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1学案: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含答案 精品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1学案: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含答案 精品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宰相制度的废除(1)背景: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导致社会动荡。

(2)措施: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内阁的出现(1)背景:废除丞相后,明太祖政务繁多,深感力不从心。

(2)过程:①创立: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但很少参决政事;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决策,“内阁”出现。

②发展: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票拟权,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

(3)性质: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清朝初年(1)设内阁、置六部,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

(2)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康熙时期: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替皇帝起草谕旨。

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1)目的:办理西北军务。

(2)特点:机构简单;大臣品级不高、钦定。

(3)职责:跪受笔录,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4)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轻巧识记] 明清政治制度[易错提醒]1.丞相、内阁、军机处的区别丞相位高权重,其存在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侍从机构,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

2.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本质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本质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而不是巩固。

因为明清时期日益极端的统治手段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

1.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至此,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以君权的绝对胜利而解决。

2.明成祖设内阁,内阁成为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3.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

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业达标]1.“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内阁制度B.宰相制度C.宦官集团D.胡惟庸集团答案 B解析胡惟庸是明朝宰相,他背后代表的本质上是宰相制度,毁灭胡惟庸则是废除宰相制度的标志,故B项正确。

2.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原因是“主荒臣专,威服下移”,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A.分相权,中书门下同相B.废丞相,权归六部分掌C.裁中书,实现权力集中D.设内阁,亲理国家大事答案 B解析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废丞相,权归六部分掌,B项正确。

3.明初废丞相后,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200多件奏章,即使他“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也无法把政事处理完毕。

因此明成祖时设立( )A.尚书令B.殿阁大学士C.内阁D.军机处答案 C解析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

故选C项。

4.“(明)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

”材料反映了内阁( )A.地位提升权力扩大B.获得统领六部的权力C.大学士拥有决策权D.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答案 A解析明代内阁是皇帝的顾问咨询机构,不是法定中央机构,没有参与决策权,不能统率六部百司,故排除B、C、D三项;由材料可知,内阁权力的上升与票拟权的取得有密切联系,六部要按照内阁票拟的谕旨办事,故选A项。

5.康熙帝统治时期,清朝中央机构出现三足鼎立状态。

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答案 A解析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南书房是康熙帝统治时期清朝中央机构中三个非常重要的政治机构,呈三足鼎立状态,故A项正确。

明朝以后不设宰相;军机处是雍正时期设立的,故B、C、D三项错误。

6.在宫廷剧《步步惊心》中,女主人公若曦从现代穿越到了清朝的雍正年间,她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皇帝与宰相共商国是B.行省官员向皇帝述职C.军机大臣跪见皇上D.地方大员密折奏事答案 A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清朝的雍正年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题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题一、单选题1.明成祖朱棣规定,藩王不得干涉地方政治军事事务,不得擅自离开封地,不得结交地方官员。

这一规定有利于()A. 建立权力制约机制B. 保证吏治清正廉洁C. 维护皇室独尊地位D. 保持中央政令畅通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

这反映出A.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B. 地方行政监察体制日益完善C. 地方行政机构权力不断扩大D. 中央与地方的分权趋于合理3.明朝在江南市镇等关键要地设立巡检司管理日常治安;对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江南市镇,直接委派县丞、主簿等县级官员驻镇管理;对那些体量特别大的江南市镇,还派遣同知等更高级别的官员驻镇管理。

这表明,明朝江南地区( )A. 市镇的军事功能凸显B. 市镇发展威胁到中央C. 经济发展水平趋同D. 基层社会治理加强4.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主张:“操兵之道,不独执旗走阵于场肆,而后谓之操;虽闲居坐睡嬉戏,亦操也…兵虽静处闾阎(街巷),然亦谓之操,乃真操也.”可见戚继光更强调士兵的()A. 队形操练B. 武艺训练C. 阵法演练D. 习惯养成5.明清县级政府中领取俸禄的朝廷命官人数有限,不领取俸禄或只领取少量津贴的辅助人员众多。

