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祝福》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祝福》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描写作用:1)注重社会背景;(2)表明心理暗示;(3)衬托活动;(4)揭示人物性格;(5)凸现人物形象;(6)增加故事的真实性;(7)图形气氛;(8)烘托心情;(9)促进情节发展;(10)深化文章主题。
精细促进作用: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限制其活动的特定场所,它决定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同时,人物性格有时也反作用于环境。
写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文,除情节外,也要写好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写好这两种环境,可较好地烘托人物,进而充分、明确地表达中心。
运用环境描绘必须努力做到:目的明晰--为抒发中心思想服务;具体内容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美感;把握住特征--写下独具特色的景物。
创新四法:环境就是人物生活的”土壤”,就是人物性格构成和发展的依据。
苏洵说道过:”状难写下之景于眼前,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确,顺利的环境描绘,不但可以图形气氛,而且还能够使人感受到整个时代、整个环境的生活气息,感受到作者心灵深处的思想与情感,具体来说,存有这样几种读法可以使文章染上代莱色彩。
连串式描写连串式描绘,进行故事的情节,在文章中,多次采用景物描绘,不仅可以并使情节变得更加真实、更加迎合读者,还能够自然地进行情节。
在一篇题以《关心》为题的中考满分作文中就三次出现了景物描写。
开头是这样描写的: ”细雨绵绵,如同那扯为断剪不断的缕,我的烦恼就像这绵绵的雨丝,没有尽头。
” 中间接着说: ”放眼望去,那一片片的竹林在雨中显得更加娇美了,那一簇簇的绿叶,经过雨水的洗刷之后,更加绿了,更加亮了。
” 结尾的时候,作者再次写到了景物: ”我呆呆地伫立雨中,望着父女俩消失在茫茫的雨雾中。
心中忽然静静地淌过一阵热流。
””雨依然飘洒,不过,雨丝却成了母亲的双手,在轻抚着奔跑的我。
通过《祝福》看环境描写的作用
通过《祝福》看环境描写的作用通过《祝福》看环境描写的作用一、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常常用来点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促成人物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暗示人物命运,是人物性格命运的社会根源;自然环境,常常用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揭示并深化主题。
文章四次次祝福场景的描写:开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
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
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描写鲁镇各家放鞭炮准备祝福的情景,这是属于环境描写,这里可以看到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世态风情: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封建势力、封建思想在农村没有任何改变,这就交代了当时的,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中间: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
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中间: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
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
(两次写鲁四老爷家的祝福场景,属于环境描写,这种典型环境的描写推动了,强化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结尾: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
祝福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祝福》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祝福>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嘿,咱今天就来唠唠《祝福》里环境描写的作用哈。
就说有一次我去一个老村子玩,那村子感觉就特别有《祝福》里描写的那种氛围。
我一走进村子,那阴沉的天空,就好像随时要压下来似的,让人心里闷闷的。
村子里的房子都破破旧旧的,墙壁都有点斑驳了,这场景就跟书里描写的鲁镇似的。
在《祝福》里,那些环境描写可太重要啦!就像那冬天的雪花,飘飘洒洒的,让整个氛围都变得特别凄凉。
这就好像在那个老村子里,那阴暗的天气,让我都不由得想起一些悲伤的事儿。
环境描写它能让你一下子就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去,感受到那种压抑、沉闷的气氛。
还有啊,那些对鲁镇街道啊、房屋啊的描写,让你感觉那个地方是那么真实,就跟我在老村子里看到那些歪歪斜斜的小路和古老的建筑一样。
它能让你好像身临其境,跟着主人公一起在那个环境里生活。
而且环境描写还能衬托出人物的心情呢!比如书里祥林嫂遭遇不幸的时候,那周围的环境就更加暗淡了,就好像老天爷都在为她难过似的。
就像我在那个老村子里,看到那些破旧的景象,心里也会有一些感慨和惆怅。
总之啊,《祝福》里的环境描写就跟那老村子的氛围一样,特别能让人感受到故事的情感和氛围,真的是超级重要的呢!咱可不能小瞧了它呀!嘿嘿。
浅谈《祝福》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在小说《祝福》中,鲁迅先生细致地描写了鲁镇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这些环境描写,有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本文将简要分析一下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自然环境:营造氛围在小说的开篇,作者为读者呈现了一个非常沉闷、压抑的环境氛围。
虽然新年将至,但是“天空是灰白色的”,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丝毫没有节日的氛围。
这样压抑沉闷的氛围为主人公祥林嫂的出场作了准备。
最先出场的是见证了如今落魄不堪的祥林嫂的“我”。
“我”是一名读书人,在祥林嫂的眼里自然是一位见多识广的知识分子。
因此,她才会不断地追着我问:“人死后究竟有没有魂灵?”“我”虽然是回故乡,但其实已经没有家了,只是住在“与我话不投机的鲁四老爷家”。
