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8 中国法制史大纲

合集下载

《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LA103

2、课程名称:中国法制史/ Chinese legal history

3、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

4、先修课程:法律基础理论;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

5、面向对象:法学类专业学科

6、开课院(系)、教研室:法学院

7、教材、教学参考书:

《中国法制史》,主编:曾宪义,副主编:郑定、赵晓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著。中华书局1981年版。

《中国法制史》,叶孝信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版。

《中国法制通史》,张晋藩总主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1月版。

《历代刑法考》,【清】沈家本撰,中华书局1985年12月版。

《儒家法思想通论》,俞荣根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杨鹤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10月版。

《中国民法史》,孔庆明等编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版。

《中华帝国的法律》,【美】D·布迪、C·莫里斯著,朱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版。

《中国家族法原理》,【日】滋贺秀三著。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版。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中国法制史是法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法学本科教育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中国法制史学科研究的对象是中国有史以来法律制度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演变的规律,力图从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服务。作为法学本科教育的基础性课程,中国法制史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向学生客观、全面地介绍中国有史以来法律制度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主要内容,以及在历史的不同阶段中国法律制度的基本特色。在向学生介绍法律制度方面的历史遗产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思考,从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加深对于法学理论的理解,更好地融会贯通各部门法学的基本知识,进一步树立起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念。

中国法制史

中国法制史

第一讲中国历代立法制度

一、中国法制的起源

二、中国法制的类型

中国法制史的发展,经历了奴隶制时期,封建制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每一时期,出现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不同类型的法制。

三、中国历代法制的思想

法制思想指导了某一个时代的法制,也就指导了某一个时代的立法和司法,所以应对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一)夏、商、西周的法制思想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天命神权的思想。夏朝,“奉天罚罪”,商朝,除此还有“君权神授”,在西周,出现新的天命观,就是“敬天保民,明德慎罚”,同时还加上了宗法思想“亲亲、尊尊”。

(二)春秋

春秋时期是过渡时期,这时期的法制思想特点用夫子的话来讲,就是“礼崩乐坏”,从礼制思想向法制思想过渡。

(三)战国及其战国以后的秦朝

这个时期的法制思想主要是法家的法治思想,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等人,主要观点为“重刑轻罪”,“刑无等级”,“事断于法”,等等。这一时期,列国争雄,由于法家思想是积极进取的思想,讲耕战,依法治国,刑无等级,所以被采用。

(四)西汉及以后(重点)

1.西汉初期

不再采用法家的法制思想,改用黄老思想(黄帝,老聃),也就是道家思想,其核心是清静无为。这时期的法制思想为“轻徭薄赋,约法省刑,安定百姓,与民休息”。因为用法家

思想取天下,是可以的,而无法用以守天下。而且,经过秦末战乱,土地荒芜,百姓不堪重负,所以要用黄老思想安定百姓,巩固统治。这一时期,经历了高祖,文帝,惠帝,景帝几代帝王。

2.西汉中期

汉武帝当政的时候,汉武帝希望建立大一统的局面,需要大一统的思想。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这时的儒家思想不同于孔孟之儒。按照宋朝的儒生的观点,称此为杂儒。这时的儒家思想,融合了儒家的德、礼、教和法家的政、刑、罚等思想,还搀杂了阴阳家等其他的思想。所以这时的法制思想可以概括为“德主刑辅,礼法并用”。这一思想对以后的中国古代社会乃至近代社会影响深远。

中国法制史相关书单

中国法制史相关书单

中国法制史相关书单

中国法制史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法律体系的发展和变革。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法制史的相关书单,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法制史的演变过程。

一、《中国古代法律史》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发展和变革。从夏、商、周等古代王朝的法律制度,到秦汉、唐宋等封建王朝的法律变革,再到明清时期的法律发展,全面展示了中国古代法律的演变过程。

二、《中国近现代法律史》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近代以来法律制度的变革。包括晚清时期的洋务运动对法律的影响,民国时期的法律改革,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法律建设等内容。通过对近代法律史的研究,可以了解中国法律制度的现代化进程。

三、《中国法律文化史》

这本书从法律文化的角度来探讨中国法制史的发展。它分析了中国法律制度与文化、哲学、宗教等因素的关系,揭示了中国法律文化的特点和影响。通过对法律文化史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法制史的本质和特点。

四、《中国法制史大纲》

这本书是中国法制史的经典教材,概述了中国法制史的主要内容和演变过程。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法律制度,以及法律思想和法律实践的变革。该书结构清晰,条理分明,适合作为法学专业学生的参考书。

