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教案【优秀3篇】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教案【优秀3篇】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教案【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数学《比的意义》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5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5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

3、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活动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吗?对,大熊猫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更是我国外交活动中表示友好的形象大使。

动物园的叔叔正在科学的喂养大熊猫呢!出示信息窗一,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阅读文字信息。

学生观察主题图,认真阅读信息。

活动二:借助天平理解等式。

分组实验:①天平左盘放一个10克的砝码,右盘放一个20克的.砝码,天平不平衡,可以用式子10<20表示;②在左盘再放上1个1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了,用等式10克+10克=20克表示。

分组实验:天平左盘放一个20克的砝码和一个不知重量的方木块,右盘放一个50克的砝码,一成天平平衡,用等式20+=50表示。

小结:等式表示相等的关系。

活动三:概括方程的意义。

师:观察黑板上的三个式子:+20=70、2=150、3+10=100,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谈想法??小结:像+20=70、2=150、3+10=1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活动四: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想一想,等式和方程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小结:方程的范围比较小,等式的范围比较大,方程只是等式的一部分。

活动七:自主练习1、判断哪些式子是方程。

师:你认为一个式子是方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小结:同时具备“含有未知数”、“相等的式子”这两个条件才是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引导学生在判断对错的同时,说出判断的依据。

《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14篇

《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14篇

《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14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能够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3、通过观察、测量体验小数与生活的关系。

4、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5、体验数学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认识小数学概念。

2、小数表示形式。

3、理解小数的含义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米;2、教室窗户的宽是米;3、一份汴梁晚报价格是元4、每度电的价格是元。

5、一棵包菜的重量是千克。

6、奥运冠军刘翔的身高是米,体重是千克。

问题思考:为什么在这些地方需要用小数来表示?引导学生在读一读这些小数,在读的过程之中,如果有错误,教师当即指导。

问题:1、这些都是小数,你知道关于小数的哪些知识呢?2、关于小数你还想知道些什么?3、今天我们就进一步研究小数的意义。

(揭示课题)这样的设计在于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新授部分米表示什么意义?谁来说说(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完整说:刚才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分米,就是1/10米,还可以写成米。

谁也来就像这样完整说一说。

师:这就是米的意义。

对照板书中的分数和小数,你能发现什么?学生思考后再交流,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反之,一位小数也可以用十分之几表示。

问题:十分之五等于多少?等于多少?我们过去三年级所认识的米、米以及米都是表示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得到的分数,那么1米还可以平均分成多少份呢?每份长1厘米,就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米。

问:谁愿意再来说说米的意义。

学生完整地说出: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1厘米,就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米。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优秀教案第【1】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P48-P49内容。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3.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教师提问:这就是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它们的长都是15 cm,宽都是10 cm。

比较它们长和宽的关系,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预设情况:(1)长比宽多多少厘米?15-10;(2)宽比长少多少厘米?15-10;(3)长是宽的多少倍?15÷10;(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

2.揭题:今天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这种倍数关系,它除了用除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比”来表示。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设计意图】利用“神舟”五号升空这一现实素材自然地引出“比”,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探究新知,理解比的意义(一)同类量的比师:刚才我们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记作15:10。

那么,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怎样用比表示它们的关系呢?(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记作10:15。

《比的意义》教案优秀5篇

《比的意义》教案优秀5篇

《比的意义》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这5篇《比的意义》教案是来自于作者的比的意义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比的意义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2)单价数量总价(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2.引入新课。

上面是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中,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

当其中有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今天,先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1.出示例l。

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填表,并思考能发现什么。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填表。

让学生观察表里两种量变化的数据,思考:(1)表里有哪两种数量,这两种数量是怎样变化?(2\\)长方形的面积随着那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你能看出它们变化的特点吗?(3)分别找出面积与款项对应的数,面积与宽的比各是几比几?比值各是多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1)表里的两种量是长方形的宽与面积(长与面积)。

宽与面积(长与面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面积随着宽(长)的变化而变化。

(2)宽(长)扩大,面积也扩大;宽(长)缩小,面积也缩小。

(3)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面积与宽(面积与长)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板书:面积和宽比的比值一定)因为面积和宽(面积与长)对应数值比的比值都是5(2)。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支红粉笔、五支白粉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理解意义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过完国庆节,你知道今年10月1日是祖国几周岁的生日吗?56年前的10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广场上冉冉升起,让每一位中国人为之自豪。

