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防务外交与中国的政策选择
国际政治形势与中国的对外政策探讨
国际政治形势与中国的对外政策探讨从新冠疫情开始,全球的政治形势变得愈加复杂,不断涌现的国际问题让人感到无所适从。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对外政策也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努力维护国家利益。
一、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新冠疫情的爆发和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彻底改变了国际政治形势。
因为疫情,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各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包括限制出入境、关闭边境等,严重影响了各国之间的交流和贸易。
此外,全球的地缘政治热点问题也持续发酵。
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中东局势等都令人十分担忧,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国政府的共同努力。
气候变化、贫困、难民等全球性问题也在悬挂着各国政府的动态。
二、中国的对外政策1. 区域合作中国以经济全球化为主要战略,加强与各国的经贸往来和区域合作。
例如,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将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优势,促进区域和全球经济的发展。
2. 采取对话与合作中国一向倡导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强调处理国际问题应该采取和平、合作与通过对话的方式。
例如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上一直主张通过对话来解决,也不断为中东和解作出努力。
3. 坚持多边主义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积极参与,坚持维护多边主义。
中国也倡导改革和完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一个更加开放、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体系。
4. 强化国家安全意识中国在对外政策中也高度关注国家安全问题,积极应对国际突发事件。
例如,中国在对待疫情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给出各种响应措施,而是对公众的安全进行保障。
三、中国的对外政策存在的问题尽管中国在对外政策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1. 受到一些国家的质疑和批评,尤其是在国际贸易等领域,中国面临不小的挑战。
2. 一些措施被解读为对某些国家的针对性,偏离了对外政策的初衷,引起了一些偏见和误解。
3. 在对外政策的实施中,需要更加注重时效和灵活性。
国际形势变幻莫测,中国的对外政策也需要不断地调整或优化。
中国与东盟军事外交:现状、前景及路径
2018年第3期南洋问题研究No.32018(总第175期)SOUTHEASTASIANAFFAIRSGeneralSerialNo.175中国与东盟军事外交:现状㊁前景及路径马建光ꎬ李明富ꎬ庞超伟(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㊁合作交流处ꎬ湖南长沙410073)㊀㊀㊀㊀㊀收稿日期:2018-03-10㊀㊀㊀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军事学项目 俄罗斯远东军事力量建设 (14J003-224)㊀㊀㊀作者简介:马建光ꎬ男ꎬ山西长治人ꎬ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教授ꎬ政治学博士ꎻ李明富ꎬ男ꎬ湖南浏阳人ꎬ国防科技大学合作交流处参谋㊁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ꎬ政治学博士ꎮ庞超伟ꎬ男ꎬ四川汉源人ꎬ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副教授ꎬ文学博士ꎮ㊀㊀摘㊀要: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军事交往活动日益频繁ꎬ其作用与地位得到快速提升ꎬ但关于军事外交的内涵和外延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ꎮ本文通过梳理中外军事外交理论的研究ꎬ从东盟地区安全形势与战略格局㊁中国周边外交政策与战略选择㊁中国-东盟军事外交现状与前景及挑战多个角度对中国与东盟军事外交进行了分析ꎮ中国与东盟开展军事外交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内容ꎬ是落实 一带一路 倡议的具体举措ꎬ具有明确的现实需求㊁鲜明的时代背景和深刻的战略考量等特点ꎮ中国与东盟及各成员国的军事交往ꎬ涉及领域日益广泛ꎬ合作内容不断充实ꎬ安全共识逐步接近ꎬ军事互信逐步增强ꎬ对于促进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ꎬ将有助于中国-东盟安全共同体的构建ꎬ并将深刻影响地区安全进程和未来局势发展ꎮ同时ꎬ中国-东盟军事外交发展面临一些挑战ꎬ需要进一步的战略设计㊁理论研究和实践落实ꎮ㊀㊀关键词:军事外交ꎻ东盟ꎻ安全共同体ꎻ 一带一路 ㊀㊀中图分类号:D822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3 ̄9856(2018)03 ̄0052 ̄11㊀㊀导言㊀㊀㊀㊀东盟成立后ꎬ外部国家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就有了 双轨 :一轨是与各个成员国的关系ꎬ这是基础关系ꎻ另一轨是与东盟的关系ꎬ即区域关系ꎮ二者既有内在的联系ꎬ又有所区别ꎮ[1]中国-东盟的军事外交关系也是 双轨 :一方面ꎬ推进与各个成员国之间的军事联系ꎬ是国与国之间的军事交往ꎻ另一方面发展与东盟的军事关系ꎬ是中国与区域组织之间的军事交往ꎮ从内容上看ꎬ中国-东盟军事外交内容丰富ꎬ形式多样ꎬ包括军方高层交往㊁军事教育与培训交流㊁军事论坛㊁军事援助㊁对外军售㊁联演联训㊁舰艇访问等ꎮ从效果上来说ꎬ中国与东盟及各成员军事关系的深入与发展ꎬ对于促进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ꎬ将影响地区安全进程和未来局势发展ꎮ㊀㊀中国-东盟军事关系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风险和挑战ꎮ美国㊁日本㊁印度㊁澳大利亚等其他域外强国在该区域的介入和穿插ꎬ东盟国家的内部矛盾和分歧ꎬ南海问题等ꎬ均为中国与东盟双边军事关系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ꎮ㊀㊀中共十九大报告肯定了2012年以来中国外交的调整和变化ꎬ形成了全方位㊁多层次㊁立体化的外交布局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ꎮ报告还明确提出ꎬ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ꎮ 为此中国要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ꎬ其中包括 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 ꎬ 加强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ꎬ推进人大㊁政协㊁军队㊁地方㊁人民团体等的对外交往ꎮ 本文所考察的中国对东盟的军事外交正是中国对周边外交㊁军队对外交往的交叉议题ꎬ是当前以及未来理解和观察中国-东盟安全共同体构建和中国践行全方位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ꎮ㊀㊀一、军事外交理论㊀㊀㊀㊀军事外交作为官方表达使用的时间不长ꎬ但军事交往活动早已存在ꎮ世界主要大国ꎬ包括美国㊁法国㊁英国等ꎬ都将军事外交手段视为实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积极推动军事外交政策落地ꎮ虽然ꎬ军事外交活动由来已久ꎬ但迄今为止ꎬ学术界对军事外交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ꎬ无论是军事外交研究者ꎬ还是军事外交实践者都对军事外交的属性㊁内涵与外延持不同的观点ꎬ而且理论界和决策部门的认识不统一ꎬ中外军事外交研究者㊁军事外交的职能部门对于军事外交理论及实践的理解与认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ꎮ(一)国外理论研究㊀㊀西方国家较早地意识到了军事外交的重要性并展开了相应的军事交往活动ꎬ但在表达上很少使用军事外交(militarydiplomacy)一词ꎬ更倾向于防务外交(defensediplomacy)㊁防务关系(defenserela ̄tions)㊁军事关系(militaryrelations)㊁军事交流(militaryexchanges)㊁军事接触(militarycontacts)等说法ꎮ㊀㊀英国将军事外交表述为 防务外交 ꎮ[2]2000年ꎬ英国国防部发表了«防务外交»的文件ꎬ将防务外交定义为国防部运用军事力量消除敌对情绪ꎬ建立互信ꎬ并帮助有关国家发展可靠的武装力量ꎬ从而有力地防止与推动冲突的解决ꎮ其任务主要包括军事交流㊁军备控制㊁核不扩散和军事援助等ꎮ[3]㊀㊀美国对军事外交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ꎬ尚无对 军事外交 这一术语进行明确界定ꎮ但美军已意识到单一军事力量使用的局限性ꎬ其成熟运用军事外交手段早已是客观事实ꎮ2007年ꎬ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在家乡堪萨斯州发表演讲时就指出开展军事交往对于争取盟友和其他支持力量的重要性ꎮ[4]美国陆军少校詹姆斯 维钠德(JamesWillard)认为ꎬ军事外交不是简单的军队交往ꎬ而是国家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ꎮ军事外交不仅是军队进行外交活动ꎬ而且从指挥层面来说ꎬ军事外交提供了为有效贯彻美国外交政策的战略能力ꎮ[5]对美军而言ꎬ军事外交是其塑造战略环境㊁影响国际舆论㊁争取军事联盟㊁服务霸权主义的重要手段ꎮ㊀㊀俄罗斯对于军事外交理论的研究成果同样较少ꎬ①但积累了丰富的军事外交实践和成功经验ꎬ尤①参见ПодберёзкинА.Иꎬ ВоеннаядипломатияКНРнасовременномэтапе ꎬНаучно-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журналОбозреватель-Observerꎬɴ12ꎬT.323(2016)ꎬС.15-25ꎻВербицкаяТ.Вꎬ ВоеннаядипломатияиполитикаРоссиивСирии ꎬСравнительнаяполитикаꎬТ.8ꎬɴ3(2017)ꎬС.45-51ꎻХаналиевН.Уꎬ Триумфроссийскойвоен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ойдипломаиинабольшомближнемвостоке ꎬВластьꎬТ.25ꎬɴ12(2017)ꎬС.166-171.其在叙利亚危机中表现不凡ꎮ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鲍威尔 鲍里斯维奇(PowellBorisov ̄ich/ПауэллБорисвич)认为ꎬ在爆发危机和冲突的时候ꎬ军事外交可以通过间接方式发挥作用ꎬ通过向利益区或潜在动荡地区派遣军队ꎬ表明意志和实力ꎮ这些部队可以通过谈判来保证利益和加强稳定ꎮ[6]㊀㊀以上观点主要从军事外交的目标上进行探讨ꎬ总体上认为军事外交是支持国家安全政策㊁达成外交目的重要手段ꎬ不足之处是定义过于宽泛ꎬ无法对军事外交的组成部分进行明确描述ꎮ(二)国内理论研究㊀㊀对中国而言ꎬ军事外交是一个较新的概念ꎬ开展军事外交也是一个较新的课题ꎮ金灿荣和王博曾做过统计分析ꎬ1994年以后ꎬ对中国军事外交的研究开始明显增长ꎬ2005年发文数量首度超过50篇ꎬ然而以中国军事外交理论进行主题搜索ꎬ仅有5篇文章ꎬ理论性研究成果还不到总量的1%ꎬ并且直到2008年才出现ꎮ[7]可见ꎬ学术界严重缺乏对军事外交理论的研究ꎮ随着中国军事外交日益活跃ꎬ迫切需要研究军事外交理论ꎬ为政策提供指导ꎮ然而ꎬ中国对军事外交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军事外交实践的前进步伐ꎬ难以满足军事外交实践快速发展的需要ꎮ㊀㊀近年来ꎬ国内一些学者都给军事外交下过较为明确的定义ꎮ傅加平[8]㊁扬松河[9]㊁郭新宁[10]等从实现国家利益和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对军事外交的目标和领域进行了界定ꎮ原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张英利少将认为ꎬ军事外交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ꎮ广义的军事外交ꎬ是指主权国家以实现国家安全为目的所进行的与军事有关的对外交往活动ꎻ狭义的军事外交ꎬ是指主权国家的武装力量ꎬ以维护国家安全ꎬ尤其是军事安全为目的ꎬ通过非战争方式处理国际军事关系及国际军事事务ꎮ在探讨军事外交的基本规律时ꎬ主要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ꎻ在研究军事外交具体指导理论时ꎬ则侧重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ꎮ[11]㊀㊀军事与外交原本属于两个不同领域ꎬ是各自独立的概念ꎬ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天然的联系ꎮ从某种意义上讲ꎬ军事外交是军事与外交的交叉与延伸ꎬ可以说ꎬ军事和外交与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同生共长ꎬ是国家推行对外政策的两个最重要手段ꎮ[12]㊀㊀总体来说ꎬ首先ꎬ军事外交的目标是维护国家利益ꎬ实现国家战略目标ꎻ其次ꎬ军事外交的内容丰富ꎬ涵盖面广泛ꎬ还在不断拓展和创新之中ꎬ具体内容包括军方高层交往㊁军事教育与培训交流㊁军事援助㊁对外军售㊁联演联训㊁舰艇访问㊁国防工业合作等ꎻ再者ꎬ军事外交的作用凸显ꎬ有别于其他形式的对外交往ꎬ军事外交对于发展双边或多边关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ꎬ是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 压仓石 ꎮ最后ꎬ军事外交的地位突出ꎬ理论界和实践者越来越感到ꎬ军事外交不应只是从属地位ꎬ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ꎬ不仅是实现外交政策的工具和途径ꎬ而且还是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ꎮ㊀㊀㊀㊀二、中国-东盟军事外交㊀㊀㊀㊀自从1996年中国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开始ꎬ中国-东盟之间交流合作的进程不断深入ꎬ中国与东盟的军事交往也从无到有ꎬ从点到面ꎬ从局部到整体获得了长足发展ꎮ中国原国防部长常万全上将就多次参与中国-东盟防长非正式会晤(10+1防长会)和东盟防长扩大会(10+8防长会)ꎬ发表演讲㊁展开对话并进行正式访问ꎮ2017年ꎬ国防部长常万全出席第四届东盟防长扩大会时表示ꎬ中方主张各国应走共建㊁共享㊁共赢的安全合作之路ꎬ超越 零和思维 