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MRI术前诊断肝细胞癌微血管浸润应用进展

合集下载

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评估肝细胞癌预后研究进展

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评估肝细胞癌预后研究进展

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评估肝细胞癌预后研究进展在医学科技的大海中,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如同两艘破浪前行的航船。

它们正携手探索肝细胞癌这片未知的海域,试图为患者带来更加精准的预后评估。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影像组学这艘航船。

它利用先进的成像技术,如CT、MRI等,将肝脏内部的结构和功能信息转化为数字化的数据。

这些数据就像一张张精细的地图,揭示了肝细胞癌的每一个细节。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分析,医生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的性质、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这不仅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还能为预后评估提供有力的依据。

而深度学习则是另一艘强大的航船。

它通过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能够从海量的数据中学习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在肝细胞癌的预后评估中,深度学习算法能够自动识别和分析影像组学数据中的复杂模式,从而预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这种预测不仅速度快、精度高,而且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大大提高了预后评估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当这两艘航船相遇时,它们的合作更是产生了惊人的效果。

影像组学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而深度学习则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肝细胞癌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些挑战和困难。

比如,如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如何避免算法的过拟合和欠拟合?如何平衡模型的复杂度和可解释性?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尽管如此,我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在肝细胞癌预后评估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成熟。

它们将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高的生存率,为医学科技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里,让我们一起期待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这两艘航船能够在医学科技的大海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钆塞酸二钠增强多模态 MRI联合临床特征同时预测肝细胞癌CK19表达及微血管侵犯的价值

钆塞酸二钠增强多模态 MRI联合临床特征同时预测肝细胞癌CK19表达及微血管侵犯的价值

钆塞酸二钠增强多模态 MRI联合临床特征同时预测肝细胞癌CK19表达及微血管侵犯的价值刘子蔚;杨少民;张榕;李民安;周翠铷;李晓虹;陈伊凡;胡秋根【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年(卷),期】2024(39)5【摘要】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多模态MRI联合临床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同时预测肝细胞癌(HCC)中CK19表达及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搜集经病理诊断为单发性HCC的10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前均行钆塞酸二钠增强多模态MRI检查,且术后病理报告清晰描述CK19及MVI状态。

将CK19/MVI双生物学标志物分为双阳组(CK19及MVI均为阳性,19例)与非双阳组(87例),比较两组间临床及影像特征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预测因子,并通过R软件构建CK19/MVI双阳性表达的列线图模型。

结果:临床特征中年龄、AFP、NLR、PLR在双阳组与非双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特征中T1rt-pre、T1rt-20 min、ADC值、肿瘤直径、肿瘤包膜、肿瘤边缘、坏死、瘤周强化、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参数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R、T1rt-20 min、肝胆期瘤周低信号是CK19/MVI双阳表达的独立预测因子,各预测因子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9、0.706、0.708。

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AUC为0.854,校准预测曲线与标准曲线贴合尚可。

结论:钆塞酸二钠增强多模态MRI联合临床特征术前能较好地同时预测CK19表达及微血管侵犯,并通过列线图模型为个体化预测提供参考。

【总页数】7页(P598-604)【作者】刘子蔚;杨少民;张榕;李民安;周翠铷;李晓虹;陈伊凡;胡秋根【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附属杏坛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R445.2【相关文献】1.钆塞酸二钠MRI增强扫描与IVIM-DWI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应用价值2.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及其分级的预测价值3.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特征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4.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联合全瘤及瘤周T1 mapping均值的列线图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5.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特征构建肝细胞癌CK19表达术前预测模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模态影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多模态影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多模态影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肿瘤是对人类健康有着巨大威胁的疾病之一。

如何提升肿瘤的早期诊断水平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自伦琴发现X 射线以来,医学影像技术一直在不断地进步,特别是近30年来,随着计算机和数字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医学影像技术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现代成像技术已由单纯的解剖形态学时代逐步跨入了形态影像与功能影像、数字化影像、分子成像等有机结合的时代。

医学影像技术在肿瘤定位、定性及分期、分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由于成像原理和设备不同,临床上通常需要利用多种模态影像技术成像的信息。

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描述形态的解剖成像技术和描述人体生理或病理代谢的功能成像技术。

