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型黄土滑坡离心模型试验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关于黄土滑坡稳定性的实例分析

关于黄土滑坡稳定性的实例分析

关于黄土滑坡稳定性的实例分析摘要: 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岩土工程方面的工作,主要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了黄土滑坡的稳定性及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滑坡变形;稳定性;评价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based on his year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main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loess slope stability and take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landslide deformation; Stability; evaluation1 滑坡形态滑坡整体上形态呈“簸箕”形,滑坡后缘高程为1099.71m,前缘高程为1073.32m,高差约27.0m。

某高速公路路基三级边坡切削滑坡前缘,边坡坡度约为45°。

滑坡前缘宽度约为76.0m,顺主滑方向长约50.0m,滑体最大厚度约为14.0m,体积约220m3,为一中型土质滑坡。

根据钻孔及探井所揭露的滑动面位置,可以推断出该滑坡的滑动面剖面形状为近似圆弧形,滑坡前缘大致与基岩面紧密接触。

2 滑坡变形破坏与成因分析根据野外调查和勘探,滑坡是在公路边坡重新刷坡完毕后,发生连续暴雨,雨水沿土体表面垂直裂隙及落水洞下渗而引发的。

滑坡产生后,边坡中上部出现错台裂缝,错台高度达2~3m,严重威胁到了路基安全; 坡体表层也出现了弧形的张力裂缝,裂缝宽度0.5~3. 0cm,深度1~6m,个别裂缝已深入至强风化基岩中。

从总体上来看,造成滑坡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坡体结构是形成滑坡的物质基础。

上覆黄土,下伏泥岩~砂岩是易滑坡地层,本边坡上部黄土易渗水,下部泥岩相对隔水,从而形成滑动带,使其具备了滑坡的条件。

2) 连续暴雨是滑坡产生的直接诱因。

3) 高边坡开挖过程中,由于爆破及土方开挖等工程因素,造成土体结构松动,边坡前缘形成高陡临空面,边坡土体发生应力重分布,是形成滑坡的另一重要因素。

滑坡实验报告单

滑坡实验报告单

滑坡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研究滑坡的成因和影响因素,以及预测滑坡的发生可能性,为滑坡的防治和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器材和材料- 实验箱(长×宽×高:50cm ×30cm ×10cm)- 实验盘(直径:25cm)- 土壤样本(不含杂质)实验步骤1. 将实验箱清洗干净,确保内部干燥。

2. 在实验箱底部铺一层0.5cm厚的砂石,用于排水。

3. 将土壤样本填充至实验箱内的2/3处,并均匀压实。

4. 在土壤表面进行平整处理,确保表面水平。

5. 将实验盘轻轻放置在土壤表面,并调整水平度。

6. 用计量器具测量实验盘上的土壤体积和质量(如未测,可用标准数据代替)。

7. 用喷雾器向实验盘上的土壤均匀喷水,保持土壤湿润。

8. 使用实验仪器记录土壤盘的位移。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观测和记录,得到以下结果:1. 在实验初期,土壤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位移较小。

2. 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土壤表面开始产生微小的裂缝。

3. 当降雨量逐渐增大时,土壤高度变化更为明显。

4. 在实验结束时,土壤出现明显的滑动留痕,并有部分土壤从斜坡上滑落。

数据分析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和数据,得到以下分析:1. 雨水渗入土壤,使土壤变得湿润,降低土壤的抗剪强度。

2. 水分的渗透使土壤重量增加,增加了滑坡的发生可能性。

3. 当土壤饱和时,土壤体积扩大,进一步降低了土壤的稳定性。

4. 斜坡的角度和土壤类型也会对滑坡的发生产生影响。

实验结论1. 滑坡是由土壤湿度的变化、斜坡角度和土壤类型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2. 滑坡的发生可能性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尤其是在土壤饱和的情况下更为显著。

3. 滑坡的预测和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气象等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实验改进建议1. 增加实验样本数量,扩大实验的覆盖范围。

2. 结合实际地质情况,进行更加复杂的实验,探究更多滑坡成因和影响因素。

3. 根据实验结果,研究滑坡预测和防治的策略,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黄土离心机振动台试验方案

黄土离心机振动台试验方案

黄土斜坡地震动力响应及液化机制研究的离心机振动台试验方案1、试验目的黄土斜坡在下部充分浸水和地震作用条件下,观察坡体不同部位动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结合坡体的变形破坏特征,研究黄土斜坡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及地震液化对黄土斜坡稳定性的影响。

