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起源、演化与分类

合集下载

植物进化历程简述

植物进化历程简述

植物进化历程简述

植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之一,经过数亿年的演化,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植物界。本文将简要介绍植物进化的历程,包括植物的起源、进化过程中的关键事件以及植物界的主要分类。

植物起源

植物起源于约45亿年前的地球上,最早的植物形态非常简单,类似于现代的藻类。这些原始植物生活在水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阳光能量,并释放氧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原始植物逐渐演化出更加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植物进化过程中的关键事件

陆地适应性的演化

大约4.2亿年前,最早的陆地植物出现了。这些植物具有特殊的结构和生理机制,使它们能够在陆地上生存和繁殖。其中最重要的进化事件之一是维管束植物的出现。维管束植物具有导管系统,可以有效地输送水分和养分,使得它们能够在陆地上生长得更高更大。

种子植物的出现

约3.6亿年前,种子植物出现了。种子植物具有种子结构,可以在干旱或寒冷的环境中存活和繁殖。种子植物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陆地植被的扩张和多样化。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分化

约3亿年前,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分化出来。裸子植物包括松树、柏树等,它们的种子暴露在外面。而被子植物则具有花和果实结构,

种子被包裹在果实内部。被子植物是目前地球上最为主要的植物类群。花的进化

花是被子植物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它们在植物界的进化中起到

了重要的作用。花的出现使得植物能够进行更为高效的传粉和繁殖,

也促进了昆虫和其他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植物界的主要分类

根据形态、生理特征和进化关系,植物界可以分为苔藓植物、蕨

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大类群。

苔藓植物

植物的分类与演化

植物的分类与演化
高等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 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主要生活在陆地上
植物界的分类依据主要是植物的形态特征、 生理特性和繁殖方式等
植物分类的方法
形态学方法: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如叶形、花形、果实形状等。 生理学方法:根据植物的生理特性进行分类,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代谢等。 细胞学方法:根据植物的细胞结构进行分类,如细胞壁、细胞核、染色体等。 分子生物学方法:根据植物的基因序列进行分类,如DNA、RNA、蛋白质等。 生态学方法:根据植物的生态环境进行分类,如气候、土壤、生物群落等。
环境对植物的影响
光照:影 响植物的 光合作用 和生长速 度
温度:影 响植物的 生长周期 和分布范 围
水分:影 响植物的 生长和生 存
土壤:影 响植物的 营养吸收 和生长状 况
生物因素: 影响植物 的生长和 繁殖
人为因素: 影响植物 的生长和 生态环境
植物在环境中的作用
光合作用:吸收 二氧化碳,释放 氧气,维持大气 中的氧气平衡
植物分类的意义
科学研究:了解植物的进化历 程和亲缘关系
资源利用:合理利用和保护植 物资源
环境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和 生态系统平衡
教育普及:提高公众对植物多 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植物的演化
植物演化的历程
原始藻类: 地球上最 早的植物, 生活在海 洋中
苔藓植物: 从藻类演 化而来, 生活在潮 湿环境中

植物的进化和分类

植物的进化和分类
未来展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分类学将继续发展和完善,为人类认识和利用植物资源提供更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现代时期: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植物分类学进入分子分类学阶段,利用DNA序列等分子信息进行分类
近代时期:随着科学的发展,植物分类学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林奈的“双名法”为代表
植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特征:被子植物具有花、果实和种子等繁殖器官,其形态和功能高度多样化。
分支:被子植物门包括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两个主要分支。
重要性:被子植物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氧气和栖息地。
藻类植物门
定义:藻类植物是一类自养生物,通常生长在水中或潮湿的环境中,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植物分类在引种和育种中的价值:促进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育种:通过人工选择和繁殖,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植物品种,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植物学的研究和发展
植物分类在农业上的应用:培育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抗性
01
02
植物分类在生态学中的应用: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如沙漠中的仙人掌、水中的荷花等,通过不同的形态和生理特点来适应环境。
植物的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不同的植物种类适应不同的环境,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

植物进化和系统学了解植物进化的历史和分类

植物进化和系统学了解植物进化的历史和分类

植物进化和系统学了解植物进化的历史和分

植物进化和系统学:了解植物进化的历史和分类

植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形成了多样的植物群落。了解植物的进化历史和分类对于我们认识植物的发展演变和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植物进化和系统学的相关内容,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植物的起源、进化和分类。

