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必须认识到小学生可能会面对许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小学生心理问题,以及我们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
1. 分离焦虑小学生通常对离开家人感到害怕,尤其是在新的环境下,如开学第一天或到夏令营。
这种情况被称为分离焦虑。
应对策略:- 在孩子开始独自去某个地方之前,多次练习和他们在一起过夜或离开他们的时间。
- 替孩子提供一些亲近的支持人员,例如家庭成员或好朋友。
- 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尽可能给予详细的回答。
2. 恐惧和焦虑小学生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感到害怕和焦虑,例如噪音、动物或社交场合。
- 跟孩子聊天,了解他们感到害怕的原因。
- 向孩子解释这种害怕感是正常的,并告诉他们一些我们如何克服害怕的方法。
- 给予孩子适当的支持,例如陪同他们去新的环境中适应。
- 鼓励孩子练习深呼吸和放松技巧来减轻焦虑感。
3. 自我不信和自卑感小学生可能会出现自我怀疑和自卑感,并失去信心和自信心。
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在学校中的表现和人际关系。
- 鼓励孩子尝试新的活动和挑战,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 向孩子展示你对他们的支持和信任。
- 赞扬孩子的优点,而不是只强调他们的缺点。
- 向孩子展示一些正能量、自信的模范行为,例如自信的运动员或演讲者的故事。
小学生可能会因为学校工作、考试、作业等而感到焦虑。
- 创建一个有规律的、自律的学习环境,包括做作业和学习时间。
- 与孩子合作,制定小目标,帮助他们逐步达成更大的目标。
- 鼓励孩子保持积极的态度,并向他们展示一些成功的案例。
- 鼓励孩子运动和休息,以减轻精神压力。
5. 社交问题小学生可能会因为缺乏朋友或面对朋友关系问题而感到压力和不安。
- 鼓励孩子参加课外活动和俱乐部,以增加他们的社交圈子。
- 教导孩子如何与同学相处,如学习解决问题、分享、沟通等技能。
- 向孩子展示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 鼓励孩子与老师、家长和其他支持者交流,以获得帮助和支持。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处理常见问题的方法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处理常见问题的方法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他们面临着许多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自卑、孤独等。
为了帮助小学生有效处理这些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的方法。
1. 焦虑问题处理方法焦虑是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可能源于学习压力、考试焦虑等。
为了帮助他们处理焦虑,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长和教师应积极与小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忧虑和焦虑,并给予支持和鼓励。
- 提供正向反馈:鼓励小学生关注他们的优点和进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 教授应对策略:引导小学生学会面对压力和困难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2. 自卑问题处理方法自卑是小学生在社交互动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可能导致自尊心受损。
以下是处理自卑问题的方法:- 培养自信心:家长和教师应帮助小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在表扬和鼓励他们时注重肯定。
- 提供支持和指导:为小学生提供积极的社交经验和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开展积极活动:鼓励小学生参与他们感兴趣的爱好和活动,培养他们的个人兴趣和自豪感。
3. 孤独问题处理方法孤独感是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可能来自于社交能力不足或交流困难。
以下是处理孤独问题的一些方法:- 培养社交能力:家长和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参与集体活动,提供社交机会,同时教授他们与他人交流的技巧。
- 鼓励友善行为:培养小学生之间友善、合作和宽容的价值观,帮助他们建立友谊。
- 提供心理支持:倾听小学生的问题和感受,并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建议。
在帮助小学生处理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应该记住以下几点:- 尊重和理解:尊重小学生的感受和观点,理解他们的困惑和挑战。
- 共同努力:家长和教师应该形成紧密合作的合力,共同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 提供专业支持:当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或无法处理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或专家的帮助。
总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处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完整版)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一)入学适应问题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
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
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
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
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
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
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据辽宁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1995 年辽宁省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60% ,而许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多数城市有近70% 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9 小时。
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
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
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
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三)厌学与逃学问题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 ——10% 。
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1. 自卑感自卑感是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很多小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外貌等因素,自卑感明显,甚至自我否定。
这样的情况容易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对此,家长可以通过鼓励、肯定孩子的优点和取得成就,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让其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
2. 抑郁症小学生出现抑郁症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是因为小学生的情绪难以稳定,一旦遭遇挫折或失败,就会感到沮丧。
家长可以通过关注小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和引导孩子排解负面情绪,同时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让孩子更好地融入集体和社会,减少孩子的抑郁情绪。
3. 分离焦虑症小学生在面对严重的分离时,很容易出现分离焦虑症,表现为害怕离开父母或主要照顾者。
家长可以通过逐步引导孩子适应分离的过程,增强孩子的独立性,同时在孩子出现分离焦虑时,给予充分的关注、支持和鼓励。
