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32式太极拳为什么要慢

合集下载

三十二式太极拳口诀

三十二式太极拳口诀

三十二式太极拳口诀
一、第一路
1、略开紧合,右肘收住,保持两肩平,伸左臂圆合;
2、左掤右捋,右掤左捋,右肘内收,右拳收对拳;
3、以左步右步,转身迈中段,屈右膝顶胯,左膝抬头舵;
4、当身重斜倚,向上撕金雁,右肘先动用,左肘紧随衔;
5、转腰随胯动,膝着地收跟,双手~正对正,头顶蟠拳正。

二、第二路
1、右步左转身,两臂屈肘肱,中断手掤捎,左转腰膝随;
2、右拳由勾探,式意上抛投,左腿先动左,右腿随左去;
3、云手抛动转,右拳伸展转,双肘收到胯,双拳随腰转;
4、纵步腋下摆,左右腿对前,双腿坐定劲,双臂抱气转;
5、顶头蟠拳收,回轉腰上顶,右肩按向下,右肘辅助扬。

三、第三路
1、站正坐定腰,一拍腕式收,双肘后蹬入,双拳向外抛;
2、转腰收拳去,纵步下引步,右拳抹到头,动作略微居;
3、左肘收右膝,右肘架左膝,抬头台,敞胸正,开肩落坐步;
4、腰脊挺头拢,向上抛礼拳,右肘抬上空,左肘抹作圈;
5、两臂封头拢,两膝紧贴全,目视前方平,头顶下长蟠。

四、第四路
1、一步提腿上,膝伸腹下收,双肘伸收去,双拳顶自舒;
2、上下双肩对,右肘内外走,左拳圆张开,右臂先向前;
3、纵步桥上收,双手收在胯,膝随拳到底,腰脊正台正;
4、步位定于正,前向搓回拳,右腿直命膝,侧步臂外抛;
5、腰脊肩一抬,转脸当拳抹,双目视前路,顶头穹蟠转。

练习太极要警惕的副作用

练习太极要警惕的副作用

练习太极要警惕的副作用练习太极要警惕的副作用练太极拳强调全身肌肉放松,关节松开。

但这种放松必须建立在保持各关节的正常功能和正确位置的基础上。

在肌肉放松的同时,一定要立身中正,如果肌肉松懈,姿势又不中正合规,久之就会造成关节损伤。

下面店铺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那些因为姿势不对导致的副作用,希望大家能够警惕!一、练太极拳引起膝关节痛的原因1.动作姿势不正确太极拳动作姿势的基本要求是中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敛臀、沉肩坠肘、舒指坐腕、尾闾中正。

全面、正确地做到这些要求不仅要有相当的肌肉感受和支配能力,还要有很强的协调能力,非专业人员不易做到准确到位。

而动作姿势不正确势必影响力量的协调发挥,使不该用力的肌群也在持续紧张,造成局部肌肉劳损和关节的负荷过重,如屈膝下蹲动作深度过大,就会造成膝部劳损。

2.技术动作不规范规范的太极拳技术要求气沉丹田、圆裆活髋、内鼓外安、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各种基本技术动作要做到起点准确,运行路线清楚,止点到位,动作连贯,上下相随,手眼配合,身法自如。

但调查获得的实际情况是,很多练习者在练习中上下、左右脱节,如转体动作,上体转而下肢不转,使膝关节扭曲力过大,造成膝关节运动损伤。

或者动作不连贯,造成不应有的停顿,使腿部肌肉持续紧张。

3.运动量过大太极拳的运动强度对个体练习者而言是基本恒定的,运动时间、练习密度是影响运动量的主要因素。

调查表明,中老年人练习太极拳的时间大都在40—60分钟之间,还有25%的人超过60分钟,但中间的间隔时间平均只有0.42分钟。

这样的运动量对中老年人的身体来说显然是不合适的,应压缩练习时间或延长间隔时间。

二、如何预防和减轻关节损伤1.练拳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姿势的要求,膝关节与足尖方向要一致,练拳先要慢慢练,放松练,即使是发力的动作如掩手弘锤也不要发力打出,只要打出发力的意念就好了,因为很多初学者还未学懂得放松,拳架不够松、柔,胡乱发劲,只会发出的是死劲,而不是弹抖劲,这样练习难于去僵求松,且发力过程容易对膝关节造成慢性损伤。

32式太极拳的呼吸原则

32式太极拳的呼吸原则

32式太极拳的呼吸原则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32式太极拳的呼吸原则。

欢迎阅读!简述32式太极拳的呼吸原则一、层次性原则在练习32式太极拳的不同阶段,可以分别采取不同的调息方法,这样来达到提高的目的。

在第一阶段,即初学阶段,这时应当主要采用自然调息法,要求做到顺其自然,通过调节呼吸消除紧张,缓解压九形体舒松自然。

在这个阶段练习者主要是仔细看师傅的示范动作,思考、记忆动作的要领、套路的结构等问题。

这个时候,还不能太注意自己的呼吸,必须专心致志,否则很容易出现偏差,并难以理解。

尽管拳式动作的一开一合、一虚一实编排得很正确,合平一呼一吸的原则,可是在初练拳时,仍应强调动作与呼吸自然结合,不应拘泥执着,这样才符合“气以直养而无害“的要求。

第二个层次即练拳达到动作比较规范、套路比较熟练的程度后,就要逐步采用逆式调息法,即腹式呼吸。

此时要求随着练拳动作的升、降、开、合,小腹有松有收,呼吸做到逐渐跟随动作,配合动作,气沉丹田,内气运行。

第三个层次即练拳达到动作相当规范、套路相当熟练后,就要求修习者在采用逆式调息法时,深入体会吐纳与32式太极拳每个动作的开合的密切配合。

在这个阶段练习32式太极拳,不管是做什么动作,都必须呼吸和招式相对统一协调。

这时呼也气沉丹田、吸也气沉丹田,内气运行更充实。

这时动作与呼吸的关系是主与从的关系,呼吸紧跟动作、配合动作,是腹肌运动的结果。

腹肌运动加强了丹田气,为力由脊发提供能源,这就是腰为第一主宰,丹田为第一宾辅,这就是虚其心,实其腹的表现。

第四个层次,即修习者已经能将吐纳与32式太极拳的每个动作进行比较适当的联动,此时,就要强化32式太极拳的技击意识,通过推手或切磋中训练技击。

这个阶段就要在逆式调息法的基础上,灵活采用胸式调息法和技击调息法。

第五个层次,即练习32式太极拳术炉火纯青之阶段,刚复归柔,以意念变手,功夫已达出神入化,达到“炼神还虚“炼虚还道,进入空而不空,形神俱妙,天人合一,与道合真的境界,即可渐进而采用化境胎息法。

