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视域下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改革
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深度推进的策略
或是 西方式 的 。在 日常生 活中 , 们是 中国人 ; 我 在 从事 研究 工作 时 , 们却 变 成 了 西 方人 。我 们 有 我 意无 意地 抑 制 自己 中 国式 的思 想 观 念 与 哲 学 取 向, 使其 难于表 现在研究 的历 程之 中 , 而只是 不加 批 评地 接受 与 承袭 西 方 的问 题 、 论 与 方法 。在 理 这 种情形 下 , 我们充其 量只 能亦 步亦 趋 , 以赶上 国 外 的学术潮 流 为能 事 。在研 究 的数 量 上 , 们 既 我 无 法 与西方相 比; 在研 究 的性 质 上 , 未能 与众不 也
思 路 , 国情 、 与 区情 、 情结 合 不 紧 密 。主要 体 现 校 在: 学科专 业教 育 与 教 师教 育 相分 离 的体 制 设计 没有从根 本上解 决 “ 学术性 ” “ 与 师范性 ” 的融 合问
的 思路 、 践 的思路 , 乎 是 中 国教育 学 的 通病 。 实 几 “ 们所探 讨的对 象 虽 是 中 国社 会 与 中 国社 会 的 我
Sta e is o e m pr v me to a h r r t g e f De p I o e n fTe c e s’Ed c to f r f No m a u a i n Re o m o r lUni e iis v r te s
LV e yi W n— பைடு நூலகம்g
( rh s No ma i e st La z o 7 0 7 . h n ) No t we t r l Un v r i y, n h u 3 0 0 C i a
Ab ta t Th e p i p o e n ft a h r ’e u a i n r f r lo h o ma nv r i e e d O b i li l u t a src : ed e m r v me t e c e s d c to eo n ft e n r lu i e st s n e s t ul mu tpe c li — o i d v t g s s e ft a h r ’e u a i n a d c n u t h o i e e c e s d c t n s s e a e n s p r t n a d e p o e i y t mso e c e s d c t n o d c ec mb n d t a h r ’e u a i y t msb s d o e a a i n x l r n o t o o t e c lia i g p te n fee n a y e u a i n t a h r n o a i n l e u a i n ta h r n d f r n e e s i r e o h utv tn a t r s o lme tr d c t e c e s a d v c to a d c t e c e s i i e e t lv l n o d r t o o f c n tu ta f c ly o e c i g wih h g e es o sr c a u t fta h n t i h l v l. Ke r s o m a n v r iis ta h r ’e u a in r f r s r t g e y wo d :n r l i e s e e c e s d c t e o m ta e is u t o
论高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论高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摘要]教师专业化是教师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方向。
鉴于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素,广西师大在教师教育改革中将课程改革作为着眼点,构建了与培养、培训目标相符合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力求满足不同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需要,为逐步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和专业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化课程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政府提出了由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转轨的战略决策,其中教师教育专业化成为教师教育发展最重要、最鲜明的特征。
为适应新的形势,实现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有效转型,进一步思考和探讨教师教育发展的问题,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一、专业化——教师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专业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其含义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作为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教师职业不断提升社会地位,争取成为专业的过程。
在世界教师教育专业化进程中,教师专业化的目标从对外在条件的追求转向对内在素质的完善,从追求教师职业的专业地区和权力转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追求。
这种转变使得以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为目标的取向逐渐清晰并成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
随着教师专业化内涵的不断深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已日渐凸显。
自卡内基小组和霍姆斯小组同时提出应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教师教育的改革方向,进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只能是通过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因此,如何依据教师专业化理念,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构建科学、完善、系统且符合中国国情的教师教育制度,就成为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二、课程体系建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1.教师职前培养。
教师专业发展视野下高师课程体系改革
湘 潭师 范学 院学报 ( 会 科学版 ) 社 d u l f i ga oma U i rt( o i c neE i n o ma o a tnN r l n esy S c( ) 二 高师 课程设置必须指向教师专业发展
高师院校是 培养 师资 的正式机构 , 是教 师专业 发展 中
一
教师 专业发展 与高师 课 程设置
最 有力 的正式社 会化来 源之一。课 程是实现培养 目标的关 键 。课程体 系如何设计 , 课程标准如何确定 , 直接影响到培 养 目标 的实现 。19 年北京召开 的“ 98 面向 2 世纪师范 教育 1 国际研讨会 ” 明确“ 当前 师范教 育改 革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 问题” 。培养具有 专业 化水准 的教师成 为 国际教 师教育 改 革 的 目标 。
教师的专业成 长或教师 内在 专业结 构不 断更新 、 演进 和丰 富的过程 ” 教师专业发展更 加强 调教师个 体 自身 的主 动发 展, 是教师通过 自身 的努 力 由一 个非专 业人员成 长为 一个 专业人员 的过程 。“ 教师专业发 展强 调教师 的终 身学 习和 终身成长 , 是职前培 养 、 新任 教师培养 和在职培训 , 至结 直
实施专业 自主 , 提升专业修养 , 成为一个具有较高专业素养
的教育教学 工作 者的专业成长过 程。“ 教师 专业 发展就 是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很多 , 包括 社会 、 学校等环境 因素 及教师 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 、 专业经 历 、 情感和心理 因素等
个人因素。其 中, 师课 程设 置与 课程 质 量起 重要 作用 。 高 课程设置是体现教师专业化的 中心环节 ,课程设置是学校 “ 教育的灵魂 , 是任何教 育研究 都无法 回避 的核心 问题。 因 ”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
我 国高等职 业教育是为 生产管理 服务第一 线培训 具备 综 合 职业能力和全面发展 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的教育形式 。 我 国 是 高等教 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职业 院校能否办 出特 色 , 键 关
在于教师。 建立一支人员精干、 素质优 良、 结构合理、 专兼结合、
相对稳定 的教师 队伍是提高高等职业教 育质量 的重要保证 。 高
上年增加 了 171 万人 。全 国普通 中等专业学校 381 , 7. 2 0 所 专
任教 师 2 . 49 0万人 ; 国职业高 中 59 6所 , 全 1 专任教师 3 . 08 7万 人 ; 国技 工学校 29 5所 , 全 9 专任教 师 2 . 0 3万人 ; 国成人 中 4 全 等专业学校 210所 , 中专任教师 6 6 2 其 . 万人 。 7
l 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现状
结构不合理 ;3职称结构不合理。 ()
22 科研 水平较低 .
