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卖炭翁翻译

合集下载

卖炭翁 翻译

卖炭翁 翻译

一个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

她满脸尘灰,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花白,十个手指头被火熏黑。

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只不过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食。

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

昨天夜里,长安城外下了一尺多厚的雪。

一大清早,他就装好木炭,套上牛车,碾着冰雪,赶往集市去卖炭。

牛已十分疲倦,人也很饿了,日头已出来很高。

这时他才到达市场南门外,在泥泞中休息。

有两个人骑马扬鞭,轻快洒脱地来了,那是谁呀?一个是穿着黄绸衣裳的太监,另一个是穿着白衫的太监的爪牙。

他们手拿公文,嘴上称是皇帝的命令,调转车头,吆喝着牛,赶着炭车,往北就走。

那一车木炭,有一千多斤重,宫使赶着走,老翁虽然捶胸顿足,万般不舍,却也无可奈何。

结果他们只给了半匹红纱和一丈白绫,把它系在牛角上,说是用来充抵炭钱。

卖炭翁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卖炭翁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卖炭翁》原文、翻译及赏析一、原文:[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干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二、卖炭翁翻译:有个卖炭的老人,在南山上砍柴烧炭。

他满面的灰尘,烟火熏烤他的脸,两鬓苍白十指漆黑。

卖炭得来的钱做什么呢?只想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粮食。

可怜他身上衣衫单薄,心里担忧炭不值钱仍希望天更冷一些。

夜里城外积了一尺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上路。

走了半天,人也饿了,太阳已升高了,他才赶到集市的南门外泥地上休息。

那飘然而来的两个骑马人是谁?穿黄衣的是宫使,穿白衣的是爪牙。

他们手拿公文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拉回车头吆喝着牛往北走。

一车炭足有—干多斤,宫使强行拉走,老人舍不得却也没办法。

宫使扔下半匹红绡和一丈绫子朝牛头上—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三、卖炭翁原文赏析:(一)内容分析《卖炭翁》这首诗是自居易新乐府诗中最突出的一首。

在这首诗的下面,诗人有一段小注:“苦宫市也。

”这个注脚,有力地揭示了全诗的主旨。

整首诗共两大段,可以分为三层意思。

第一层,为前面的六句,介绍了卖炭翁的生活情况。

他长年生活在南山里靠砍柴烧炭卖炭过日。

辛勤的劳动,使他的脸烤成烟火色,双手黑黑的,人也过早地衰老,已经两鬓斑白了。

这辛勤的劳动,仅仅是为了营生,用炭去换取粮食和衣服。

第二层,是中间的六句。

写卖炭翁一早就赶着炭车进城去卖炭的情况。

七、八两句,先写他内心的矛盾,身上衣服单薄,自然希望天不要太冷,可天不冷,又担心炭卖不出去,于是,只好盼望天冷一点,他已经顾不上挨冻了,想的是早一点把炭卖掉,去换取粮食和衣服。

九至十二句,写他进城卖炭的艰辛。

下了一夜大雪,天寒了,正是难得的卖炭机会,于是天刚拂晓便拉着炭车,在冰天雪地上赶路,这辛劳自然不言自明。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译文赏析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译文赏析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译文|赏析《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

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卖炭翁》原文唐代: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及注释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注释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

”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

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伐:砍伐。

薪:柴。

南山:城南之山。

烟火色:烟熏色的脸。

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得:得到。

何所营:做什么用。

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可怜:使人怜悯。

愿:希望。

晓:天亮。

辗(niǎn):同“碾”,压。

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困:困倦,疲乏。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及翻译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及翻译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及翻译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及翻译
《卖炭翁》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

下面为大家带来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及翻译,快来看看吧。

原文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所得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却担心天热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气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辗轧冰冻的车轮印,往市集的方向去。

牛都疲乏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前面两位轻快洒脱的骑马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的爪牙。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却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牛往北面拉去。

一车炭,有非常重,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它走,老翁可惜它,却没有办法。

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注释及译文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注释及译文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注释】伐薪(xīn):砍柴。