这些人员包括国家明确设立的书吏和差役,正印官自行雇佣的幕友和长随。

这反映了A. 乡绅阶层主导县级治理B. 县级政府管理人浮于事C. 国家治理权力向县下延伸D. 中央对县的控制渐趋削弱6.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都教授降落在朝鲜的日期为光海一年(公元1609年),此时中国正值明朝,若他当时降落在中国,以下情况有可能的是()A. 成为明朝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B. 成为殿阁大学士,对军国大事进行“批红”C. 在按察使司,对六部进行业务监督D. 以平民身份参加科举考试,成为朝廷的官吏7.雍正四年(1726年),云南巡抚鄂尔泰上书说:“云贵大患…….欲安民必先制夷,欲制夷必改土归流。

高中历史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等级提升]一、选择题1.明太祖朱元璋在与群臣分享治国体会时,曾因政务过多发出了“百僚未起朕已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的感慨。

引发这一“感慨”的制度性原因是( )A.宰相的废除 B.实施八股取士C.内阁的设立 D.军机处的设置答案 A解析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后,皇权高度集中,全国重大政务都要由其决断,因而会发出材料中的感叹,故A项正确。

八股取士与材料无关,故排除B项;内阁设立于明成祖时期,故C项错误;军机处设置于清朝,故D项错误。

2.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答案 C解析材料表明,明朝没有善治,是从明太祖废丞相开始的,这说明黄宗羲认识到宰相制度对君主权力是有一定制约作用的,故选C项。

A、B、D三项均为对材料的误解,故排除。

3.黄仁宇在《万历五十年》中说:“一人乾纲独揽,如果没有过人的精力,绝顶的记忆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对政务的练达以及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权力的痴迷,根本无法做到。

”因此,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势必要寻求某种制度补偿性替代。

其所寻求的“制度补偿性替代”是( )A.设立中朝 B.设立殿阁大学士C.设立内阁 D.设立军机处答案 B解析明太祖废丞相后,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但皇帝负担过重,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故B项正确。

汉代设立中朝,故A项错误;内阁正式设立是在明成祖时期,故C项错误;清朝设立军机处,故D项错误。

4.“1402年,刚从自己的侄子手里夺过皇位的明成祖,为了巩固权力,做出两个重大决定,一是把首都迁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北京,二是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

”其中“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的影响是( )A.进一步加强了皇权B.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C.进一步削弱了相权D.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国事咨询机构”是指内阁。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题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

(1)根本原因:宰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2)现实原因: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宰相职权扩大。

(3)直接诱因:宰相胡惟庸恣意妄为,挑战皇权。

2.过程: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3.影响:秦以来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温馨提示:废除宰相制度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但由于缺少了制约君权的机制,容易出现决策失误、社会混乱与政治黑暗。

【问题导思1】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否意味着相权从此就消失了?为什么?提示:宰相制度的废除并不意味着相权从此就消失。

因为相权泛指辅助皇帝治理国家的权力。

相权与皇权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共同体。

只要皇权存在,相权就存在。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六部尚书的权力相应扩大,这种权力实际上是相权的一种表现形式。

【预习检测1】“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如此则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

”文中的“朕”是指(D)A.汉武帝 B.唐太宗C.宋太祖 D.明太祖二、内阁的出现1.萌芽: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处理政务。

2.出现:明成祖在位时出现,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3.发展:后来(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有了票拟权。

4.性质: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问题导思2】内阁首辅有时也被人称为“宰相”,你认为这种称呼是否具备实际意义?为什么?提示:不具备实际意义。

原因:内阁与宰相相比,其地位、职责、权力来源都有着明显差异。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而是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权力无法制约皇权。

【预习检测2】《明史·宰辅年表》记载:“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至仁宗而后,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

”这段材料表明(C)A.内阁成为法定的决策机构B.明仁宗时期内阁开始出现C.内阁地位和权力逐渐提高D.大学士完全获得宰相职权三、军机处的设立1.背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优化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优化训练及答案

历史·必修1(人教版)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基础达标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道:“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这里的高皇帝是指( ) A.明太祖 B.明成祖C.明宣宗 D.清顺治帝答案:A2.(2019·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中国古代设立军机处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C.明朝 D.清朝答案:D3.明成祖时期若有大臣上奏言事,一般情况下,他的奏本上达皇帝的途径是( )A.通政使司→丞相→皇帝B.通政使司→军机处→皇帝C.通政使司→内阁→皇帝D.通政使司→中书省→皇帝答案:C4.《明史·宰辅年表》记载:“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