一、植物的起源和进化历史

1.1 植物的起源

植物起源于约46亿年前的地球,最早的植物是原始藻类,它们主要以光合作用为生存方式,通过叶绿体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2 植物的陆地适应

约4.5亿年前,植物开始从水域向陆地进化。在陆地环境中,植物面临许多挑战,如缺水、 gravitropism和温度变化等。为了适应陆地环境,植物通过进化形成了根、茎和叶等器官,并发展了细胞壁、木质部和导管等特殊结构。

1.3 植物的再生能力和繁殖方式

植物具有出色的再生能力和多样的繁殖方式。植物可以通过萌生和分裂生长来实现自身的再生,还可以通过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繁殖后

代。有性生殖主要通过花粉和卵子的结合形成种子,无性生殖则借助植株的特殊结构,如根茎、根腐和匍匐茎等。

二、植物的分类学

2.1 植物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植物分类是对植物进行归类和编目的科学方法。通过植物分类,我们可以了解植物的相互关系和演化历史,同时也为植物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了基础。

2.2 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分类系统

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包括形态分类、细胞分类和分子分类等。形态分类主要依据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分类;细胞分类则注重植物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分子分类基于植物的遗传信息进行分析,例如基因序列和DNA条形码等。

植物演化历史

植物演化历史
蕨类植物及种子蕨繁盛

古生代 Paleozoic
植物演化地质年代表---续


距今年代/(百 万年前)
优势植物
石炭纪
晚石炭世
325
Carboniferous 早石炭世
345
晚泥盆世
360
泥盆纪
中泥盆世
370
Devonian
早泥盆世
395
蕨类植物兴起, 苔藓及裸子植物发生
志留纪 Silurian
430
3.塔赫他间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塔赫他间于1954年公布。他认为被子植物 起源于种子蕨,并通过幼态成熟演化而成;草本 植物由木本植物演化而来;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原 始的水生双子叶植物的具单沟舟形粉的睡莲目莼 菜科。
4.克郎奎斯特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克郎奎斯特分类系统是美国学者克郎奎斯特 (Cronquist)1958年发表的。该分类系统亦采用真花学 说及单元起源的观点,认为有花植物起源于一类已经绝灭 的种子蕨;现代所有生活的被子植物亚纲,都不可能是从 现存的其他亚纲的植物进化来的;木兰亚纲是有花植物基 础的复合群,木兰目是被子植物的原始类型;葇荑花序类 各目起源于金缕梅目;单子叶植物来源于类似现代睡莲目 的祖先,并认为泽泻亚纲是百合亚纲进化线上近基部的一 个侧枝。

现代
更新世 上新世 中新世 渐新世 始新世 古新世 晚白垩世 早白垩世 晚侏罗世 早侏罗世 晚三叠世 早三叠世 晚二叠世 早二叠世

植物的进化与演化

植物的进化与演化

PART FIVE
形态学研究:通过植物形态特 征分析,研究植物的演化趋势 和规律
植物化石记录:了解植物进 化的历史和过程
化石植物的繁殖和生长习性: 揭示植物的演化机制和适应环
境的能力
古生态学研究:分析古代生态 环境和植物群落,了解植物演
化的环境和生态因素
基因组学:研究植物基因组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揭示植物演化的分子基础。
苔藓植物:出现于水 生或潮湿环境,形态 较为复杂,有茎、叶 分化,适应陆地环境。
蕨类植物:早期蕨类 植物多为水生或湿生, 后逐渐适应陆地环境, 出现根、茎、叶分化。
裸子植物:早期裸子植 物多为乔木或灌木,适 应干旱或半干旱环境, 无花、果实和种子。
藻类植物时代:大约在30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藻类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 释放氧气,改变了大气环境。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CONTENTS
PART ONE
早期的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
最早的植物出现在约4亿年 前
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逐渐 适应陆地环境
植物的进化与演化是一个漫 长而复杂的过程
藻类植物:是最早出现 的植物,形态简单,多 为单细胞或多细胞群体, 适应水生或潮湿环境。
蛋白质组学:研究植物蛋白质的表达、修饰和功能,揭示植物演化的分子机制。

