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想想议议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 (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小聪同学的100 m跑成绩为17 s,小明同学的50 m 跑成绩为8 s,要知道他们谁跑得快,应该怎么办?
物理学中采用了前一种,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 除以时间,再进行比较。
知识点 1 速度
反映物体运动快慢
1. 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0 10 s 20 s
30 s
40 s
0 200 m 450 m 750 m
1 200 m
在直线运动中,按速度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 3 匀速直线运动
0
10s
20s
30s
40s
0
300 m
600 m 900 m 1200 m
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同
2. 用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那么有
v s t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 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 得越快。
3.速度单位:
基本单位 m/s 或 m ·s-1
读作 米每秒
常用单位 km/h 或 km ·h-1
读作 千米每小时
1 km
1m/s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即路程
与时间成正比;
速度大小不随路程和时间变化。不
平直轨道上平稳行驶的列车有时 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 可认为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成反比”。
匀速直线运动的s-t和v-t图像 (1)s-t图像: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s与t成正比,即 s 的值不变。在同一坐标 t
图中,斜率越大,速度越大(即v甲>v乙)。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新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课本中想想议议的参考答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新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课本中想想议议的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课本中“想想议议”的参考答案【想想议议】是课堂中的一些学习活动。

参考书目有初中物理课本、教师教学用书、 新课标物理英才教程等。

一、八年级课本中有33个想想议议1、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向同学们说一些比较新奇的发生现象吗?例如,禅是怎样发生的?(八上第一章第一节P13)解答:蝉的腹部有发音器官(发音膜),当蝉的发音膜振动时才 发声;又如笑树的果实外壳上有很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会撞 击壳壁发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2、我们已经知道固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

那么,声能在液体中传播吗?你能找出事实 或做实验来支持你的说法吗?(八上第一章第一节P15)解答:能,把一发声体(如闹钟)放在塑料袋中密封好后,放入液面下进行验证。

3、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 子声?(八上第一章第三节P21)解答:蝴蝶翅膀振动频率小于10Hz ,蚊子振动频率为500〜600 Hz 。

由于蝴蝶的翅膀振 动的频率低于人耳的听觉范围,当然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蚊子翅膀的振 动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生的声音。

4、过节燃放鞭炮是我国的传统。

近年来,许多大城市采取了一些禁止性的方法。

从环 境保护以及喜庆的角度,发表你对此事的看法,并且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更合理的建议。

(八上第一章第四节P27)解答:过节燃放鞭炮可以增添喜庆的气氛,但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和空气污 染。

把鞭炮的响声用录音机录下来后重新播放。

5、岸边的树木和房屋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倒立的,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八上第二章第三节P44)解答:平静的水面就好像是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

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的各点与水面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的像距水面就越近。

各点组成的像从水面上看就是倒得了。

6、请你猜测,如果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是否发生折射现象?射到空气中的光线将向哪个方向偏折?画图表示你的想法。

精编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课本(高清版)

精编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课本(高清版)

精编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课本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WULI八年级上册致同学同学们,从现在开始,这本书将成为你们的好朋友。

本书是按照教育部2011年修订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编写的,它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强调科学与实际、科学与社会的联系。

因此,我们又给这本书取了一个名字:《探索物理》为了便于同学们对物理知识海洋的探索,《探索物理》设计了以下栏目。

实验同学们自己动手、动脑,探究、学习物理知识,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演示由教师通过实验展示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等。

想想做做以动手为主的学习活动。

通过简单易做的小活动,你可以体会生活中各种现象蕴含的物理道理。

想想议议以思考、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

在对问题进行讨论时,既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要倾听其他同学的看法。

扩展性内容,介绍物理知识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扩大同学们科学世界的视野。

STS STS是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科学·技术·社会)的简称,介绍和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

这部分也是扩展性内容。

扩展性实验主要展现以传感器、电脑等仪器自动记录和处理数据的实验,供有条件的学校选做。

动手动脑学物理课内或课后的学习活动,包括问题讨论、练习、实验、社会实践以及小论文写作等。

学到了什么这一章所学主要内容的梳理、总结,供同学们自己总结时参考。

设置这些栏目的目的,是希望同学们在参观、认识物理世界这个广阔、绚丽的科学殿堂时,学到科学知识,体验、领悟科学的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祝同学们在新的学期里取得更大的成绩。

目录致同学科学之旅12第一章机械运动9第1节第2节第3节第4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10161923第二章声现象26第1节第2节第3节第4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声的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27323842第三章物态变化46第1节第2节第3节第4节温度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目录475358641第四章光现象68第1节第2节第3节第4节第5节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6973778185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89第1节第2节第3节第4节第5节透镜生活中的透镜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909497100103第六章质量与密度107 2目录第1节第2节第3节第4节质量密度测量物质的密度密度与社会生活108113117120科学之旅沙滩上,和煦的阳光下,一个孩子在无忧无虑地玩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

