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力力矩和力偶

合集下载

力矩与力偶

力矩与力偶
也就是说力矩与矩心的位置有关。
1.2.2 力矩的性质 1.力F对O点这矩不仅取决于F的大小,同时还与矩心的位置即力臂d有关。 2.力在刚体上沿作用线移动时,力对点之矩不变。 3.力的大小等于零或力的作用线过矩心时,力矩等于零。 4.互成平衡的两个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为零。
§1.2 力对点之矩
1.2.3 合力矩定理 平面力系有一合力时,合力对平面内任一点之矩,等于各分力对同一点之 矩的代数和。
Ft
D 2
0
Fn
cos
D 2
1000 160 103 cos 20 75.2N m 2
计算力对点之矩的方法:1.利用力对点之矩的定义式计算。 2.利用合力矩定理计算。
§1.3 力偶
生活实例:
1.3.1 力偶的概念 1.力偶的定义:一对大小相等、指向相反的平行力组成的特殊力系称为力
偶。记作F , F 。
§1.3 力偶
性质1 力偶在任一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为零。 力偶无合力,力偶对刚体的移动不产生任何影 响,即力偶不能与一个力等效,也不能简化为 一个力。
性质2 力偶对于其作用面内任意一点之矩与该 点(矩心)的位置无关,它恒等于力偶矩。
1.3.2 力偶的基本性质
§1.3 力偶
推论1 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 任意移而不会改变它对刚体 的转动效应。
思考题:如图所示的圆盘,在力偶M=Fr和力F的作用
下保持静止,能否说力偶和力保持平衡?为什么?
§1-4 力的平移定理
力的平移定理 力可以等效的平移到刚体上的任一点,
但必须附加一个力偶,其力偶矩的大小等 于原力对该点之矩。
§1.4 力的平移定理
力的平移定理换句话说,就是平移前的一个力与平移后的一个力和一个附 加力偶等效。即一个力可以分解成为同平面内另一点的一个力和一个力偶。反 之共面的一个力和一个力偶也可以合成为同平面内的一个力,这便是力的平移 定理的逆定理。

力矩-力偶系

力矩-力偶系

a b
M o (F ) Fd F (ob ab) F (l sin h cos )
2.合力矩定理 • 力系与其合力等效,对于使物体转动的效果,这种 性质依然存在,即合力对于一点O之矩,等于各分 力对点O之矩的代数和,这一普遍规律称为合力矩 定理。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
§1-3 力对点之矩、力偶
一、力对点之矩 —— 力矩 1 力矩
力的转动效果由两个因素决定: 1)、力的大小与点O到力作用线 的垂直距离 2)、力使物体绕O转动的方向
式中, Mo(F)=±Fh 表示此二因素,称为 力对点之矩简称力矩 力对点之矩的实质是 力 对通过矩心且垂直于平面 的轴的矩
其中O称为矩心,h 称为力臂,力矩为代数量,力使物体绕矩心逆 时针转动时为正,顺时针为负。
例题:梁AB 受一主动力偶作用,其力偶矩M=100 Nm ,梁长l=5m ,梁的自重不计,求两支座的约束 反力。 • 解 (1)以梁为研 究对象,进行受力 分析并画出受力图 • 因系统为力偶系, 故FA必须与FB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线平行。 • (2)列平衡方程
∑M=0
FBl - M = 0
(1)力偶无合力。 力偶不能用一个力来等效,也不能用一个力来平衡。 可以将力和力偶看成组成力系的两个基本物理量。 (2)力偶对其作用平面内任一点的力矩,恒等于其力偶矩。
2.力偶的性质
(3)力偶的等效性——作用在同一平面的两个力偶,若它 们的力偶矩大小相等、转向相同,则这两个力偶是等效的。 则可得: • 1)力偶可以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转而不改变它对物体的作 用。即力偶对物体的作用与它在作用面内的位置无关。 • 2)只要保持力偶矩不变,可以同时改变力偶中力的大小和 力偶臂的长短,而不会改变力偶对物体的作用。

力矩和力偶

力矩和力偶

力矩 和力

1.力偶的概念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常会看到物体同时受到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的两个力的作用。如 汽车司机转动方向盘时加在方向盘上的两个力,如图2 -17所示;钳工师傅用双手转动丝锥攻螺纹时,两手作 用于丝锥扳手上的两个力,如图2-18所示;拧水龙头 时加在开关上的两个力等。这样的两个力显然不是前 面所讲的一对平衡力,它们作用在物体上将使物体产 生转动效应。
力矩 和力