植物的进化和物种形成机制

植物的进化和物种形成机制

● 02
第2章 植物的分类和物种形 成
植物分类学
植物分类学是生物学 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通过对植物形态、生 态、遗传等特征进行 系统研究和分类,以 便更好地了解植物的 演化历史和相关规律。 植物分类学的应用广 泛,不仅可以帮助我 们认识植物多样性, 还可以为生物学研究 提供重要依据。
植物的名字
● 03
第3章 温室气体与植物进化
温室气体的影响
温室气体对植物进化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影响植 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植物的进化方 向受到影响。植物在适应气候变化和环境变迁过 程中,产生多种适应性机制,以应对不断变化的 环境条件。
植物适应性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体现在其生长、繁殖 和免疫系统等方面, 不同植物对温室气体 的反应也因种类不同 而有所差异。在面对 气候变化和环境的挑 战时,植物通过适应 性进化来调整自身特 性,以保持物种的生 存和繁衍。
全球合作
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 化挑战 资源共享促进科研进步
气候变化与植物进化
01 适应性进化
植物演化为适应新环境的形态
02 遗传变异
基因突变与选择的相互作用
03 物种分化
环境选择导致物种差异
● 04
第四章 植物与人类
植物资源利用
植物资源是人类生活 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类利用植物制作食 物、纺织品、建筑材 料等。植物对人类生 活的重要性体现在各 个方面,为人类提供 氧气、食物、药物等, 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植物学总结汇报

植物学总结汇报

植物学总结汇报

植物学总结汇报是对植物学研究的总结和归纳,内容涵盖了植物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研究领域和发展动态等方面。下面是一份1000字的植物学总结汇报:

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科学,主要包括植物的起源、演化、分类、形态、解剖、生理、生态、分子生物学等内容,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分支学科。植物学的研究对于认识和保护植物资源、推动农业发展和解决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植物学的基础理论方面,我们学习了植物的起源和演化理论,认识到植物是地球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适应了各种环境。同时,我们也学习了植物的分类学原理和方法,了解到植物的分类是基于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亲缘关系等进行的。通过学习植物的形态学和解剖学,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的内外部结构和功能,为植物的分类、繁殖和利用提供了基础。

在植物学的研究方法方面,我们学习了植物的野外调查、取样和标本制备等技术,能够有效地获取研究材料并进行实验分析。同时,我们学习了植物的培养和繁殖方法,包括植物的种子和无性繁殖等技术,为植物遗传育种和植物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持。此外,我们还学习了植物的生理学研究方法,包括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激素调控和逆境响应等方面,能够揭示植物的生物化学和生理过程。

在植物学的研究领域方面,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生态学和分子生

物学,能够了解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植物的分子基础。植物的生态学研究主要关注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生长和繁殖适应性,为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分子生物学研究则主要从遗传、基因组和蛋白质等层次揭示植物的生物学机制和代谢途径,为植物的改良和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植物与动物的分类与进化

植物与动物的分类与进化

植物与动物的分类与进化

植物与动物是地球上最为常见的两类生物。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生

物界,即植物界和动物界,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生理特征。本文将详细

探讨植物与动物的分类和进化过程。

一、植物的分类与进化

植物界是一个极其广阔的界,包括了地球上大约30万种已知的植物。植物可以根据其生活方式和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1. 有毛细胞植物:这类植物在植物表面具有毛细胞,能够吸收水分

和养分。典型的代表是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2. 裸子植物:这类植物没有真正的种子包被,种子暴露在外部。裸

子植物包括松树、银杏等。

3. 被子植物:这类植物拥有真正的种子包被,种子由花朵产生。被

子植物是目前地球上最为广泛的植物群体,包括了大多数花草和树木。

4. 其他植物群体:除了上述三大类别,还有一些特殊形态的植物,

如藻类、真菌等。

植物的进化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早的植物是海藻类植物,它们

生活在水中,并以光合作用为主要途径获取能量。随着陆地的逐渐形

成和演变,植物进化出了向陆地环境适应的特征,如根、茎和叶等器官。同时,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出现进一步完善了植物的生殖方式,增加了其繁衍的适应性。