4. 过度紧张小学生在学习、考试等关键阶段,往往会出现过度紧张的情况,甚至产生考场恐惧症。
对此,家长可以通过帮助小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和考试计划,理性看待考试、赛事等等,为孩子缓解压力和紧张感,增强小学生的应对能力。
5. 异常害怕小学生有时会因为某些原因产生异常害怕的情况,如害怕黑暗、害怕动物等。
这种害怕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家长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训练,帮助孩子理性、正面地应对自己的害怕,从而消除孩子的害怕心理。
小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往往面对着很多竞争,甚至面对着同伴的评价和比较。
有些孩子会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竞争焦虑症,表现为逃避、躲避竞争,这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家长可以通过加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培养良好的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让孩子理智看待竞争,主动参与竞争,从中获得成长。
7. 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容易分散,这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品质。
家长可以通过对孩子进行专注力训练,让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同时在学习中切勿刻意过多地压制孩子的好奇和探索精神,让其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很多,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1. 学习压力:小学生在学习上可能会感到压力大,担心考试成绩不好。
应对策略可以是给予他们适当的学习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并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
2. 自卑感:小学生可能因为某些方面的能力不如同龄人而感到自卑。
应对策略可以是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对他们的优点和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3. 情绪波动:小学生经常会出现情绪的波动,比如情绪低落、易怒等。
应对策略可以是教给他们情绪管理的方法,比如运动、听音乐、与他人交流等,引导他们学会控制情绪,同时给予他们及时的安慰和关心。
4. 社交困难:有些小学生可能会在与同学交往中遇到困难,比如不会与人相处、被孤立等。
应对策略可以是教给他们与他人相处的技巧和方法,比如主动与他人交流、友善待人等,同时给予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支持和帮助。
5. 分离焦虑:小学生可能会在分离父母或离开家时感到焦虑。
应对策略可以是建立安全感,比如与孩子保持联系、给予他们信任和理解等,同时逐渐让他们适应分离的过程。
6. 被欺凌:小学生可能会遭受欺凌,对此他们会感到沮丧和无助。
应对策略可以是教给他们防止欺凌的方法,比如学会说“不”、寻求帮助等,同时要积极与学校和家长合作,营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
7. 家庭问题:小学生可能会面临一些家庭问题,比如父母离异、家庭矛盾等,对此他们会感到困惑和不安。
应对策略可以是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抚,帮助他们理解并面对这些问题,同时引导他们发泄情绪、寻求帮助。
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和关爱。
他们需要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来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同时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关心和支持,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
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心理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因为小学生正处于学习、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他们面临着诸多的压力和挑战,包括学业压力、社交压力、适应性问题等等。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
一、学业压力小学生由于学习任务增加和学习内容复杂度提高,容易面临学业压力问题。
一些小学生可能感到焦虑、担忧甚至失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家长和老师可以鼓励孩子,给予肯定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相信自己可以取得好成绩。
2. 分解学习任务:将学习任务分解成小块的目标,帮助孩子逐步完成,避免一次性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避免拖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社交压力小学生在学校中面临着与同学、老师和其他人交往的压力。
有些孩子可能因为内向、自卑等原因,感到困惑和排斥。
以下是一些应对社交压力的方法:1. 鼓励参与团队活动:将孩子鼓励参与体育、艺术等团队活动,帮助他们拓展社交圈子,增加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
2. 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家长和老师可以赞赏孩子的积极表现,鼓励他们勇敢发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3. 提供支持和理解:当孩子面临社交问题时,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耐心和理解,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积极寻求专业的帮助。
三、适应性问题小学是一个孩子们适应新环境的重要阶段,但是有些孩子可能会面临适应性问题。
以下是一些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的方法:1. 创造宽松和温馨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小学生适应新环境的避风港,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理解,让他们感到安全和温暖。
2. 建立良好的学校环境:学校应该提供友善和支持的校园氛围,为学生提供适应新环境的机会和资源。
3. 提供专业支持:对于一些适应性问题比较严重的孩子,家长和学校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和指导。
总结: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需要重视和关注的话题。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在当代,小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了我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因为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心理上愈加不稳定,我们不能够忽视小学生心理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1. 家庭环境的变化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速,越来越多家庭由小区变为公寓,父母亲不同工作站点、不同工作时间等问题导致家庭之间的联系减少,孩子和父母亲之间的互动时间也相应减少,父母亲给予孩子的关爱也随之减少。
这种新型的家庭环境,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缺乏亲子互动的孩子容易产生自闭,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2. 学业压力我们发现,在现代社会,对孩子的学业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小学生都会因为学习问题而变得焦虑和紧张。
此外,一些家庭和学校在对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施加过多的压力,导致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等问题。