奔腾的江水
天体的运动
除了机械运动,还有分子、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 生命运动等多种运动形式。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的现象。
[想想议议] 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事例一:坐在行驶的汽车中,感觉路边 的树木高速后退,感觉车内的物体是静 止的。路边的人觉得树不动,车运动得 很快。
事例二:高速路上超车时感觉对方车辆 慢慢后退。错车时却感觉对方车辆速度 很快的冲过来。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授课老师 xxx
想想议议 我们根据什么说这些物体是运动的?
飞奔的骏马
缓慢的蜗牛
穿梭的卫星
它们的共同特点: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变化。
一、机械运动: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珠穆朗玛峰由于地壳运 动高度在变化
日本茨城县鹿岛町与中国上海 市的距离由于板块运动缩短
花样跳伞运动员
加油机和战斗机
2.有关太阳、地球、卫星的运动和静止
(1)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东升西落”,是以谁为参照物呢?
(2)而地理学科中所说的“地球绕着太阳转”又是以谁为参 照物呢?
(3)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一起在做同步运动,如果以地球为参 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还是静止?
3.飞行员在描述飞机俯冲时说:“大地迎面扑来”,这是以 飞机 参照物。说月亮躲进云层,是以 云层 为参照物。顺水漂流时船相对 水 静止 。
课堂小结
机械 运动
参照物
运动和 静止的 相对性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授课老师 xxx
4.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
物是( B )
A. 河岸上的树
B. 船舱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分析(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

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一、教科书的特点1、从学生兴趣、认知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结构2、注重探究活动,提倡学习方法多样化3、形式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5、注意学科间的综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二、基本内容概述(一)本册的物理知识体系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章“机械运动”从长度的测量,和运动的问题出发,对运动进行研究。

第二章“声现象”,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等问题。

第三章“物态变化”,介绍温度计的使用及常见的六种物态变化。

第四章“光现象”介绍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几何光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应用。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介绍透镜的概念、生活中的透镜和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初步知识。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在质量,密度,以及相关的测量方面进行学习,然后又对密度和社会的联系进行了介绍。

教材从自然现象中的机械、声、光、到透镜,这种编排有利于学生的认知过程,并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不论是自然现象或人工现象都隐含着许多的物理知识,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巨大力量。

在过去的教材中,一直存在着一个严重的弊端:在序言中通过各种实验、图画等形象化、趣味化方式刚刚调动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紧接着的内容却是非常枯燥的测量、速度计算等逻辑性、规范性强的力学内容,从而很快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殆尽。

而本册教材不再出现传统力学内容,代之以学生感兴趣的、不涉及任何公式及运算的内容,避免了上述弊端的出现。

每节由想想议议、想想做做、内容介绍、探究、动手动脑学物理、科学世界等内容及栏目组成,每一栏目都有着各自的功能与作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给学生呈现了一个个延伸与拓宽的知识点,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插图、课后题、想想议议知识梳理8年级上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插图、课后题、想想议议知识梳理8年级上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知识梳理8年级上第一章:机械运动1.如图所示是日晷利用晷上的针的影子随时间长短和位置变化来判断时间的计时工具,它利用了光的原理.从早晨到中午,阳光下日晷晷针的影子相对日晷的盘面某刻度线是的(填“运动”或“静止”),整个日晷相对是静止的。

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s.(1题)(2题)3.如图所示是一条细绳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做成的摆,小明用电子表测出了这个摆的周期(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后,想探究摆的周期与什么因素有关.他猜想可能与小铁块的质量有关,还可能与细绳的长短有关.于是他通过改变小铁块的质量和细绳的长度测出摆动30(1)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比较短,难以测准,为了减小误差,小明的做法是:。