南山:指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南。

苍苍:灰白。

营:经营,用处。

辗(niǎn):轧。

辙(zhé):车轮轧过的痕迹。

翩翩(piānpiān):轻快的样子。

骑:指骑马的人。

黄衣使者:身穿黄衣的太监。

白衫儿:太监的爪牙。

把:拿着。

敕(chì):皇帝的命令。

叱(chì):吆喝。

宫使:出皇宫采办东西的太监。

绫(líng):一种丝织品,像缎子而比缎子薄。

直:即“值”。

价钱,代价。

【大意】卖炭的老翁,整日在终南山上,辛辛苦苦地砍柴烧炭。

高大的炭窑喷射出火光,热浪灼人;随着滚滚的浓烟,飞散的烟灰落满了老人的身上,日子久了,就呈现出烟熏火灼的肤色。

他灰白的鬓发散乱着,反衬出黝(yǒu)黑的手指,引人注目。

卖炭得来的钱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全家穿衣、吃饭都指望着它啊! 老人穿的衣裳又破又薄,根本抵挡不住冬日凛冽的寒风;可是因为担心天气转暖,木炭卖不出好价钱,可怜的老人却情愿天气冷一些,再冷一些!终于,一夜的鹅毛大雪使城里城外积雪盈尺。

抱着满怀的希望,天刚蒙蒙亮,老人便驾着满载木炭的牛车,在冰雪上辗出车辙,匆匆地赶往长安城。

经过长途跋涉,日头已高,拉车的老牛、驾车的老翁都已疲惫不堪,便随意歇息在南门外集市的泥泞中。

忽然,一阵“嘚嘚”的马蹄声传来,商贩们慌慌张张地四散奔逃,热闹的集市顿时一片混乱。

“那两个得意洋洋、骑着高头大马的家伙是谁啊?”老人正在疑惑地想着,只见马背上穿着黄衣的太监带着穿着白衫的随从们,已耀武扬威地拿着文书,来到了老人的面前。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和译文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和译文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和译文
原文: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头,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乌黑。

卖炭得到钱作什么用?为了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数九寒天可怜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

牛疲乏了,人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两上骑马的人轻快前来了,他们是谁?是穿黄衣服的太监和穿白衣服的差役。

手里拿着公文,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吆喝着赶牛往北面拉去。

一车炭,一千多斤,宫市使者们硬是要赶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

宫市使者们将半匹红绡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钱。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和译文]。

卖炭翁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卖炭翁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卖炭翁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
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
向牛头充炭直。

翻译译文或注释:有位卖炭的老头,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乌黑。

卖炭得到钱作什么用?为了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数九寒天可怜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

牛疲乏了,人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两上骑马的人轻快前来了,他们是谁?是穿黄衣服的太监和穿白衣服的差役。

手里拿着公文,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吆喝着赶牛往北面拉去。

一车炭,一千多斤,宫市使者们硬是要赶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

宫市使者们将半匹红绡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钱。

最新《卖炭翁》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最新《卖炭翁》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feed喂fedfedgo去wentgone
shine发光shoneshone
,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
12.皓皓:洁白的或高洁的样子。
13.莞尔:微笑的样子。
14.鼓枻:摇摆着船桨。.鼓:拍打。枻(yì):船桨。
15.沧浪:水名
,汉水的支流,在湖北境内。或谓沧浪为水清澈的样子。"沧浪之水清兮"四句:这首《沧浪歌》也见于《孟子·离娄上》,二"吾"字皆作"我"字。
16.濯:洗。
17.缨:系帽的带子,在颔下打结。
昨天夜里,长安城外下了一尺多厚的雪。一大清早,他就装好木炭,套上牛车,碾着冰雪,赶往集市去卖炭。
牛已十分疲倦,人也很饿了,日头已出来很高。这时他才到达市场南门外,在泥泞中休息。
有两个人骑马扬鞭,轻快洒脱地来了,那是谁呀?一个是穿着黄绸衣裳的太监,另一个是穿着白衫的太监的爪牙。
他们手拿公文,嘴上称是皇帝的命令,调转车头,吆喝着牛,赶着炭车,往北就走。
渔父莞尔⑾而笑,鼓枻(yì)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注释
1.既:已经,引申为“(在)??之后”。
2.颜色:脸色。形容:形体容貌。
3.三闾(lǘ)大夫:掌管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事务的官。屈原曾任此职。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译文赏析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译文赏析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译文|赏析《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