3. 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与小学生心理问题密切相关。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孩子们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但是在无监管的互联网上,孩子们接触到大量的负面信息,容易导致心理上的压力,说不定还会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袭。
此外,社会流动加快,孩子们的朋友圈不断变换,不能稳定地社交容易导致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4. 家长的过度期望家长过度的期望也是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一大原因。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无意间将自己的理念强加给孩子,试图让孩子成为自己设计好的人生蓝图,这使孩子产生压力和焦虑。
家长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发展方向,给孩子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1. 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为了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该从家庭环境入手。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亲应该多陪伴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和温馨的家庭环境。
2. 积极应对学习压力为了解决学习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更应该重视教育的本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多样化的兴趣爱好,让孩子认识到学习不是唯一的生活目标。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和对策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和对策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心理问题对小学生的成长和研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小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孤独感成因- 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 被同伴孤立排斥- 家庭变故或离异对策- 家庭教育的重视和关怀- 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 提供合适的社交机会和活动压力过大成因- 学业压力过重- 家庭期望过高- 与同学之间的竞争压力对策- 学校和教师提供适当的心理疏导和辅导- 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合作- 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和压力释放的方式注意力不集中成因- 缺乏兴趣和动力- 研究环境不适宜- 外界干扰和娱乐媒体过多对策- 提供有趣和激励的研究内容- 提供舒适安静的研究环境- 合理控制使用电子产品和娱乐时间情绪波动成因- 家庭氛围不和谐- 人际关系问题- 生活变化和身体发育带来的压力对策- 家庭提供稳定的情绪支持和关爱- 学校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和表达方式社交困难成因- 自卑和社交焦虑- 缺乏自信和沟通能力- 对人际关系缺乏了解和经验对策- 提供自尊和自信的培养环境- 学校提供社交技巧的教育和指导- 家长和教师的关心和支持结论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复杂多样,但是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地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
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为其提供合适的支持和指导,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小学生时期是一个充满欢乐和好奇心的阶段,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困惑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小学生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对于这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家长和老师都需要给予关注和帮助,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一、适应问题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可能会面临着从家庭到学校的转变,这种变化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新环境下,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焦虑和不适应。
家长和老师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给予关心和支持。
家长和老师可以耐心倾听孩子的烦恼,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关心。
2. 提供积极的引导。
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心态,引导他们适应新环境,鼓励他们主动结交新朋友,参与学校活动。
3.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和家庭都需要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帮助。
二、焦虑问题在学习和生活中,一些小学生可能会出现焦虑情绪。
这种焦虑可能源于学业压力、家庭环境、社交问题等各种因素。
家长和老师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建立信任关系。
家长和老师需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让孩子愿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烦恼和担忧。
3. 教会应对方法。
教会孩子通过积极的方式来面对焦虑情绪,比如运动、绘画、写日记等方式来发泄情绪。
4.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孩子的焦虑问题严重,家长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专业的咨询师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并处理焦虑情绪。
三、自卑问题1. 赞美和肯定。
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和鼓励,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接纳和认可的。
2. 发展特长。
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特长,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优势和价值的。
3. 培养自信心。
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教导他们正确的对待自己和他人。
4. 周密规划。
对于孩子自卑的原因,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目标,帮助他们获得成就感。
四、抑郁问题一些小学生可能会出现抑郁情绪,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和老师需要关注并及时介入。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小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的群体,他们面临着各种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其中心理问题是比较常见并且容易被忽视的。
对于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爱,及时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从而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常见的小学生心理问题1. 学习压力小学生在学习上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习成绩和升学压力,他们会因为考试不理想或者被比较而感到沮丧和焦虑。
2. 社交问题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小学生可能会遇到人际关系的问题,比如被欺负、被孤立、无法融入班集体等,这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自尊心。
