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力的合成2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力的合成》教案设计2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力的合成》教案设计2

F 的力的大小。

F2 FF第五节 力的合成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

3、要求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物理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方法,结果要符合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学难点: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归纳法 教学用具:平行四边形定则演示器、钩码、三角板、方木板、白纸、弹簧秤(两个)、橡皮条、细绳两条、刻度尺、图钉(几个)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如图甲,一个人用力F 可以把一桶水慢慢地提起,图乙是两 F F1个人分别用F 、F 两个力把同样的一桶水慢慢地提起。

那么力F1 2的作用效果与F 、F 的共同作用的效果如何?1 2学生:效果是一样的。

老师:我们把力F 叫做F 与F 的合力,如果我们要求F 和F1 2 1 2的合力,就叫力的合成。

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二、新课教学1、演示实验(请两位同学上讲台帮忙)(1)把放木板固定在黑板上,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木 甲块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A 点,结点自然状态在O 点,结点上系着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3)用两弹簧秤分别勾住绳索,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AO使结点到达O′点。

让学生记下O′的位置,用铅笔和刻 度尺在白纸上从O′点沿两条细纸的方向画线,记下F 、12(4)放开弹簧秤,使结点重新回到O 点,再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 ,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F 、F 和F121的力的图示。

(5)用三角板以F、F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在误差范围内,F几乎是F、F为邻1212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物理力的合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物理力的合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物理力的合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力的合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利用实验归纳法,得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并能初步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通过探索性实验,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教学器材教师用器材: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器、钩码(12个)、细线若干、弹簧秤(3只)、橡皮筋(3条)、方木板(l块)、平行四边形定则演示器(2个)、投影(1套)、微机(l套)、三角板(2个)。

学生用器材30套,每套包括:方木板(l块)、弹簧秤(2个)、橡皮筋(1条)、8开白纸(l张)、50cm细线(l根)、图钉(1个)、有刻度的三角板(2个)、记号笔(l支)、大铁夹(l个)。

四、主要教学过程l.引入教学「复习与提问」在初中,我们学过“一个力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做二力的合成。

提问:已知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风、F。

的大小分别为ZN、3N,如果民、F。

的方向相同,那以它们的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沿什么方向?引导回答:SN,方向与民、F。

的方向相同。

进一步提问:如果民、F。

的方向相反,那么它们的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沿什么方向?(IN,方向与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

)(板书)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与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两个因素有关。

并讲述这就是初中所学的“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投影 1)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两位同学沿不同方向共同用力提住一袋上石,解放军战士一人也能提住同一袋上石。

(演示1)将橡皮筋一端固定在M点,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只、F共同作用,将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O点;如果我们只用一个力,也可以将橡皮筋的另一瑞拉到O 点。

如图1、图2所示。

一个力F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力几、F。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能从力作用的等效性来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初步体会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2.能通过实验探究合力的方法——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并指导它是矢量运算的普遍规则。

3.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共点力的合力。

4.指导合力大小和分力夹角的关系。

5.能应用力的合成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求沿同一直线作用的两个力的合力的方法,在第一章也已初步接触到位移的矢量合成,本节内容进一步介绍矢量运算的普遍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这个定则是矢量运算的工具,故本节内容同样是高中物理的的“ 基石”。

教科书用简单的语言和一幅卡通图引入了合力、分力的概念及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

将求合力的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由传统教科书的验证实验改成探究实验。

实验看起来与传统教科书中的实验一样,但教科书的写法和学生的做法都有很大差别。

原来的写法把实验的结果告诉了学生,实际上是一个验证性实验,而新的写法是个探究性的实验。

为了降低探究的难度,书中写出了探究时要注意的4 个问题,以及及“ 建议用虚线的箭头端分别与两个合力的箭头端连接” 等话语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

教科书通过“ 思考与讨论” 栏目让学生知道合力与原来两个分力夹角的关系,最后通过两幅生活中的插图说明了共点力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1.引入讲述始皇拔鼎的故事,提出问题:绳子为什么会断?为后面求当合力不变等大两分力的大小随夹角增大而增大的规律埋下伏笔。

