徵伤寒思想,通过大量临床和深度思考,独立发现了“《伤寒论》源自《汤液经法》而非《黄帝内经》,而经方学派主要运用六经辨证(而不用脏腑辨证)和方证辨证”的学术体系。
胡希恕先生研究《伤寒论》,所以能取得世人注目成就,是因重视原文分析、重视前后条文《经方传真:胡希恕联系分析,“始终理会仲景书”,同时重视密切联系临床,并重视文献考证及各注家见解,从而经方理论与实践》总结出:经方临床的核心是“六经八纲”,以及由此细化的“方证对应”。
邮购价:41元胡希恕先生告诉我们:“六经八纲虽然是辨证的基础,但实际应用远远不够。
例如表阳(已含邮资J证/太阳病,依法当发汗,但发汗的方剂为数很多,是否任取一种发汗药即可用之有效呢?我们的答复是不行,绝对不行。
必须具体落实到某方,如桂枝汤,或麻黄汤,或桂枝加桂汤等才可以,而这就要从‘六经八纲’继续辨证,直到辨到具体方药,即‘方证对应’。
”冯世纶教授最初跟随胡希恕先生抄方时,常听胡老说:“这个哮喘病人是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证,这个肝炎患者是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证”,并见其方总是《伤寒论》上原方、原剂量,很少加减,疗效却很好,感到很奇怪,于是请教胡老,胡老笑日:“方证是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亦即辨证的尖端。
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主要关键就是在于方证是否辨得正确。
”胡希恕先生晚年曾指导日本留学生考察团,精于“古方派”的日本学者认为胡希恕的学术体系虽与日本古方派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更多则是胡老的独创内容。
胡希恕先生的七招小柴胡汤加味妙法,看后就会用
胡希恕先生的七招小柴胡汤加味妙法,看后就会用来源|张兆康导读小柴胡汤这个方子出自于伤寒论,这个方子在临床上极其好使,我相信大家也都听说过它的疗效,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总结一下经方大家胡希恕是如何在临床上应用小柴胡汤这个方剂的。
以及是如何用小柴胡汤加味妙法来治病,最后,我为大家分享一个我的小柴胡汤加味医案。
小柴胡汤的本证是什么?我们要是想要学会小柴胡汤的应用,就不得不学习小柴胡汤的主要适应症,小柴胡汤的主要适应症已经在伤寒论这本书里明确提到过,我在这里帮大家总结一下伤寒论中所提及到的小柴胡汤条文。
为什么,我只总结条文,而不明确指出小柴胡汤的本证呢,我认为最好的总结与理解不是别人给予你的,而是要靠你自己去阅读伤寒论原文来去自己进行总结,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的发现伤寒论的奥妙。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
一云。
藏府相违,其病必下,胁鬲中痛,小柴胡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
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
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必小柴胡汤。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
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
胡希恕胡派三代经方医案解析思路 (3)
胡希恕三代经方病案子于归•水无香辛卯兔年冬月胡希恕三代经方医案解析思路解析思路子于归·水无香第1页复兴中医网胡希恕三代经方医案解析思路目录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案解析 (7)一、太阳病(表阳证)医案 (7)(一)桂枝汤类方 (7)(二)麻黄解表类方 (18)二、阳明病(里阳证)医案 (20)(一)正阳阳明 (20)(二)太阳阳明 (30)(三)少阳阳明 (34)三、少阳病(半表半里阳证)医案 (37)㈠小柴胡汤方 (37)子于归·水无香第2页复兴中医网胡希恕三代经方医案解析思路㈡柴胡桂枝汤方 (38)㈢四逆散方 (38)㈣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39)四、太阴病(里阴证)医案 (39)㈠四逆汤方 (39)㈡茯苓四逆汤方 (40)㈢甘草干姜汤 (41)㈣理中汤方 (41)㈤附子汤方 (42)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42)㈦吴茱萸汤方 (42)㈧旋复代赭汤方 (43)㈨芍药甘草汤方 (44)五、少阴病(表阴证)医案 (44)㈠麻黄附子细辛汤 (44)子于归·水无香第3页复兴中医网胡希恕三代经方医案解析思路㈡桂枝加附子汤方 (45)㈢甘草附子汤方 (45)㈣真武汤方 (46)六、厥阴病(半表半里阴证)医案 (47)㈠乌梅丸方 (47)㈡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47)㈢半夏泻心汤方 (48)㈣甘草泻心汤方 (49)㈤生姜泻心汤方 (50)嫡传弟子冯世纶教授案解析 (50)一、太阳病(表阳证)医案 (51)㈠桂枝汤、麻杏石甘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反复发热案 (51)㈡桂枝去芍药治感冒热退而胸闷案 (51)㈢半夏散及汤治喉痹案 (54)子于归·水无香第4页复兴中医网胡希恕三代经方医案解析思路㈣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治心悸案 (55)㈤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治皮肤瘙痒 (56)㈥小青龙汤治咳喘案 (58)二、阳明病(里阳证)医案 (59)㈠大青龙汤合半夏厚朴汤治小儿咳嗽案 (59)㈡麻杏石甘汤合小柴胡汤化裁治鼻渊案 (60)㈢附子泻心汤治胸脘痞闷案 (62)㈣大承气汤治神昏谵语案 (63)㈤大柴胡汤加生石膏治肺部感染、胸胁胀满案 (63)三、少阳病(半表半里阳证)医案 (64)㈠小柴胡汤合橘枳姜汤、桂枝茯苓丸治胁痛案 (64)㈡小柴胡汤加味治症瘕二案(肝脾肿大,子宫肌瘤) . 66㈢柴胡桂枝汤治感冒案 (71)四、太阴病(里阴证)医案 (72)㈠枳术汤治左下腹包块案 (72)子于归·水无香第5页复兴中医网胡希恕三代经方医案解析思路五、少阴病(表阴证)医案 (73)㈠麻黄附子甘草汤治感冒偏头痛案 (73)㈡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加附子汤治右膝痛案 (74)㈢当归四逆汤合附子汤治双下肢后外侧隐痛案 (76)六、厥阴病(半表半里证)医案 (77)㈠乌梅汤治蛔厥案 (77)㈡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腰背痛案 (78)㈢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治腰背痛案 (80)再传弟子案 (82)一、石应轩医案 (82)㈠四逆汤治贲门癌术后亡阳案 (82)㈡四逆汤合生脉饮加生龙牡治心悸案 (83)㈢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面部黄褐斑案 (84)二、赵厚睿医案 (84)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鼻窒案 (84)子于归·水无香第6页复兴中医网胡希恕三代经方医案解析思路子于归·水无香 第7页 复兴中医网三、清峰医案 (86)㈠小柴胡汤治不明原因发热案 (86)四、鲍艳举医案 (86)㈠小柴胡加生石膏治感冒后低热案 (86)㈡麻杏石甘汤合半夏厚朴汤治感冒后干咳案 (88)㈢五苓散加味治腰肌劳损案 (89)㈣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眩晕案 (90)㈤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感冒后乏力失眠案 . 91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案解析一、太阳病(表阳证)医案(一)桂枝汤类方㈠桂枝汤方藏无它病时发热自汗出 熊某,女,56岁,1964年8月20日初诊。
冯世纶教授运用经方的经验与体会
冯世纶教授运用经方的经验与体会冯世纶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伤寒学者和经方临床家,是已故中医学家胡希恕先生的高徒。
冯先生教学、临床近半个世纪,学验具丰。
他精湛的医技和高尚的医德,早为海内外人士所肯定。
笔者有幸待诊于左右,受益匪浅。
先生不但教给我诊治疾病的方法,同时也教会了我如何体会病人的疾苦和怎样做人,这是我一生都难以忘怀的。
今仅就先生辨证风格,谈一下他对经方的认识和运用。
1.真武汤真武汤,又名玄武汤。
先生认为本方有温阳利水,健脾蠲饮的功效。
其中茯苓淡渗利水,主治心下动悸。
白术健脾去湿,主治小便不利。
附子辛温燥热,可以温通十二经络,有振奋元阳,除痹止痛的作用。
生姜止呕散饮,祛寒健胃。
白芍可以滋阴利水,和营除痹。
这五味药互相配伍,互相监制,不但可以协同发挥温阳利水,健脾蠲饮的功效,而且相互之间避免了彼此的副作用。
先生曾对真武汤的适应症,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头晕心悸,下肢浮肿或痛,脉沉”。