“我”唤他为“四叔”。
在鲁镇,“我”没家,也没有说得上话的人,心情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当然,那里的天气也没好到哪里去。
“天色阴暗了下来,还下起了大雪,使鲁镇显得乱糟糟的。
”“我”在四叔的书房看到了“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这几个大字,觉得这些词跟四叔本人并不搭。
这一切都让“我”感觉到压抑和不安。
这些细节直接点明了鲁镇环境的恶劣,道出了气氛的紧张和沉闷。
当“我”听说祥林嫂死了时,作者也描写了鲁镇的自然环境:“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孤独寂寞的祥林嫂死在了寒冷的冬天,恐怕在“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她早就不该存在了。
因此,就算大家听到了她的死讯,依然“都在灯下忙”,并没有因此而停下手头的工作。
“我”看不惯鲁镇人的冷漠,却又无可奈何。
句中的“沉寂”不仅仅是在形容自然环境,也是在形容“我”的心情。
“我”难以想象,死在祝福前夜的祥林嫂依然被“我的四叔”诟病,说她是“谬种”。
就连和祥林嫂同处一个阶层的人也对她漠不关心。
“我”问短工祥林嫂是什么时候死的,短工的回答是“说不清”;“我”问短工祥林嫂是怎么死的,短工用特别淡然的语气回答道“还不是穷死的”。
就连“我”这个与祥林嫂只有过短暂接触的人在听闻她的死讯后都会觉得同情与不安,这些与她朝夕相处的人却是如此的冷漠。
《祝福》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祝福》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是祥林嫂遭受迫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祝福》写祝福时所处环境的特点,对揭示人物性格有重要作用。
二、开端:夏夜。
第三幕,时间:旧历正月廿七日夜(初七晚上)。
地点:鲁镇近郊顺民屯。
环境:前方是野地里的一所旧的大祠堂。
开头用一句交代故事的时间和地点。
“灰色的”,形象描绘了一幅没有人气,阴森可怕的画面。
暗示了故事将会出现悲惨的结局。
两个“紫黑色”,从色彩感觉上渲染出沉闷的氛围,烘托了悲凉的气氛。
本段文字除对环境进行描写外,还表现了作者和读者什么样的心理?(悲凉、恐怖、压抑)两个紫黑色,既写了夜空中密布的繁星,又渲染了大自然的幽静、神秘,也流露了鲁镇的“无声无息”的孤独与沉寂。
这种无生气的环境,正是最悲惨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在情节展开过程中起着“蓄势”的作用。
三、发展:在夏天的黑暗中,作者就看见那群女人坐在她们自己的门槛上,低着头用毛巾揩着脸上的汗,一声不响,只有眼泪在她们的脸上流转。
她们抽咽着,好像用抽噎来说话;但是她们嘴里并没有说出什么声音,而且眼睛里也没有泪。
那是在祭祀。
教民们把象征死亡的白色与圣洁的绿色用于丧礼与祭礼,是鲁镇人“迷信”的最佳表现,这显示了鲁镇人对旧秩序、旧道德的深深依恋。
而祥林嫂却不加分辨地接受了它,也是在用行动守护着传统的道德。
再看“走来”、“拥着到”、“挤进”、“争先恐后”等词语又极其鲜明地描绘出那些妇女围观者拥挤、推搡、争抢的场面,突出了祝福这件喜事所带来的人们的快乐与兴奋,也衬托了她们性格上的麻木与迟钝。
四、高潮:“吃”。
在叙述中插入议论,进一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我”也早已站在这里,不知怎么,我总觉得她们所以如此忙乱惶惑,都由于我的缘故,倘若我当初不那样的说,她们此刻也许还有商议的余地。
她们手里的筷子,在我的眼前摇晃,仿佛那不是木头做的,而是日光灯罩上的两粒胡椒,化成了粉末。
我就低下头,去抢我的馒头,像一个乞丐。
1、精心设计,选择典型环境。
本文描写环境的特点,多集中在对环境氛围的渲染上。
《祝福》中的环境描写
小说中的生在他的《花边文学》 中的《大雪纷飞》一文中,盛赞 《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一段中写雪的“神韵”。其实,他 《祝福》中的四次写雪更加值得一 赞。
典型环境分析:自然环境
第一处: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又下起雪来, 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 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为祥林嫂悲惨的死作环境烘托和气氛渲染 第二处: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 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 衬托当时我孤寂悲愤的心情。
阿毛绝粒的第二天,我已拖大舅爷 禀报县官了。现在又叫她服毒,那服过 毒的人,临死的时候,脸上要变青黑色, 有的还要七窍流血。县官将来一定要来 上香的,他是常常验尸的人,如何能瞒 过他的眼?这岂不是有心欺骗父母官吗? 我如何担得起?” 阿毛在第七天饿死了。 县官送来一块匾,上题四个大字——“贞 烈可风”。
C结尾的祝福景象
这一段描写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前 后呼应,渲染了热烈气氛,同时反衬 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最后一句拿祥 林嫂的惨死和歆享了供品的天地圣众 预备给鲁镇的人们祝福作对比,深化 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结构 上也做到了首尾呼应。
社会环境:祝福景象的描写
祝福1: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祝福2: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 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祝福3:有钱人在祈求幸福,穷苦人 却在祝福中死去。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深化主题。首尾呼应,使小说 结构更臻完善。
饿到第六天,她的母亲不忍心了, 劝她的父亲干脆送点毒药进去,早早 “成全”算了。她父亲却说:“你要晓 得我们县里的乡风。凡是绝粒殉节的, 都是要先报官。因为绝粒是一件难能可 贵的事,到了临死的时候,县官还要亲 自上香敬酒,行三揖的礼节,表示他敬 重烈女的意思,好教一般的妇女都拿来 做榜样。有这个成例在先,我们也不能 不从俗。
《祝福》里的环境描写
《祝福》里的环境描写《祝福》是一部以二战为背景的小说,作者为法国作家艾莉莎·斯坦厄尔。
小说中描绘了战争年代的恐怖和苦难,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温暖。
其中,环境描写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战争时期的艰辛与无助。
在《祝福》的开篇,女主角朱莉娅的家庭环境被描写得十分贫困而拥挤。
小说中写道:“房间里充满了烟雾,朱莉娅的父亲一声不响地坐在桌子旁,看着无尽的烟雾升腾。
朱莉娅的母亲则在边上缝补着衣物,手指上的刺痛感似乎与屋里的寒冷融为了一体。