三十二太极拳分解教学

三十二太极拳分解教学

三十二太极拳分解教学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

下面为大家带来三十二太极拳分解教学,希望大家多多阅读!三十二太极拳分解教学预备式的时候,两脚并步,身体直立,要保持舒松、自然、端正、平静的状态。

01、起势:左脚分开半步与肩同宽,两手慢慢前平举,屈蹲、按掌,要保持沉肩、含胸、顶头、立腰,两手轻轻的按到腹前。

02、右揽雀尾:微微向右转身,抱手,两手在右胸前相合,提脚,向左前方上步(东南),弓步左棚手,座腿转腰扣脚,抱手收脚(把右脚提起收到左脚内侧),转身向正西上步,弓步右棚手,伸臂翻掌,坐腿转腰后捋(捋到腹前),转腰搭手(身体转向正西),弓步前挤,坐腿转腰向右平云划弧,转腰扣脚旋臂(右手内旋停在右肩前,正南方向),重心右移,按掌收脚丁步(方向西南)。

03、左单鞭:勾手、转身、出脚(身体向左转,出脚的方向正东偏北),弓步推掌。

04、左琵琶式:跟步、摆掌,坐腿、带手,虚步合手。

05、进步搬拦捶::转腰穿掌,上步穿掌,进步拦掌(左手心翻转向下,右手变拳落在腰间、拳心转向上),丁步打拳(两手都变拳,右拳拳眼向上,左拳拳心向下、停在右臂下面,右脚收拢成后丁步)。

06、如封似闭:坐腿翻掌,上步收掌(经过胸前到腹前,手心翻转向前下方),弓步推按。

07、搂膝拗步:转腰撇脚,摆手收脚,收手上步,弓步搂推。

第二个搂膝拗步,转腰撇脚,摆手收脚(转腰看后手与肩同高、手心向上),转腰上步(方向仍是正东,屈臂收手到肩上头侧),弓步搂手推掌。

08、右单鞭:坐腿、转腰、扣脚、云手,重心左移、坐腿、转腰,云手、翻掌、收脚,勾手、转身、上步(正西偏北),弓步推掌。

09、右云手:坐腿、转腰、扣脚、松勾,右云、翻掌、收脚并步(两脚平行向前,相聚10——20厘米成小开步),左云翻掌、开步、出脚,右云翻掌、收脚并步,转腰、左云、翻掌开步。

32式太极拳的三个阶段

32式太极拳的三个阶段

32式太极拳的三个阶段简述32式太极拳的三个阶段一、易骨、易筋、洗髓阶段这个阶段是习练32式太极拳的基础阶段。

32式太极拳是一项身手放长的运动,32式太极拳总论中明确要求,要在行功走架中做到:“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圆裆,开胯曲膝;神聚气敛,身手放长”。

各种特点及要领,在于大家平日里多加练习和揣摩,太极拳重在思考和领悟。

按此要求,日积月累练习,能逐步使身体各个关节和筋脉舒展柔开,进而达到身肢放长和洗髓之目的,以提高肌肉的弹性和增强八面支撑的拥劲。

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节节松、节节通,敛气入骨,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柔曲百折若无骨;才能在发劲时松活弹抖、惊炸点刚、柔韧有余,为下步练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阶段32式太极拳对内是意气运动,对外是神气鼓荡,其理是精满则气足,气足则神清,神清则虚空灵动。

拳谚云“心一虚,全体则虚,为虚则灵,灵足以应敌”,而这一切都要通过套路的运动来实现。

想要真正学好太极拳,首先就是要将它的套路熟练掌握。

套路行功走架时,在意念的导引下,虚实、开合、起落、旋转,腰胸折叠,配以绞来绞去的多种动作,使丹田之气得以培元,周流全身,又能在意念中达于梢节。

此时习者大有虚空、灵动梦游般步入仙境之感,而这种感觉正是第二阶段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具体体现。

因此说,打拳不在样式,而在气势,练内家拳必须以练内气为主,一定要注意火候,火候不到,就不可能产生质的变化。

三、明劲、暗劲、化劲阶段习练武术,必须研练各种武术的劲法,只有这样才能克敌制胜,成为强者。

那么,什么是武术的明劲、暗劲、化劲呢?所谓明劲,是指“心一动,通过肌肉和筋脉在瞬间一松一紧中所形成的劲”。

暗劲,是指“以意领气,以气催力,心、意、气、神、形外相合所形成的混元之劲”,暗劲既可外显,又能内敛。

化劲是指“在积柔成刚或积刚生柔和刚柔相济中所形成的一种既沉重,又轻灵敏捷,能沾、粘、连、随应变万端之劲”,化劲是武术劲法中的最高境界。

一位太极老人50余年练拳心得

一位太极老人50余年练拳心得

一位太极老人50余年练拳心得一运动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后,感觉身体疲倦,需要马上休息。

激烈运动后,心跳加快,血循环旺盛,全身毛孔开张,不得急速坐卧,洗冷水澡,饮用冷饮,不得冷风取凉,以免气血瘀滞,引发中风瘫痪和风湿性关节炎。

激烈运动后,应该慢慢地短距离散步五至十分钟,待呼吸、心跳、皮毛收缩正常了,再做其它事宜。

二学习太极拳要先慢后快,快后复归于慢,快不可错乱,慢不可滞呆。

要先柔后刚,然后才能刚柔相济。

太极拳的拳理很深,有很多特别的地方,学者要先明太极拳的要点,到练习的时候,一方面照势动作,一方面细心揣摩,身作心维,才能进步迅速。

若是粗心大意,只晓得形式上依样画葫芦,就是学完也是一套空架子。

练习的时候,要凝神一志,心不二用。

初学者要把虚实开合、起落旋转这八个字辨别清楚。

三姿势的要点无外乎手领、眼随、势端、步稳、肩平、身合,尤其要注意“顶、裆”两部的劲不可有失,否则必致上重下轻,周身歪斜,毛病百出。

太极拳的动静作势,全赖于自然运化,灵活循环无端,虚实开合、起落旋转都是从圆圈中来的。

初学入门要先以大圈为主,随后慢慢地由大圈变化为中圈,由中圈变化为小圈,起先不过是揉筋活节,后来便可接骨斗榫。

四太极拳的性质是刚柔相济,柔中有刚,刚中有柔,这是要练到功夫成熟的时候方能如此。

动作要柔和自然,毫无娇强之意,柔要能松得开,活要领得住。

松不开、领不住便不能自然,不自然便不能进步。

五太极拳的练习方法是用意不用力,意动神动,神动身动,动无不动,自始至终,一气贯通。

用力者则滞、则僵、则硬,百病丛生,甚至可把身体练残。

六太极只有两仪,而两仪生四相八卦,以至无数,归根还是阴阳二字,应细心揣摩。

屈伸、开合、虚实、刚柔、左右、进退、前后、上下、内外、呼吸等,都是阴阳之变名。

所谓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动为阳、为虚、为刚、为伸、为开、为前、为进、为呼也,静为根、为阴、为屈、为柔、为合、为实、为吸,不可枚举。

