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十一课《春》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春》教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春》教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春》教案
教材: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材
单元:第一单元《春》
教学目标:
1. 了解《春》的内容和主题
2. 学习韵文的朗读和背诵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及过程:
1. 教师引导学生激发对春天的向往之情,通过观察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特点和美好。

2. 学生学习《春》这首韵文的朗读,教师给学生讲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朗读技巧,并
进行示范和引导。

3. 学生分组进行诗歌背诵,每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朗读,其他组员跟读。

4.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春》这首诗的意境和感受,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形象描写和
修辞手法来理解诗的意义。

5. 学生根据对《春》的理解,展开想象,写下自己心目中的春天,可以用诗歌、句子、短文等形式表达。

6. 学生交流自己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点评,让他们相互学习和借鉴。

7. 小组合作,学生分工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可以通过朗诵、集体表演等形
式展示自己的作品。

8.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对春天进行更多的观察和感受,培养学生对诗歌
的喜爱和鉴赏能力。

教学手段及评价方法:
1. 教学手段:讲授、示范、引导、讨论、交流、小组合作
2.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听课笔记和复习巩固情况,评价学生对《春》理解的深度和自己作品的创意程度。

七年级语文上册 11《春》(第2课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

七年级语文上册 11《春》(第2课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

word1 / 1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通过五官感觉,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2.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难 点:细心品味,体会散文优美的语言。

学法指导:反复朗读、合作讨论。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一、问题导学1.第1、2小节总写了哪些景物?(山、水、太阳)。

2.写1、2小节有什么作用?写出对春天的盼望,总领全文。

引起下文,为下文绘春、赞春作铺垫 3.第四段是怎样描绘春花图的?用拟人的修辞写春花的竞相开放,用比喻和排比的手法,写出春花色彩的艳丽,用蜂闹蝶飞渲染百花争春的气氛。

然后由树上写到地上,突出“多”和“艳”。

4.迎春图与其他四幅图之间有什么关系?其他四幅春景图很好地衬托了迎春图,为写迎春图作铺垫5.篇末的三个段落都运用了什么修辞?各赞美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七彩课堂》84页 二、拓展延深1.请写出描写春景的两个诗句2.最后三段的次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因为“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揭示了一个从小到大、逐渐成为喻,形象地写出春天将走向成熟和丰富,表明春天是新的、美的、富有创造力的.) 三、当堂训练“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①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引用、拟人、比喻 ②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春风什么特点?(从触觉角度突出了春风柔和、温暖、和煦、柔情的特点。

) ③如何理解“杨柳风”?杨柳风,杨柳发芽变绿时候的风,也就是指春风。

创造出“含而不露”的妙境,以便为人们提供想象和再创造的天地,具有一种含蓄美。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补充:。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春》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春》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春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直至背诵。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品味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2.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1.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土。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五四”初年即创作新诗。

后来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转向散文写作,并开始研究三国古典文学。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2.《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一幅风景画,是一曲春的赞歌。

3.“一年之计在子春”这句话的含义是:A.春天伊始,方紫千红,充满活力。

B.春是一年之始,干劲最足,工作最出色。

C.春天是计划安排一年工作的关键。

D.春天风和日丽,天气暖和,是充满浪漫和希望的季节。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

找出作者描绘的五幅春景图,体会作者对“春”的感情变化,在此基础上理解散文的结构与中心。

一、指导学生理解散文的结构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散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指导学生划分段落,概括大意,教师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归纳: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盼春。

《春》教案

《春》教案

11.《春》教案设计设计: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十一课《春》11.春备课方式:图文结构式课型方式:要素组合式课时:标准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作者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2.过程与方法: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1.重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难点:揣摩、品味语言。