二、动物的分类与进化

动物界是地球上另一个繁多的生物界,包括了大量种类多样的动物。动物根据其体内结构和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1. 无脊椎动物:这类动物没有脊柱,例如海绵、蠕虫、昆虫等。

2. 脊椎动物:这类动物拥有脊柱和脊髓,包括了鱼类、两栖类、爬

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

脊椎动物通过进一步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类群,这些类群之间具有

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适应能力。

动物的进化历程长达数亿年,经历了多次重大的演化事件。最早的

植物学的起源和发展

植物学的起源和发展

植物学的起源和发展

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科学,对于人类来说,了解植物的起源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从地球上最早的植物起源开始,沿着时间轴,探讨植物学的演化历程。

1. 地球上最早的植物起源

大约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植物。这些最早的植物是一些单细胞的蓝藻,也叫藻类植物。它们需要水和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并释放氧气。这些古老的蓝藻为地球的氧气供应建立了基础,为后来陆地上的多细胞植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陆地植物的出现

大约4.5亿年前,陆地上出现了最早的植物。这些植物是一些低矮的苔藓植物,它们没有真正的根、茎和叶子,但可以通过孢子进行繁殖。这些苔藓植物在地表形成了厚厚的苔藓层,为后来其他类型的植物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和保护。

3. 蕨类植物的出现

约4亿年前,蕨类植物出现在地球上。蕨类植物具有真正的根、茎和叶子,并通过孢子进行繁殖。它们可以生长得更高,更茂密。蕨类植物在早期陆地植被的形成和土壤保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兴起

约3亿年前,裸子植物出现在地球上。裸子植物是种子植物的一种,它们的种子没有包裹在果实中,而是直接裸露在植物体外。随着时间

的推移,被子植物也出现了。被子植物的特点是种子被包裹在果实中,这使得它们可以通过风、水或动物来传播种子,提高了繁殖的成功率。

5. 现代植物的多样性和进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的多样性不断增加。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植

物逐渐演化出适应不同生活方式的特征。例如,水生植物具有适应水

中生活的特殊结构和功能;沙漠植物则具有耐旱的机制。另外,在地

球上形成了许多植物群落,如雨林、草原和森林,不同的植物相互依存,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植物进化学研究植物的进化历史和演化关系

植物进化学研究植物的进化历史和演化关系

植物进化学研究植物的进化历史和演化关系植物进化学是研究植物进化历史和演化关系的学科,通过对植物的形态、生理、生态和分子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植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的相关信息。植物是地球上最早形成的生命群体之一,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植物的进化历史和演化关系对于了解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植物进化历史的重要节点

1.1 志留纪:地植物的起源

志留纪是约4.61亿年前至4.54亿年前的一个地质时期,也是地植物出现的时期。最早的地植物是一些类似藻类的原始植物,具有浸泡在水中的生活方式。这些原始植物的出现对地表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影响,开始形成了陆地植被。

1.2 泥盆纪:绿色植物的演替

泥盆纪是约3.58亿年前至2.97亿年前的一个地质时期,这个时期绿色植物的演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泥盆纪,真正的陆地植物出现了,它们已经进化出了根、茎和叶等明显的器官。这些陆地植物不仅能够在陆地上生长和繁殖,还能够通过细胞内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1.3 白垩纪:被子植物的兴起

白垩纪是距今约1.45亿年前至6.6亿年前的一个地质时期,这个时

期被子植物开始兴起并逐渐成为主导地表植被的群体。被子植物具有

种子植物的特征,它们的种子包裹在果实中,有助于种子的传播和保护。被子植物的出现对陆地植被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

许多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二、植物的演化关系

2.1 绿藻植物与陆地植物的关系

绿藻植物是地球上最早的植物群体之一,它们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能够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产生氧气。陆地植物的出现被认为是

简述植物生活史的演化顺序

简述植物生活史的演化顺序

简述植物生活史的演化顺序

植物生活史的演化顺序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藻类阶段:最早的植物是海藻,以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形式存在,没有真正的根、茎和叶。

2. 陆生植物阶段:陆地的环境相对恶劣,最早的陆生植物是靠近水域的群落,如苔藓和蕨类植物。它们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没有真正的种子。