也就是说,临床上无论见到什么样的疾病,只要符合上述真武汤的适应症,就可以大胆运用。
起初由于听起来很新鲜,所以对老师的话将信将疑。
后来经过先生的不断教导以及自己在临床上小心谨慎的验证,事实证明,这些都是先生临证中所积累的宝贵心得。
一、肾下垂治疗后遗症张某,男,48岁,司机。
有腰痛史近二十年。
久经中西医治疗,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去年公出,在哈尔滨医大二院确诊为肾下垂伴肾积水,经过腰穿注射硬化剂奎宁,病情一度得到缓解。
但是,三个月前,由于过度劳累,腰痛再次复发。
刚开始可以通过休息,使腰痛得以减轻。
到后来就需借助止痛药来缓解病情了。
诊时证见:腰酸腰痛,自觉腰部肿胀、发热,而又怕冷。
无头晕目眩,但常于起立时眼前发黑。
心悸纳少,胃脘恶寒。
左足背上有手指肚大一块麻木而失知觉。
大便时结时溏,小便有时可见血尿。
口干不思饮,舌淡胖,苔白润。
切腹呈心下痞状态,切脉沉弦。
证属阳虚停饮,治以温阳化饮,予真武汤化裁:炮附子10克、白芍15克、茯苓30克、苍术15克、生姜10克、阿胶10克、白术15克、茜草10克结果:服上药七剂后,已经看不到血尿,腰痛也大为减轻,肿胀失,局部发热感无。
胡希恕:屡试屡验20个用之有验的柴胡剂的加减方、合方
胡希恕:屡试屡验20个用之有验的柴胡剂的加减方、合方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导读:柴胡剂的应用很广,尤其是一般慢性病多现柴胡证,胡希恕先生临证则擅用柴胡剂治疗各种疑难疾病,本期为大家分享胡老临床最为常用的20个柴胡剂加减方、合方,其中大多数适证应用都可取得捷效、奇效,干货满满,值得我们反复琢磨和学习。
· 小柴胡加石膏汤·本方即小柴胡汤原方加生石膏45-60克,此为吾人日常频用之良方,无论感冒、麻疹、肺炎等,发汗后热不退,或不可发汗者,大多属于本方证,尤其小儿最属多见。
吾以本方用奶瓶频与之,屡愈婴幼儿肺炎,只若其人呕而发热、不欲食,或口干舌燥,或口鼻如冒火,或头痛头晕者,用之无不验。
腮腺炎、淋巴结炎、乳腺炎,以及睾丸炎等用本方有速效。
自汗、盗汗亦多属本方证。
总之,凡小柴胡汤证,而口舌干燥者俱可用之,而其细节实难一一历数也。
段按:本方证的头痛,甚者可头痛如裂。
半表半里或里有热而口舌干燥者,即为用石膏的药证,不一定非得有渴;里有热,而舌干苔白者,有时亦可用石膏。
自汗、盗汗属本方证者,亦是半表半里有热的缘故。
小柴胡加桔梗汤本方即小柴胡汤原方加桔梗9克,治小柴胡汤证而咽痛,或排痰困难,或有痈脓之变者。
若曰舌干燥者,宜更加石膏。
段按:桔梗属排痰排脓药,本能治咽痛,亦治胸胁刺痛,故本方有治疗扁桃体炎的机会,扁桃体化脓期高热不退,以白虎汤加马勃、半枝莲等治咽药物,痰多加桔梗。
小柴胡加橘皮汤本方即小柴胡汤原方加橘皮9~18克,治小柴胡汤证哕逆不已,或干咳频作者,百日咳以本方增量大枣有奇效。
胸满甚者宜加枳实9克。
口舌干燥者宜更加石膏。
段按:橘皮行气下气类于半夏,更有增进食欲之效,故本方还治哕逆不欲饮食者。
小柴胡加吴茱萸汤本方即小柴胡汤原方加吴茱萸9克,治小柴胡汤证头痛、头晕而呕吐剧甚者,若口干舌燥,宜更加石膏。
段按:小柴胡加吴茱萸,则无异于小柴胡汤与吴茱萸汤合方,故治二方的合并证。
胡希恕六经辨证观(完整审核版)
胡希恕六经辨证观一、何谓经方所谓经方,顾名思义,亦即经验之方。
它是前人在医疗过程中久经实践反复验证的有效方剂。
经方之含义,在中医界有两种看法,一是指宋代以前各个医家所收集和积累起来之有效方剂;一是指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之方剂。
本书所谓之经方,是指后者。
二、张仲景是经方杰出之传人考《汉书?艺文志》载“经方十一家”,记述了有关按病归类之专著和有关方剂理论之专著,如《汤液经法》32卷。
这些书虽皆亡佚,但从现存最早的《黄帝内经》里可以窥见有关治疗原则、治疗方法、遣药组方和配伍宜忌等方面大量之理论论述。
此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方剂已经建立了指导实践的基本理论。
直至东汉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将理、法、方、药融为一炉,将亡佚书籍中的经方保留下来。
故后世尊该书为“方书之祖”,赞经方为“对病真方”。
从而为方剂学之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经方运用的指导理论是辨证施治要想正确地使用经方,就必须掌握中医的辨证施治。
何谓辨证施治?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沦》(即《伤寒沦》与《金匮要略方论》)就是辨证施治的典范。
考《伤寒沦》,不只是论治伤寒,而是借伤寒之治以示万病辨证施治的大法。
