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扫描版(附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柴桥中学2015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浙江宁波市柴桥中学2015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题1.5分,计51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1.自公元1世纪早期罗马帝国建立后的三百多年间,罗马帝国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维系帝国的两大支柱:一是所向披摩的罗马军团,二是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
然而,这些最终都未能扭转帝国的衰亡命运。
下列关于罗马法没能挽救西罗马帝国灭亡命运的原因,错误的是A.罗马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只能暂时缓和矛盾B.罗马法始终维护的是奴隶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奴隶制已经不再适应形势的需要了C.罗马法的内容本身:它一方面强调自由、平等、个人权利、自然法则,但另一个方面许多规定又严重违背了这些原则,从而加速了罗马帝国的解体和古罗马帝国的灭亡D.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但在罗马帝国长期发展过程当中没有起到一定的作用2.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雅典民主制评价道:“这是一种有趣的统治形式,充满多样性和混乱性,把平等不加区别地给予了平等者和和不平等者。
”他批判的主要是雅典民主中的①妇女没有民主权力②抽签选举③解负令④轮流执政A. ①②B.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3.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C.汉朝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 D.汉朝时牛耕范围已经遍及全国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
”从材料中推断,我国古代大规模修水利应始于A.夏商时期 B.战国、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5.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
这反映出当时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6.明清时期,我国制瓷工艺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是A.白瓷的烧制 B.青瓷的烧制 C.青花瓷的烧制 D.彩瓷的烧制7.《至正集》记载:“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9月考历史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9月考历史一、单项选择题。
(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 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
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②自耕农经济出现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简牍,其中《行书律》有这样的规定:“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不敢留。
留者以律论之。
”还规定“行传书,受书,必书起及到日月夙暮。
”此材料传达的准确信息是A.秦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增强 B.秦朝通过法律保障邮驿通信C.秦朝时交通空前发达 D.秦朝皇权至高无上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我们若非专凭自己的时代判断,来吞并历史判断,我们应该承认皇位世袭,是中国以往政治条件上一种不得已或说一种自然的办法。
”对钱穆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A.承认皇位世袭在中国古代的合理性 B.认为评判历史事件要结合历史判断C.这种“自然的办法”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D.中国传统政治是黑暗的、非理性的4.《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A.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B.坚持“重农抑商”政策C.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D.提出“农本商末”观点5.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家”和“国”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对这种家国一体的政治造成冲击的有:①宗法制②郡县制③三省六部制④科举制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③D. ②④6.中国古代农民对自己的生产劳动不计成本,很少关注投入和产出是否合理,只追求“仓廪实,衣食足”,以生产更多的粮食为目标的。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这种状态A.表明只有精耕细作才能发财致富 B.是长期推行重农抑商的结果C.自然经济占主导 D.是由农民日出而作的生活方式决定7.《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中写道:“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
试题精选_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9月)月考历史调研试卷_精校完美版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9月)月考历史试题第Ⅰ卷本卷共5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繁露》曰:“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
……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
”这一学说A.旨在维护专制君主统治 B.重视探求自然规律C.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D.蕴涵朴素的唯物论2.《古今奇观》第二十一卷《老门生三世报恩》中说:“如今是个科目的世界,假如孔夫子不得科第,谁说他胸中才学?”这反映了当时A. 科举考试成为选拔人才的有效途径 B.科举考试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C.科举考试限制了儒学的发展 D.否定科举制的作用3.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奉顾炎武为考据学的开山大师,道光、咸丰时期的学者则推崇他的经世致用之学。
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削弱 B.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 D.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4.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
”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周朝王室的衰落 B.礼乐制度的崩溃C.宗法关系的疏远 D.社会的的大裂变5.魏晋时期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与察举制相比,这一制度A.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 B.提高了儒生的地位C.使社会各阶层流动制度化 D.打破了政治权威和物质财富等级的世袭6.1567年,明朝隆庆皇帝朱载垕同时开放了“海禁”和“银禁”,诏令“朝野上下率用银”,从此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白银进口。
上海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4学年第一学期9月高三历史测试一、选择题(共75分)1-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某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作了如下归纳,其中符合史实的是A.距今约一万年前后,先人的食物主要依赖农耕生产B.早期农耕聚落时期,先人们实行共同耕作按劳分配C.中国人以炎黄子孙自居,因为炎黄传说已经被证实D.从史前墓葬品的差别中,可以透视到社会等级存在2.观察右图,若从历史角度研究,两者都能体现当时人的①价值观念②政治制度③建筑技术④社会经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在会场门口有监察员审查参会者身份,能顺利入会的是A.城郊的男性农民B.来自埃及的富商C.首席将军的夫人D.雅典城内的妇女4.安东尼王朝(96年—192年)被誉为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主要得益于A.颁布十二铜表法,成为罗马法渊源B.定基督教为国教,帝国价值观统一C.版图囊括地中海,帝国国力臻于极盛D.万民法代替公民法,罗马法实现一统5.中世纪西欧某些地区曾先后出现过大规模农奴化和农奴重获自由的现象,与此直接相关的是A.西罗马帝国灭亡和城市复兴B.查理·马特改革和城市复兴C.君士坦丁堡陷落和伊斯兰教扩张D.封建君主专制形成和大学的兴起6.“这个帝国对外抵抗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对内直接或间接地保存了古典文化。
