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动力润滑设计轴承

合集下载

轴承理论研究、设计方法的新动向

轴承理论研究、设计方法的新动向

轴承理论研究、设计方法的新动向1.前言滚动轴承作为重要的工业基础件,是各种机械中传递运动和承受载荷的重要支承零件。

它有摩擦力小、易于启动、升速迅速、结构紧凑,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水平高、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以及维护保养简便等一系列特点,是一种包含了丰富技术内涵的机械产品。

各类主机的工作精度、性能、寿命、可靠性和各项经济指标,都与轴承有着密切的关系。

自1880年英国率先生产轴承至今,世界轴承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已经走过了漫长的124年的历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主机对轴承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促进了轴承工业的发展,研制和生产出许多特殊种类的轴承,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轴承理论研究和设计方法的不断创新。

目前,一些世界著名的轴承公司,如瑞典的SKF公司、德国的FAG公司、日本的NSK公司等,非常重视轴承理论和设计方法的研究,设有专门的研究机构从事此项工作。

一些研究成果被国际标准化组织编制成国际标准。

2、轴承理论的发展动态⑴、轴承寿命理论的发展动态在滚动轴承发展的初期,轴承寿命的评价是以经验为依据的,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瑞典的G.Lundberg和A.Palmgren发表了轴承疲劳失效理论后,才结束了滚动轴承寿命评估的经验时代。

Lundberg-Palmgren的寿命理论是在Hertz接触理论、Weibull材料强度统计理论和大量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其理论可表述为:L10=(C/P)M;式中,可靠度为90%时轴承的额定寿命,(106r);C-额定动载荷,(N);m-幂指数,对球轴承和滚子轴承分别为3和10/3。

196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将经典的L-P公式作为轴承额定动载荷与寿命计算方法标准列入ISOR281中。

1960~1980年间,由于材料技术、加工技术、润滑技术的进步和,轴承寿命有较大提高,ISO适时地给出了含有可靠性、材料、运转条件和性能等修正系数的寿命计算公式,并列入ISOR281/1。

第9章 弹性流体动压润滑

第9章 弹性流体动压润滑
第9章 弹性流体动压润滑
9-1 概述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EHL)-——是研究点、线接触摩擦副的流体动力和 润滑问题,(这类问题不同于滑动轴承,导轨等面接触问题) 点、线接触应力可达1GPa以上,按前述经典理论不可能实现流体润 滑。 两个主要效应: ① 高压使粘度增大; ②重载产生弹性变形; 相互影响,同时满足润滑方程 和固体弹性方程
弹性模量影响油膜厚度 和二次压力峰,但由于 材料的弹性模量相差不 大,故油膜厚度收材料 的影响很小。
速度的影响
随速度的增加,压力分 布逐渐偏离赫兹接触 区,速度越大,理论压 力偏离赫兹压力区越 大,尾部压力峰值超过 赫兹压力也越大,位置 也从出口移向进入区。 随速度增加,油膜厚度 增大,颈缩部分占赫兹 区的比例增大。
U1 + U 2 h 3 dp ( ) qx = h− 2 12η dx
在接触区中,∵ 压力
∴ qx =
↑↑→

U1 + U 2 h 油膜等厚 ⇒ 2
dp →0 dx
近出口处, dp ↑↑ 为保持
dx
qx 不变,
出现颈缩现象 h↓ 形成二次压力峰
典型的弹流润滑接触区分为三个部分:进口区建 立油膜,赫兹压力区承载,出口区卸载。 整个过程大约几个毫秒,润滑油从液体-类固体液体
h − h* dp = 12η 0U ( 3 ) 应用一维Reynolds方程 dx h
边界条件: x = −∞ , p = 0
x = x*
p = 0,
求得: hm = 4.9 η 0UR
W
dp =0 dx
其中: U = 1 (U 1 + U 2 )
2
1 1 1 = + R R1 R2
(接近于轻载情 = FE 2 R2

双缸柴油机曲轴主轴承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分析

双缸柴油机曲轴主轴承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分析

轴 承 的角速 度 ;
轴承 偏心 角 ; 轴心 旋转 角速 度 。


该方程确立 了流体动压力 ( 油膜压力 ) P与机 油黏 度 玑 油膜厚度 、 工作表 面运动速度 和 、 形 油楔 状 a 及油膜厚度变化率 等 因素之 问的关系 。 x
座均采 用 六 面体 网格 划 分 。此 外 为 降 低 计 算 量 与
内燃 机 轴 承 的润 滑 性 能 直 接 影 响 着 内燃 机 工
基础 。R y o enl 程基 于 了以下假 设 : d方 ( )润滑剂 为 牛 顿 流体 , 1 即剪 切 应 力 和 速 度梯 度成 正 比 ; ( )润 滑 剂 的 黏 度 和 密 度 在 整 个 润 滑 膜 中 2
转速 下主轴承受力、 最小油膜 厚度 、 最大油膜压力 、 轴心轨迹等。结果表 明, 该双缸 柴油机主 轴承 润滑 良好 , 最小 油膜 厚度 、 最
大油膜压 力均在 限值 以内, 符合设 计要求。 关键词 双 缸柴油机 主轴承 ED H 2计 算 文献标志码 A 中图法分类 号 T 4 4 1 ; K 1.1
相对 间隙 ,

2 0期
张建刚 , : 缸柴油 机曲轴主轴承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分析 等 双

有 效 角速度万 = + 9 2 0 一 ;
O 一 轴 颈角 速度 ; 9

2 仿真模型建立
在利 用 E C T U进 行 动 力 学 和 润 滑 性 能 分 X IEP 析之 前 , 要 首 先 利 用 MS . a a 需 C pt n和 MS . at f r C ns a rl 软件 对 曲轴 和 简 易 轴 承 座 进 行 有 限 元 模 型 建 模 。 为提 高仿 真分 析 的结 果 精 度 , 对 曲轴 和简 易 轴 承 故