”这一描写生动地展示了朱莉娅的家庭环境的拮据和艰辛。
随着战争的爆发,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变得更加凄凉。
战争的残酷不仅带来了人们的死亡,也给大自然带来了无尽的破坏。
斯坦厄尔用细腻的文字描绘了战争后的废墟:“城市的街道上满是瓦砾和残骸,破碎的建筑物倒塌在地上,散发着阵阵腐臭的味道。
烧焦的树木和灰烬遍布街道,这里曾经是一个繁华的城市,如今却变成了一片废墟。
”这一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战争带来的毁灭力量,以及对环境的巨大破坏。
然而,在这片废墟之中,人们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渴望和祝福。
小说中有一段描写道:“尽管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
在废墟之中,人们努力寻找着生存的希望,他们用微笑和祝福支撑着自己。
这种坚持和乐观的态度让他们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这一描写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的坚韧和乐观,同时也传递了一种对生活的珍惜和感恩之情。
除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之外,小说中也描绘了自然环境的美丽与宁静。
斯坦厄尔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朱莉娅所在的小村庄:“小村庄四周是郁郁葱葱的绿色,在夏日的阳光下,田野里的麦穗金黄一片,河水清澈见底,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这一描写给读者带来了一丝宁静与安宁,与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的对比。
通过对《祝福》中环境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战争时期的苦难与艰辛,同时也感受到人性的善良与温暖。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但在这个黑暗的时代,人们依然坚持着对生活的祝福与希望。
(完整版)《祝福》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完整版)《祝福》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祝福》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祝福》备课札记邓木辉小说中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场景描写及自然景物描写,主要用来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营造故事的氛围、基调,烘托人物的性格、命运等;社会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人物关系、社会背景、社会风貌等描写,主要用来刻画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揭示作品主题等。
《祝福》中的环境描写独具匠心,很好地营造了氛围,展示了背景,刻画了人物,揭示了主题。
一、下雪景象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以写“雪”为主,在文中总共有四次。
第一次是作者初到鲁镇时:“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此处作者着力写雪的大而乱,象征鲁镇祝福前夕的忙乱,也渲染“我”心绪的烦乱,为“我明天决计要走”作铺垫。
第二次是在“我”听闻祥林嫂死讯后:“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觉得沉寂。
” 这一段对描写烘托祥林嫂死的凄惨悲凉,也衬托当时“我”深夜神伤的孤寂悲愤。
第三次是在祝福前夕,祥林嫂不能参与祭祀,“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而柳妈拿她寻开心,文中看似漫不经心地插入一句:“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这其实是暗示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起到暗示情节发展的作用。
最后一次出现在结尾:“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爆竹声联绵不断……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文末再次描写雪的大而猛,寄托作者对亡灵最沉重的哀悼,将其最大的哀痛显示于读者面前,这种感情与祝福时家家户户的欢乐喜庆格格不入,强烈的反差带给读者强烈的艺术震撼,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
文中有关“雪”的描写给全文抹上浓烈的悲剧色彩,也在读者在心中投下沉重的悲剧阴影,从而大大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
二、“祝福”景象的描写作为社会环境描写,“祝福”景象的描写不可忽视。
《祝福》中场景描写的作用
《祝福》中场景描写的作用《祝福》作为鲁迅先生的经典小说在学习过程中必然要分析其中的场景描写。
概括起来,本篇中场景描写的作用有以下几种: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例如:《祝福》一文开头关于祝福场景的描写。
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的好运气”,可拜的只限于男人,而制作“福礼”却要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臂膊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
这样通过场景描写就揭露了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
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
一句话,这是一个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依旧统治的江南农村。
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
如:“冬季日短,又是雪天……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烘托了“我”无聊孤寂不安的心三、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除了大的社会环境,也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因此作家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