其后它所形成的文化至今仍存留于俄罗斯、巴尔干半岛和希腊一带。
”这个帝国是A.西罗马帝国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帝国7.有学者认为:有制度性保证和民间习惯认可的土地流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维持理性发展的最根本财富。
这种现象始于A.新石器时代B.夏商时期C.西周时期D.东周时期8.“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
”此说若作为主流社会价值观,最早出现在A.秦国后期B.西汉前期C.西汉后期D.宋朝前期9.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5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5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
形成和维护图中社会家庭关系特征的因素有( )①宗法观念②自然经济③皇权专制④理学思想⑤社会习俗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图片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依据材料中“男尊女卑”“男耕女织”“夫唱妇随”等信息可知分别与宗法观念、小农经济、理学思想以及社会习俗有关,图示信息与皇权专制没有关系,故本题选择C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经济与土地制度·小农经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程朱理学·理学影响。
2.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①官僚政治体制的确立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④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依据材料中“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
”的信息说明当时官僚体制已经创立,从“知识分子”从政的角度说明入学地位的提高,故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择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官僚体制。
3.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
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A.社会形态转变 B.政权发生更替 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依据材料中“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等信息说明当时中西社会形态转型的加快,中国走向没落。
2014-2015高三文综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2014-2015高三文综历史9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有学者认为:西周国家更像一个家族的扩大,贵族们通过对家族的认同形成对周朝国家的认同。
这种认同的基础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皇权专制13.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
菰叶长,水葓开,门外春波荡绿。
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
”这首词反映了我国古代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商品经济发达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农业的落后性14.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
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15.“‘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
……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
指导常务且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
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
”由材料可知,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和永”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B.规模较小且设备陈旧不堪C.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D.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16. 《药》发表于1919年4月。
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
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
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 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17.“全中国都在动——从沿海漂流到内地,犹如混乱的涡流聚集在这个临时的首都……政府成员和共产党人同坐在一间会议室里,讨论制定共同作战计划。
2015年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带答案)
2015年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带答案)兰州一中2015―2016―1高三文科班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每题均只有一个答案符合要求)。
1.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3.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 ) A.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4.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D.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5.商鞅变法的下列措施,对变革生产关系、促进封建制确立作用最大的是() A.“令民为什伍” B.“燔诗书而明法令” C.“为田开阡陌封疆” D.“平斗桶权衡尺丈” 6.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
”由此可知,该朝臣( ) A.主张加强相权 B.主张建立内阁 C.反对中央集权 D.反对三省六部制7.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
学2015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无答案)
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题2分)1.读图7,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rray 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C.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D.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图7 中国古代部分都城示意图2.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
下列表述准确的是()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3.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
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A.北宋中期B.元末明初C.明末清初D.鸦片战争时期4.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5.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A.不事生产B.不尊儒术C.不敬宗族D.不纳租税6.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7.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8.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9.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10.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11.“商鞅变法是一个长期实践法家路线的过程”,下列思想中体现商鞅变法精神的是()A.节俭则昌,淫佚则亡B.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C.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12.商鞅变法曾经实施“为户籍相伍”的制度,其目的是()①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②强化基层社会的统治③实施公田的收受分配④保护宗法贵族利益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13.汉武帝的“推恩令”在解决诸侯王问题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因为()A取消了郡国并行制度B废除了嫡长子继承制度C彻底铲除了异姓王侯D消弱了地方封国势力14.欧阳修这样描述一位官员的言行:“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