解剖成像主要包括X 线、CT、MRI、超声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等。

功能成像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技术(PET)、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扩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波谱(MRS)分析和灌注成像(PWI)等。

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和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点,具体如下:①X 线透视检查技术简便而且费用较低,对骨骼系统及肺部等具有高自然对比结构及其病变的显示更加直观、可靠,同时可动态观察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但其诊断效能受检查者的技术影响较大。

而且较多的X 射线暴露可能对被检查者的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

②CT成像速度快,对敏感组织在密度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上显示较清晰,通过横断位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可对原发肿瘤和转移肿瘤进行各种评估,但其对软组织器官的分辨能力低于MRI,且没有功能成像功能,对检查者也有电离辐射影响。

③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波谱成像(MRS)也是一种可以显示解剖结构的断层成像技术。

它利用磁共振的原理,通过对人体组织中水或脂肪中氢原子的检测,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最终转换成人体组织信息显示出来。

MRI 可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对软组织的分辨率可达到解剖级别的水平,在多数肿瘤的诊断上较CT 有着明显的优越性,而且无电离辐射,敏感性高,可获得三维甚至四维的空间立体图像。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影像学技术在细胞、组织和器官层面上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信息。

其中,磁共振成像(MRI)作为非侵入性、无线辐射的成像手段,在现代医学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多模态MRI技术能够同时分析多种成像信号,可提供多维度的医学信息,对于一些常规检查无法识别的疾病,多模态MRI技术的应用非常有优势。

一、多模态MRI技术多模态MRI技术是指在磁共振成像过程中,使用多种成像技术,对同一对象进行多维度的成像和分析。

这种成像技术的优点在于其可以更全面、准确地对疾病进行诊断和评估。

当前主流的多模态MRI技术包括了扫描剩余时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和磁共振弹性成像等。

例如,在脑功能区图像研究方面,多模态MRI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神经学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磁共振弹性成像方面,该技术能够精确量化组织的弹性变形和刚度,帮助医生识别许多疾病,如肝硬化、脑萎缩等。

在动态对比增强MRI方面,该技术可以提供更多关于血流动态性质的信息,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区分炎症、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区域。

另外,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磁共振信号,提供关于肝脏、脾脏癌等器官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的信息,并能帮助医生更快地对诊断进行实现。

二、多模态MRI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多模态MRI技术的应用在许多不同领域都能取得显著的成果。

其中,在神经学、肿瘤学、肝脏疾病学、心脏病学和骨科疾病学等领域中更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1. 多模态MRI技术在神经学中的应用多模态MRI技术是神经学领域中最常见的成像技术之一。

它可以帮助神经科学家了解神经连接的密集区域,并可提供促进功能再建的信息。

在脑部疾病的诊断中,多模态技术可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区分出炎症、出血、占位性病变等,对于癫痫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生理学领域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多模态MRI技术在肿瘤学中的应用多模态MRI技术在肿瘤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与术后复发及预后的相关性

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与术后复发及预后的相关性

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与术后复发及预后的相关性胡伟;马新;袁亮【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及其对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肝切除术的149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将94例存在微血管侵犯的患者归入观察组,55例不存在微血管侵犯的作为对照组,随访并记录术后无瘤生存期.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微血管侵犯的相关因素,Cox回归预测术后早期(术后2年内)复发的相关因素,并采用ROC受试曲线计算和评价微血管侵犯及术后早期复发相关因素的价值.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为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OR=7.439,95%CI=1.478~36.423);ROC曲线下面积为0.843,肿瘤直径越大,出现微血管侵犯的概率越大(P< 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体分型、微血管侵犯为预测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9、0.732.肿瘤大体分型分级越高或出现微血管侵犯的患者,术后复发概率越大(P<0.001).结论:肝细胞肝癌肿瘤直径越大,越可能出现微血管侵犯;术前微血管侵犯越多,肿瘤分型级别越高,则术后肿瘤越容易早期复发.%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microvascular invasion and its effect on the recurrence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fter liver resections.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liver cancer patients (149 cases) with radical resec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experimental group (94 cases,with microvascular invasion) and control group (55 cases,without microvascular invasion).The tumor free survival time was recorded and recorded.The related factors of microvascular invasion were analyzed by logistic regression,and the risk factors for early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within 2 years after surgery) were predicted by Cox regression.The ROC curve was used to calculate and evaluate the microvascular invasion and related factors of early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Results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umor diameter was the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microvascular invasion in HCC (OR =7.439,95%CI =1.478-36.423).The area under ROC curve was 0.843.The larger the tumor diameter was,the greater the probability of microvascular invasion was (P < 0.001).Cox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gross tumor type and microvascular invasion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early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HCC after operation (within 2 years).The areas under ROC curve were 0.689 and0.732,respectively.Patients with higher gross tumor grade or with microvascular invasion were more likely to relapse early (P <0.001).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HCC with bigger tumor size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microvascular invasion.The more microvascular invasion and with higher grade of the tumor classifications,the more likely the tumor is to recur earlier.【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年(卷),期】2017(023)006【总页数】4页(P587-590)【关键词】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复发;预后【作者】胡伟;马新;袁亮【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中医医院外科,泸州646000;西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泸州646099;四川省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外科,泸州64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肝癌在全球肿瘤发病率排行中位列第五,其致死率居各类肿瘤的第二位。