……至仁宗而后,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

”这段材料表明( ) A.内阁成为法定的决策机构B.明仁宗时期内阁开始出现C.内阁地位和权力逐渐提高D.大学士完全获得宰相职权答案:C5.清朝军机处起草的谕旨,往往不经过内阁,由军机处封缄严密,经驿马传递直达地方督抚。

这种做法( )A.加强了内阁的权力B.加强了皇帝的权力C.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答案:B6.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 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

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B.政府行政效率不断提高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政务中心靠近皇帝寝宫有利于及时给皇帝传达信息,本质上反映了皇帝对政权控制的能力,故选D项。

答案:D7.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1)据材料一,分析图中所示政府构架演变的时间及原因。

解析:第(1)问要仔细观察图片,图一中皇帝下面有丞相,而图二中则无丞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明太祖时期废除丞相所致;原因要从废除丞相的目的入手来答。

最新-2018高中历史 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3每课一练 新必修1 精品

最新-2018高中历史 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3每课一练 新必修1 精品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同步测控3 (人教版必修1)基础训练1.我国古代的内阁决策制度形成于(A.唐朝时期B.C.元朝时期D.解析:本题属于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

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制度正式确立;明宣宗参考答案:D2.清朝军机大臣的最基本职责是(A.B.C.D.解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负责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符合题意的是D参考答案:D3.“机构精简,行政效率提高,遇事不互相推诿,能迅速处理军国大事。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机构设置的作用(A.清初内阁B.C.军机处D.解析:参考答案:C4.明初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中,直接导致六部在中央机构中的权力地位提高的因素是()A.B.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D.解析:本题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

明初废除了丞相后,丞相之权分给了六部,从而提高参考答案:A5.“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

”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A.B.C.D.解析:解题关键是读懂材料,在此基础上,据有效信息“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可得正参考答案:D6.明朝时掌管地方行政权的是(A.都指挥司B.C.按察司D.解析:考查明朝地方三司的各自权限范围。

而D项是元朝时设立的管理边远民族地区事务的参考答案:B7.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在(A.战国、清朝B.C.隋朝、明清D.解析:参考答案:B8.清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A.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C.D.解析:本题的难点在于四个答案都是古文句子,比较难于解读。

而这种问题的解题关键偏偏不在于把每个句子都翻译成现代汉语,而在于找准句子中的关键字词。

如A中的“议政王大臣会议”、B中的“废内阁,恢复内三院”、C中的“南书房”、D中的“内阁”“军机处”。

因此,本题的考查本意还是在教材中的基础知识。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1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导引题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1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导引题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1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导引题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宰相制度的废除(1)背景①明初在中央设立_______,由________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②明太祖_________认为_________权势过重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2)措施①1380年诛杀__________。

②裁撤中书省和_________,以_________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_________负责。

(3)影响①秦以来一直实行的_________宣告废除。

②__________专制进一步加强。

思考感悟:1.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宰相制度?2.内阁的出现(1)背景:废除丞相后,___________政务繁多。

(2)过程①明太祖设置___________,很少能参决政事。

②__________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决策,“________”出现。

③后来,内阁地位提高,大学士拥有__________。

④张居正任首辅时,_________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3)性质:不是_________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只是为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探究讨论:明清时期的内阁制与前代的宰相制有什么区别?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背景(1)清初设_________,置六部。

(2)_________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__________受到限制。

2.措施(1)康熙亲政后,在宫内设_________。

(2)雍正帝时,在宫内设置_________。

3.影响(1)________的设置,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__________。

(2)__________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__________得到进一步巩固。

思考感悟:2.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问题?参考答案[思考感悟]1.(1)根本上是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2)明太祖认为元朝的宰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作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作业

课时达标训练(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明初,中枢机构的设置结束了1 600多年的宰相制度。

此后,“六部”的运行方式是()A.直接对皇帝负责B.受命于殿阁大学士C.隶属于军机大臣D.六部长官拥有相权2.自秦代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