3. 家庭问题家庭关系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家庭矛盾、父母的离异、亲人的死亡等问题都可能给小学生造成心理创伤。
4. 自我认知小学生在自我认知上可能存在自卑、自我否定、自我孤立等问题,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获得肯定和认同。
5. 忧虑与恐惧小学生可能会产生对未来的忧虑和对一些事物的恐惧,比如害怕黑暗、怕鬼怕孤独等,这些情绪需要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安慰。
1. 鼓励与支持家长和老师要时刻给予小学生鼓励和支持,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给予他们积极的肯定和正面的指导,让他们感受到成长的喜悦和自信心的增强。
2. 倾听与沟通家长和老师要善于倾听小学生的心声,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理解,适时与他们进行心理沟通,让他们敞开心扉,释放内心的压力和情感,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3. 引导与教育在面对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时,家长和老师要善于引导和教育,针对不同的问题给予相应的解释和指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加他们的心理抵抗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4. 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这包括和谐的家庭关系、友善的师生关系、和睦的同学关系等,家长和老师要积极营造这样一个环境,让小学生在其中感受到安全感和归属感。
5. 帮助与救助对于那些遇到严重心理问题的小学生,家长和老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和救助,比如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以确保他们能够得到有效的帮助,尽快摆脱困扰,重新拥有健康快乐的心理状态。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小学生是一个处于身心发展阶段的群体,他们思维简单而直接,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心理问题也比较普遍。
以下是一些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1. 学习焦虑小学生往往因为老师或家长的期望而产生学习焦虑,可能表现为害怕考试、害怕失败、压力过大等等。
应对策略是,家长和老师要注重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孩子相应的支持和鼓励,让孩子感到被理解和接受,同时建立一个放松的学习氛围,不要过于强调分数,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从而调整孩子的心态和情绪。
2. 社交困难小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也比较普遍,可能表现为孤僻、沉默、与同学关系疏远等等。
应对策略是,家长和老师要与孩子沟通,关注他们交友的情况,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鼓励孩子参加团体活动、社交场合,让孩子有机会结交新朋友,扩大社交圈子。
3. 情绪波动小学生的情绪变化比较大,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易激动、情绪失控等情况。
应对策略是,家长和老师要给予孩子情感支持,关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聆听孩子的心声,帮助孩子缓解负面情绪,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
4. 自尊心受挫小学生的自尊心比较脆弱,在生活中可能会受到挫折,比如被同学欺负、考试成绩不理想等。
应对策略是,家长和老师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环境,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挫折,帮助孩子寻找自己的优势,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孩子感到自己是有价值和有尊严的。
5. 害怕和恐惧小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恐惧和害怕,比如害怕黑暗、害怕鬼怪等等。
应对策略是,家长和老师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恐惧源头,采取适当的安抚和引导,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恐惧是可以被克服的,同时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教会孩子如何应对各种各样的恐惧情景。
总之,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家长和老师需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心理变化,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让孩子感到自信、快乐和安全。
造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造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这些问题不仅对孩子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因此,了解造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学业压力过大小学生面临着日益繁重的学业任务和竞争压力。
家长和学校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过分追求高分,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学业压力。
这种压力不仅来自于学校的课业要求,还有来自于家长的期望和社会的评价。
应对策略:1.建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家长和老师应与孩子共同制定学习目标,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目标,避免过高的期望压力。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关注全面发展:除了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让孩子感受到多样化的成长价值。
二、家庭环境不稳定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环境的稳定与和谐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家庭存在着离异、家暴、亲子冲突等问题,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应对策略:1.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注重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2.提供情感支持:父母应给予孩子充分的情感支持,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感受,帮助他们解决困扰和矛盾。
3.建立稳定的家庭环境:家长应尽力维护家庭的稳定,提供一个安全、温暖的成长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情和关爱。
三、社交问题小学生正处于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社交问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着重要影响。
一些孩子可能面临着孤独、欺凌、友谊问题等,这些问题会给他们带来心理创伤和自卑感。
应对策略:1.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如主动与同学交流、分享,学会倾听和关心他人。
2.建立友善的校园环境:学校应加强对欺凌行为的防范和处理,建立友善、和谐的校园环境,提供一个安全的成长空间。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小学生在面对学业、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都会遇到一些心理问题。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以下是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一、学习压力小学生由于学业任务的增加,往往会面临学习压力。