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设计计算

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设计计算

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设计计算流体动力润滑的楔效应承载机理已在第四章作过简要说明,本章将讨论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的基本方程(即雷诺方程)及其在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设计计算中的应用。

(一)流体动力润滑的基本方程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的基本方程是流体膜压力分布的微分方程。

它是从粘性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出发,作了一些假设条件后得出的。

假设条件:流体为牛顿流体;流体膜中流体的流动是层流;忽略压力对流体粘度的影响;略去惯性力及重力的影响;认为流体不可压缩;流体膜中的压力沿膜厚方向不变。

图12-12中,两平板被润滑油隔开,设板A 沿x 轴方向以速度v 移动;另一板B 为静止。

再假定油在两平板间沿 z 轴方向没有流动(可视此运动副在z 轴方向的尺寸为无限大)。

现从层流运动的油膜中取一微单元体进行分析。

作用在此微单元体右面和左面的压力分别为p 及p p dx x ∂⎛⎞+⎜∂⎝⎠⎟,作用在单元体上、下两面的切应力分别为τ及dy y ττ⎛⎞∂+⎜⎟∂⎝⎠。

根据x 方向的平衡条件,得:整理后得根据牛顿流体摩擦定律,得,代入上式得 该式表示了压力沿x 轴方向的变化与速度沿y 轴方向的变化关系。

下面进一步介绍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的基本方程。

1.油层的速度分布将上式改写成(a)对y 积分后得(c)根据边界条件决定积分常数C1及C2:当y=0时,v= V;y=h(h为相应于所取单元体处的油膜厚度)时,v=0,则得:代入(c)式后,即得 (d)由上可见,v由两部分组成:式中前一项表示速度呈线性分布,这是直接由剪切流引起的;后一项表示速度呈抛物线分布,这是由油流沿x方向的变化所产生的压力流所引起的。

2、润滑油流量当无侧漏时,润滑油在单位时间内流经任意截面上单位宽度面积的流量为:将式(d)代入式(e)并积分后,得(f)设在 p=p max处的油膜厚度为h0(即时当润滑油连续流动时,各截面的流量相等,由此得 :整理后得该式为一维雷诺方程。

计入轴瓦弹性变形的内燃机主轴承润滑分析

计入轴瓦弹性变形的内燃机主轴承润滑分析

内燃 机 在 实 际工 作 中 , 主 轴 承 承 受 着 复 杂 其
滑分 析 , 多仅从 轴 承 润滑 理论 分 析 的角 度 出发 , 大 得到 的结论 是计 人轴 瓦 弹性 变 形 轴 承最 大 油 膜 压 力下 降和最 小 油 膜 厚 度增 加 。本 文 以 内燃 机 第 2 主轴 承为研 究 对 象 , 曲 轴 一轴 承 系统 的 角 度 出 从 发 , 析研 究 在 额 定 载 荷 作 用 下 计 入 轴 瓦 变形 的 分 内燃 机主轴 承 的动 力 润 滑 特 性 , 到 了完 全 不 同 得
维普资讯 望 Q = 2 源自 轴承20年9 0 7 期
C N41—1 4 / H B a n 0 7, . 18 T e t g2 0 No 9 i
2 5—2 8
. 试验 与 分析 . I
计入轴瓦弹性变形的 内燃机主轴承润滑分析
何 芝仙 曹 ,
s i r ba n d a e b a n p l d o ai gl a o t ed n m cb h vo n y i o t e c n s at e rn u t a e o t e t r gi a p i n rt df m y a e a i ra a ss f h r k h —b ai g s i s h e i s e n o r h i l a f
Meh ia E s er g h ga J o n nvrt, h g a 20 3 C i ) ca c ni ei ,Sa h i i t gU i s y S a hi 00 0, hn n l n n n a o ei n a
A s a tT escn anba n f tra cm ut ne ̄ e i at uhi s de n ls hdoy a bt c:h eodm er go ie l o b so n n t e scb s t i adeat yr nm— r i i n a nn i w hli s u d o d

机械工程中滚动轴承的动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

机械工程中滚动轴承的动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

机械工程中滚动轴承的动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引言:滚动轴承在机械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汽车工业、飞机制造和工业设备等。

滚动轴承的性能对于机械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针对滚动轴承的动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展开讨论。

1. 滚动轴承的工作原理滚动轴承通过滚珠或滚柱在内外圈之间滚动,从而减小了摩擦和阻力,使机械设备的转动更为平稳。

滚动轴承的工作原理基于滚动接触而不是滑动摩擦,因此具有更低的摩擦损失和更高的效率。

2. 滚动轴承的动力学分析方法在滚动轴承的设计与分析过程中,动力学分析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基于有限元分析,通过建立轴承的数学模型,分析其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和变形情况。

另外,还可以采用实验验证的方法,使用测试设备对滚动轴承进行动态载荷测试,以获取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性能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用于验证数值分析结果和评估轴承的可靠性。

3. 滚动轴承的优化设计滚动轴承的优化设计旨在提高其性能和寿命。

一种常见的优化方法是通过优化轴承结构和减小摩擦损失来提高轴承的效率。

在轴承结构优化方面,可以通过优化内、外圈的几何形状、滚珠或滚柱的数量和分布等参数来提高轴承的刚度和承载能力。

同时,减小摩擦损失也是提高轴承效率的关键。

例如,可以采用更好的润滑方式、改进润滑油的性能以及优化轴承材料的表面处理等方法来减小轴承的摩擦损失。

4. 滚动轴承的故障分析与预测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轴承故障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会导致设备停机和生产损失。

因此,进行轴承故障分析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轴承运行状态的监测和振动信号的分析,可以判断轴承是否存在异常,并提前采取维护措施。

此外,还可以使用有限元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模拟轴承在不同故障模式下的动态响应,为故障诊断提供依据。

5. 结论滚动轴承在机械工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动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对于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动力学分析方法可以得到滚动轴承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和变形情况,为轴承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滚动轴承摩擦力矩的弹性流体动压润滑计算