多模态诊断方法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进展

多模态诊断方法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进展

多模态诊断方法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进展概述:医学影像学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模态诊断方法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多模态诊断方法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定义、优势以及应用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一、多模态诊断方法的定义多模态诊断方法是指结合多种不同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如CT扫描、MRI、PET和超声等,通过将不同影像模态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多模态诊断方法的优势1. 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不同的影像模态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通过综合分析这些信息,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疾病的情况,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

2. 减少误诊率:由于不同的影像模态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多模态诊断方法,可以减少由于某一种影像学方法的局限性导致的误诊情况。

3. 提高诊断效率:多模态诊断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全面的影像信息,有助于医生更快速地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三、多模态诊断方法的应用进展1. CT与超声的结合:CT和超声结合可以克服两种方法各自的局限性,提高对肿瘤、血管病变、骨折等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例如,CT可以提供肿瘤的形态信息,而超声可以提供血流信息,通过两种方法的综合分析,可以对肿瘤的性质和侵犯程度进行更准确的判断。

2. MRI与PET的结合: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而PET 可以提供更丰富的代谢信息。

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在肿瘤诊断、脑血流灌注等方面取得更精确的结果。

同时,这种结合还可以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估。

3. 影像与临床数据的融合:将医学影像学数据与临床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并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此外,还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大量的医学影像数据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关联,进行疾病的风险评估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四、多模态诊断方法的挑战与展望虽然多模态诊断方法在医学影像学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

核医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展望

核医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展望

核医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展望一、简介核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科技,利用不同标记物来观察人体内器官或组织的生理和代谢情况,以及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核医学具有无创、准确、灵敏等优势,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诊断工具之一。

本文将探讨核医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二、核医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 癌症诊断与治疗核医学在肿瘤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放射性示踪剂可以追踪癌细胞的分布和转移情况,帮助临床确定治疗方案。

例如,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技术能够定位肿瘤细胞集聚区域,并提供关于肿瘤活动度及生长速度等信息,对癌症早期筛查和后续治疗过程监测起到重要作用。

2. 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核医学技术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使得医生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 cardiopulmonary 功能,以及冠脉供血情况。

核素显像技术可以检测心肌梗死区域、心肌缺血程度和心肌灌注情况,对决策心脏手术或介入治疗方案有指导性意义。

3. 骨科疾病诊断核医学在骨科领域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骨折愈合情况、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等。

例如,单光子排列电脑断层成像(SPECT)技术能够显示出骨组织的生理代谢状态,辅助评估骨髓水肿和坏死区域,并简化对复杂骨折稳定性的评估。

4.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核医学在神经科学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技术通过检测大脑不同区域的血流量,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定位和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癫痫等。

三、核医学在未来的发展前景1. 新一代示踪剂的研发当前核医学中使用的示踪剂还有一定局限性,针对某些类型的肿瘤或器官组织,特异性不高。

因此,研制新一代具有更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示踪剂是当务之急。

随着科技进步,有望开发出更多能够精准标记靶向分子的示踪剂,并提高对小肿块和微小代谢异常区域的检测能力。

2. 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并逐渐渗透到医学领域。

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研究进展虽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采用以手术切除为核心的多方式、多学科治疗方式,但手术切除术后5年复发率可达到70%,肝移植术后复发率约为35%。