当力的作用线与转轴平行或相交,即力的作用线
与轴线共面时,力对转轴之矩为零。当力的作用线不
在与轴线垂直的平面上,如图2-13所示的正六面体,
求其所受力F对z轴的力矩时,可将其分解成两个分力
F1和F2。令F1与转轴z平行、F2在与转轴z垂直的平面内,
则F1对z轴不产生力矩作用,而F对z轴之矩实际上就是
力矩和力偶
1.1 力矩 1.2 力偶
1.力对点之矩
以扳手拧紧螺丝 为例来分析力对物体 的转动效应。如图211所示,作用于扳手 一端的力F使扳手绕O 点转动。
1)力对点之矩的概念
力矩 和力

1.力对点之矩
1)力对点之矩的概念
O点称为力矩中心,简称矩心。扳手绕矩
心的转动效应不仅与力F的大小有关,还与矩
F2对O点的力矩,即
Mz(F)=MO(F2)=±F2d
(2-19)
力矩 和力

式(2-19)表明,力F对轴之矩等于该力 在垂直于此轴的平面上的分力(投影)对该 轴与此平面的交点的力矩。通常情况下,力 对轴之矩是代数量,其正负用右手法则来确 定,即用右手握住转轴,弯曲的四指指向力 矩的转向,拇指所指的方向如果与转轴的正 向相同,对应的力矩为正,反之为负。也可 以从轴的正向看,当力矩绕轴逆时针转动时 为正,反之为负,如图2-14所示。

1-3力矩和力偶

1-3力矩和力偶
第一章
1-3 力矩和力偶
学习目标
2
例题解析
知识要点
强化训练
1、了解力矩和力偶的概念 2、掌握力矩和力偶的计算方法
(一)力矩和力矩平衡条件 为了度量力使物体转动效应的大小而引进力矩的概念
1.力矩力矩等于从该点到力作用线上任一矢径与该力的矢量积,其转动效果由两个因素决定:
(1)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2)力使物体绕点O的转动方向。力矩用M(F)表示。
1、力偶与力矩对物体的转动效果相同。() [分析]正确,了解力和力偶性质虽不同,但有相同效果 2、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其作用线可在刚体上任意平行移动,其作用效果不变。() [分析]错误,熟悉力平移定理的正确定义,力平移时必须附加一个力偶 3、平面力偶系平衡充要件是:合力偶矩等于零。( ) [分析]正确,熟悉力偶系平衡条件选择 1、在平面中,力矩为零的条件是( ) A。力等于零B。力和力臂都不为零C。力与力臂乘积不为零D。力不过矩心 [分析]选A,明确力矩的两个因素
3n 4m
6n
6n
2m
=
=
3n
12n.m
4、平面力偶系平衡条件 平面力偶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力偶系中各力偶矩的代数和为零
5、力的平移定理 把作用在刚体上点A的力F平行移到一点B,但同时必需附加一个力偶,这个附加偶的矩 等原来的力F对新作用点B的矩 M=B
F
F
F
B
A
B
A


F
F
A
B

M
1.力矩的单位由力和力臂的单位决定,在国际单位制中用N·m [分析]本题要求熟悉力矩的单位 2.力矩平衡条件是:作用在物体上各力对转动中心的力矩的代数和等于零。 即合力矩等于零公式表示为Mo(F)=0 [分析]本题要求掌握力矩平衡条件的定义和表达式 3.物体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的二力所组成力系称为力偶 [分析]本题要求了解力偶的定义,并理解其含义 4.力对物体的作用,既能使物体移动,又能使物体转动 [分析]本题要求了解两种不同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力和力矩(课堂PPT)

力和力矩(课堂PPT)
21
N=mg=2.0×103×9.8 =1.96×104(N)
f=N=0.30×1.96×104
=5.88×103 (N) F=f=5.88×103 (N)
为了省力,可在车床底座下搁置 一些圆木或钢管,使车床在圆木 或钢管上滚动前进。
22
2.静摩擦力
(1)静摩擦实验
23
(2)静摩擦力
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有滑动趋势, 而没有相对滑动时,这个物体将受到另一个物 体的阻碍作用,这时产生的摩擦叫做静摩擦。
选择某一标度,如取10mm长的线段表示10N的力,作出 力的平行四边形,则表示F1的线段长30mm,表示F2的线段长 40mm。
用刻度尺量得表示合力F的对角线长为50mm,所以合力 的大小F=10×50/10=50N。
用角度尺量得合力F与力F1的夹角为53。 整个过程如下页动画所示。
35
36
3.多力合成
按力的性质分,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按力的作用效果分,有拉力、压力、支持 力、动力、阻力等。
6
二、重力
1.重力 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叫做重力。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重力的大小G=mg。
7
例子:苹果成熟从树上落下。
8
2.重心
地球对物体的重 力作用在物体的各个 部分。从效果上看, 我们通常认为整个物 体受到的重力作用在 一个点上,这个点叫 做物体的重心。
平行四边形得
F1=G·sin F2=G·cos
47
§1.3 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牛顿第三定律 二、物体的受力分析
48
一、牛顿第三定律
1.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49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我们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做作 用力与反作用力。如果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 力,那么另一个力就叫反作用力。