滚动轴承摩擦力矩的弹性流体动压润滑计算

润滑油分子大多数不受金属表面吸附作用支配而自由移动 , 摩擦在流体内部的分子间进
行 , 所以摩擦系数极小 , 油润滑可取摩擦系数 f =0 .001 ~ 0 .005 。
滚动轴承摩擦力矩 M 的计算式为
M
=f
F
Dm ΢2
(5)
3 实例验证及对比性计算分析
已知圆柱滚子轴承 N2208 。 d =40 mm , D =80 mm , Dm =(d +D)/ 2 =60 mm , dw = 10 m m , L =9 .6 mm , Z =16 , n =5000 r/ min , Fr =1960 N(Fa =0)。 采用 20 号机械油 , 其 常压下的动力粘度 η0 =20 ×10-9M Pa·s , 粘度压力系数 α=21 ×10-3MPa -1 , 滚子及座圈
压油膜 , 只是因其与表现粗糙度处于相同的数量级而不易被觉察而已 。 通过先进的测试 技术和高速电子计算机可得到流体动压润滑油膜厚度的精确的定量解析式 , 本文以此做
为对滚动轴承摩擦力矩计算的理论基础 。
圆柱滚子轴承中沿滚子全长接触线上各点具有相同的圆周速度 。因此 , 这种轴承最 接近于纯滚动 , 由于滑动摩擦损失少而使其摩擦力矩很小 。 球轴承因接触区滑动较大致
(1)
式中 M 0 为轴承无载荷时的摩擦力矩(N·mm);f 0 为轴承类型和润滑类型因数 ;ν为在工 作温度下 , 油或脂的基础油的工作粘度(mm2/ s);n 为轴承转速(r/ min);Dm 为滚动体中 心圆直径(mm)。
另一项与载荷成正比 , 主要是由前述滚动摩擦和打滑产生 , 其计算式为
M1
DO I :10.13229/j .cnki .jdxbgxb1998.03.012

流体动压润滑条件下滑动轴承的优化分析.

流体动压润滑条件下滑动轴承的优化分析.

本科毕业设计题目流体动压润滑条件下滑动轴承的优化分析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作者姓名李洋洋学号2011206004单位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指导教师杜娟2015年5月教务处编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聊城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表明。

本人承担本声明的相应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摘要就当今的汽车而言,大约有80%的机械部件的损坏来自于磨损。

机械系统中摩擦能够得到相关的优化,更能够提高机械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然而传统发动机滑动轴承用非定常流体设计,对于发动机滑动轴承耐磨性能并没有真正的进行定性分析,缺乏一定的说服力。

本文首先介绍了滑动轴承的相关知识,然后对流体动压润滑进行详细说明并建立了流体动压润滑的计算模型,然后以发动机主轴承为例,分析轴承在不同转速下的最小油膜厚度、润滑油温升,发现转速过高时,油膜厚度过小且温升过高,导致滑动轴承不能处于良好的润滑状态,分析该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改进方案:增粗轴颈、加宽轴承。

然后分别根据两种改进方案在不同转速下的最小油膜厚度、润滑油温升两个角度分析改进措施的优劣性。

关键词:流体动力润滑;转速;最小油膜厚度;温升AbstractIn terms of today's cars, and about 80% of the damage of the mechanical components from wear and tear. Mechanical friction in the system can get related optimization, more can improv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extend its service life.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engine bearing design with unsteady flow for engine bearing wear resistance and no real qualitative analysis, the lack of certain powers of persuasion.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sliding bearing of the related knowledge, and elaborate on the hydrodynamic pressure lubrication and the calculation of hydrodynamic pressure lubric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then to launch a main bearing as an example, analysis of the bearing under different rotational speed, the minimum oil film thickness, oil temperature rise, found at high speed, the temperature rise of the oil film thickness is too small and too high, lead to sliding bearing can't in good lubrication condition, analyses the reason of this phenomenon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improvement plan: enlargement of journal, widen the bearing. Then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two kinds of improved scheme under different rotational speed, the minimum oil film thickness, oil temperature rise two Angle analysis of superiority and inferiority of some improvement measures.Keywords: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Speed; Minimum oil film thickness; Temperature rise目录前言................................................................................................I I 1.轴承设计计算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 .. (1)1.1 滑动轴承 (1)1.2牛顿粘性定律 (2)1.3.表面粗糙度 (3)1.3.1表面粗糙度定义 (3)1.3.2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影响 (3)2.流体动压润滑 (4)2.1流体动压润滑基本理论 (4)2.2流体动力润滑的基本方程 (5)2.2.1油层速度的分布 (5)2.2.2润滑油流量 (6)3.发动机滑动轴承的流体润滑设计 (8)3.1建立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的计算模型 (8)3.1.1建立动压润滑模型 (8)3.1.2相关参数选择 (8)3.2动压润滑设计 (9)3.2.1油膜承载能力的计算 (9)3.2.2最小油膜厚度的计算 (10)3.2.3轴承热平衡计算 (11)4.发动机主轴承流体润滑计算与结果分析 (12)4.1流体润滑计算 (12)4.2流体润滑计算结果分析 (15)5.发动机主轴承耐磨性改进方案 (16)5.1增大轴颈直径 (16)5.1.1最小油膜厚度分析改进方案 (16)5.1.2润滑油温升分析改进方案 (17)5.2增大轴承宽度 (17)5.2.1最小油膜厚度分析改进方案 (17)5.2.2润滑油温升分析改进方案 (18)结论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21)流体动压润滑条件下滑动轴承的耐磨性优化分析前言滑动轴承是机械系统中常见的装置之一,也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原件。

12-07 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设计计算

12-07 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设计计算

12.7.8 参数选择
被油膜隔开的两平板的相对运动情况
p
x h 该式为一维雷诺方程,它是计算流体动力润滑滑动轴 承的基本方程,由方程可以看出,油膜压力的变化与润滑 油的粘度、表面滑动速度和厚度及其变化有关。
3