术后肿瘤复发是影响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多项研究表明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是HCC 术后早期复发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但是MVI需要术后病理确诊的方式严重限制了其临床价值。

本文将从MVI概述、预后、术前预测及治疗方案进行文献综述。

一、MVI概述MVI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经国内多位学者研究后最终形成《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版)》。

指南从病理学角度诊断MVI,其将MVI定义为在显微镜下于内皮细胞衬覆的脉管腔内见到癌细胞巢团,以门静脉小分支为主(含包膜内血管)。

同时,MVI的检出与病理取材密切相关,指南提出重要的“7点”基线取材方案,重点阐述肝癌外周的区域是高侵袭性细胞的重点集聚地,也是MVI的高发区域。

此外,指南还根据MVI 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对MVI进行危险程度分级:M0,未发现MVI;M1(低危组),MVI数目≤5,且发生于近癌旁(≤1 cm)组织;M2(高危组),MVI数目>5,或发生于远癌旁(>1 cm)组织。

这为手术切除足够的切缘以保证肿瘤的根治性和提高无瘤生存率奠定病理学基础。

二、MVI对预后影响目前研究发现MVI在HCC的发生率为34.6%~70.4%,其对预后影响将从肝切除术和肝移植两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MVI对肝切除术影响。

Wang 等回顾性分析469例行根治性肝切除发现,MVI无复发生存期(relapse free survival,RFS)(95% CI 1.044~1.865,P=0.024)和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95% CI 1.551~4.493,P<0.001)的危险因素。

融合多模态信息的疾病诊断与治疗研究

融合多模态信息的疾病诊断与治疗研究

融合多模态信息的疾病诊断与治疗研究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多模态信息融合在疾病诊断和治疗研究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多模态信息是指不同类型的信息如图像、声音、文本等,通过融合可更加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在疾病诊断方面,多模态信息的融合可以提供更全面、有针对性的诊断结果。

例如,在肿瘤的诊断中,组织切片图像、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图像可以提供肿瘤的细节信息和位置等数据,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等文本数据可以提供肿瘤的生化信息。

声音数据则可以用于肺癌的早期检测,在肺部声音信号分析中可识别肺癌的声学特征,从而实现早期筛查。

通过将这些不同类型的数据结合起来,可以从不同角度对肿瘤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精度。

多模态信息融合在疾病治疗方面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肿瘤治疗中,多模态信息的融合可以用于精确的手术规划和术后管理。

例如,借助MRI图像和血管造影数据,可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而设计手术路径和操作方式,最小化创伤和术后并发症。

此外,结合术前影像和术后组织切片图像等信息,可以分析手术的疗效和对骨髓增生不良综合征等疾病的影响,为术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多模态信息融合的应用还可拓展到其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

例如,在视网膜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断中,结合图像信息和电生理数据,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病变的类型和位置,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然而,多模态信息的融合也面临一些技术上的挑战。

一方面,不同类型的信息数据存在格式和大小等差异,不同来源的数据存在噪声和偏差,以及数据质量等问题。

另一方面,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分析多模态信息,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建立准确的模型和算法,仍然需要大量的研究。

为解决这些挑战,研究人员正在积极探索并应用新的技术和方法。

例如,借助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地对多模态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自动化的诊断和治疗,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率。

多模态影像设备SPECTCT在临床的应用进展

多模态影像设备SPECTCT在临床的应用进展

多模态影像设备SPECT/CT在临床的应用进展作者:陈雷翟嵩超聂芳来源:《健康周刊》2017年第01期[摘要]医疗影像设备在临床疾病诊断以及预后评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各类疾病早期检出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医疗影像设备的发展,尤其是在分子影像技术方面,核医学分子成像技术的发展,使得临床多种疾病在诊断过程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本文主要分析了多模态影像设备SPECT/CT在临床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多模态影像设备SPECT/CT;临床应用;进展分析疾病永远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以及生存质量的重要原因,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多种疾病在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相应的对于临床诊断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明确的诊断才能保证及时有效的治疗,在医疗影像技术方面,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因具有较多优势,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报道,就多模态影像设备SPECT/CT在临床的应用进展分析如下:1.多模态影像设备SPECT/CT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肿瘤疾病已经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同时也是影响我国人口生存质量的主要疾病,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仍然是肿瘤疾病治疗的关键。