七人像一部机器,一部动全体皆动,各部件转各部件的,一个总承带动全体,然而一停皆静。

32式太极拳口诀

32式太极拳口诀

32式太极拳口诀预备势第一段(一)起势(二)右揽雀尾(三)左单鞭(四)左琵琶势(五)进步搬拦捶(六)如封似闭(七)搂膝拗步第二段(八)右单鞭(九)右云手(十)野马分鬃(十一)海底针(十二)闪通臂(十三)右揽雀尾第三段(十四)转体撇身捶(十五)捋挤势(十六)右拍脚(十七)右拍脚(十八)右蹬脚(十九)进步栽捶(二十)右左穿梭(二十一)肘底捶第四段(二十二)倒卷肱(二十三)右下势(二十四)金鸡独立(二十五)左下势(二十六)上步七星(二十七)退步跨虎(二十八)转身摆莲(二十九)弯弓射虎(三十)左揽雀尾(三十一)十字手(三十二)收势一起势1左脚分开半步与肩同宽.2两手慢慢前平举3屈蹲按掌二右揽雀尾1提脚抱手2向左前方上步3弓步棚手4坐腿转腰扣脚5抱手收脚6转身向右上步7弓步右棚手8伸臂翻掌9坐腿转腰后捋10转腰搭手11弓步前挤12坐腿平云13转腰扣脚旋臂14丁步按掌三左单鞭1勾手转身出脚2弓步推掌四左琵笆式1跟步摆掌2做腿带手3虚步合手五进步搬拦捶1转腰穿掌2上步穿掌3进步拦掌4丁步打拳六如封似闭1做腿翻掌2上步收掌3弓步推按七搂膝拗步1转腰撇脚2摆手收脚3收手上步4弓步搂推5转腰撇脚6收脚摆掌7转腰上步8弓步搂手推掌八右单鞭1坐腿转腰扣脚2重心左移坐腿转腰云手翻掌收脚3勾手转腰上步4弓步推掌九右云手1坐腿转腰扣脚松钩2右云翻掌收脚并步3左云反掌开步出脚4右云反掌收脚并步5转腰左云翻掌开步十野马分鬃1转腰抱手提脚2转身上步3弓步分手4转腰撇脚5抱手收脚6转腰上步7弓步分手十一海底针1跟步反掌2坐腿提手3虚步插掌十二闪通背1立腰上步2弓推掌十三右揽雀尾1转腰撇脚2抱手提脚左胸前抱球3出步上步4弓步棚手5伸臂翻掌6坐腿转腰后捋7转腰搭手8弓步前挤9坐腿收手10弓步推按十四转体撇身锤1坐腿扣脚转腰分手2重心右移坐腿收脚握拳合手3转腰上步举拳4弓步撇打十五捋挤势1转腰扣脚2弓腿腿穿抹4收脚后捋4转腰上步搭手5弓步前挤6转腰扣脚7弓步穿抹8收脚后捋9上步搭手10弓步前挤十六右拍脚1转腰扣脚2合手提腿3分手拍脚十七左分脚1落脚翻掌2弓腿分手3提腿合手4分手分脚十八右分脚1落脚合拳2蹬抖弹十九进步栽拳1落脚摆掌2收脚摆掌3上步收掌4弓步载捶二十上步左右穿梭1转腰撇脚分手2收脚抱手3上步错手4弓步架推5转腰扣脚6收脚抱手7上步错手8弓步架推二十一肘底捶1坐腿落手2退步翻掌3虚步劈掌二十二倒卷肱1侧手翻掌2提腿收手3退步推掌4虚步推掌(重复三次)二十三右下势1转身扣脚合手2提脚举手3仆步分手二十四金鸡独立1弓腿举手2独立托掌二十五左下势1落脚转身合手2弓步分手二十六上步七星1弓腿举手2虚步架棚拳二十七退步夸虎1退步松手2坐腿分手撑掌二十八转身摆莲1扣步抱手2转身穿摆掌3摆莲拍脚二十九弯弓射虎1落脚摆手2弓步架打拳三十左揽雀尾1转要撇脚2抱手收脚3向前上步4弓步棚手5摆臂翻掌6转身后捋7转身搭手8弓步前挤9坐腿后引10弓步推按三十一十字手1转身扣脚撇脚分手2坐腿扣脚合手3收脚举抱三十二收势1翻掌分手2垂臂落手3收脚还原成预备式。

32式太极拳的特点和口令

32式太极拳的特点和口令

32式太极拳的特点和口令太极拳运动在多元化的21世纪以其极佳的健身效果而受到世人的广泛欢迎。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32式太极拳的特点。

欢迎阅读!简述32式太极拳的特点1.心静体松心静体松是太极拳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重要特点之一。

打太极拳要求思想集中,全神贯注于动作,做到“神聚、心静、意专、体松”。

“心静”是练太极拳的重要原则,“心静”要求要专心。

在练拳时,思想要集中,意识不断地引导动作,并且灵活变换,使任何动作都有一定的指向,不能顾此失彼:“心静”要有耐心,不可焦躁或心猿意马,否则动作方向、姿势不正确,就难以把太极拳学好、练好。

“体松”是和心静同样重要的一个原则,是贯彻“用意不用力”的重要措施。

运动时,在心静的前提下用意引导肢体内外各个器官、关节和肌肉的放松,逐步做到全身不该用力处毫不用力,内外各部分无一处不松,尽量使身体自然舒展而不僵硬。

按照规矩用劲,以意贯注于动作过程之中,按照动作的虚实变化适度地完成动作。

2.轻灵沉稳练太极拳要求在意识引导下动作轻灵、重心沉稳。

“轻灵”是保证全身内外充分放松的必要措施。

所谓“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只有用力越少越好的轻的练法,动作才能越练越灵活.不轻就不能松,不松就不能灵活。