6v
(h h0 )
形成液体动力润滑的必要条件
(1)相对运动的两表面必须形成收敛的楔形间隙;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hmin愈小则偏心率χ愈大,轴承 的承载能力就愈大。
式中:Rz1、Rz2--分别为轴颈和轴承孔表面粗糙度十点高度;
S--安全系数,常取S≥2。
轴承的热平衡计算
热平衡条件: 轴承单位时间产生的热量: 由流出的油带走的热量: Q=Q1+Q2 Q=fpv Q1=qρc ( t0-ti )
直径间隙
半径间隙
相对间隙 偏心距e
偏心率
最小油膜厚度
(四)径向滑动轴承工作能力计算简介
不同宽径比时沿轴承周向和轴向的压力分布:
有限宽轴承的承载量系数 Cp
对于有限宽轴承,油膜的总承载能力为:
承载量系数:
当轴承的包角一定时,经过一系列的换算,Cp可以表示为:
有限宽轴承的承载量系数 Cp
最小油膜厚度hmin
(2)被油膜分开的两表面必须有一定的相对滑动速度, 其运动方向必须使润滑油由大口流进,从小口流出; (3)润滑油必须有一定的粘度,供油要充分。
(二)径向滑动轴承形成液体动力润滑的过程
停车
刚启动
转速不高
径向滑动轴承形成液体动力润滑的过程
转速达到一定值
转速趋于无穷大
(三)径向滑动轴承的几何参数和油压分布
12-7 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设计

机械设计中的轴承润滑与润滑剂选择

机械设计中的轴承润滑与润滑剂选择

机械设计中的轴承润滑与润滑剂选择机械设计中的轴承润滑是确保轴承正常运转和延长轴承寿命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润滑可以减少摩擦和磨损,降低能量损失,提高机械效率。

本文将探讨轴承润滑的原理和润滑剂的选择。

一、轴承润滑的原理轴承润滑的目的是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润滑膜,使运动表面间的接触减少,从而减少摩擦和磨损。

轴承润滑的原理主要包括润滑膜形成、润滑膜维持和润滑膜破坏三个过程。

1. 润滑膜形成当轴承开始运转时,润滑剂会填充在轴承表面的微小间隙中,形成一个润滑层。

这个润滑层可以减少摩擦和磨损,保护轴承。

2. 润滑膜维持在轴承工作时,润滑剂会不断地进入和排出轴承间隙,从而保持轴承的润滑膜。

3. 润滑膜破坏在极端工况下,如高速、高温、高载荷等情况下,润滑膜可能会破坏,导致摩擦增加和轴承寿命缩短。

二、润滑剂的选择润滑剂的选择在轴承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润滑剂及其适用情况。

1. 液体润滑剂液体润滑剂是最常见的润滑剂之一,常用的液体润滑剂包括机油和润滑脂。

液体润滑剂在润滑效果和散热方面有一定的优势,适用于高转速和高温条件下的轴承。

2. 固体润滑剂固体润滑剂主要是指固体润滑膜,如固体润滑脂和固体润滑粉末。

固体润滑剂在高温和低速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润滑效果,适用于高温轴承和低速运转的轴承。

3. 气体润滑剂气体润滑剂主要是指气体轴承,如气体动力轴承和气体静压轴承。

气体润滑剂适用于高速和高精度工作的轴承,能够减少摩擦和磨损,提高轴承的稳定性和寿命。

4. 固液混合润滑剂固液混合润滑剂是指在液体润滑剂中添加固体颗粒或添加剂。

固液混合润滑剂可以在高载荷和高温条件下提供良好的润滑效果,适用于重载和高温工况下的轴承。

润滑剂的选择应根据轴承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考虑润滑膜的形成、维持和破坏等因素。

同时,还应综合考虑经济性、环境友好性和可靠性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润滑剂。

总结:机械设计中的轴承润滑是确保轴承正常运转和延长轴承寿命的关键环节。

3.11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3.11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p 0e p
p pmax
p
Influence of the defomation
h0
③The “necking down”of the film near to the outlet end of the zone:
qx constant
h0 hm (necking down)
主要原因:1)高压使润滑油粘度显著增大,形成液态固体; 2)高的接触应力使弹性体发生显著的局部弹性变形。
润 滑
7
2)Blok’s theory(1952)
考虑了压粘效应。得到Blok方程。
3) Herrebrugh’s theory(1968)
考虑了弹性变形效应,得到的Herrebrugh方程只适用于 表面弹性变形显著而润滑剂粘度变化不大的接触副,如 水润滑的橡胶轴承。
润 滑
8
4) Dowson-Higginson’s theory(1959、1962)
道森综合考虑了压粘效应和弹性变形效应,通过数值 解得到了道森方程。 (0U )0.7 0.54 R 0.43
E '0.03 w0.13 2 1 1 1 12 1 2 U (U1 U 2 ); E ' [ ( )]1 (Pa) 2 2 E1 E2
3 3
Full-film EHL Partial-film EHL
1,2 —粗糙度(均方根值)
With these value the
h 0.015 m(very small) <Surface roughness of gear teeth!!For Exp:Rz 0.5 m
润 滑
6
经典例子:

滚子轴承拟动力学分析模型建立.1

滚子轴承拟动力学分析模型建立.1

3、油雾润滑对滚子的作用 ①油雾对滚子的阻力 Fdj 4、滚子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 Fyj , Fzj , M xj , M yj , M zj
滚动体上的力
①滚子与内外套圈的接触力 Q1 jk,Q2 jk
考虑第j个滚子的第k个圆片与外圈、内圈间的油膜 厚度 h1 jk ,h2jk ,可以将第j个滚子的第k个圆片与外 圈、内圈滚道的接触变形,分别表示为 1 jk,2 jk
1 jk 2 jk
r r
a p1 p1 a p2 p2
Ck h 1 jk Ck h 2 jk
0
4 4
0
第k个圆片,半径修正量为
le l s le l s c 0 ; ( k 0 . 5 ) w k 2 2 2 l ck ( Rarc 2 - s )0.5 ( Rarc 2 xk 2 )0.5;其他 4
在受载前,内圈坐标系与惯性坐 标系重合,固定于滚子的坐标系 与滚子方位坐标系重合。
拟动力学分析假设
滚动体的5个自由度: Yb , Zb , bx , by , bz