(2)在第1、2次实验中,小明用“保持质量不变,改变细绳长度”方法来探究摆的周期与细绳长度的关系。

这种方法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常用的法.(3)通过比较第l、2次实验的两组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通过比较第实验的两组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摆的周期与小铁块的质量无关.(4)通过实验分析,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5)在小螺帽由A点摆动到B点的过程中,小螺帽的重力势能将,动能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4.如图所示是蜗牛沿直线缓慢爬行,小明突然想:蜗牛是匀速运动的吗?他用停表和刻度)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蜗牛(选填(2)在整个测量过程中,蜗牛的平均速度为mm/s.5.如图是以相同速度、向同样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下同)若以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的.卡车的动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题)(5题)(7题)6.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到运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在屏幕内,这是因为运动员和屏幕之间是相对,运动员和跑道之间是.7.如图所示一辆汽车的速度表,则汽车的速度为km/h,若汽车以这样的速度行驶,则它在15min可通过的路程是km.8.京哈高速铁路客运于2013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承载客运任务是“和谐号”动车组(1)如图甲所示,英子上车后,坐在车厢内向外观望,她发现对面并排停着一列列车.忽然她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慢前进了,但是,“驶过”了对面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她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对面的列车却向反方向开去了.她这种“错觉”的原因是在前后两种情况下,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造成的,她感觉自己的车前进了是以为参照物;实际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为参照物.(2)如图乙所示车头设计成流线型,目的是为了.(3)列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过程中,列车的动力阻力(选填“>”、“<”或“=”).(4)如图丙所示的s﹣t图象反映了该列车在某段平直轨道上的运动情况,由该图象可知它行驶的速度为m/s,它在20s内通过的路程为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1)从此表可知列车从济南西到南京南之间运行的平均速度约为km/h(2)列车在济南西到南京南、南京南到上海虹桥这两个路段的运行过程中,路段运行得快。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系列(人教版)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系列(人教版)

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

(4)单位:速度的单位由路程单位与时间单位组合而成。

①国际单位制:米每秒,符号是m/s 或m•s -1 ②交通运输中:千米/小时,符号是km/h 或km•h -1③注意两套单位的组合:国际单位的组合:路程s 单位是米(m );时间单位是秒(s ) 速度v 的单位是:米/秒(m/s )常用单位的组合:路程s 单位是千米(km );时间单位是小时(h ) 速度v 的单位是:千米/时(km/h ) 3. 路程与时间的计算根据v =st 可以得出路程与时间的计算公式:路程s=vt 时间 t =sv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①同一性: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物体的同一运动过程; ②对应性:代入数据时,v 、s 和t 要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 ③统一性:在应用公式时,各个物理量单位要统一;④规范性:代入数据前,公式不能漏,代入数据时,要有单位。

4. 速度表可以直接显示出车辆的运动速度。

下图中的汽车速度表,它上面的单位是km/h ,当指针指在哪个位置时,说明此时的速度是多少km/h 。

如图所示,汽车的速度是80 km/h 。

“136018”是指这辆车总共通过的路程为136018km 。

5. 限速标志与里程标记限速标志:在不同的道路或不同的路段,有很多限速的标志牌。

如图甲所示,限速标志牌的单位是km/h,表示机动车在该道路上行驶,速度不得超过60km/h。

图乙是公路上的里程标记牌。

表示从此标志牌到北海的路程为24km。

6. 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利用ppt展示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速度(m·s-1)物体速度(m·s-1)蜗牛约1.5×10-3上海磁悬浮列车可达120人约喷气式客机约250自行车约5超音速歼击机约700高速路上的小轿车约33出膛的子弹约1000雨燕可达48同步卫星3070【播放视频】——《人造物体的速度大比拼》【例题1】陆地上跑得最快的是猎豹,速度是40m/s;水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速度可达108km/h;空中飞得最快的是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A.猎豹最快B.旗鱼最快C.褐海燕最快D.三者一样快【答案】C【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猎豹的速度为v1=40m/s,旗鱼的速度为v2=108km/h=108×13.6m/s=30 m/s褐海燕的速度为v3=5km1min=5000m60s认识限速标志与里程标记,了解标志牌数字表示的物理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2.速度的定义、公式?
3.速度的单位有哪些?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 样的?
4.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多少?
二、速度 (符号: v)
表示的物理意义:表示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公式:速度= —路时—程间—
v s t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每秒(m/s)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想想议议】
1.刘翔和其他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谁跑的快?你们是根据什 么方法来比较的呢? 2.如果你是终点裁判员,将如何判断谁跑的快?你们又是 根据什么方法比较的呢?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路程比时间 2.相同时间比路程
【反馈练习】
1.森林运动会中龟兔赛跑。比赛开始后,“观众”
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如果只做粗略的研究,可以利用 v s 来计算,这样
t
算出来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
注:说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 内的平均速度。
【反馈练习】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
过的路程是 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m/s,

km/h
初中物理课件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430km/h
126km/h
48m/s
速度表
【例题】
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勇夺 110m跨栏金牌并打破奥运会记录,成绩是12.91s。这 项奥运会记录的运动速度是多少?
【反馈练习】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 速度约为104 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53 km ,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八年级物理课本中的想想议议参考答案

八年级物理课本中的想想议议参考答案

八年级物理课本中的想想议议参考答案(下)1、如图,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感受手推门的难易程度有什么不同。