ꎬ通过对话协商㊁规避和管控风险ꎬ妥善处理争议和热点敏感问题ꎮ中国军队将继续深化包括同亚太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军队的友好交流和务实合作ꎬ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ꎬ推动地区多边安全对话合作机制深入发展ꎬ共同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ꎬ实现共同繁荣ꎮ[13]中共十九大明确提出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ꎮ为了落实这一目标ꎬ中国近年又提出了建设周边命运共同体㊁亚洲命运共同体ꎮ具体到中国与东盟发展军事关系上来ꎬ就是努力构建中国-东盟安全共同体ꎬ进而实现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ꎮ(一)重要意义㊀㊀军事外交是国家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ꎬ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ꎮ军事外交往往能发挥独特优势ꎬ取得独特的成果ꎮ军事外交能推动全方位㊁宽领域㊁多层次的对外交往格局的形成ꎬ为促进国家关系的全面发展ꎬ维护国家主权㊁安全㊁发展利益ꎬ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ꎬ维护世界和平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ꎮ[14]例如ꎬ2018年6月19-24日ꎬ柬埔寨国防部与中国国防部在金边市钻石岛会展中心举行柬埔寨-中国军事合作展览会ꎬ庆祝两国建交60周年ꎮ㊀㊀东南亚是中国进口油气资源运输的生命线ꎬ是中国走向远洋的门户和前庭ꎬ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ꎬ是中国发展的战略支点和地缘保障ꎬ巩固和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关系对中国的长远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ꎮ军事外交始终是国家维护自身安全ꎬ拓展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与途径ꎮ在东盟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的过程中ꎬ军事外交可以为打造战略支点发挥独特作用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上就强调ꎬ要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ꎬ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ꎮ㊀㊀首先ꎬ有利于地区局势稳定ꎮ中国军事力量在 走出去 的过程中ꎬ通过访问㊁联演㊁联训㊁防灾㊁救灾等形式和渠道ꎬ强化了与东盟国家部队的交流与了解ꎬ是军事硬实力的一种 软运用 ꎬ更容易被对方接受ꎬ将有助于化解东盟国家对中国的战略焦虑ꎬ增加战略互信ꎮ没有其他势力兴风作浪ꎬ将在很大程度上缓和地区局势ꎬ也为解决南海问题创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与政治氛围ꎮ㊀㊀其次ꎬ有利于关系全面发展ꎮ中国与东盟是邻居ꎬ这种地理上的亲缘关系是不可能改变的ꎮ同时ꎬ东南亚也是大国竞争的重要舞台ꎬ 中国威胁论 还有一定市场ꎮ纯粹的经贸合作关系并不能缓和地区竞争的事实和消除邻国对中国的战略焦虑ꎮ在安全问题上互信ꎬ中国与东盟的政治㊁经济合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ꎬ 一带一路 才能真正顺利推进ꎮ中国与东盟军事外交深入发展ꎬ就是弥补了经贸关系的短板ꎬ发挥经贸关系不能起到的独特作用ꎬ从而实现国家外交战略㊁安全战略ꎮ(二)地区安全环境与战略格局㊀㊀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双方的内在需求和愿望ꎬ另一方面ꎬ地区安全环境与战略格局是绕不过去的客观条件ꎮ东南亚地理位置重要ꎬ大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诉求不同ꎬ决定了其在东南亚的政策与实际影响迥异ꎮ因此ꎬ该地区自然也成为了大国竞争的重点ꎮ中国要建设的周边命运共同体㊁亚洲命运共同体ꎬ意味着其必须深入发展与东盟的军事关系ꎬ努力构建中国-东盟安全共同体ꎮ㊀㊀关于世界权力转移的观点认为ꎬ世界权力中心和地缘重心由欧洲-大西洋地区向亚洲-太平洋地区转移ꎮ事实上ꎬ本世纪以来ꎬ由于亚太地区战略地位不断上升ꎬ该地区已成为世界主要大国政治博弈主阵地和国际军事竞争主战场ꎮ㊀㊀首先是美国及其盟国因素ꎮ特朗普执政以来ꎬ其对外政策的核心理念是 美国优先 ꎬ这就导致美国政府对亚太地区的政策与奥巴马时期有所不同ꎮ特朗普从其上任之初就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ꎬ到军费的开支和安全防务方面对日韩流露出的不满之情ꎬ种种迹象似乎表明特朗普对亚太地区不够重视ꎬ有回归传统保守主义之势ꎬ但事实上ꎬ亚太地区的主导从未离开过美国ꎬ对亚太地区的重视也从未在美国高层视野内消失ꎮ㊀㊀例如ꎬ2017年11月ꎬ特朗普在日本横田美军基地发表演讲ꎬ宣布 印太战略 成为美国新政府的亚太战略ꎮ主要目的是综合运用政治㊁外交㊁经济㊁军事等手段ꎬ遏制中国的快速崛起ꎬ同时掌控日韩ꎬ以维护和巩固美国的霸主地位ꎮ随后ꎬ特朗普政府又相继颁布了三大战略文件:«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和«核态势评估»报告ꎮ3个报告无一例外地都把中国定位为战略对手ꎬ进一步明确了美国的对华政策ꎬ为 印太战略 提供指导和支撑ꎮ所谓的 印太战略 包括了进一步加大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投入ꎬ在维护传统盟友关系的同时ꎬ提升美印两国关系ꎬ以达到防范和遏制中国的目的ꎮ尤其引人关注的是ꎬ美军还将 太平洋司令部 改名为 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 ꎬ其战略意图不言而喻ꎮ㊀㊀在军事外交方面ꎬ美国积极开展南海周边国家的防务安全合作ꎬ其频率之高ꎬ力度之大ꎬ不可不察ꎮ如2018年1月23日ꎬ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访问印尼ꎬ表示美国希望印尼在南海及太平洋安全上扮演 关键支点 角色ꎮ同年3月5日ꎬ美航母 卡尔-文森 号抵达越南岘港ꎬ这是越战结束之后ꎬ美航母首次到访越南ꎬ突显了美军与东南亚安全防务合作积极态度ꎮ6月份ꎬ美印日三国又举行了第二十二次 马拉巴尔 联合海军演习ꎬ军事互动和交流进一步密切ꎮ㊀㊀对美而言ꎬ加强同盟伙伴关系网是其维护大国地位的常用手段ꎬ一方面使同盟伙伴能够在东南亚地区分担部分责任ꎬ以维持美国霸权之下的均势ꎮ另一方面ꎬ也可以转移部分精力应对中东问题ꎮ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ꎬ日本在东亚地区的地缘价值突出ꎬ北上可限制朝鲜ꎬ南下可拉拢东盟ꎻ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核心盟友ꎬ日本主动与东南亚国家进行海上安全合作ꎬ在打造安倍推出的所谓 自由与繁荣之弧 的同时平衡中国在该区域的影响ꎮ㊀㊀其次是南海因素ꎮ南海及东南亚水域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ꎬ是两洋过渡地带ꎬ也是亚太通往中东的 咽喉 ꎮ该地区战略地位重要ꎬ问题和矛盾也很突出ꎬ南海岛屿争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ꎬ引发各界广泛关注ꎮ㊀㊀在上述三大战略报告中ꎬ美国都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ꎬ南海则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主要方向之一ꎮ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ꎬ美国对南海的关注和介入开始升级ꎬ2010年美国开始在南海政策上加大军事存在ꎬ并逐步从政治㊁军事等多个领域进行干涉ꎮ特朗普执政后ꎬ美对南海的染指和干涉愈加频繁ꎮ㊀㊀2017年的香格里拉论坛ꎬ美防长马蒂斯就表达了美国对维护南海地区安全的所谓 坚定决心 ꎮ在南海岛屿争端上ꎬ马蒂斯强调 基于规则的秩序 ㊁尊重国际法㊁和平解决争端㊁ 仲裁有约束力 ㊁反对岛礁军事化㊁继续实施航行与飞行自由等ꎮ同年8月6日ꎬ在中国外长与东盟外长签署谅解备忘录ꎬ通过«南海行为准则»框架文件之际ꎬ美日澳发表所谓联合声明谴责中国ꎬ要求中国遵守所谓 国际仲裁 ꎮ2018年1月20日ꎬ美国 霍珀 号导弹驱逐舰驶入中国黄岩岛12海里领海ꎬ进行所谓的 航行自由行动 ꎮ同年2月14日ꎬ美国卡尔文森号航母驶入南海海域ꎬ再次进行所谓的 航行自由行动 ꎮ这是2017年5月以来ꎬ特朗普政府进行的第七次和第八次 航行自由行动 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ꎬ美舰队所谓的南海地区的 自由航行 无论是频率密度还是行为方式都远超奥巴马时期ꎮ美国在南海地区要建立所谓的规则和秩序ꎬ途径之一是在政治上推动南海问题的东盟化和国际化ꎮ东盟化意味着南海问题变成东南亚的安全问题ꎬ从而进一步将南海问题上升为东亚乃至亚太地区的安全问题ꎬ所谓的国际化即是将南海问题引起域外国家的介入和干涉ꎬ导致地区问题上升为国际性问题ꎮ特朗普政府对东南亚地区的安全防务合作仍是其军事外交重点ꎮ㊀㊀在实践中ꎬ美国加强了与区域组织的接触ꎬ大力支持政府和军队之间多边机制的建立ꎮ美国甚至提出可以由其驻雅加达的东盟代表处指导提出适于实施的具体行为准则ꎮ同时ꎬ美国积极在南海周边打造海空军事优势ꎮ美国认为ꎬ政治和外交行动如果没有足够的军力做后盾就没有价值ꎬ现有的国际体系愈发依赖其带头确保全球海上交通线的安全ꎮ奥巴马时期ꎬ美国推出 亚太再平衡战略 ꎬ借南海问题拉拢有关国家ꎬ增强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㊁经济交流ꎮ其目的之一就是树立美在东南亚地区的民主国家形象ꎬ加大对其他国家的综合影响力ꎮ随着部分东盟国家与中国爆发南海争端ꎬ东盟在政治上出现分化迹象ꎬ部分东盟成员在地区安全问题上出现 选边站队 的动向ꎮ特朗普执政后ꎬ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密切ꎮ2018年6月7日ꎬ美㊁日㊁印㊁澳四国在新嘉博举行了第二次安全对话ꎬ美国更是强调了东盟在 印太地区 的中心地位ꎬ试图拉拢东盟ꎬ遏制中国ꎮ㊀㊀再者ꎬ俄罗斯与东盟关系也是值得关注的因素ꎮ苏联解体后ꎬ虽然俄国在该地区影响大大减弱ꎬ但俄罗斯与东盟关系对俄罗斯的亚洲政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ꎮ乌克兰和叙利亚危机牵制了俄罗斯精力ꎬ但俄罗斯并没有放弃构建 大欧亚联盟 的设想ꎬ希望在地缘政治上能构建西起欧洲东至雅加达的欧亚联盟ꎮ俄罗斯联邦外长拉夫罗夫就曾指出ꎬ由于亚太地区在21世纪将是全球的中心ꎬ东盟是地区秩序的支柱ꎬ俄罗斯与东盟关系有悠久的历史ꎬ发展与东盟关系符合为俄罗斯现代化进程提供良好外部环境的目标ꎮ[15]对于俄罗斯而言ꎬ东盟是其大国战略中不可放弃的地区ꎻ对于东盟而言ꎬ虽然目前俄罗斯与东盟的关系对地区格局只能发挥有限的制衡作用ꎬ但俄罗斯是一支平衡其他大国的重要力量ꎮ目前ꎬ俄罗斯同东盟在多个领域开展了务实合作ꎬ并取得了许多成果ꎬ尤其是在安全领域ꎮ在东盟国家中ꎬ越南与俄罗斯的关系密切ꎮ越南与俄罗斯在2012年7月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ꎬ并把俄罗斯放在越南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ꎬ是积极推动俄罗斯与东盟关系的主要成员国ꎮ近年来ꎬ俄罗斯与越南还开始了重返金兰湾基地的谈判ꎮ在军售方面ꎬ东盟是俄罗斯武器出口的重要对象ꎮ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统计ꎬ印度尼西亚㊁缅甸和越南等东盟国家2014年从俄罗斯进口了价值10.9亿美元的军火ꎬ其中俄罗斯生产的军火在越南的进口比例中最高ꎮ[16]俄罗斯与东盟关系的强化ꎬ从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地区的竞争ꎮ㊀㊀综合来看ꎬ以上几方面的因素加剧了中国周边安全态势复杂性和多样性ꎬ也增加了维护亚太和平稳定的难度ꎮ也正是在这种安全环境与战略格局下ꎬ中国迫切需要通过与东盟军事交流与合作ꎬ破解战略围堵ꎬ扩大 朋友圈 ꎬ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ꎮ(三)主要内容和成就㊀㊀2015年10月1-2日ꎬ南洋理工大学国际战略研究所举办了中国军改专题的研讨会 十八大后的解放军重塑之路 (ReshapingThePeople sLiberationArmySinceThe18thPartyCongress)ꎮ与会者认为ꎬ中国日益强大的军事实力成为保障中国海外利益的重要基石ꎮ其中ꎬ解放军正日益加强军事外交能力建设ꎬ强化与伙伴国家的联系以加强自身的影响力ꎮ[17]近年ꎬ中国军事外交致力于加强与周边国家军事友好交流合作ꎬ以配合中国地区安全政策ꎮ㊀㊀1㊁高层往来㊀㊀军方高层互动往来是军事外交的重要内容ꎬ中国与东盟国家军方高层来往密切ꎮ2016年3月ꎬ国防部长常万全对越南进行正式友好访问ꎬ并与越南国防部长冯光青共同出席在越南谅山举行的中越两军第三次边境高层会晤ꎮ5月ꎬ常万全访问老挝ꎬ与老挝人民革命党总书记㊁国家主席本扬会晤ꎮ2018年6月13-20日ꎬ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访问缅甸㊁柬埔寨ꎮ期间ꎬ与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㊁柬埔寨首相洪森会见ꎬ与缅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㊁柬副首相兼国防大臣迪班正式会谈ꎮ㊀㊀2016年杜特尔特访华时ꎬ常万全接见了随访的菲国防部长洛伦萨纳ꎬ双方同意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ꎬ推动落实«中菲防务合作谅解备忘录»ꎬ加强两军在人道主义援助㊁维和等领域交流合作ꎮ10月ꎬ常万全在北京会见了马来西亚国防部长希沙姆丁ꎬ12月与来访的泰国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巴伊会谈ꎮ㊀㊀2017年ꎬ东盟国家军方高层与中国军方继续保持密切的参访活动ꎮ2017年1-9月ꎬ国防部长常万全在北京先后会见了越南国防部长吴春历㊁越南海军司令范怀南㊁马来西亚国防部长希沙姆丁㊁菲律宾外交部长卡耶塔诺㊁柬埔寨海军司令迪文㊁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等ꎮ9月15日至16日ꎬ中老两军高层首次举行边境会晤ꎬ常万全与老挝国防部长占沙蒙率团出席ꎬ共同祭扫中国援老烈士陵园ꎬ参观慰问边防连队和小学ꎬ观摩联合巡逻ꎬ并举行会谈ꎮ[18]10月ꎬ常万全赴菲律宾出席中国-东盟防长非正式会晤(10+1防长会)㊁东盟防长扩大会(10+8防长会)ꎬ并对菲律宾进行正式友好访问ꎮ11月22日ꎬ中央军委委员㊁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李作成在北京与来访的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举行会谈ꎮ12月18日下午ꎬ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马宜明在北京会见了柬埔寨王家军副总司令马萨伦率领的高级军官见学团ꎮ2018年1月12日ꎬ常万全部长在八一大楼会见来访的缅甸海军司令丁昂山ꎮ4月24日ꎬ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与来访的老挝国防部副部长兼老挝人民军总政治局主任威莱。
我国与周边国际经济政治关系
是的,很多国家都奉行这样的政策,经济上对我国有倚重,政治上倚重美国。
原因不难分析,经济上是需求,政治上也是需求,一方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就要选择灵活的外交政策,这是无可非议的。
因为中国的近几十年经济飞速发展,发展形势非常好对周围的带动作用自不用多说而美国经济虽然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但是她却在走下坡路,经济依靠美国自然就不可靠了,所以要经济上依靠中国!中国与东盟在经济领域有着良好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也是全球三大自由贸易区之一,中国与东盟十国均大受其益。
为了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中国在东盟有关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交通、港口、油气开发等重大基础建设,同样给东盟有关国家创造了发展条件和机遇。