但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国旗中还隐藏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出示出一面国旗:3、判断:小强身高1米,他的爸爸身高173厘米,小强和爸爸身高比是1∶173。

明确:同类量相比单位名称要相同。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1、去年奥运会中国女排在首场比赛中以3∶0击败了美国队,打出了我国的女排风采。

这里的3∶0表示什么意思?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比相同吗?为什么?强调:这里的3∶0是表示两个队各赢了几局,不是相除关系,而今天学的比是指两个数的相除关系。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3、你知道吗?公元4世纪希腊数学家欧多克斯,利用线段找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几何比——黄金分割,它的比值大约是0.618,比大约为2∶3。

介绍:黄金割应用非常广泛,国旗的宽与长的比是2比3,接近黄金分割,现在你们知道五星红旗为什么这么美观了吧!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黄金分割:T型台上选模特也要求模特的身长与腿长的比符合黄金分割。

理发师也将黄金分割运用到发型设计中去。

……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去调查。

篇二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一册“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1.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性。

最小学数学六年级上《比的意义》教案

最小学数学六年级上《比的意义》教案

最小学数学六年级上《比的意义》教案最小学数学六年级上《比的意义》教案「篇一」教学内容:第71-72页、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情感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理解转化策略的价值,丰富学生的策略意识。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电子白板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观察交流,明确转化的策略出示图片,让学生比一比两个图形面积大小。

学生观察,讨论,猜测结果指名汇报结果,并说出比较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叙述,在电子白板上出示相应操作。

(剪切、平移、对于图2加xy原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旋转,平移至相应位置)将两个图形都转化成长方形,学生非常明显可以比较出两个图形的大小。

白板:同时出示两个图形的转化过程,要学生小结比较特殊图形大小的方法引出课题: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师生小结:为什么要把原来的图形转化成长方形?(原来的复杂,转化后简单便于比较)二、回顾转化实例,感受转化的价值师引导: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学生列举: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分数小数计算等等白板出示以往学习过的平面图形,要求回答这些图形是转化成什么图形来计算面积的,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拖动原始图形,转变成新的图形。

白板出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回顾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都是先转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加减。

师:这些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什么共同点?(把新问题转化成熟悉的或者已经解决过的问题。

)师小结:转化是一种常用的,也是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优秀教学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优秀教学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优秀教学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优秀教学教案三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优秀教学教案三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优秀教学教案三篇1一、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比的意义”是小学六年级第十一册教材中教学重点之一。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

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以下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与写。

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2)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理解并正确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

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方法的设计1、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

2、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4、当堂巩固,当堂反馈练习,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学习方式的活动中理解比的意义。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10篇)《比例》教学设计篇一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教材第4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

2、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2、能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难点:1、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2、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知识。

教具准备:情景图、多媒体课件、习题卡。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课题:比例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生1,生2等回答)我们已经了解了比的这些知识,请做下面练习。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8:453:52.7:4.5求完比值你觉得哪些比有联系?【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比单关的有关知识。

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例”在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符合某种条件。

今天这两个比的比值一样,能不能用等号连接呢?师:相机板书:3:5=2.7=4.5?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比例的意义,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知识呢?板书完整课题:比例的意义二、揭题示标。

预设:生: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生:2、比例的意义有什么作用?(师趁机板书在黑板右上角)【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课题,提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本节课我们就来完成这两个目标:三、自主探索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神圣不可侵犯,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国旗?【设计意图:对学生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教育】生各抒己见。

你知道下面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它们有大有小,都符合要求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自学指导:1、请每位同学任选两面国旗,分别计算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值和宽与长的比值。

2、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3、把你的发现尝试用算式写下来。

(5分钟后,期待你精彩的分享)【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设计教学情景,设置悬念,国旗为什么形状相似却大小不一,这其中的奥秘何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感受大小不同的国旗的变化。