内套圈的5个自由度: Y , Z , X ,Y ,Z
保持架的3个自由度: yc , zc , c 载荷的4自由度: Fy , Fz , M y , M z


T
滚动体上的力
1、滚子与套圈的相互作用 ①滚子与内外套圈的接触力Q1 jk,Q2 jk ②滚子与内外套圈的拖动力 T1 jk,T2 jk ③套圈通过油膜作用于滚子的压力 P1 jk,P2 jk
2、滚子与保持架的相互作用 ①滚子与保持架兜孔的法向作用力 Fcj ②滚子与保持架兜孔的切向作用力 f cj

内燃机主轴承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计算分析

内燃机主轴承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计算分析

Jn 0 8 u .2 0
内燃机主轴承弹性流体 动力润滑计算 分析
王 刚志 L
(. 1 天津科技大学理学 院 ,天津 3 0 5 ;2 0 4 7 ,天津大学 内燃机燃烧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津 3 0 7 0 0 2)

பைடு நூலகம்
要 :建 立了 内燃机主 轴承 弹性 流体 动力润滑计算 的数 学模 型和 有限元模 型. 依此模型 , 某四缸 柴油机 的 5个主 对
M anJ u n l a i g C gn s i o r a rn si I En i e Be n
W ANG n z i' Ga g— h
( . o e e f c n e Taj ies yo i c &T c n lg , ini 3 0 5 , hn ; 1C l g i c , i i Unvri f ce e eh oo y Taj 0 4 7 C ia l oS e nn t S n n 2 Sae y a oaoyo n ie ,ini iesy Taj 00 2 C ia . t b rtr f gn sTaj Unvri , i i 3 0 7 , hn ) t Ke L E n t nn
轴承进行 了计算 , 分别算 出其在一个工作周期 内的油膜 压力、 油膜厚度 、 摩擦 功耗 和轴心轨迹. 通过对计算 结果 的分析
表 明 , 3号主轴承所受到的载荷最 小, 第 平均 油膜 厚度最 小, 平均 油膜 压力和摩擦 功耗最大. 3号主轴承 的润滑状 况 第 不佳 , 对其进行摩擦 学优化 设计. 应
Kewo d :ma un er g f C y r s i j ra b ai s E;e s h do y a i lb ct n a ua o ayi no l n oI l t y rd n m c u r ai ;c c lina ls ao i o l t n s

弹性流体动压(力)润滑

弹性流体动压(力)润滑

弹性流体动压(力)润滑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是研究在相互滚动或滚动伴有滑动的两个弹性物体之间的流体动力润滑问题。

大部分的机械运动副,载荷是通过较大的支承面来传递的。

如滑轨、滑动轴承等。

其单位面积受的压力比较小,通常为1~100×105Pa。

另一些运动副是通过名义上的线接触或点接触来传递载荷的,如齿轮、滚动轴承等。

因接触面积很小,平均单位面积压力很大,接触处的压力可达109Pa以上。

在这种苛刻条件下,用古典润滑理论计算的油膜厚度与实际情况不符。

与古典理论不一致的原因是:
⑴高的压力使油的粘度增大;已不是雷诺方程中假定的“粘度在间隙中保持不变”。

⑵重载使弹性体发生显著的局部变形,也不是雷诺方程假定的“两个固体表面是刚性的”。

由于上述两个效应,剧烈地改变了油膜的几何形状,而油膜形状又反过来影响接触区的压力分布。

因此,解决弹流润滑问题必须同时满足流体润滑方程和固体弹性方程。

凡表面弹性变形量与最小油膜厚度处在同一量级的润滑问题,都属于弹流问题。

如何应用理论力学解决轴承设计问题?

如何应用理论力学解决轴承设计问题?

如何应用理论力学解决轴承设计问题?在机械工程领域,轴承是一种至关重要的零部件,它能够支撑旋转轴并减少摩擦,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而理论力学作为力学的基础学科,为轴承的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

本文将探讨如何应用理论力学来解决轴承设计中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轴承所承受的力和运动形式。

在实际工作中,轴承要承受径向力、轴向力以及可能存在的弯矩。

这些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会随着机械设备的运转而不断变化。

通过理论力学中的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这些力的大小和方向,为轴承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在静力学分析中,我们可以将轴承所承受的力和力矩进行平衡计算。

例如,对于一个简单的轴承受力情况,我们可以根据力的平衡方程,计算出每个轴承所承受的径向力和轴向力。

这有助于我们选择合适的轴承类型和尺寸,以确保其能够承受预期的载荷。

动力学分析在轴承设计中同样重要。

当轴旋转时,会产生离心力和惯性力。

这些动态力的影响不能被忽视,特别是在高速旋转的情况下。

通过理论力学中的动力学原理,我们可以计算出这些动态力的大小和变化规律,从而为轴承的动态性能设计提供依据。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摩擦和磨损在轴承设计中的考虑。

摩擦是轴承工作时不可避免的现象,它会导致能量损失和发热,同时也会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

理论力学中的摩擦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轴承中的摩擦情况。

通过计算摩擦系数和摩擦力矩,我们可以评估不同润滑条件下轴承的摩擦性能。

合理选择润滑剂和润滑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摩擦和磨损,提高轴承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此外,在轴承的接触力学分析中,理论力学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轴承中的滚动体与滚道之间的接触是一个复杂的力学问题。

通过应用赫兹接触理论,我们可以计算接触区域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

这有助于确定轴承的承载能力和疲劳寿命。

根据计算结果,我们可以优化轴承的结构参数,如滚动体的直径、数量和滚道的曲率半径等,以提高轴承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实际的轴承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温度对轴承性能的影响。