灵是轻的发展,在轻的基础上发展,方能达到“一羽不能加"的高度敏感的灵。

“沉稳”是使上体端正舒适,保持下肢稳定,要求虚领、立身中正、气沉丹田、步似猫行。

进退转换,要分清虚实,步随身腰变化,需稳健、轻灵、沉着。

3.柔和缓慢“柔和”的前提是要放松,放松对解除疲劳、积蓄力量,以及提高耐力、速度、灵敏和技巧等,都有直接的关系。

练习时,要求始终放松,在心静用意的前提下,引导全身放松。

放松是用意的,是积极振作的,不是漫不经心、消极疲塌的。

练习时,要在放松的基础上使两臂动作保持弧形,使两臂运动走弧线。

“缓慢"也是太极拳的重要特点,它是一种平稳中正的缓慢,肌肉和骨节不是处在某一特定角度下收缩和旋转,而是用许多不同的角度完成一系列伸缩和旋转的静力性练习。

32式太极拳的哲学思想

32式太极拳的哲学思想

32式太极拳的哲学思想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武术宝库中的一帜奇葩。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32式太极拳的哲学思想。

欢迎阅读!简述32式太极拳的哲学思想第一、太极拳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哲学观太极拳“道法自然”,人身为一“小太极”,自然为“大太极”。

当你练完了一套太极拳,到户外、旷野、树林、草地上,无拘无束地“全身处处毫无牵掣”,“动静作势、纯任自然”,呼吸自然,开阔心胸“随天机动宕”。

也无意追求蹬腿有多高,架势有多低,姿势有多规范,以顺乎自然、天人相通的观念来行拳走势,与大自然静静地交流、交融,将自己溶人大自然之中,天人一体,生机无限,热爱自然、热爱人生之情油然而生。

忘却烦恼,进入一种恬淡自然的境界,会有一种好心情,一份紧张烦恼之外的宁静,这对你的健康会没有益?第二、太极拳体现了人与人和谐的一种伦理观现代人工作中、商务中的激烈竞争,使人与人的关系紧张,甚至白热化,由此引来嫉妒、烦恼、仇视;现代科技又给人创造了网上聊天的环境,减少了人与人的接触和交流。

人们聚在一起练太极拳,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环境,随着音乐舒拳走势,或两两推手“随曲就伸”“舍己从人”,粘连黏随,成为一种融洽感情、乐此不疲的交流情感的活动。

正如《大趋势》一书中提到的“每当一种新技术引进社会,人类必然要产生一种加以平衡的反应,也就是产生一种高情感”。

太极拳以静心养性,动中求静的运动方式,做为一种高情感活动是非常可取的。

尤其是在外国,老年人,妇女平日较为孤独,有一种场合给他们一起练拳、交流、说笑,相互尊重,其乐融融。

太极拳以其绵缓斯文的运动风格,尤其容易增加人与人的和谐相处的观念。

不少发达国家,有兴趣练太极拳的人聚集一起,无欲无争,陶然往返,不失为凝聚人情感的“魔杖”。

第三、太极拳是终身追寻和谐的养生观太极拳和其他武术拳种一样,在练拳中追寻和谐,上下、身步、手眼、内外,处处和谐,可为“终身不尽之”。

32式太极拳学习心得(5篇)

32式太极拳学习心得(5篇)

32式太极拳学习心得(5篇)32式太极拳学习心得(5篇)练习太极拳还要注重心境,因为只有心静下来才能真正的体会到它的“意”和“神”。

保持放松的状态,手臂和身体都要放松,所以这样练习了几次之后就觉得保持心静也并不是真的做不到32式太极拳学习心得(精选篇1)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情,本身就是意志的体现,而且再次过程中,可以磨练年轻人浮躁的脾气,时期变得温和坚韧。

我们学习太极拳的目的,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中华武术里的经典,也不是因为它是我国的国粹,更不是想让我们成为一代宗师。

单纯的只是希望大家能通过学习太极拳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和效果,同时还可以丰富同学们生活的乐趣。

然而有许多同学对此并不感兴趣,认为太极拳慢悠悠的,是老年人学习的东西。

其实不然,太极拳是老少皆宜的。

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练习太极拳,都会获得很多好处,增强体质则是其最直接最基本的效果。

很多同学一进入大学就不同程度的变懒,我也不例外。

出来平时上课,很多人都很少做锻炼,长期下去,体质和抵抗力会下降的。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因此,希望大家在闲暇时间能够多多练习一下太极拳,就当是为了今后能有一副健康的体魄够更好的学习和工作而“存钱”吧。

目前对太极拳的体会仅仅如上所述,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练习过程中,我还会有更多更深的体会,再与大家交流。

32式太极拳学习心得(精选篇2)上班时,健康的身体是工作的本钱,退休后良好的身心是生活的主题。

去年,人到达了退休的年龄。

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我参加了大兴老年大学开设的太极拳学习班,经过老师的精诚教授,我已初涉吴氏三十七式太极拳,感觉收获匪浅。

一学太极拳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在临近退休的日子里,我曾为退休后可能无所事事而感到茫然。

自从参加了老年大学的太极拳班的学习后,从心里感到心灵上得到了净化。

尤其是老师在课堂上的谆谆教授,使我获得了知识,并达到了解惑的目的,使我更加热爱生活,进一步认识到运动可以健身,而且可以净化心灵。

二练太极拳可以使生活质量升华在没有学太极拳之前,我对自己的身体似乎失去了信念。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一、太极拳的运动特点1.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2. 什么人最适合练太极拳3. 练太极拳的好处有哪些二、太极拳的练习姿势三、练太极拳的注意事项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1、太极拳的运动特点1.1、柔和型
柔和的活动有利于身体放松和呼吸自然,适合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进行锻炼,不会发生体育性意外。

尤其是对体弱和患有慢性病的人,更是一种较好的体疗手段,所以柔和是太极拳运动的主要特点。

1.2、缓慢性
太极拳运动宜慢不宜快,从慢上练功夫,这是太极拳运动的重要特点之一,慢才便于掌握要领,慢而不停的动作,运动量才大,一套简化太极拳或健身小套路,可用4-6分钟,88式太极拳或健身套路,可用15-25分钟,如功夫较深可练半小时或更长的时间。

1.3、圆活性
太极拳的动作(上肢),是以各种弧形曲线为基础构成的,练起来灵活自然衔接和顺,避免直来直去。

动作圆活,不滞不僵,就要以腰为轴,太极拳论中强调腰的动作,谓之“主宰手腰”。

所以圆活性在太极拳运动中非常重要。

2、什么人最适合练太极拳2.1、心肺功能薄弱者
一般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大心肺功能也会随着减弱,心肺功能薄弱容易造成呼吸不顺畅。

太极拳的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可以有效的锻炼到肺部的功能,长时间的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肺活量。