五、《中国法制史纲要》

本书是对中国法制史的概括性介绍,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中国法制史的主要事件和发展脉络。它对中国法制史的重要节点、重要人物和重要制度进行了阐述,帮助读者把握中国法制史的大致轮廓。

六、《中国法制史论丛》

这是一本由多位学者合著的论文集,涵盖了中国法制史的各个方面。该书包括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法律文化、法律思想等的研究,以及对中国近代以来法律变革的分析。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获取多个学者的研究成果,了解中国法制史的多个维度。

中国法制史讲义(全)

中国法制史讲义(全)

导论

第一编上古部分

第一章中国法律的起源

第二章主要立法活动

第三章刑事法律制度

第四章民事法律制度

第五章司法制度

第二编中古部分

第六章主要立法活动

第七章刑事法律制度

第八章民事法律制度

第九章职官制度

第十章经济法律制度

第十一章司法、监察制度第三编近代部分

第十二章清末变法修律第十三章宪政与宪法

第十四章行政法律制度第十五章民商法律制度第十六章刑事法律制度第十七章司法制度

总复习

导论

一研究对象(是什么)

(一)《中国法制史》研究对象是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制度。

1、“中国历史”指我国的从法律产生时起到新中国成立时止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上古、中古、近代三大时期。

2、法制史只研究“法律制度”,而不包括军制、田制、服制或考试制度。

3、具体包括法律的起源、不同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性质、内容、特点及其规律性。

(二)中国法制的历史发展线索

1、三大时期

➢上古三代即夏商周和春秋时期---中国法制开始形成时期

➢战国与中古即自秦至清的封建社会---中国法制发展与成熟时期

➢近代即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近代法制

2、两次转折

➢春秋战国

➢清末

3、六种类型

➢奴隶制法制

➢封建制法制(地主阶级)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法制(清末、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农民政权法制(太平天国)

➢南京临时政府之资产阶级法制

➢新民主主义法制

[注意] a. 此六种类型基本表现中国法制随历史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过程.

b. 对各种类型不宜简单以“好坏”做出评价,应了解当时必然性.

c. 历史不容割断。中国历史是五大文明中从不间断的唯一一个。中国法制不同类型一脉相承,不应割断。新中国成立时,将国民党之《六法全书》全盘否定等行动已被历史证明是错误的。当时的法学研究成果或研究方法(如习惯调查)至今仍值得学习。

886法制史(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考试大纲

886法制史(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考试大纲

获取更多关于南开大学法学硕士考研的资料和真题,请关注公众号(yongxu9412),后台联系我

1886法制史(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对中外法制史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全日制法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的专业基础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法制史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

三、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中国法制史和外国法制史的基本知识。

2.能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和历史知识对法制史基本问题进行一定分析。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主观试题的方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五、考试内容

(一)中国法制史

1.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产生、演变和特点。

2.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法律制度。

3.魏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

4.隋唐五代的法律制度。

5.宋辽夏金元的法律制度。

6.明清两朝的法律制度。

7.近现代法律制度与法律变革。

(二)外国法制史

1.古埃及法、楔形文字法、古印度法、希伯来法、伊斯兰法。

2.古希腊法、罗马法、日耳曼法、教会法、中世纪西欧的城市法和商法。

3.英国法、美国法、法国法、德国法、日本法。

在2018年考研中,我以经济法第二名考入南开大

学法学院法学硕士研究生,同年通过司法考试,在我的

个人公众号(yongxu9412)里有众多关于司考和考研的

经验,如果需要更多资料(比如真题或者辅导资料)可

以关注公众号,后台联系我。

中国法制史

中国法制史

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 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不说,与 其得罪于乡党州闾,宁孰谏。父母怒,不 说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子不宜 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妇 之礼焉,没身不衰。
(二)编订刑书 有亡荒阅之法 制定九刑 编纂吕刑
第三节 西周的行政法律制度
男不言内,女不言外。非祭非丧,不 相授器。其相授,则女受以篚,其无篚, 则皆坐,奠之,而后取之。外内不共井, 不共湢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 通衣裳。内言不出,外言不入。 男子入内,不啸不指;夜行以烛,无 烛则止。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夜行以 烛,无烛则止。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 左。
子妇孝者敬者,父母、舅姑之命勿逆 勿怠。若饮食之,虽不耆,必尝而待。加 之衣服,虽不欲,必服而待。加之事,人 代之,己虽弗欲,姑与之,而姑使之,而 后复之。子妇有勤劳之事,虽甚爱之,姑 纵之,而宁数休之。 子妇未孝未敬,勿庸疾怨,姑教之。 若不可教,而后怒之,不可怒,子放妇也 ,而不表礼焉。
一、中国法制史学科沿革、内容及 其价值
沿革 内容 价值 价值 可以帮助了解我们民族法律发展的历史 可以帮助理解今天中国的现实 可以为今天的某些法律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例如:无权处分;父子相隐
二、中国法律制度的产生、演变及 其特点
(一)中国法律制度的产生 1.中国法律产生的时间 1.中国法律产生的时间 原始社会有没有法律 原始社会是否存在纠纷、犯罪 法律的产生与国家有无唯一的必然联系 有无证据证明原始社会存在法律