(P4)解答:在A处推门是最容易的,在C处推门是最难的,这说明力的作用点不同,其作用效果也是不同的。

2、飞机投放的物资,受到地球对它的重力作用,会落向地面。

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证明重力的存在吗如果没有重力,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P9)解答:(1)水往低处注;(2)抛向空中的篮球最终会落回地面;(3)利用重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

如果没有重力,那么:①水就不会往下流;②向上抛出去的东西不会落回地球;③人无法走路;④周围的空气会逃离地球。

3、我们站在地面上,脚朝下,站得很稳。

但地球是球形的,在我们脚下“下”的南美洲居民,好像是脚朝“上”的(图)他们为什么也站得很稳呢想想看,通常我们所说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 P11)解答:我们所说的“下”指向地心的方向;背离地心的方向叫做向上。

4、(1)如图,拨动簧片,把小球与支座之间的金属片弹出时,小球并没有随金属片飞出.你能说说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吗(2)行驶中的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身体会前倾;汽车实然开动时,乘客身体会向后仰。

想想看,身体向前倾、向后仰的原因是什么(P18)解答:(1)金属片被弹出时,上面的金属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不会随金属片飞出。

(2)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的脚已随车停止运动,而身体的?上部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身体会前倾。

同样的道理,当汽车突然开动时,乘客的脚已随车开始运动,而身体的上部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因此身体会向后仰。

5、图的三幅图中,哪些是要增大摩擦的哪些是要减小摩擦的通过什么方法增大或减小摩擦(P25)解答: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我们知道:可以通过改变压力或接触面的性质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1)要让自行车更快地停下来,可以用力捏闸;(2)体操运动员上器械前,会在手上涂防滑粉;这些都是通过增大压力或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例子。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2012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

本节内容从学生熟悉的运动会入手,如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引入速度的概念。

对速度的公式计算,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但只是进行简单的计算,对其物理意义、单位不是很理解,往往是感性的认识。

教材将以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为重点,逐步引导学生建立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并通过一道例题来加深巩固理解,利用“动手动脑学物理”来开拓学生的视野,达到学以致用的理念。

设计意图:本节课要求学生能理解速度的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会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来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取有关速度的新知识。

学情分析:在运动会上及在体育课上,学生经常接触到运动快慢的概念,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建立速度这个概念并不困难。

本节内容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用准确、科学的语言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加深对对速度、时间、路程关系的理解,上升为理性认识。

学生初次接触物理公式,未免有些茫然,陌生,需加强引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知道平均速度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和举例说明,认识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分析、比较、讨论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速度的概念;2、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教学用具:PPt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讲授法、比较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想想议议] 运动是有快慢的,那怎样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呢?分析讨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另一种是在物体运动相同的路程的情况下,比较所花的时间。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6张PPT)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6张PPT)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主讲人:
想想议议
1. 中心的两个圆哪个的面积大? 2. 中间的线段长度相同吗? 3. 人们的感觉总是可靠的吗?
一、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 米 (m)
2.常用单位: 千米 (km) 厘米 (cm) 微米 (µm)
分米 (dm) 毫米 (mm) 纳米( nm)
3.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7 8 9 10

(3)看: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
×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4)读: 读数时,要估读到 分度值 的下一位.
2.78cm
分度值

物体长度
.
分度值

物体长度
.
思考
三个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为什么测出三种结果?什么原因?
(5)记录: 读数 = 准确值 + 估读值 + 单位。
32 dm= ________ mm= __________ mm
4、常见物体的估测:
中学生身高大约15.7
.
粉笔盒高度大约为8
.
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
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______.
5、拓展
◇中国传统单位到目前还用有:寸、尺、丈等 1丈 = 10尺 = 100寸 ;1丈约为3.33米;1尺 = 0.333米; 1公里 = 1千米 1里 = 500米 我国规定,1海里等于1.852公里.各国海里标准不同 ◇欧美各国还有:英里、英尺、英寸等 1英尺 = 0.305米 1 英里 = 5280 英尺 = 63360 英寸 = 1609.344 米
1 h = ________s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想想议议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想想议议

2012年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想想议议《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1.生活中,我们常常采用一些粗略的方法来测量长度。

人体哪些部位可以作为“尺’,用来估测长度?举例说明。

“一拃”(约15cm)、“一步”(约60cm)、“一庹”(约1.60m,成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可以利用这些“尺”估测长度。

《1.2运动的描述》1.人们根据什么说这些如图所示的物体是运动的?因为它们相对于另一个作为参考的物体发生了位置的变化。

2.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如图)。

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尾你才发现,实际上你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列车却向相反方向开去了。