广西梧州高中2015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广西梧州高中2015届高三九月月考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24. 顾炎武在《郡县制》的开篇即提出:“知封建之所以废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这表明他( )A.主张恢复分封制度 B.意在肯定郡县制C.力倡加强中央集权 D.反对过度削弱地方权力【答案】D【解析】考点:明清进步思潮。
分封制所带来的专主要是,诸侯势力过大,地方权重,中央权轻,中央无法控制地方,而郡县制虽然避免了地方诸侯割据的局面,但权力都集中到了皇帝一人手中,就极易造成中央的腐败以及暴政,因此顾炎武即反对中央权力过大,也反对地方权力过大,故选D。
25. “(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
……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
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
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
”这主要说明清代军机处( ) 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 B.是制约君权的重要机构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D.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答案】C【解析】考点:清朝军机处。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
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等信息说明军机处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故本题选择C。
其他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
26. “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
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
”这个条约应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A【解析】考点: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材料中“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这指的是明清时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
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9月月考试题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计30小题,共60分)1.历史学家钱穆形容分封制为:“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
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族遗民之国)。
”其主要含义是A.西周疆域向南北方向扩大 B.镐京与宋成为两大政治中心C.西周重视对殷商遗民的防范 D.突出鲁、齐在诸侯国中的政治地位2.北魏李安世就均田问题上疏“臣闻量地画野,经国大式;邑地相参,致治之本。
井税之兴,其来日久;田莱之数,制之以限。
盖欲使土不旷功,民罔游力。
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
”这表明他主张A.抑制土地兼并以缓和阶级矛盾 B.在维护私有制前提下限制土地兼并C.增加土地租税以保证财政收入 D.恢复井田制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3.《唐律疏议》中关于化外人(外国人)的规定:《永徽律》首篇《名例律》中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这一规定反映了唐朝A.尊华鄙夷的思想 B.天朝上国的心态C.对外开放的程度与信心 D.农耕文明因包容而发达4.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
”这表明宋代对科举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A.增加录取数量,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B.降低报考要求,扩大官吏人才来源C.完善考试程序,体现公平竞争原则 D.革新考试内容,提高官员文化素质5.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于是明仁宗决定对南北士子分榜录取:“科举之士须南、北兼收……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
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保证区域公正性 B.平衡南北政治势力C.笼络北方知识分子 D.维护国家稳定性6.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城市在宋代已经背离了传统的格局而进入了真正的“城市革命”时期。
2014-2015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合阳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宗法制中.周王室享受大宗待遇的是①周武王正妻所生之长子②周成王正妻所生之子③周公旦妻子所生长子④周宣王嫡长孙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④2.分封制也叫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
下列选项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A、“裂都会而为之郡邑B、“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C、“周公……立七十一国” D.、“烽火戏诸侯”3.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
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
”这一变化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4.秦始皇统治时期,“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主要表现在( )①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军国大权由皇帝总揽;②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③皇帝控制了调动军队的虎符;④攻伐征战由皇帝亲自带兵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5.郑樵在《通志.氏族略.氏族序》中记载:“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
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
……此近古之制,以绳天下,使贵有常尊,贱有等威也。
”谱学的兴盛说明:①家族制度受宗法制的影响②门阀士族势力强大③社会等级森严、流动性差④行政管理系统发达:A.②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6.我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不断变革,其演变趋势是皇权不断强化,但也偶有特殊情况。
下列表述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以国政,此宰相职也”B、“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C 、“明成祖即位,特简解缙、黄淮直入文渊。
黄冈市2015年9月高三质量检测历史答案
黄冈市2015年高三年级9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注意:1、本试题答案仅供参考,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
2、不必死扣答案条条,有其它表述且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
1、答案: B 解析:A材料未反映,C、D明显错误。
2、答案: A 解析: 既有“外举”,也有“内举”,说明被举荐的官员既可能是家族内成员,也可能是家族外成员,世官政治受到冲击。
察举制则形成于汉武帝时期。
3、答案: D 解析:A、B、C明显错误,4、答案: A 解析:改土归流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体现。
5、答案: A 解析:B明清,C宋代,D清朝。