《比的意义》教案【4篇】

《比的意义》教案【4篇】

《比的意义》教案【4篇】《比的意义》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

使学生知道约数、倍数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使学生知道研究约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自然数2.过程与方法:通过加强操作、直观沟通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增加练习来突破难点。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整数、约数和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整数、约数和倍数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1、师:谁能说说整数的含义?出示:23÷7=3...26÷5=1.15÷3=524÷2=12教师:这4个算式中,哪个算式中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为什么前两个算式中的第一个数不能被第二个数整除?让学生观察算式,说说式中被除数、除数和商各有什么特点?教师: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整数,谁能说说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a能被b整除”?教师:a的约数还可以叫做什么?让学生用两种说法说说:15÷3=5和24÷2=12教师:我们在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时,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1)被除数和除数必须是整数,而且除数不等于0。

(2)商必须是整数。

(3)商的后面没有余数。

师:以上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2、区别“除尽”与“整除”师:像6÷5=1.2这样的除法,一般说6能被5除尽。

被除数和除数商整除都是整数,除数不等于0商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除尽不一定是整数,除数不等于0商是有限小数,没有余数二、新课1、教学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在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时,这两个数还有另一种关系(板书:约数和倍数)让学生看50页关于约数和倍数。

教师:两个数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说有约数和倍数关系?(整除)能单独说一个数是约数或一个数是倍数吗?“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是什么意思?:在说倍数(或约数0时,必须说某数是某数的倍数(或约数),不能单独说某数是倍数(或约数)。

数学《比的意义》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数学《比的意义》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数学《比的意义》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数学《比的意义》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比的意义》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比的意义》的优秀教学设计1在学习比的意义的时候,我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学生的已知经验里对比已经有了初步的感官认识,在配制安利的洗涤剂的瓶子上按照几比几来配制,学生也能够接触到,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所以一开课,我直接出示,让学生按照2:1来摸红色和黄色的球,学生很轻松的说出红球2个黄球1个,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其他的情况。

进而,让学生总结出只要满足红球是黄球的2倍就满足红球和黄球的比是2:1,再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这一环节,就是比的意义第一个层次: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

然后教师反过来问道,那黄球和红球的比是几比几呢?黄球是红球的几分之几呢?引导学生列出算式,这一环节就巩固了比的意义第二个层次: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分数关系。

通过这两个层次的教学学生对于比的意义理解的非常深刻,也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数关系的时候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意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讲授,让学生借助多媒体、板书、形体语言的有机结合,总结出三者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自主学习。

一堂课下来,感觉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有些细节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到位。

像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对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强调的还不够,使学生的对两个数相除也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的感悟不深刻;还有因为时间原因,练习内容包括课堂总结和延伸处理得比较粗糙,应该让学生说出自己能得到哪些信息。

总之,这节课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和改进。

数学《比的意义》的优秀教学设计2《比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7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7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为了让您对于比的意义教案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作者给大家分享了7篇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比的意义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指出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有广泛的作用,接着通过两个实例引出百分数的概念。

教材这里强调的是两个数量的比,并联系比的概念说明,百分数也可以看作是以100为后项的一种比,所以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较后教学百分数的写法。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百分数并不陌生,他们有的可能已经认识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百分数,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十分准确,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也就是百分率的含义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指导学生在理解百分数也是表示两个量间的倍数关系的同时,认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及发展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教学难点:分数与百分数的意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具准备课前查阅百分数的资料小黑板或投影教学过程:活动(一)复习准备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一些数:(出示投影或小黑板)(1)在12届亚运会中各国金牌情况如下:中国占40.3%,韩国占18.5%,日本占17.4%,其它国家占23.8%。

(2)五(三)班学生在期末考试中,85%的人获优秀成绩,15%的人成绩达标。

2、谁知道这些数是什么数?你对百分数已经有了哪些了解?你还想了解什么?师: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

这节课就来研究。

活动(二)探究新课1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

六年级三生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五年级三好生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17/100、3/20分别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什么关系?(倍数关系)提问:根据所得的数,你能一眼看出哪个年级三好生人数的'比例高吗?你能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吗?为什么?(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不容易看出。

《比的意义》教学案例

《比的意义》教学案例

比的意义》教学案例学习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值。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引出比1、出示除号去掉—,你见过这种符号吗?2、在数学上把这样的符号叫做比号。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的知识。

(板书:比)1、出现三块红绸布(学习同类量的比)根据上面的数据,你能提一个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怎样求长是宽的几分之几?(分别求一下)3-2=3/2 6-4=6/4=3/2 5-2=5/2用这三块红绸布去印制国旗,你认为谁比较合适?为什么?2、介绍《国旗法》: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其长与宽的比是三比二。