学习情境二 1.力矩 力偶

学习情境二  1.力矩 力偶
l —均布荷载q的作用长度 d—矩心O到均布荷载q中心的距离 3. 力偶m对点之矩:等于其本身的力偶矩。
一刚体内任一点,但必须同时附加一力偶。附加
力偶矩的大小为:
m=mB(F) =±F·d
F
B。 A。
F F'
B。 A。
F' B。 m A。
F"
F =F' =F"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二、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X = ±F cosα Y = ±F sinα
小结:
一、力的形式:集中力P、均布荷载q、力偶m。 二、力对点之矩的计算: 1. 集中力P对点之矩: mo (F ) Fd 2. 均布荷载q对点之矩:mo (q) qld
20kN
10kN/m
2m
4m
2.图示力系对A点之矩的大小等于:[ ]
10kN
(A)10 kN .m (B)35 kN . m
10kN/m
1m
(C)45 kN .m (D)55 kN .m A
3m
B
3.一段梁上作用有均布荷载(如图示),荷载
集度q=2kN/m,则其对O点的矩为:[ ]
(A)4 kN .m (B)8 kN . m
推论:由力偶的上述特性,可以得出
推论 1. 力偶可以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转, 而不改变它对物体的作用。
推论2. 力偶可以变形。在保持力偶矩的 大小和转向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同时改变 力偶力的大小及力偶臂的长短,而不会改 变力偶对物体的作用。
第3节 力的平移定理
• 力的平移定理:作用在A点的力,均可平移到同
q
(C)16 kN .m (D)-16 kN .m

力矩与力偶

力矩与力偶

第2章力矩与力偶2.1力对点的矩从实践中知道,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除了能使物体移动外,还能使物体转动,力矩就 是度量力使物体转动效果的物理量。

力使物体产生转动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现以扳手拧螺帽为例,如图 2.1所示。

手加在扳手上的力F ,使扳手带动螺帽绕中心 0转动。

力F 越大,转动越快;力的作用线离转动中心越远,转动也 越快;如果力的作用线与力的作用点到转动中心0点的连线不垂直,则转动的效果就差;当力的作用线通过转 动中心0时,无论力F 多大也不能扳动螺帽, 只有当力 的作用线垂直于转动中心与力的作用点的连线时,转动 效果最好。

另外,当力的大小和作用线不变而指向相反 时,将使物体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在建筑工地上使用撬 杠抬起重物,使用滑轮组起吊重物等等也是实际的例子。

通过大量的实践总结出以下的规律:力使物体绕某点转 动的效果,与力的大小成正比,与转动中心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d 也成正比。

这个垂直距离称为力臂,转动中心称为力矩中心 (简称矩心)。

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称为力F 对点0之矩(简称力矩),记作m °(F)。

计算公式可写为m °(F)二-F d式中的正负号表示力矩的转向。

在平面内规定:力使物体绕矩心作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力矩为正;力使物体作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力矩为负。

因此,力矩是个代数量。

力矩的单位是N m 或kNm 。

由力矩的定义可以得到如下力矩的性质:(1)力F 对点0的矩,不仅决定于力的大小,同时与矩心的位置有关。

矩心的位置不 同,力矩随之不同;(2)当力的大小为零或力臂为零时,则力矩为零;⑶力沿其作用线移动时,因为力的大小、方向和力臂均没有改变,所以,力矩不变。

(4)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对同一点的矩的代数和等于零。

例2.1分别计算图2.2中F ,、F 2对0点的力矩。

解 从图2 - 2中可知力F 1和F 2对0点的力臂是h 和|2。

(2.1)\P图2, 1故 m °(F)= ± F i l 1 = F i l 1 sin30° =49 X 0.1 X 0.5=2.45N.mm o(F)= ± F 2 l 2 = — F 2 l 2 = — 16.3 X0.15=2.45N.m必须注意:一般情况下力臂并不等于矩心与 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女口F 1的力臂是h ,不是11 。