首先 , 随着高校扩招 , 高职高专教师 的工作量大 幅增 加 , , 教 师长时 间疲于备课 、 上课 、 改作 业 , 批 很难 有精力 从事科 研活
动。 其次 , 高职高专教师本身对科 研活动认识不足。 他们忽视 了
结构 、 技能结构 的要求 ,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 开发新的教学体 系
和教学 内容 ,并 且具 有较强的课 堂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 能力。
师总人数的 8%。 0 但是 目 前大部分高职高专 院校达到这一标 准
一
5 一
维普资讯
的教师人数 并不多。 据对 1 万多名高职高专教师 的抽样调查结 果 显示 , 校毕业后直 接任教 的 占 6 . 由其他高 校调 入的 高 71 %, 占 87 由企 业调入的 占 2 . 由科研 机构 调入 的 占 2O 。 . %, 22 %, . %m
教师专业化视野中的高师教育实习之思考
客观原因, 主要是主观认识不足而引起) 导致高师 ,
实 习生对 教育 实 习 的认 识 不 足 , 教 育 实 习 中缺 乏 在 积极 性 。绝大 多数 实 习生认 为教育 实 习仅 仅是 学 院 要他 们完 成 的“ 项 任 务 ”是 他 们 毕 业 成绩 中 的 一 一 ,
项 考核 , 习不过 是 到 下 面 上 几 节 课 而 已。 为 了有 实 利 于就业 。 们更 关注 形式 上 的成绩 , 他 而没 有认 真 去
就从 教师 专业 化 的 角度 重新 审视 高 师 教 育 实 习, 以
抛 砖 引玉 。
一
、
教育实习的性质: 一项常规工作, 是 还是一
研究 自己实 习 中所 遇到 问题 , 因而 在实 习过程 中 , 责
维普资讯
辽 宁 教 育 研 究 ・0 6年 第 6期 20
教师 专业化视野 中的高师教 育实 习之思考
林爱菊
( 州 大学, 温 浙江 温 州 3 5 3 ) 2 0 5
摘
要: 教育实习是一门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 是师范实 习生将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 于教育 实践, 获
育 实 习界定 为 师范 院校 “ 教学 计 划 中 的一个 重 要组
为 了发挥 教育 实 习在培 养“ 准教 师 ” 中应 有 的作 用。 笔者 认 为应从 教 师专 业 化 的角 度 重 新 认 识 教 育 实 习的性 质 : 育实 习应 是 一 门综 合 实践 活 动课 程 , 教 是 职前 教师专 业 化 的实 践基 础 , 不 应 仅 仅 是 教 学 而
任心 不强 , 不认 真备 课 , 不认 真 去 了解学 生等 现 象 时 有发 生。 这样 最终使 得 教育 实 习流 于形 式 , 过 场 , 走 效果 不能 令人 满意 。
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思考
师范生更多 的 自主选择空间 。工是充实必修 课程 门类 ,除心 理学 、 教育学 、 学科教材 教法课程之外 , 增加现代教育技术、 教
3 . 1 学术性 与师范性
闻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呈现 出教师 教育课程 比例和门类
展课程 门类 、 调整课程 比例 , 在 构建职前职后 、 培养培训- 一 体
2 . 2专 业 性
化的完整 教师 教育课程体系方面积累 了一定经验 。 1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 内容 等三 方面开展教师教育课程 的改革 。
1 . 1 优 化 课 程 结构
2 0 世纪 8 O 年代, “ 教师专业化” 成为教师教育新理念和新
教师教育理论课程与基础 教育 实践的联 系。 1 - 3 调整课程 比例 是否会影响师范生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教育课程能否
在原有基础 上继续扩充 ?这些 问题 都是我 闲百年师范教育史
与2 O世纪八九十年代教师教育课程学分 ( 学时)占所有 中“ 学术性” 与“ 师范性” 之争 的具体体现, 也是高师 院校在课 课程学分( 学时) 比例不足 6 %相 比, 目前教师 教育课程 的学分 程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思考 的问题 。 数和学分比例显 著提 高。 2 教 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
在学分制课程 体系 下, 许多高校对课程实行模块化设置 , 教师教育课程作为一个独立模块 , 上 j 通识 教育课程 、 学科专业
高师 院校教师教育 课程 的设黄小能脱离 中小学教育教学
课程等模块并列 。根据教师专 I k 发展 的需求 ,高师 院校一方 实际, 应 从基础教育改革的需求 出发 , 为基础教育培养一批 高 面将 教育 理论基础课程 、 教育实践基础课程 、 教育科研基础课 素质专业化的师资力 ,以教j J i l j 专、 l 化发展实现 新课程 的有 程以及教育 见习与实习作为教师教育课 程结构体 系的核心构 效 实 施 。 成要素, 另一方面存 课程 结构中突显 实践类课程的重要地位 , 实施“ 四年一体” 教育实践模式, 将教育教学技能培养分 阶段 、
专业认证视域下师范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专业认证视域下师范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研究发布时间:2021-03-26T15:44:32.070Z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12月作者:陆万顺马旭闫洁[导读] 师范类专业认证秉持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理念,是一个专注于培养师范类人才专业素养和能力的过程宁夏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宁夏固原陆万顺马旭闫洁 756000摘要:师范类专业认证秉持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理念,是一个专注于培养师范类人才专业素养和能力的过程。
师范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符合新课改和培养合格师范生的要求,在培养师范生的核心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师范专业课程积极适应专业认证的要求,专业认证不但可以使师范院校的课程改革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转变与提升,同时还可以促进师范院校的教育理念转变,让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教育水平变得更加有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专业认证;师范专业;课程教学引言:师范类专业认证秉承学生中心(SC)、产出导向(OBE)、持续改进(CQI)的核心理念,其目的在于运用成果导向和评价机制、改革培育机制,让教师教育质量的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有效的为国家培养出更加卓越的教师,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对照师范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师范类专业认证强化的是师范专业的内涵建设。
为了加固卓越师范生的培养基础,师范类专业认证必须要加快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步伐。