6、答案: B 解析:这些是民间崇拜,不完全是宗教信仰,故A项错误;江南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了政府认可,反映出随着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其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故B项正确;朝廷认可江南地区民间崇拜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并不能表明藉此强化忠君思想,故C项错误。
明清江南经济发展,商业发达,朝廷认可江南地区民间崇拜财神,并不代表商人地位提高。
7、答案: A 解析: 1795年,中国消费英国棉纱、棉布的量基本为零,其背景是中国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对外贸易的政策,英国货物无法销到中国,英国马嘎尔尼于1792年访华,遭到乾隆拒绝,故A正确;B、C明显错误;中英没有贸易,谈不上小农经济的抵制,故D错误。
8.答案: D 解析:太平天国丞相的变化并不意味着太平天国已经建立起新型的职官秩序,更没有完成建立近代农村秩序的任务,故A、B不正确;太平天国后期提出了《资政新篇》,这是再建工商社会秩序的方案,故C不正确。
从太平天国官职的变化看,仍然没有走入近代社会,没有脱离封建樊篱,故D正确。
9、答案: B 解析: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产生的根源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A、C、D都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造成的。
10、答案: C 解析:由题干可知,考察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的最大危害的角度是现代化,A项不是从现代化角度思考的,故错误;B、D两项明显错误。
河南省虞城高中2015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虞城高中2015届高三9月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试题卷)和第Ⅱ卷(答题卷)两部分,共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请考生务必完成第Ⅱ卷密封线内的各项内容2.请把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第Ⅱ卷指定的答题栏内3.考试结束后只收第Ⅱ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第Ⅱ卷的对应位置。
)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道:“(某种制度)用意是在政府与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这才是中国政治制度根本问题之所在。
”钱穆所说的这一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B.行省制C.科举制D.内阁制2.据古碑记载:“汉建成二十年设沛国于相(今淮北市),颁布‘酒榷’,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
”材料表明汉代①推行重农抑商政策②实行了分封制③实行盐铁专卖制度④对市场进行严格管理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3.按照古代雅典法律,原告指控他人时,必须提供指控的理由,以及认为被告该判何罪的理由。
至于指控罪名能否成立,取决于控诉双方的辩论和陪审团的投票多少(陪审团投票多者意见为最终标准),而不是事实本身。
苏格拉底在当时就因自负傲慢和采用斗争手段一步步激怒了陪审团,最终陪审团投票决定了他被判处死的刑罚。
这段材料表明A.雅典法律维护公民的利益B.雅典民主原则对司法的介入C.雅典司法程序过简单明了D.雅典法律不允许任何人向它发起挑战4.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B.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C.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D.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内阁制度出现5.“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
……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
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答题卡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答案写到答题卡中)1.中国古代的官职名号颇有渊源,“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
从名称寓意来看,“刺史”应是( D )A.地方的封疆大吏 B.中央朝廷的重臣C.皇帝的内侍人员 D.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2.中国人对与父母同辈的称谓非常多,比如有“伯伯、叔叔、舅舅、姑妈…….”等,这种现象应该受中国古代哪种制度的影响最大( B )A.分封制B.宗法制C.等级制D.礼仪制3.下列对西周分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B )①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②受封诸侯无独立性③分封使周的势力范围扩大④通过分封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A.①③④ B.①②③C. ①③D.②④4. 3.周武王灭商之后,分封诸侯,广建封国,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D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5.忽必烈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三权相互牵制达到政治平衡B.建立独立监察体制加强皇权C.中书省独大威胁皇权专制D.行政权和军权受制于司法权6.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三省长官在中书门下举行联席会议确定军国大事,高宗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的文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进入中书门下,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B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7. 秦朝推行的是郡县制度,当时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C )A.地方推荐B.世代相袭C.皇帝任命D.考试选拔8.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 )A.参加科举考试B.等待朝廷察举C.投笔从戎从军D.经商致富后参政9. 观察下图:两汉时官员上朝可以坐着奏事,到宋朝时官员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
广东省高州四中2015届高三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4-2015学年度高三级质量监测9月份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穿越历史时空,假设你和甲、乙、丙三位同学回到西周武王时代,请判断你们谁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你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后归附周武王B.甲同学曾随武王伐纣,立下汗马功劳C.乙同学出身于平民,但才能、人品俱佳D.丙同学属于西周姬姓王族成员,整日养尊处优【答案】C考点:分封制。
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是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的,平民是没有资格获得分封的机会和条件的,故选C。
13.“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答案】D考点: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
材料反映的是君权与相权斗争的问题,君权与相权互为节制,题干要求选择的是皇权战胜相权的选项。
明初废除丞相制度,而后来设置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军机处是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所以答案选择D项。
14.自西汉始,皇帝就不断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办法要么是起用亲信近臣以架空相权,要么是分化肢解相权,皇帝从中垂直统治。
属于后者的是A.汉唐B.唐宋C.宋元D.明清【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汉朝设置“中朝”,利用亲信架空相权。
唐朝三省体制,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体现出皇权分化肢解相权。
明朝废除丞相。
15.秦汉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职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维护中央权威B.强化君主集权C.减少决策失误D.解决君权与相权矛盾【答案】B考点: A项不属于一贯“理念”,没有准确反映材料。
B项揭示了四个机构的共同特点和规律,因此是正确的。
C项错在“根本”的表述上,古代封建制度改革最根本的出发点是加强君权。
D项不正确,明朝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