至于安全上依靠美国的话,则是出于两个方面一是他们怕中国崛起后会再次夺走中国被侵占领土,本人认为这一点还是其次,更重要的是怕再次沦为中国的附庸国在某些方面失去独立自主的地位。
所以这一点上他们极可以乘上中国的经济快车道发展自身实力,又依靠美国保障了自己的安全这样又是有利于自己经济发展的!说好听一点站在东南亚国家的角度考虑问题这种策略可见他们领导人了不起的政治智慧;说难听点就是经济领土我都要!简单点就是我要通吃然而,就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另外一种不和谐音符出现了。
菲律宾、越南等国突然发难,在侵占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屿问题上加大分贝。
菲律宾尤其生猛,不仅把黑手伸进我国南沙群岛,还伸向中国中沙黄岩岛。
为了加大挑衅中国的政治、军事砝码,菲律宾不惜引狼入室,把美国、日本军队引入菲律宾港口,企图狐假虎威,把南海问题国际化、多边化。
始终对中国采取遏制、围堵政策的美帝,乘机介入,将军事前沿向菲律宾、新加坡乃至越南延伸,进一步收紧对中国的军事包围。
我国的对外一直信守不称霸、和平相处的政策。
这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的,也是为了避免与美欧发生正面上的冲突,美国不相信我们坚持的政策属实,连我们自己都不一定相信。
不称霸,说到底、说白了,我们还是没有足够的实力。
RCEP 背景下的东盟与中日韩合作 机遇与挑战
RCEP 背景下的东盟与中日韩合作机遇与挑战RCEP 背景下的东盟与中日韩合作:机遇与挑战东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简称ASEAN)作为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组织之一,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简称RCEP)的背景下,东盟与中日韩三国的合作关系更显重要。
本文将探讨RCEP背景下东盟与中日韩合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
一、机遇1.市场扩大化RCEP的签署将使东盟与中日韩三国构成一个庞大的自由贸易区,涵盖了全球三分之一的GDP和人口数量。
这将为东盟成员国提供更大的市场,促进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以及资本流动自由化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中日韩三国也能够充分利用东盟作为一个经济合作区域的优势,实现市场扩大化和资源优化配置。
2.经济互补性东盟国家在劳动力成本和资源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中日韩三国在技术、资金和品牌优势等方面相对较强。
因此,通过合作,双方可以实现经济互补性,共同开拓新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对于企业来说,他们可以在新的市场中获得更多的机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3.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合作RCEP的签署将推动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合作的加强。
特别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日本的“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战略”等都将与RCEP进行有机对接,进一步促进东盟与中日韩三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合作领域的合作。
这将为东盟成员国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促进区域内的互联互通,增强区域内的经济合作能力。
二、挑战1.竞争压力随着RCEP的签署,市场扩大化和经济互补性带来了更为激烈的竞争。
东盟成员国需要面对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企业的竞争,这对于东盟国家的一些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将是一项挑战。
因此,东盟成员国需要进一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竞争力,以应对竞争压力。
东盟国家的安全合作及几点看法
1. 冷战时期的军事安全合作东盟的安全合作,如果就传统“安全”概念——军事安全角度来看,在东盟成立的初期及整个冷战时期就已存在。
冷战时期东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是促使东盟成员进行军事合作的因素。
如英美军队从该地区撤离,越南入侵柬埔寨,苏联与越南在金兰湾的军事结盟,中国与印度军事力量的壮大,日本海军规模的扩大,等等。
东盟成员间的合作,最早主要是双边军事合作。
例如印尼与马来西亚、印尼与新加坡、菲律宾与新加坡、泰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文莱与马来西亚、文莱与新加坡等都有军事合作项目。
主要内容包括部队的共同训练、联合军事演习、边界地区的巡逻、海上联合监察、共同使用军事训练设施、交换与分享有关情报、军事指挥员联席会议,等等 [1] 。
东盟国家军事力量一般都较薄弱,装备落后。
冷战时期东盟进行军事合作的目的主要是借助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以镇压内乱和加强边境联防,共同抵御辖界和海上的各种威胁。
具体说,一是优势互补,提高各自军队的战斗力。
如新加坡与印尼的合作。
新加坡属城市型国家,国土极为狭小,缺乏各军种开展训练所需要的空间和地形 ( 如丛林、山川、平原、沙漠等 ) ,而国土广大的印尼能满足其需要。
另一方面,新加坡的军事训练设施和方法是东盟中较先进的 ( 如空战靶场、电子训练设备等 ) ,可供装备落后的印尼军队使用。
此外,新加坡还在泰国、文莱设立了训练基地,也属于这种性质。
二是维护边界安全,对付共同的威胁。
例如,马来西亚与印尼为了镇压活跃在双方边界上的共产党游击队,于 1966 年签订曼谷协议,开展边境地区的安全合作; 1972 年又签订边界安全协定,以镇压北加里曼丹的叛乱。
直到 1986 年末,两国边界上的反政府叛乱被彻底镇压,双方的军事合作才转向其他领域。
三是共同对付各种“低烈度威胁”,维护海上安全。
80 年代中后期,东南亚共产党游击队纷纷放下武器,东盟国家的“内乱”基本平息,但海盗、贩毒、走私、偷盗海洋资源、贩卖妇女非法移民及跨国犯罪等“低烈度威胁”增加,尤其在马六甲海峡海盗猖獗,东盟的军事合作重点也相应转向这些问题,如印尼与马来西亚开展了警察部队之间的联合训练。
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现状研究
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现状研究中国与东盟是地理相邻、血缘相近的友好邻邦。
自1991年建立对话伙伴关系以来,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快速发展,逐步成为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来探究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现状。
在政治方面,中国与东盟的关系逐渐转向了战略互信。
双方加强了政治对话和高层交往,定期举行了中国-东盟峰会、中国-东盟大外长会议等。
此外,双方还建立了防务对话,并签署了《中国-东盟宣言》等一系列文件,以促进地区稳定与安全。
中国也借助东盟在海洋安全等问题上的平衡倾向,维护了自身的利益。
在文化方面,中国与东盟的交流也取得了长足进展。
双方加强了文化交流,举办了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艺术节等活动。
中国也通过提供奖学金、设立孔子学院等方式,推动了汉语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发展。
此外,中国与东盟还加强了旅游合作,推动了人员往来。
然而,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领土争端问题。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南海拥有部分重叠的领土主张,这导致了地区的紧张局势。
其次是经济竞争问题。
随着中国的崛起,其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也逐渐增强,特别是在就业、投资等领域。
这导致一些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发展保持谨慎态度。
最后是政治体制不同带来的问题。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政治制度上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在一些政治、人权等问题上的分歧。
为了进一步发展中国与东盟关系,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向。
首先是加强政治对话和互信,推动地区和平与稳定。
其次是扩大双方的经贸合作,加快RCEP的实施,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
同时,还应加强人文交流,促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最后,双方应通过平等和谈判的方式解决领土争端问题,遵循国际法和地区共识。
总之,中国与东盟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取得了积极的发展成果。
双方间互信逐步增强,经贸合作不断扩大,人文交流也日益深入。
然而,双方关系的发展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通过进一步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以及共同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中国与东盟可以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政治生活改错5
政治生活改错(五)1.主权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2.主权完整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3.维护主权独立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4.中国海监船对包括钓鱼岛在内的海域执行常态化巡航任务,这是中国在行使自卫权。
5.欧盟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6.国际竞争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两种基本形式。
7.社会制度是国家间产生分歧的根源。
8.中美积累正能量,需要双方建立战略同盟关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9.发展是和平的坚实基础。
10.维护各国权益是我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
11.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这就需要各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2.在维护共同利益基础上消除利益差别。
13.高科技发展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14.中国与东盟之间用战略伙伴关系取代了竞争关系。
15.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共同利益高于各国的自身利益。
16.竞争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17.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18.国际组织是国家社会最基本的成员,领土是主权国家最重要的因素。
19.各种国际组织,虽然类型不同,但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20.我国一直支持和参加联合国的各项工作或活动。
21.政治关系是国际关系最基本的内容,竞争会破坏国际关系。
2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3.一国经济越发达,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就越大。
24.恐怖主义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25.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26.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因为这一趋势下的竞争趋于缓和。
27.文化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28.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29.竞争、合作、冲突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30.贸易冲突的实质是我国与西方国家的综合国力较量。
31.我国积极维护世界各国的利益。
32.我国与其他国家具有不同的国际法律地位。
33.维护国家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相关规划
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相关规划基础设施上的互联互通有助于降低区域内外各类商务往来的交易成本,而交易成本的降低又会反过来促进互利互惠的商业活动。
鉴于加强互联互通已经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各国、各地区日益重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
中国、东盟国家以及与东盟国家相毗邻的中国省区均是如此。
彼此间的互联互通已成为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重点合作领域之一。
从区域、次区域层面到中国中央和地方层面,均有发展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的相关规划,这些规划为具体联通项目的开展提供了蓝图和指导,有效促进了中国与东盟的互联互通建设。
(一)区域、次区域层面的互联互通规划1.GMS合作下的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从一开始,交通上的连接就被视作GMS合作的重要内容。
在1992年的第一届GMS合作部长级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以交通为主的“一条铁路,两条公路,一个机场”,即1—2—1的合作建议,该建议被作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纲要》附件。
1993年第二届部长级会议把发展交通运输业确定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先项目。
1994年的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正式确定交通等6个领域的合作框架,并通过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由倡议走向实施》的会议文件。
有47个合作项目被列入这项文件,其中包括8个公路项目、8个铁路项目、8个水路和港口项目、6个机场项目。