本文将围绕培养一、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内涵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过程为:师范院校通过教育评估专家的审核以及评估,检验办学目标的达成度,通过自身主动接受办学质量的检验,最终找到存在的问题以及差距,以此来提高办学质量。
在国家制定的标准下,由教育机构相关组织的专业人员在自愿接受认证的原则下,对接受认证的师范类高校进行审核以及评测,这就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涵义所在。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师范教育教学基本都以教师教育为主导,以教师的授课为主,经常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立场,所以“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就凸显了教师教育以学生立场为主体的这一核心思想,要充分的尊重学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遵循师范生的成长规律以及遵从师范生的心理特点。
论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高师课程改革
【 关键 词 】教 师专 业化 高师课 程 改革
一
、
教师 专 业化 已经成 为 教 育研 究 的热 点 问题
学 生 学 习 的 促 进 者 、教 育 教 学 的研 究 者 、合 作 者 和学
习者。
教 师 专 业 化 是 世 界 教 师 教 育 发 展 的趋 势 和潮 流 , 也是 我 国 教 师教 育 改革 所探 讨 的热 点 问 题 之 一 。早 在
是演 好 这 个角 色 的关 键 。笔 者 试 图 分 析 目前 高 师 课 程
我们 一 般 认 为 高 师课 程 有 两 种 类 型 :一 类 是 理 论
课 程 ,一类 是 实践 性课 程 。理 论 类 课 程 主要 以讲 授 为 主 ,而 实践 类 课 程则 以实 际操 作 为 主 ,如 :教 育 实验 、 实 习 、见 习 活 动 等 。 教 师 专业 化 背 景下 ,要 求 教师 不
・哆 《 ・ 《 血 I , 场
●2 8 0 年第l期● 0 l
论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高师课程改革
秦秋 霞 于 海 涛
( 疆 石 河 子 大 学 师 范 学 院) 新
【 摘 要 】教 师 专 业化 已经 成为 世 界 教 师教 育 改 革 的发 展 趋 势和 潮 流 。教 师 教 育在 教 师专 3  ̄4 k  ̄的过
3课 程 类 型 单 一 ,
随 着 教 师专 业 化 的 深 入 发 展 ,教 师 教 育 面 临 着 前 所 未 有 的 机 遇 和挑 战 。 作 为 教 师 专业 发 展 依赖 的 专 业
教 育 体 系 ,高 等 师 范 院 校 在 教 师 专 业 化 的 过 程 中 扮 演 着 最 重 要 的角 色 ,而 构 建 适 应 教 师 专 业 化 的 课 程 体 系
专业化视野下教师的素质结构及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探析
质, 许多学者根据社会变革的挑战、 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及先进国家的教育 基础。 经验提出了我国教师的素质要求和理想中的教师素质结构。关于教师专
业素质结构的划分, 前国内大体存在三分法、 目 四分法、 五分法等几种观
点。其中三分法以华东师大著名学者叶澜教授为代表, 她将教师素质分 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它既有静态性的内在一面, 又有动态性的行为一
20 年 9 09 月
蒋泓洁 : 专业化视野下教师 的素质结构及高师院校教师教 育改革探析
1l 1
面。它具有时代性、 针对性、 综合性和发展性等特征。提出教师的素质培
( 教育实践环节薄弱导致师范生专业能力的缺失 三)
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 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教育教学能力养成为
养, 是相对于学科专业素质培养而言的一种教育职业的教育活动。这种
的研究, 二是对“ 教师素质” 的研究。2 世纪7 年代中期以来, 0 O 一些社会 业区分开来。这类研究是从一般性、 专业的角度来考虑的, 它主要适用于 作为专业人员群体所应具有的特质, 对专业人员个体专业结构的分析有
一
人才在品性、 知识、 技能和能力上的要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必须 力, 教师应在专业理念指导下对传统意义上的热爱学生和热爱教育有新
从以上关于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理论分析可以看出 虽然研究成果 与专业情意、 专业知识与实践知识、 专业技能三大素质内核进行。教师素
质的结构应该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适应现代社会和人的发 展需要的思想、 知识、 能力等身心特征和职业素养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 它不仅是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同时还是对教 师自 身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的因素的综合。既要体现教师职业的特殊
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高等师范院校课程改革
求 人 手 , 革 其 课 程 目标 和 结 构 。 而探 索 到 高师 课 程 体 系设 置 的科 学 之 路 。 改 从 关 键 词 :教师专业化; 等师范院校 ; 程改革 高 课
中图分类号 :G 6 92 5 .1
文献标识码 :A
16 9 6年 联 合 国教 科 文组 织 在 巴黎 召开 的 “ 关 于教师 地位 的政 府 间特 别会 议 ”首 次 明确 承认 应
二 、从教 师专 业素质 看教 师专 业化对 高等师范院校课程 改革的要求
每 一 种 专 业 工 作 对 于 从 业 人 员 都 有 一 定 要
求 , 师作 为教 育专 业人 员 。 必须 具 有一 定 的专 教 也
有 其 自身 的职业 要求 和 职业 条 件 。有 专 门的培 养
制度 和管 理制 度 。 它是教 师 在整 个 专业 生 涯 中 . 通
共 事业 的职 业 . 要专 门的知 识 和特 别 的才 能 , 需 并 需 经 过 长期 持续 的努 力 才 能 获 得并 维 持 【 从 2 ” 。 0 世纪 8 0年代 以来 , 师专 业 化 已经成 为 世界 性 潮 教 流 ,而 当前我 国 的高等 师 范 院校课 程 设 置 已无 法 满 足其需 要 。鉴 于此 ,本 文从 教 师专 业 化 角度 出 发 , 我 国高 师课 程 的理 念 和结 构进 行初 步探 讨 。 对
师 资格 和 教 师 教 育 机构 的认 定 制 度 和 管 理 制度 ;
、
教 师专业化的 内涵 与特 点
1 .教 师 专 业 化 的 内 涵
专 业化 或专 业社 会化 有 两层 含 义 :一 是指 一
个普 通职业 群体逐 渐符合 专业标 准 、 为专 门职业 成
