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一般检测
血液学一般检查
n为五个中方格内计数的红细胞总数。
25/5为一个大方格内的红细胞总数。
×10为换算成1μl血的红细胞数。
×10 6 为换算成1L血中红细胞总数。
201为红细胞稀释倍数
31
报告时以10 12 /L报告
第31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三、红细胞形态检查 检测原理 将细胞分布均匀的血涂片,进行染色(如瑞氏染
21
第21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检测原理 1.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测定法 2.其他测定法
有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SDS-Hb)法、 叠氮高铁血红蛋白(HiN3)法、碱羟血红蛋白法、 沙利(Sahli)酸化血红蛋白法、溴代十六烷基三 甲胺血红蛋白测定法(CTAB)等
㈠血液的组成:血液由有形成分和血浆组成 有形成分 血细胞、血小板 血浆
3
第3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㈡血液的主要理化性质
1.颜色 静脉血暗红色
2.红细胞在血浆中的悬浮稳定性 细胞膜上带负
电荷的唾液酸
3.粘滞性 血流变检测血液粘滞性和血细胞变形性 4.比密和渗透浓度
续寻找原因。 ③低于1.5×l012/L应考虑输血
14
第14页,共10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医学决定水平
指该项目结果如高于或低于某一个值时就应该 采取一定的措施。此检测结果所产生的价值在 于能为患者处理起提供依据的作用。
血液一般检查教学
血液一般检查教学
血液一般检查是临床医学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通过对血液中各种成分的定量分析,可以获得有关患者的身体状态、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等重要信息。本文将以血液一般检查的步骤为线索,详细介绍血液一般检查的教学内容。
一、准备工作
在进行血液一般检查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相应的实验材料和设备。实验材料包括待检测的血液样本、血常规检测盒、试剂等;设备包括血常规分析仪、离心机、显微镜等。同时,还需要确保实验环境的清洁和安全,保证实验操作的准确和可靠。
二、血液样本的采集
血液样本采集是血液一般检查的前提,其操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血液样本采集一般选择静脉全血,采血要注意穿刺部位、穿刺角度和穿刺深度等因素。在采血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气泡的进入,保证采血管内不与外界环境接触。阳光照射和过度晃动样本都有可能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因此要避免阳光直射和过度晃动样本。
三、血常规检测
1.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测定:使用血常规分析仪,将血液样本滴入仪器中进行分析,仪器能够自动计算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并输出相应的结果。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计数在
4.0-
5.5×10^12/L,血红蛋白浓度在120-160g/L。
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通过染色液使血液中的白细胞着色,然后观察和计数器中计算白细胞的数量及分类。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在4.0-10.0×10^9/L,常见的分类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3.血小板计数:使用血常规分析仪,将血液滴入仪器中进行分析,仪器可以自动计数血小板的数量,并输出相应的结果。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在100-300×10^9/L。
实验诊断学:血液一般检测
Howell-Jolly body Cabot ring
红细胞检测---血细胞比容测定
血细胞比容(HCT) 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指血细胞在血液 中所占容积的比值。用抗凝血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即可测得。 【参考值】 男性:40%~50% 女性:37%~48% 【临床意义】 1、HCT增高
红细胞沉降率检测
红细胞沉降率(ERS)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 受多种因素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 和形状。
【参考值】男性:0~15mm/1h 女性:0~20mm/1h 【临床意义】
➢血沉增快:
1. 生理性增快 2. 各种炎症性疾病 3. 组织损伤及坏死 4. 恶性肿瘤 5. 血浆球蛋白相对或绝对增多 6. 其他
人群
成年男性 成年女性
新生儿
参考值 血红蛋白(g/L) 红细胞数(×1012/L)
120~160
4.0~5.5
110~150
3.5~5.0
170~200
6.0~7.0
通过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发现其变化而借以诊断有关疾病
红细胞检测---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3、红细胞形态异常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320~360 g/L
【临床意义】
人的血液一般指标
人的血液一般指标
人的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的液体组织,
它在人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本文将详细介绍人的血液一般指标。
一、红细胞指标
1.红细胞计数(RBC):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通
常以10^12/L计算。