2、试验准备工作2.1 试验模型设计如图1所示,黄土斜坡的离心机振动台试验模型采用单面直线坡,坡角为60°。

模型总高为70cm ,其中坡体高度50cm ,下伏基础深度20cm 。

模型底部长为100cm ,宽为60cm (未减去防水膜厚度)。

图1 黄土斜坡概念模型及传感器布置图 (单位:cm )2.2 试验相似关系设计本试验模型采用原型材料,材料物理力学参数的相似常数均取值为1.0。

离心加速度拟采用20g ,即模型与原型加速度的相似系数为20。

由此对应的模型与原型几何尺寸的相似系数为1/20。

也就是说,本试验模型高度为0.7m ,模拟的原型高度为14m 。

表1还列出了离心机振动台试验涉及其它关键参数的相似系数。

表1 离心机振动台试验相似系数(a)侧视图孔隙水压力计(a)俯视图加速度计激振方向X46.924.22.3 试验设备及测试系统(待补充详细)表2 土工离心机振动台技术参数2.4 试验材料试验模型材料均采用黄土原型材料,取样地点为甘肃省兰州市永靖县盐锅峡镇黑方台黄土地区。

材料从现场取回后,在室内做了密度、孔隙比、液限和塑限以及颗粒级配分布试验,结果见表3。

依据图1所示的设计模型尺寸,估算模型总质量为672kg。

表3 试验用黄土的物理力学参数2.5 模型制备及饱水斜坡模型采用现场制作,从下到上逐层均匀压实的方式。

基本流程如下:(1)在模型箱内壁量好模型几何尺寸,制作一个标尺,以便建模时可以方便地控制每一层装样的高度,同时保证传感器埋设位置的精确度。

(2)将准备好的材料倒入模型箱中,采用压实工具进行人工压实。

为保证压实密实度,每层碾压厚度控制在5~10cm。

黄土滑坡治理方案

黄土滑坡治理方案

黄土滑坡治理方案黄土地带是我国的特殊地理环境之一,它不但是我国的重要农业基地,而且还以其独特的地貌、植被和生物多样性而备受关注。

然而,由于该地区沟壑密布、山高路险,以及时常受到地震和降雨等天气因素的影响,沿线地区常发生黄土滑坡事故,给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极大的风险。

为此,应该制定一套针对黄土滑坡的治理方案,以避免潜在的危险。

黄土滑坡的成因黄土滑坡是一种地质灾害现象,一般是由于降雨或者地震等因素导致的土体团聚结构破坏而引发的。

在黄土地带中,黄土质量较松散,多为黏土、砂质黄土等土质,其具有很强的性质可塑性和压缩性,使得一旦遭受外部作用力的影响,容易发生滑坡现象。

黄土滑坡的危害是巨大的,不仅会损失财物,更会造成对周边环境生态的破坏,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命。

黄土滑坡治理方案面对黄土滑坡的危害,应该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以保护当地居民的安全和生产生活。

下面是针对黄土滑坡的治理方案:1. 土体加固通过加固黄土体系中的主要部分,可以增强其整体性和稳定性。

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方面:•钢筋混凝土加固。

•土钉加固。

•爆破加固。

2. 土质改良黄土治理中,土质本身的加固和整治是重中之重。

土质改良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土壤固化剂加固。

使用土壤固化剂可以有效提高土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植物加固。

在黄土质地脆弱的地区适当植树可以防止土层的过度流失,并使得整体地域生态环境得以得到改善。

3. 排水系统由于黄土地带的土壤含水率较高,而且黄土层本身的渗透性不强,特别是在长时间的降雨后,容易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

因此,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排水系统来降低土壤含水率和排除土壤中余水,避免引发滑坡。

排水系统的构成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表层排水系统。

•地下水排水系统。

•集水系统。

4. 安全监测在治理黄土地带的滑坡后,应该对治理区域进行长期的和可持续性的安全监测。

监测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安装检测站,进行实时监测。

•基于渗流分析和地震探测技术,加强对土壤变形和地震波变化的研究。

黄土塬滑坡实例分析及物理性质试验

黄土塬滑坡实例分析及物理性质试验

河 冲刷侵蚀 作用 影 响 , 滑坡 发育沿 塬边 成带 状分 布 ; () 2 滑坡体 滑动 速度快 、 动距离 长 : 有关 资料 , 滑 据 滑 坡体从 坡 脚部位 滑 出后 , 泾河 河 漫 滩 表 面滑 动最 沿 长约 达 3 0m; 3 历 史 滑坡 出现 复 活 : 阳南 塬黄 0 ( ) 泾
体 的土 样 进 行 了室 内试 验研 究 , 对 滑 坡 产 生 的 原 因 进 行 了 初 步 探 讨 , 进 一 步 研 究 黄 土 塬 大 规 模 滑 坡 发 生 的 机 并 为
理 打 下 了基 础 。 关键词 : 土 , 黄 滑坡 , 雨 , 河 降 泾
中图 分 类 号 : U4 4 T 4
土滑坡 稳定 性较 差 , 老 滑坡 区 内又 出 现黄 土 滑坡 在 的复活 以及 在原 地后壁 出现多次 再滑 ;4 原生黄 土 ()
南, 称泾 阳南塬 。从地 貌特 征来看 , 阳南塬 塬边 为 泾 泾 河多年 冲刷侧 蚀 形 成 的陡坡 与河 漫 滩 , 边 高 陡 塬 的斜坡为 滑坡形 成 创 造 了重 力 条件 , 之 人 类 灌 溉 加 活 动频繁 , 降雨 、 震等外 界 因素作用 下经 常发 生 在 地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3期 1 20 0 7年 6 月
土 工 基 础
Sol ga dF u d to iEn .n o n ai n
Vo1 NO 3 . 21 . J n. 0 u 20 7
黄 土 塬 滑 坡 实 例 分 析 及 物 理 性 质 试 验
据地 质资 料 分 析 , 泾 阳南 塬 自东 向西 , 沿 东
端 高庄镇 一带 , 面 高 差 较 小 , 塬 一般 不超 过 4 I以 01, T 小型浅层崩塌 、 滑坡为主 ; 中部蒋 刘镇 一太平镇寨 头村 之 间, 塬面高 差相对 较大 , 以大 中型 滑坡 为主 ; 寨头 村 西端 , 塬面高差大 , 坡度陡 , 以崩塌为主要破坏形式 。 ] 为 了进 一 步说 明该 现象 , 者 根据 以往 发生 的 作 部分 滑坡 的坡 高 、 度和 体积 , 泾 阳南塬 自东 向西 坡 沿 进 行 了统计 ] 坡高 、 度 和 体 积 皆 自东 向西 有 增 , 坡 大趋 势 , 特别是 滑坡 体积 增加 幅度较 大 。 通 过文 献 资料 分 析 和实 地 考察 , 阳南塬 黄 土 泾 滑坡 群 的整体特 征 表现 为 : 1 沿 塬边 呈 带 状 分 布 : ()