对外经贸大学-法制史复习大纲

对外经贸大学-法制史复习大纲

《中国法制史》复习大纲

一、单选题

1. “八议”的具体内容不包括()。

A. 议故

B. 议功

C. 议老

2. 秦代把杀伤、盗窃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称为()。

A. 公罪

B. 私罪

C. 公室告

3. 不属于汉朝法律形式的是()。

A. 律

B. 廷行事

C. 令

D. 决事比

4. 被誉为“刑网简要,疏而不失”隋朝著名法典是()。

A. 《贞观律》

B. 《开皇律》

C. 《大业律》

D. 《武德律》

5. 西周适用于借贷关系的契约形式是()。

A. 质剂

B. 约剂

C. 傅别

6. 西周时出现了拘役刑,被称为()。

A. 圜土之制

B. 均台

C. 嘉石之制

7. 《法经》的首篇是()。

A. 具法

B. 贼法

C. 盗法

8. 西周确立了王位继承制度上的()。

A. 嫡长子继承制

B. 父死子继制

C. 兄终弟及制

D. 嫡庶继承制

9. “汉律六十篇”包括()

A. 《上计律》

B. 《傍章律》

C. 《金布律》

D. 《左官律》

10. “亲亲相隐”原则是()确立下来的。

A. 西周

B. 秦朝

C. 汉朝

11. 专门负责审判职能的大理寺始设于()

A. 秦

B. 东汉

C. 北齐

12. 秦朝规定的耻辱刑有()

A. 嘉石之制

B. 囊扑

C. 完

13. 西周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区分为()

A. 端为与不端

B. 非终与惟终

C. 眚与非眚

D. 误与故

14. 商朝的监狱包括()

A. 均台

B. 囹圉

C. 班房

15. 《唐律》规定,控告父母犯罪,属于“十恶”中的(),将受到法律严惩。

A. 恶逆

B. 大不敬

C. 不孝

16. 按照唐律的规定,没有预谋、临时起意杀害他人的行为,称为()。

中国法制史 教学大纲

中国法制史 教学大纲

中国法制史教学大纲

一、引言

中国法制史作为法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介绍中国法律制度的演变和发展历程。通过对中国法制史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中国法律制度的起源、传承与变革,进一步提高对中国法律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 掌握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

2. 理解中国法律制度的演进过程,并能分析其背后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

3. 辨析不同历史时期的法律体系特点,并对其进行比较和评价;

4. 培养批判思维和独立分析能力,能够就中国法律制度的发展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三、教学内容

1.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 夏商周法律制度

- 秦汉法制变革

- 隋唐法典与法律学派

- 宋元法律制度演进

2. 中国近现代法律制度

- 明清法律制度演进

- 清末维新法制改革

- 民国法律体系的建立与演变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法制建设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 中共党的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 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机遇与法律改革

四、教学方法

1. 授课

- 通过讲授法制史的重要事件和理论,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制度演进的演变过程;

- 利用案例分析,深入剖析历史时期的法律问题和制度变革;

- 结合多媒体和文献资料,展示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学生全面认识中国法律制度的多样性。

2. 小组讨论

- 设立小组讨论环节,促进学生互动、交流与合作;

- 启发思考,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独立分析能力,引导他们对历

史事件展开思考和讨论。

3. 阅读和研究

-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研究资料,拓宽自己对中国法制

中国法制史教学大纲 (6)

中国法制史教学大纲 (6)

《中国法制史》教学大纲

(一)导论

(二)第一单元中国法律的起源与宗法领主法的盛衰

第一章中国国家与法律的起源

第二章夏、商法律制度

第三章西周法律制度

(三)第二单元中国官僚制国家制定法的诞生与巩固

第四章春秋时期的法律制度

第五章战国时期各国的法律制度

第六章秦统一后的法律制度

(四)第三单元中国官僚制国家制定法的成熟与完备

第七章两汉的法律制度

第八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

第九章隋、唐法律制度

第十章宋、元法律制度评“包公”及清官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第十一章明、清法律制度