对于这个问题,家长和老师应该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1. 鼓励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适度分配时间和任务,避免压力集中在某一段时间;2. 给予他们适当的奖励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3. 鼓励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4. 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正确对待考试成绩,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二、对自身价值的认知不足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这种负面情绪会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家长和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帮助他们:1. 鼓励他们尝试新的事物,从中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力;2. 对他们的每一个进步都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评价;3. 让他们参与适合自己能力的活动,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和成就感;4. 培养他们与周围人的良好关系,让他们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和支持。
三、沉迷游戏和互联网随着互联网和电子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小学生陷入了沉迷游戏和互联网的困境中。
为了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 给予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认知,让他们明白游戏和互联网并非生活的全部,培养他们对于社交、学习和爱好的兴趣;2. 和他们一起制定使用电子设备的规矩,限制他们使用的时间并监督实施;3. 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4. 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和老师共同关注和监控孩子的网络活动。
四、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小学生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中,有时会出现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的问题。
为了帮助他们增强交往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给予他们积极的引导和示范,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交往习惯和方式;2. 组织团队合作活动,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3. 鼓励他们参加社交活动,如学校的文艺活动、社区的集体活动等;4. 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友谊和合作意识。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小学生是心理问题非常显著的群体之一,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诸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同等方面的困扰。
下面是一些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应对策略。
1. 学习压力:小学生在学习上可能会面临来自学校、家长以及自己的压力。
应对策略包括:- 给予正向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知道努力就有回报。
- 教导他们设定合理的目标,并分解成小的具体任务。
- 帮助他们制定一个良好的学习计划,分配时间和精力。
-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教学活动,培养兴趣和自信心。
2. 人际关系问题:小学生可能会面临同学之间的欺凌、友谊矛盾等问题。
应对策略包括:- 倾听他们的抱怨和困扰,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 教导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观点,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 鼓励他们寻求帮助,例如向老师、家长或学校心理辅导员寻求支持。
- 提醒他们尊重他人,并教导他们如何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3. 自我认同问题:小学生可能会对自己的外貌、能力等方面产生负面的自我评价。
应对策略包括:- 帮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没有人是完美的。
- 鼓励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培养自信和自尊。
- 教导他们接受自己,并尝试认识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 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他们是独一无二的。
4. 性别角色认同问题:小学生可能会与性别相关的社会期望和观念发生冲突。
应对策略包括:- 告知他们性别不应限制自己的兴趣和追求;男孩可以喜欢绘画,女孩可以喜欢运动。
- 引导他们认识到性别角色是社会建构的,并鼓励他们接受不同的性别表达方式。
- 鼓励他们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不受性别角色的束缚。
- 提供积极的性别角色模板,让他们了解并尊重不同性别的特点和贡献。
针对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关键是要给予他们关注和支持,并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育和引导,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困扰,健康成长。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很多,比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等。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1. 学习压力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学习压力,例如考试成绩差、学习方法不当等。
应对策略包括:- 给予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
- 鼓励孩子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注重过程而不仅仅看结果。
- 分段学习,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过度压力。
2. 人际关系问题小学生可能会遇到与同学或老师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例如同学间的争执、受欺负或难以融入集体等。
应对策略包括:- 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解决冲突。
- 提供适当的人际交往技巧,例如倾听他人、尊重他人等。
- 增加孩子与他人的接触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
3. 自我认知问题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自我认知问题,例如自卑、自尊心过强、对自己能力的误判等。
应对策略包括:- 肯定孩子的优点和潜力,鼓励他们接受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提高。
- 提供适当的角色模型,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 鼓励孩子多参与各种活动,发现和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4. 情绪管理问题小学生常常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发脾气、角色转变剧烈等。
应对策略包括:- 教给孩子情绪管理的技巧,例如深呼吸、倾诉感受、寻求帮助等。
- 鼓励孩子表达情绪,尊重和理解他们的情绪体验。
- 帮助孩子认识到情绪的正常反应,并教导他们正确应对和处理情绪的方式。
5. 自我压力问题有些小学生可能过于追求完美,给自己带来过多的自我压力。
应对策略包括:- 告诉孩子“做得最好”比“做得完美”更重要,鼓励他们接受自己的不足。
- 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让孩子知道他们不必独自承担全部责任。
- 教导孩子关注自己的努力和进步,而不仅仅关注结果。
对于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通过积极的引导和适当的帮助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精选.)