坡地灌溉工程施工方案

坡地灌溉工程施工方案

坡地灌溉工程施工方案一、项目概述坡地灌溉工程是指在坡地上进行灌溉设施的建设和安装,以确保坡地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坡地灌溉工程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和设施,保证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本文将详细阐述一项坡地灌溉工程的施工方案。

二、项目背景该项目选址位于山东省某县,是一个具有一定坡度的坡地农田,土壤肥沃,适合种植水稻和小麦等农作物。

由于地势的特殊性,传统的地面灌溉方式已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需要进行坡地灌溉工程的建设。

本次施工将采用滴灌和喷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灌溉设施的建设,以确保坡地上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三、工程地理及气候条件项目选址位于山东省某县,地理条件优越,气候温和湿润,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坡地的倾斜度适中,适合进行坡地灌溉工程的建设。

同时,气候条件也比较稳定,有利于灌溉设施的长期使用和维护。

四、施工方案1. 规划设计在进行坡地灌溉工程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工作。

首先,要对坡地的地形和土壤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坡地的倾斜度和土壤肥力情况。

其次,根据农作物类型和生长需求,确定灌溉设施的种类和布设方式。

最后,制定详细的灌溉设施布置图和施工图纸,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2. 水源准备选择合适的水源对于灌溉工程至关重要。

在进行坡地灌溉工程之前,需要对附近的水源进行详细调查,确定合适的水源获取方式和灌溉水的质量。

同时,要对水源进行保护和处理,确保灌溉水的清洁和无害性。

3. 灌溉设施建设本次施工将采用滴灌和喷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灌溉设施的建设。

首先,要进行管道的铺设和连接,确保灌溉水能够顺利输送到农田。

其次,要进行喷头和滴灌管的安装,确保灌溉水能够均匀和有效地分布到农作物上。

同时,要进行系统的管道连接和阀门设置,确保灌溉设施的正常运行。

4. 自动控制系统为了保证灌溉设施的高效运行,本次施工将采用自动控制系统进行灌溉水的管理和控制。

自动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和土壤的湿度情况,自动进行灌溉水的调节和释放,确保灌溉水的使用效率和农作物的生长效果。

黄土边坡开挖与支护效应的离心模拟试验研究_龚成明

黄土边坡开挖与支护效应的离心模拟试验研究_龚成明

第31卷第11期 岩 土 力 学 V ol.31 No. 11 2010年11月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Nov. 2010收稿日期:2009-08-16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No.2008CB4258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01820937)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龚成明,男,1963年生,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从事边坡与地下工程研究。

E-mail: sctkgcm@文章编号:1000-7598 (2010) 11-3481-06黄土边坡开挖与支护效应的离心模拟试验研究龚成明,程谦恭,刘争平(西南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成都 610031)摘 要:黄土边坡在开挖卸载过程中的稳定性分析及其防护在边坡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采用西南交通大学土工离心机进行了1组非支护边坡和2组土钉支护边坡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开挖卸载过程中黄土边坡的变形特性、稳定性变化规律及土钉的加固效应。

离心模型试验研究表明,土钉能够显著提高黄土边坡的稳定性。

土钉支护的边坡土体,因土钉的锚固效应,边坡的变形范围更大,但变形量较小,最大变形量并不在坡面,而是发生在坡面下的锚固区域内,非支护黄土边坡的潜在滑移面产生于距坡顶约40 cm 处,土钉支护后,黄土边坡基本不会发生破坏。