例如《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我回到四叔的书房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送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从对联和书籍的内容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他懒散、自私伪善,冷酷无情,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四、推动情节的发展有时场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祝福》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探究
析XI 《祝福》是鲁迅先生创作的短篇小说。
作者通过描述祥林嫂悲惨的一生,揭露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毒害。
小说中有许多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文字。
接下来,笔者就谈谈《祝福》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作者在小说的开篇就对当时的自然环境进行了描写:“旧历的年底……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在本该是喜庆且热闹的新年,鲁镇却是一番“灰白色的沉重”的景象。
作者通过营造这种沉重又压抑的气氛,为小说中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
在小说中,首先出场的是“我”。
虽说这里是“我”的故乡,但是这里却没有“我”的家。
所以我只能暂住在鲁四老爷(“我”的四叔)的宅子里。
“我”和四叔话不投机半句多,他见了“我”之后,表面骂着康有为,实际则是在借题暗讽“我”。
由此可见,“我”与四叔的思想是完全不同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心情自然也就不会好。
到了第二天,“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这里的新年不是喜庆欢乐的,所以“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之后,小说的主人公祥林嫂出场了。
她的形象已经近似一个乞丐。
看到这样的祥林嫂,“我”内心的沉重又增加了一分。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不仅为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烘托了人物的悲惨遭遇。
比如,作者在小说的中间部分提到:“冬季日短……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
雪花落在……使人更加感到沉寂。
”这时的“我”听闻了祥林嫂的死讯。
“沉寂”一词既写的是当时的自然环境,也是“我”心境的写照。
祥林嫂死在了祝福的“前夜”,鲁镇的人们却并不关心她的死,反而还冷漠地说出“还不是穷死的”这种麻木又冷漠的话语。
消失在小镇里的毕竟是一条鲜活的生命,为什么众人看待祥林嫂的生命如同草芥一般?在小说的最后,作者写道:“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这是反语。
在这样的“祝福”的氛围中,祥林嫂的命运显得更加悲惨。
祝福环境描写
问有无灵魂—— 忽然发光
比较它们的异同,思考其用意
作者通过肖像描写首先显示出的祥林嫂的性格特点: 勤劳,朴实,善良,温顺,要求极低,易于满足。 但再到鲁镇时,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 受到刺激,极度悲伤。 而第三处则显示其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 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第三处:“微雪点点的下来了”121页
暗示下文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巨大 的心理阴影,起到暗示情节发展的作用。 第四处:写雪在小说的结尾:远处的爆竹 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 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123页
这里借雪的猖狂,含蓄地展示出了下层 劳动人民无法抗拒的被压迫的命运,深 化了主题。
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 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 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 上增加痛苦。 ——丁玲
总结主题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 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 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 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 要性。
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 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许寿裳
倒叙的作用
结构上: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 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
寄予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
力;
内容上: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
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
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1、基础字词巩固
为下列黄色的字注音: 寒暄 门槛
xuān
送灶
zào
陈抟 渣滓
tuán
朱拓
tà
bíqi
C结尾的祝福景象
这一段描写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前
后呼应,渲染了热烈的气氛,同时反
《祝福》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祝福》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祝福》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祝福》是中国现代作家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李绩的人生经历进行描写,鲁迅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了社会的残酷现实。