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卖炭翁》原文唐代: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及注释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注释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

”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

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伐:砍伐。

薪:柴。

南山:城南之山。

烟火色:烟熏色的脸。

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得:得到。

何所营:做什么用。

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可怜:使人怜悯。

愿:希望。

晓:天亮。

辗(niǎn):同“碾”,压。

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困:困倦,疲乏。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注解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注解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注解《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著名乐府诗,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

这首诗流传广泛,被后人称为“长篇叙事诗的典范”。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卖炭翁原文及翻译注解》,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注解》篇1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三冬严寒自烧炭,九夏酷热汗如雨。

山中卖炭翁,身上衣裳口中食。

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得钱何所营?烧炭的老人住在南山中,他砍伐木材烧成炭,为了谋生。

他满脸灰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黑的,显得非常苍老。

他卖炭得到的钱,只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

严寒的冬季,他独自在山中烧炭,酷热的夏季,他挥汗如雨,辛苦异常。

他心中担忧炭的价格太低,希望天气寒冷,这样他就可以卖更多的炭。

但是他卖炭所得的钱,仅仅是为了维持生存,没有任何多余的享受。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普通老人的生活,他为了生存而勤奋劳动,却依然无法摆脱生活的困境。

诗中通过描写老人的衣着、外貌和劳动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他的困苦生活,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注。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注解》篇2卖炭翁,唐代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全文如下: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译文及注解:卖炭的老人,在南山中砍柴烧炭。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做什么?用来维持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食物。

这首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注解》篇3卖炭翁,唐代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全文如下: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得钱好过年。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在南山中伐木烧炭的老人,为了谋生,他把烧好的炭运到市场上去卖。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注释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注释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注释卖炭翁原文及翻译注释《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作品,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卖炭翁原文及翻译注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卖炭翁》诗歌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诗歌翻译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注释⑴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

”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

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⑵伐:砍伐。

薪:柴。

南山:城南之山。

⑶烟火色:烟熏色的脸。

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⑷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⑸得:得到。

何所营:做什么用。

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⑹可怜:使人怜悯。

⑺愿:希望。

⑻晓:天亮。

辗(niǎn):同“碾”,压。

卖炭翁翻译注释及赏析

卖炭翁翻译注释及赏析

卖炭翁翻译注释及赏析卖炭翁翻译注释及赏析卖炭翁这首诗歌的具体意思是的呢?应该如何进行翻译呢?以下是店铺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卖炭翁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诗歌翻译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麦炭翁赏析:这是一首讽谕诗。

作者以个别表现一般,揭露了老百姓承受剥削阶级肆意剥削的现实,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也同时表现出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希望得到皇帝的注意。

这也是一首叙事诗,作者仅用二十句一百三十五字,便完整地记述了一位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未成、被宫使掠夺的全部经过,层次清楚,脉络分明。

在内容上,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由开头至“心忧”句,交代卖炭翁的艰辛和愿望。

第二段,自“夜来”句至“市南”句,描述他进城卖炭。

第三段,自“翩翩”句至结尾,写炭被掠夺。

全诗有叙述,有描写,有细节,有对比。

笔法简洁,语言精练,在概括、剪裁和渲染等方面,处处显出诗人的匠心。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字词解释:⑴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

”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

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⑵伐:砍伐。

薪:柴。

南山:城南之山。

⑶烟火色:烟熏色的脸。

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⑷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⑸得:得到。

何所营:做什么用。

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⑹可怜:使人怜悯。

⑺愿:希望。

⑻晓:天亮。

辗(niǎn):同“碾”,压。

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⑼困:困倦,疲乏。

⑽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⑾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

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骑(jì):骑马的人。

⑿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

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⒀把:拿。

称:说。

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⒁回:调转。

叱:喝斥。

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⒂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⒃驱:赶着走。