着重指出其长与宽的比是三比二“长与宽的比是3 : 2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长是宽的3/2,换句话说宽是长的几分之几?用比怎么说?练习第二、三块红绸布的长宽数量关系。

用这个知识重新说说为什么第三块不合适?4、六(1)班男生19人,女生21人你能提什么问题?例:男生是女生的19/21 ,用比表示就是19: 21你还想到了什么?板书:19 - 21 19: 2119 - 40 19 : 4021 - 19 21 : 1921 - 40 21 : 405、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90千米(学习不同类量的比)你能求出什么?怎么求?你会用比来说吗?具体说一说90 : 2是什么和什么的比?它的结果表示什么?6、仔细观察并想一想,你发现在什么情况下,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比来表示?(讨论后回答)揭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板书比的意义)7、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的意义。

(补充课题)三、比的各部分名称及与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1、有关比的其他知识,请大家自学书P53 的内容。

学生自学后,问: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例:5 3 =5 - 3=5/3前比项号值(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比还有另一种书写形式,如21:100=21/100,要注意的是,虽然写成分数形式,但还是要读作21 比100。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的比值。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教学过程:活动一:同学们,在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学校都会举行一种什么仪式?我们学校为什么要经常举行这种升旗活动呢?其实在我们的国旗里面还隐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一下。

课件出示问题: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谁能用算式来表示长和宽的关系?在学生的回答中,老师选取两个答案:3÷2表示长是宽的几倍?和2÷3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告诉学生这种关系除了用除法算式表示外,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那就是——比。

引出本节课内容“比的意义”。

活动二;(一)探究同类量的比;外,还可以表示长和宽的比为3比2。

让学生依次说出2÷3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同学们,刚才我们都是把长和宽进行了比较,为什么一个是3比2,一个是2比3,让学生说说从中有什么收获?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二)探究非同类量的比课件出示书中的第二个红点问题。

让学生用算式表示如何求速度?通过公式来列算式,引导学生写出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地例子。

活动三:仔细观察上面的例子,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既可以用除法,又可以用比的方法。

那什么叫做比呢?(学生讨论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的意义,在课本的78~79页还涉及到一些关于“比”的其他知识,你们想自己研究、探索吗?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对照老师所给的问题,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可以在小组里讨论,然后汇报交流。

《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优秀8篇

《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优秀8篇

《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优秀8篇《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源于实际生活,用于实际生活。

3、通过分析、对比、概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步渗透对应思想和分类思想。

4、激发学生大胆质疑、问答,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教学准备:直尺、课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大家在挑选商品的时候,一般看些什么?一、看价签,引出小数1、课前我知道了你们都挺爱逛超市的,在超市里买过食品、衣服,那么,你们买学习用品吗?我发现有一家文具店,那里的文具又好又便宜,你们想去看看吗?一会大家认真看,挑一件你们最喜欢或最需要的文具的价钱记下来,好吗?2、看课件。

3、说说你记得都是什么?这些都是什么数?这些都是用小数表示的价钱,还能用别的方法表示吗?试一试。

4、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如果组里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一会儿告诉全班同学我们一起来研究。

5、汇报:(师选择板书)6、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这么多小数,还把他们用分数表示出来了,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小声读读,你们有什么发现吗?(独立思考)有想法了吗?快跟组里同学说一说。

7、汇报:生发现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二、解决实际问题1、我们初步认识了小数,除了在价签上见过小数,你还在哪见过小数?举个例子说一说。

你能说一说它是什么意思吗?2、测量。

以小组为单位:(1)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2)以米为单位用小数表示出来。

(3)把测量结果写在记录单上(主要解决三位小数)三、小结1、有关小数你还知道些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2、小数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你们还想继续了解吗?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学到这些知识呢?《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教学目标:⑴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过程:活动一1、情境引入:出示一面国旗联合国旗的图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顺利升空。

这是扬利伟在飞船上向人们展示的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联合国国旗的图案,这个图案长是15厘米,宽是10厘米,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可提的问题很多,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①长是宽的几倍?②宽是长的几分之几?)2、揭示课题:长是宽的几倍或者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我们用以前学过的除法对这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的,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种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新的方法。