因此,可以说中国与东盟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从GMS合作开始的。
随着GMS合作的深入推进,次区域的交通互联互通规划也不断调整、完善。
1998年第八次GMS部长会议首次提出了“经济走廊”概念。
GMS经济走廊以次区域“三纵两横”交通通道建设为基础,建设成产业、贸易和基础设施为一体的、经济较快发展的“三纵两横”经济带。
按照交通运输网络的总体布局,GMS经济走廊分为南北经济走廊、东西经济走廊和南部经济走廊。
南北经济走廊分为东、中、西三线,东线走向为南宁—越南河内;中线走向为昆明—红河—越南河内—海防;西线走向为昆明—西双版纳—老挝—泰国曼谷。
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处理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原则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处理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原则可以概括为: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多边外交、非干涉原则。
首先,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原则。
在开放以后,中国明确将和平发展定位为国家的基本战略,注重通过和平手段维护国家的利益。
中国强调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解决争端和分歧,避免使用武力或军事手段,致力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积极参与东南亚地区的多边框架合作机制,如东盟地区论坛(ARF)等,推动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地区争端和敏感问题。
其次,中国主张互利共赢原则。
中国强调东南亚国家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平等对待,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中国积极推动和参与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加强经济、贸易、投资、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共同实现区域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FTA),不断拓展贸易规模和领域。
同时,中国通过东盟国家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经济的互联互通。
第三,中国秉持多边外交原则。
中国积极参与并推动多边外交机制的建设,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主张通过多边协商、协调和合作解决,维护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中国倡导构建以东盟为中心的地区合作框架,强调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会议、峰会和对话机制来促进地区的合作与共识,如东盟中国峰会、东亚合作系列会议等。
最后,中国坚持非干涉原则。
中国主张全面尊重东南亚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内部事务,不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
中国坚定支持东南亚国家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尊重东南亚国家自主选择发展伙伴国家和合作关系。
中国在领土争端等敏感问题上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避免干预和制造冲突。
总体来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处理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原则是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多边外交、非干涉原则。
这些原则体现了中国对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关切,注重通过合作与对话解决争端和问题,促进地区的共同繁荣与发展,构建更加和谐、平衡的地区关系。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东盟关系研究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东盟关系研究“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首次提出的战略倡议,旨在通过合作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动沿线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贸易投资、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加强区域整合和经济发展。
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合作被视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点之一。
下面对中国东盟关系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研究进行探讨。
中国与东盟成员国是邻国,地理上的接近为双方之间的合作提供了便利。
中国作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东盟国家对中国市场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国则需要东盟市场提供资源和市场的支持。
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则进一步加深了东盟国家与中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推动了双方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研究中国东盟关系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可以探讨双方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合作等领域的合作模式和成果。
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之间存在着丰富的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
东盟成员国的人民多数信仰佛教,与中国有着相似的宗教背景和文化传统。
通过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可以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的建立。
文化交流也可以推动双方在教育、旅游、文化产业等领域的合作。
研究中国东盟关系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文化交流,可以探讨双方在文化产业合作、旅游推广、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模式和效果。
中国东盟合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双方在贸易投资中存在的一些贸易壁垒等问题,需要通过政策对话和合作来解决。
由于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合作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协调和合作,以促进共同发展。
研究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合作问题,可以为双方提供政策建议和合作方案。
中国东盟关系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中国东盟关系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模式和成果,可以更好地了解双方之间的合作机会和挑战,为推动双方合作提供政策建议和学术支持。
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外交战略
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外交战略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外交战略也愈发成为国内外关注焦点。
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外交战略旨在维护国家主权、促进国家发展、维护地区稳定以及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外交战略。
一、和平发展为基础的对外政策中国采取的核心对外政策是和平发展政策。
和平发展政策强调通过和平、稳定的外交手段推动国家建设和维护自身利益。
中国主张和平共处、和睦相处,倡导用对话与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反对使用武力解决问题。
中国对外政策注重多边主义,加强同各国的合作与沟通,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二、坚定捍卫国家利益的外交战略中国对外政策和外交战略中,捍卫国家利益是重要方面。
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
中国秉持正义原则,对于侵犯中国利益的行为,力求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但同时也保留使用必要力量维护国家利益的权利。
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中国重视参与全球治理,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主张国际社会要秉持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中国在重要全球议题上发表重要演讲,提出中国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建议。
四、倡导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中国对外政策强调平等互利的原则,倡导和推动合作共赢。
中国积极开展经济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加强与各国的合作,共同促进经济发展和繁荣。
中国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维护各国共同利益。
五、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中国重视周边外交,倡导与周边国家建立命运共同体。
中国提出与邻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倡议,加强与亚洲邻国的合作,推动地区稳定和发展。
中国积极参与东盟地区论坛、上合组织等地区合作机制,以平等、互利的态度与周边国家加强合作。
六、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积极参与打击恐怖主义等国际合作,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与东盟加强海洋合作促进海洋保护
中国与东盟加强海洋合作促进海洋保护随着全球海洋资源的日益枯竭和海洋环境问题的严重恶化,海洋保护变得愈发重要。
中国与东盟作为世界上主要的海洋国家和地区,共同面临着保护海洋资源、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与东盟不断加强海洋合作,共同推动海洋保护的进程。
一、概述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始于1991年的中国-东盟关系正常化,自那以后,双方在各个领域,特别是经贸和政治上的合作稳步发展。
随着对海洋资源的关注不断增加,双方开始关注海洋保护问题,并加强在此领域的合作。
二、双方合作的领域1. 跨区域合作中国与东盟通过联合研究项目和交流活动,在海洋生态环境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合作。
双方都意识到,只有通过跨区域合作,才能更好地解决海洋保护问题。
2. 渔业合作中国与东盟是世界上重要的渔业大国,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成为双方合作的重点。
中东渔业合作组织、东盟渔业合作组织等机构的建立,为双方在渔业资源管理、渔业科学研究等方面提供了平台。
3. 海洋环境保护中国与东盟共同关注沿海地区的海洋污染、塑料垃圾等问题,为此双方共同开展了海洋环境保护合作。
通过建立监测网络、制定环境标准、推广环保技术等措施,双方致力于减少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三、合作成果1. 联合研究项目中国与东盟合作开展了一系列联合研究项目,包括海洋生态环境变化、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等。
这些项目的研究成果不仅为海洋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指导。
2. 公共参与和意识提升中国与东盟通过组织研讨会、培训班、宣传活动等,致力于提高公众对海洋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通过这些活动,人们更加了解海洋的重要性,并积极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海洋资源。
3. 法律框架建设双方共同致力于加强海洋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
中国与东盟已经签署了一系列关于海洋合作的双边和多边协议,如《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和《中国-东盟合作联合宣言》等,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中国与东盟:深化各领域合作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与东盟:深化各领域合作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紧密。
中国与东盟早在1991年就建立了对话关系,并于2003年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从此以后,双方的合作不断深化,并且逐渐形成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一、政治领域的合作中国与东盟在政治领域的合作非常重要。
双方积极开展高层互访,定期举行双边会议,加强政治互信。
此外,双方还在各种多边机制中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如中国-东盟联合国大会等。
中国与东盟通过政府间的合作来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地区和平稳定。
二、经济合作中国与东盟在经济领域的合作非常密切,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双方实施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在历年的双边贸易额不断上升。