2.血红蛋白浓度(Hb):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通常以g/L计算。
3.红细胞压积(Hct):指在一定体积的全血中红细胞所占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4.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指红细胞的平均体积,通常以fL
(10^-15升)计算。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指每个红细胞所含的平均血
红蛋白量,通常以pg(皮克克)计算。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指每升全血中血红蛋白的质量,通常以g/L计算。
7.血细胞比容(PCV):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总体积百分比,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二、白细胞指标
1.白细胞计数(WBC):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通常以10^9/L计算。
2.中性粒细胞计数(N):指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通常以10^9/L计算。
3.淋巴细胞计数(L):指白细胞中淋巴细胞的数量,通常以
10^9/L计算。
4.单核细胞计数(M):指白细胞中单核细胞的数量,通常以
10^9/L计算。
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指白细胞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通常以10^9/L计算。
6.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指白细胞中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通
常以10^9/L计算。
7.白细胞分类比例(WBC differential count):指白细胞中各
血液一般检查
红细胞检查
一、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red blood cell)起源于骨髓造干细胞, 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等 作用下分化成原始红细胞,再经过数次有丝分 裂依次发育为早幼、中幼和晚幼红细胞。晚幼 红细胞已丧失分裂能力,经过脱核而成为网织 红细胞。此过程约需72h。网织红细胞再经过 48h左右即发育成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成熟红 细胞和部分网织红细胞进入外周血。入血后红 细胞平均寿命120d。衰老红细胞主要在脾脏破 坏,分解为铁、原卟啉和珠蛋白,分别参与铁、 胆色素和蛋白质代谢。
血红蛋白测定,即测定血液中各种血红 蛋白的总浓度。血红蛋白测定方法有多 种,目前常用的是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 定法和十二烷基月桂酰硫酸钠血红蛋白 测定法。
【测定方法及评价】
1.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测定法 血液在 血红蛋白转化液中溶血后,除SHb外各种血红 蛋白均可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 (Hi),Hi再与试剂中CN-结合生成稳定的棕 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HiCN最大 吸收波峰为540mm,波谷为504mm。在特定条 件下,其毫摩尔消光系数为44L/(mmol·cm)。 故根据标本的吸光度,即可求得血红蛋白浓度。
2.十二烷基月桂酰硫酸钠血红蛋白 (SLS-Hb)测定法 除SHb外,血液中各 种Hb均可与低浓度十二烷基月桂酰硫酸 钠(SLS)作用,生成SLS-Hb棕红色化 合物。SLS-Hb最大吸收波峰538nm,波 谷500nm。由于摩尔消光系数尚未最后 确认因此不能用吸光度“A”值直接计算 血红蛋白浓度。只有借助于经HiCN法定
血液检查项目
血液检查项目
第一篇:
血液检查项目是医学检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之一,血液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人体内的基本情况,包括病人是否患有某些疾病、病情是否稳定等等。本篇将介绍常见的四项血液检查项目。
项目一:完整血细胞计数(CBC)
完整血细胞计数即CBC(complete blood count)是检查病人血液中各类细胞数量的检查项目。通过CBC可以检查病人是否患有贫血、白细胞数是否正常、血小板数量是否偏低等情况。
项目二:红细胞压积(HCT)
HCT是测量血液中红细胞的比例的检查项目。红细胞压积值就是红细胞占据的总血容量的百分比。通过HCT可以判断病人是否患有贫血等疾病。
项目三: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之一,血红蛋白含量可以反映病人体内红细胞数量的多少。血红蛋白的正常值范围是男性:130-170克/升,女性:120-150克/升。
项目四:血小板计数(PLT)
PLT是测量血液中血小板数量的检查项目。血小板是一种对止血非常重要的血细胞,其数量的偏低可以导致血液凝固功能下降。正常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50-450×10^9/L。
以上四项血液检查项目是常规体检和疾病诊断中常常会
进行的项目,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情进展和判断治疗效果。但在进行血液检查时,必须选择信誉和专业性良好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并听从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第二篇:
在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血液检查是不可或缺的检查项目之一。血液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人体内的情况,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本篇将介绍常见的四项血液检查项目。
实验诊断学:血液一般检测
红细胞沉降率检测
红细胞沉降率(ERS)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 受多种因素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 和形状。