请你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是因为前后的观察,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开始所选择的参照物是旁边的列车,由于这列火车与旁边的火车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会觉得自己所乘坐的火车运动了。

而当旁边的列车开过后,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却发现,自己所乘坐的火车与地面并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所以才发现,实际上自己乘坐的列车并没有开动。

3.试说明图甲、乙两图中的人与战机选什么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选什么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甲: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以扶梯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乙: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静止的。

《1.3运动的快慢》1.学校运动会上,短跑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着。

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1)在比赛过程中,你是如何判断谁跑得快的?(2)运动员跑完全程后,裁判员是怎样计算成绩的?你与裁判员所用的方法一样吗?为什么?(3)小聪同学的100m 跑成绩为17s,小明同学的50m跑成绩为8s,要知道他俩谁跑得快,应该怎样办?(1)通过相同时间所跑得路程来判断谁跑的快的。

(2)根据每个运动员跑步所用的时间来计算成绩的;裁判员与(1)中的判断方法是不一样的。

浅析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栏目

浅析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栏目

浅析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栏目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科技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一个国家全体公民的素质,尤其是公民的科学素质已经成为影响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标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所以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而实施并达成这些教育目标最基本的载体是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体会教材中的新课程理念,用好教材。

1“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栏目的设置意图“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是同一个栏目不同的说法。

做的成分多就是“想想做做”,讨论思辨的成分多就是“想想议议”,这两个栏目几乎贯穿于课本的每一节,编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突出学生是教学的主角,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地主动去感悟,去思考、分析;亲自动手去操作,去制作,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2“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栏目的作用2.1“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提供了大量供师生思考、讨论的素材,让师生根据问题的不同特点,一块想一想、议一议,引起全班学生思维的共鸣。

2.2“想想议议”、“想想做做”强调了学生的活动,学生活动除了科学探究、实验和制作外,也包括学生的思维活动、互相讨论等。

2.3“想想议议”、“想想做做”以图片为先导,以活动为基础,把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融于一体,可使学生活跃思维,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加深、拓展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4“想想做做、想想议议”使学生认识了物理世界这个广阔、绚丽的科学殿堂,学到了科学知识,体验、领悟了科学方法,逐步树立了科学的价值观。

3“想想议议”、“想想做做”的教学功能3.1用“想想议议”、“想想做做”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教材中有许多“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是紧扣本节教学内容,是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或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和经验,只要把问题或现象摆出来,让学生去思考,既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是从生活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新课。

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答案【篇一:八年级物理课本中的想想议议参考答案(上)】lass=txt>1、生活中,我们常常采用一些粗略的方法来测量长度。

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作为“尺”,用来估测长度?比一比,看看谁知道的最多。

用这些“尺”来估测某个物体的长度。

(p13)解答:“一拃”(约15cm)、“一步”(约60cm)、“一庹”(约1.60m,成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可以利用这些“尺”估测长度。

2、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图1.2-1所示的运动及类似的运动。

想想看,人们根据什么说这些如图所示的物体是运动的?(p16)解答:因为它们相对于另一个作为参考的物体发生了位置的变化。

3、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如图)。

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尾你才发现,实际上你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列车却向相反方向开去了。

请你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p17)解答:是因为前后的观察,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开始所选择的参照物是旁边的列车,由于这列火车与旁边的火车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会觉得自己所乘坐的火车运动了。

而当旁边的列车开过后,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却发现,自己所乘坐的火车与地面并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所以才发现,实际上自己乘坐的列车并没有开动。

4、试说明图1.2-5甲、乙两图中的人与战机选什么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选什么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p18)解答:甲: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以扶梯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乙: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静止的。

5、学校运动会上,短跑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着。

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1)在比赛过程中,你是如何判断谁跑得快的?(2)运动员跑完全程后,裁判员是怎样计算成绩的?你与裁判员所用的方法一样吗?为什么?(3)小聪同学的100m 跑成绩为17s,小明同学的50m跑成绩为8s,要知道他俩谁跑得快,应该怎样办?(p19)解答:(1)通过相同时间所跑得路程来判断谁跑的快的。

新理念、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赏析

新理念、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赏析

新理念、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赏析发布时间:2022-03-28T11:49:31.476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50期作者:刘晓枫[导读]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教材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2012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以下简称教材)体现了课改的主要精神,贯穿了新的教学理念,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教材。

黑龙江省孙吴县第二中学164200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教材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2012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以下简称教材)体现了课改的主要精神,贯穿了新的教学理念,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教材。

一、教材编写原则教材是严格依据《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进行编写的,它体现了《课标》的全新理念,全面落实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坚持改革、不忘继承。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加强了实践探究活动,同时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二、教材的框架、结构全书的框架基本上是按“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版块构建的,但内容选择上更灵活、更有回旋余地。