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关注。
现在绝大多数小学生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对学习、考试、人际交往、家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心理上准备不够,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的使命。
另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研究小学生心理问题已非常迫切,不容忽视。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1.家庭原因。
(1)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
从一些问题学生的家庭背景来看,父母的失职是造成孩子发展不正常的重要原因。
许多家长忙于生计,或双双外出而未能尽到管理教育孩子之职责,或虽在家但疏于管理教育孩子,使他们养成了自由散漫、任性等坏习惯。
(2)家长的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
2.学校原因。
(1)对于小学生来说,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太大。
有的学校“应试教育”主宰、统揽一切,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满负荷的课余安排,频繁的考核、竞赛,以及同学间的“不健康竞争”等,势必对小学生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网”。
(2)教师教育方式不当。
有的教师一味抓所谓“教育质量”,忽视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学生的个性不能张扬,能力、特长无“用武之地”,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
3.社会原因。
主要是不良社会风气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尽人意,歪风邪气尚有一定市场。
影视、网络的普及,给部分儿童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
文艺出版界鱼龙混杂,相当一部分内容是“拳头+枕头”,学生接触多了会起到负面作用,玷污孩子纯洁的心灵。
另一方面,不良的社会环境,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庸俗的思想,不公平竞争等丑恶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人生观的正确形成和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1.重视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主要是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以帮助他们解除心理问题、克服心理障碍,使心理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很多,主要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情绪管理困难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学业压力
1. 与孩子沟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询问他们的困惑和压力源。
2. 分担压力:给予孩子充足的时间休息和玩耍,不要过多安排课外班。
3. 解压方法:教导孩子学习方法,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拥有良好的时间管理能
力等。
4. 授权孩子:鼓励孩子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二、人际关系问题
1. 增加社交机会:鼓励孩子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如班级聚会、学校社团等,增加结
交朋友的机会。
2. 培养交往能力:教导孩子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换位思考和友善待人。
3. 培养团队意识: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孩子学会分工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指导解决冲突:教导孩子处理人际冲突的方法,如倾听、表达、妥协等。
三、情绪管理困难
1. 了解情绪:教导孩子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情绪,正确认识和表达情绪。
2. 情绪调节方法:指导孩子学会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做运动、写日记等。
3. 情绪宣泄方式:鼓励孩子通过绘画、写作、唱歌等方式来宣泄负面情绪。
4. 接纳负面情绪:帮助孩子理解负面情绪是正常的,教导他们积极面对和处理这些
情绪。
小学生心理发展问题的常见原因与解决方案
小学生心理发展问题的常见原因与解决方案小学是儿童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是他们开始接触教育和社交的时期。
然而,在这个阶段,许多小学生可能会面临心理发展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社交能力以及整体幸福感。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心理发展问题的常见原因,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以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问题。
一、常见原因1. 家庭环境:小学生的家庭环境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
不稳定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的离异或冲突、家庭经济困难等因素可能导致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2. 学业压力:小学生在学习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压力,这可能源于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学校的竞争激烈、过多的作业等。
学业压力可能导致小学生产生焦虑、沮丧和自尊心下降等问题。
3. 自卑感:小学生常常因为外貌、学习成绩、社交技能等方面的差异而感到自卑。
同伴之间的比较和竞争可能使这些问题更加严重,损害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 青少年身份认同:在小学期间,许多孩子开始对自己的身份进行探索。
他们可能面临性别角色模糊、文化冲突、同伴压力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影响他们的自我认同和心理发展。
二、解决方案1. 家庭支持:为了帮助小学生克服心理问题,家庭的支持至关重要。
家长应提供稳定、温暖、支持的环境,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亲密关系。
家长可以尝试参加家庭活动、共同度过有意义的时光,以增强家庭凝聚力。
2. 学校支持:学校也应扮演重要角色,提供学习和心理支持。
学校可以组织心理辅导课程,培养学生的情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提供学业上的辅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应对学习压力。
3. 培养积极心态:鼓励小学生培养积极的心态是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的重要方面。
家长和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关注个人的优点和成就,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鼓励小学生树立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计划。
4. 社交技能培养:小学生的社交技能对他们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教育他们如何与他人合作、沟通、解决冲突来帮助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的变化,小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长期的伤害。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小学生处理心理问题,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焦虑和紧张小学生在面对考试、面试、演讲等社交场合时,经常会感到紧张和焦虑。
这些负面情绪可能导致他们表现不佳,进而加重焦虑感。
应对策略:1. 给予安慰和支持:家长和教师应该向孩子传达正面的信息,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2. 培养良好的学习和准备习惯:提前准备和练习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减少紧张感。
3. 教授放松技巧:通过深呼吸、冥想、伸展等方法,帮助小学生缓解紧张和焦虑。
4. 鼓励交流和分享:与他人分享焦虑和紧张感,会让小学生感到宽慰和支持。
二、自卑和自尊小学生常常会对自己的能力和外貌产生自卑感。
外界的评价和比较可能进一步削弱他们的自尊心。
应对策略:1. 给予鼓励和肯定:家长和教师应该经常为小学生的努力和成就给予表扬和赞美,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2. 培养兴趣和才能:鼓励小学生培养自己的兴趣和才能,让他们在特定领域中取得成就感,提高自尊心。