中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东盟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除了贸易合作,两方还互相投资,共同开展产能合作,并积极推动金融合作。
三、人文交流与合作人文交流与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方加强了教育、文化、卫生、媒体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与东盟签署了海上合作宣言,共同加强渔业合作和海洋保护。
此外,两方还积极开展旅游合作,促进人员往来,增进相互了解与友谊。
四、区域安全与合作中国与东盟在区域安全与合作方面也有密切的合作关系。
双方共同维护了南海和平稳定,积极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
中国与东盟还建立了互信与互谅的合作机制,加强了军事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
五、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推动中国与东盟着眼于未来,致力于进一步推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
双方计划在政治、经济、人文等各个领域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地区繁荣与发展。
双方还在地区一体化和“一带一路”倡议方面积极合作,为地区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
结语中国与东盟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且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加强。
中国与东盟将继续深化各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动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共同繁荣。
我们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2012中国-东盟合作
2012中国-东盟合作文章属性•【缔约国】•【条约领域】政治,外交,科学技术,医疗卫生,贸易,金融,邮政通信,知识产权•【公布日期】2012.11.19•【条约类别】其他•【签订地点】正文2012中国-东盟合作2012年是《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10周年和中国-东盟科技合作年。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双方领导人去年在20周年纪念峰会上宣布的一系列倡议已经或正在积极落实,自贸区建设不断深化,科技、环保、文化、教育等各领域务实合作稳步推进,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不断结出新的累累硕果。
一、政治、防务与安全政治2012年,中国同东盟国家保持密切高层交往。
年内双方副总理级以上高层互访达50余起,进一步加强了双方的战略互信和沟通协调。
杨洁篪外长出席了7月在金边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系列外长会,重申了我对推进中国与东盟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的政策。
为进一步加强中方同东盟的机制化联系,中国在印尼雅加达设立了驻东盟使团,并任命杨秀萍女士作为中国驻东盟大使。
9月27日,中国驻东盟使团举行开馆仪式。
双方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东亚峰会等国际和区域组织内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保持了密切沟通和协调,共同推动建立公正有序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南海务实合作2012年是《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十周年,落实《宣言》进程总体势头良好。
1月,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北京举行落实《宣言》第四次高官会和第七次工作组会议。
6月,在河内举行落实《宣言》第五次高官会,就推动落实《宣言》、推进南海务实合作达成广泛共识。
根据第四次高官会通过的“2012年工作计划”,中方主办了南海海洋防灾减灾研讨会和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与监测技术研讨会。
中国和东盟国家就探讨制定“南海行为准则”保持沟通。
各国高官分别于7月8日和9月13日在金边举行“准则”非正式磋商,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增进了相互理解,表达了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积极意愿。
浅谈21世纪的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机遇、挑战、前景
浅谈21世纪的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机遇、挑战、前景论文摘要:世纪之交,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进展迅猛,连续上了三个台阶,从“全面友好合作关系”发展到“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再提升至“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当前,双方关系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只要双方从大局出发。
立足长远,善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缩小分歧,化解矛盾,强化合作,双方关系的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
地缘政治学认为:“邻国的大小、强弱,以及发达还是落后,稳定还是动乱等基本状况,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利益。
”因此,与邻国保持稳定的友好关系,是一个国家谋生存、求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
世纪之交,中国双管齐下,在南北两个方向积极主动地推进睦邻友好外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尤其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当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虽然存在着一些挑战,但更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双方关系的前景是令人乐观的。
一、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发展的机遇1.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世纪之交,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国际形势的总趋势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在亚太地区,谋和平、促合作、求发展是本地区大多数国家的主要政策取向,汇成了地区形势的主流。
亚太地区的大国关系继续保持改善和发展的势头,国家间对话与协调增强,相互依存加深,和平协商成为解决争端的基本途径,不同形式的安全对话与合作日趋活跃。
以东盟与中、日、韩为主导的东亚区域合作方兴未艾,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亚洲经济在经受住了金融危机、非典和禽流感的冲击后,进入了新一轮增长期。
亚洲仍然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这种宽松的国际和地区环境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
2.双方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多层次的对话、磋商与合作机制中国与东盟国家高层互访频繁,各个层次的交往增多,通过对话、交流、沟通,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增进了双方的互信。
中国外交战略与国际安全形势的分析研究
中国外交战略与国际安全形势的分析研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一直走在建设和维护和平的道路上。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直着眼于维护全球和区域的安全。
中国的外交战略是一个综合性体系,旨在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合作。
本文将分析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角色和中国外交战略对于国际安全形势的影响。
一、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角色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庞大经济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相当复杂。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型外交战略在世界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迅速崛起。
与此同时,中国还积极推进各地区经济合作。
在东南亚地区,中国推进了东盟自贸协定,打造了一项旨在推动地区和全球经济发展的伟大计划。
中国的外交作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
中国的外交做到了“以邻为伴,以合作为前提”原则推动了其外交关系的建立。
中国的外交关系涵盖了所有主要国家和地区。
对于中国而言,外交是一个维护国家利益的手段,因此,在中国外交的背后,必然反映出其实现经济和国家安全的战略。
二、中国外交战略对国际安全形势的影响中国这个全球性大国的外交政策的本质要求中国在全球和区域关系中扮演更多角色。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外交战略逐步地朝向了经济和贸易发展的方向,更加重视国际合作,这也有助于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在国际形势下采取“不结盟”的用外交策略。
这一政策一直持续到了1971年,中国成为了联合国的一员。
不过,在中国脱离“不结盟”模式之后,中国的外交战略逐渐改变,偏向于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诉求。
近年来,中国在外交领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和平、安全和发展稳定的区域安全安排中,中国的地位越来越令人关注。
中国一直在寻求更紧密的世界身份,追求经济带来的更大利益,但同时也在寻求安全和平的解决办法。
在国际上,中国与其他大国和重要地区进行合作,以寻求解决气候变化和核武器扩散等全球性问题。
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合作与安全
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合作与安全中国与东盟自建交以来,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合作,特别是在区域合作与安全领域,合作更为紧密。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不仅有利于双方的共同发展,也推动了地区稳定与繁荣。
本文将从中国与东盟在区域合作与安全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首先,中国与东盟在经济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双方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推动了地区内贸易的自由化与便利化。
中国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不断增长。
双方还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合作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同时,中国与东盟还加强了人文交流,推动了文化互鉴与理解。
其次,中国与东盟在政治合作方面也取得了积极成果。
双方加强了高层交往,加强了政治互信。
中国积极支持东盟的一体化进程,推动地区安全与稳定。
双方在地区热点问题上保持密切沟通与协调,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中国还积极参与东盟地区论坛等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推动了地区安全机制的建设。
再次,中国与东盟在安全领域合作紧密。
双方签署了一系列安全合作文件,加强了情报交流与反恐合作。
中国还积极参与东盟执法合作,打击跨国犯罪活动,共同维护地区安全。
双方还就海上安全、环境保护等议题展开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与东盟在区域合作与安全方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双方的合作不仅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地区安全与稳定。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为地区繁荣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希望双方能够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地区合作与安全机制的建设,为地区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浅析中国的“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
浅析中国的“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摘要】“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是我国领导人对党的十六大确定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重要方针的第一次具体阐述,是对近年来我国周边外交实践新的概括和总结,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内涵。
【关键字】睦邻,安邻,富邻同世界其他大国相比,中国的周边地缘环境最为复杂。
首先,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陆地边界22000多公里,海岸线18000多公里,周边国家多达29个,其中直接接壤邻国就有15个。
其次,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周边不少国家与我交往很深,接触很广,历史上的一些恩怨现在仍有影响。