1.由教师播放的关于春天的图片导入,激发兴趣2.明确教学目标:一.导入1.老师借助白板播放春天的图片;学生观看。

2. 教师引入:观看了上面的图片,你有何感受呢?学生谈个人感受(2-3位学生回答)。

3.老师总结,揭示课题,并明确本节学习目标。

1.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概括课文内容,培养概括能力;2.引导学生概括文中所描绘的画面,并理解作者的情感。

3.小组合作(4人组)交流二.检查学生自学能力。

1.检查预习,积累生字词。

2.听录音范读课文,并思考:文中描绘了哪几副春景图?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想+讲:学生回答,点评肯定。

4..老师小结,并整理课文结构。

1.培养学生积极探讨,团结合作的精神。

通过想、说、听、做等学习要素培养语文能力。

2.小组合作(4人组)交流注意要素:关照、关注、倾听。

三.分析第一至第三节:1.朗读第一到第三节,思考:第一、二节写了什么图景?有什么作用?第三节描绘的春草图有什么特点?2.探究语言:①为什么连用两个“盼望着”?②作者为什么要用“偷偷”“钻”来形容小草的生长?3.老师评价并小结。

1.团队合作(4人组)⑴展示学生个性。

⑵让学生通过课文的描写,感受作者的情感。

2.谈谈学习感受。

四.谈感受、学习成果共享1.老师小结:通过上述学习,我们懂得了课文的内容,了解了课文结构,并明白了作者融在字句间的情感。

那么同学们在这节课中还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做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2.小组讨论,用自己喜欢的呈现方式列出讨论的结果,写出收获,以达成共享学习成果.3.学生展示学习成果4.老师评价和小结.5.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力争背诵;按照分析“春草图”方法,试分析其他四幅画面。

七年级语文上册 11《春》(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1《春》(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4.为上面文字按原文顺序排序________。
5.给文中加粗的字注音。
巢( )清脆( )
6.解词。
卖弄——
宛转——
7.这段文字从________觉写春风的柔和,从________觉写春风的芳香,从________觉写春风的和悦,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
“闹”字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
3、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逼”字准确地描绘出春雨滋润下的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 趟儿。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春天百花争奇斗艳的情状。
《 春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1)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表达效果。
2、教材分析
《春》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11课,《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品析文中的关键词句,能总结出赏析词句的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通过品读语言,能总结出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1,设计两个活动:通过品析文中的关键词句,能总结出赏析词句的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自学指导二:
内容:课文。

2023年第课《春》说课稿

2023年第课《春》说课稿

2023年第课《春》说课稿第11课《春》说课稿1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十一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爽美丽的语言引导人们去观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朝气与无限希望。

《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因此《春》作为第三单元第一篇是有道理的,由《春》这一课起先.,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人们酷爱自然的.感情也是有好处的。

2、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A、驾驭生字词B、学习用显明、精确、生动的语言,详细地、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各种景色。

C、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视察和抓住“春天”的特点。

2实力目标A、引导学生品尝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美丽的语言描绘春天。

B、学习比方、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C、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情感目标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溢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酷爱自然,酷爱生活,追求将来,主动进取的生活看法和为建设人类美妙的春天而发奋努力的崇高志向。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学问与实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看法”并重的教学理念。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需进行细致的视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教学难点:读课文,要求读出有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

4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详细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

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还要用精确生动的语言,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感受。

说课后记:写完本说课稿,我再回忆以往教《春》的模式:那是一段段的分析,一个个问题简洁的提问。

《春》教学设计(2)

《春》教学设计(2)

《春》教案徽县四中宋向阳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十一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因此《春》作为第三单元第一篇是其道理的,由《春》这一课开始.,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也是有好处的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

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还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感受。

教学设想: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朗读,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作者情感,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中的形象美,语言美,结构美,情味美。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感情脉络。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朗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品位精美语言,学习描写景物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自然美中所蕴涵的生活美,情感美。

教学方法:启发与讨论,阅读和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上课伊始,播放《春天在哪里》的视频,让学生一边聆听悦耳的旋律,一边欣赏优美的春景,把学生引入对春的美好想象当中,再配以春天的优美画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老师适时加入导语,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朱自清的笔下。