在这个小说中,环境描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是为了突出主题,也是为了加强读者对于故事情节的感受。
首先,环境描写在《祝福》中用来突出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丑陋。
小说中的背景是上海的一个狭小巷弄,这个破旧、拥挤的环境反映了中国大城市中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
描写中充斥着脏乱差的景象,贫穷和病痛无处不在。
通过这种环境的描写,鲁迅无情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相,让读者对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感到震惊和愤慨。
其次,环境描写还用来烘托主人公的命运和内心的挣扎。
李绩是一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但他却被困在了这个不公平的环境中。
小说中对于李绩的生活状态的描写,如破旧的屋子、肮脏的街道等,使得读者更加能够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他的困境与无奈。
这种环境的营造,使得李绩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犹豫挣扎的心理更加凸显,同时也引起读者对于人生选择的思考。
此外,环境描写在《祝福》中还用来衬托出人性的善良与温暖。
尽管环境艰苦,但在这个小巷中的居民之间却存在着相互扶持的温情。
小说中描写了居民们对于李绩的关心与帮助,特别是老太太的慷慨援助,使得读者对于人性的光辉和善良的一面产生共鸣。
这种环境中的善良,给予了主人公力量和希望,也给了读者对于社会的信心。
综上所述,环境描写在《祝福》中发挥了多重作用。
它通过揭示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丑陋,突出了小说的主题;通过衬托主人公的困境和内心挣扎,增强了故事情节的感人力量;同时,环境描写也展示了人性的善良与温暖,给予了主人公和读者希望和力量。
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使得《祝福》成为了一部深入人心的经典之作。
《祝福》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祝福》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祝福》是鲁迅创作的一篇小说,以揭露社会阴暗面为主题。
小说中,环境描写在整个故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背景和氛围,还通过对环境的刻画暗示了人物的心理、社会冷漠以及人性的丑陋。
下面就是《祝福》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的详细分析。
《祝福》的环境描写主要集中在一个被肆意开发的小镇上,这个小镇的变化是整个故事的背景。
故事刚开始时描述了这个小镇过去的风景,美丽的自然环境和平和的社会氛围,营造出一个温馨宁静的画面,给读者一种舒适安逸的感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镇被铁路穿过,工厂迅速兴起,城市化进程加速,纵容了贪婪和冷漠,这些变化也反映在了环境的描写中。
在小说中,环境的描写往往通过对房屋、道路、市场、河流以及青山绿水等自然景物的刻画来展现整个小镇的变化。
例如,小说中描写了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出现的新房屋,这些楼房高大而且密集,遮挡了天空,给人一种压抑感和拥挤感。
另外,小说中还描写了房屋外墙上被贴满了“招租”、“卖地”之类的字样,这暗示着人们的贪婪和对金钱的执着,也突显了社会冷漠的一面。
市场上的拥挤和嘈杂、河流的污染和恶臭、青山的被磨平等画面都反映出了小镇的变化,以及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忽视和破坏。
环境描写在小说中不仅仅是为了表现美或者丑陋,更重要的是通过环境的变化来揭示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冷漠。
小说通过描写小镇的环境来暗示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扭曲。
随着小镇的城市化,社会上出现了种种问题,贪婪、物欲、商业利益的膨胀使得人们对他人的苦难无动于衷。
小说中描述了工厂排放的恶臭烟尘,让人窒息,但是旁观者却无动于衷,这种描写反映了人们对环境污染和他人苦难的冷漠态度。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还通过对比来突出这种冷漠。
比如,小镇一角的破旧房屋依然保留了过去的风貌,它们象征着过去的善良与朴实,而新房屋的奢华和物质追求则显示出社会的贪婪和冷漠。
此外,环境描写还通过对孤寂的描写来凸显人物内心的痛苦与孤单。
三次祝福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次祝福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作为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之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为故事情节提供背景和氛围,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在下面的文章中,将着重讨论三次祝福环境描写的作用,并提供相关的参考内容。
首先,环境描写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通过描写环境的细节,读者可以感受到故事所发生的地点的气氛和情感。
比如,在描写三次祝福的第一次祝福的环境时,可以通过描写阳光明媚的天气、花草繁盛的花园、欢声笑语的人群等细节来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氛围。
参考内容:“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温暖而明媚。
花草繁盛的花园里,五颜六色的鲜花竞相绽放,香气扑鼻。
人们穿着节日盛装,笑语盈盈,欢快的歌声不时传来,整个城市弥漫着幸福的氛围。
”其次,环境描写可以增加故事的真实感。
通过描写环境的细节,读者可以感受到故事中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
例如,在描写三次祝福的第二次祝福的环境时,可以通过描写狭窄拥挤的街道、古老建筑的阴影、贫困人群的困顿等细节来表现出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富差距。
参考内容:“街道狭窄而拥挤,彩旗和灯笼从两旁悬挂,几乎遮蔽了整个天空。
古老的建筑在阳光的照射下投下阴影,给人一种沉重的压抑感。
贫苦的人们挤在街道两旁,面容憔悴,穿着破旧,眼神中透露着无尽的困顿与绝望。
”此外,环境描写还可以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铺垫和衬托。
通过描写环境的细节,可以暗示故事中的发展趋势,增强故事的张力。