清代典型案例试判

(五)第四单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中国法制

第十二章太平天国的法律制度

第十三章清末法制改革

第十四章中华民国的法律制度

(六)第五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地的法制建设

第十五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地法制

注:期中考试考至第三单元的第九章(隋、唐法律制度),学时为24学时;后面的内容学时数也为24,大进度如此安排,小进度自行决定。

参考书籍如下:

1. 叶孝信主编《中国法制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2.(美)D 布迪等《中华帝国的法律》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5

3. 张晋藩等《中国法制通史》(十卷本)

法律出版社 1999

4. 马作武《中国法律思想史纲》

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8

5. 张晋藩《中国法制史资料选编》(上、下)

群众出版社 1984

6. 张国华等《中国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

法律出版社 1983

7. 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史研究综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0

8. 曾宪文等《中国法律制度史研究通览》

天津教育出版社 1989

9. 韩廷龙主编《法律史论集》第1卷

中国法制史主要知识点

中国法制史主要知识点

《中国法律史》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夏商西周时期

1、思想:“奉天罚罪”、“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2、礼、礼与刑的关系

3、立法:《禹刑》《汤刑》《吕刑》《九刑》

4、定罪量刑原则:眚、非眚、惟终、非终

5、刑罚:五刑

6、司法:狱讼、讼费、五听、圜土、囹圄

1.“奉天”

5.刑罚:五刑

夏朝适用的刑罚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五刑。这五刑是指大辟、膑(原为刵)辟、宫(原为椓)辟、劓和墨。这五刑源于苗人的五虐之刑,但对“五虐之刑”作了改革。五刑由死刑和肉刑组成,其中的大辟就是死刑;膑辟、宫辟、劓和墨均为图刑,分别是剔去罪犯的膝盖骨、损害罪犯的生殖器官、割去罪犯的鼻子和在罪犯的脸额部位刺字。

第二类是赎刑。这在当时是一种用铜来赎罪的刑罚,而且“五刑”都在可赎的范围之内。这是一种适用于奴隶主贵族的刑罚。

《魏书·刑罚志》记载:“夏刑则大辟二百、腕辟三百、宫辟五百,则、墨各千,殷因于夏,盖有损益。”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

1、成文法的公布(具体史实、争议及意义)

2、《法经》(内容及特点)及影响

3、商鞅的“改法为律”

第三章秦汉时期

1、法制指导思想的演变:纯任法家,黄老思想,独尊儒术。

2、法律形式:律令科比(式、法律答问、廷行事)

3、睡虎地秦简、岳麓秦简、张家山汉简,九章律、汉律六十篇

4、亲亲得相首匿、上请

5、秦朝徒刑类别、汉朝刑制改革

6、公室告与非公室告、春秋决狱、秋冬行刑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

1、三部主要律典的编纂体例变化及其特点:《新律》、《泰始律》、《北齐律》

2、法律儒家化的体现:八议、准五服以制罪、重罪十条、官当。

3、刑罚制度的变化。

《中国法律史》复习大纲

《中国法律史》复习大纲

法律硕士《中国法制史》复习大纲

复习前言

中国法律史对于初学者几乎纯属于死记硬背的内容(关键要明白本课程主要记忆的重点内容)。大家也知道应记忆重点的知识点。但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时间跨度长、法律体系不同于现行法、古文障碍等,导致知识点多而杂。因此,要有耐心,最好自己整理并作些对比工作。这样可以加深印象,免得张冠李戴,知识错乱。

至于记忆的方法,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兴趣、学习习惯、特长选择采取有特色的记忆方法。例如,可以采用以下的记忆方法:

1、联系历史背景来记忆;

2、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来记忆;

3、睡前回忆的强化记忆;

4、知识点对比联想记忆,如借助《法制史系统表》进行知识点的对比就便于记忆;

5、同学间互相设问或诘问以强化记忆。

特别注意中国法制史的复习中的两条线索:

纵向:以法律成文化、儒家化、现代化的进程为

线索,也就是说,中国法制的演变大致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习惯法的成文化、成文法的儒家化、儒家化封建法的近现代化。

横向:以各时期的立法概况(或)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行政法、司法制度的发展为线索。

如果按所谓的四阶段划分法,中国各阶段法律史相对的重点大约是:奴隶制法以西周法律为重点;封建制法以唐律为重点;近现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法律以清末变法修律(实应以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为重点;人民民主政权法制的重点则在抗日民主政权时期。

附一:思考题:

(一)简单列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名称

奴隶制五刑,五过之疵,唐御史台三院,明律七篇篇名,宋代田产买卖契约的四要素,十恶,孙中山建国三时期与五权宪法,九章律,唐律12篇,

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法制史大纲解读

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法制史大纲解读

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法制史大纲解读

第一章中国法制史

第一节西周至秦汉、魏晋时期的法制

基本要求:

了解:先秦法制主要内容、秦汉律的主要内容,这一时期的司法制度。

理解:法制思想、出礼入刑,秋冬行刑,八议、五服制罪。

熟悉:汉代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春秋决狱,并能够分析借鉴。

考试内容:

法制思想(以德配天明德慎罚德主刑辅)先秦法制主要内容(出礼入刑五刑契约与婚姻继承法律铸刑书与铸刑鼎《法经》)

秦汉律的主要内容(罪名与刑罚文景帝废肉刑亲亲得相首匿)

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典的发展变化(名例律八议五服制罪)司法制度(大司寇五听三刺廷尉春秋决狱秋冬行刑)

第二节唐宋至明清时期的法制

基本要求:

了解:永徽律疏,六杀、六赃,五刑,宋刑统与编敕、契约与婚姻继承法规,元代四等人制度,明律与明大诰,明清会典,罪名与刑罚,这一时期的司法制度。

理解:中华法系,十恶、保辜,立法思想与刑罚原则,清律与例。

熟悉:翻异别勘,审级管辖,会审,死刑复奏,并能够分析借鉴。

考试内容

永徽律疏与中华法系十恶六赃保辜五刑与刑罚原则(公罪与私罪自首与类推化外人)宋刑统与编敕契约与婚姻继承法规元代四等人制度明律与明大诰清律与例罪名与刑罚(折杖法刺配凌迟奸党罪)立法思想与刑罚原则(明刑弼教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司法制度(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与都察院提点刑狱司与提刑按察使司刑讯与仇嫌回避原则翻异别勘审级管辖廷杖与厂卫会审死刑复奏)

第三节清末、民国时期的法制

基本要求:

了解:清末主要修律内容,清末司法体制的变化。

理解:清末“预备立宪”。

熟悉:这一时期的宪法性文件,并能够分析借鉴。

《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不超过300字)

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制度发展状况,主要内容是:(1)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立法活动及立法成果,包括立法体制、立法活动、立法根据、立法技术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法律规范。也包括非经国家机关正式制定、而曾在社会现实生活中起实际调节作用的习惯、判例,以及调节家族、乡里关系的家法族规、乡规民约等。(2)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司法状况,包括各种类型政权的司法机关、司法体制、诉讼制度、诉讼原则、狱政管理、具体的司法活动,以及与司法相关的司法设施,如监狱、配所、公堂等。还有典型案例。(3)中国各个时期内各种类型政权的宏观法制状况,包括立法情况、立法与司法的联系、法律的执行情况、法制的整体社会效益等。(4)对各个时期法律制度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哲学思想、政治法律学说。(5)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内社会各个阶层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以及宗教等文化传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国历代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主要特点、精神实质和社会作用以及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和基本规律,更好地领会和贯彻我国的现行法律;批判地吸收与借鉴我国历代法制中的精华,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提供历史依据;提高对我国法制优越性的认识;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法学基础理论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法学理论和各部门法学奠定坚实的历史知识的基础;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

本课程注重运用法学的理论方法研究中国历史上的法律文化现象。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做到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历史上法制的发展、变革;从中国历史的具体实际出发,认识历代统治阶级如何利用法制为其统治服务,了解一代法制的兴废沿革的客观原因,并总结其经验教训;认识学习本课程的意义,掌握学习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专业知识,课程性质: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中国法制史》是法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

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内容为中国历史上自夏商以来一直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朝代、各历史阶段的法律状况,具体为各个朝代立法、司法制度及以刑法为主的部门法的内容。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为学生学习其他部门法提供历史知识背景。可在学习其他课程之前、之后或并行学习。

二、课程目标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有些制度对我们今天依然有较大影响,有些对今天的法制建设仍可资借鉴。在本课程的学习中,通过古今对比,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和知识分析现实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温故知新的基础上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的法学素养和专业技能。

三、学习要求

学生在课前最好对每一朝代的历史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对每一朝代的法律制度的总体框架和特点有所概括和总结,课中与任课教师一同思考每一制度背后的原因和道理,课后运用所学、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某一制度、人物、案例等进行深

- 1 -

度分析和思考。

四、教学进度

- 2 -

- 3 -

- 4 -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B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 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