从而起到了防止心肺功能衰弱的作用。

2.2、神经系统衰弱者。

练太极的十大坏处

练太极的十大坏处

如何避免十大练太极的坏处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

然而,不正确的练习方式和不良的习惯也会对身体造成意想不到的危害。

下面是十大坏处及如何避免。

1. 伤害膝盖:太极拳动作多以膝关节为中心,不恰当的姿势或过度练习会给膝盖关节造成巨大的压力。

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太过负重的动作。

2. 腰部酸痛:太极拳常用的扭腰动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但是如果动作不正确或者过度扭转会使腰部酸痛,建议避免长时间练习超出自身极限的动作。

3. 误食指:一些太极拳动作需要握拳,正确的握拳方式会对肌肉造成压力,如果姿势不正确,就会误食指,导致手指受伤,应注意发力点、握拳方式等。

4. 头昏眼花:太极拳体位变换激励了前列腺体液和耳石的运动,长期练习可改善眩晕症。

但如果突然站起来或者改变位置很快,可能会出现头昏眼花等不适症状。

应注意站起来要缓慢、姿势平稳。

5. 手腕酸痛:极端地弯曲手腕或者使用手腕与手臂不协调地运动时,都会给手腕带来不适和不良后果,应该避免太过用力,合理运用身体的力量。

6. 气喘吁吁:太极拳是一种调节呼吸的运动,然而过度的呼吸锻炼会加重胸部负担。

另外,练习太极拳时,功夫虽然像缓缓流水,但是要注意呼吸配合,避免一呼一吸过快。

7. 头痛发晕:太极拳的运动需要注意头部的稳定性,使头部在理直的方位,不要向上或向下,以免震动太大,造成身体异样的感觉。

8. 腿部僵硬:单腿功、深蹲、起势等抬腿动作常常让练习者感受到腿部肌肉的刺激,但如果做法不当,会导致腿部肌肉僵硬。

在练习中要确保膝盖不超过脚尖、脚与地面保持平行。

9. 脖子酸痛:太极拳练习需要多转头动作,若脖子的动作和身体其它部位的协调不畅,容易造成脖子疼痛。

要避免突然转颈或者长时间练习相同方向的动作。

10. 损伤肩膀:广阔胸怀、进退换位等动作极易勾动肩膀,肩膀因此可能承受不小的压力,若姿势不张不力,或是肌肉群得不到顺畅的协调,就会对肩膀造成损伤。

32式太极拳教学要求及措施

32式太极拳教学要求及措施

32式太极拳教学要求及措施
32式太极拳的教学要求和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 培养兴趣:初学者应首先培养对太极拳的兴趣和热爱,这有助于增强学习动力和坚持练习的决心。

2. 基础动作:在开始学习32式太极拳之前,初学者需要掌握基础的太极拳动作和动作要领,如起势、云手、揽雀尾等。

3. 循序渐进:学习32式太极拳需要循序渐进,先从简单的动作开始学起,逐渐掌握复杂的动作和技巧。

4. 呼吸配合:在练习太极拳时,初学者应注意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尽量做到深呼吸、慢节奏、轻柔圆活的动作。

5. 意念引导:学习32式太极拳需要运用意念来引导动作,使身心合一,提高练习效果。

6. 持续练习:学习32式太极拳需要坚持练习,只有通过不断的反复练习才能掌握要领和达到熟练程度。

7. 交流学习:在学习32式太极拳的过程中,初学者可以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和分享,互相学习和帮助,提高学习效果。

8. 持之以恒:学习32式太极拳需要持之以恒,只有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程度和获得良好的锻炼效果。

总之,学习32式太极拳需要耐心、毅力和持之以恒的
精神,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探索,才能真正掌握和享受这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32式太极拳

32式太极拳

32式太极拳简介太极拳是一种源于中国传统武术的内家拳种,其中最为流行和广泛应用的一种是32式太极拳。

32式太极拳是一种相对简化的太极拳练习套路,减少了太极拳传统套路中的一些复杂动作,更容易学习和掌握,适合初学者。

32式太极拳的起源32式太极拳是从传统太极拳中精选出来的一些代表性动作,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武术文化。

太极拳作为一种拳法,于明代末年开始得到广泛的发展和传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后,为了更好地推广太极拳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武术形式,对传统的太极拳套路进行了整理和简化,从而衍生出了32式太极拳。

32式太极拳的特点•简化:相对于传统太极拳来说,32式太极拳简化了套路中的一些复杂动作和技术要求,更适合初学者快速入门和掌握。

•流畅:32式太极拳动作流畅,运用了太极拳的特色“柔中带刚”的理念,注重身体的松紧配合,使整套拳法看起来富有美感。

•实用:32式太极拳注重实用性,既可以作为一种养生保健的运动方式,也可以用于自卫或武术训练。

32式太极拳的动作32式太极拳由32个动作组成,下面列举了其中的一些代表性动作: 1. 起势:两手轻插胸前,右足后退一步,同时右手向右推出。

2. 收势:两手向内侧平拉至腰部,左足跟跟进至右足旁。

3. 左右搂膝盖:两手同时向前推出,成搂膝盖状。

4. 左右摆莲:两手平行向前摆出两个圆弧状,一手向左,一手向右。

5. 野马分鬃:右手向右弯曲,左手伸直向左推出。

6.云手:双手内侧转动,如云雾飘动。

7. 左右攬雀尾:将右手向内画弧至左侧身后,同时左手顺势摁下。

8. 左灵活手:左手向前画弧,如梁木灵活。

9. 右灵活手:右手向前画弧,如梁木灵活。

10. 收势:双手向内侧平拉至腰部,同时向后移动右脚。

32式太极拳的练习方法•姿势:保持身体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

•慢练:初学者可以选择慢练的方式进行32式太极拳的练习。

重点是保持动作的连贯流畅和身体的松紧适度,不要过分用力。

32式太极拳的分解教学

32式太极拳的分解教学

32式太极拳的分解教学32式太极拳的分解教学随着太极拳运动的盛行,现在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家练习太极拳的身影,对于初学者而言,32式太极拳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2式太极拳的分解动作及要领1、起势:左脚分开半步与肩同宽,两手慢慢前平举,曲蹲、按掌(要保持沉肩顶头含胸立腰,两手轻轻地按到腹前)。

2、右揽雀尾:微微向右转身,两手在右胸前相合,提脚向左前方上步(东南),弓步左捧手,前手与肩同高,手心向内,力点在前臂的外侧,后手按在胯旁;坐腿转腰扣脚,抱手收脚把右脚提起来收到左脚的内侧,转身向正西上步。

注意:练习时,注意放松,要保持身体动作的柔软。

弓步右棚手(后手按在胯的旁边,掌心向下);伸臂翻掌,坐腿、转腰、后捋捋到腹前,左手心向上右手心向下,转腰、搭手,身体转向正西,两手在胸前相合,左掌掌指轻轻贴在右腕的内侧,弓步前挤,坐腿转腰向右平画弧,转腰扣脚旋臂,右手内旋停在右肩前(正南);然后重心右移,按掌、收脚、丁步,左手掌指一直附在右腕内侧(西南)。