《春》(教学设计方案A)教学教案

《春》(教学设计方案A)教学教案

《春》(教学设计方案A)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春天景象及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春天景象及其特点。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 感悟散文的美,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春》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春》。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合作探讨,总结课文中描绘的春天景象及其特点。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并解释其作用。

4. 感悟散文美:(1)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散文的美,注意语言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练习。

(2)学生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可以是描绘、赞美或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6.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堂收获和感悟。

(3)布置课后作业: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和视频,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 春》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 春》教案

幻灯片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春》朱自清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五中学·张同平幻灯片2“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天之计在于春”,春天以她的花卉争荣让我们感到勃勃生机,春天以她的创造力,让我们感到无限希望。

从而鼓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笔下的写景散文《春》。

幻灯片3学习目标1、训练朗读,培养语感,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最后背诵课文。

(重点,涉及练一)2、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

(涉及练二)3、品味精彩的语言,挖掘语言中深刻的内涵,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难点,涉及练三、四)4、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幻灯片4作家作品看视频,说说你记住的有关“作家作品”的知识在注 中划出幻灯片5字词扫描lǎnɡ rùn Yùn niàng Wǎn zhuǎn Mài nong Huáng yùn Liáoliàng朗润酝酿宛转卖弄黄晕嘹亮Jìng mò Hōng tuō Xīn xīn rán Shū huó Fán huā nân yâ Hū pãng yǐn bàn 静默烘托欣欣然舒活繁花嫩叶呼朋引伴Dǒu sǒu jīng shãn Huā zhī zhāo zhǎn抖擞精神花枝招展幻灯片6以诵读品读课文朱自清的《春》是一曲春的赞歌,同时也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

宜于反复诵读,才能把握文中的感情基调,理清作者的思路,品味到课文中描写的江南春景。

在诵读之前,听老师讲析诵读指导。

诵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学习文学作品,更要在诵读中体会其美感。

幻灯片7诵读要点诵读可分为四个步骤进行:一是认知性朗读。

目的是读准字音,疏通字词。

二是感知性朗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春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春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春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春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分析《春》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

本单元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景美、情美、字美。

在有感情的朗读中,积累语言品味情感,学会写景方法,可以作为这个单元的重要教学。

这篇文章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可以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天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赋予感情和生命。

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我们欣赏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

让我们感受春的蓬勃生机。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课文生字词,比喻、拟人的运用及其作用。

2、领会文章的所写景物的特征及寓情于景的写法。

3、培养学生朗读技巧,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细致的观察景物,并抓住景物特征进行具体生动描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教学重点学习妙词佳句,有感情的朗读品味文章绘物的美,从而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语言感悟春天的美丽。

教学难点体会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把握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在这一环节我会采取播放录音、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接力赛朗读等多种形式。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比如背景音乐、春的、全文脉络图等,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朗读教学法。

本篇课文语言简洁明快、质朴优美,在句式上长短整散搭配协调,字字句句都饱含作者的情感,基调欢快有很强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因此在本文的教学中可采用朗读教学法(研读、精读、品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春》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春》教案内容预览:11 、春一、教学目标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二、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三、课前准备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四、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五、教学设计1、整体感悟①导入新课(大屏幕出示春的六幅画面,打乱次序。

)屏幕上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

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春天是美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问题组]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析好词好句)c、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

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明确]◆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

“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

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

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幸春天是福,含有深情的感觉。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春》原创教案设计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春》原创教案设计

春【教课目的】1.认识《春望》这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正确流利地背诵这三首诗。

2.学习《春望》深切感觉诗人热爱国家、关怀公众、怀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3.经过赏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学习名句赏析方法。

4.经过归纳这首诗歌的中心,学习归纳中心的方法。

【教课要点】1.认识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掌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觉品尝诗歌的境界。