3. 裸子植物阶段:裸子植物出现在约2.9亿年前,具有根、茎和叶。裸子植物的种子没有包裹在果实中,而是裸露在母体组织上。

4. 被子植物阶段:被子植物是演化最高级的植物类型,约2亿年前出现。被子植物的种子被包裹在果实中,可以使种子在环境中更好地传播。

5. 斑叶植物阶段:斑叶植物是一个较新的演化分支,在白垩纪时期约1.4亿年前出现。它们具有特殊的叶状器官,称为丛状组织或花斑状组织,可以合成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总体而言,植物生活史的演化顺序是从水中生活到陆地生活,从无种子繁殖到有裸子或被子繁殖,进一步演化为具有特殊适应环境能力的斑叶植物。这些演化过程是植物适应不同环境和生存策略的结果。

植物的起源与进化1

植物的起源与进化1
主要代表植物:硅藻属(Diatoms)。 硅藻属:单细胞植物。其细胞 壁由两个套合的半片组成。其繁殖的 方式是有丝分裂和形成复大孢子。
绿藻门
绿藻门最为庞大,约有430属,6700种。其形态多种多 样,有单细胞、有群体、丝状体和叶状体。其细胞的细胞核 和叶绿体、所含的色素、贮藏的养分及细胞的成分都与高等 植物很相似。
运动细胞侧生2条鞭毛,1条前伸为茸鞭型,1条 后伸为尾鞭型。
形态有单细胞的,群体
的和丝状体的。
主要代表植物: 无隔藻属(Vaucheria)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细胞有细胞壁,由两个套合的半片所组成,分上壳 和下壳,由果胶和硅质组成。色素主要有叶绿素a或c 、 胡萝卜素、甲黄素,同化产物是金藻昆布糖和油。植 物体内的色素主要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墨角藻黄素 和硅甲黄素),故植物体呈黄绿色或金棕色。 硅藻细胞无运动细胞。运动靠原生质环流推动。
非维管植物

10.粘菌门 菌类
11.真菌门
孢子植物

12.地衣门
(隐花植物)
高等植物 (有胚植物)
13.苔藓植物门 14.蕨类植物门 15.裸子植物门 16.被子植物门
维管植物
颈卵器植物
种子植物 (显花植物)
蓝藻门 (Cyanophyta)
最古老、最简单的藻类,分布于淡水或湿地。 单细胞或多细胞的非丝状群体,或丝状体。细胞无 真正的细胞核,只有核物质,为原核细胞,属于原 核生物。原生质体分化为周质和中央质,周质中没 有载色体,有光合片层;中央质位于中央,无核膜、 核仁,有染色质。藻体蓝绿色,内含有叶绿素a和 藻胆素等色素,其贮藏物质是蓝藻淀粉。

动植物的分类与演化

动植物的分类与演化

分子分类
基于遗传物质的分类方式 如DNA序列的相似性
生态分类
基于生物生存环境的分类 方法 如水域生物、陆地生物等
进化分类
基于物种起源和演化关系 如共同祖先的分类
动植物分类与演化的研究意 义
动植物的分类与演化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了解动植物不同物种的演化历史和多样性, 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生物世界的奥秘。这涉及 到生物的进化过程、生物体系结构的差异、物种 之间的亲缘关系等方面,对于生物学的发展和生 命科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维持生态平衡 支持食物链的稳定
生态功能
维持生态系统功能 促进物种相互作用
生态保障
生态系统稳定性 避免物种灭绝
环境适应
促进适应性进化 维持基因库多样性
● 05
第5章 动植物的演化压力
气候变化对动植 物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动植物种 群的分布和生存产生 了巨大影响。某些物 种可能因气候变化而 灭绝,同时也可能促 使新物种的出现。
动植物的分类与演化
汇报人:XX
2024年X月
第1章 界的划分 第2章 动植物分类学 第3章 动植物的进化 第4章 动植物的多样性 第5章 动植物的演化压力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目录
● 01
第一章 界的划分
生物界的分类
生物界是按照生物学 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的体系,包括动物界、 植物界、原核生物界 和真菌界等。这些分 类单元根据生物的结 构、功能和生存方式 划分,有助于科学家 更好地研究生物多样 性和进化历程。