第三,我国周边的多样性突出,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各异,各种文化、民族和宗教聚集在我国周围。
第四,我国周边也是世界各主要大国利益交汇之地,冷战时期曾形成不少“热点”,有些至今尚未彻底解决。
在这种背景下,建立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对我国内发展的战略影响尤其重要。
“睦邻”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亲仁善邻、以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在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的原则下,共筑本地区稳定、和谐的国家关系结构。
“安邻”就是积极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合作增进互信,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为亚洲的发展营造和平安定的地区环境。
“富邻”就是加强与邻国的互利合作,深化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积极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与亚洲各国实现共同发展。
进入新世纪,亚洲各大国在务实色彩浓重的新战略下,相互之间尽管存在竞争,但加强合作是主导面,呈现出稳定、和平、合作与发展的前景。
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以及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中国与周边国家互为战略依托,相互依存度空前提高,周边外交在我国外交全局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从政治上看,周边是我国维护主权权益、发挥国际作用的首要依托。
从经济上看,周边是我国对外开放,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伙伴。
从安全上看,周边是我国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和睦的直接外部屏障。
因此,巩固睦邻友好,促进共同发展,一直是中国外交的优先课题。
我国的多边外交政策论文(2)
我国的多边外交政策论文(2)我国的多边外交政策论文篇二《中国的多边外交》[摘要]对于意图实现和平发展的中国,多边外交在其对外战略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参与到国际多边事务之中,多边外交实践逐渐展开,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政府对多边外交的重视程度总的来讲是呈上升趋势的。
多边外交逐渐成为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中国;多边;多边外交[作者简介]尤洪波,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国际关系学系讲师,在读博士生,广东广州510275作为一个和平发展中的大国,多边外交在中国对外战略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的多边外交这一重大课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一、多边外交多边外交自古就有。
二战以后,多边外交发展非常迅速。
对于多边外交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
有的学者认为,“多边外交是指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家组成的体系进行的外交活动。
它可以在政府间的层次上进行,也可以在非政府间的层次上进行”。
也有学者认为,“多边外交,指两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在多种领域开展的国际合作、交往、协调的行为和方式”。
还有学者认为,“多边外交是指数个行为体通过建立国际组织、缔结国际条约、举行国际会议等所开展的各个领域的合作”。
从以上不同的界定中可以看出,多边外交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多边外交是与双边外交相对应的概念。
其二,多边外交的行为主体在数量上必须超过两个。
其三,多边外交的行为主体主要是国家,但是也包括其他各种行为主体。
二、中国多边外交的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
第一个时期是新中国多边外交的起步时期。
在这一时期,美国拉拢其他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全面的遏制政策,在外交上孤立中国,在联合国支持蒋介石集团,使得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无法得到恢复。
美国的敌视和孤立政策显然对中国开展多边外交造成了不利影响,中国被排除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会议之外。
中国东盟研究报告
中国东盟研究报告引言中国和东盟是相互补充、相互依赖的重要合作伙伴。
自1991年中国加入东盟不正式会议以来,双方的合作关系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本报告将探讨中国与东盟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并分析合作的影响以及未来的潜力。
政治合作高层交往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高层交往日益紧密。
自2013年以来,中国国家主席连续5年出席东盟峰会,进一步加强了双方政治的互信和合作。
双方通过高层对话机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沟通和协调,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区域安全合作中国与东盟在区域安全合作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双方签署了《中国-东盟友好合作条约》,建立了共同防务机制和反恐合作机制。
此外,双方还积极开展海上合作,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经济合作贸易和投资中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双方的贸易额在过去几年中稳步增长,达到了数千亿美元。
中国企业也大量投资于东盟国家,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发展。
东盟成员国受益于中国的市场需求和投资,而中国则受益于东盟丰富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
互联互通中国和东盟在互联互通方面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双方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交通、能源和电信等领域的合作。
中国还通过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了东盟国家的交通和物流条件,促进了地区内的贸易和投资。
文化合作教育和人员交流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教育和人员交流方面的合作也得到了加强。
双方签署了《中国-东盟教育合作计划》,推动了学术研究、青年交流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此外,中国还设立了奖学金,为东盟国家的学生提供在中国学习的机会。
旅游合作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旅游合作也在不断加强。
中国游客成为东盟国家最重要的外国游客来源之一。
双方在签证政策、旅游设施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合作,为双方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影响和潜力中国和东盟的合作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
首先,双方的合作促进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其次,中国的市场需求为东盟国家提供了广阔的贸易和投资机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㊀第7期太㊀㊀平㊀㊀洋㊀㊀学㊀㊀报Vol 26,No 72018年7月PACIFICJOURNALJuly2018DOI:10.14015/j.cnki.1004-8049.2018.7.003周士新: 东盟防务外交与中国的政策选择 ,‘太平洋学报“,2018年第7期,第25-34页㊂ZHOUShixin, ASEAN sDefenseDiplomacyandChina sPolicyOptions ,PacificJournal,Vol.26,No.7,2018,pp.25-34.东盟防务外交与中国的政策选择周士新1(1.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200233)摘要:防务外交是国防部门官员㊁智库和相关军事机构通过讨论和处理各方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为提升国家间军事与安全信任和信心,而采取的外交政策与行动,对于促进国际和地区和平与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㊂近年来,东盟防务外交取得了较快发展,建立了多轨防务交流与沟通机制,促进了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建设,也为东盟确立在东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架构中的中心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㊂中国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防务外交在双边和多边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双方在政策规范㊁议程制定和议题选择上加强沟通协调,为促进中国 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奠定基础㊂关键词:防务外交;东盟;地区安全合作;香格里拉对话;香山论坛中图分类号:D801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4-8049(2018)07-0025-10收稿日期:2017⁃10⁃23;修订日期:2018⁃01⁃02㊂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2017年重点课题项目 海洋政治问题研究 (17AZD014)的阶段性成果㊂作者简介:周士新(1972 ),男,安徽霍邱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所大国外交室主任,副研究员,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外交㊁亚太政治与安全㊂①㊀ ADMM,ASEANDefenceMinistersMeeting ,ASEAN,February6,2017,https://admm.asean.org.②㊀ AbouttheASEANDefenceMinisters Meeting(ADMM-Plus) ,ASEAN,February6,2017,https://admm.asean.org/index.php/about-admm/about-admm-plus.html.③㊀ JointCommuniquéofthe50thASEANForeignMinisters Meeting ,ASEAN,August5,2017,p.11,http://asean.org/storage/2017/08/Joint-Communique-of-the-50th-AMM_FINAL.pdf.㊀㊀近年来,随着建设政治安全共同体和应对日益复杂的地区安全环境的需要,除了外交部门各级官员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会议,讨论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和问题之外,东盟还建立了国防部长会议(ADMM)①和国防高官会议(ADSOM)等对话机制,为各成员国国防部各级官员就地区安全问题加强交流与沟通㊁增进相互了解与理解㊁带动开展各项与防务安全相关的活动㊁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提供了相当重要的防务合作多边平台㊂除此之外,东盟成员国与其8个对话伙伴国的国防部长形成的东盟国防部长扩大会议②从防务合作的角度补充和完善了东亚合作外长会的功能,③对东亚地区安全形势的稳定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塑造作用㊂也就是说,东盟防务外交及其扩大版的逐渐机制化正成为东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中显著而重要的特征,而东盟在其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协调与核心作用㊂作为东盟最重要的对话伙伴之一,中国与东盟及其成员国在防务合作上存在着较密切的联系,对巩固和夯实相互关系正发太平洋学报㊀第26卷挥着越来越重要的黏合作用㊂因此,中国需要深刻理解防务与外交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防务外交的本质及其在增进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限度,以更好地与东盟及其成员国开展务实而有效的防务外交,为促进中国与东盟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奠定更坚实的基础㊂一㊁防务外交的概念阐析从历史上看,与军事相关的外交活动一直是国家军事力量处理对外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㊂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军事力量进行的外交活动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与尊重,并逐渐发展成防务外交㊂追根溯源,防务外交最早出现在欧洲30年战争期间,法国的黎塞留(Ar⁃mandJeanduPlessisdeRichelieu)将军官派遣到盟国,从事联络工作,并收集军事情报㊂到了18世纪,这种活动逐渐转变为向大使馆派遣武官㊂到了19世纪,随着国防机构的出现和建立殖民帝国的需要,大多数国家将向外派遣武官作为外交惯例了㊂①然而,防务外交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98年英国国防部发表的‘战略防务评估报告“中,该报告提出防务外交是 国防部指示军事人员开展各种活动,以消除敌意,建立和维持信任,提供援助,预防和解决冲突 ㊂②普莱西斯(AntonduPlessis)认为,英国国防部的界定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过于强调防务外交在安全领域的军事性质,以及强制或非强制地使用武力的功能㊂③实际上,长期以来,防务外交一直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㊂广义的防务外交是指和平时期的军事人员有效地采取各种非战争行为,实现发展与其他国家特定关系的战略目标㊂④狭义的防务外交是指相关国家的军事人员,特别是国防部官员和军事院校的文职人员,在和平时期进行的各种交流活动,以消除相互间的敌意㊁建立和维持信任,以及协助提升军队的责任感,为预防和解决冲突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㊂⑤此外,科特伊(AndrewCottey)和福斯特(AnthonyForster)认为防务外交具有新旧之分㊂旧防务外交基于现实政治,强调权力政治的平衡和追求狭义的国家利益,指的是和盟友及友好国家进行的传统防务合作活动,以制衡或威慑敌人㊁维护势力范围㊁支持友好政权㊁压制国内反对派或促进商业利益,如军售或一般意义上的贸易关系;新防务外交指的是与潜在或以前的对手进行的防务合作, 