如教材上册删掉了简单测量知识,而增加了学生感兴趣的电磁知识。

与旧教材相比,教材每一章节的栏目设计也更实用、更新颖,如想想议议、想想做做、STS、科学世界、动手动脑学物理等栏目图文并茂,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科学知识,体验和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此外,全书在编写顺序上是按照测量、声、热、光的方式来编写的,这种安排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

三、教材体现的新理念1.注重学科渗透,关注科技发展。

教材改变了以前旧教材的学科独立性、封闭性的特点,提倡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教材中大量涉及了与物理学科相关的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英语等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说课稿我是来自南八家初中的田富,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这几方面对本节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上一节讲述的是“运动的描述”,通过这一节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运动”,而本节课教材通过“想想议议”栏目提出问题(“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入课题,并且学生讨论总结后直接得出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在小学数学课中,学生学习过计算速度和路程的问题,对这些知识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从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

二、学生分析中学生对速度、路程等物理概念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本节课还是喜欢物理又害怕难,喜欢的是以前接触过速度的计算,怕的是利用物理公式解决速度问题还是第一次,特别是数学底子薄的学生。

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自信显得特别的重要。

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鲜明、生动、不平常的现象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直线运动的快慢四、重点难点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和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难点: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五、教学方法1、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当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2、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速度单位的换算。

六、教学程序设计(一)课题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2019年奥运会上刘翔夺冠”的实录引入课题。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例导入课题,更具有吸引力,效果要比教材“想象议议”引入更好。

教师提问:刘翔用了12秒88跑完了110米,你们想知道他有多么快吗?(二)新授课程1、首先学生看教材“想想议议”栏目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物理涉及广泛的领域,包括力学、光学、电磁学、热学、量子力学等,在解释宇宙的运作方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能力目标: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情感目标: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材分析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教法建议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教学单元分析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教学过程分析一,机械运动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二,参照物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教师提供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三,匀速直线运动观察一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认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而物理研究问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学生小组【参考题材】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人教物理八年级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

人教物理八年级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

八年级“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及提示第六章电压电阻一、电压1.此题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动手连接闭合电路,学习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的方法。

注意要求学生不仅在纸面上会连接电路、画电路图,而且一定要进行动手操作训练。

课本中只给出了连接小灯泡的情况,实际教学中也可改用其他用电器,如小电机、音乐门铃等,换一个新的用电器就是一次新的练习,要多动手练才行。

另外,在如何选取量程方面也要得到训练。

2.这是一个自制电池的设计制作型练习,又是一个让学生学会连接电压表,并能读取电压表上读数的技能性训练题目。

实验时应该指导学生采用“试触”,即在合上开关时要轻轻接触一下就断开,而不是一下子将开关合到底长时间不断开。

“试触”在电学实验中很重要,要求学生掌握这种方法。

根据电压表上指针的方向变化,就可判断哪个金属片是电池的正极,哪个金属片是电池的负极。

本题可以考虑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包括让同学们互相演示)。

3.这是个电表读数练习题。

学生已有电流表读数的基础,注意让学生分清不同量程下1个小格所代表的不同的量值,并要求学生在记录读取的测量数据时,务必将数值和单位一并写出。

4.这是一个训练学生正确连接电压表的题目。

初学者在连接电路时,容易犯顾头不顾尾的毛病,这里的错误是只想到要将电压表并联使用的原则,而没有注意与电源连接的问题。

5、一节干电池电压是1.5V,一个铅蓄电池电压是2V,要求电源电压是6V,需干电池4节串联,铅蓄电池3节串联。

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1、不同之处: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使用。

电流表本身内阻非常小,所以绝对不允许不通过任何用电器而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两极,这样,会使通过电流表的电流过大,烧毁电流表。

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使用,和哪个用电器并联,就测哪个用电器两端电压;和电流表不同的是,电压表可以不通过任何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这时,测量的是电源电压。

相同之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步骤基本相同,都分为调、选、连、读四步:调——使用前先将表的指针调到“零刻度”的位置。