工程力学中的力矩和力偶

工程力学中的力矩和力偶

工程力学中的力矩和力偶力矩和力偶是工程力学中重要的概念,在力学计算和结构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力矩和力偶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一、力矩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力矩是描述力的作用于物体时产生的转动效应的物理量。

力矩可以通过施加力与物体距离的乘积来计算,其计算公式为:力矩 = 力 ×距离其中,力矩的单位是牛顿·米(N·m),力的单位是牛顿(N),距离的单位是米(m)。

力矩的计算过程需要确定力的大小、方向以及力作用点到转轴的距离。

如果力作用点与转轴垂直且在同一平面上,那么力矩可以简化为:力矩 = 力 ×距离× sin(θ)其中,θ为力的作用方向与力臂方向之间的夹角。

二、力偶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力偶是指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在同一直线上同时作用于物体上,力矩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

力偶可以看作是一对平行力的叠加。

力偶的计算方法为力乘以力臂的差值,即:力偶 = 力 ×力臂差值其中,力偶的单位也是牛顿·米(N·m),力的单位是牛顿(N),力臂的单位是米(m)。

三、力矩和力偶的应用1. 平衡条件分析:力矩和力偶在平衡条件的分析中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力矩的定义,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矩的合力为零。

通过计算各力矩的代数和,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 结构设计:在建筑和桥梁等结构设计中,力矩和力偶的分析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分析结构受力情况,可以确定合理的支撑结构和材料选择。

3. 机械传动系统:力矩和力偶在机械传动系统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齿轮传动中的扭矩计算和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受力分析等都需要使用力矩和力偶的概念。

4. 车辆动力学:在车辆动力学中,力矩和力偶的应用十分广泛。

例如,车辆启动时的转矩计算、制动时的负载分析以及悬挂系统的设计等都需要借助力矩和力偶的概念进行分析。

总结:力矩和力偶是工程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具有广泛的应用。

力矩和力偶

力矩和力偶
公法线
G
A FN
公切线
节圆
20 FN
FN 20 压力角
车轮与钢轨
光滑点接触:
B
FNB
凸轮与顶杆
A
FNA FNA A
两轮齿啮合
O
G
B FNB
C FNC
FR
滑槽与销钉
滑道、导轨:约束力垂直于滑道、导轨,指向待定。
A O
B
FNB
3. 光滑铰链约束
(1) 光滑圆柱铰链 (中间铰链)约束
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上做出相同直径的孔并用一 个圆柱形销钉连接起来,即构成圆柱铰链(又称为中 间铰链)。
向,则投影为正
试分别求出图中各力在X轴和Y轴上投影。
已知 F1 100N F2 150N F3 F4 200N ,各力方向如图所示。
【解】可得出各力在x,y轴上的投影为

F1x F1 cos 45 100N 0.707 = 70.7N

F1y F1 sin 45 100N0.707 = 70.7N
R
F2
F1 a b cx 合力的投影
y
Rx
Ry R
x
试分别求出图中各力的合力在x轴和y轴上投影。
已知 F1 20N F2 40N F3 50N ,各力方向如图所示。
【解】 可得出各力的合力在x、y轴上的投影为
FRx
Fx F1 cos 90 F2 cos 0 F3
3 32 42

直于销钉轴线的平面内,通过铰链的中心,
方向未知,常用过铰链中心的两个正交分力
表示 。
A
FAx
FAy A
FAx
FAy
A
B
B

力、力矩和力偶

力、力矩和力偶

5
间接(二次)投影法
F xy Fsin
F F s i n c o s x
F F s i n s i n y
F o s z Fc
6
1-3)力的合成
•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F F F R 1 2
7
•多个汇交力的合成
力多边形法则
F F F R 1 1 2
F F F F R 2 R 1 R 3 i

求:力 F 对 x, y, z轴的矩
M ( F ) M ( F ) M ( F ) M ( F ) x xx xy xz
= Fz y Fy z
M () F y F z F M () F o z y x x
15
2- 5)汇交力系的合力矩定理
定理:汇交力系的合力对任一点的矩,等于所有 各分力对同一点的矩的代数和 即:
l m ( F ) F d F O sin
m ( Q ) Q l o ②应用合力矩定理
m ( F ) F l F l ctg O x y
m ( Q ) Q l o
17
例1.2:在边长为的平行正六面体的边上作用有 力,计算此力对对角线轴的力矩 MOA(F) 。
1
§1.1 力、力矩和力偶 1. 力和力系 1-1)概念
力: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作用效果是使物体
的运动状态和形态发生改变。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对刚体而言,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力是矢量
2
力系:一群力. 平面汇交(共点)力系 平面平行力系 平面力偶系 平面任意力系 空间汇交(共点)力系 空间平行力系 空间力偶系 空间任意力系