2.概念通过一组图片,感受两个力与一个力的效果相同即等效的含义。

并让学生举例等效替代。

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评定。

提出问题,合力的大小是不是简单的代数和相加减。

通过回忆初中共线共点力的合力算法,将方向的概念带入其中。

为什么“同向加,反向减”,就是说明方向会决定着合力的大小。

3.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教材上的实验设计,自行小组探究,感受互成角度的力合成之后,合力并不是代数相加。

高二物理“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高二物理“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高二物理“力的合成”教学设计一.学生学习情况及学习任务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四节“力的合成”,把实验探究求合力方法的过程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矢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矢量的运算方法。

高一学生刚接触矢量,对矢量的运算没有任何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生活经验可供借鉴,他们习惯的是仅有大小没有方向如质量、体积等物理量之间的代数运算。

所谓“万事开头难”,力的合成法则对高一学生来说是一个难关,而一旦过了这个坎,则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

意识到学生在这一问题上的巨大困难,一种简单易行的教学方法是分散教学难点,先教给学生力的合成法则,再让学生在实验验证和反复运用中逐步深化对力的合成法则的理解[1]。

但对照新课程理念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这样的处理又显然不是最佳的选择。

一则,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的新的教学理念把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以及经历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体验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正是象力的合成这样对学生来说全新的知识,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才更加真实而深刻,其效果远非那种目标和路线都明摆着的形式化的探究活动可比。

二则,正因为学生对矢量运算是完全陌生的,放慢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切身体验,也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矢量的合成法则。

三则,从知识上说,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运动学,对运动学中的矢量,如位移速度等,在生活中还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尤其是对两段位移总位移的讨论,形象直观,对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有一定的启示;从方法和习惯上来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学生对于科学探究尤其是实验探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体验和认识,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课堂氛围也为学生自主探究力的合成法则提供了保障。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1)从力的作用效果出发研究合力与分力间关系;(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3)体会等效的思想方法,参与实验探究力的合成法则的过程,体会实验归纳的方法;(4)体会在科学探究中既要大胆猜想,也要严谨求证。

力的合成高一物理教案5篇

力的合成高一物理教案5篇

力的合成高一物理教案5篇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平行班用的同一课题的教案设计,根据上课班级学生的实际差异宜有所区别。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力的合成高一物理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力的合成高一物理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必修)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节《向心力》。

教材的内容方面来看,本章节主要讲解了向心力的定义、定义式、方向及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

前面几节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这节讲的是描述使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合外力,是对物体运动认识上的升华,为接下来万有引力的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所以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这样的安排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看,本章节是运动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程中比较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对物体运动认识上的升华,它把运动学和动力__联系在了一起,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也是学生知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情分析【知识基础方面】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具备了探究向心力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为本节课的探究性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思维基础方面】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科学和第一学期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物理思维方法和较强的计算能力,但接受能力尚欠缺,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

【情感态度方面】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向心力有关的现象有,但是有一些是错误的这就给学生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带来困难。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向心力的定义;能说出向心力的定义、写出向心力的定义式和单位理解向心力的作用效果;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圆周运动,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与学习,相互联系,体验对物理概念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用概念前后联系的方法得出加速度的概念,感悟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学无止境的观点;通过向心力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实验,加深学生的印象,容易让学生理解,引起学生兴趣;四、重点与难点重点:向心力表达式验证,向心力来源与作用效果。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 3.4力的合成 教案2 Word版含解析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 3.4力的合成 教案2 Word版含解析

新课标教案力的合成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

3.理解力的合成本质上是从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了解物理学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

2.通过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并进行初步的探究。

3.学生在自主找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实验结果在误差范围内是准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善于交流的合作精神,在交流合作中发展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通过力的等效替代,使学生领略跨学科知识结合的奇妙,同时领会科学探究中严谨、务实的精神和态度。

教学重点1.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2.平行四边形定则及应用。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图钉(若干)、橡皮筋、细绳套(两根)、定滑轮、弹簧、弹簧秤、三角板、勾码、打点计时器、纸带、竖直木板(每种器材30套,分别装在纸盒中,置于教室前面备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提问]师:力的定义是什么?生: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力?师: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生: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物体发生形变。

师:(播放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片段)刚才这首歌大家可能都听过,同学们知道歌名吗?生集体:《众人划桨开大船》师:从物理学的角度说,一个人划桨产生的力太小不能开大船,众人划桨产生的力合起来才能开动大船。