新课程背景下高师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新课程背景下高师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摘要]基础教育新课程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师院校要适应并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必须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重视通识教育和通才培养,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环节,革新教学方式手段,并注重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以切实提高师范生的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新课程教师素质高师院校教学改革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健康、有序、全面地推进。
基础教育新课程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基础教育“母机”的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人民教师的摇篮,这是社会赋予它的特殊使命。
然而,长期以来,高师院校的教学存在着“脱离培养目标、脱离高师特点、脱离基础教育实际、脱离三个面向”的弊端,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脱离现实,陈旧老化,缺乏现代性、实用性、多样性。
面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形势,高师院校必须主动适应新课程的理念,更新教学观念,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革新教学方法手段,使培养的人才符合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各项要求。
一、基础教育新课程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在传统的基础教育中,教师的核心素质是完成知识的转移,强调教师尽可能多地掌握静态的知识。
而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而是不仅要完成传授知识的使命,更要成为教育的促进者,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服务,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情意结构。
具体来讲,新课程对教师素质的核心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先进的教育理念。
先进的教育理念具体包括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
新的教育观要求教师立足于未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使教育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服务;教师应认识到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健康发展。
新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有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的个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浅谈高师院校教学改革
2 0 年第 1 期 09 2
文化 教 育
浅谈高师院校教学改革
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晶
( 福建工程 学院, 福建 福 州 3 0 0 ) 5 18
摘 要: 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的高师院校应以强化 师范专业为 目 , 标 以综合 办学为方 向, 围绕提 高课 堂教 学质量 , 学生教 育实践 能力 的培养 , 重视 采 用多 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多样化学 习方式的形成 , 而促进教 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 时代对 高素质教 师的培养要求。 从 实现 关键词 : 素质教 育; 高等师范院校 ; 教学改革
改革 , 首先应在教学计划的修订和课程设置的调整上突出师 范院校教师 教育 的特点 , 并适应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 的需要 。这就要求我们要增强学 科专业课程 的师范性 , 提高教育类课程教学 的学术 性和实用性 , 实现学 科专业教育与教育学科专业的有机融合 , 化课 程结构 , 高教育类 优 从提 课程的质与量人手 , 加强对学生教育专业理论知识 、 现代教 育信息技术 1 素 质教 育 的 内涵 素质教育就是指为实现受教 育者素质的不断优 化组合 , 构建科学健 的应用知识 以及教育实践 能力的培养 , 促进学生教育专业素质水平 的快 全的素质结构 , 为促进受教育者全面、 和谐 、 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的教 速提高。 育。 其次, 在课 程内容的选择上 , 既要重视教学 内容 的师范性与学术性 从教育 目 的角度看 , 标 素质教育以全面培 育和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 的整合 , 促进教学 内容 的应用性 与理 论性的有机结合 , 又要通过文理交 质 为 目的 , 以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 能力为重点 , 就德 、 、 、 叉、 造 智 体 学科融合 , 突出信息技术应用等 实践性课程 , 实现课 程结构 的优化组 美、 劳全面发展 的合格公民; 从教育的功能看 ,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 合, 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 的课程体 系和教学 内容 , 促进学生综合素 ’ 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 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 目的, 以尊 质 的全面提 高。 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 , 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 的教 再次 , 教师怎样教与学生怎样学 , 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和教 这 育;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 , 不同的时代对受教育者素质 的要求总是 随着 学的质量。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 中要充分尊重学生 的主体性 , 要培养学 社会 的发展 而不断变化和提高 的, 强调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 、 关注和促 生形成 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 的能力。