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思考题1-8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绪论

1、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课件P23+P29)

2、为什么说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和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的应用,越来越能够把地球构造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课本P1)

3、研究构造地质学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有哪些?请举一至二个与生产实践有关的例子。(课件P33)

4、简述构造地质学研究方法的特殊性。何谓“倒序法”?(课件P44)

5、构造研究涉及哪四个方面问题?哪方面的研究是基础?(课件P53)

6、通过本课程学习和训练要求得到哪些能力训练?(课件P54)

答:

1.研究对象:地壳或岩石圈中的各种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指组成地壳或岩石圈的各部分岩石(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各种变形(包括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它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2.技术的引入,使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许多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不断涌现,研究内容涉及到多尺度、多层次,多体制,多因素或多成因,多类型的构造的全方位动态研究的广阔领域。

3.(一)理论意义:阐明地壳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其动力来源。

(二)实践意义: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规律指导生产实践:(1)指导找矿(2)水文地质(3)工程地质(4)地震预报(5)环境地质

4.无法实验再现——“将今论古”(“倒序法”)

5.“三学一史”:构造几何学、构造运动学、构造动力学、构造演化史。

几何学研究是基础,运动学和动力学是方法,演化历史是目标。

6.(1)观察构造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要强。

(2)分辨构造的能力:掌握各类构造的基本特点和识别标志。

(3)分析构造的能力:用倒序法分析构造变形的演化历史、形成环境、变形条件和变形机制。

(4)处理构造的能力:对所收集的各种构造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从不同层次、不同机制、不同世代、不同环境、不同体制等方面分类构造,建立研究区的构造格架、构造序列和演化模式。

第二讲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产状

1.层理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如何识别?(课本P3-P4上)

2.判断沉积岩层的顶、底面的沉积岩层原生构造有哪些?如何判断?(课件P12-P31)

3. 软沉积物变形的主要类型与形成机理?(课本P8-P9)

4.走向、倾向、倾角、倾伏向、倾伏角、侧伏向、侧伏角的基本概念与测量方法?(课本

P11-P12)

5.V字型法则的主要内容?(课件P49-56)

6.地层接触关系的类型?(课本P16)

答:

1.

识别:(1)岩石成分的变化在成分比较单一的巨厚岩层中,要注意寻找成分特殊的夹层。

(2)岩石结构的变化不同粒度或不同形状的颗粒总是分层堆积的,从而显示出层理。

(3)岩石颜色的变化在成分单一,颗粒较细,层理隐蔽的岩石中,注意颜色不同的夹层或条带。

(4)岩层的原生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生物遗迹及其印模等。

2.(1)交错层理(斜层理)由一系列斜交于层系界面的纹层组成,可用来判别岩层顶、底面的交错层理有板状和槽状交错层理, 斜纹层均呈弧形,斜纹层的顶部被截切,与层系面呈高角度相交,下部常逐渐收敛、变缓,与底面小角度相交或相切。

(2)递变层理(粒序层理)碎屑物质在沉积过程中由于流体动能逐渐衰减而形成的一种沉积结构。特点:1)从底到顶颗粒由粗逐渐变细(下粗上细)。2) 顶面与其上一层的底面是突变的,有明显的冲刷面。

(3)波痕沉积物表面由于波浪、水流或风的流动而形成的波状起伏的堆积形态。主要发育在粉砂岩、砂岩的表面。波峰指向岩层的顶面,波谷的圆弧则凹向底面。峰尖(窄)谷宽(圆)。(4)泥裂在剖面上一般呈“V”型(有时切穿层面也可呈“U’型)裂口。裂缝被上覆沉积物填充时,其填充层的底面常形成尖脊状印模层底面。

(5)雨痕和冰雹痕雨痕或冰雹痕被上覆沉积物填充、掩埋、成岩后,遂在岩层的顶面上留下凹坑,而在上覆岩层底面形成瘤状突起的印模。边缘凸起向上。

(6)冲刷面固结和半固结的沉积层的顶面,会因水流冲刷而成为凹凸不平的冲刷面。在这不平整的冲刷面之上再沉积时,被冲刷下来的下伏岩层的碎块和砾石又往往堆积在冲刷出的沟、槽中。

(7)底面印模当水流或涡流在松软的沉积物上流动时,由于涡流对沉积物的侵蚀或水流携带物(如介壳碎片、岩屑,树枝等)对沉积物表面的刻划,会在沉积物表面留下各种形状的凹坑和沟模痕迹,这些痕迹常被砂质所充填。成岩后,它们多在泥质岩层之上的砂岩底面保留下来,称作底面印模(也称为铸型)。凹坑位于岩层顶面,印模位于岩层底面。

(8)古生物的埋藏标志1)叠层石,均具有向上穹起的叠积纹层构造,这些纹层的凸出方向即指示岩层的顶面。2)古植物的根系:向上变粗并收敛,向下变细且分叉。3)生物活动造成的遗迹化石,如三叶虫的停息迹、爬行觅食迹及潜穴的蹼状构造凹面均指示岩层的顶面。4)异地埋藏的腕足类、腹足类和瓣鳃类介壳化石,多数保持着凸面向上的稳定状态,凸面

方向往往指示岩层的顶面。

3.(1)压模与火焰状构造压模是当砂层沉积处在塑性状态的泥质层之上时由于超负载或差异负载作用使沉积物发生垂向流动而成;火焰状构造是塑性状态的泥质沉积物挤入负载瘤状突起之间形成的。

(2)球状和枕状构造是由于地震、水体扰动和局部负重使砂层破裂、下沉而形成的;某些砂岩球和砂岩枕的形成也可能与滑塌作用有关。

(3)滑塌构造与卷曲层理滑塌构造是松散沉积物在未固结成岩之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斜坡向下滑塌(或滑动)而形成滑塌褶皱、滑塌断层及滑塌角砾岩等一系列构造及其伴生产物的现象;卷曲层理是由于未固结沉积物发生差异液化、侧向流动而成;或因水流的拖曳作用引起层理变形所致。

(4)砂岩墙和砂岩床成因复杂,主要是未固结碎屑物质液化后贯入到裂隙中形成的。(5)碟状构造形成与沉积物中的水分向上流动有关。

4.具体内容见课

本P12。

5.(1)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界线的弯曲度总是比地形等高线弯曲度小。(2)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的方向弯曲。(3)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露头界线的“V”字型弯曲度大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

6.(1)整合接触(2)平行不整合接触(3)角度不整合面

第三讲褶皱的几何分析

1、用书本或纸片弯一个褶皱,并说明褶皱要素。

2、褶皱的枢纽、褶轴和轴迹以及脊线和槽线有什么区别?

3、褶皱横剖面上的形态有哪些,根据哪些标志和要素来对褶皱的剖面形态进行描述和命名?

4、如何在地质图上研究和判断褶皱形态?

5、常见的褶皱分类方法、分类依据及其类型?

6、掌握褶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7、常见的褶皱的组合型式?

答:

1.褶皱要素:核,翼,枢纽,轴面,轴迹转折端,脊、脊线、脊面,槽、槽线、槽面,脊迹和槽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