例如,在描写三次祝福的第三次祝福的环境时,可以通过描写阴暗的天空、阴森的树林、寂静的环境等细节来暗示故事中的紧张和危险。
参考内容:“乌云密布的天空下,闪电划过,雷声轰鸣。
树林中的树木像是鬼魅一般,阴森而凶恶。
环境中弥漫着一种死寂和紧张,让人不寒而栗。
”综上所述,环境描写在三次祝福中起着多重作用。
通过描写环境的细节,可以为故事提供背景和氛围,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同时,环境描写还可以增加故事的真实感,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此外,环境描写还可以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铺垫和衬托,增强故事的张力。
祝福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祝福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祝福》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祝福》札记邓木辉小说中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场景描写及自然景物描写,主要用来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营造故事的氛围、基调,烘托人物的性格、命运等;社会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人物关系、社会背景、社会风貌等描写,主要用来刻画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揭示作品主题等。
《祝福》中的环境描写独具匠心,很好地营造了氛围,展示了背景,刻画了人物,揭示了主题。
一、下雪景象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以写“雪”为主,在文中总共有四次。
第一次是作者初到鲁镇时:“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此处作者着力写雪的大而乱,象征鲁镇祝福前夕的忙乱,也渲染“我”心绪的烦乱,为“我明天决计要走”作铺垫。
第二次是在“我”听闻祥林嫂死讯后:“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觉得沉寂。
” 这一段对描写烘托祥林嫂死的凄惨悲凉,也衬托当时“我”深夜神伤的孤寂悲愤。
第三次是在祝福前夕,祥林嫂不能参与祭祀,“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而柳妈拿她寻开心,文中看似漫不经心地插入一句:“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这其实是暗示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起到暗示情节发展的作用。
最后一次出现在结尾:“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爆竹声联绵不断……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文末再次描写雪的大而猛,寄托作者对亡灵最沉重的哀悼,将其最大的哀痛显示于读者面前,这种感情与祝福时家家户户的欢乐喜庆格格不入,强烈的反差带给读者强烈的艺术震撼,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
文中有关“雪”的描写给全文抹上浓烈的悲剧色彩,也在读者在心中投下沉重的悲剧阴影,从而大大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
二、“祝福”景象的描写作为社会环境描写,“祝福”景象的描写不可忽视。
浅析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环境描写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题目浅析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环境描写姓名教育层次本科学号1213001215700分校保定电大专业汉语言文学教学点容城电大指导教师日期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析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环境描写学生姓名袁丹学号1213001215700指导教师****年级2012春分校/学院保定电大提交日期*年*月*日内容摘要《祝福》描写了农家妇女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作者鲁迅注意的不仅在于祥林嫂的穷,祥林嫂的苦,更不仅在于祥林嫂遇到的意外灾祸,鲁迅最感沉重,也最加以突出表现的,是祥林嫂所承受的精神折磨。
这种折磨就是来自于封建礼教的摧残。
尽管祥林嫂忍耐过,挣扎过,反抗过,但毕竟逃不出封建礼教的魔爪。
这就是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真正意义。
《祝福》一文中,有多处笔法细腻的环境描写,这不仅起着烘托气氛、营造氛围的作用,更展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人物性格和作者本人的感情,不愧为本文的一个经典之处。
小说很好地借助了环境描写手法,成功塑造了祥林嫂这一被压迫、被侮辱的劳动妇女形象。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的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小说正是通过对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及周围的人物和环境的艺术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鞭挞了中国民众精神的冷漠、麻木,揭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小说《祝福》通过描述祥林嫂的命运,寄寓了鲁迅先生对所有觉醒者与无知者——甚至包括他自己——的伟大同情与深深祝福。
关键词:时代悲剧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鲁镇目录一、《祝福》中的自然环境描写 (2)(一)、关于雪的描写 (2)(二)、关于春天的描写 (3)二、《祝福》中的社会环境描写 (5)三、环境描写在《祝福》中的作用及现实意义 (7)浅析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环境描写《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祝福》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祝福》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祝福》备课札记邓木辉小说中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场景描写及自然景物描写,主要用来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营造故事的氛围、基调,烘托人物的性格、命运等;社会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人物关系、社会背景、社会风貌等描写,主要用来刻画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揭示作品主题等。