多模态影像设备SPECT/CT在肿瘤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1.1乳腺癌中的应用乳腺癌作为妇科恶性肿瘤中常见的疾病,对妇女危害较大,明确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情况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分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乳腺癌术后诊断中,通过向患者静脉注射显像剂明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按照14.8MBg/Kg的剂量计算,在注射完成后嘱咐患者饮水,保证饮水量在500ml-1000ml,并在注入完成后2-4h进行检查,通过这一操作方法,实现SPECT/CT全身骨显像在乳腺癌患者术后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该诊断技术相对于常规X线诊断方法,在骨转移诊断时间方面能够提前3-6个月,而且能够一次性完成全身骨骼检查,检查过程中的灵敏度可高达95.0%-97.0%,应用价值较高,不过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外界因素对实际检查结果的影响,比如:体位的摆放、扫描条件等,因而在应用过程中对于操作人员技术要求较高。

多模态纳米探针在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及应用实例

多模态纳米探针在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及应用实例

多模态纳米探针在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及应用实例《多模态纳米探针在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及应用实例》摘要:多模态纳米探针是一种能够同时携带多种成像对比剂的探针,在疾病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多模态纳米探针的原理以及其在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的应用实例,证明了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巨大潜力。

引言:传统的单一成像技术在疾病诊断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多模态纳米探针的问世为疾病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

多模态纳米探针能够同时携带多种成像对比剂,从而获得多个成像模态的信息,提高疾病的检测率和准确性。

优势:多模态纳米探针在疾病诊断中具有以下优势:1. 提供多种成像模态:多模态纳米探针可以携带多种成像对比剂,如磁共振成像、荧光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等,从而获得不同的信息,帮助医生综合判断疾病情况。

2. 提高成像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多模态纳米探针的成像对比剂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和定位疾病灶。

3. 减少患者的辐射暴露:多模态纳米探针采用的成像技术大多非侵入性,可以减少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降低对患者的伤害。

应用实例:1. 癌症诊断:多模态纳米探针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

例如,在乳腺癌诊断中,多模态纳米探针可以结合磁共振成像和荧光成像,提高肿瘤的检测率和鉴别度。

2. 心血管疾病诊断: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

多模态纳米探针可以通过结合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等技术,准确定位病灶,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3. 神经退行性疾病诊断:多模态纳米探针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诊断中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例如,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中,多模态纳米探针可以结合核磁共振成像和荧光成像,实现对大脑异常蛋白的高灵敏度检测。

结论:多模态纳米探针作为一种先进的成像技术,具有在疾病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巨大潜力。

通过结合多种成像模态,多模态纳米探针能够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影像基因组学在肝细胞癌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影像基因组学在肝细胞癌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IntJMedRadiol2021May 鸦44穴3雪:310-313影像基因组学在肝细胞癌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刘斌杨雪孙君李宏军*【摘要】肝细胞癌(HCC )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早期精准诊疗对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

以形态学为主的影像诊断模式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影像组学能深度挖掘影像提供的庞大数据信息,采用定量数据分析综合评价基因遗传、细胞分子、组织形态等各层次HCC 的表型,从而对HCC 进行精准诊疗和无创监测;基因组学从分子及基因层面揭示HCC 的发病机制;影像基因组学主要为HCC 形态学特征和影像组学表型特征与基因组学的关联。

就HCC 的影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肝细胞癌;影像组学;基因组学;影像基因组学中图分类号:R735.7;R445文献标志码:AResearch progress of radiogenomic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LIU Bin,YANGXue,SUN Jun,LI Hongjun.Department of Radiology,Beijing YouAn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69,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LI Hongjun,E-mail:**********************【Abstract 】Objective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causes high morbidity rate and mortality rate.Accurate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re significant to the prognosis of HCC patients.The morphology-based imaging diagnosis model can no longer meet clinical needs.People could use radiomics to mine more data information from images,and use quantitative data analysis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phenotype of HCC at all levels,such as genetic inheritance,cell molecular,and tissuemorphology,so as to perform accurate diagnosis and non-invasive monitoring of HCC.Genomics reveals the pathogenesis of tumors from the molecular and genetic level.Radiogenomics is mainly related to morphological and radiomic features and genomic result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radiogenomics of HCC.【Keyword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Radiomics;Genomics;RadiogenomicsIntJMedRadiol,2021,44(3):310-313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69通信作者:李宏军,E-mail:***********************审校者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1936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1806)DOI:10.19300/j.2021.Z18756综述腹部放射学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是肝脏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2018年HCC 新发病例841080例,死亡病例781631例[1]。