对于抵抗边坡发生变形而言,不等长土钉支护的效果要优于等长土钉支护,研究成果为黄土边坡的开挖与防护提供了参考。

关 键 词:黄土;开挖;土钉支护;离心模型试验 中图分类号:TU 411.93 文献标识码:ACentrifuge model tests on excavation and reinforcement effect of loess slopeGONG Cheng-ming ,CHENG Qian-gong ,LIU Zheng-ping(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China )Abstract: The stability analysis and its protection in the excavation and unloading course of loess slope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slope engineering. One centrifugal model test of non-reinforcement slope and two centrifugal model tests of soil nailing reinforcement slopes are performed on the centrifuge a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reinforcement effect of soil nailing and the stability in the excavation and unloading course of loess slopes are studied. Results of centrifuge model tests show that soil nailing can greatly increase the stability of loess slopes. Due to the anchoring effect of soil nailing, the range of deformation is wider, but magnitude is smaller, and the largest deformation is not in the surface, but in the anchor region of the nailed slope. Non-reinforcement loess slope has the potential failure surface of about 40cm below its crest. The models were substantially stable against failure and deformation due to soil nailing. The reinforcement with unequal length of soil nails is superior to that of equal length of soil nails for the resistance to slope failure.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references for excavation and reinforcement of loess slopes.Key words: loess; excavation; soil nailing reinforcement; centrifuge model test1 引 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在黄土地区进行,而在该区的工程建设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黄土边坡的稳定问题,尤其是公路和铁路工程建设中切坡开挖引起的黄土边坡变形破坏现象频繁发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事故,因此,黄土边坡开挖与支护影响下的变形特性和稳定性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长期降雨作用下黄土边坡失稳模型试验

长期降雨作用下黄土边坡失稳模型试验
3)监 测 系 统。监 测 系 统 包 括 土 压 力 传 感 器、
第6期
叶万军,等:长期降雨作用下黄土边坡失稳模型试验
605
图2 模型箱结构 Fig.2 Modelboxstructure
图5 传感器布置 Fig.5 Sensorlayout
图3 降雨系统结构 Fig.3 Rainfallsystemstructure
2)降雨系统。降雨系统由水箱、阀门、管式降雨 装置 和 水 管 连 接 组 成,如 图 3 所 示。 其 中 降 雨 装 置 由打孔的钢管组成,孔径为1 mm,孔间距为5cm。 水经 水 箱 流 入 管 式 降 雨 装 置,分 散 水 流,形 成 降 雨。 在试验前首 先 通 过 雨 量 计 测 定 降 雨 量,保 证 降 雨 强 度与降雨均匀度满足设计要求。
值模拟与模 型 试 验 因 周 期 短、快 速 直 观 等 原 因 成 为 广泛使用的研究方法。袁俊平等[7]采用有限元数值 模拟方法分析了包含裂隙的非饱和膨胀土的渗流对 边坡降雨入渗的影响。戚国庆等[8]研究了岩质边坡 降雨入渗的模拟方法和非饱和-饱和渗流模型中的非 线性方程组解法。唐晓松等[9]应用 PLAXIS有限元 程序对渗流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图1 洛川林业局沟北边坡 Fig.1 SlopeofgullyinLuochuanForestryBureau
试验所用土体取自边坡附近,土样呈黄褐色,质 地坚硬,稍干,含有钙质结核和微小虫洞,土质均匀, 无层理,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表1 试验用土物理力学性质
Table1 Physicalandmechanicalpropertiesofloess
特解为
∑ u(z,t)=
∞ m=1
2MusinMHz

黄土地区滑坡处理方案比较

黄土地区滑坡处理方案比较
下 渗 聚集 , 泡软 土 体 , 进 一 步 降 低 稳 定性 ; 以上 三个 因素 共 同诱发 了 浅层 滑 动 的重 新 复 活 , 滑 坡 现 正处 于滑 动过 程 中。 滑坡 前缘 深层 主滑 动带 底部 标 高小 于对应 滑坡
将 滑坡体 影 响段道 路线 位整 体 向滑坡前 缘适 当
微调 , 分 层碾压 夯 实土体 , 并 在靠 溪流一 侧适 当设置 挡墙 护 岸 。同时 , 将 已开挖路 基沟 槽分 层 回填 , 碾 压
夯实 , 增 加坡体 稳 定 性 。挖 方 段 落 堑顶 外 设 置 截水 沟, 以拦 截上坡 表 面汇水 , 滑坡 体 内采用 仰斜 式排水 孔处 理 。另外 路线 外移 尽量减 少 填 、 挖方 高 度 , 局部 调线 路段 考虑 以桥 代路 或设 置加 筋土边 坡 。 在 以上 各 方 案基 础 上考 虑配 合 削方 减 载 , 在 滑 坡 中上部 ( 路 基 开 挖 沟槽 右 侧 坡 体 ) 进 行 适 当 的减 载, 放 缓 坡率 , 使滑 坡体 的下 滑推 力减小 。
生新 的边坡 滑动 。
目前 由于道 路 路 基施 工 开 挖 , 在 滑体 中部 形 成 不 同高度 的边 坡 。坡 体 土 质 较 为 松 散 , 由于 浅 层 次 生滑 带 的存在 及 受雨季 雨水 冲刷 , 造 成 了边坡 塌方 。
3 滑 坡 成 因分 析及稳 定性 评价
3 . 1 滑坡 成 因分析
局 部铁 质侵 染 , 质软 。岩 体完 整性 较差 , 多呈 层状 碎
裂结 构 。
因在坡 体上 开挖路 基 , 形成 了高 度不等 的边坡 , 在 雨水 浸泡 作用 下 , 产 生新 的浅层 滑 动 。
4 处 理野 外钻 孔 和 探槽 揭 露 , 该 滑 坡 滑 带 分 为浅 层