《祝福》中的环境描写独具匠心,很好地营造了氛围,展示了背景,刻画了人物,揭示了主题。
一、下雪景象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以写“雪”为主,在文中总共有四次。
第一次是作者初到鲁镇时:“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此处作者着力写雪的大而乱,象征鲁镇祝福前夕的忙乱,也渲染“我”心绪的烦乱,为“我明天决计要走”作铺垫。
第二次是在“我”听闻祥林嫂死讯后:“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觉得沉寂。
” 这一段对描写烘托祥林嫂死的凄惨悲凉,也衬托当时“我”深夜神伤的孤寂悲愤。
第三次是在祝福前夕,祥林嫂不能参与祭祀,“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而柳妈拿她寻开心,文中看似漫不经心地插入一句:“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这其实是暗示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起到暗示情节发展的作用。
最后一次出现在结尾:“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爆竹声联绵不断……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文末再次描写雪的大而猛,寄托作者对亡灵最沉重的哀悼,将其最大的哀痛显示于读者面前,这种感情与祝福时家家户户的欢乐喜庆格格不入,强烈的反差带给读者强烈的艺术震撼,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
文中有关“雪”的描写给全文抹上浓烈的悲剧色彩,也在读者在心中投下沉重的悲剧阴影,从而大大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
二、“祝福”景象的描写作为社会环境描写,“祝福”景象的描写不可忽视。
“祝福”景象的描写有五次。
开头描写鲁镇的“祝福”景象:“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
鲁迅祝福的线索
鲁迅祝福的线索鲁迅祝福的线索《祝福》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小说集《彷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迅祝福的线索,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文章以“祝福”为题的作用1、“祝福”又贯穿全篇,起到线索作用,使文章结够谨严。
2、实际上是将富人的“福”和穷人的“苦”进行对比相对照,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二、采取倒叙手法的作用①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
②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
③而且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1、环境描写的分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描写的作用:①提供人物生活的场所。
②反映时代特征、社会特征。
③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
④侧面反映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形象。
⑤暗示、推动情节的发展。
(一):一、二段的祝福景象: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
(二):祥林嫂死后当晚“冬日雪短……反而渐渐地舒畅起来”一节: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我”的心情,从“寂静”、“沉寂”等词中可以看出。
(三):祝福前夕柳妈寻祥林嫂开心时,“微雪点点地下来了”:暗示着下文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巨大的'心理阴影,起到了暗示情节的作用。
(四):结尾的祝福景象:这一段描写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前后呼应,渲染了热烈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
最后一句拿祥林嫂的惨死和歆享了供品的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祝福作对比,深化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结构上也做到了首尾呼应。
四、总结肖像描写的作用:表现人物的质朴、善良、温顺与勤劳,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揭示了人物一步一步被逼向灭亡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祝福》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祝福》备课札记
邓木辉
小说中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场景描写及自然景物描写,主要用来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营造故事的氛围、基调,烘托人物的性格、命运等;社会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人物关系、社会背景、社会风貌等描写,主要用来刻画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揭示作品主题等。
《祝福》中的环境描写独具匠心,很好地营造了氛围,展示了背景,刻画了人物,揭示了主题。
一、下雪景象的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以写“雪”为主,在文中总共有四次。
第一次是作者初到鲁镇时:“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此处作者着力写雪的大而乱,象征鲁镇祝福前夕的忙乱,也渲染“我”心绪的烦乱,为“我明天决计要走”作铺垫。
第二次是在“我”听闻祥林嫂死讯后:“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觉得沉寂。
” 这一段对描写烘托祥林嫂死的凄惨悲凉,也衬托当时“我”深夜神伤的孤寂悲愤。