液体动力润滑轴承实验

液体动力润滑轴承实验
液体动力润滑轴承实验
实验目的:
1、观察滑动轴承油膜形成过程,加深对 形成流体动压条件的理解。 2、通过实验,掌握径向滑动轴承摩擦因 数的测试和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绘制摩 擦特性曲线。 3、绘制滑动轴承油膜压力的径向分布曲 线。
实验步骤:
1.检验试验台,使各部分功能处于完好的状态。 2.启动电机,逐渐增大轴的转速,观察启动时油 膜的形成过程,分析主轴与轴瓦的润滑状态。 3.对实验轴承进行加载,并在载荷不变的条件下 ,测出各种转速下轴与轴瓦之间的摩擦力、摩擦
系数、单位面积上的载荷,并绘制曲线。 4.在一定载荷下,当主轴的转速达到一定值时, 观察各压力表读数,记录油膜压力值,并绘制滑
动轴承油膜压力分布曲线。
实验原理图:
11 10
9
8
w 7
6
5 4
3
2
1
实验原理图:
R k
Fd RL 2
fF W
w
9
F 10
d
A
11 R
L
实验原理:
f μn/p
n / p
实验原理:
4′
5′
3′
2′
34 5
6′
2
6
1′1
7 7′
01 2 3 4 5 6 78
实验报告:
测点位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压力值(MPa)
2
3
4
5
6
7
载荷F=700N
转速n(rpm)
250 180 150 120
80
60 30 20 10
2
百分表读数
轴承特性系数 n / P
摩擦系数 f

[]ZHO轴箱轴承弹流润滑拖动力测试方案设计

[]ZHO轴箱轴承弹流润滑拖动力测试方案设计

[]ZHO轴箱轴承弹流润滑拖动力测试方案设计摘要:为真实的模拟多种实际工况下轴箱轴承弹流润滑状态下的拖动特性,通过对现有轴箱常规试验平台进行分析,设计了轴箱轴承弹流润滑拖动力测试方案。

该方案可在轴向、垂向和纵向同时或分别施加载荷,测试范围宽,结构易于规划和实施、且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以便进一步搭配组件进行更多常规试验。

关键词:轴箱;轴承;弹流润滑;拖动力;测试0 引言高速铁道机车车辆轴承一般采用的是滚子轴承,滚子与滚道之间的润滑状态一般属于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弹流润滑理论中的弹流润滑膜的拖动力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为了探索弹流润滑的规律,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实验研究,根据所需要的各不同的具体目标,设计了各种各样的专用实验设备,其中对油膜厚度和油膜形状测量的比较多,而对于润滑剂拖动力测试的较少。

由于我国这方面研究起步较晚,而动力数据又是一个很难准确获得的参数,因此,对各种润滑剂拖动特性的研究很有必要,尤其是一些新型的润滑剂。

现有技术的润滑剂拖动力检测平台结构复杂且功能单一、专机专用。

1 总体方案设计为真实的模拟多种实际工况下轴箱轴承弹流润滑状态下的拖动特性,还可以在轴向、垂向和纵向同时或分别施加载荷,保证足够宽的测试范围,且结构易于规划和实施、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以便进一步搭配组件进行更多常规试验。

轴箱轴承弹流润滑拖动力测试方案设计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轴箱轴承弹流润滑拖动力测试方案设计示意图1-轴向压力加载机构,2-轴箱轴承单元,3-垂向压力加载机构,4-纵向压力加载机构,5-第一圆盘试件,6-限位轴承,7-车轴,8-齿轮箱,9-第一旋转驱动机构,10-限位轴承,11-第一圆盘试件,12-垂向压力加载机构,13-轴箱轴承单元,14-纵向压力加载机构,15-轴向压力加载机构,16-横梁吊架,17-立柱支架,18-底座平台,19-液体静压回转平导轨,20-第二旋转驱动机构,24-第二圆盘试件,25-立柱支架。

流体润滑(弹流润滑)

流体润滑(弹流润滑)

几种摩擦的界限常以膜厚比来大致估计:

hmin R R
2 q1 2 q2
式中:hmin——最小公称油膜厚度,m
Rq1 ——接触表面轮廓的均方根偏差,m
Rq2 ——接触表面轮廓的均方根偏差,m
≤0.4,干摩擦 ≤1,边界摩擦; =1~3,混合摩擦; >3,流体摩擦
不同润滑状态下的摩擦因数
总结:粘压效应和弹性变形效应有利于提高润滑膜的承载能力。
前面所讨论的流体动压润滑理论及计算,是假定两个润滑表面相对运 动时仍保持完全的刚性,未产生弹性变形,这在低副接触时是正确的。但是, 对于高副接触,如齿轮、滚动轴承等,其比压很大,运用流体动压润滑理论 就不再合适了。 低副 (面接触) 润滑表面刚性 流体动压润滑理论 高副 (点、线接触) 润滑表面弹性变形 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理论 定义一:相对运动表面的弹性变形与流体动压作用都对润滑油的润滑性 能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种润滑状态。 定义二: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是指流体进入在两个相互运动的固体摩擦接 触表面后,受到接触表面产生的巨大接触压力而发生的性状改变,以分 割固体摩擦接触表面,减少摩擦。 从广义上说:凡是表面弹性变形量和最小油膜厚度处在同一量级上的 润滑问题,都属于弹流问题。 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理论是流体动压润滑理论的重要发展,可以说弹性流 体动力润滑是流体膜润滑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主要研究名义上是点、线 接触的摩擦副润滑问题(如齿轮副、滚动轴承等)。
两个弹性圆柱的接触,可等效于一当量圆柱和一刚性平面的接触问题,因此 在弹流润滑的研究中,可以将接触区视为平面。
等效圆柱
刚性平面
为了分析弹性流体动压润滑机理,首先观察一下对偶表面干接触时的情况。 如图所示模型是弹性圆柱体与一刚性平面干接触的情况。在载荷作用下,弹性 圆柱体发生弹性变形,使线接触变成了小面积接触,载荷所造成的接触压力常 称为赫兹压力,其分布情况是在接触区域内成抛物线形分布,中间的压力最高 而至边缘降低为零。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3)道森-希金森最小油膜厚度公式
hmin
2.65
0.54 (0u )
E W '0.03
R 0.7 写为:
G U 0.54 0.7 H min 2.65 W 0.13
道森一希金森公式和格鲁宾公式合用旳范围基本 一样。在下列任一条件下来使用它们将受到限制,不 然精度就会明显降低。
五、能量方程
8.4 线接触弹流润滑问题旳分析与讨论
8.4.1 线接触等温全膜弹流旳近似解—格鲁宾理论
格鲁宾公式(Грубин)
84
h0
1.95 0u
11
1
R11
W 11
E '
格鲁宾公式是最早得出旳与实际接近旳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最小油 膜厚度计算公式。是用解析法及采用前面所述旳模型和某些设定推导 出来旳。
线接触等温全膜弹流旳数值解—道森-希金森理论
(2)压力分布和油膜形状经过广泛旳数值计算,概括 起来可得到下列旳主要结论:
①弹流经典旳压力分布和油膜形状如图所示。
②弹性变形和粘度变化旳联合效应可使承载能力大为提升。如图8.7所示,在具有 相同旳中心油膜厚度旳情况下,刚性一等粘度旳润滑状态承载能力最小;弹性一变 枯度旳润滑状态承载能力最大:弹性变形和粘压效应旳联合作用比它们单独旳效应 要大得多。换句话说,在相同旳载荷下,考虑弹性变形和粘压效应所得旳油膜厚 度远不小于按简朴旳润滑理论所得之值。
二、流体旳粘压特征
齿轮、滚动轴承、凸轮等接触表面可化为半径相当旳圆柱体接触,其等 效半径一般为20mm左右或更小,显然在赫兹接触区将产生很高旳压九流体 压力升高将造成流体枯度和密度旳增大。在很高旳压力下,密度将增大20% ,但对弹流承裁能力不会有很大影响,而粘度却变化很大,到达若干个数量 级,在计算承载能力时必须予以考虑。液体旳压粘特征可表达为指数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设计轴承 所以任何点接触问题都可看做图所示一个弹性椭球与一个刚性平面的 接触问题,对于图所示的点接触情况,接触点和接触平面之间的润滑膜厚 度可表示为
hc 为接触中心点的润滑膜厚度; x, y 为相对于接触中心点( x0 , y0) 式中, R X , RY分别为接触点在x,y方向上的曲率半径。 的润滑表面上各点的弹性变形,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设计轴承
一、膜厚形状随压力变化 二、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三、弹性变形的简化求解 四、举例求解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设计轴承
一、膜厚形状随压力变化
对于弹性流体动力润滑问题,Reynolds方程依然是产生流
体动压的主要控制方程:
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是否考虑式式中的膜厚形状h随压力 而发生改变。在流体动力润滑理论中,都将被润滑的表面视做 刚体,忽略了油膜压力对表面的作用,因此膜厚的形状不会变 化。这在低副(如滑动轴承等)的情况下是可行的,但对于高副, 如滚动轴承、齿轮和凸轮挺杆,由于其理论接触区域为一个点 或一条线,这时接触应力就会很大,因此,如果不考虑润滑表 面的弹性变形将与实际情况产生较大的差异。这就是流体动力 润滑和弹流润滑之间的主要差别。
如果入口温度=20℃,且温升=22.6℃,所以就有 由于
0.707, L / D 0.5, c / R 0.001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设计轴承 对于线接触问题可以用半径分别与接触点曲率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柱体 的接触近似,如下图a所示。这两个圆柱体接触还可以进一步通过数学变 换转化为一个当量圆柱与一个平面的接触,如图b所示。只要使它们构成 的间隙形状相同就满足润滑力学的要求。图a所示两个圆柱构成的间隙即
油膜厚度可以由几何关系求得,如: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设计轴承
对于一般的弹性变形计算则可通过求解式,得到各点的弹性变 形量。由于该式是一个二阶偏微分方程,通常情况下没有解析解。 目前有限元法和有限差分法等数值解法是主要的求解方法。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设计轴承
三、弹性变形的简化求解
在求解弹流润滑问题中,直接应用弹性变形方程往往比较复杂 也比较费时,实际应用时往往还可根据流体润滑的特点采用一些简 化的计算方法。工程实际中的接触表面可能是各种形状的曲面,但 对于高副接触的摩擦副,由于其接触区的宽度远小于接触点的曲率 半径,因而可以对接触表面作适当的几何简化。例如在点、线接触 情况下考虑弹性变形时,由于接触的几何尺寸远远小于接触对偶面 的几何尺寸,因此可以将接触的对偶面视做半无限体。当半无限体 上作用一个集中力FP 时,半无限体内各点的位移可通过广义胡克定 律得出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设计轴承
hx, y h0 x, y x, y 式中, h0 ( x, y) 为初始膜厚形状; x, y 为弹性变形项。