因此,在《伤寒论》中,既有对疾病辨证施治的一般规律,又有对疾病辨证施治具体实施之运用方法。
先说辨证施治的一般规律:《伤寒论》既以六经分篇,如“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等。
而条文中又不断八纲之辩,如论中第7条(条文序号均依宋本《伤寒论》。
下同)。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是阴阳之辨,第70条“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是虚实之辨;第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是表里之辨;第l22条“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
朱梦龙讲课实录(浅谈胡希恕冯世纶老师经方六经八纲辨证的思路)
浅谈胡希恕冯世纶老师经方六经八纲辨证的思路——朱梦龙2015-12-25 各位老师好,我现在还是一名在校生,目前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明年才毕业,感谢各位老师的盛情邀请,给我了一次与大家交流学习的机会。
我学习经方的时间还不长,是从2013年秋季来京读书之后,才开始接触到经方的,临床经验也不算丰富。
因为现在还在上学,只是断断续续地看一些病人。
一直以来,我都感觉自己是非常非常幸运的。
因为我认为对我来说,是选择了一条非常正确的道路,也就是说一条捷径吧!大学毕业后,那时真的是不会看病。
每次放假回家,亲戚们都会有些问题来找我。
可想而知,我当时是非常非常尴尬的。
现在不一样了,学了经方之后,这些都不用太发愁了。
我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浅谈一下胡希恕冯世纶老师经方六经八纲辨证的思路,最后通过几则医案来和大家交流一下,怎样用六经辨证的方法辨证处方,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正。
首先,我们先看一则医案。
这是一个高血压头晕的案例。
患者是我的伯母,女,64岁。
是在2015年10月8日电话问诊的。
她是多年的高血压病,一直服药,血压控制还可以。
近来出现血压的波动,血压控制不佳。
高则180-190/80-90mmHg,经常头晕,近来多次加降压药,也不能有效的控制。
半月前晕倒,于当地县医院住院十多天。
诊断为高血压、脑供血不足、冠心病等等。
刻下症就是血压高,每天高则达180-190/80-90mmHg,服药稍降,用她自己的话说,“等不到服下一顿药的时候血压就又升高了”。
表现的症状是:头晕的厉害,闭目则旋转。
再问一些其他的症状:偶尔有咳嗽,夜尿3~4次,口干、口苦,不喜欢喝水。
大便一直以来都是日3次,不成形;也没有明显的腹痛、胃胀;汗也不多,也无盗汗;其他的还可以。
因为是电话问诊,没有舌脉。
因为这是我伯母,我对她有一定的了解,她比较胖,说话声音洪亮有力。
当时给她处方是小柴胡合五苓散。
10月16日打电话问她血压正常了,头晕减轻的很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希恕谈经方的加减运用之道
胡希恕谈经方的加减运用之道关于经方的加减,在伤寒医家中,大致有三种:
一种是运用经方不加减,能熟练的运用经方,保持经方的纯洁度;
二是运用经方适当加减;
三是研究伤寒的理论,却用五脏辨证的方法处方。
通过我们前面对胡希恕经方纯真度的分析,可以知道胡希恕运用经方基本是原方应用。
有些医家以为经方太少,不能应付复杂的临床局面,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天下的疾病难以计数,仲景把他归结为“六病”,可以说是知其要者,一言而终。
后世医家多用症状确立病名,去道远矣。
这种做法一直到我们的《中医内科学》,并且中医学子都是用《中医内科学》来武装自己的。
所以很难体会仲景的诊疗思维,要想学好经方,提高疗效,必须先放弃《中医内科学》的论述。
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体系。
《中医内科学》学得越多,接受经方就越受拘束。
徐灵胎和陈修园主张烧掉仲景后的医书,最初笔者以为是言辞过激,崇古过甚。
后来理解为应该把仲景的《伤寒论》放到应有的位置上,《中医内科学》可以作为一个小小的补充,中医必须以《伤寒论》作为学习的重点。
如果用量化的话,经方当占百分之九十,
《中医内科学》占百分之十。
就中医而言,学科分的越细,实际上是离中医越远。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问题,经方数量少,又没有分型,如何能应付临床呢?所以有人提出经方贵在加减,如用小柴胡汤加丹参、鸡骨草治疗肝炎,用麻杏石甘加鱼腥草、双花治疗肺炎,其实这都是误解经方所致,用的看似经方,实际上是用后世的五脏理论运用经方的,只是把伤寒方当成了一本方剂学,看似用经方,实际非也。