3、左单鞭:勾手、转身、出脚,身体向左转,出脚的方向正东偏北;弓步推掌。

5、进步搬拦捶:转腰穿掌,上步穿掌,进步拦掌(左手心翻转向下,右手变拳落在腰间,拳心转向上),丁步打拳(右拳拳眼向上,左拳拳心向下停在左臂的下面,右脚收拢成后丁步)。

6、如封似闭:坐腿翻掌,上步收掌(经过胸前到腹前,手心翻转向前下方),弓步推按。

7、搂膝拗步:第一个:转腰撇脚,摆手收脚,收手上步(正东),弓步搂推。

第二个:转腰撇脚,摆手收脚(转腰看后手,与肩同高,手心向上),收手上步(曲臂收手到肩上头侧正东),弓步搂推。

8、右单鞭:坐腿、转腰、扣脚、云手,重心左移、坐腿、转腰,云手、翻掌、收手,勾手、转腰、上步(正西偏北),弓步推掌。

9、右云手:坐腿、转腰、扣腿、松勾,右云(两手交叉在身体的前面向左向右立园画弧,手心向内带有一定的棚劲,高不过头,掌心对着自己的鼻子,下面的手经过小腹前)、翻掌、收脚并步(两脚平行向前,相距10到20厘米成小开步),左云、翻掌、开步、出脚,右云、翻掌、收脚并步,转腰左云、翻掌、开步。

杨氏三十二式太极拳

杨氏三十二式太极拳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杨氏三十二式太极拳
杨氏三十二式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特点
杨氏太极拳,太极拳的一个流派,是由河北邯郸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在陈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由于杨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他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优美、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平正扑实、由松入柔、刚柔相济,一气呵成,犹如湖中泛舟轻灵沉着兼而有之。

练法简洁,深受一般大众的喜爱,故而流传最广。

杨式太极拳动作要求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

此动作之完成,乃下一动作开端,绵延相续。

心法上亦要求一气呵成。

太极拳32式分解教学

太极拳32式分解教学

太极拳32式分解教学一段1、起势:并脚直立、两腿夹紧,向左开步、与肩同宽,两手平提、与肩同高,曲膝按掌、平于腹前。

2、右揽雀尾:稍右转体、丁步右抱,转体(东南)上步、弓步左棚;后坐扣脚、丁步左抱,转体上步、弓步右棚(西),反手棚臂、后坐下捋,搭手前挤,后坐平云、扣脚左转,丁步斜按,(扣脚旋手,转体换重,收脚按掌,)(西南)(吴式)。

3、左单鞭:右手变勾、转体上步,弓步推掌(东)。

4、左琵琶势:跟步展臂,(右手平摆,掌心向上,左掌心向下自然下落),后坐引手(左手向上摆,右手往回带),虚步合手。

5、进步搬拦锤:左转摆脚(活步摆脚),臂下穿掌,上步摆脚,转体穿掌,上步拦掌、跟步冲拳(孙)。

6、如封似闭:后坐开掌(转腕分手),上步收掌,弓步推按。

7、左右搂膝拗步(2次):后坐撇脚(翻手左转)、摆臂收脚(收脚托掌),上步屈肘、弓步搂推(后蹬);后坐撇脚(翻手右转)、摆臂收脚(收脚托掌),上步屈肘、弓步搂推(后蹬)。

二段8、右单鞭:(右碾脚)后坐扣脚、右转开掌(转体运臂),左坐转体(左坐云手),收脚勾手,转体上步,弓步推掌。

9、右云手(3次):后坐扣脚、转体松勾,右云换重、翻掌并步,左云换重、翻掌开步;右云换重、翻掌并步、左云换重、翻掌开步;右云换重,翻掌跟步。

10、右左野马分鬓(2次):左坐带掌、丁步左抱,旋腰出步、弓步右分;后坐撇脚、丁步右抱,旋腰出步、弓步左分(西)。

11、海底针:跟步摆掌,换重抽掌(后坐微转,提膝抽手)虚部插掌(西)。

12、闪通背:收脚提手,弓步撑推。

13、右揽雀尾:后坐撇脚、左转收脚(丁步左抱),旋腰上步、弓步右棚,旋腰翻掌(反手棚臂),左转后捋(后坐下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转腕分手,后坐引手,弓步推按(后蹬)。

三段14、转身撇身锤:后坐扣脚(扣到位),左转开掌,丁步握拳(坐腿握拳,收脚搭手)、(右坐收脚,搭手握拳),上步举拳,弓步撇拳。

15、捋挤式(左右):后坐扣脚(松拳变掌)、旋腰带掌、弓步穿抹,收脚(旋腰)下捋,(旋腰)上步搭手,弓步前挤(东南);后坐扣脚、旋腰带掌,弓步穿抹,收脚(旋腰)下捋、(旋腰)上步搭手、弓步前挤(东北)。

太极拳教学计划

太极拳教学计划

校本课程32式太极拳教学计划教学内容:32式太极拳套路教学时间:可以设置成一个模块或者是半个模块,可依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本计划设置成一个模块。

教学任务:1.学习太极拳相关的理论知识,认识太极拳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作用。

2.学习32式太极拳各式的动作方法、口令、手法、步法、示范位置、攻防含义、注意点。

3.掌握太极拳的基本运行规律,发展学生的动作能力。

发展学生的力量、平衡柔韧等身体素质,重要的是陶冶学生的心理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教学说明:1.太极拳在教学的进度必须放慢。

一般情况每次课只安排新授一到两式动作方法,其余时间以复习为主,每节课在新授内容完成后,大部分时间应安排给学生复习上次课的内容。

另外,上课时候抓一些时间对学生的基本功进行强化训练。

2.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的组织方法和结束部分统一写在前头,以后的每节课程不再另外重新的写,课堂中以这些为主,具体到每次课程的时候可根据实际需要做些改变。