这样膜厚方程写成; 另外,对于滑动轴承的一些特殊结构形式,如轧制的薄壁轴瓦和点、 线支承的可倾轴瓦轴承,考虑轴瓦的弹性变形影响可以提高设计、计算 与分析的精度。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将Reynolds方程得到的压力代入 弹性力学方程求解变形的膜厚,再根据变形的膜厚返回Reynolds方程求 解压力,循环迭代,直至获得收敛的压力和膜厚解。 1、动力粘度 随压力P变化 弹流润滑与流体动力润滑的另一主要区别是,润滑剂的粘度也随 之改变。另外,弹流润滑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低弹性模量的软弹 流润滑问题。软弹流润滑涉及的材料通常是橡胶、塑料、石墨与其他 软金属或非金属材料。这时流体润滑膜所产生的动压力不是很大,但 足以使润滑表面发生明显变形,而且这时流体润滑剂的压粘效应也可 以忽略不计。另一类是高弹性模量的硬弹流润滑问题,例如钢对钢、 钢与陶瓷、陶瓷与陶瓷等材料的接触润滑问题。这时流体润滑膜产生 的动压足够大,可以使润滑表面发生显著的弹性变形,而且这时必须 考虑润滑剂的压粘特性。具体考虑分析如下:
在弹流润滑计算中,注意式中的 hc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膜厚,有可能是负值, 但膜厚h不能为负。 接触应力与接触区尺寸 根据Hertz接触理论,点接触应力在接触区内按照椭球体规律分布。如果 以a、b分别表示接触区椭圆的长、短半轴,当接触椭圆的短轴方向与x轴重 合时,接触应力P为 x2 x2
p pH 1 b 2 a 2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设计轴承
二、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点接触弹流润滑问题基本上都是基于Hertz接触理论。Hertz系 统地阐述了弹性体在较小载荷作用下的接触状态,预测了接触区的 形状以及它们的尺寸大小随载荷增加而增加的规律。基于其实验结 果并为了方便地计算局部变形,他还引入了一种简化:每一个物体 均可看做一个弹性半空间体,载荷作用在平面的一个小椭圆区域上。 由于Hertz理论局限于无摩擦表面及理想弹性固体。因此,为了更 准确地计算接触表面的弹流润滑问题,学者们发展了多种计算方法, 其中有限元法和有限差分法应用最为广泛
最大Hertz接触应力 PH 为 式中,W 为总载荷。
PH
3W 2ab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设计轴承 在工程设计中,接触椭圆尺寸a和b的数值可以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若令 由图根据 可以得到的数值 k a和 k b 。 由p式可以看出,最大接触应力与载荷不 成线性关系。点接触时最大接触应力与载 荷的立方根成正比。这是由于随着载荷的 增加,接触面积也增大,使接触面上最大 接触应力的增加比载荷增加缓慢。应力与 载荷成非线性关系是弹性接触问题的重要 特征。接触问题的另一个特征是接触应力 的大小与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有关, 这是因为接触面积与接触物体的弹性变形 情况有关。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设计轴承
当压力增加时,液体润滑剂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间作用力增 大,从而使其粘度增大。对于常用润滑油,当P<10MPa时,一般 认为液体动力粘度 不随压力P变化;当压力变化大于10Mpa时, 应考虑压力变化对动力粘度的影响。通常采用指数形式的公式,即 Barus方程
式中, 0 为给定压力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设计轴承
在研究流体润滑时,仅有表面z方向上的弹性位移对流体润滑 性能有影响,即只计算z=0时 w的位移,即:
式中,r为集中力 FP 作用点与变形所在点的距离。 对于分布载荷,如果假定 px, y 是润滑表面单位面积内的载荷 密度,则相当于在该单位面积上作用了一集中载荷 pdxdy ,这时r 是载荷作用点到半无限体表面上一点的距离,即
则该点的z方向上的位移为:
如果两个接触表面具有不同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则它们在弹流 润滑区域的弹性变形量
E1 , E2 分别为接 v1 , v 2 分别为接触区表面1和表面2的泊松比; 式中, 触区表面1和表面2的弹性模量。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设计轴承
润滑膜厚度表达式 点接触的一般情况是椭圆接触,即接触区为椭圆。两个任意形 状的物体的接触可以表示为以接触点处的两个主曲率半径构成的椭 圆体相接触。 图所示为两个任意形状物体接触时接触点附近的几何关系。两 物体在各自的两个正交主平面上接触点的主曲率半径分别为 R1 X , R1Y 和 R2 X , R2Y 。正交主平面与公切面的交线为坐标轴 x1 , y1及 x2 , y2 , 两组坐标轴相互夹为 。 在工程问题中,通常 =0 。如果忽略高阶微量,则两物体邻 近接触点的表面可用以下方程表示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设计轴承
力平衡方程
x , xy , xz , y , yx , yz , z , zx , zy
分别为x、y、z方向上的应力张量。
式中,X , Y , Z分别为x、y、z方向上的作用力;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设计轴承
形变与位移的关系
式中,u , v, w 为x、y、z方向上的位移;
A0 , A1 , A2 和 B0 , B1 , B2 都是常数。 式中,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设计轴承
沿z轴方向上两物体表面间的距离S为
通过适当选取戈和Y坐标轴方向,总可以使方程不含xy项,于 是两物体表面间的距离表示为
式中,A、B常数与两物体的几何形状有关,它们的数值为
由S式可知,在xOy平面上,S的等值线是一 族椭圆。若将两物体沿z轴方向施加载荷压紧, 弹性变形后的接触区将具有椭圆边界。 在工程实际中,最普遍的点接触问题是两 个接触物体的主平面相互重合,即上图中的 角为0°或90°。由于它相对简单且具有普遍性, 迄今为止的点接触弹流理论研究仅限于这 类问题。
x , y , z , xy , yz , xz 为应变量。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设计轴承
广义胡克定律
式中,E为弹性模量; 为泊松比。
v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设计轴承
将广义胡克定律和形变与位移的关系代入受力平衡方程,并整 理后可得作用力与位移的关系:
为体积形变; 和 式中,
分别为模量系数,即
度; a 为该工况下的动力粘度值。 形式,如
, 分别为粘压、粘温系数;pa , Ta 分别为参考工况下的压力和温 式中,
也可根据动力粘度 与温度T、压力P的实验测量关系近似采用幂函数
Roelands提出一个更为复杂但与实际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的粘压、粘温方程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设计轴承
, 分别为润滑油粘压和粘温系数;T为温度,K。 式中, 如果需要考虑温度的影响时,Reynolds方程、弹性变形方程 还要与能量方程共同联立以求解压力和温度。
解: 载荷参数
功率损失 温升
油流率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设计轴承 载荷W=1600kg,两轴承承载=7848N。
p W /LD 2000000 Pa
所以
LD 3.924 103 m 2
2
对于一个好的轴承设计,L/D=0.5,按0.5 D =3.924x 103 m 2 所以D=0.0886m或88.59mm (D的范围为75—150mm,所以 88.59mm是满足的)。因为R/L=1,因此L=44.29mm。另外,由于 不知道c/R,可以假设c/R=0.001,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