《2024年多模态MRI成像技术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研究》范文

《2024年多模态MRI成像技术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研究》范文

《多模态MRI成像技术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研究》篇一一、引言直肠癌作为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对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至关重要。

T分期是直肠癌的重要预后因素,决定了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及后续的治疗计划。

传统上,病理学检查是T分期的金标准,但该法为有创检查,且需手术标本。

因此,非侵入性的术前诊断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

多模态MRI成像技术因其无创、高分辨率及多参数的特点,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本文旨在探讨多模态MRI成像技术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价值。

二、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了经过初步筛选的直肠癌患者共计XX例,均接受多模态MRI检查并由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进行评估。

2. 成像技术(1)MRI设备与参数:使用XX型号的3.0T磁共振扫描仪,选用8通道直肠相控阵线圈。

(2)多模态MRI序列:包括T1WI、T2WI、DWI(扩散加权成像)以及动态对比增强MRI等。

3. 数据分析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对MRI图像进行独立分析,并记录T分期的结果。

同时,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三、结果1. 诊断准确率通过对比多模态MRI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多模态MRI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达到XX%。

其中,T1期至T4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XX%、XX%、XX%和XX%。

2. 各模态MRI分析(1)T1WI:主要用于显示肿瘤组织的解剖结构。

(2)T2WI:对肿瘤组织与周围组织的边界和肿瘤的浸润深度显示良好。

(3)DWI:能有效显示肿瘤组织内水分子扩散的差异,为评估肿瘤细胞密集度提供重要信息。

(4)动态对比增强MRI:可以进一步显示肿瘤血管分布情况,评估肿瘤的血供及周围浸润情况。

3. 与传统方法的比较与传统诊断方法相比,多模态MRI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诊断率,特别是在区分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四、讨论多模态MRI成像技术凭借其无创、高分辨率和多参数的优势,为直肠癌的术前T分期提供了新的、有效的诊断工具。

SWI技术在脑血管病变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SWI技术在脑血管病变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扫描时间较长
后处理复杂
相对于常规MRI序列,SWI技术的扫描时间 通常较长,可能会增加患者的检查时间和 不适感。
SWI图像的后处理相对复杂,需要专业的软 件和技术支持,这可能会限制其在临床上的 广泛应用。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3
SWI技术在脑血管病变诊断中应用
对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的启示
01
02
03
SWI技术的应用为脑血管病变的临床 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 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患者的治 疗效果。
对于科研工作而言,SWI技术为脑血 管病变的研究提供了更加精准、可靠 的实验手段和数据支持,有助于推动 该领域的科研进展和成果转化。
同时,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应密切 关注SWI技术的发展动态,及时将其 应用于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中,以推 动脑血管病变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SWI能够准确显示脑静脉血栓,包括血栓的位 置、范围等信息。
评估静脉回流情况
通过SWI技术可以评估脑静脉回流情况,判断 是否存在静脉梗阻或狭窄等问题。
监测静脉血栓治疗效果
SWI可用于监测静脉血栓溶栓或取栓手术后的治疗效果,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
其他脑血管病变诊断
烟雾病诊断
01
SWI可以显示烟雾病患者颅内异常血管网,为烟雾病的诊断和
心理干预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教 育等方法,帮助患者调整不 良情绪,建立积极心态,提 高应对能力。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康复过 程,提供情感支持和生活照 顾,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无 助感。
定期随访
定期对康复期患者进行随访 ,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和心 理状态,及时调整干预方案 。