【参考值】男性:0~15mm/1h 女性:0~20mm/1h 【临床意义】
➢血沉增快:
1. 生理性增快 2. 各种炎症性疾病 3. 组织损伤及坏死 4. 恶性肿瘤 5. 血浆球蛋白相对或绝对增多 6. 其他
血液一般检测
教学内容
➢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 ➢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测定 ➢ 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各项平均指数测定 ➢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 网织红细胞计数测定 ➢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 溶血性贫血确诊的实验室检验依据 ➢ 溶血性贫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概述
血液
血浆 血细胞
(1) 脱水病人,血液浓缩 (2) 红细胞绝对值增高 如:真红
2、HCT减低:贫血
红细胞检测---红细胞平均值参数
将同一份血液标本同时测得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血细 胞比容数据,按公式可以计算出红细胞的3种平均值:
【参考值】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82~92 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27~31 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320~360 g/L
【临床意义】
有助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分类
血液学一般检查
CN-
氢化高铁 血红蛋白
血红蛋 白浓度
HiCN转化液:即文齐氏液 淡黄色透明液体变绿、变浑浊则不能使用
28
29
❖ 血红蛋白浓度计算公式:
Hb(g/L)=Aג540HiCN×64458/44000×251 =A×367.7
30
方法
HiCN
SDS-Hb
AHD575 HiN3 CTAB
优点
3.粘滞性
4.比密和渗透浓度
5.pH值
6
❖ ㈢血液的功能 ❖ 作为呼吸载体携带氧气至全身各组织,并协
同维持酸碱平衡
7
8
一、红细胞计数
检测原理
1.手工显微镜法: 2.血液分析仪法:
9
10
11
计数原则: 数上不数下 数左不数右
12
方法学评价
1.手工显微镜法 ①血液分析仪的校正 ②白细胞减少时的对照核实。 ③血小板计数受小红细胞干扰时的校正
红细胞生成障碍、 造血原料缺乏和利用 障碍、红细胞破坏过 多和失血等
(2)红细胞增多
1)原发性红细胞增多 2)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3)相对性红细胞增多
18
参考值
成年:男性(4~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 (6.0~7.0)×1012/L
19
医学决定水平
实验诊断血液一般检查
• mena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MCHC=Hb/Hct 正常参考值:320~360
实验诊断血液一般检查
类型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MCV(fl) MCH(pg) MCHC (%) 病因
大细胞性贫血 >100 >31
3)血液分析仪法 原理与网织细胞计数仪法
相似。
• 相对值 0.005~0.015 • 绝对值 (24~84)×109/L
实验诊断血液一般检查
血液分析仪法 最新血液分析仪,采用流式细胞法 也可对Ret作分类计数,并提供与网织红细胞相 关的多个参数:
• 红细胞绝对值(Rct)
• 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ct%)
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相似,但对贫血程 度判断的准确性优于红细胞计数。
实验诊断血液一般检查
3.红细胞比容 hematocrit(packed cell volume)
definition: Relative
volume of blood occupied by erythrocytes. An average figure for humans is 45 per cent, i.e. A packed red cell volume of 45ml in 100ml of blood.
血液一般检查
4.质控物 开展室内质控是提高Hb测定准确性的重要环 节。常用的质控物有:①ACD抗凝的全血:4。C可保 存3~5周,可用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白细胞 计数的质量控制。②进口的全血质控物:用于多参数 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红细胞参 数测定和白细胞计数的质量控制。但价格昂贵,开瓶 后不可久存。③醛化半固定的红细胞:4。C可保存 50~60d,适用于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的质量控 制。④溶血液:性质稳定,只适用于血红蛋白的质量 控制。⑤冻干全血:可长期何存,加蒸馏水重建后可 用于血红蛋白测定的质量控制。
白
的HbA(占90%以上),含α2δ2珠蛋白肽链的HbA2 (占2%~3%)和含α2r2珠蛋白肽链的(占2%以下)。 新生儿和婴儿的HbF含量显著高于成人(新生儿HbF占
测
HbF总量的70%左右),1岁后降至成人水平。
定
亚铁血红素无种属特异性,即人和各种动物者 皆相同。它由2价铁和原卟啉组成。铁原子位 于卟啉环中央,具有6条配位键。其中4条与原 卟啉中心的4个吡咯氮原子连接。另2条配位键 与血红素分子平面垂直,其中1条与珠蛋白肽 链F肽段第8个氯基酸——一组氨酸的咪唑氮原 子连接;另一条为Hb呼吸载体,与O2结合时形 成氧合血红蛋白(oxyhemoglobin,HbO2), 如此配位键空着,则称还原血红蛋白(reduced hemoglobin ,Hbred)。
血液一般检查方法
血液一般检查方法
血液一般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手段,通过对血液中各种指标
的测定,可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态和疾病情况。下面将介绍血液一般
检查的方法和步骤。
一、采血