力矩和力偶

力矩和力偶

30
自重不计并忽略摩擦,试画出杆
G
AB和BC以及滑轮B的受力图。 C
机械基础
解:
1、杆AB的受力图。
2、杆BC 的受力图。
3、滑轮B ( 不带销钉)的受力图。
FNA
A
B
FNB
FN B
B
FBy
F2
B
FBx
FNC C
F1
机械基础
例2-9 如图所示结构,画出AB、BC的受力图。
F1
A
F2
F1

B FxA


FD
FC

FD
P
FB

FA

G

FK
FB FE
机械基础
5.取滑轮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示。 6.取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示。
FC
F
FG

P
FG FA
FE
FK
G
机械基础
例2-6
如图所示结构,画AD、BC的受力图。
P
A
FNC
C
CD
B
B
FyA
F2

FyB
B
A
F
FNB
C
机械基础
FNC FNA
F F'NB
例2-10
如图所示结构,画出AB的受力图。
B
BF
F
C
C
D
A
D
FC
A
机械基础
FA
例2-11 不计自重的梯子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画
出梯子、梯子左右两部分与整个系统受力图. 解:绳子受力图如图(b)所示
机械基础

1理解力矩和力偶的概念

1理解力矩和力偶的概念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四页。
F
F


只要保持力偶矩不变,力偶可在作用面内 任意转动,其对刚体(gāngtǐ)的作用效果不变
第十五页,共二十四页。
F

F

只要保持力偶矩不变,力偶可在作用面内任意 移动,其对刚体(gāngtǐ)的作用效果不变
第十六页,共二十四页。
0.4m 60N
0.4m 60N
40N 0.6m
M=24N.m
一力偶(F1.F1´)作用在Oxy平面内,另一力偶(F2,F2´)作用在Oyz平面内
,力偶矩之值相等(图3-18),试问两力偶 是否(shì fǒu)等效?为什么?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四页。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四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1.理解力矩和力偶的概念。2、合力矩定理—平面汇交力系的合。=F1•h/3-F2•b。 =Rcos300•h/3-Rsin300•b。倾覆力矩(Mq):使结构或构件产生倾覆。抗倾覆力矩(Mk):抵 抗结构或构件倾覆。设在此梁上的砖砌至3m高时,便欲将雨篷下的木支撑拆除。只要保m的大 小和转向不变,力偶可以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动和转动。力偶使物体转动的效果与所选矩心的位 置(wèi zhi)无关,它完全由力偶矩这个代数量唯一确定。M= M。谢谢
位置无关
C
MC(F、F′)=Fd
因此,只要保持m的大小和转向不变,可以任意改变F 和d的大小;只要保m的大小和转向不变,力偶可以在 其作用(zuòyòng)面内任意移动和转动。
第十三页,共二十四页。
F

F/2
F´/ 2
保持力偶矩不变,分别改变力和 力偶臂大小,其作用(zuòyòng)效果不变
第十四页,共二十四页。

力、力矩、力偶性质和应用

力、力矩、力偶性质和应用

二力杆
**公理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一个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 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推论1:力的可传性原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到同一刚体内的任一 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效应。
对同一个刚体来说,力的该性质称为力的可传性,因此, 对同一个刚体,力是滑动矢量。
**公理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印印刷刷体体用用黑黑体体
F字字或,,或手手F 写写表表时时示示用用。。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牛顿(N),千牛顿(kN)
力系: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
平衡力系: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
我们称这个力系为平衡力系。
二.刚体
Q
W
AB
就是在力的作用下,大小和
DC
形状都不变的物体。
F
G
三.平衡
是指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G
G
N2
二、约束类型和确定约束反力方向的方法: 1.由柔软的绳索、链条或皮带构成的柔性体约束
T
S1 S'1
P
P
S2 S'2
柔性体约束只能承受拉力,所以它们的约束反力是作用在接 触点,方向沿柔性体轴线,背离被约束物体。是离点而去的 力。
2.光滑接触面的约束 (光滑指摩擦不计)
P P
N
N
NB NA
指向相反 F1 = –F2 作用线共线,
只用白体字 F 表示力的
大小,而不
作用于同一个物体上。 在其上加‘-’
或‘→’矢量
符号。
讨论:①对刚体来说,上面的条件是充要的 ②对变形体(或多体)来说,上面的条件只是必要条件
变形体 平衡
必要 充分
两力大小相 等指向相反