将:语助词。

惜不得:舍不得。

得,能够。

惜,舍。

⒄半匹红绡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

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

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⒅系(jì):绑扎。

这里是挂的意思。

直:通“值”,指价格。

翻译: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翁的翻译

卖炭翁的翻译

卖炭翁的翻译卖炭翁是一位古老的炭贩子,他住在一个偏僻的山村。

他经营着一家小炭窑,生活贫困但善良。

他一直秉持着勤劳努力和诚实守信的原则,赢得了村民们的尊重和信任。

一天,卖炭翁正在努力地运送炭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

他的身体湿透了,炭也被雨水弄湿。

他决定不再卖湿炭,而是坚持等到炭干了再卖。

不久之后,一个穿着华丽的贵族从村子里走过,他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身后跟着一群仆人。

贵族见到卖炭翁,觉得他的炭看起来很黑很好,便决定买些。

贵族问道:“你的炭质量好吗?”卖炭翁微笑着回答:“我的炭虽然湿了,但一旦晒干后,它就会变得更加干净、纯净。

虽然看起来不是很好,但实际上它的质量是无可挑剔的。

”贵族不相信卖炭翁的话,觉得他在骗自己,便开出了一个很低的价钱。

卖炭翁虽然生活贫困,但他从不打折扣。

他坚持说:“我的炭是天生的好,无论是湿的还是干的,都是一样的好。

我的价钱是公平合理的,请您尊重我的辛勤劳动和真诚的态度。

”贵族非常气愤,认为卖炭翁狡猾而不可信任。

他决定离开,寻找更好的炭。

然而,贵族走了没多久,村子里传来了一声巨大的爆炸声。

原来,贵族走的方向通往一个危险的区域,那里常常发生山体滑坡。

如果他继续前行,他很有可能被山体滑坡压死。

正当贵族感到恐慌时,他突然想起了卖炭翁的话。

他回过头,决定再次去找卖炭翁购买炭。

当他找到卖炭翁时,他发现村里的人都在喜笑颜开。

村民们告诉贵族,卖炭翁在他离开后听到山体滑坡的消息后,急忙用布搭建了一个简易的避难所,带领村里的人躲过了灾难。

贵族深感自愧,他意识到卖炭翁不仅仅是一个卖炭的老炭贩子,更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他决定从此以后尊重并且珍惜卖炭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虽然卖炭翁看似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小炭贩子,但他的品质和信念使得他在困境中保持了诚实和正直。

他的善良和努力最终得到了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无论是贩卖炭还是从事其他职业,只要我们用心和真诚对待,尊重并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取得成功。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和翻译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和翻译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和翻译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头,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乌黑。

卖炭得到钱作什么用?为了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数九寒天可怜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

牛疲乏了,人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两上骑马的人轻快前来了,他们是谁?是穿黄衣服的太
监和穿白衣服的差役。

手里拿着公文,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吆喝着赶牛往北面拉去。

一车炭,一千多斤,宫市使者们硬是要赶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

宫市使者们将半匹红绡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钱。

卖炭翁原文与翻译

卖炭翁原文与翻译

卖炭翁原文与翻译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翻译:
有位卖炭的老翁,在中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

人和牛都疲乏了,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两位得意洋洋的骑马的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手下的爪牙。

手里拿着诏书,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赶牛往北面拉去。

一车炭,一千多斤,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

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
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卖炭翁原文与翻译

卖炭翁原文与翻译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翻译:
有位卖炭的老翁,在中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

人和牛都疲乏了,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两位得意洋洋的骑马的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手下的爪牙。

手里拿着诏书,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赶牛往北面拉去。

一车炭,一千多斤,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

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

她满脸尘灰,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花白,十个手指头被火熏黑。

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只不过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食。

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

昨天夜里,长安城外下了一尺多厚的雪。

一大清早,他就装好木炭,套上牛车,碾着冰雪,赶往集市去卖炭。

牛已十分疲倦,人也很饿了,日头已出来很高。

这时他才到达市场南门外,在泥泞中休息。

有两个人骑马扬鞭,轻快洒脱地来了,那是谁呀?一个是穿着黄绸衣裳的太监,另一个是穿着白衫的太监的爪牙。

他们手拿公文,嘴上称是皇帝的命令,调转车头,吆喝着牛,赶着炭车,往北就走。

那一车木炭,有一千多斤重,宫使赶着走,老翁虽然捶胸顿足,万般不舍,却也无可奈何。

结果他们只给了半匹红纱和一丈白绫,把它系在牛角上,说是用来充抵炭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