模拟滑坡的实验报告(3篇)

模拟滑坡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滑坡的形成原因及机理。

2. 掌握滑坡模拟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3. 分析滑坡模拟实验的结果,为实际滑坡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背景滑坡是指由于地质、水文、人为等因素导致斜坡岩土体发生整体或局部下滑的现象。

滑坡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研究滑坡的形成机理,本文通过模拟滑坡实验,分析滑坡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三、实验材料1. 原状土样:取自滑坡现场,经过风干、筛分、混合等处理。

2. 模拟滑坡实验装置:包括实验箱、加湿器、传感器、测力计等。

3. 仪器设备:电子秤、土工筛、实验箱、加湿器、传感器、测力计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箱准备:将实验箱清洗干净,并在箱内铺设一层薄膜,防止水分流失。

2. 土样制备:将原状土样过筛,使粒径小于5mm,混合均匀后填入实验箱,使土样厚度约为20cm。

3. 模拟降雨:使用加湿器对土样进行模拟降雨,模拟降雨强度为1mm/h,持续时间为2小时。

4. 测量数据: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传感器实时监测土样的水分含量、孔隙水压力、应力应变等数据。

5. 观察现象: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土样是否发生滑坡现象,记录滑坡发生的时间、位置及滑坡程度。

五、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将实验箱、土样、仪器设备等准备好。

2. 土样填装:将处理好的土样填入实验箱,使土样厚度约为20cm。

3. 模拟降雨:启动加湿器,使土样模拟降雨2小时。

4. 数据测量:使用传感器实时监测土样的水分含量、孔隙水压力、应力应变等数据。

5. 观察现象: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土样是否发生滑坡现象,记录滑坡发生的时间、位置及滑坡程度。

6. 实验结束:停止模拟降雨,收集实验数据,整理实验报告。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模拟滑坡实验,发现以下现象:(1)在模拟降雨过程中,土样水分含量逐渐增加,孔隙水压力增大。

(2)在实验后期,土样发生滑坡现象,滑坡位置位于土样顶部,滑坡程度为整体下滑。

2. 结果分析(1)水分含量增加:模拟降雨使土样水分含量增加,导致土体软化,抗剪强度降低,从而引发滑坡。

黄土-泥岩滑坡渐进滑动失稳的模型试验研究

黄土-泥岩滑坡渐进滑动失稳的模型试验研究

黄土-泥岩滑坡渐进滑动失稳的模型试验研究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黄土泥岩滑坡渐进滑动失稳的模型试验研究1. 引言地质灾害中的滑坡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滑坡土方测量实验报告(3篇)

滑坡土方测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地测量,了解滑坡的几何形态、体积和范围,为滑坡治理提供基础数据。

通过本次实验,提高学生对地形测量、土方计算等基本技能的掌握,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滑坡土方测量实验主要基于以下原理:1. 三角测量法:通过测量滑坡边界点间的距离和角度,绘制滑坡边界线。

2. 体积计算法:根据滑坡边界线的几何形态,计算滑坡体积。

3. 坐标测量法:利用全站仪等仪器,测量滑坡边界点坐标,绘制滑坡平面图。

三、实验器材1. 全站仪2. 罗盘3. 水准仪4. 皮尺5. 记录本6. 铅笔四、实验步骤1. 实地勘察:对滑坡区域进行实地勘察,了解滑坡的形态、规模和周边环境。

2. 布设测站:根据滑坡边界线的走向,在滑坡两侧布设测站,确保测站间距适中。

3. 测量边界点:使用全站仪、罗盘等仪器,测量滑坡边界点的坐标和角度。

4. 绘制滑坡边界线:根据测量数据,绘制滑坡边界线。

5. 计算滑坡体积:根据滑坡边界线的几何形态,计算滑坡体积。

6. 绘制滑坡平面图:利用测量数据,绘制滑坡平面图。

五、实验数据1. 滑坡边界点坐标:- 点A:(X1, Y1)- 点B:(X2, Y2)- 点C:(X3, Y3)- ...2. 滑坡边界线长度:- AB长度:L1- BC长度:L2- ...3. 滑坡体积:V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滑坡形态: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滑坡呈近似梯形,底部较宽,顶部较窄。

2. 滑坡体积: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滑坡体积为V立方米。

3. 滑坡范围: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滑坡范围约为X平方米。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滑坡的形态、体积和范围,为滑坡治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实验结果表明,滑坡形态呈近似梯形,体积约为V立方米,范围约为X平方米。