力矩和力偶

力矩和力偶

M=FR d=(P1+P2-P3)d
= P1•d+P2•d-P3•d
=F 1•d1+F2•d2-F3•d3
所以
M=m1+m2+m3
若作用在同一平面内有个力偶,则上 式可以推广为
M=m1+m2+…+mn=Σm
由此可得到如下结论:
平面力偶系可以合成为一合力偶, 此合力偶的力偶矩等于力偶系中各力 偶的力偶矩的代数和。
力矩与力偶
第一节 力对点之矩
一、 力矩的概念 力使物体绕某点转动的力学效应,称为力对该点之矩。例如扳手旋转螺母。
B
F
A d
O
L
力F对O点之矩定义为:力的大小F与力臂d的乘积冠以适当的正负号,以符号 mo(F) 表示,记为 :Mo(F)=±Fd
通常规定: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力矩为正,反之为负。
的一个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乘积冠以正负号,如图 所示,
即m(F)=F•d=±2ΔABC 通常规定:力偶使物体逆时针方 向转动时,力偶矩为正,反之为 负。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矩的单位 是牛顿•米(N•m)或千牛顿•米 (kN•m)。
二、力偶的性质
▪ (1)力偶不能简化为一个力,即力偶不 能用一个力等效替代。因此力偶不能与 一个力平衡,力偶只能与力偶平衡。
▪ (2)力偶对其作在平面内任一点的矩恒 等于力偶矩,与矩心位置无关。
▪ (3)同一平面内两个力偶力偶矩大小相 等、转向相同,则两个力偶等效。
结论:
▪ 根据力偶的等效性,可得出下面两个推论: ▪ 推论1 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动和转动,
而不会改变它对物体的效应。 ▪ 推论2 只要保持力偶矩不变,可同时改变力
二、合力矩定理
定理: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其平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 所有各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建筑力学_力矩和力偶

建筑力学_力矩和力偶
• 所受的压力的合力为F,它的大小为 • 160kN,方向如图所示。求土压力F
• 使墙倾覆的力矩。
• 【解】土压力F 可使墙绕点A倾覆, • 故求F 对点A的力矩。 • 采用合力矩定理进行计算比较方便。 • MA(F) =MA(F1)+MA(F2)=F1×h/3-F2b

=160×cos30°×4.5/3-160×sin30°×1.5•Leabharlann =87kN· m练习:
求图中力对A点之矩
解:将力F沿X方向和Y方向
等效分解为两个分力,由 合力矩定理得:
M A Fx d x Fy d y
由于 dx = 0 ,所以:
2 M A Fy d y 20 2 28.28kN m 2
二、力偶
1. 力偶的概念
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共线的 一对平行力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记作(F,F`)
§1-5 力矩和力偶
一、 力矩
(一)力对点之矩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力F使物体绕某点O转动的效应,不仅与 力F的大小成正比,而且还与力F的作用线到O点的垂直距离d 成正比。
l
A
o
d
将力F与O点到力F作用线的垂直距离d的乘积Fd并加上 正负号称为力F对O点的力矩,用MO(F)表示,即
M o ( F ) Fd
(二)合力矩定理
合力对平面内任意一点之矩, 等于所有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 和。
F
y
Fx
F

o
r
d
x
A
y

Fy
x
M O F M O F1 M O F2 M O Fn
即:
Mo (FR ) Mo (F )