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

”这些大臣应是()A.秦代的三公B.唐代的三省长官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D.清代的军机大臣3.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明太祖为制约相权而设立B.通过票拟权制约皇帝决策C.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D.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4.《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

……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内阁首辅张居正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度激化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5.“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

”这种情况的影响是()A.强化了皇权B.限制了皇权C.被历代沿用D.提高了行政效率6.军机处成立后,政令经由军机处直接发出,称为廷寄;部院各方的公文也直接送到皇帝的手中,称为折本,不再经由内阁。

这表明()①内阁已形同虚设②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③行政效率有所提高④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8.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 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

高中历史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1.明朝统治者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反映了明朝时( )①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②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③中央机构进一步完善④封建制度渐趋衰落A.①④ B.②③C.①②③④ D.均不正确2.某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考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试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理解。

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C.使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D.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3.中国古代某地发生洪灾,内阁大臣根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出现于( )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4.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内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

这些奏章有的讲一件事,有的讲两三件事,共计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明朝的措施是( )A.设立参知政事B.设立丞相C.设立殿阁大学士D.设立军机处5.《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

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

……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度激化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6.(2012·合肥模拟)诸葛忆兵教授在《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中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7.(2012·泉州模拟)古代有一机构,史书对其官员有“大臣例司缮写谕旨,其权一归于上,非内阁比也”的表述,下列机构其官员在职能上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 A.三公九卿B.中书门下C.三省六部D.军机处8.“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材习题答案解析【学思之窗】你是否同意这位学者的观点?请你谈谈宰相制度的废除,究竟有何利弊?解题关键:解读材料,审明题问。

思路引领:首先要对宰相制度的作用及利弊有一个基本认识,然后,再对废除宰相制度的利弊进行探究;探究时既要结合课文有关讲述,也要运用[学思之窗]提供的有效信息。

答案提示:同意。

历史上宰相是皇帝的主要助手,其权力主要有两项:一是参谋最高决策权(决断权在皇帝),一是总领最高行政权。

因此,宰相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并执行,一方面起到辅佐皇帝治国的作用,一方面对皇权又具有制约作用。

废除宰相制度对加强皇权有利,对防止权臣专权有利;但废除宰相造成皇权过于集中,在“人治”的封建时代,当皇帝无能或不理朝政时就会造成皇权旁落,出现太监乱政(宦官专权),此其弊也。

【探究学习总结】本课测评分析内阁和军机处的职能,看看二者对皇权的加强有何作用?解题关键:解答此题时审题至关重要,关键是要从“加强皇权”的角度去分析内阁和军机处所起的作用。

思路引领:先回忆内阁和军机处的职能,做到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再分别分析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立对皇权的加强所起的作用。

答案提示:明朝内阁是为减轻皇帝沉重的政务负担、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而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权构或决策机构。

阁臣虽有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但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是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因此,内阁的出现有利于加强皇权。

清朝军机处是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中央机构,皇帝选派满汉大臣入值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皇帝对军政大事裁决,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地方官员去执行。

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限制很大)实权尽失,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学习延伸分析上表,体会“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历史延绵不断的国家”,进而探究这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关系。

解题关键: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与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关系。

人教版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单项选择题:1.明初因胡惟庸案所引起的政治体制上的重大变革是A.以中书省总政务B.罢中书省,政事分隶六部C.废行省,分设三司D.设殿阁大学士备顾问2.明太祖废丞相、撤中书省的目的是A.健全地方职能 B.厉行思想控制C.监视官吏百姓 D.强化君主专制3.我国内阁决策制度形成于A.明太祖时 B.明成祖时C.清顺治时 D.清康熙时4.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作用是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②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③分散了地方的权力④扩大了各藩王的权力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5.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A.决定军国大事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6.你看过《宰相刘罗锅》吗?号称“贪污之王”的军机大臣和珅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军机处设置于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7.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A.皇权日益加强B.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C.皇权代替相权D.皇权与相权协调8.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9.当东方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的时候,西方国家正A.进行反封建的思想革命 B.开辟新航路C。

进行政治革命确立民主政体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0.明清时期我国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点,下列哪一现象不符合当时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A皇帝直接统领六部B.明中叶后,大学士具有票拟资格,但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C.清初军国重务一般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D.康熙帝设南书房参与机务,替皇帝起草谕旨11.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