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来看 , 个体 进人 的全面发展乃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 核心和 目 。 标 因此 , 我国正在全面 的思维水平是 学习的前提和结果 ,而创造性思维 是个体学 习的最高形 推进 的素质教育 , 既是教育领域 的深刻革命 , 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 式 , 也 那种用外部的、 被动 的、 反复灌输的方式追求记忆和掌握知识的学 习 新和进步。 观, 其结果必然影 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和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 因此 , 教师 2 全面提升高师 院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水平 必须按照学生的经验和认知结构来组织教学活动 ,提倡启发式教学 、 注 教育的质量最终取决于教师的质量, 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 重因材施教 , 不断反思 自己的教学实践 。 量的教育。教师是教学改革 的主体力量 , 是决定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 4 对学生的评价观的改变 键性因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 中可以从 以下三个方 面人手 : 教师对学生所持的评价观将直接影响课 堂教学 的效果。 从多元智能 首先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方面。 教师 的教学观决定着他的教育行为 理论研究的角度看 , 由于人类的思维和认识世 界的方式是 多元的 , 人类 的方 向和结果 , 并对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发展水平 产生重要 的影响 。素 的智能结构也是多元的 , 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质教育要求改变传统教学中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 习、死记硬背 、 中都发挥着 巨大的作用 , 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 因此 , 那种单纯依靠用纸笔 机械训练的现状 , 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 的能力 、 分析和解 决问题 的 的标准化考试来评价学生或者考察学校教育的效果是片面的 , 会使学 这 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 促进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 、 研究能力 、 新 生身上的许多重要潜能得不到确认 和开发 。 创 所以 , 学生进行评价时, 对 应 能力 、 实践能力及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 素质教育 的教学观是将教 学 特别侧重 于评价学生解决 问题过程 中所表现出来 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 过程视 为师生交往、 积极互动 、 共同发展 的过程 ; 是在教学 中重 结论更应 力 , 尽量避免使用单一的评价方法 。另外 , 从学 生个体发展 的角度来看 , 重 过程 、 注 学科 更关 注 人 的 教 学 过程 , 养 和 形成 学 生 积极 主动 的 、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 关 培 多 双基 ” 的同时 , 要更注重发展 样性的学 习方式和创新思维能力 , 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 的学 习 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能力 。因此 , 从 高师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 共 同体 ,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这一教学 观科学 、 面的反映 了教学 异 , 全 改革现行学生评价体 系中过 于重视考试成绩 的倾 向, 确立多元 的评 过程的本质。 所以 , 高师院校教师必须改变传统 的教学观 , 真正确立 以学 价观 , 即建立 以学生综合 素质评 价 、 学业成绩考核 与解决 问题 的实践能 生为中心 的教学思想 , 自己从知识 的传授者 、 学的支配者转变成学 力相结合的综合评 价观 , 把 教 科学 、 公正的评价学生 , 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 生 的引导者 、 合作者和组织者 , 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 向更加重视 能力 和 发展和改善教育教学的功能 , 而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 。 从 素质培养方 面的转变。 总之 , 高师院校必须坚定不移地坚 持以优质师范教育为基础 , 以强 其次 , 培养 高素质的教师 , 要 就必须从两个方面提高教师 的专业 素 化师范专业 为 目 , 标 强调综 合性办学 的方向。围绕提高课堂 教学质量这 质: 第一 , 拓宽教师的专业视野 , 全面优化教师本学科 的专业 素质结构体 核心问题 , 通过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 重视教学内容的文理 系。高师教师要具有广博 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信 息技术 的应用知识 , 以适 渗透和多学科的交叉 与融合 , 注重理论联系实 际、 进师范性与学术性 促 应素质教育对高素质人才培养所要求的知识面宽 、 理渗透 、 文 学科交叉 、 的整合 , 加强对基础 教育课 程改革理论与实践 的研究 , 加教育理 论与 增 课程结构综合化 的需要。 第二 , 必须具有精 良的教育专业素质。 从教师专 实践 的课时 比例、 突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等实践课程的地位 与学生 业发展 的角度看 , 高师教师 的教育专业素质决定着教师 的教 育、 教学成 教育实践能力 的培养 , 教师应采用灵 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 促进学生形成 就, 决定着培养学生的质量 , 也决定着一个学校教育教学 的水平 , 从这一 自主、 多样化的学 习方式 , 深入地 开展教育科学的研究 , 从而促进教学质 意义上说 , 教育专业素质是教师专业发展 的核心。 量 的全面提 升, 实现时代对高素质教师的培养要求 。 再次 ,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是提高课 堂教学质量 的 参 考 文献 关键因素。教师的创新 能力决 定着他学术水平的高低和教学水平 的高 f】中共 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 育改革全 面推进素质教 育的决定『1 l z.