开始部分:1.体育委员整队并检查人数,报告缺席的人数并记录。

2.教师宣布课程的内容,并检查学生的着装,安排见习学生随堂听课。

准备部分:1.慢跑学校田径场两周。

要求:队伍整齐,体育委员领跑。

2.做徒手操把各环节充分活动开。

基本部分:1. 动作要求和教学要求规范。

2. 组织教学:(1)学生回顾上次课程教授的内容并自己比划,含动作方法、口令等。

(2)教师领做并施口令,学生老师共同练习。

(3)由学生轮流上来带领同学完成前面学过的每式动作。

(4)教师新授每节的一式动作,学生首先要记住的是动作的的方法和口令。

他的可先知道了解,等下次课程再记忆。

(5)学生分组探讨和学习动作并复习已经学过的技术。

(6)教师巡回指导。

(7)个别学生代表进行示范,学生和老师共同找出不足和长处。

(8)复习课的组织方法依上述方式进行。

结束部分:1.放松活动,完成放松操。

主要是下肢肌肉的放松,还可以从心理上进行。

2.教师或学生讲评本次课程学生或教师的教和学的一些情况。

32式太极拳 练32式太极拳滋养身体系统

32式太极拳 练32式太极拳滋养身体系统

32式太极拳练32式太极拳滋养身体系统太极拳是一种很好的养生运动,学好32式太极拳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滋养身体系统,想要学好32式太极拳不仅需要领悟力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坚持练习,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跟着32式太极拳教学来简单的学习下吧!练32式太极拳对微循环的影响第一,练32式太极拳对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的影响很突出以脊柱为例,练剑时要求“含肠松腰拔背”,“腰脊为第一主宰”等,这说明练太极剑与腰部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经常练习太极剑,无论对脊柱的形态和组织结构都有良好作用。

前后连贯、绵绵不断,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因此需要大脑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

这也间接地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训练的作用,从而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了其他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加强了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

这样的连贯的练习不仅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强壮,还可以有效的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大家在练习的时候一定要循序渐进的练习哦。

第二,练32式太极对心脏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在中枢神经活动支配下发生的,就太极剑动作的组成来说,它包括了各组肌肉关节的活动,也包括了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膈运动。

其能够加强血液及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的淤血,是消除体内淤血的好办法。

在全身各部分骨骼肌的周期性的收缩与舒张,可以加强静脉的血液循环,肌肉的活动保证了静脉血液回流,及向右心室充盈的必要的静脉压力。

呼吸运动同样也能加速静脉的回流。

第三,练32式太极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练习32式太极拳讲究的是用意,这些能够使大脑得到充分的训练,练习太极拳32式动作需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及全身都要照顾不乱。

例如,吸气时胸廓的容积增大,内部的负压增高,结果上下腔静脉的压力减低,静脉回流加速。

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改善体内各器官之间的协调活动,使神经紧张度增高,各器官组织的供血、供氧充分,物质代谢也得到改善。

除此之外,经常练习32式太极拳对脂类、蛋白类以及新陈代谢等方面都起着练好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32式太极拳为什么要慢练32式太极拳为什么要慢学习太极拳要稳打稳扎,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学习过程,每个阶段都要勤练,如何练?当然是要慢练。

(1)太极与站桩32式太极拳之所以被看成病号拳、老人拳、最多不过是健身拳,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它的慢(另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它的柔)。

按照人们的常识,拳是用来打的,要打就得快,慢了就挨打。

手快打手慢,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32式太极拳练起来这样的慢,能有什么用呢?就算你很有功夫,脚下有根,身上有劲,手上有招,但你的动作那么慢,连别人的身都挨不到,有功夫也没用。

由此而推理慢腾腾的32式太极拳,无用。

这是个误解,因为32式太极拳慢练快用,练的时候哦慢用时也是慢,要做到慢中有快,快中有慢。

比如站桩,那是站在那里不动的,岂不比练32式太极拳的慢更慢?可是并没有任何一个练拳的人反对或轻视站桩,因为站桩太有用了。

那就像大厦的地基,越是高层的建筑,地基的要求越高,可是,没有人因为地基是埋在地下看不见的,因而认为地基不重要。

那么,练拳的地基就是站桩,32式太极拳的慢就相当于站桩。

练32式太极拳并不要求一定站桩(当然你愿意站更好),是因为它的缓慢动作基本上可以起到站桩的作用。

站桩时因为不动,所以可以有更多时间去审视纠正姿势,可以给身体受力的部分以更长时间的负担锻炼,这些在32式太极拳里都是一样可以做到的。

练习站桩的时候,不能憋气,否则没有进步反而会伤元气。

但是32式太极拳没有这个弊端,就算是练不好,也不会练坏。

前人说32式太极拳可以治拳病,打拳练出来的病大半是因为拙力浊气所致,这种病大夫是治不了的,而32式太极拳以松柔舒缓来顺气化气,自然消弭。

(2)慢练快用32式太极拳的慢,对健身有好处,这容易理解。

在技击中,也这么慢吗?这么慢也能技击吗?当然不是。

其一,慢练是必须的。

有人说,那我一上来就从快开始训练,行吗?不行。

只练快不练慢,你的快是没有根的,是飘浮的,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慢练是为了体验松柔,体验球劲整劲,体验体用合一,快了容易囫囵吞枣,似是而非。

说句不太招人喜欢的话,慢练还找不到拳里的劲呢,还要快?没有慢,就没有资格谈快。

其二,慢练快用,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

即使是练少林拳等刚猛快捷的拳术,从练拳到实战,也仍然需要训练,靠打套路不会天然生成实战能力。

32式太极拳要用到实战,也要做专门接手格手的训练。

平时打的慢动作,只是练习的功夫之一,而不是全部。

定步、活步、大捋、散手,就是逐渐在向散打的过渡。

其三,打时当然要快,练时的缓慢,不等于打时也缓慢,那就理解迂腐了。

出手快的前提是手(乃至全身)越放松越好,越用力就越僵硬,越僵硬就越慢。

由松而出来的快是真快,是因为在真正的对抗中,双方都是在不断变化,跟得上变化才是快,而僵硬恰恰就是指的不灵活。

(3)慢里出快练要慢,打要快,最后解决问题还得快,似乎慢比快要容易,也似乎快比慢要高级。

这又是个误区。

没有慢就没有快。

八卦掌给人的印象就是快,打起来、用起来都是快的,殊不知开始练基本功时却是要求尽可能的慢,无论是走圈还是走直趟(某些派别是走直趟的),都是落地生根,行如推磨,要走出力量来。

八卦打到后来是要快,势如奔马,孙老先生可以用下盘(蹲着)飞跑,但这都是从一步一步的拔慢步走出来的。

成都武侯祠有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人治蜀要深思。

套用一下:能懂劲,则刚柔相宜,自古行拳非为看。

不控制,即快慢皆误,今人习武要深思。

慢也好,快也好,前提都要控制住自己的身体,控制不住自己,则快慢都没用。

而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慢有时比快要难(当然,这里的快是相对而言的,不是超出常态的快)。