3.掌握诗歌名句赏析的方法和掌握归纳中心的方法。

【教课难点】1.透过字面意思,掌握委婉蕴藉的诗意。

2.掌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觉品尝诗歌的境界。

3.掌握诗歌名句赏析的方法和掌握归纳中心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课过程】一导入二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此外简单介绍律诗和绝句的差别,使学生加深对诗歌体裁的认识。

三范读让学生在听朗诵感觉诗文的同时解决一些字词的读音问题。

四字词正音抵( dǐ)搔( sāo)浑( hún)簪( zān)胜( shēng)五朗诵课文让学生在朗诵同时感觉诗歌声韵美。

六要点字词国:国都破:陷落城:长安城感时:感慨时势恨:遗憾、不满意战火:古时边境在高台上为报警点燃的火。

诗中指战乱。

抵:相当于。

浑:几乎。

胜:能蒙受。

簪: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针形金饰。

七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谈谈对全诗内容的理解(小组议论)教师在过程中加以指引,并谈谈自己的建议。

八问题设置课文题目是“春望”,作者“望”的是什么事物呢?指引学生说出每联描绘的事物。

答案:国破、城春、草木、花、鸟、战火、家信、白头。

(借景抒怀,借物抒怀)九理解课文内容率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说为主,在说的同时指引学生更深入理解诗文内容和感情)十朗诵课文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次朗诵课文,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全诗感情,并让学生发现本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十一名句赏析(一)指引学生找出本诗中的名句(二)向学生介绍名句赏析小方法(三)让学生赏析名句十二归纳全诗思想感情向学生介绍“经过__表达__”这个归纳中心思想的句式,并让学生用此句式归纳本诗的思想感情十三朗诵并背诵课文十四默写本诗板书首联国破城春草木↘感时忧国颔联花鸟↗颈联战火家信↘念家悲己尾联白头↗经过___表达___。

《春》朱自清详细教案

《春》朱自清详细教案

七年级语文《春》详案丰城市蕉坑中学李欢一、教学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能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3.能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能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能学习文中作者所用的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能学以致用,写好写景文章。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笔下描写春天的诗句吗?生自由回答。

随后老师ppt 出示有关春的古诗《咏柳》、《江南春绝句》、《赋得古原草送别》)师:古人有这么多写春的诗,而现代作家朱自清写了一篇散文是描写春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

(出示课题《春》)(2)学习目标师:学习课文之前,我们一起看看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要达成的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①我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我能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③我能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我能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3)复习词语师:进入课文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词语。

(出示生字词、多音字)(4)初读课文师:《春》是朱自清的一篇散文,他是一个散文家、学者、诗人等(出示PPT朱自清的简介)师:带着问题学习,才能更高效,我们一起看看自学导航一:朗读课文,思考问题:(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些词可以表现?盼春。

“盼望着” “来了” “近了”(2)你能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提示把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吗?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第一部分(1):盼春。

总领全文第二部分(2—7):绘春。

(五幅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第三部分(8—10):赞春。

(“新” “美” “力” )独学:4 分钟对学:3 分钟(5)精读课文(文章分为“盼春” 、“绘春” 、“赞春”三个部分,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绘春” ,所以精读课文时着重讲这一部分)首先是盼春时作者内心的急切,也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春》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春》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

2、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有条理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征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诵读教学法。

2、点拨法。

3、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1、诵读;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的写作技巧。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基本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激趣入题《基础训练》第50页“作者简介”。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教师朗读。

2、积累字词。

朗润(rùn)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应和(hè) 烘托(hōng tuō)酝酿(yùn niàng)薄(bó)烟黄晕(yùn) 蓑(suō)衣巢(cháo)3、朗读指导。

(结合课后练习一)4、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三、整体感知1、作者在文中依次描绘了哪几幅美丽的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全文可分三段: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