以支持民主㊁善治和人权,提升这些国家处理自己安全问题的能力㊂ ⑥从形式上看,新防务外交更像是军事领域的公共外交㊂从本质上说,防务外交只是一种特定的外交类型,⑦强调国家军事力量在外交领域的应用,关注的是军事关系的外交特征,而不是外交关系的军事特征㊂通常来说,国家军事力量具有三方面的功能,即军事功能,如武装力量的威慑使用;政治功能,以和平的形式为军事功能提供合法性,是支持外交的辅助形式;外交功能,如防务外交㊂总体上看,防务外交是一种由军事人员所发挥的外交功能,旨在通过联合军事演习㊁训练和对话等,加强各国的理解与合作㊂防务外交的主体是各国防务部门高官,内容主要涉及较为敏感和易生冲突的安全领域㊂进一步说,防务外交是军事人员参与管理国际事务的一种补充方式,为促进对外政策的互动与谈判提供平台㊂尽管军62①②③④⑤⑥⑦DavidM.Law, DefenceAttachés ,DCAFBackgrounder,07/2007,GenevaCentrefortheDemocraticControlofArmedForces,May15,2007,p.2,https://www.files.ethz.ch/isn/38583/dcaf-backgrounder-defence-attaches.pdf.StrategicDefenceReviewSupportingEssayFour:DefenceDiplomacy ,UnitedKingdomMinistryofDefence,July14,1998,p.106,http://fissilematerials.org/library/mod98.pdf.AntonduPlessis, DefenceDiplomacy:ConceptualandPracticalDimensionswithSpecificReferencetoSouthAfrica ,StrategicReviewforSouthernAfrica,Vol.30,No.2,2008,p.92.MartinEdmondsandGregMills,BeyondtheHorizon:De⁃fence,DiplomacyandSouthAfrica sMaritimeOpportunities,SouthAf⁃ricanInstituteofInternationalAffairsandtheCentreforDefenceandInternationalSecurityStudies,1998,p.106.AndrewCotteyandAnthonyForster, ReshapingDefenceDiplomacy:NewRolesforMilitaryCooperationandAssistance ,Adel⁃phiPapers365,OxfordUniversityPress,2004,pp.5-6.AndrewCotteyandAnthonyForster, ReshapingDefenceDiplomacy:NewRolesforMilitaryCooperationandAssistance ,Adel⁃phiPapers365,2004,p.6.杨丹志: 香格里拉对话:缘起㊁特征及其对亚太安全的影响 ,‘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第2期,第9页㊂同③㊂第7期㊀周士新:东盟防务外交与中国的政策选择事演习通常会吸引公众更多的注意力,但联合训练和对话作为联系渠道对外交来说依然至关重要㊂①因此,虽然相关国家对某个问题具有共同的威胁认知,并愿意采取共同行动,但防务外交会表现得更为柔性一些,各国距离能形成战略同盟关系②尚存在较大空间㊂也就是说,防务外交在技术和操作层面上的作用非常明显,但在战略层面要发挥作用却是非常难的㊂③作为与防务有关的外交概念,防务外交与军事外交㊁炮舰外交㊁强制外交等均处于军事与外交关系阐释范围之间,但存在着一定的区别㊂军事外交的前提假设为外交是军事力量的功能之一,是军事力量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战争之外的行动实现国家的对外政策目标㊂④军事外交是广泛意义上的军事对军事的外交关系,如关于战略与武器装备的意图,有关军事力量和武装部队的交流与合作等㊂从狭义上看,军事外交将军事人员作为外交人员来使用,服务于某一特定领域,享有外交官的待遇,是防务外交最初的表现形式,但难以体现出当前防务外交对促进安全合作的明确指向㊂炮舰外交指的是军事强国对弱国使用或威胁使用军事力量,迫使弱国遵从强国意志的一种外交关系,⑤强调的是使用军事力量直接服务于外交政策,影响外国决策者的思想和行动,在本质上不属于防务外交㊂强制外交指的是通过不流血的军事行动或武力的潜在使用及其他外交手段迫使对手进行合作,从而实现自己的外交和政治目标㊂它常常被看作是 威胁或使用武力迫使对手采取合作政策的委婉表达方式 ㊂⑥然而,它与防务外交具有根本性的区别:⑦武装力量在对外政策中的作用取决于其功能性作用,或者是和平的㊁合作性的或劝诱性的,或者是非和平的㊁冲突性的和强制性的,前者包括防务外交,而后者可能包括强制外交,强调占有优势的军事力量支持外交解决冲突的效用㊂从防务和外交的关系上看,防务外交不是要取代军事力量的传统角色与使命或其他外交和安全政策工具,而是将两种难以兼容的极端手段结合甚至融合起来,即武力的暴力胁迫与外交的和平说服,并补充两者的功能,以追求国家的对外政策目标㊂⑧防务外交具有独特的安全意涵,内在的军事性质和非强制性使用武力威胁的功能,⑨代表着军事力量的军事属性向政治和外交属性过渡,并在逐渐减弱军事与外交的清晰界限㊂按照关于和平解决争端和限制使用武力的国际规范和法律,如‘联合国宪章“第六章与第七章,解决争端的顺序依次为外交㊁经济和文化到军事措施,即从和平途径到暴力措施,但实际情况更为复杂㊂一方面,各种途径可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使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说服或惩罚效果㊂这些途径单独还是联合使用取决于环境㊁可用的资源㊁道德和法律约束㊁政治意图㊁意志和决心㊂ 另一方面,功能上的区别主要基于内在的差异,如军事或外交手段不能同时使用,但在实践中,使用军事手段促进政治安全合作与强制冲突性地使用外交手72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DanielChuaWeiBoon, StrategicOpportunities,BigRe⁃wards:Singapore sDefenceDiplomacythroughAPPSMO ,RSISCommentary,No.198,2016.PenghongCai, ASEAN sDefenseDiplomacyandChina sMilitaryDiplomacy ,in Roundtable:TheADMM-PlusandtheFutureofDefenseDiplomacyintheAsia-Pacific ,AsiaPolicy,No.22,2016,p.94.HewStrachan, TheLostMeaningofStrategy ,Survival,Vol.47,No.3,2005,pp.33-54;HughWhite, GrandExpectations,LittlePromise ,inAndrewCarr,ed.,DefenceDiplomacy:IstheGameWorththeCandle?TheAustralianNationalUniversity,2014,p.11.KAMuthanna, MilitaryDiplomacy ,JournalofDefenceStudies,Vol.5,No.1,2011,p.2.GunboatDiplomacy ,CambridgeEnglishDictionary,ht⁃tp://dictionary.cambridge.org/dictionary/english/gunboat-diplomacy; GunboatDiplomacy:DefinitionandMeaning ,CollinsEnglishDic⁃tionary,http://www.collinsdictionary.com/dictionary/english/gunboat-diplomacy.G.R.BerridgeandAlanJames,ADictionaryofDiplomacy,TheFirstEdition,Basingstoke,Palgrave,2001,p.36.G.R.BerridgeandAlanJames,ADictionaryofDiplomacy,theSecondEdition,Houndsmills:PalgraveMacmillan,2003,p.66.AntonduPlessis, DefenceDiplomacy:ConceptualandPracticalDimensionswithSpecificReferencetoSouthAfrica ,StrategicReviewforSouthernAfrica,Vol.30,No.2,2008,p.92.HermannF.Eilts, Diplomacy-ContemporaryPractice ,inElmerPlischke,ed.,ModernDiplomacy:TheArtandtheArtisans,A⁃mericanEnterpriseInstitute,1979,pp.13-18,https://www.aei.org/wp-content/uploads/2017/03/Modern-Diplomacy_text.pdf.AntonDuPlessis, TheMilitaryInstrumentinSouthAfricanForeignPolicy:APreliminaryExploration ,StrategicReviewforSouthernAfrica,Vol.25,No.2,2003,pp.106-143.太平洋学报㊀第26卷段往往相互重叠㊂因此,防务外交表现为外交任务与防务力量的巧妙结合,超越冷战时期国际现实政治㊁平衡政治和追求狭隘的国家利益,而强调军事合作与援助,寻求通过改变对方态度和认知增进稳定和安全,是一种鼓励 思想裁军 的软实力工具㊂①在一定程度上,防务外交将外交作为管理国际关系的主要机制,关注外交谈判作为国际关系的主要进程,强调在和平时期外交与防务政策工具的合作性使用㊂因此,防务外交的具体活动形式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提供军事咨询和帮助其他国家防务部门的政策改革;建立在冲突期间以及冲突后的军事和民事联合行动;推进关于军控㊁裁军㊁防扩散的安全与信任建立措施;各种涉及军事安全的技术和政策培训㊁访问㊁联合军演㊁专题研讨会等㊂②而传统防务外交主要包括船舰访问和军事人员交流,国防部官员推动冲突预防和解决㊁反扩散㊁政治扩张以及防务和安全部门改革㊂因此,防务外交常常会被滥用,如着力于安全联盟建设,通过国家防务官员的国际交往推进国家间军事结盟关系㊂③例如,美国往往将防务外交作为军售的代名词㊂④然而,防务外交更倾向于将不包括作战部署的强制和支持和平行动作为预防冲突的补充手段㊂这样一来,防务外交更有助于增进参与国之间的互动,推动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和发展前景,促进国家间的相互信任和信心,推进政治和经济合作㊂从实践上看,近年来,防务外交在冲突的防范㊁军事力量的改革和民主化进程,以及国际维和能力的提高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㊂⑤二㊁东盟防务外交的现状分析东盟在创立之初,防务外交并没有受到重视,主要原因在于会议参与者除了马来西亚的是副总理兼国防和国家发展部部长外,其他国家的都是外交部长,在东盟的标志性文件‘曼谷宣言“⑥中强调外交部长会议讨论地区安全问题㊂在当时冷战正酣的动荡时期,军事人员之间的交流本来就是非常敏感的问题,东盟也不愿被国际社会认为是一个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组织㊂然而,随着东盟国家间在安全领域的协商日益增多,东盟的防务外交也逐渐成形㊂从历史上看,东盟防务外交的产生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东盟防务外交来源于东盟国家间的防务合作越来越紧密㊂这种防务合作起初主要是在冷战时期讨论如何应对东西方对峙所产生的传统安全问题,后来随着冷战结束以及新成员的加入,逐渐转向讨论共同面临的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同时,越来越多的国防官员参与进来㊂其次,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议的机制性安排及其效率下降㊂东盟每年都会举行外交部长会议,并在1993年仿照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成立了东盟地区论坛,与地区外许多国家共同讨论国际和地区安全问题㊂然而,外交部长会议更多是发挥政治引领的作用,许多具体项目的操作仍需要防务部门参与,才能够促进和解决㊂再次,东盟需要内部防务政策协调增强自身的凝聚力㊂东盟各国军事力量在本国政治格局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防务外交不仅可以维护和增强防务部门的地位,而且可以总体上更方便地提升东盟各国在安全问题上的政策协调,有利于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建设㊂⑦最后,东盟防务外交有助82①②③④⑤⑥⑦PankajKumarJha, India sDefenceDiplomacyinSoutheastAsia ,JournalofDefenceStudies,Vol.5,No.1,2011,p.47.UKMinistryofDefence, DefenceDiplomacy ,PolicyPa⁃pers,No.1,1998,p.4.蔡鹏鸿: 香格里拉对话会防务外交的实质是什么? ‘当代世界“,2016年第7期,第35页;晋军: 步入新阶段的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新规划㊁新特点㊁新进展 ,‘东南亚纵横“,2015年第12期,第19页㊂SuryaGangadharan, USCourtsIndia,SaysSensitiveWeap⁃onsTechDealsNoTaboo ,IndiaGlobal,July24,2012,https://www.news18.com/news/india/us-courts-india-says-sensitive-weapons-tech-deals-no-taboo-490350.html.参见杨丹志: 香格里拉对话:缘起㊁特征及其对亚太安全的影响 ,‘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第2期,第9页㊂ForeignMinistersatthe1stASEANMinisterialMeetinginBangkok, TheASEANDeclaration(BangkokDeclaration) ,ASEAN,August8,1967,http://agreement.asean.org/media/down⁃load/20140117154159.pdf.