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小学生与同伴的友谊,帮助他们增加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提升自信和自尊感。
4. 教授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小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处理挫折和困难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三、孤独和寂寞小学生有时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尤其是在家庭变化、迁居、进入新环境等情况下。
应对策略:1. 建立社交网络:帮助小学生建立和扩大社交圈子,提供参与社交活动的机会。
2. 提供情感支持:家长和教师要经常与小学生交流,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关心。
3. 鼓励参与团体活动:鼓励小学生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团体活动,培养友谊和合作精神。
4. 教授时间管理技巧:帮助小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平衡学习、娱乐和社交,减少孤独和寂寞感。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小学生是一个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的阶段,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和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常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自卑等。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引导和帮助,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影响。
家长和老师需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常见问题,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 分离焦虑小学生正值心理发育阶段,对于离开家长或者离开熟悉的环境往往会感到害怕和焦虑,这种焦虑表现在学校上课、社交活动或者独自面对陌生环境时特别明显。
2. 学业压力小学生开始接触各种学科知识,学习任务增加,可能因学业压力造成情绪不稳定等问题。
3. 自我认知小学生对自我认知尚不完善,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对自己和他人产生误解,有时会出现自卑、自傲等心理问题。
4. 恐惧小学生对未知事物和未知环境可能会感到恐惧,如害怕黑暗、害怕怪物等。
5. 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因为好奇心强,很容易分心,导致注意力不集中,难以专心听讲或专心做事情。
1. 分离焦虑当小学生出现分离焦虑时,家长和老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建立安全感:给孩子一个稳定、安全的家庭和学习环境,让孩子感到安心。
(2)逐步分离:不要突然离开孩子,可以逐步延长离开的时间,慢慢让孩子适应离开的过程。
(3)沟通交流:多跟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感受和想法,让孩子感受到关心和支持。
(4)鼓励独立性: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一些小事情的能力,提高孩子自信心。
2. 学业压力学业压力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家长和老师应该采取以下策略:(1)调整学习任务: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任务,降低学习压力。
(2)鼓励家庭教育: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减轻学业压力。
(3)关注学习方法:家长和老师应该帮助孩子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压力。
3. 自我认知对于小学生的自我认知问题,家长和老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正面引导:对于孩子的自卑感和自傲感,家长应该进行正面引导,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一)入学适应问题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
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
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
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
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
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
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据辽宁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1995 年辽宁省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60% ,而许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多数城市有近70% 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9 小时。
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
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
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
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三)厌学与逃学问题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 ——10% 。
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
有些农村的孩子厌学情绪还得到家长的支持,干脆辍学在家,帮父母干活,做生意等。
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四)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人就能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
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
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
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
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
而且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
小学时期,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
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泛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五)意志障碍这类小学生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性。
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容易上当受骗,爱说谎话,不能经受学校和生活带来的正常竞争,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行动放任自流。
中国的家长历来很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溺爱,因此造成孩子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
自然当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甚至采取消极的逃避方式,这种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
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问题了。
(六)问题行为问题行为是指扰乱他人或给个人身心造成妨碍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攻击、逃避、自暴自弃等。
按性质划分,问题行为可以分为过失型和品德不良型。
前者是指个体行为对组织纪律和社会一般生活准则的触犯或违背,这种问题行为常常是由不恰当的需要、好奇、好动、试探、畏惧、缺乏经验和认识力不足等因素所引起的,品德不良型问题行为,是指个体行为对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对集体利益与他人利益的违背或侵害。
这种问题行为一般是由错误的意识倾向或个性特点所造成的,因此表现出经常型、倾向性和有意性等特点。
(七)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指小学生人格的发展不协调。