这就是比(板书课题)活动二:1、教学比的意义。

有时我们也把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宽与长的比是10比15。

2、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千米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千米。

(1)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你能用比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吗?3、小组讨论,你是怎么理解比的意义?得出: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4、比的写法和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1)介绍比号、比表示的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称,①中间的:叫做比号,读的时候直接读比。

②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请大家看书p44的内容。

③介绍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方法,并板书。

5、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1)比、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联系:a:b=ab=区别:比表示两个数关系的式子,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2)那比的后项能不能为零呢?既然比的后项不能是0,而足球赛中常出现的2:0的意义是什么?它是一个比吗?足球赛中记录的2:0的意义只表示某一队与另一队比赛各得的进球分数,不需表示两队所得分数的倍比关系,这与今天学习数学中的比的'意义不同,它虽然借用了比的写法,但它不是一个比。

(3)比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就是写成分数形式。

(4)质疑:对本节课的内容你又不清楚的地方吗?活动三1.填空:(1)完成一项工程,甲8天完成,乙12天完成,甲乙两人工作时间的比是():()。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10篇新课教学一旧知引题1、出示一面国旗图案,(课件)启发谈话。

请同学们看,这是一面国旗的图案,在2022年的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健儿奋力拼搏,勇于动脑,让五星国旗在雅典的上空一次又一次的升起,我希望同学们要学习健儿的精神,课堂上要勤于动脑,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学们能不能做到。

2、揭示课题师:这面国旗,它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现在对它的长和进行比较,你可以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呢?生:①长比宽多多少米?————3—2=1(分米)②长是宽的几倍?————3÷2= ————长是宽的倍③宽是长的几分之几?————2÷3= ————宽是长的倍在日常生活和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比较的方法我们已经学过两种(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关系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用除法),[设计理念]:从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导入新课,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师:在这里呢,老师要告诉大家:②和③式,我们还可以改写成一种新的表达形式。

我们把它称为比。

(师板书课题:比)师:你们看到老师在黑板上写“比”这个字的时候,你们想到了什么?谁愿意来说说?生1:什么是比?生2:比怎么读写?为什么要学比?生3:比有什么用?师:大家一下子提了这么多的问题,那我们先来学习什么是比。

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 观察国旗长与宽的比。

师:无论是长除以宽,还是宽除以长,都表示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这是也可以把两个数量间的关系说成是两个数量的比。

如(长是宽的几倍也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三比二)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可以怎么说?生:现在有没有同学愿意试着说一说?宽和长的比是二比三。

师:很好。

师:比是除法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它也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关系,只是形式不同。

(2) 思考路程与时间的比。

师:下面请大家在看一道题目: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

我们已知(路程)和(时间),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路程÷时间 = 速度100÷2 =50(千米)师:下面请你们思考一下:我们能不能用比来表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7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7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7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 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

⑴ 弄清比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⑴使学生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一过程,牢固掌握比的意义。

⑴通过自学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通过讨论与合作学习弄清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联系。

⑴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感受。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⑴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⑴通过对国情的了解,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提高忧患意识,培养主人翁精神。

教学重、难点:1 、意义的理解,比同分数、除法的关系。

2 、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比、感受比。

教具准备:投影仪、课件,练习纸,学生准备生活中找到的比的例子。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导入新课:1 、我们六(1)班有男生29 人,女生27 人。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想什么办法对六(1)班男生、女生人数进行比较?⑴男生人数比女生多多少人?⑴女生人数比男生少多少人?⑴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多少倍?⑴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分之几?请同学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师:从同学们对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比较中可知,比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什么?(求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多少或少多少),是差比关系。

用什么方法?(减法)。

另一种是什么?(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是倍比关系。

用什么方法?(除法)。

2、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如黑板上方是一面长3 分米、宽2 分米的国旗,比较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关系,请你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二、探究新知l 、教学比的意义。

、师: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用除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10篇)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1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例1、例2教学认识比的意义。

认识比时,主要利用学生对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已有认识,先引导学生分别认识同类量的比(例1)和不同类量的比(例2),并逐步抽象出比的意义。

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比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主动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自我完善认知结构。

在例1、例2随后的试一试、练一练中,教材都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尝试的机会,尝试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进一步感受比的意义,并主动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练习十三中的5个练习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的意义、比值以及相关知识间的联系进行了合理操练,且形式多样,目的明确。