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

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

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

3、在作者的笔下,春天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说一说课文描绘的五幅图画中,你最喜欢哪幅图画,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自由谈。

4、体会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基础训练》第四大体题第2小题)(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钻”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表现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春》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春》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春》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春》教案新人教版《春》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写景特点:①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充满活力”的特点来描写景物;②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2.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3.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难点1.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2.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感情,能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3.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4.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以上教学重点中,第一点与第二点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要解决好这两个教学难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帮助学生领会(包括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讲析)。

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

唐代的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

(导入课文有如下作用:①帮助学生回忆获得春天时的美好感受,为课文教学做情感的铺垫;②轻松自然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二、解题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

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

朱自清,字佩弦,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记录着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在大学读书后期,开始创作新诗;192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这期间从事散文创作,做学问;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使他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

《春》课堂教案设计

《春》课堂教案设计

《春》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主题和写作手法;(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2)学会珍惜时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把握;2. 写作手法的分析;3.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 写作手法背后的深层含义;3. 课文情感的把握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春》;2. 相关背景资料(朱自清的生平、文学地位等);3.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朱自清的生平和文学地位;(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春》,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向往。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2)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课文的主题和写作特点。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5. 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学生完成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2)学生做好笔记,巩固所学。

7. 课后作业(1)让学生课后朗读和背诵课文;(2)布置相关写作任务,运用所学写作手法。

8.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春天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春》教学设计4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春》教学设计4新人教版

《春》教学目标:1加强朗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生活中感受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1摘抄有关春的诗句,上课备用。

2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3老师备录音机、录音带、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研读春草图,品味语言。

教学设计:一整体感悟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

一提到春,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一提到春,我们眼前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

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有无数的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从黄鹂、白鹭的角度来描绘春天;“京口瓜洲一水间,锺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

还有哪位同学能说说自己找到的诗句?(学生交流)。

现在让我们来一起学习朱自清的《春》,看看作者又是怎样来写春的。

2 配乐朗读课文要求①听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②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多媒体课件显示)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着力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的活力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

②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些词语表现出?(盼春盼望来近)③作者从几个方面来描绘春天的?(草、花、风、雨、人)④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赞美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听读之后,学生朗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上述四个问题,全班交流。