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现状与思考[论文]
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思考摘要在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宏观背景下,高师院校以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为目标,以“优化结构、强化实践”为改革路向,着力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比例等三大方面开展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改革具备适时性、专业性、适应性、实践性等特点。
未来应处理好学术性与师范性、延长时间与提升质量、门类设置与结构整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课程改革与学理基础等五对关系。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实践性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进入21世纪,随着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已显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范生从事基础教育的理念、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技能的形成。
在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宏观背景下,高师院校迈开了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以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为目标,以“优化结构、强化实践”为改革路向,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拓展课程门类、调整课程比例,在构建职前职后、培养培训一体化的完整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1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近年来,高师院校着力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比例等三方面开展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
1.1 优化课程结构在学分制课程体系下,许多高校对课程实行模块化设置,教师教育课程作为一个独立模块,与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等模块并列。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高师院校一方面将教育理论基础课程、教育实践基础课程、教育科研基础课程以及教育见习与实习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体系的核心构成要素,另一方面在课程结构中突显实践类课程的重要地位,实施“四年一体”教育实践模式,将教育教学技能培养分阶段、分层次进行,使技能培养贯穿于大学四年之中。
1.2 拓展课程门类教师教育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类,改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高教师教育选修课比例,并结合中小学教学实践设计与相关课程,如,教学管理专题、课程与教学论专题等教育理论课程,教学设计、班级管理、基础教育课程开发等教育实践课程,以及中学教育科研实践等教育科研课程,给师范生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
浅谈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 课堂教学改革
2021年6期150浅谈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课堂教学改革高 晶(四川文理学院 评估处,四川 达州 635000)摘要:面对振兴教师教育的新要求,我国于2018年正式启动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通过前期的试点工作理顺了工作思路,积累了工作基础,目前已迈向全面推进阶段,这对地方高师院校而言既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发展机遇。
关键词:师范类专业认证;课堂教学;师范技能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 (暂行) 》, 正式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2018年1月,国家又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这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体现了国家对教师培养的重视。
师范类专业认证作为我国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战略举措,它的开展既有助于摸清我国师范教育的现状,又能进一步强化师范院校的使命意识,为师范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依据。
而作为高校教学工作核心的课堂教学,无疑它的质量提高,是顺利通过专业类认证的有力保障。
一、地方高师院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1)重理论教学轻技能训练。
地方高师院校是培养地方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主要阵地,其发展宗旨也应是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培养的人才也应是符合地方基础教育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但当前地方高师院校的课堂教学仍存在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联系等问题。
这使得地方高师院校师范毕业生在应聘工作时,往往在面试环节比较欠缺,而用人单位在学生被录用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在为学生的教学技能欠缺买单。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受传统教学思维模式影响。
传统课堂模式是以教师讲授教材知识为主要教学方式,学生以掌握教材知识为主要目的,教师是课堂的主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只是教师的工作对象,而这种“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在教师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和现代技术的发展而转变。
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研究探索
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研究探索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而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则是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阵地。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教育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与探索,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的研究与探索,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的核心资源,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培养出来的教师的质量。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高师院校应该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引进与培养,为教师教育提供优质的教学人才。
需要加强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成长的关怀,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
还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二、课程设置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紧跟教育发展的潮流,结合当代教育的理念和需求,设计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综合素质。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对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提高实际教学能力和水平。
三、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教师教育的需求,需要进行转变和创新。
在教学模式方面,高师院校可以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如案例教学、讨论教学、项目教学等,鼓励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开设在线课程或者混合式教学,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和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四、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环节,高师院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与设计,注重学生在实际教学岗位上的实习和锻炼,提高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和应变能力。
还需要积极与各级学校和教育机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实践基地,提供学生实践教学的机会和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浅议新课改背景下高师院校的教学改革
o h e c riuu r f r ,a j s h u rc lm ,r f r t e ta hn n g me tme h ns , ft e n w u rc l m e o m d tt e c riu u u e o m h e c ig ma a e n c a im
i g. n
Ke r s pe a o c le c to t a hi g r f r ; w u rc l m y wo d : d g gia du a in; e c n e o m ne c r i u u
教 师是 履 行 教 育 教 学 职 责 、 递 和 传 播 人 类 文 明 的 专 传 业人员 , 学校教育职 责 的主要实 施者 , 担着 教 书育人 、 是 承 培 养 社 会 建 设 者 、 高 民族 素 质 的使 命 。 在 新 形 势 下 , 别 提 特 是 新 世 纪 国家 对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进 行 全 面 改 革 的 背 景 下 , 作
维普资讯
第 3 0卷 第 4期
Vo . 0 No 4 13 .
丽 水 学 院 学 报
J oURN AL 0F L S I HUIU NI f VERS T I Y
2 0 年 8月 08
A u 20 g. 08
浅 议 新 课 改 背 景 下 高 师 院校 的教 学 改 革
Ab t a t N e sr c : w Cur iul rc um Re o m g v s he fr i e t ne r qu r me s o h p i r a d e o a y c o w e ie nt t t e rma y s c nd r s ho l n t a h r o r f s i na u lt , bu s a m p r a s or t a n ng f ur e c r i i a y a e c e s f r p o e so lq a iy t a n i o t ntba e f r i i ut e t a he s n prm r nd s c d r c o s,no m a i e s te ow v e is o o e s d v c d fom he n w e on a y s ho l r lun v r iis n ha ea s re fpr blm i or e r t e Cur i u um rc l Re or .So, o m a ni e s t ho d de pe h i nde s a i f m n r lu v r iy s ul e n t e ru r t nd ng,a c i l da t h e uie e s nd a tvey a pt o t e r q r m nt
当前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及改革趋势
系中很难体现 以教学技 能为主的培养模 式和培养过程 , 一般
只 注重 理 论 的 教 学 , 教 学 技 能 的 培 养 远 远 无 法 满 足 基 础 教 对 育 对教 师 素 质 的 需 要 。对 此 , 内 不 少 专 家 学 者 进 行 了 研 国
本文选取东北 师范大学 、 西北师范 大学 、 华南 师范大学
程、 能课 程和 实践课程 并重是教师教 育课程改革的主要 趋势。同时, 以严格的教 师资格准入 制度 来保证 技 要
和 引导 教 师教 育 的 质 量 。 .