岳美中先生对于运用经方不可随便加减深有体会,在其文集中记叙到:“运用古代成方于临证时,如证与方合,最好不要随意加减。
1941年在唐山,诊治一李姓妇女,年50余,半年来经常尿血,频而且急,尿道痛,经多方医治未效,其脉数,小腹痛拒按,此虽下焦蕴有湿热,但久尿脓血必致阴伤,处以猪苓汤:猪苓9克,泽泻12克,白术9克,阿胶6克,滑石9克。
药尽3剂,诸症均逝,数日后又复发,但稍轻,因思其久病必虚,则于方中加山药9克,服药3剂,诸症反而加重,虑其加山药恐有失当之处,去之,复进3剂,诸症又减,只余排尿时尿道稍感疼痛,又虑及尿道久痛恐有砂石瘀滞,加入海金沙9克以导其浊,药后两剂诸症大作,鉴于2次反复失败的教训,再不敢任意加减,乃守猪苓汤原方,服10剂而获痊愈。
我再指导学生临证时,常以此例相告,谓古方不可任意加减,若欲加减,宜谙习古人之加减法而消息之。
”这看
似个案,实际上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因此运用经方要谨慎加减。
当今临床上我们经常看到一张处方中,行气、活血、补正融为一体,甚至加点药理研究的东西,所谓乌梅能抗过敏,黄连能治早搏诸如此类,方子越开越大,而仲景的方子多是3-8味药,这是值得我们反思。
仲景的方子和后世的方剂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后世方就是按药物的功效,堆积起来的。
经方则是功效、气味的综合体,这是很不一样,我们在开方时,有几个大夫考虑到气味的化合之妙呢?所以说只要我们的水平还没有超过仲景,最好是老老实实,不要胡乱加减。
更不要自以为得仲景之妙,自出机杼,自己组方子。
李阳波曾经说:“从仲景的112方,发展到明清的多少千方,多少万方,方剂越来越多了,这究竟是中医发展的标志呢?还是中医没落的标志?我在这里作一个大胆的结论,这是中医没落的标志。
”李阳波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医生已经不知道“察机”治病了。
其实细看仲景的方剂可知,很少有对症治疗的方子。
原因在于:察机治病。
不是失眠就用合欢皮、远志、菖蒲,不是食欲不好就用山楂、麦芽、谷芽。
以下是笔者治疗的几个医案,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此类问题。
例1:某男,腰痛,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不能俯仰,有时放射到腿,腰部怕凉,脉浮弦,处麻黄汤原方,数剂即愈。
运用的依据,脉浮、腰痛、怕凉,脉证均支持为太阳病,结合35条原文“太阳病,
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故用麻黄汤。
还有一点须指出,论中所说的发热,不要和后人用体温计所量的体温等同起来,仲景时代没有体温计,发热也可以是病人的一种感觉,但是体温不一定高。
因此,不管是主观的还是客观都可以叫发热。
例2:某女,49岁,汗出如洗,医诊为更年期综合症,脉浮缓滑,舌淡红苔薄黄。
根据脉和证处桂枝汤原方,药后啜粥。
将息一如桂枝汤方后注。
数剂即愈。
运用桂枝汤的依据: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
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
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 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这和更年期的症状描述相似,又有脉的支持,当然可以断为太阳病。
后世说盗汗多阴虚,自汗多阳虚,其实在仲景的书中没有这样的言论,万万不可用后世的理论束缚头脑。
例3:某男,72岁,脑溢血后遗症,十年前突发脑溢血。
现反应迟钝,嗜睡,口角流涎,肢体左侧不遂,走路困难,语言表达能力甚差,问答时可以点头示意。
诊脉之际发现肢体发凉,触摸下肢也发凉,问其是否四肢发凉,点头称是。
脉细弱。
子女告知平时血压高,服药维持尚可。
断为少阴病,处四逆汤。
我们分析一下这个病例,证是四肢凉、嗜睡,脉象细弱。
脉证合参,
支持少阴病的诊断,所以用四逆汤笔者举例子绝不是为了彰显水平的高低,是探讨如何用经方,例2更年期盗汗一般多用二仙汤加一些补肾药,实际是一种惯性思维,没有用仲景的思维武装自己,依然是用后世的一些思路,把疾病的一些症状当成病名,再分几个型。
不是说这种模式不对,至少仲景不是这样用药的。
一言以蔽之,要想用好经方,必须放下后世的理论,回归仲景的六经辨证,运用仲景的思维武装自己。
能如此,经方需不需要加减已经不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