在滑坡治理过程中,可根据实验数据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确保治理效果。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了滑坡土方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黄土坡滑坡防治工程施工方案

黄土坡滑坡防治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黄土丘陵地区,因地质构造作用,该地区黄土分布广泛,地形起伏较大。

在自然和水力作用下,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边坡稳定性降低,形成滑坡。

为确保公路安全运营,特制定本施工方案。

二、施工目标1. 防治滑坡,提高边坡稳定性;2. 保证公路畅通,减少交通阻断时间;3. 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三、施工内容1. **边坡清方与刷坡**- 对滑坡体进行清理,清除滑塌体;- 对边坡进行刷坡,降低坡度,减少坡面侵蚀。

2. **坡脚设置内护墙**- 在坡脚设置内护墙,增强边坡稳定性;- 内护墙采用C25混凝土现浇,墙高1.5米,厚度0.4米。

3. **坡顶设置截水沟**- 在坡顶设置截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滑坡体;- 截水沟采用C20混凝土现浇,沟底宽0.5米,沟深0.3米。

4. **分级设置平台排水沟**- 在边坡平台上设置排水沟,排除平台积水;- 平台排水沟采用C20混凝土现浇,沟底宽0.3米,沟深0.2米。

5. **坡面急流槽**- 在坡面设置急流槽,引导坡面水流,减少水流对边坡的冲刷;- 急流槽采用C20混凝土现浇,槽底宽0.2米,槽深0.1米。

6. **防排水设施完善**- 完善防排水设施,包括排水沟、急流槽、截水沟等;- 对防排水设施进行检查、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四、施工方法1. **施工准备**- 施工前进行现场勘查,了解滑坡体的基本情况;- 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步骤、技术要求、安全措施等;- 组织施工人员培训,提高施工技能和安全意识。

2. **施工过程**- 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定期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进行检查。

3. **施工结束**- 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 对施工成果进行验收,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

五、施工组织1. **施工队伍**- 组建专业的施工队伍,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安全员等; - 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施工经验和技能。

土质边坡离心机模型试验综述

土质边坡离心机模型试验综述

土质边坡离心机模型试验综述摘要:土工离心模拟实验技术已愈来愈受到岩土工程界的关注,它是研究小比例尺模型由于在离心试验机所形成的超加速度场中能达到与原型相同的应力水平,而得到与原型相同的应力状态、位移变化,相似的塑性区发展和变形破坏过程,以获取全比例尺模型的变形破坏机理的模拟试验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了土工离心机的的发展概况和其在土质边坡中应用和其误差分析及存在问题。

关键词:土质边坡离心机模型试验一、土工离心机概述1.土工离心机国内外发展历程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技术是国内外广为关注和竞相采用的一项物理模拟技术,但其发展历程却相当坎坷和漫长。

早在1869年,英籍法国人Phillis[1]首先提出了离心模拟概念,以弹性介质平衡方程推导了模型与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并提议利用该项模型试验技术对横跨英吉利海峡的钢桥该工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但由此引起了强烈的争论,被认为不可行。

一直到60年代后,离心模型试验技术分别有美国和前苏联学者重新提出。

1931年,美国哥伦比大学Bucky[2]以小比例模型在很小的离心机上研究了煤矿坑道顶的稳定问题,并与1940年将离心模型试验引入光测弹性力学实验。

1932年,苏联ПokpoBckИЙ在莫斯科水利设计院土力学实验室内首先用离心机研究土工建筑物的稳定问题,并对这项实验技术进一步给予研究开发,取得很大进展。

截至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在不同研究或设计机构中建置土工离心模型20余台,对离心模拟相似理论,设备设计技术和试验方法等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20世纪60年代后期,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国才开始建置土工离心试验模型。

虽然较前苏联晚了近30年,但发展较快。

进入20世纪80年代,土工离心模型试验又有了进一步发展,法国,丹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意大利和荷兰也相继建立土工离心模型试验室。

这时,在世界范围内,土工离心机的载荷容量和数量大为增加,土工离心模拟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几乎应用到岩土工程的所有领域。

黄土——泥岩滑坡滑带土剪切试验研究

黄土——泥岩滑坡滑带土剪切试验研究

黄土——泥岩滑坡滑带土剪切试验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随之越来越紧张,工、农业以及建筑用地不断向山坡、台塬等地质环境比较脆弱的地方扩展,因而导致滑坡灾害的不断加重,此外,不合理的选址、规划、设计,考虑因素不全面以及各种不可忽视的自然因素也成为滑坡灾害的触发因素。

滑坡灾害不仅制约当地经济发展,而且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甘肃滑坡异常发育,是我国滑坡灾害严重的省份之一,且滑坡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危害严重。