力和力矩.完美版PPT

力和力矩.完美版PPT
静摩擦力大小
0≤f≤fmax
静摩擦应用
§1.2 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力的合成 二、力的分解
一、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
(1)合力与分力 从效果上看,用一个力F可代替两个力F1和F2, 力F叫做力F1和F2的合力,力F1和F2叫做力F的分力。
点击 播放视频
(2)力的合成 求分力F1和F2的合力F叫做力的合成。
点击 播放视频
2.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 跟它接触的物体要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 为弹力。
例题 一本书放在桌面上,试分析产生于书和桌面之间的 弹力。
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承面指向被压物体,支持 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承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例题
电线下方悬挂电灯,分析产生于电线和电灯之间的弹力。
解 分析可知,车床共受到重力、拉力、地面的
弹力(支持力) 及摩擦力等四个力
N=mg=2.0×103×9.8 =1.96×104(N)
f=N=0.30×1.96×104
=5.88×103 (N) F=f=5.88×103 (N)
为了省力,可在车床底座下搁置 一些圆木或钢管,使车床在圆木 或钢管上滚动前进。
二、重力
1.重力 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叫做重力。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重力的大小G=mg。
例子:苹果成熟从树上落下。
2.重心
地球对物体的重 力作用在物体的各个 部分。从效果上看, 我们通常认为整个物 体受到的重力作用在 一个点上,这个点叫 做物体的重心。
三、弹力
1.形变
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 改变叫做形变。
法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测量发现,钢丝绳上的拉 力大约是运动员体重的6倍。可见,钢丝绳上的拉 力比运动员体重大得多。为了运动员的安全,必须 使钢丝绳具有足够的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间接(二次)投影法
5
1-3)力的合成
•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FR F1 F2
6
•多个汇交力的合成
力多边形法则
FR1 F1 F2
FR 2 FR1 FR 3 Fi
i 1
7
3
•合成的解析法—— 合矢量(力)投影定理 空间汇交力系的合力
Fi Fixi Fiy j Fiz k
A
D
B B E
C
70
例题
物体的受力分析
例 题 2
解:
1. 杆 BC 的受力图。
B B D E
FB
B
F
A
C
C
FC
71
例题
物体的受力分析
2. 杆 AB 的受力图。
表示法二 FB
B D H D B B
例 题 1
解:
表示法一 FB
B
约束力:当忽略摩擦时,球与球座亦是光滑约束问题。
约束力通过接触点,并指向球心,是一个不能预先确 定的空间力。可用三个正交分力表示。 44
(3)止推轴承 约束特点: 止推轴承比径向轴承多一个 轴向的位移限制。 约束力:比径向轴承多一个轴向的约束反力,亦有三 个正交分力 FAx , FAy , FAz。


15
[例] 已知:如图 力F、Q和距离l, 求:mO ( F ) 和 mo (Q ) 解:①用力对点的矩的定义
l mO ( F ) F d F sin
mo (Q ) Ql
②应用合力矩定理
mO ( F ) Fx l Fy l ctg
mo (Q ) Ql
8
空间汇交力系的合力
合力的大小
Fy FR
方向余弦
cos( FR , j )
Fz cos( FR , k ) FR
9
2. 力矩 力对物体可以产生 移动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 转动效应--取决于力矩的大小、转向 2-1)力对点的矩
M O ( F ) F d
+
-
说明:① M ( F )是代数量。 O
动画
光滑接触面约束
30
光滑支承接触对非自由体的约束力,作用在接触 处;方向沿接触处的公法线指向受力物体,故称 为法向约束力,用 FN表示。
31
2 、由柔软的绳索、胶带或链条等构成的约束
柔索只能受拉力,又称张力。用 FT 表示。
32
动画 1.2 约束的基本类型
胶带约束
33
柔索对物体的约束力沿着柔索中心线背离物体。 胶带对轮的约束力沿轮缘的切线方向,为拉力。
=
=
=
M ( F1 , F1) rBA F1
21
(4)只要保持力偶矩不变,力偶可从其所在平面 移至另一与此平面平行的任一平面,对刚体的 作用效果不变。
=
=
F1 F1 F2
F2 F3 F3
= =
22
定位矢量 滑移矢量 自由矢量 力偶矩矢是自由矢量 力偶矩相等的力偶等效
34
3 、光滑铰链约束(径向轴承、圆柱铰链、固定铰 链支座等) (1) 、径向轴承(向心轴承)
约束特点: 轴在轴承孔内,轴为非自由体、轴承孔 为约束。
35
约束力: 当不计摩擦时,轴与孔在接触为光滑 接触约束——法向约束力。 约束力作用在接触处,沿径向指向轴心。 当外界载荷不同时,接触点会变,则约束力的大小 与方向均有改变。
cos
M iy M
M iz cos M
25
例:在工件四个面上同时钻5个孔,每个孔所受切 削力偶矩均为80N· m。 求:工件所受合力偶矩在 解:把力偶用 力偶矩矢表示, 平行移到点A 。 由合力偶投影定理 轴上的投影 。
M x M ix M 3 M 4 cos 45 M 5 cos 45 193.1N m M y M iy M 2 80N m M z M iz M 1 M 4 cos 45 M 5 cos 45 193.1N26 m
63
例1 -5 不计自重的梯子放在光滑 水平地面上,画出梯子、 梯子左右两部分与整个系 统受力图。图(a)
解:
绳子受力图如图(b)所示
64
梯子左边部分受力 图如图(c)所示
梯子右边部分受力 图如图(d)所示
65
整体受力图如图(e)所示
提问:左右两部分梯子在A处,绳子对左右两部分 梯子均有力作用,为什么在整体受力图没有画出?
§1.1 力、力矩和力偶 1. 力和力系 1-1)概念
力: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作用效果是使物体
的运动状态和形态发生改变。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对刚体而言,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力是矢量
1
力系:一群力. 平面汇交(共点)力系 平面平行力系 平面力偶系 平面任意力系 空间汇交(共点)力系 空间平行力系 空间力偶系 空间任意力系
(5)力偶没有合力,力偶平衡只能由力偶来平衡。23
3-3)力偶系的合成
空间力偶系 平面力偶系
=
=
如同右图