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A.汉代内外朝B.唐代三省制C.明代内阁制D.清代设军机处二、非选择题:12.请你读一读下面这段史料:“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设计】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后习题
1.(原创)1380年,明成祖以“谋逆”罪诛杀了宰相胡惟庸并废除宰相制度。

史学界认为,这是中国官僚制度史上的一次空前之举。

所谓“空前”是指(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千余年来相权和皇权鼎立的局面②改变了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③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④为中央政权的高效运转和决策正确提供了保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相权的存废完全以皇权的需要为转移,因此,废除相权并没有改变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容易导致决策的失误。

因此,②④叙述错误。

答案:C
2.纵观古代中国的历史,明朝是太监乱政较为严重的朝代,其根源在于( )
A.明代皇帝大多昏庸无能
B.明代皇权过于集中
C.明代封建制度趋于衰落
D.明代政治异常腐败
解析:太监乱政,根源于专制制度本身。

明朝太监乱政比任何朝代都严重,其因在废丞相,皇权过于集中。

答案:B
3.(原创)1377年,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事不得先禀告中书省。

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 )
A.弥补废除丞相出现的权力空白
B.进一步完善中央政权机构
C.提高中央政权机构的行政效率
D.大力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
解析:通政使司越过中书省,直接对皇帝负责,这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丞相的权力,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答案:D
4.(原创)“这次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通过流血完成的。

这个政治大变动实质上是皇权兼并了相权,皇帝君临天下政务。

”“这个政治大变动”是指( )
A.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
B.明成祖设立内阁
C.康熙帝设立南书房
D.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解析:从材料中的“通过流血完成”“皇权兼并了相权”等信息可知,材料所说的“政治大变动”是指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并废除宰相制度。

答案:A
5.(原创)从汉代至明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对相权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从总体上看,这些调整都( )
A.立足于提高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B.以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为基本出发点
C.服从和服务于专制皇权的需要
D.使中央机构的功能越来越健全
解析:皇权的至高无上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突出特征。

封建统治者对相权的每一步调整,都紧紧围绕着加强皇权的需要。

答案:C
6.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

下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
一统山河巾四方平定巾六合一统帽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解析:“一统山河”“四方平定”“六合一统”等文字信息都表明了专制皇权的加强。

答案:C
7.在废除丞相制度之后,明朝逐步建立了内阁制度。

在明代,控制阁臣选任权和罢黜权的是( )
A.皇帝
B.六部
C.内阁大学士
D.宦官
解析: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阁臣的任免权完全操纵在皇帝手中。

答案:A
8.清初一度出现“诸王大臣佥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的局面。

这种局面( )
A.是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结果
B.是清朝统治仿照明朝制度的结果
C.使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D.使清初政治凸显一定的民主特色
解析:在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它所决定的事情,连皇帝也难以更改,这不利于专制皇权的发展。

答案:C
9.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清代,重要奏折皆归,外廷无预闻,更无参与意见之余地。

”其中看不清的文字应是( )
A.内阁
B.军机处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六部
解析: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后,所有的奏折均由军机处处理,再上奏皇帝。

答案:B
10.据《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记载:“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这样做的结果是( )
A.军机处变为行政机构
B.军机处取代了内阁和六部
C.内阁的权力得到加强
D.保障了皇帝更加专制独断
解析:军机处的设置是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

答案:D
11.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并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所体现出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
A.皇权的不可僭越
B.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C.相权的逐渐削弱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解析:宰相制度的废除使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内阁只是专制皇帝的内侍机构,军机处的设立使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故选B项。

答案:B
12.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但不包括( )
A.提高了中央政权的行政效率
B.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保障了中央决策的正确性
D.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解析:随着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决策,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决策的失误和官僚主义的滋生。

因此,C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符合题意。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政事无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

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
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二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请完成:
(1)依据材料,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

(2)依据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皇帝制度的认识。

参考答案:(1)专权;勤政。

(2)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

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

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实行的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

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
的后果。

材料三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

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
反,“国除为郡”。

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

从此,
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参考答案:(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承袭秦制。

(2)分封诸侯王国。

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

后果: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

(3)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
防范。

意义: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