邢瑞利㊁谭树林: 东南亚防务外交的演变与发展前景 ,‘东南亚纵横“,2015年第8期,第14-15页㊂第7期㊀周士新:东盟防务外交与中国的政策选择于维护和增强东盟在地区合作中的中心地位㊂①东盟在许多领域都已经建立了机制性的联系,防务部门的机制性合作当然也不例外㊂随着东盟在东亚地区一体化中的中心地位因地区合作机制化而得到增强,东盟防务外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也在迅速上升㊂在这种情况下,2006年5月9日,首届东盟国防部长会议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举行,并在2010年10月12日,东盟各国国防部长与东盟8个对话伙伴国(中日韩印澳新美俄)国防部长在越南河内举行首届东盟防长扩大会议,至今已经举行4届,从2018年起改为每年召开,②已经开始削弱东盟外长会在地区安全事务中的优势地位㊂③从目前来看,随着东盟内部防务合作的增加以及东盟与域外伙伴关系的增强,东盟的防务外交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制度性特征,主要表现在:首先,东盟国防部长会议和东盟防务高官会议是最典型的防务外交形式㊂即使从狭义的防务外交概念来看,国防官员虽然掌握着较大的权力,表现为一种政策决策和执行者的双重角色,但更多体现为一种文职人员,④承担的是军队公务员的角色,并不负责具体的军事行动和战事指挥的职责㊂也就是说,从概念上看,东盟国防部长会议体现出东盟国家之间为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在防务上的政策协调,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军事外交和炮舰外交范畴㊂其次,东盟防务外交也存在着多轨的合作架构㊂这主要体现为东盟防长会议的二轨机制,如在2007年8月23日成立的东盟防务和安全研究所二轨网络(以下简称NADI)⑤以及包括东盟国防军事研究机构和由退伍军人参与组织的会议形式㊂尽管参加NADI的机构比较多元,但绝大多数来自军方单位,且其主要是为东盟国防部长会议和东盟防务高官会议服务的㊂再次,东盟防长会议与东盟防长扩大会议没有直接的关系㊂⑥作为东盟内最高的防务磋商与合作机制,东盟防长会议旨在通过加深理解东盟防务与安全挑战以及透明度和开放性,促进成员国之间的信任和信心㊂⑦东盟防长扩大会议是东盟及其8个对话伙伴国加强安全与防务合作,促进地区和平㊁稳定与发展的平台㊂⑧最后,东盟防务外交不包括香格里拉对话㊂新加坡国防部虽然是香格里拉对话会主办方之一,但香格里拉对话的具体操作却是由来自英国的研究核时代国防安全和防务政策的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负责的㊂香格里拉对话虽然名为 亚洲安全峰会 ,讨论的主要是亚洲安全问题,但参与者大多来自非东盟国家,不属于东盟内部的防务合作机制,反而被认为是外来者对本地区事务指手画脚的工具㊂另外,从概念上看,虽然香格里拉对话被称为 东南亚防务外交的代表 ,⑨但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不属于军方,也不直接为军方服务,且参与人员多为安全研究人员,甚至很难算得上真92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VictorD.Cha, ComplexPatchworks:USAlliancesaspartofAsia sRegionalArchitecture ,AsiaPolicy,Vol.11,No.1,2011,p.28.亚细安加八防长会议改为每年举行 ,‘联合早报“,2018年3月3日,https://www.zaobao.com.sg/special/report/supple⁃ment/asean-2018/asean-foreign/story20180303-839480㊂EvanA.Laksmana, RegionalOrderbyOtherMeans?Ex⁃aminingtheRiseofDefenseDiplomacyinSoutheastAsia ,AsianSe⁃curity,Vol.8,No.3,2012,p.251;TermsakChalermpalanupap, RiseofASEANDefenceDiplomacyandSomeImplicationsonASEANCentrality ,ASEANNewsletter,May2013,p.2.PeterLeahy, MilitaryDiplomacy ,inAndrewCarr,ed.,DefenceDiplomacy:IstheGameWorththeCandle?TheAustralianNa⁃tionalUniversity,2014,p.16.NADI:TrackIINetworkofASEANDefenceandSecurityInstitutions ,S.RajaratnamSchoolofInternationalStudies,http://www.rsis.edu.sg/nadi/,AccessTime:January1,2018.SiewMunTang, ASEANandtheADMM-Plus:BalancingbetweenStrategicImperativesandFunctionality ,in Roundtable:TheADMM-PlusandtheFutureofDefenseDiplomacyintheAsia-Pacific ,AsiaPolicy,No.22,2016,p.79.AbouttheASEANDefenceMinisters Meeting(ADMM) ,ASEAN,January14,2015,https://admm.asean.org/index.php/about-admm/2013-01-22-10-51-17.html.AbouttheASEANDefenceMinisters Meeting(ADMM-Plus) ,ASEAN,February.6,2017,https://admm.asean.org/index.php/about-admm/about-admm-plus.html.JohnChipman, TheChallengesofConflictResolution ,15thAsiaSecuritySummitTheIissShangri-LaDialogue,June5,2016,https://www.iiss.org/-/media/images/dialogues/sld/sld-2016/documents/21_sld16-4th-plenary---nguyen-chi-vinh-as-delivered.ashx;G.JohnIkenberryandJongrynMo,TheRiseofKoreanLeadership:EmergingPowersandLiberalInternationalOrder,NY:PalgraveMacmillan,2013,p.359;HewStrachan, TheLostMeaningofStrategy ,Survival,Vol.47,No.3,2005,pp.33-54.太平洋学报㊀第26卷正意义上的防务外交㊂①随着近年来的不断发展,东盟防务外交逐渐建立起来,并显示出一些明显的特点㊂第一,防务外交的参与主体还是国防部的官员以及军方的研究教学单位人员㊂从东盟防务和安全研究所二轨网络的参加单位来看,主要包括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拉贾拉南国际问题研究所㊁泰国皇家武装部队国防研究所㊁文莱国防和战略研究所㊁老挝军事科学与历史研究所㊁柬埔寨国防部政策和外交事务总局㊁马来西亚国防部防务和安全研究所㊁缅甸陆军总司令办公室武装部队培训办公室战略研究部㊁印度尼西亚国防军战略研究中心㊁越南国防部军事战略研究所㊁菲律宾国防学院等㊂此外,东盟军事合作非正式会议(AMOIM)㊁东盟军事情报非正式会议(AMIIM)㊁东亚安全展望研讨会(EASO)以及东盟陆军总司令非正式会议(AC⁃DFIM)等也非常显著㊂②第二,讨论的议题是有倾向性的:传统安全议题较少,非传统安全议题较多;东盟成员国国内安全问题较少,国际和地区安全问题较多㊂从当前来看,东盟防长会议讨论的主题主要涉及人道主义援助和救灾㊁海洋安全㊁军事医学㊁反恐㊁维和行动和人道主义排雷行动等六大领域,并围绕这些议题建立了一些相应的合作机构,如东盟维和中心(APCN)㊁东盟防务产业合作网络(ADIC)㊁东盟防长会议后勤支持框架(LSF)㊁东盟防务互动项目(ADIP)㊁东盟防长会议直接沟通联系网络(DCL)㊁东盟人道主义援助和救灾军备集团(AMRG),以及东盟军事医学中心(ACMM)等㊂第三,东盟努力通过防务外交,增强自己在地区防务合作中的中心地位㊂东盟防长扩大会议可谓是最典型的表现㊂尽管从组织原则上看,东盟防长会议和东盟防长扩大会议都是开放的㊁包容的,成员国之间是平等的,但通常情况下,从举行会议的地点到会议主题的设定,联合军事演习的设定㊁规模㊁时间㊁地点基本上都是非东盟国与东盟先期协商而决定的,更多地照顾了东盟的利益倾向和舒适度㊂第四,东盟的防务外交是合作导向性的,努力维持东盟内部的团结㊂东盟凝聚力的基础是各成员国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上存在着集体认同,并能自愿形成一致的应对路径和政策措施,搁置各方仍存在不同意见的一些问题,避免相互因分歧而产生矛盾㊂因此,东盟的防务外交更多是一种寻求相向而行㊁实现合作成果的过程,体现了东盟实现多样性统一政策的正确性和艰巨性㊂当然,东盟防长会议虽然往往被视为东盟开始防务外交的标志,但并不能掩盖或否认东盟内的防务外交早已存在,且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的事实㊂从某种程度上说,2002年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也刺激了东盟建立自己的防务外交架构,毕竟,东盟一些国家讨论安全问题的论坛,如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主办的亚太圆桌会议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贾拉南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的亚太高级军官研讨会(APPSMO)③等都存在正式性不足㊁层次较低㊁影响较小等问题,且讨论的议题往往超出了东南亚的范围㊂另外,防务外交与政治外交衔接得越来越紧,相互配合也越来越密切㊂这主要是因为防务和外交两者在讨论地区安全事务上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趋同性㊂这从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加强安全磋商与合作时越来越多地实行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 2+2 模式,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㊂另外,东盟一些国家在政府组织机构上也进行了针对性安排㊂例如,2015年9月28日,新加坡政府总理李显龙让副总理张志贤卸下内政部长一职,但继续兼任国家安全统筹部长,专注于协调新加坡内政㊁国防和外交事务,同时委任孟理齐为国防部兼外交部高级政务部03①②③DavidCapie, Structures,ShocksandNormChange:Ex⁃plainingtheLateRiseofAsia sDefenceDiplomacy ,ContemporarySoutheastAsia:AJournalofInternationalandStrategicAffairs,Vol.35,No.1,2013,pp.4-5.BhubhindarSinghandSeeSengTan, From Boots to Brogues :TheRiseofDefenseDiplomacyinSoutheastAsia ,RSISMonograph,No.21,2011,p.9.DanielChuaWeiBoon, StrategicOpportunities,BigRe⁃wards:Singapore sDefenceDiplomacythroughAPPSMO ,RSISCommentary,No.198,2016.第7期㊀周士新:东盟防务外交与中国的政策选择长,在留任国防部的同时,负责外交部的新职务㊂孟理齐认为外交部的工作是他在国防部防务外交职责的延续㊂①总的来看,东盟防务外交已经相当活跃,促进成员国之间的防务政策与行动协调,增强了他们应对各种地区安全问题的实力与能力,在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上建立了一些机制,并采取了一些协同行动,有助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㊂然而,东盟防务外交的发展依然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短板,制约其发挥更大的作用㊂这主要体现在,东盟防务外交的概念受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较深,目前依然只停留在概念阐释㊁政策规划和项目操作的层面上,很少有国家将防务外交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㊂如新加坡将防务外交作为促进和维持国家战略利益和生存的工具之一,②印度尼西亚认为防务外交是促进地区友好与合作,支持以东盟为核心的多边合作机制,以及促进本国军事现代化,发展本土防务能力的一种手段,③而马来西亚并没有将防务外交作为自己的优先选择㊂④尽管东盟在2015年底就已经宣布建成了共同体,但更多体现在地区经济一体化上,在安全一体化上仍处于相当初级的阶段㊂主要原因在于,东盟各国单独和联合应对安全威胁的实力和能力依然有限,且主要集中于非传统安全议题上,很少触及成员国之间领土主权争端等传统安全问题㊂大多数成员国过于重视自己的国家安全㊁领土完整和主权平等,强调 东盟 方式在处理国家间关系中的决定作用,导致东盟只能停留在政府间地区组织的国际法人地位上,难以体现出地区一体化的超国家主权倾向㊂三㊁中国加强与东盟防务外交的政策选择㊀㊀尽管中国与东盟已经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与大多数成员国甚至已经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安全关系一直是双方总体关系的短板,与经济上已经建立自由贸易区及其升级版相比差距较大㊂这其中固然与东盟成员国之间甚至没有超过与中国在安全合作方面的密切程度有关,也与中国在地缘上是东盟成员国最大的邻居,必然对其会产生一定的安全期待和担忧并存的复杂心理有关㊂从目前来看,中国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防务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合作领域大幅拓展,⑤建立了相当密切的机制性联系,安全关系也处于相当稳健地发展过程中,对促进国家间关系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㊂当然,相比之下,从防务外交的角度来说,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厚此薄彼的情况相对较少㊂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之间的防务外交更多是通过多边机制,特别是东盟防长扩大会议这一机制进行的,双边防务外交虽然自冷战结束以来也普遍存在,⑥但并没有影响到多边合作的有效性㊂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防务外交主要体现在双边和多边两个方面㊂从双边的国防部长会晤来看,主要体现为两个层次㊂第一,中国与东盟国防部长的非正式东盟+1国防部长会议,到目前为止已经举行过6次,主要有3种形式,一是在东盟防长会议期间,访问会议主办国,并与东盟国防部长举行会晤,共计513①②③④⑤⑥黄顺杰㊁蓝云舟: 协调国安部门强化应对威胁能力张志贤将专注于保障国土安全 ,‘联合早报“,2015年9月29日,http://zpolitics.zaobao.com.sg/zpolitics/news/story20150929-531707㊂DanielBaldinoandAndrewCarr, DefenceDiplomacyandtheAustralianDefenceForce:SmokescreenorStrategy ,AustralianJournalofInternationalAffairs,Vol.70,No.2,2016,pp.139-158.IisGindarsah, Indonesia sDefenceDiplomacy:HarnessingtheHedgingStrategyagainstRegionalUncertainties ,RSISWorkingPaper,No.293,2015,p.1;IisGindarsah, Indonesia sSecurityandDefenseOutlook:EvolvingLow-IntensityThreatsandRecalibratedCountermeasures ,in SecurityOutlookoftheAsiaPacificCountriesandItsImplicationsfortheDefenseSector ,NIDSJointResearchSe⁃ries,No.15,2017,p.42.NgeowChowBing, ComprehensiveStrategicPartnersbutProsaicMilitaryTiestheDevelopmentofMalaysia-ChinaDefenceRe⁃lations1991 2015 ,ContemporarySoutheastAsia,Vol.37,No.2,2015,p.297.刘琳: 中国与东盟防务合作探析 ,‘国际问题研究“,2017年第3期,第16页㊂IanStorey, China sBilateralDefenseDiplomacyinSouth⁃eastAsia ,AsianSecurity,Vol.8,No.3,2012,p.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