可见,教材的有序排列和呈现,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恰当的联系,也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全面准确地理解比较的意义,在比较、除法、分数之间构建完整的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具体情境中比较级的含义,掌握比较级的读写方法,知道比较级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比的知识。

(板书:比)关于比,你想了解一些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什么是比?学了比有什么用?数学上的比与生活中的比一样吗?)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发:对,生活中也有比,比如一场足球赛的比分是2∶0,它与数学上的比一样吗?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自己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好吗?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揭示题目简明扼要,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相关讨论,导入学生对理解比和认知比的心理需求,为本课程的学习对象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比的意义》教学案例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Teaching Case of "The Significance of Bi"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小学编订:FoonShion教育《比的意义》教学案例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46页—47页。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认识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求比值。

2、在引导学生知识的发现和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事物的能力。

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并从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性。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背景陈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创设的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注重“学生收集、整理素材”是课改的一个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我这里的是一节随堂课,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下面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案例描述】教学过程:一、回忆生活素材,导入新课。

师;生活中经常有同学说谁比谁高点,谁比谁矮点。

也就是说我们要经常比较数量。

师: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很多是来源于生活。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估算一下,教室前面的黑板长、宽各大约是多少米?生:长大约是4米,宽大约是3米。

师:你们根据这两个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生1:黑板的面积是多少?生2:黑板的周长是多少?生3:长是宽的几倍?板书:4÷1 生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板书:1÷4 师: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用除法对黑板的长和宽进行比较,今天,我们要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

(板书:比)[评析]: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

导入新课时,教师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教室里的各种素材引入课题,不仅是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亲切自然,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

二、充分感知,建构意义1、整理生活素材师:如长是宽的几倍,除了用4÷1来比较,还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4比1。

(板书:4÷1=4:1)宽是长的几分之几,除了用1÷4来比较,还可以说成什么呢?(1÷4=1:4)师:同学们用刚才调查方法,说说教室各种事物还能得到什么数据。

你还能把它们用比的形式说一说吗?生1:我班男同学人数是32人,女同学人数是23人。

男生与女生的比是32比21。

生2:教室里的窗户扇数是48扇,门的扇数是2扇。

教室窗户扇数与门扇数的比是48比2。

生3:教室的长大约是9米,宽大约是6米。

教室长与宽的比是9比6。

学生可以说出许许多多的数据。

(学生情绪高涨,一分钟后陆续汇报。

)2、再次回忆生活素材,学习新课。

师:同学们再仔细观察教室里面还有哪些劳动工具,你平常留意过它们的价格与把数有什么关系吗。

我们请两位同学去数一数扫帚的把数,也请全班同学想想每把扫帚要多少钱。

根据这些数据你能提什么出什么问题?生:教室里有23把扫帚,从街上买回来要46元钱。

生:扫帚总钱数与扫帚把数的比是46比23。

(板书:46:23)师:同学们真是聪明,请比较黑板上的最后一组比与前面的几组比在数量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前面的比是同一种数量相比较,最后一组比是不同的数量相比较。

生:这些相比的数都是只有两个数。

师:相同的数量可以进行比较,不同的数量也可以进行比较。

相比的数最少要有两个。

师:同学们还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数的比是不同的数相比,请同学们多多举例说明。

生:车辆行驶的路程与时间,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

等等数据的比都是不同数量的比。

生可以举出很多的例子。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黑板是这些数的比是怎么得出来的。

谁能说说什么是比?生;这些比都是从两个数相除引出来的,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板书比的定义)师:比是由除法变成的,由于除法的除数不能为零,比的哪一项不能为零呢?请同学们讨论。

3、练习: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⑴比的前项是0,后项是1。

()⑴比的前项是1,后项是0。

()⑴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0。

()学习比的写法:师:你们学会了比的意义,那么比是怎样写的呢?我们来学习比的写法。

请学生自学课本上比的写法。

请学生上黑板板书比的各部分名称。

师;比是由两个数相除得到的,那么我们可以怎样去求比值呢?生;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这就是求比值的方法。

师:我可以告诉大家它是一个比。

比有时也可以用分数形式表示,如:9:6也可以写成,但仍读作:9比6。

在这里它不是一个数,是一个比。

师:从这道题你能发现比值的取值范围吗?生:比值可以是整数,可以是小数,但更多形式是分数。

4、练习①说出下面每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并说出比值。

8:2 4:5 0.8:4 ② (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师:比除了可以写成这种形式外,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板书:1:4=),请同学们读一读。