如果知道每个人划桨的力,怎样求合起来的力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新课教学]一、力的合成[演示实验]让学生把一桶水提起来。

师:这里有一桶水请两位同学上来先一位同学提起来,然后共同提起来。

生:演示师:请两位同学谈谈体会生:一个人提水桶费力,两人提水桶较轻松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个人可以把水桶提起,两个人也可以把水桶提起。

不同的方法达到了一个共同的目的。

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学案2新人教版

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学案2新人教版

一、教课内容剖析1.内容与地位在《一般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一的内容标准中波及本节内容有“经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划分矢量与标量,使劲的合成与分解剖析平时生活中的问题”。

该条目要修业生经过实验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学习应达到理解的水平,并能使劲的合成与分解剖析平时生活中的问题,这表现了关注物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力的合成” 这一节研究的是力的等效关系,依照等效思想总结卖力的平行四边形定章。

教课中应让学生领会运用“等效”思想研究问题是物理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平行四边形定章是矢量运算广泛按照的法例,而矢量运算贯串高中物理一直,所以,本节内容为以后学习速度、速度的变化,动量、动量的变化等矢量及其运算确立了基础,它拥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课方案应侧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对知识的真实理解。

采纳实验研究的学习方式,培育学生采集信息、办理信息、剖析论证的能力,养成事实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优秀的合作习惯。

2.教课目的1)力的成效正确理解和掌握协力和分力的观点;2)过实验研究平行四边形定章, 能应用平行四边形法例剖析协力和分力的的关系;3)用作图法求协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协力;4)培育实验着手能力及剖析实验数据能力, 能运用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5)养成优秀的思想习惯和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3.教课要点、难点1)本节课的要点是经过实验研究概括总结卖力的平行四边形法例2)能从力的成效正确理解和掌握协力和分力的观点是本节课的难点;同时,由代数乞降扩大到矢量乞降,既是知识的超越,也是观点的延长,必定给初学者带来难度。

二、事例设计1.引入教课:正确理解和掌握协力和分力的观点教师: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砝码能够用一根细线提起来,也能够用两根细线提起来,其成效完整相同,如图1 所示。

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成效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协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教案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教案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合成概念,知道力的合成是解决力的效果问题。

2. 让学生掌握力的合成方法,包括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3. 培养学生运用力的合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合成概念介绍2. 平行四边形法则介绍3. 三角形法则介绍4. 力的合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作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效果问题,引出力的合成概念。

2. 讲解:讲解力的合成概念,并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3. 练习:布置一些力的合成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合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物体受多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分析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力的合成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力的合成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3. 实践应用:让学生运用力的合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评价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件:制作力的合成概念、方法和应用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 练习题:准备一些力的合成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3. 实际问题案例:收集一些涉及力的合成的实际问题案例,供学生讨论和分析。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力的合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和心得。

2. 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评价和提问。

3. 总结提升: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展示,总结力的合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规律和方法。

七、教学策略1.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力的合成原理和方法。

2. 问题引导:设置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力的合成知识解决问题。

3.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解题经验和心得,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八、教学难点1. 理解力的合成概念:力的合成是解决力的效果问题,需要学生理解力的合成实质。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3.4 力的合成2-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3.4 力的合成2-人教版

第三章第4节力的合成(展示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从力的等效性理解合力和力的合成概念。

(2)能通过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并知道它是矢量运算的普遍法则。

(3)初步掌握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的要领,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共点力的合力。

(4)知道合力的大小和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5)能应用力的合成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了解物理学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

(2)经历应用探究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求合力的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精神。

(2)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合力、分力的概念及力的合成的方法。

2.难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与应用。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学生自主学案。

2.实验器材:分组用(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绳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量角器、铅笔)。

【展示过程】一、基本概念:1.阅读课本举例说明,什么是合力,什么是分力,什么叫做力的合成?你如何理解“等效”和“替代”的含义?(1)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一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称为这一个力的分力。

(2)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强调:力的合成是一种等效替代的方法,即用一个假设的力去替代几个共同作用的力,替代后这一个力的效果与原来的几个力是相同的。

但合力并不客观存在,它是假想的力,是用来替代客观存在的分力的)。

2.通过阅读课本举例说明,什么样的力是共点力?你认为掌握共点力概念时应注意什么问题?(1)如果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或更多的力的作用,这些力共同作用在同一点上,或者虽不作用在同一点上,但它们的延长线交于一点,这些力就称为共点力。