[ 关键词] 高等师范 ; 教师教育 ; 课程设置 ; 改革
( 中图分类 号] 6 2 [ G4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10 —54 (0 90 —0 8 —0 0 8 19 20 )3 14 3
教 师 教 育 课 程 改革 方 案 , 进 行 了 比较 分 析 。 并
三 所 学 校教 师 教 育 ( 格 ) 资 课程 应 修 学分 比较
究。如陈红云认为师范 院校教师教育类课 程存在 的问题 有 :
一
是课程结构单一 ; 二是课 程 内容 陈 旧, 三是 没有注重 教学
实践环节 。 u 又如 , 江家发 、 蒲绪风 在文章 中指出 : 据 国内 根 权威 学者 的研究结果 显示 , 国教师在 开设 的三类课程 中 , 我 普通教育课程 ( 文化知识课程 ) 占教学总时数的 2 %-2 %, 0 - 5 教育专业课程 ( 教育知识课程) 占教学 总时数的 7 %~1 % , 1 学科专业课程 ( 学科 知识 ) 5 -7 %, 6 %- 0 占教学总时数 的绝大 多数 比例 。很显然 , 对学术性的重视 远高于师范性 。 】
务。问题 出在哪?究其原 因主要是 , 高等师范 院校的培养体
教师专业化视野下高师物理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2012年第10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10,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310期)Total No .310基金项目: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项目(贵州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科学特岗教师专业化现状与发展研究)。
收稿日期:2012—06—17作者简介:魏明(1980—),男,贵州沿河人。
贵州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教师专业化视野下高师物理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魏明,邓泽新,陈永冰(贵州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18)摘要:我国高师物理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要体现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一是要整合物理学科课程;二是要拓宽普通文化课程;三是要强化教育类课程;四是要加强教育实践,突出教育技能和实践课程。
关键词:物理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10—0060—03一、物理教师专业化呼唤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一)教师专业化反映了世界教师教育的改革目标教师作为一种专门的社会职业已经走过了几百年的历程,伴随着学校的产生就出现了,但教师专业化的提出却是在20世纪。
20世纪5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首先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理想,即将教师的培养作为一种专业性的职业来进行。
当前,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世界教师教育的改革目标和发展潮流。
事实上,早在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业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必须经过严格、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并特别强调了教师的专业性质。
这种提法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了各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普遍关注。
例如,斯腾豪斯提出了“教师成为研究者”;埃利奥特提出了“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凯米斯等提出了“教师成为解放性行动研究者”的口号。
教师专业化下的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问题研究
・
学 术新论 ・
教 师 专 业 化 下 的地 方 高 师 院校教 师教 育 问题 研究
梁 洪 亮
( 丘 师 范 学 院 数 学 系 , 南 商丘 4 6 0 ) 商 河 70 0
摘
要 : 高教 师素 质 的 关键 是加 强教 师 专 业 化 建 设 。地 方 高师 院校 教 师 教 育 专 业 化 存 在 一 提
1 8
第 2 4卷第 3期
21 0 1年 6月
高 等 函授 学报 ( 自然科学 版)
J u n l fHihe re p n e c u ain( t r lS in e ) o r a g rCo r s o d n eEd c to Nau a ce c s o
Vo . 4 No 3 I2 .
地方 高师 院校 培养模 式虽 可使 学生学 习较 多 的学 科专 业知识 , 内容 过于 高深 , 但 未来 的教学 工作 中
有很 多应用 不 上 , 真正 需 要 的相 关 知 识 却 所 学 而
甚少 。对 于未 来 的教师而 言 , 专业 理论 的掌 握 , 对 应 当更 侧 重于 了解 知 识 的 产 生过 程 、 知识 之 间 相 互 的联 系 以及 整个 知 识 体 系 的框 架 , 中去 理 解 从 专业 知识本 身 的思维 形式 和思 维方法 。他们很 可 能对 学科前 沿 的 内容 掌 握 得 并不 详 尽 , 应 当知 但 道那 些 内容 出现 的理 由以 及 给 本 学 科 带 来 的 变 化 , 当知 道那 些 内容 的创 造性 之所 在 。 应 1 3 教 学改革 滞后 于基础 教 育发 展 . 新一 轮基 础教 育 课 程 改 革 , 以培 养 学 生 的创
师范专业认证视域下高师图书馆“教师教育一体化”服务模式探究——以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读者服务山东图书馆学刊2020年第4期∗本文系2019年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 河北省高校图书馆助力 双一流 学科建设研究 (项目编号:19457652D )研究成果之一㊂师范专业认证视域下高师图书馆教师教育一体化 服务模式探究∗以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樊会霞㊀赵雪云㊀姚秀敏(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北石家庄050024)[摘㊀要]㊀师范专业认证给高师图书馆教师教育服务带来了机遇与挑战㊂针对高师图书馆资源保障作用不明显㊁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㊁教师教育服务体系未形成的困境,在 学生中心㊁产出导向㊁持续改进 师范专业认证基本理念引领下,着力从资源空间服务一体化㊁校内校外一体化㊁职前职后一体化三方面探讨教师教育一体化服务模式构建策略㊂[关键词]㊀师范专业认证㊀高师图书馆㊀教师教育一体化[中图分类号]㊀G258.6㊀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1㊀引言2014年12月,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在江苏㊁河南和广西进行师范专业认证试点㊂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全面开启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专业分级认证工作㊂师范专业认证以 学生中心㊁产出导向㊁持续改进 为基本理念,对师范专业办学条件㊁教学质量提出了更多㊁更具体的要求,对师范生提出了 践行师德㊁学会教学㊁学会育人㊁学会发展 毕业要求,以期规范和引领师范专业发展方向,提升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1]㊂2018年1月25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 