采血是血液一般检查的第一步,通常采用穿刺静脉或末梢静脉的方法。穿刺静脉适用于需大量血液的检查项目,如全血细胞计数、血液
生化指标等;而末梢静脉适用于采集小量血液,如血型鉴定、凝血功
能检查等。在采血前,医务人员需要先消毒采血部位,并使用无菌针
头和管状容器进行采血操作,以防止细菌感染和血液污染。
二、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是血液一般检查中最基础和最常见的项目之一,它包括红细
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的测定。血
常规可以帮助医生评估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早期发现和诊断一些常
见的疾病,如贫血、感染、出血等。血常规检查通常使用自动化血液
分析仪进行,具有快速、准确和可靠的特点。
三、血型鉴定
血型鉴定是一种常用的血液一般检查方法,用于确定一个人的血型
类型。血型主要分为ABO血型和Rh血型两种。常规的血型鉴定方法
是通过将被检者的血液样本与不同血清的抗体反应,从而确定其血型。
血型鉴定对于输血、器官移植等医疗操作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避免血
型不合引发的免疫反应。
四、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功能检查广泛应用于血液病学和外科手术等领域,用于评估人
体的凝血机制是否正常。常见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测定(FIB)等。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出血或血栓等凝血异常疾病,并指导
临床治疗和用药。
五、血液生化指标检查
血液一般检验
2021/1/12
16
【参考值】
表2-12 MCV、MCH、MCHC参考值
人群
MCV(fL)
MCH(pg)
MCHC(g/L)
成年人
82-94
27~31
320~360
1~3岁
79~104
25~32
280~350
新生儿
86~120
2021/1/12
27~36
鉴别缺铁贫和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前者 RDW增大,而后者常正常
2021/1/12
23
七、网织红细胞计数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或RET):是晚幼红 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红细胞间的过渡细胞,其胞质 中残存嗜碱性物质核糖核酸,经煌焦油蓝活体染色后, 嗜碱性物质凝聚成蓝黑色颗粒,呈现点状或线网状结 构,故名网织红细胞。
血液一般检验
2021/1/12
2
【原理】
Wintrobe法和微量法:均属离wenku.baidu.com法。抗凝剂处理的 全血注入Wintrobe管或毛细管内,以一定转速离心 一定时间后,计算红细胞层占全血的体积比。
血液分析仪法: HCT=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
2021/1/12
3
【方法学评价】
手工法:离心沉淀法、放射性核素法、比重计法、折 射仪法和黏度计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结构的异常 红细胞中出现异常结构。
• (1)嗜碱性点彩(basophilic stippling):红细胞
内含有细小嗜碱性点状物质,是核糖体凝集而成的。有时 与嗜多色性并存,也可发现于有核红细胞胞质内。大量增 多并呈粗颗粒状点彩,多见于铅中毒,也可见于骨髓增生 旺盛的其他贫血如巨幼细胞贫血等。
变小,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球形 细胞的直径也小于6μm,但其厚度增加,血红蛋白充盈好, 细胞着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
• (2)大红细胞(macrocyte):直径大于10μm。
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也可见于巨幼细胞贫 血。
• (3)巨红细胞(megalocyte):直径大于15μm。
• (2)高色素性(hyperchromic):红细胞着色深, 中央淡染区消失,其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增 高。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球形细胞也呈高色素性。
• (3)嗜多色性(多染色性,polychromatic): 红细胞呈淡灰蓝或紫灰色,是一种刚脱核 的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稍大,称嗜 多色性红细胞或多染色性红细胞。正常人外周
染粉红色,含较多细小均匀的淡粉红色中性颗粒。胞核为 深紫红色,染色质紧密成块状,核形弯曲呈杆状者称杆状 核,有时核弯曲盘绕而呈C形、S形、V形或不规则形,而 核呈分叶状称分叶核,通常为2~5叶,叶与叶之间经细丝 相连,一般以2~3叶居多,病理情况下分叶可达10叶。
【临床意义】
• (1)中性粒细胞增多(neutrophilia):中性粒 细胞增多常伴随白细胞总数的增多。
• 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产生自身
抗体导致白细胞减少。
• (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 1)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
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中幼粒或早幼粒细胞等) 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称为核左移。常见于 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 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
较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及严重的血管内 溶血后12~36h,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多。
• 3)急性大出血:在急性大出血后1~2h内,周围血中的血
红蛋白的含量及红细胞数尚未下降,而白细胞数及中性粒 细胞却明显增多,特别是内出血时,白细胞可高达 20×109/L。
• 4)急性中毒: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
• 2.形态异常较常见的有:
• (1)球形细胞(spherocyte):直径小于6μm, 厚度增加大于2.9μm。细胞体积小,圆球 形,着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
• (2)椭圆形细胞(e11iptocyte,oval cell):红 细胞的横径/长径<0.78,呈卵圆形,或两 端钝圆的长柱状。
• (3)口形细胞(stomatocyte):红细胞中央淡 染区呈扁平裂缝状,宛如微张口的嘴形或 鱼口状(图4-2-2B)。
• (三)红细胞形态改变
• 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在血涂片中见 到为圆形,大小较一致,直径6~9μm,平 均7.5μm。红细胞的厚度边缘部约2μm, 中央约1μm,染色后四周呈浅橘红色,而 中央呈淡染区(又称中央苍白区),大小约相 当于细胞直径的1/3~2/5
• 1.大小异常
• (1)小红细胞(microcyte):红细胞直径小于 6μm。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细胞体积可
• (1)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血中红细胞生 成素增多所致。
• 1)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
• 2)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
•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rma vera): 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 增殖性疾病,目前认为是多能造血干细胞 受累所致。其特点为红细胞持续性显著增 多,可高达(7~10)×1012/L,血红蛋白 达180~240g/L,全身总血容量也增加, 白细胞和血小板也不同程度增多。本病属 慢性和良性增生,部分病人可转变为白血 病等。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测
• 血液一般检测包括血液细胞成分的常规检 测(简称为血液常规检测)、网织红细胞检测 和红细胞沉降率检测。传统的血液常规检 测(blood routine test)只包括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计数。 近年来由于血液学分析仪器的广泛应用, 血液常规检测的项目增多包括血红蛋白测 定、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值测定和红 细胞形态检测;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值测定和血小板 形态检测。
• (7)棘细胞(acanthocyte,burr cell)及刺细胞 (spur cell):棘细胞外周呈钝锯齿状突起, 刺细胞外周呈不规则、不匀称的棘刺状突 起。
• (8)裂细胞(schistocyte):又称红细胞形态不 整、红细胞异形症,指红细胞发生各种明 显的形态学异常改变而言。红细胞可呈梨 形、泪滴形、新月形、长圆形、哑铃型、 逗点型、三角形、盔形等。
• (2)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白细胞总
数低于4×109/L称白细胞减少(1eukopenia)。当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称为粒细胞 减少症,低于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 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有:
• 1)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杆
• (2)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 body):红细胞内
含有圆形紫红色小体,直径约0.5~1μm,1个或数个,是 核的残余物质,亦可出现于晚幼红细胞中,此小体多见于 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红白血病及其他增生性贫血。
• (3)卡-波环(Cabot ring):成熟红细胞内出现一条
很细的淡紫红色线状体呈环形或“8”字形,曾认为是核 膜的残余物。目前认为可能是纺锤体的残余物或是胞质中 脂蛋白变性所致。提示严重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 贫血、铅中毒及白血病等。
• (4)靶形细胞(target cell):此种细胞的中央 淡染区扩大,中心部位又有部分色素存留 而深染,状似射击之靶标
• (5)镰形细胞(sickle cell):形如镰刀状
• (6)泪滴形细胞(dacryocyte,teardrop cell): 细胞呈泪滴状或手镜状。
• (7)棘细胞(acanthocyte,burr cell)及刺细胞 (spur cell):棘细胞外周呈钝锯齿状突起, 刺细胞外周呈不规则、不匀称的棘刺状突 起。
• (9)红细胞缗钱状形成(rouleaux formation): 涂片中红细胞呈串状叠连似缗钱状。
• 3染色反应的异常染色反应异常有以下几种:
• (1)低色素性(hypochromic):红细胞染色过 浅,中央苍白区扩大,提示血红蛋白含量 明显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
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也可见于某些血红蛋白病。
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均减少。某些病毒感 染性疾病,如流感、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巨细胞病 毒感染时,白细胞亦常减低。某些原虫感染,如疟疾、黑 热病时白细胞亦可减少。
• 2)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性白血病、
恶性组织细胞病、巨幼细胞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阵发 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以及骨髓转移癌等,白细胞减少同 时常伴血小板及红细胞减少。
• (4)靶形细胞(target cell):此种细胞的中央 淡染区扩大,中心部位又有部分色素存留 而深染,状似射击之靶标(5)镰形细胞 (sickle cell):形如镰刀状,见于镰形细胞性 贫血(HbS病)。
• (6)泪滴形细胞(dacryocyte,teardrop cell): 细胞呈泪滴状或手镜状。