特别注意分数形式的比。

[评析]: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能采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探究,在分析比较中抽象概括出比的意义。

同时,教师加强了引导,学生则采用了讨论法、读书自学法来进行探究学习。

多种机会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也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多规则发展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5、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①比与除法的联系:师:请同学仔细观察比与除法有什么联系?同桌讨论。

并填写下表: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除法分数②比与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本。

同桌讨论。

生自学课本,并完成上表。

师:可能有的同学发现了三者并不一样,比是表示两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代表一个数的。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比的意义后,为了区别数学中的“比”和体育比赛中的“比”的不同,我运用学生活动中常使用的小游戏“锤子、剪子、布”,虽然游戏时间很短,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师:下面请大家来做一个游戏,“锤子、剪子、布”好吗?要求是两人一组,赛四局,然后汇报比分情况。

(学生情绪高涨,一分钟后陆续汇报。

)生1:(很高兴)四局比赛我赢了,4比0。

生2:我和同伴打平局2比2。

生3:我和同桌的比赛结果是2比3。

……师板书: 4 :0 2 :3 2 :2 0 :4 3 :1生:老师,比的后项不能为0,这里为什么是0呢?生:比赛中的比和我们今天学的比一样吗?生:这个2 :2可以化简比吗?(没等我组织学生讨论,就有学生站了起来。

)生:2 :2只表示双方各得二分,不表示相除关系,不可以化简。

生:4 :0表示对方得0分。

……师:对!说得好。

这是比赛中的一种计分形式,目的是让观众看清两队得分情况。

生(杨崇俊):足球比赛的计分也有几比几,但它与今天学的比的意义不同。

体育比赛中的比是表示两个数的结果,而我们数学里的比是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评析]:在本节教学中,我采用了“小游戏”,让学生身临其境,在他们感兴趣的条件下理解“比”的意义。

在活动中,学生不是听众,而是参与者,他们可以获得许多不同的感受,并随时提出不同的质疑,无论是质疑还是得到的启迪都是最大的收获,可以说是小小的成功。

因此,教师精心创设探索、操作实践的情境,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真切体验、领悟、发现,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让课堂中的每一分钟都有满分的收获。

三、巩固练习:①、苹果是梨的,苹果与梨的比是():()②、我班的男生是女生的1倍,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③、400千克与0.2吨的比是():()(能直接说出比吗?为什么)强调不同单位名称不能直接相比。

④开放题:选择合适的数量组成比我校共有学生780人,教师38人,本学期中平均每个学生获得优点卡3张,五年级有学生170人,本学期共获得优点卡560张,其中五(1)班有男生20人,平均每人获得优点卡3.5张。

学生回答后讲评。

[评析]: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对于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采用同桌讨论学习、自学的方法,让他们交流、启发,实现有模糊到清晰的过程,正是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思维的过程。

最后一个开放题的设计,注意联系了我校的特色建设,让学生在“再创造”的过程中巩固新知,创新思维。

四、小结归纳,应用拓展全课小结: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想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把你的收获说给你的好朋友听,相互评价一下,学得怎么样?如果有什么疑惑,说给大家听,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好不好?[评析]: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的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结尾部分重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有序地梳理,并且帮助老师解决难题,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了拓展。

同时在相互的评价中,使每个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课后反思:《比的意义》是学生初次接触比的知识的第一个内容。

能否透彻理解比的意义,对于比其他知识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这节内容在整个比的知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并且《比的意义》中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多,如:比的意义、比的表示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称、比值的求法、比与除法和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比的后项不可为零。

如何把这么多的知识,通过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并解决?多个知识点紧促而成功的串联是我课前备课中的一个主体思想。

因此入课时,引导学生通过对教室里黑板长与宽的比较,引出“比”来,让学生感受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也是我们课题思想的一个体现。

接下来每个知识点的教学,始终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发现问题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中进行。

每一个知识点的出现和解决不是程序式的,而是抓住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问题展开教学。

教师在不是被学生牵着走,而是让学生自己走。

游戏和练习题都体现了开放性。

这都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本课重点、难点都得到了突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丰富的教学内容。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