(2)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共点力。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高级中学高中物理力的合成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二、重点1. 按等效思想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定则难点1. 用做图法和计算法求合力三、教学方式教学、演示实验、归纳、总结四、教具平行四边形定则演示器,合力与分力关系模拟演示器、三角板、弹簧秤2个、钩码.教学进程一、力的合成1.合力与分力:若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2.共点力:几个力若是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它们的作用点相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注意】1.力的合成是唯一的2.只有同一物体所受的合力才可合成3.不同性质的力也可以合成4. 分力与合力物体实质上讲是在力的作用效果方面的一种等效代替关系,而不是物体的重复受力二、 力的合成的解法【演示】将图1-5-1所示实验装置安装在贴有白纸的竖直平板上。

图1-5-1(a )表示橡皮条GE 在两个力的一路作用下,沿着直线伸长了EO 这样的长度。

图1-5-1(b )表示撤去F 1和F 2,用一个力F 作用在橡皮条上,使橡皮条沿着相同的直线伸长相同的长度,力F 对橡皮条产生的效果跟力F 1和F 2一路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力F 等于F 1和F 2合力。

合力F 跟力F 1和F 2有什么关系呢?在力F 1和F 2的方向上各别离表示力F 1和F 2的方向上个作线段OA 和OB ,按照选定的标度,使它们的长度别离表示力F 1和F 2的大小(图1-5-1(c ))。

以OA 和O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ACB 。

量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OC 的长度,可以看出,按照一样的标度,合力F 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对角线OC 表示出来。

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其合力仍可以用对角线OC 表示出来。

1. 平行四边形定则:若是用表示两个共点力的F 1和F 2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那么合力F 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够用这两个邻边之对角线表示出来,这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力的合成和分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力的合成和分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是现代高中物理教学的规范,在实施该标准的过程中,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改革教学模式,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满足学生终生发展需求,注重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实施多样化教学,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从生活走进物理,再由物理解释生活现象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的自主创新和探究。

二、教材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是人教版(2019版)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包括合力和分力、力的合成和分解、矢量和标量三个方面的知识点。

本节利用等效思想提出合力分力的概念,并经过实验探究推理归纳出矢量运算普遍遵守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使学生对矢量和标量认识更加深刻。

平行四边形定则。

为后续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是物理知识体系中有方法、可迁移、应用广泛的内容。

三、学情分析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高一阶段,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观察思考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但总容易忽略一些细节内容。

学生已经通过实验探究,感悟和理解了合力、分力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定则,与力的合成相比,力的分解难点是一个确定的力可以分解成无数组分解的方法,力的分解不是唯一的,要根据对已知了的实际情况进行分解。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在真实情境中让学生感受感知结论背后的含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知识本质。

四、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物理观念清楚分解是合成的逆运算;了解力的分解;学会使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受力分析,并运用其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受力问题;了解力的分解具有唯一性的条件;掌握根据力的效果进行分解的方法和正交分解法。

(二)科学思维通过对合力、分力概念的探究,强化运用等效替代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遵从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培养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归纳总结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精品物理二、力的合成教案word版

精品物理二、力的合成教案word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通过试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求知欲。
(3)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重点
让学生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认识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情况。
难点
让学生了解等效代替的科学方法,认识等效替代对物理发现的重要作用。
教学环节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观察书中的帆船,知道为什么用许多帆吗?
知道书中的蚂蚁这个图表达的意思吗?
给出合力和分力的定义。
猜想: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有什么规律呢?
实验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的规律。
实验
练习:
(1)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8N和3N,那么他们的合力最小是()A.11N B.8N C.5N D.3N
(2)弹簧测力计下挂有重15N的物体,当用手竖直向上托住这个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0N,则手对物体向上的力大小是()A.10NB.5NC.15N D.20N
课题
力的合成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

技能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合力与分力都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定义的。
通过实验探究,获知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与反方向的合成情况。
过程与
方法
(1)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从提出假设、到验证假设,直到形成科学理论的过程。
(2)学会用观察的方法,进行学习。
(3)能积极主动与他人交流和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设计、补充。
学生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做好记录。
记录数据,得出结论。
F=F1+F2
F=F1-F2
回答、交流、补充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观点。