• 【粒细胞】
•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 在外周血中 可分为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eutrophilic stab granulocyte,Nst)和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neutrophilic segmented granulocyte,Nsg) 两类。细胞体呈圆形,直径为10~13μm。胞质丰富,
• (一)白细胞计数
• 【参考值】 成人(4~10)×109/L;新生 儿(15~20)×109/L;6个月~2岁(11~ 12)×109/L。
• 【临床意义】 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值(成人 为10×109/L)称白细胞增多,低于正常值 (成人为4×109/L)称白细胞减少。白细胞 总数的增多或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 的影响,淋巴细胞等数量上的改变也会引
• 一、红细胞的检测和血红蛋白的测定
• 通过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发现其变化而 借以诊断有关疾病。
• 人群
血红蛋白
红细胞数
• 成年男性 120~160g/L • 成年女性 110~150 g/L • 新生儿 170~200 g/L
4.0~5.5×1012/L 3.5~5.0×1012/L 6.0~7.0×1012/L
• 【临床意义】
• (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 1.相对性增多 是因血浆容量减少,使红 细胞容量相对增加。见于严重呕吐、腹泻、 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 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2.绝对性增多 临床上称为红细胞增多症 (polycythemia,erythrocytosis),按发病原 因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后者称为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 (4)有核红细胞(nucleated erythrocyte):正常
成人有核红细胞均存在于骨髓之中,外周血涂片中除在新 生儿可见到有核红细胞外,成人如出现有核红细胞,均属
病理现象。主要见于:①各种溶血性贫血;②红白 血病;③髓外造血,如骨髓纤维化;④其他,如 骨髓转移癌,严重缺氧等。
• 二、白细胞的检测
常见于叶酸或(和)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贫血。 巨红细胞常呈椭圆形,内含血红蛋白量高,中央淡染区常 消失。
• (4)红细胞大小不均(amisocytosis):红细胞 大小悬殊,直径可相差一倍以上。这种现象见
于病理造血,反映骨髓中红细胞系增生明显旺盛。在增生 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等贫血达 中度以上时,均可见某种程度的红细胞大小不均,而在巨 幼细胞贫血时尤为明显。
• 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X线、γ射线、放射性核素等
物理因素,化学物质如苯、铅、汞等,以及化学药物如氯 霉素、磺胺类药、抗肿瘤药、抗糖尿病及抗甲状腺药物等 均可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
• 4)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Leabharlann Baidu各种原因引起的
脾脏肿大及其功能亢进,如门脉性肝硬化、淋巴瘤、 Gaucher病、Niemann-Pick病常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 少。
• 在生理情况下,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一天内存在
着变化,下午较早晨为高。妊娠后期及分娩时,剧烈运动 或劳动后,饱餐或淋浴后,高温或严寒等均可使其暂时性 升高。
• 病理性增多见于: • 1)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如金黄色葡
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 染为最常见的原因。
• 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严重外伤,
• 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 1.生理性减少 婴幼儿及15岁以前的儿童,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一般比正常成人低约10 %~20%;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均 可使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减少。
• 2.病理性减少 见于各种贫血。根据贫血 产生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可将贫血分 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增多、红 细胞丢失过多。
症酸中毒、尿毒症和妊娠中毒症;急性化学药物中毒,如 急性铅、汞中毒及安眠药中毒等;生物性中毒如昆虫毒、 蛇毒、毒蕈中毒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多。
• 5)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大多数白
血病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呈不同程度的增多,可达数 万甚至数十万。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还出现中性 粒细胞增多,并伴外周血中细胞质量改变。真性红细胞增 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骨髓纤维化等骨髓增殖性疾 病均可有中性粒细胞增多。各类恶性肿瘤,特别是消化道 恶性肿瘤,如肝癌、胃癌等可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