浅议初中物理教材“想想议议”的作用

浅议初中物理教材“想想议议”的作用

浅议初中物理教材“想想议议”的作用发表时间:2018-05-07T16:47:52.85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5月总第263期作者:范玉颀[导读]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设计了很多栏目:实验、演示、想想议议等,其中“想想议议”栏目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思考、讨论的素材。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一实验中学252800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设计了很多栏目:实验、演示、想想议议等,其中“想想议议”栏目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思考、讨论的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并挖掘“想想议议”,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化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深化概念、规律教材中有些“想想议议”提出的问题,涉及对物理概念、规律掌握的准确程度和认知深度,教学中,我们要紧扣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讨论,正确认识并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如:八年级教材上册98页“想想议议”提出:查看上表的数据,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凸透镜所成的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这是一节实验课,为了让学生知道并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过程中先进行分组实验,在学生感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之后,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想象看电影时的情景,想想镜头到银幕的距离即为像距;再引导学生想象照大合影时的情景,思考镜头到人的距离即为物距,思考放电影时的物距、照相时的像距有何关系?以上的物距与像距颠倒后又有什么变化呢?小组之间再交流讨论,最后共同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这样通过实验,联系生活,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学生对物距、像距、焦距等概念,以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都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掌握。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材中的“想想议议”,有不少启发性强、思维要求高的问题,可以起到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问题,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想想议议《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1.生活中,我们常常采用一些粗略的方法来测量长度。

人体哪些部位可以作为“尺’,用来估测长度?举例说明。

“一拃”(约15cm)、“一步”(约60cm)、“一庹”(约1.60m,成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可以利用这些“尺”估测长度。

《1.2运动的描述》1.人们根据什么说这些如图所示的物体是运动的?因为它们相对于另一个作为参考的物体发生了位置的变化。

2.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如图)。

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尾你才发现,实际上你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列车却向相反方向开去了。

请你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是因为前后的观察,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开始所选择的参照物是旁边的列车,由于这列火车与旁边的火车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会觉得自己所乘坐的火车运动了。

而当旁边的列车开过后,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却发现,自己所乘坐的火车与地面并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所以才发现,实际上自己乘坐的列车并没有开动。

3.试说明图甲、乙两图中的人与战机选什么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选什么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甲: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以扶梯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乙: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静止的。

《1.3运动的快慢》1.学校运动会上,短跑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着。

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1)在比赛过程中,你是如何判断谁跑得快的?(2)运动员跑完全程后,裁判员是怎样计算成绩的?你与裁判员所用的方法一样吗?为什么?(3)小聪同学的100m 跑成绩为17s ,小明同学的50m 跑成绩为8s ,要知道他俩谁跑得快,应该怎样办?(1)通过相同时间所跑得路程来判断谁跑的快的。

(2)根据每个运动员跑步所用的时间来计算成绩的;裁判员与(1)中的判断方法是不一样的。

他是利用运动员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来判断谁跑得快。

(3)因为s m s m t S v 88.51710011===小聪; s m sm t S v 88.51710011===小聪,所以小明聪v v 〈小。

2.如图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甲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乙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甲图中汽车速度始终保持不变,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乙图中的汽车速度越来越快,做的是加速运动。

3.我们在媒体上常常可以看到“两地车程1小时“之类的说法,请你说说”车程“一词在这里的含义。

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用的时间。

《1.4测量平均速度》《第二章 声现象》《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如图);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如图)。

观察、体验、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物体发声时都要振动。

2.用一张桌子做实验。

一个同学轻敲桌子(不要使附近的同学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

由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固体能够传声。

《2.2声音的特性》本节没有想想议议《2.3声的利用》1.自然界中的声现象实在是太多了。

除了人类,动物中也有不少是利用声的高手。

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大象用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来进行交流;蝙蝠利用发出的超声波的反射确定目标的位置;海豚利用超声波进行交流;白蚁用自己的头叩击洞壁产生的声音,通知巢中的蚁群立即撤退。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章物态变化》《3.1温度》1.如图所示的自制的温度计是根据什么道理来测量温度的?怎样用自制温度计测量温度?它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

先把该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内,待液柱稳定后,在玻璃管内液面位置标上0℃,再将该温度计放入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待液柱稳定后,在玻璃管内液面所在位置标上100℃,并在0℃~100℃刻度之间等分100份,每一份为1℃。

再将标好刻度的该温度计,放入被测液体中,待液柱稳定后,读出玻璃管内液面所对的可读值,就测出了该液体的温度。

《3.2熔化和凝固》1.如图所示,EF、FG、GH各段分别表示温度怎样变化?物质是在吸热还是在放热?物质处于什么状态?EF:温度逐渐降低,放出热量,为液态。

FG:温度不变,放出热量,固液共存态。

GH:温度逐渐降低,放出热量,为固态。

2.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达到-52.3℃,这时还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吗?为什么?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液体温度计?不能使用水银温度了。

常见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

因为水银的凝固点为-39℃,此时该地区的温度低于水银的凝固点,水银已经处于固态,所以无法使用。

应该使用酒精温度计。

《3.3汽化和液化》1.如图,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热水中。

你会看到什么变化?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又有什么变化?怎样解释这些变化?(1)放入热水中,会看到塑料袋慢慢变鼓了。