3 检查预习:(课件)注音捉迷藏散在草丛酝酿应和黄晕披蓑戴笠抖擞精神繁花嫩叶朗润释词呼朋引伴宛转朗润花枝招展二研读与赏析1第1节写什么?此时春天来了没有?哪个词可以看出?2第2小节写了哪些景色,有什么特点?你认为用得好的词有几个?3第3小节写出了小草的什么特点?你认为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4除了小草以外,作者还写了谁的活动?你从哪些词中看出的?这些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小组讨论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查阅资料,搜集整理相关的文学常识并笔记。
掌握相关字词和文学常识。
朗读感知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本文的感情基调,应是充满喜悦和希望。基本语调是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自然、质朴。)
教师提问:《春》多方面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把一个浑然完整的春天形象地推到读者面前,就像一扶形象生动的长卷风景画。听读课文后,试给每幅风景画加个小标题。(景+动词+春)
学生试着写一段100字左右的习作,尝试着使用学到的描写手法和技巧。
学写写景文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盼春(总领全文)
万物复苏
春草报春
春第二部分(2-7)绘春春花闹春
春风酿春
春雨润春
万家迎春
第三部分(8-10)颂春新、美、力
教后反思
小组讨论,找出赏析最好的同学,全班展示
本环节重在培养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多说多表达,提高个人赏析的品味。
拓展延伸
教师总结:作者怎么用他的生花妙笔把春天写得如此优美动人、吸引读者的。
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
叠词的妙用
联想想象创造意境
层次清晰的景物描写
动词、形容词的准确运用
多种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
我认为最妙的修辞是:
反复、拟人、比喻、排比
可用以下句式回答:
我认为最美的句子是:
我认为最细致的观察是:
我认为最清楚的层次是:
我认为最有表现力的词语是:
我认为动静结合最好的语句是:
我认为描写角度最丰富的段落是:
例子:“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翁翁地闹着”,“闹”字,既有声音,又有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蜜蜂像孩子似的活泼好动的特点。衬托了百花争艳的情景,表现了春天盎然的生机活力。
学生根据结构在课本上标注笔记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并初步理解感受文章情感。
当堂检测
教师要求:
1.完成“读一读写一写”的字词。
2.按“研讨与练习”的要求反复朗读、品味课文。
学生完成任务
总结本节课,巩固基础知识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盼春(总领全文))(万物复苏)
一、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细致地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形象生动描写的方法。
(3)揣摩、品味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1)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培养学生语感。
(2)师生通过合作、研讨、探究的学习方式品赏妙词、佳句,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提示:大地回春春草报春春花闹春
春风酿春春雨润春万家迎春
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反复朗读课文,并初步了解文章各段内容,以此为依据给各段加小标题。
可以小组内讨论
理清文章思路
熟悉文章内容
合作探究
教师要求:
请同学们在读课文,根据咱们对内容和情感的概括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师提问:
这是一篇描写春天的精品,几次朗读之后,你感受到了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钻”准确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顽强的生命力。
“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破土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之情。“嫩嫩的,绿绿的”这两个叠词上,突出了小草的质地和色泽,让人感到了春天特有的气息。
学生认真品味文章精彩句子,根据教师示例,借助句式赏析文中精彩句子
《春》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科目
语文
班级
41班
教师
马文军
一、教材内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析
本文是一篇描写春天的精美散文,依次描绘了春天的草、花、风、雨、人。每段均可形成一幅完整的春天图画。读这篇文章注意让学生联想和想象,感受文章的精美和描写的精妙。在朗读中熟练背诵,作为一篇写景的名篇,让学生学一反三。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春第二部分(2-7)绘春
(春草报春春花闹春春风酿春春雨润春万家迎春)
第三部分(8-10)颂春(新、美、力)
教后反思
六、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情境导入
教师:能够背下来的同学真棒!这为他们深入作品、品味语言、欣赏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奠定了基础,不会背的同学这节课要下些功夫力争在反复朗读品味中背下来。
认真聆听
引入本课活动环节
朗读感知
教师要求: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1.春草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草?
提示:长态、质地、色泽、长势
2.春风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
提示:(通过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感受)
3.春雨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几方面写?
提示:多而细密,滋润万物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情境导入
教师由学生熟悉的古诗导入。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晓》、《赋得古原草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回忆并背诵这些古诗
引入对春天的美好想象。
自主学习
教师要求:
1、排除字词障碍。
2、查阅搜集文学常识。
学生查阅字典,标注生字词。
形、状、景
4.前几幅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表现了人们怎样的精神状态?
提示:颂扬奋发向上的精神,憧憬未来美好的生活
学生思考后回答这些问题。
笔记描写手法的相关知识。
讨论后回答此问题,用几个词语概括。
初步感知课文的精彩描写,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教师:同学们,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哪些描写激发了你的喜爱之情,请把它找出来,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2.学生总结、掌握阅读、欣赏写景文章的一些方法,初步形成自学这类文章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这是学生升入初中学的第一篇写景文章,应讲得慢一些,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和学生一起总结一些规律性的可操作的方法。合作探究、朗读教学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加以描写
可见,一篇好的写景文章,它的成功源于多种写景方法的综合运用,源于作者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源于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呀。
学生听讲并且笔记。
学会归纳总结
当堂检测
教师布置:作者在文章中详细地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自然景观,而对山、水、太阳只进行了简笔勾勒,给我们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请你也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补白式地描绘一下春山或春水或春日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文章的美。
(2)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珍惜青春、积极进取的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培养学生语感。
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形象生动描写的方法。
3.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难点:
1.体会作者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