MRI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

MRI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功能MRI技术能够无创地评估脑功能活动,为神经科学研究 提供有力工具。
详细描述
功能MRI技术包括BOLD fMRI、扩散张量成像(DTI)等,能 够无创地评估脑功能活动和神经纤维连接情况。这使得功能 MRI在神经科学研究、脑功能区定位以及脑疾病诊断等方面具 有广泛应用。
3D和4D MRI
总结词
3D和4D MRI技术能够获取更立体的图像信息,有助于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MRI与CT的结合
多模态成像
通过MRI和CT的结合,可以同时获得 组织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信息,提高诊 断准确性。
未来MRI将与其他影像技术进行多模 态成像,以提供更全面的医学影像信 息。
MRI与PET的结合
MRI和PET的结合可以实现功能成像 和分子成像的结合,对肿瘤、神经系 统等疾病进行更精确的诊断和评估。
MRI技术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04
1970年代
核磁共振现象被发现。
1980年代
第一台商用MRI系统问世,主 用于头部检查。
1990年代
技术不断改进,应用范围扩大 到全身各个部位。
21世纪
高场强MRI、功能MRI、扩散 MRI等技术迅速发展,提高了
成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
MRI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
快速MRI
总结词
快速MRI技术通过优化扫描序列和参数,显著缩短了扫描时间,提高了检查效率 。
详细描述
快速MRI技术通过改进扫描序列、优化参数设置等方式,显著缩短了MRI扫描时 间。这使得快速MRI在紧急情况下,如急性卒中、急性胸痛等,能够快速完成检 查,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功能MRI

医疗影像智能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医疗影像智能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医疗影像智能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引言医疗影像技术是现代医疗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医疗影像不仅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还可以用于手术规划和术中导航等方面。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影像智能诊断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将探讨医疗影像智能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医疗影像智能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医疗影像智能诊断技术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医疗影像诊断,另一个是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医疗影像诊断。

1.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医疗影像诊断机器学习算法是医疗影像处理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算法。

它通过对医疗影像的特征提取和分类建模,从而实现对医疗影像的自动诊断。

例如,支持向量机(SVM)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它可以识别并分离两种不同的医疗影像类型。

另外,随机森林(RF)算法也可以用来对医疗影像进行分类和识别。

2.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医疗影像诊断深度学习算法是机器学习算法的一种,它采用多层神经网络对医疗影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学习。

深度学习算法的核心是卷积神经网络(CNN),它可以自动学习特征并从医疗影像中提取信息。

近年来,深度学习算法在医疗影像智能诊断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Yan等人使用CNN算法对肺癌CT影像进行分类,取得了较高的分类准确率。

三、医疗影像智能诊断技术的应用现状医疗影像智能诊断技术已经在多个临床应用场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在,我们将讨论这些应用场景的具体情况。

1. 肺癌诊断肺癌是一种常见的癌症类型,对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极大的意义。

医疗影像智能诊断技术可以自动分析肺部的CT扫描图像,以便更准确地诊断肺癌。

例如,康州大学的科学家们研发了一种名为LungCT Screen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Lung-RADS)的医疗影像智能诊断系统,它可以自动分析肺部的CT扫描图像,并且可以将图像上的结节进行分级,提高肺癌的诊断准确率。

术前MRI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研究进展

术前MRI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研究进展

术前MRI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研究进展
胡光超;张倩倩;毛宁;李乃选
【期刊名称】《磁共振成像》
【年(卷),期】2022(13)2
【摘要】肝细胞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但经常复发,很大一部分原因与微血管侵犯相关。

因此,寻找一种无创的术前预测微血管侵犯的方法对于指导手术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的多序列、多模态成像以及基于MRI的影像组学、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术前无创性地预测肝细胞癌的微血管侵犯成为可能并极具发展前景,本文将主要就此方面展开综述。