甘肃省天水市为山间河谷盆地型城市,位于泾河河谷地带,四周多被高陡的黄土斜坡环绕,滑坡灾害时有发生。

本文选取甘肃省天水市草湖黄土——泥岩滑坡为研究对象,取样于草湖滑坡滑带出露地段,在将滑带附近的黄土和泥岩经过烘干过筛等一系列处理之后,按照一定比例将两者掺拌混合,并通过控制设计干密度、含水量以及不同黄土与泥岩配比,得到不同重塑样并进行直剪实验,以期研究这三个因素对滑带土强度影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含水量和配比相同时,试样在较高干密度条件下会发生应力跌落现象,并在高含水量时消失;应力跌落的幅度在其他条件相同下随着黄土所占比例的降低而逐渐变小;黏聚力与内摩擦角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且黏聚力下降的幅度较内摩擦角为大且泥岩与黄土的配比对抗剪强度参数影响作用规律并不明显;在剔除个别比较离散的实验数据后,在配比与含水量相同的条件下,干密度较大的试样抗剪参数相对要大。

实验结论为滑坡治理提供依据,为制定研究区域防灾减灾对策提供坚实的科学性建议和技术基础。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选题背景地质灾害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如山脉、丘陵、平原、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矿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由于遭受自然或人类活动的严重而恶化,造成了人畜的伤亡和物质财富的损毁的灾害现象[1]。

地质灾害就其成因而言,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例如修建水库引发滑坡灾害,开挖坡脚导致已趋于稳定的边坡再次滑动;一类是由于自然因素作用导致的,例如强降雨导致大面积滑坡、塌方、泥石流等。

探究黄土滑坡勘察技术与设计模式 刘吉胜

探究黄土滑坡勘察技术与设计模式 刘吉胜

探究黄土滑坡勘察技术与设计模式刘吉胜摘要:滑坡作为一种主要的地质灾害,经常中断交通、堵塞河流、摧毁厂矿、破坏村庄和农田,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一直是工程建设中的主要地质工程问题之一。

黄土滑坡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广泛发育。

近些年在西部开发建设中,针对黄土滑坡,有关部门己做了卓有成效的勘测、设计和治理等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黄土滑坡勘察技术与设计模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黄土滑坡;勘察技术;设计模式引言与公路、铁路、城市建设及水利等一般的工程不同,黄土滑坡由于危险性更大、发生频率更高等特点,因而其勘察设计及施工的难度也更大,就需要制定出针对性的规范及要求。

但是,以往在开展黄土滑坡的勘察设计工作时,通常仅遵循建设工程的一般规范标准,从而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的发生。

在此种形势下,就需要对黄土滑坡的勘察设计模式展开更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加快实用规范的建立,从而加深对黄土滑坡灾害的认识,促进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1浅层地震勘探1.1数据采集1.1.1测线布置根据工区地面地质调查以及地面起伏变化情况,沿滑坡面的倾向布置地震勘查主测线5条,垂直主测线布设地震联络测线4条,共9条地震测线,测线间距根据滑坡位置和现场具体情况而定,大小不一,最大间距<200.0m。

1.1.2观测系统设置本次野外地震数据资料采集采用SE2404NT型96道分布式数字地震采集系统。

反射波地震勘探与折射CT成像采用同一观测系统,根据勘查设计和地震地质条件以及以往在黄土地区的工作经验,确定本次地震勘查工作方法技术及参数:道间距3.0m,炮间距9.0m,最小偏移距12.0m,接收道数32,覆盖次数6,排列方式单边放炮,激发方式为锤击,检波器频率60Hz,采样率0.5ms,记录长度1.0s,固定增益36db,滤波方式无。

1.2资料处理流程勘查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浅表层的地层结构和滑坡问题,故反射波资料处理用常规反射波处理方法,即解编、预处理、静校正、反滤波、抽道集速度分析、动校正、叠加、反滤波、一维数字滤波、振幅均衡、输出;初至折射波资料采取折射CT速度成像方法进行处理,处理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旱 ,降雨稀少 ,无法 “ 靠天 吃饭 ” ,必须进行农业灌溉 ,多年 来 的引水漫灌引发了一系列 台塬上 的黄土湿 陷和 台缘滑坡 。 其 中最 为 典 型 的 就是 盐 锅 峡 镇 的黑 方 台 黄 土滑 坡 群 ,在
1 0 k m 的 台缘 地 带 分 布 有 大 小 5 0 多 个 滑 坡 ,新 老 迭 置 ,多 次 的 滑 坡 使 得 滑 坡 后 壁 不 断 向 台塬 中 心迁 移 ,大 量 土地 资 源
模拟结果为基础 ,确定了地下水施加装 置和传感器测 点布置位置 。最 后,结合滑 坡所 处环境及模型特点 ,制 定了离

C , / J I 速 度 的加 载 制 度 。 文 章 编 号 :1 0 0 6 — 7 9 7 3( 2 0 1 4 )0 4 — 0 1 2 2 — 0 3 ( 3 ) 最 大 容 量 :5 0 0 g ・ t
如下:
进行缩放 ,模型尺 寸高度为 5 0 0 mm,宽 6 0 0 mm,纵向长
7 0 0 mm ,其 中黄土层高 2 4 0 mm ,长 5 0 0 mm 。在离心模 型试 验中重力 比尺 N = a / g ,a为离心机加速度 ,g为重力 加速度 , 推 导出离, t , , / J U 速 度采 用 2 5 0 g 。 根据 B o c k i n g h a m 定理 ,结合力学相似规律和量纲分析法可 以推 导出相关物理 量 的相 似关系 ,如表 1 所示 ,推导过程可参考文献【 3 】 。
第 1 4卷 第 4期
2 01 4笠
中 国