主要表现为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异常固执,我行我素,人际关系紧张。
(八)依赖心理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还没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长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下,因此形成了小学生较强的依赖心理,首先表现为对环境的依赖,如天气的变化不能适应,不知道添减衣服,需要老师或家长的提醒才行,否则很容易感冒。
其次表现为自责倾向。
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危及着他们的心理健康。
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
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不安。
当学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师、朋友抛弃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如,父母、教师对儿童过分严厉、专制,则挫伤了儿童自尊心,儿童感觉不到来自权威人物的爱,从而出现自责心理;当对别人的爱渴求过强时,一点小过失就会使小学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爱了,这样的儿童往往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九)考试怯场的恐惧心理由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部分小学生临考时处于紧张而又恐惧的情绪状态。
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面对排名次和决定人生前途的升学考试,大部分学生感到精神紧张,压力很大,他们渴望成功,也担心遭到失败。
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不错,稍有一次失败了,就怀疑自己的能力,过分自责,产生焦虑心理,导致对下次考试的担忧,总怕自己考不好,甚至一到考场就心烦意乱,身体颤抖,本来应该答上的问题在脑中毫无印象,发挥失常。
严重者还会出现生理异常反应,不能正常参加考试。
长期这样,会造成其心理变态,性格乖僻和行为异常。
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一)来自小学生自身的因素1、遗传因素在农村,由于近亲婚姻造成儿童生理发育先天不足,相貌不佳或残疾,智力偏低等,这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学习和生活,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其他人也用异样的眼光去看他们,必然造成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
2、气质类型小学生同成年人一样,气质类型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
其中,胆汁质和抑郁质类型的学生对不良刺激反应敏感,他们极易产生不健康心理。
就教师批评而言在我们看来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对他们来说却是莫大的打击。
如辽源市一小学生因受老师批评而服毒自杀的事件,恐怕与那位学生的气质类型有直接的关系。
3、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要童年期儿童的身体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其大脑的发育趋于成熟,这对其心理发展极为有利,因此,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但因为其心理还不够稳定,很容易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因此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来自家庭的因素家庭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环境,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情感意志,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1、父母的溺爱众所周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20多年,使我国的家庭发生了重大变化: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
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有的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经历一点风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错误时,父母也不说一个“不”字,天长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无所适从。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有的家庭,父母从来不把子女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一员,认为子女只能逆来顺受,惟命是从。
他们对子女过于严厉、粗暴和专制。
还有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往往陷入“爱的误区”,对子女过高要求,过度期望,过分保护,过度溺爱。
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琴棋书画样样学,英语电脑门门通,考试名列前茅……只要学习好就言听计从,有求必应。
而一旦失误,就挖苦讽刺,棍棒相加。
家长这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子女的自尊心受到损害,独立性受到压抑,加上彼此间生活观,价值观等存在差异,很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间关系紧张,隔阂加剧,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惧、胆怯等消极心理品质,诱发心理问题。
3、家庭气氛不和谐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给越来越多的孩子带来了不幸,严重破坏了儿童正常的生活环境,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创伤难以愈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离婚的父母,有的没人要子女,有的随法院判决,不管哪种情形,都容易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更有甚者,在学龄期就仇视社会,嫉妒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还有在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中,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比例比较大,研究证明,家庭冲突不仅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还会导致孩子在神经和心理上的某些病态。
(三)来自学校的因素1、学习负担过重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和老师的期望。
由于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课堂的现象依然存在。
老师评价学生,社会衡量学校,理论上是全面发展,实质上是分数和升学率。
为了追求升学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价值了学生的负担。
这种局面使小学生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度,皮层机能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或者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人就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
2、教师教育方法失当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教师把学生考高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忽视心理素质的教育和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
小学时期,小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和爱护。
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和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迁移、泛化到小学生与他人的交往中,造成人际交往焦虑。
3、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是空白过去由于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我国曾不公正地对待心理学。
80年代初,我国在部分高校恢复了心理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尽管普及心理学科学知识的工作已经做了20多年,但心理健康教育尚未进入小学课堂,小学普遍没有心理健康指导机构,国内较少的心理专家和心理医生对小学生来说更是鞭长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