植物学---分类学

植物学---分类学

系统分类学

一、植物的起源

与地质年代的发展探讨植物的起源

1、地球形成时,地表炽热,没有大气,没有生命的产生;

2、40—35亿年前,出现原核生物-----—细菌和蓝藻;

3、15—14亿年前,出现了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单细胞

藻类;

4、9—7亿年前,出现了多细胞的藻类;

5、4.5亿年前,裸蕨向陆生过渡,到石炭纪,蕨类植物繁

盛,苔藓植物同时繁茂地生长;

6、2.5亿年前,裸子植物兴起,在二叠纪到白垩纪1亿年时

间内,裸子植物繁盛;

7、1亿年前,被子植物以其复杂的繁殖器官和功能代替了

裸子植物。

据科学家研究,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约有200(也有300的说法)万种,但曾在地球出现过而最终灭绝了的生物则远超此数,过去四十亿年来,生物是经过不断演化、繁衍,才形成今天千姿百态、种属繁多的生物界。在地球生活过的古代生物,一部分在死后被沙泥迅速埋藏,尸体得以在沉积的沙泥中保存下来,经过千百万年的石化作用,生物的遗核终于变成了化石。因此,要了解生物的进化过程,最可靠得证据就是从地层出土的古生物化石。

根据中国出土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并从进化论观点出发,去探讨生物界在过去二十多亿年来的发展。这里把生物进化分为五个部分,即: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裸蕨植物和鱼类时代、蕨类植物和两栖类动物时代、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时代,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时代。

地质工作者根据各门类古生物群的演变史,结合地壳运动、沉积间断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把地球发展史分成:

太古代(约四十亿年前至十五亿年前)、

元古代(约十五亿年前至六亿年前)、古生代(6亿---206亿)、

植物学发展简史三阶段

植物学发展简史三阶段

植物学发展简史三阶段

植物学发展简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古代植物学,古希腊自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希波克拉底等人对植物进行了描述和分类,并在《植物历史》中记载了植物的起源和演化过程。第二阶段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植物学发展,荷兰植物学家林奈在18世纪发表了《植物分类学》一书,提出了现代植物分类体系,对植物的动态生态学现象进行了研究。第三阶段是现代植物学,以分子遗传学、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为主要研究方向,开启了植物保护和遗传资源研究的新篇章。现代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广泛,覆盖了植物结构、生长、发育、代谢、遗传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的起源
进化论
19世纪以后,拉马克(J.B. Lamark,1744-1829)和达 尔文(C.R. Darmin,1809-1882)进化论先驱的生物进化 思想普及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各种生物都有共同的起源, 现存的多种多样的生物都是在与其生存环境以及自身细胞、 组织、器官和个体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 和空间变化而发生的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尤其是1859年 达尔文发表的划时代巨著《物种起源》标志着进化论的崛 起。进化论认为现代栽培植物都是由古代以来野生植物在 不同的时期经人们驯化、培育、选择,进化而来。
(4)绝大部分栽培植物起源于世界的东方,特别是中国和 印度,这两个国家几乎提供了一半的栽培植物。其次为西 亚和地中海地区。
(5)栽培植物具有品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规律。如从喜马 拉雅山往西到地中海一线,可以发现植物种子和果实有逐 渐变大的倾向,而生长在阿拉伯也门山区的全部植物都有 早熟类型。
瓦维洛夫提出了8个起源中心
了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
瓦维洛夫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五个要点)
(1)世界上某些地区集中表现一些栽培植物的变异。凡是 集中分布一个物种大多数变种、类型的地区,就是这个物 种的起源中心。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即基因的多样 性和显性基因频率较高,所以起源中心又可称为基因中心 或变异多样化中心(center of diversity)。
瓦维洛夫
前苏联著名植物学家瓦维洛夫(Nikolai I. Vavilov)
是研究栽培植物起源最著名的学者,瓦维洛夫从1923-
1931年,对世界60多个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察,搜集了
25万份植物种质资源,通过对这些种质资源进行综合分析,
并做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发现了物种变异多样性地理分布
的不平衡, 1926年出版了《栽培植物起源中心》,提出
瓦维洛夫根据上述5个要点,用地理分区法,从地图 上观察调查植物种类和变种的分布情况,先将全世界栽培 植物起源中心划分为5个,后来逐步补充完善,1935年提 出了栽培植物八大起源中心学说。
1、中国中心 2、印度缅甸中心 2a、马来西亚补充区 3、中亚西亚中心 4、近东中心 5、地中海中心 6、埃塞俄比亚中心 7、墨西哥南部和中美中心 8、南美中心 8a、智利中心;8b、巴西-巴拉圭中心
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
德坎道尔栽培植物起源中心 德坎道尔是研究世界栽培植物起源最早的学者,出 版了《世界植物地理》(1855)和《栽培植物地理两 部著作》(1882),考证了247种栽培植物,他指出 栽培植物最早被驯化的地方可能是中国、西南亚、埃 及和热带亚洲。
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
瓦维洛夫栽培植物起源中心
(2)有些栽培植物有几个起源中心,起源中心还可分为原 生中心和次生中心。原生中心是指某栽培植物种或变种的 原产地,次生中心则是指从其他地区引进后经过变异和杂 交又形成许多类型的地区。这两者可根据显性基因的多少 来区别,次生中心往往在原生中心的周边,是由隐性等位 基因控制的多样性新区
原生中心
原生中心也叫初生中心 (primary origin center) 是指某栽培植物种或变种的原产地(作物最初始的起源 地),意为当地野生类型被驯化的区域,一般有4个标志:
①无野生祖先; ②有新的特有类型,如高粱,初生中心在 非洲,但是在中国 形成糯质高粱,中国即为次生中心; ③有大量的变异; ④有大量的隐性基因。
初生中心 次生中心
① 有野生祖先 ② 有原始特有类型 ③ 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 ④ 有大量的显性基因
无野生祖先 有新的特有类型 有大量的变异 有大量的隐性基因
关于植物的起源,主要经历了两个发展历程:“特创 论”和“进化论”。
第一节
植物的起源
特创论
18世纪及以前的时代,基督教所支持的“特创 论”,也即“神创论”占统治的位。瑞士著名分类学 家林奈(Linnaeus,1707-1778)是特创论和物种不变 论的忠实捍卫者。近代植物地理学家的创始人――德 国的哈姆布特(Humbuldt)也认为栽培植物的起源地 和年代是及其神秘的。
(3)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作物间在遗传性状上存在着一 种相似的平行现象
如地中海地区的禾本科作物都表现为植株繁茂、穗大粒 多、粒色淡、高产、抗病,而我国的禾本科作物则生育期 短、植株矮、穗粒小、后期灌浆快,多为无芒或勾芒。
最重要的栽培植物开始发展的地带在北纬 20°~45°之间,常和大山脉的走向一致。栽培植物起源 均在其野生种自然分布区域内,由于沙漠、海洋和高山的 阻隔,也由此产生了植物区系和人群的独立发展。
第二章 植物的起源、演化与分类
第一节 植物的起源及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 第二节 植物的演化与传播 第三节 植物的分类
第一节 植物的起源及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
1、植物的起源 2、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 3、几种主要作物起源中心
பைடு நூலகம்一节
植物的起源
现代栽培的植物都是过去不同历史年代,在人们对野生 植物认识的基础上,经过采集、移栽、驯化、选择、杂交 和培育等一系列过程逐渐演变进化而来的。那么,它们的 原产地在哪里,祖先分布及其构成如何,最初是如何由野 生植物驯化为栽培植物的,这些问题都是植物起源研究的 基本内容。
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
①有野生祖先; ②有原始特有类型; ③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 ④有大量的显性基因。
次生中心
次生中心(secondary origin center ),也叫次生 基因中心 ,是指作物由原生起源中心地向外扩散,当到 一定范围时,在其边缘地区又会因作物本身的基因突变、 自交和自然隔离而形成新的许多变异类型、由隐性等位基 因控制的多样化地区。也有4个特点即:
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
19世纪以后,许多植物学家开展了广泛的植物调查,并 结合植物地理学、古生物学、生态学、考古学、语言学和 历史学等综合研究,先后总结提出了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 心理论。分别是德坎道尔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瓦维洛夫栽 培植物起源中心,勃寂尔栽培植物起源中心,达林顿栽培 植物起源中心,茹考夫斯基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哈兰的栽 培植物起源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