比如走路,一步步地向前走,大家都会,但弯下腿,站稳了,慢慢抬脚慢慢走,像走八卦一样的走,绝大多数人都会摇摇晃晃。

踢腿也是,快踢好做,慢抬慢落,就得练一阵了,即使压腿踢腿都过关,要想做到慢起腿也要单独耗腿。

最难的是移动重心也要慢,我们所有发出的力都是靠后脚蹬出来的,但是只管发力不管控制,就好象汽车只有油门没有刹车,一步跨出把重心也带出去而不能控制,俗话说叫“跳井”,意思是把自己的重心带到井里了。

发出单向的冲击力是容易的,只要你有劲,但是,要控制住你发出的力就远为难得多,就好象把已经抛出去的链球硬生生再拽回来、把已经打出去的拳硬收住、把已经砸下的铁锤停在半空一样,那是要付出加倍的力量。

太极拳的慢,就是要练出这发出去又拉得住的劲。

就是内劲。

所以,太极拳要求慢,反而是增加了难度,特别是在孙式太极拳中,更具有挑战性。

因为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进退活步,重心是在两脚间不断地转换,两手两脚同时都在不停地运动,而且各自有各自的运动路线,几乎没有对称的动作。

也就是说,你的大脑要同时控制住四个不同的运动目标,还不算“九要”之类的种种规矩,手型手位、脚型脚位和手脚的配合,以及你还需要体味拳中的内劲,招式的内涵,等等;难度是相当大的。

用太极舞、太极操来丑化太极拳是常见的事,这又是误区。

舞和操也不是吃素的,除了不能打架用,难度绝不亚于打拳。

舞有舞的要求,操有操的标准,干什么就得像什么。

舞和操是表演的艺术,就要线条舒展流畅,动作优美大方,并不要求实用。

而拳是用来打斗的,光外表动作好看没用,要有内在的东西,这就是内劲。

如果拳也打成高、难、美,去追求视觉效果,那反而才是舞和操。

可惜,我们的官方竞技武术和一些满世界去表演的武术团都在弄的这类玩意。

而太极拳再怎么说也比这些更不像舞和操。

所以,打拳与做操跳舞的根本区别是有无内涵。

操谈不上内涵,只是运动肌肉骨骼内脏;舞是用肢体语言说话,它想表达的东西就在它的肢体动作中;而拳则复杂得多,它不想表达什么,甚至它还在极力掩藏着自己的真实意图,它只是在模拟着各种技击的状态,模拟自己的发劲和应对对方的发劲。

儒家提倡“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逐渐外推式的自我修养程序,打拳的过程同样是一个不断外推的自我修养过程。

从养心到强身,从强身到练功,从练功到敌将,从盘架到推手,从知己到知彼,从招熟到懂劲,从懂劲到神明。

这其中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我们仔细体味揣摩,而太极拳盘架中的慢,就是为这种体味揣摩创造一个舒缓宽松的环境。

俗语说“欲速则不达”,慢工出细活儿。

太极拳一定要慢练,才能尝到个中三味。

慢而不停,在悠然从容中仔细体验如拧湿巾、上发条、揉面团般的细腻感觉。

要把湿手巾拧干用猛力是不行的,必须逐渐加力,但又丝毫不能缓劲,尽力拧出最后一滴水来。

上发条时,要用力但又要悠着力,力不足上不满,力过猛就会拧暴。

揉面团更是如此,不用力揉不动,用猛力没有用,一定要悠着劲但又要一按到底。

此三者与太极拳运劲如抽丝非常像,都是在顺中有逆,逆中有顺中找感觉。

记得上世纪60年代,还是在东单公园,见到一位练龙形太极的前辈,当时他有四十多岁的样子,人很瘦,戴眼镜。

他打的拳市面上没见过,手就像两条龙,盘来绕去,不离身躯,腿基本不迈出去,但每每深蹲到底,而且是单腿,很吃力。

他告诉我,此拳名为龙形太极,以旋拧为主,全身都拧,练拳像拧手巾,要把最后一滴水挤出来,所以要慢慢拧,拧到家。

这话很有道理,虽然各家拳式不同,但其理则一也。

孙老先生常常说动作要“到极处”、“极力”,就是极限态、临界态的训练方法。

这里最关键的是掌握分寸,也就是度。

离临界态远了不行,过了也不行,只有在逐渐接近的过程中去体验,太极拳的慢就是最好的接近临界态的途径,这个过程太快了,很容易把关键点滑过去;所以要渐进,“渐入佳境”。

总而言之,快有快的用处,慢有慢的好处,目标都是一个:把拳里的内容练出来。

(4)慢是考验许多人因为种种误解,虽然也承认太极拳好,但让自己选择时还是不选太极拳,而要选择形意拳或八卦拳,认为那才带劲,才是真正练武的拳。

太极慢练心法诀窍一、慢前心静体松,周身轻灵练拳伊始,一切都放下、都舍去,进入清净拳境,感觉似乎在艳阳下、乾坤间、花草里,又似乎在海上,摇晃晃,恍惚惚。

如此克服心浮气躁、心烦意乱、心猿意马,自然能“慢”下来。

二、慢中运行动作,以意导气,以行应意,以意发劲感觉头悬颈竖,尾闾中正,手心发热,全身似乎“拖泥带水”,手心似乎托、拢、含、滚小气球,周身似乎有一个大气圈包裹,推球如球在,抱拢如气柱,脚踢如踢球,脚踩如踩重,运手如摸鱼,抱球球自在,进七则退。

太极拳的创编结合了古代中医经络学说,常练太极拳能帮助人们强身健体,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三、退则有阻力,棚出如风行于水,捋则如手画眉毛,挤则如钱投鼓按时如掀箱盖,采挒时如正反掏窝,肘时内劲集于肘尖,靠时内劲似乎在肩部散开,进时如推(或蹬)石磙,退时如随海浪涌于岸,手上托如捧气贯顶。

腿下蹲如巨石沉海底,左转身则意气从右向左流通,右转身则意气由左向右流通,气如环流有升有降、有旋有转,如纺纱抽丝、如鼓浪,外旋拇指引领,内旋小指引领,带动周身,一转无不转。

四、慢中体会脐轮转圈、丹田磨气、循经合脉、气运四梢、抻筋拔骨、腹内鼓荡等这种体验似真非真、似有似无,心意太执着则不能持久,反易散乱,如无心意则易分心不能用意恰当,不能落实腰脊主宰与丹田核心。

修炼太极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忌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不仅不能健身还会伤身。

故拳打有无中,无意是真意,反求在自己,别人难代替。

五、慢后收束,如细雨,如中雨,如暴雨,己身如裸,洗髓易筋,如骷髅骨架,没有肉,没有衣服附着,洗尽病气、毒气、秽气。

三气排出体外,降于地底深处无影无踪;大自然的清气、真气从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