【总页数】4页(P159-162)
【作者】胡光超;张倩倩;毛宁;李乃选
【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影像科;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介入血管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2;R735.7
【相关文献】
1.术前CT或MRI特征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
2.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方法的研究进展
3.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研究进展
4.比较MRI-
DWI单双指数模型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Meta分析5.术前MRI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治性手术切除与肝移植是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最 有 效 的 治 疗 方 法[1G2],但 术 后 5 年 肿 瘤 复 发 率 分 别 高 达 70% 及 25% . [3G4] 研 究[5G6]显 示,微 血 管 浸 润 (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是影 响 HCC 患 者 术 后 无 复 发 生 存 的 因 素 ,亦 是 肝 移 植 后 患 者 预 后 不 良 的 独 立 危 险 因 素 ,术
[第 一 作 者 ]陈 霞 (1993— ),女 ,海 南 三 亚 人 ,在 读 硕 士 . 研 究 方 向 :腹 部 影 像 学 .EGmail:1525671733@qq.com [通 信 作 者 ]李 建 军 ,海 南 医 学 院 附 属 海 南 省 人 民 医 院 放 射 科 ,570311.EGmail:cjr.lijianjun@163.vip.com [收 稿 日 期 ]2018G05G07 [修 回 日 期 ]2018G09G22
中 国 医 学 影 像 技 术 2019 年 第 35 卷 第 2 期 ChinJ MedImagingTechnol,2019,Vol35,No2
������ 295 ������
IVIM)、增 强 MRI 及 MRI 影 像 组 学 分 析 等 多 模 态 MRI应用于 MVI的 诊 断. 本 文 对 上 述 多 模 态 MRI 技术应用于 HCC 术前诊断 MVI的进展进行综述. 1 DWI、DKI及IVIM
多模态 MRI术前诊断肝细胞癌微血管 浸润生 ,王 飞 ,李 建 军 ∗
(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海南 海口 570311)
[摘 要] 肝细胞癌(HCC)微血管浸润(MVI)是影 响 肿 瘤 术 后 复 发 及 患 者 预 后 的 重 要 因 素. 术 前 明 确 诊 断 MVI对 改 善 HCC 预后意义重大.目前诊断 MVI主要依据 HCC 术后组织 病 理 学 检 查,难 以 满 足 术 前 诊 断 的 需 要. 随 着 影 像 学 技 术的发展,临床已将 DWI、扩散峰度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增强 MRI及 MRI影像组 学 分 析 等 多 模 态 MRI技 术 应 用 于 术前诊断 MVI.本文对上述多模态 MRI应用于 HCC 术前诊断 MVI的进展进行综述. [关 键 词 ] 癌 ,肝 细 胞 ;微 血 管 ;肿 瘤 浸 润 ;磁 共 振 成 像 [中 图 分 类 号 ] R735.7;R445.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03G3289(2019)02G0294G04
前明 确 诊 断 MVI对 改 善 HCC 患 者 预 后 意 义 重 大.
但是,目前诊断 MVI主要 依 据 HCC 术 后 组 织 病 理 学 检查,难以满 足 术 前 诊 断 的 需 要 . [7G8] 多 模 态 MRI即 多种 MRI技 术 的 联 合,包 括 常 规 MRI和 功 能 MRI, 后者包括扩散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及 MRI与大数据 相结合的影像组学分析等.目前临 床 已 将 DWI、扩 散 峰度成 像 (diffusionkurtosisimaging,DKI)、多 b 值 体素 内 不 相 干 运 动 (intravoxelincoherent motion,
������ 294 ������
中 国 医 学 影 像 技 术 2019 年 第 35 卷 第 2 期 ChinJ MedImagingTechnol,2019,Vol35,No2
������综述
Applicationprogressesofmultimodality MRIinpredicting microvascularinvasion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
[Abstract] Microvascularinvasion (MVI)of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is animportantfactorinfluencing postoperativerecurrenceand prognosisofpatients.Atpresent,thediagnosisof MVI mainlyrelieson postoperative histopathologicalexamination,whichisdifficultto meettheneedofpreoperativedeterminationofwhether MVIoccurs. Withthedevelopmentofimagingtechnology,multimodality MRItechniques,suchasDWI,diffusionkurtosisimaging, intravoxelincoherentmotion,enhancementMRIand MRradiomicsanalysishavebeenappliedfordiagnosisofMVI.The applicationprogressesoftheabove multimodality MRIfordiagnosisof MVIinpreoperative HCC werereviewedinthis article. [Keywords] carcinoma,hepatocellular;microvessels;neoplasminvasiveness;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DOI:10.13929/j.1003G3289.201805034
CHEN Xia,LIWenzhu,CHEN Wangsheng,WANGFei,LIJianjun∗ (Departmentof Radiology,HainanGeneral Hospital,Affiliated Hospitalof
HainanMedicalUniversity,Haikou570311,Chi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