高中优秀教案高一物理教案:《力的合成》教学设计(二)

高中优秀教案高一物理教案:《力的合成》教学设计(二)

高一物理教案:《力的合成》教学设计(二)高一物理教案:《力的合成》教学设计(二)一、同学学习状况及学习任务分析人民训练出版社一般高中课程规范试验教科书(以下简称"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四节"力的合成',把试验探究求合力方法的过程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要求同学在学习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矢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矢量的运算方法。

高一同学刚接触矢量,对矢量的运算没有任何感性熟悉,没有任何生活阅历可供借鉴,他们习惯的是仅有大小没有方向如质量、体积等物理量之间的代数运算。

所谓"万事开头难',力的合成法则对高一同学来说是一个难关,而一旦过了这个坎,则是同学熟悉上的一次质的飞跃。

意识到同学在这一问题上的巨大困难,一种简洁易行的教学方法是分散教学难点,先教给同学力的合成法则,再让同学在试验验证和反复运用中逐步深化对力的合成法则的理解。

但对比新课程理念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这样的处理又明显不是最佳的选择。

一则,以提高同学科学素养为核心的新的教学理念把同学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以及经受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体验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正是像力的合成这样对同学来说全新的学问,同学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才更加真实而深刻,其效果远非那种目标和路途都明摆着的形式化的探究活动可比。

二则,正由于同学对矢量运算是完全生疏的,放慢教学过程,让同学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切身体验,也有利于同学更深刻的理解矢量的合成法则。

三则,从学问上说,同学在前面已经学过运动学,对运动学中的矢量,如位移速度等,在生活中还是有肯定的感性熟悉的,尤其是对两段位移总位移的商量,形象直观,对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有肯定的启示;从方法和习惯上来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推动,同学对于科学探究尤其是试验探究已经积累了肯定的体验和熟悉,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课堂氛围也为同学自主探究力的合成法则供应了保障。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1)从力的作用效果动身讨论合力与分力间关系;(2)通过试验探究得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3)体会等效的思想方法,参加试验探究力的合成法则的过程,体会试验归纳的方法;(4)体会在科学探究中既要大胆猜想,也要严谨求证。