这是由于里面的酒精预热汽化,使塑料袋内出现大量的酒精蒸汽而膨起。

(2)从热水中拿出过一会,塑料袋又会慢慢变瘪。

这是由于里面的酒精蒸汽,遇冷液化所致。

2.着火点是物质可以燃烧的最低温度。

纸的着火点大约是183℃,就是说,当纸的温度达到183℃,时,它会自动燃烧起来。

普通煤炉的火焰温度约600℃。

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500℃。

那么,能用纸做的锅在火上把水烧开吗?取一张光滑的厚纸,照图那样做成一个小纸锅。

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

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上的纸。

过一会水就会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

试说明纸锅为什么不会燃烧。

一般情况下水沸点100℃,就是说只要有液态水在,它的温度不会超过100℃。

燃烧需要的三要素: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纸的着火点大约为183℃,而里面的水导致纸的温度不能达到它的着火点。

所以纸不会燃。

3.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有什么感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会感觉凉。

这是因为涂在手背上的酒精蒸发,要吸收热量,使皮肤温度降低,而感觉凉。

4.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有什么变化?如果温度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度数会变化吗?并做简单的解释。

用扇子扇玻璃泡涂了酒精的温度计,会看到该温度计的读书变小了;而扇玻璃泡未涂酒精的温度计,其读数是不会变化的。

这是因为,涂了酒精的温度计,用扇子扇时,玻璃泡上的酒精蒸发吸热,使玻璃泡内液体温度降低,导致读数变小的。

《3.4升华和凝华》1.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再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又会看到什么现象?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放入热水中时,会看到固态的碘升华,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充满整个试管。

放入凉水中时,会看到碘蒸气凝华,形成的碘晶体附着在试管壁上。

2.在图中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情况。

《第四章光现象》《4.1光的直线传播》1.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实验。

请根据实验现象回答:(1)小孔成像是怎样形成的?(2)它的成像有什么特点?(1)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它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当v>u时,成放大的像;当v<u时,成缩小的像;当v=u时,成等大的像。

《4.2光的反射》1.有时,黑板反射的光会“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画出这种现象的光路。

为了保护同学们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建议。

这是黑板发生镜面反射造成的。

1. 让黑板表面更粗糙,尽可能减少出现镜面反射;2. 改变入射光源的位置;3. 拉上窗帘。

《4.3平面镜成像》没有想想议议《4.4光的折射》1.如左图所示,起初茶碗看起来是空的,但当你慢慢往茶碗中倒水时,就会发现碗中原来还藏着一枚硬币(如右图)。

请简要说明为什么放入水后就能看到碗中的硬币了?原来看不到硬币,是由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碗的边沿挡住了硬币反射的光,所以看不到。

当向碗中慢慢倒入水的时候,眼睛能够看到硬币了。

原因是:硬币反射的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水面方向偏折,所以人逆着折射光线就可以看到硬币了,所看到的实际是硬币的虚像。

《4.5光的色散》1.如果没有三棱镜,也可以用图所示的装置来进行光的色散实验。

在深盘中成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镜的下部浸入水中。

让一束阳光照射在水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墙或白纸上。

观察现象,并回答问题。

(1)白光是单一色光吗?若不是它是由什么色光组成的?(2)这个色散过程中,设计到了哪些光学知识?(3)在图中画出光的传播路径。

(1)白光不是单一色光,它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3)《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5.1透镜》1.太阳离我们非常远,射到地面的阳光可以看做平行光。

想一想,怎样利用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直到在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透镜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

《5.2生活中的透镜》1.用硬纸板做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前后滑动(如图)。

在一个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

这样就做成了模型照相机。

在较暗的室内,把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薄膜间的距离,就可以在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

如果把薄膜换成感光胶片,就可以得到照相底片了。

根据照相机成像,回答下列问题:(1)照相机成的像有什么的特点?(2)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满足什么条件?薄膜(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应满足什么条件?(3)若使所成的像变大些,应如何调整?(1)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2)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满足,大于2倍焦距;薄膜(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应满足,大于焦距且小于2倍焦距。

(3)若使所成的像变大些,应适当减小景物与镜头间的距离,同时适当增大薄膜(底片)与镜头间的距离。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凸透镜所成的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成缩小的像时,物距大于像距;由此得出的结论是:(1)物距小于像距物体成缩小的实像;(2)物距大于像距物体成放大的实像。

凸透镜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成的虚像都是正立。

1.如图所示,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所看到的像有什么特点?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所看到的像又有什么特点?(1)看自己的指纹,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2)看窗外的物体,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