为合力偶矩矢,等于各分 力偶矩矢的矢量和。
24
M x M ix ,
i
M y M iy ,
i
M z M iz .
i
合力偶矩矢的大小和方向余弦
M ix cos M
FAy FAx
球铰链——空间三正交分力 止推轴承——空间三正交分力 二力杆约束 5 固定端约束
47
动画 1.2 约束的基本类型
圆柱滚子轴承
48
动画 1.2 约束的基本类型
圆柱滚子轴承约束力
49
动画 1.2 约束的基本类型
圆柱滚子轴承结构
50
动画 1.2 约束的基本类型
3、按约束性质画出所有约束(被动)力.
55
例1-1
碾子重为 , A, B 处光 滑接触,画出碾子的受力图。
P,拉力为 F
解:画出简图
画出主动力
画出约束力
56
例1-2
屋架受均布风力 q (N/m),屋架重为 , P 画出屋架的受力图。 解:取屋架 画出简图
画出主动力
画出约束力
57
例1-3 水平均质梁 AB重为 P ,电动 机重为 P ,不计杆 CD 的自 重,画出杆 CD 和梁 AB的受 力图。图(a)
14
2- 5)汇交力系的合力矩定理
定理:汇交力系的合力对任一点的矩,等于所有 各分力对同一点的矩的代数和 即:
n M O ( FR ) M O ( Fi ) i 1
FR F1 F2 Fn r FR r F1 F2 Fn
H I H FH C E G
A G C G1
FG F
D B

G2
FC
69
例题
物体的受力分析
例 题 2
等腰三角形构架ABC 的顶点
A , B , C 都用铰链连接,底边
AC固定,而AB 边的中点D 作用 有平行于固定边AC 的力F,如图 所示。不计各杆自重,试画出杆 AB 和BC 的受力图。 F
11


力对点O的矩 在 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为
12
2-3)力对轴的矩
力与轴相交或与轴平行(力与轴在同一平面内), 力对该轴的矩为零。
13
2-4) 力对点的矩与力对过该点的轴的矩的关系 已知:力 ,力 在三根轴上的分力 用点的坐标 x, y, z , , ,力 作
求:力
对 x, y, z轴的矩
=
可用二个通过轴心的正交分力 Fx , Fy 表示。
36
(2)光滑圆柱铰链 约束特点:由两个各穿孔的构件及圆柱销钉组成, 如剪刀。
37
动画 1.2 约束的基本类型
光滑圆柱铰链约束
38
约束力:
光滑圆柱铰链:亦为孔与轴的配合问题,与轴承一 样,可用两个正交分力表示。
其中有作用反作用关系 Fcx Fcx , Fcy Fcy
(4)二力杆约束:
45
5 固定端约束
约束特点:阻止梁沿任意方向的平移, 和绕A点的转动。
约束反力有6个分量:
FAx , FAy , FAz , M Ax , M Ay , M Az
46
1 光滑面约束——法向约束力 2 柔索约束——张力 FT
FN
3 光滑铰链——
4 滚动支座—— FN⊥光滑面
60
取左拱AC ,其受力图 如图(c)所示
系统整体受力图如 图(d)所示
61
考虑到左拱 AC 在三个力 作用下平衡,也可按三力 平衡汇交定理画出左拱AC 的受力图,如图(e)所 示
此时整体受力图如图 (f)所示
62
讨论:若左、右两拱都 考虑自重,如何画出各 受力图?
如图(g) ( h) ( i)
平衡:物体相对惯性参考系(如地面)静止或 作匀速直线运动。
2
1-2)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直接投影法
Fx F i F cos
Fy F j F cos
Fx F k F cos
3
F F F F
2 2 x 2 y
2 2 2
2 z
cos cos cos 1
66
例题
物体的受力分析
例 题 1
解:
1.物块 B 的受力图。
H G
FD
D
C E
A B G1
F
D B

G2
G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