高一物理教案:力的合成

高一物理教案:力的合成

高一物理教案:力的合成高一物理教案:力的合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物理教案:力的合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教案:力的合成1一、应用解法分析动态问题所谓解法就是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邻边和对角线长短的关系或变化情况,作一些较为复杂的定性分析,从形上就可以看出结果,得出结论.例1 用细绳AO、BO悬挂一重物,BO水平,O为半圆形支架的圆心,悬点A和B在支架上.悬点A固定不动,将悬点B从1所示位置逐渐移到C点的过程中,试分析OA绳和OB绳中的拉力变化情况.[方法归纳]解决动态问题的一般步骤:(1)进行受力分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一般情况下物体只受三个力:一个是恒力,大小方向均不变;另外两个是变力,一个是方向不变的力,另一个是方向改变的力.在这一步骤中要明确这些力.(2)画三力平衡由三力平衡知识可知,其中两个变力的合力必与恒力等大反向,因此先画出与恒力等大反向的力,再以此力为对角线,以两变力为邻边作出平行四边形.若采用力的分解法,则是将恒力按其作用效果分解,作出平行四边形.(3)分析变化情况分析方向变化的力在哪个空间内变化,借助平行四边形定则,判断各力变化情况.变式训练1 如2所示,一定质量的物块用两根轻绳悬在空中,其中绳OA固定不动,绳OB在竖直平面内由水平方向向上转动,则在绳OB由水平转至竖直的过程中,绳OB的张力的大小将( )A.一直变大B.一直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二、力的正交分解法1.概念:将物体受到的所有力沿已选定的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分解的方法,是处理相对复杂的多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常用方法.2.目的:将力的合成化简为同向、反向或垂直方向的分力,便于运用普通代数运算公式解决矢量的运算,“分解”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合成”.3.适用情况:适用于计算三个或三个以上力的合成.4.步骤(1)建立坐标系:以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直角坐标系x轴和y轴的选择应使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2)正交分解各力:将每一个不在坐标轴上的力分解到x轴和y轴上,并求出各分力的大小,如3所示.(3)分别求出x轴、y轴上各分力的矢量和,即:Fx=F1x+F2x+…Fy=F1y+F2y+…(4)求共点力的合力:合力大小F=F2x+F2y,合力的方向与x轴的夹角为α,则tan α=FyFx,即α=arctan FyFx.4例2 如4所示,在同一平面内有三个共点力,它们之间的夹角都是120°,大小分别为F1=20 N,F2=30 N,F3=40 N,求这三个力的合力F.5变式训练2 如5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A.μmgB.μ(mg+Fsin θ)C.μ(mg-Fsin θ)D.Fcos θ三、力的分解的实际应用例3 压榨机结构如6所示,B为固定铰链,A为活动铰链,若在A 处施另一水平力F,轻质活塞C就以比F大得多的.力压D,若BC间距为2L,AC水平距离为h,C与左壁接触处光滑,则D所受的压力为多大?例4 如7所示,是木工用凿子工作时的截面示意,三角形ABC为直角三角形,∠C=30°.用大小为F=100 N的力垂直作用于MN,MN 与AB平行.忽略凿子的重力,求这时凿子推开木料AC面和BC面的力分别为多大?变式训练3 光滑小球放在两板间,如8所示,当OA板绕O点转动使θ角变小时,两板对球的压力FA和FB的变化为( )A.FA变大,FB不变B.FA和FB都变大C.FA变大,FB变小D.FA变小,FB变大例5 如9所示,在C点系住一重物P,细绳两端A、B分别固定在墙上,使AC保持水平,BC与水平方向成30°角.已知细绳最大只能承受200 N的拉力,那么C点悬挂物体的重量最多为多少,这时细绳的哪一段即将被拉断?参考答案解题方法探究例1 见解析解析在支架上选取三个点B1、B2、B3,当悬点B分别移动到B1、B2、B3各点时,AO、BO中的拉力分别为FTA1、FTA2、FTA3、和FTB1、FTB2、FTB3,从中可以直观地看出,FTA逐渐变小,且方向不变;而FTB先变小,后变大,且方向不断改变;当FTB与FTA垂直时,FTB最小.变式训练1 D例2 F=103 N,方向与x轴负向的夹角为30°解析以O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xOy,使Ox方向沿力F1的方向,则F2与y轴正向间夹角α=30°,F3与y轴负向夹角β=30°,如甲所示.先把这三个力分解到x轴和y轴上,再求它们在x轴、y轴上的分力之和.Fx=F1x+F2x+F3x=F1-F2sin α-F3sin β=20 N-30sin 30° N-40sin 30° N=-15 NFy=F1y+F2y+F3y=0+F2cos α-F3cos β=30cos 30° N-40cos 30° N=-53 N这样,原来的三个力就变成互相垂直的两个力,如乙所示,最终的合力为:F=F2x+F2y=-152+-532 N=103 N设合力F与x轴负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θ=FyFx=-53 N-15 N=33,所以θ=30°.变式训练2 BD例3 L2hF解析水平力F有沿AB和AC两个效果,作出力F的分解如甲所示,F′=h2+L22hF,由于夹角θ很大,力F产生的沿AB、AC方向的效果力比力F大;而F′又产生两个作用效果,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如乙所示.甲乙Fy=Lh2+L2F′=L2hF.例4 1003 N 200 N解析弹力垂直于接触面,将力F按作用效果进行分解如所示,由几何关系易得,推开AC面的力为F1=F/tan 30°=1003 N.推开BC面的力为F2=F/sin 30°=200 N.变式训练3 B [利用三力平衡判断如下所示.当θ角变小时,FA、FB分别变为FA′、FB′,都变大.]例5 100 N BC段先断解析方法一力的合成法根据一个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则三个力的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第三个力大小,方向与第三个力方向相反,在甲中可得出F1和F2的合力F合竖直向上,大小等于F,由三角函数关系可得出F合=F1sin 30°,F2=F1c os 30°,且F合=F=G.甲设F1达到最大值200 N,可得G=100 N,F2=173 N.由此可看出BC绳的张力达到最大时,AC绳的张力还没有达到最大值,在该条件下,BC段绳子即将断裂.设F2达到最大值200 N,可得G=115.5 N,F1=231 N>200 N.由此可看出AC绳的张力达到最大时,BC绳的张力已经超过其最大能承受的力.在该条件下,BC段绳子早已断裂.从以上分析可知,C点悬挂物体的重量最多为100 N,这时细绳的BC段即将被拉断.乙方法二正交分解法如乙所示,将拉力F1按水平方向(x轴)和竖直方向(y轴)两个方向进行正交分解.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1sin 30°=F=G,F1cos 30°=F2.F1>F2;绳BC先断, F1=200 N.可得:F2=173 N,G=100 N.高一物理教案:力的合成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掌握合力的变化范围。