Vo1 .1 4 Apr i I
No. 4 2 01 4
4月
O h i n a Wa t er Tr a ns por t
灌溉型黄土滑 坡离心模 型试验方案设计
王 思铎 ,裴 向 军
( 成都理 工大 学 地 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国家重点实验 室,四川 成都 6 1 0 0 5 9 ) 摘 要:以甘肃省永靖县 黑方台灌溉诱发黄土滑坡群为背景 ,对焦 家 1 3 # 灌溉型黄土滑坡进行 了大型离 心模 型试验
方案设计 。根据试验的 目的和特性 ,首先介 绍了离心模 型试验设备 ,并对整个模 型尺 寸和相似 关系进行说 明。在 参
考 已有 的 研 究 成 果 及 室 内 试 验 的基 础 上 , 确 定 了 模型 地 层 采 用 的相 似材 料 , 同 时 以地 下水 渗 流 和稳 定 性 计 算 的 数 值
流失l 。滑体滑 下来后堵塞 国道并冲入 黄河 ,为八盘 峡库 区
输 入 了大 量 的泥 沙 ,造 成 了 巨大 的经 济 损 失 。 因 此进 行 离 心 模 型 试 验 ,研 究 灌溉 型 黄 土滑 坡 的成 因机 理 十 分 必 要 。
二 、试 验 概 况
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是 目前公认 的一种 有效 的物理模型试 验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原型材料按一 定比尺制 做成模型 , 借助于离 心机高速旋转 产生的高离 心力场 ,来加大模型岩土 体 的 自重体积力 ,使模 型与原 型的应力 状态水平相 同,从而 使原型 的变形和破坏过程在模 型中再现 J 。 焦家 1 3 # 滑坡是本次试验的地 质原 型,此滑坡在过去 曾 发 生多次滑动 ,其中最近一次是在 2 0 1 1年 4月 2 7日,是
四 、模 型 相 似 关 系 及 相 似 比尺
焦家 1 3 # 滑 坡长 约 7 5 m ,宽 5 0 m ,厚 约 2 — 4 m ,体 积 约 0 . 9 x 1 0 m。 。 该滑坡滑 向 1 0 5 。。 滑 坡堆 积 体 宽约 6 0 m, 厚约 2 - 3 m ,最 厚 处 4 m ,压 占公 路 并 部分 冲入 八盘 峡库 区 , 可见堆积量约 3 , 0 0 0 m。 。 通 过 滑 坡 尺 寸 及 模 型 箱 大 小 计 算 ,按 照 1 :2 5 0 相 似 比
进行离 心模 型试 验 ,主要 目的是为 了掌握孔隙水压力和 土压力在灌溉过 程下的响应规律 ,并对 比数值计算结果 ,得 出滑坡的失稳破坏机制 。本次试验在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 害 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 T L J一5 0 0土工离 心 试验机 上进行 。该离心机主要 由主机 、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 拖 动系统、监视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等组成 ,主要性能参 数
范 围 内产 生 的继 发 性 滑 坡 ,埋 盐 兰公 路长 约 6 0 m ,部 分 滑 体 冲入八盘峡库 区。
三 、试 验型 箱 图 l是 本 次 模 型 试 验 的模 型箱 外 观 , 模 型 箱 内壁 尺 寸 为 :
1 . 0 m X 1 . 0 m x 0 . 6 m。在模型箱侧面装有一块有机玻璃 ,以 便通过外侧 的摄像 头可 以动态观测滑坡在整个模拟过程 中破 坏全过程 。为 了消除模 型箱 的边界效应 ,在模型箱 的四壁 涂 有一层 凡士林 ,及 在有机玻璃 内侧贴一层塑料薄膜 ,以减 小 边界与黄土接触面上的摩擦 阻力 。
关键词 :黄土滑坡 ;灌溉 ;离心模 型试验 ;方案设计 中 图分 类 号 :P 6 4 2 . 2 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 甘肃 省 永 靖 县 内有 三 座 大 型 水 电站 , 即刘 家 峡 、盐 锅 峡和 八 盘 峡 ,修 建 水 电站 的 时 候 有 大 量 的库 区移 民都 迁 移 到 了 黄 河 两 岸 的 黄 土 台 塬 或 二 、 三 级 阶 地 上 。西 北地 区气 候 干
( 1 )有 效 旋 转 半 径 :( p 4 . 5 m
( 2 )最大离心加速度 :2 5 0 g
收 稿 日期 :2 0 1 4 — 0 2 — 2 1
作者简介:王思铎 ( 1 9 8 6 一 ) ,男 ,江苏徐州人 ,硕士研究生 ,成 都理工大 学地质灾 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国家重点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