第三次是在祝福前夕,祥林嫂不能参与祭祀,“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而柳妈拿她寻开心,文中看似漫不经心地插入一句:“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这其实是暗示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起到暗示情节发展的作用。
最后一次出现在结尾:“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爆竹声联绵不断……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文末再次描写雪的大而猛,寄托作者对亡灵最沉重的哀悼,将其最大的哀痛显示于读者面前,这种感情与祝福时家家户户的欢乐喜庆格格不入,强烈的反差带给读者强烈的艺术震撼,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
文中有关“雪”的描写给全文抹上浓烈的悲剧色彩,也在读者在心中投下沉重的悲剧阴影,从而大大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
二、“祝福”景象的描写
作为社会环境描写,“祝福”景象的描写不可忽视。
“祝福”景象的描写有五次。
开头描写鲁镇的“祝福”景象:“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
杀猪,宰鹅,卖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胳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但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
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忙碌制作“福礼”的是女人们,而“拜的却只限于男人”。
这些“祝福”景象的描写,为祥林嫂悲惨命运埋下了伏笔,暗示了祥林嫂悲剧命运
的社会根源。
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落后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
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
中间三次描写鲁四老爷家的“祝福”景象。
第一次是祥林嫂刚到鲁镇时:“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
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了。
”表现祥林嫂刚到鲁镇被获准参与“祝福”的忙碌、能干与满足。
第二次是祥林嫂再到鲁镇时:鲁四老爷告诫四婶说,“这种人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她“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被四婶禁止,于是“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去烛台”,还是被四婶禁止,于是“终于没有事情可做,只得疑惑的走开。
”鲁四老爷的告诫体现了反动理学观念和封建卫道士的淫威,揭示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思想根源。
第三次是祥林嫂捐了门槛后:“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捐了门槛,祥林嫂满以为取得了参与祭祖的资格,因而“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岂料还是遭到四婶慌忙呵斥与禁止;于是,祥林嫂“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烛台,
只是失神的站着。
……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
……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这次“祝福”从精神上将祥林嫂彻底击垮,使她走向死亡。
这段场景描写更加清楚地表明封建礼教是杀害祥林嫂的元凶,更具控诉力量。
结尾再现“祝福”的景象和作者的感受:“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表达了“我”对“祝福”的悲愤与嘲讽,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首尾呼应,使小说的结构更臻完善。
五次“祝福”景象的描写,有点有面,点面结合,与自然环境的描写相互交融,很好地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三、书房陈设的描写
作者对鲁四老爷书房内的陈设作了简练而传神的描写:“壁上挂着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这段对鲁四老爷书房陈设的描写,将一个崇尚神仙、希望长寿、懒散拖沓、顽固守旧的封建理学卫士形象豁然呈现。
对联的脱落表现其懒散,对联的内容讽刺其冷酷:读孔孟书的鲁四老爷何尝有半点“心气和平”,何尝有半点仁慈
之心!这些简练传神的描写,为后边的情节发展——憎恶祥林嫂再婚,不准祥林嫂祭祀——作了铺垫,暗示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四、冷漠人情的描写
《祝福》通过对鲁镇冷漠人情的描写,展示了祥林搜活动的冷酷恶劣的社会环境。
作为封建族权的代表人物,祥林嫂的婆婆凶恶而自私,对死了丈夫的祥林嫂没有半点怜悯之心,为给小儿子娶媳妇赚财礼不惜将逃亡打工的祥林嫂抢去买到深山野墺里。
同样作为封建族权的代表人物,祥林嫂的大伯冷酷而自私,对死了丈夫和儿子的祥林嫂没有半点怜悯之心,为独自占有房产,将无依无靠的祥林嫂栖身的房子收归己有,将无依无靠的祥林嫂赶出家门。
且不要说封建礼教的卫道士鲁四老爷何其凶恶和冷酷,即便是比较心善而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四婶,在被告诫不让祥林嫂参与祭祀后,也坚决冷酷地不让祥林嫂参与祭祀,将其赶出家门逼上绝路,哪怕明明知道祥林嫂已经捐了“赎罪”的门槛。
吃斋念佛、不敢杀生的“善女人”柳妈,对祥林嫂也没有起码的同情之心,不仅不耐烦听祥林嫂讲阿毛被害故事,而且残忍地恐吓祥林嫂因嫁了两个男人会在阴间被阎罗大王锯为两半一分为二,教唆祥林嫂用两年工钱捐门槛“赎罪”,以致祥林嫂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最终因此被彻底击垮。
其余的人呢,一样的冷漠冷酷:初听悲惨的阿毛故事,是为了满足一时猎奇与咀嚼鉴赏;一旦听厌了便十分不耐烦,“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更有甚者,有的还要借机嘲讽取笑祥林嫂。
祥林嫂悲惨死去,没有人对她表示半点同情;被“我”问起死因,短工只是淡
然地回答:“还不是穷死的”这些冷漠人情的描写,同样点面结合,有个体有群体,逼真地为我们展示了祥林嫂生活的恶劣环境,预示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总之,《祝福》中的环境描写独具匠心,很好地营造了氛围,展示了背景,刻画了人物,揭示了主题;值得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