2022高中物理力的合成教案

2022高中物理力的合成教案

2022高中物理力的合成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2022高中物理力的合成教案进入到高一阶段,大家的学习压力都是呈直线上升的,因此平时的积累也显得尤为重要。

高中物理二力合成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二力合成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二力合成讲解教案
一、教学内容:二力合成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二力合成的概念;
2. 熟练掌握二力合成的求解方法;
3. 能够应用二力合成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二力合成的概念;
2. 二力合成的求解方法。

四、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物理》;
2. 教学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二力合成的概念。

2. 讲解二力合成的概念和原理,通过图示和示例说明二力合成的意义。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二力合成的练习,并在黑板上列示出学生的解答过程。

4. 总结:总结二力合成的求解方法,强调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二力合成的重要性。

5.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二力合成的知识。

6. 完成:结束本节课程,要求学生在家自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练习题;
2. 复习二力合成的知识点,整理笔记。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于二力合成的概念和求解方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讲解,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力的合成
[新课教学]
一、合力与分力
1.合力与分力:若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resultant F orce),而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components o F F orce).
2.分力与合力从物理实质上讲是在力的作用效果上的一种等效替代关系,而不是力的本质上的替代,更不是物体的重复受力.这种等效代替的方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一个力可以有多个分力,即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与多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反过来想,多个力的作用效果也可由一个力来替代。

教师活动:教师出具合力与分力关系模拟演示器,告诉学生有关的器材,以及实验的目的,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学生可能提出好多不同的设计方案,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其中的最佳方案)。

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在这个实验中合力与分力等效的标志是什么?(橡皮条的伸长量相等)然后教师可让学生(2-3人)自告奋勇去前面操作,下面的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找出操作同学的不妥之处。

在实验结果的处理时,引导学生先做出各力的图示,让操作的同学和下面同学一起讨论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

(学生此时也可能有很多种猜想,比如:把两个力直接加起来等。

教师可参与学生的讨论,筛选出有一定道理的猜想)
学生活动:根据老师出示的合力与分力关系模拟演示器,思考:在这个实验中研究什么问题?在这个实验中合力与分力等效的标志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方案去探究?然后与邻近的同学交换一下意见。

学生代表到前面去做实验的时候,同学们要认真观察,并与自己设计的方案相比较,看哪个方案更好一些。

同时要找一下前面同学的操作有无不恰当的地方,并友好地提出来。

当操作的同
学根据实验结果画出力的图示时,同学们要积极思考:合力与分力的大小是什么关系,并形成自己的猜想结论。

点评: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学生对于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关系的猜想,教师应当充分尊重,而不要怕麻烦,要让学生的实验探索落到实处。

教师在教学中会发现:学生的思维有时很睿智,教师时常会有惊喜的发现(为学生的聪明而高兴)。

教师点评: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教师要给学生验证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测量三组数据,处理完后得出自己验证的结论,即原来的猜想是否正确。

让学生自己选出各组的代表,把实验的情况进行汇报,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

最后得出求合力的方法一一平行四边形定则。

在上述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各组的操作情况、数据处理、语言表述等进行评价和分析。

学生活动:根据学生自己的猜想,利用课桌上仪器进行实验验证,测量三组数据进行处理,看结果如何。

(实验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各组的学生代表要在同学们面前陈述本组的实验结论,和其他组的情况相比较,最后全班同学一起得出求合力的方法。

点评:验证探究的结果是否正确。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探究、验证,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师活动: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用比较准确而又简捷的语言表述出平行四边形定则。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点评:概括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二、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或求合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合成(composition o F F orces)。

力的合成就是找一个力去替代几个已知的力,而不改变其作用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