各地各高校要将师范类专业认证作为教师教育建设改革的突破口,重塑体系㊁落实保障㊁提高质量,推进教师教育振兴发展 [2]㊂师范院校担负着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重任,决定着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建设㊁辅助课程教学㊁开展信息服务等方面应着眼于院校师资培养目标的达成㊂通过文献调研发现,有学者在高师图书馆服务基础教育㊁教师教育方面提出了诸多可行性操作思路和建议㊂如陈恒玉等以忻州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探索高师院校图书馆服务顶岗实习 岗前知识储备㊁岗中文献保障㊁岗后跟踪调查 的三个阶段[3]㊂张宛艳以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从图书馆服务创新视角,探索出一条高校图书馆助力国培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4]㊂王申红以阜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深入探讨了 国培计划 背景下中小学教育信息共享平台构建[5]㊂邸春姝等借助校内 L -D -D -R -C 和校外 G -S -L -S 发展共同体,探讨了师范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6]㊂但鲜有学者从师范专业认证视角探讨高师院校图书馆教师教育服务模式创新,基于此,本文以师范专业认证理念来构建教师教育一体化服务模式无疑是一个亟待探索的课题㊂2㊀师范专业认证视阈下高师图书馆教师教育服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㊀㊀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为保证基础教育从业人员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由相关教育认证组织和专家学者对高校师范类相关专业的教育质量进行考察㊁评估和审定的过程 [7]㊂师范类专业认证不仅要求高等师范院校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也为高师图书馆教师教育服务带来了机遇与挑战㊂2.1㊀高师图书馆教师教育服务面临的机遇(1)突出了 学生中心 的资源保障机制㊂师范专业认证对师范专业学校办学条件㊁师资建设㊁教学设施配备㊁资源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指明确的要求,并突出 学生中心 的资源保障机制㊂高师图书馆作㊃35㊃为培养师范生的第二课堂,将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全面发展作为配置教育教学资源的基本依据,助力学生学业成功㊂(2)强化了(U -G -S)大学 政府 中小学的协同育人机制㊂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强调协同育人,师范专业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基础教育学校建立权责明晰㊁稳定协调㊁合作共赢的 三位一体 培养机制[8]㊂高师图书馆应积极融入协同教研㊁共同发展机制中,助力师范生人才培养㊂(3)深化了教师职前培养与教师在职培训一体化㊂师范专业认证对师范生职前㊁入职㊁职后培养阶段提出相应要求,与此同时,师范专业三级认证要求高校对师范专业毕业生进行持续跟踪服务,可谓深化了教师职前培养与教师在职培训一体化[9]㊂高师图书馆应探讨如何通过教师教育一体化服务,助力高校教师教育质量提升㊂2.2㊀高师图书馆教师教育服务面临的挑战(1)资源支撑保障作用不明显㊂在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方面,资源结构重 基础教育理论 轻 教学资源建设 ,大多高师图书馆教育类资源品种与数量较丰富,内容涵盖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但大多没有系统配置中小学教材及参考书数据库,缺乏师范特色资源库和学科门户,难以满足师生对相关教学资源需求;空间资源配置方面,大多设置了学科信息共享空间或学习共享空间,主要用在学生自主学习上,较少开展教学支持性活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由于缺乏高素质的馆员,服务停留在日常的借阅层面,难以围绕学科课程开展针对性和专门性服务㊂(2)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㊂高师图书馆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㊁学校各院系管理部门之间属于自由㊁松散联盟,各方主体难以积极协同㊁权责模糊,合作并不深入,很难持续性地开展教师教育工作㊂(3)完整的教师教育服务体系尚未形成㊂大部分高师图书馆重 在校师范生 服务轻 顶岗实习支教生及国培/省培教师 服务,网站主页大多没有专门顶岗实习㊁国培/省培服务栏目和门户导航,造成教师职前与职后难以衔接与融合;面向国培/省培教师的服务被动滞后,层次较浅㊁内容单调,只停留在开放阅览室,借阅权限㊁IP 地址只是部分开放,在 互联网+教育 背景下,大多未能提供远程学习资源及在线咨询服务㊂3㊀师范专业认证视阈下高师图书馆教师教育一体化服务模式构建策略㊀㊀教师教育一体化服务模式是指资源空间服务一体化㊁校内校外一体化㊁职前职后一体化三方面㊂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以 学生中心㊁产出导向㊁持续改进 的师范专业认证理念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服务模式的构建,将有助于高师院校提升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图书馆的延伸服务能力㊂3.1㊀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形成 资源㊁空间㊁服务 一体化的资源支撑保障机制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其配置教育资源㊁组织课程和实施教学的目的都是为了达到学生毕业的要求㊂所以,从学生入学时起,就要关注学生的发展㊁学习及其学习效果[10],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㊂3.1.1㊀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配置 结构合理㊁特色突出㊁内容丰富 一体化的教育教学资源我馆文献资源在配置结构上协调了通识课与专业课㊁基础教育理论课与教学实践课的关系;在配置内容上围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㊁学业指导㊁心理辅导㊁职业规划㊁就业指导等方面服务其全程的成长,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㊂如与教师教育相关的教育理论㊁教学原理㊁教学设计等理论研究类资源;与中小学教师教学相关的各类教材㊁教学参考㊁课程教法㊁教学管理与改革等教学实践类资源;与教师专业能力相关研究论著,中小学特级教师教案㊁优秀经典教学课件㊁教育心得等灰色文献资源;与师范类课程相关的教育学㊁心理学㊁社会学等工具书;与师范教育相关的语言培训类㊁专业技能培训类等音像资料,均在我馆收藏之列㊂3.1.2㊀关注学生学习需求,打造 实㊁虚㊁智 一体化的教育教学信息共享空间‘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试行)“中明确提出:基本办学条件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要求,有满足中学教师培养需要的数字微格教室㊁教学技能训练室㊁实验教学训练室等[11]㊂我馆从空间特性㊁资源特色㊁新技术设备㊁学术研讨四个维度,打造集实体空间㊁虚拟空间和智慧空间于一体的教育教学信息共享空间㊂空间既采用大开间集中放置中小学教材教参纸质图书和教育类权威期刊,又引进中国基础教育知识仓库㊁师范教育数据库㊁超星中小学电子图书和视频资源,自建中小学教材教参数据库等电子资源;同时设置了多个动静结合㊁虚实一体的研修间,学习室㊁基础教育信息共享空间及各种数字化交流平台,配备了移动式㊁可拼接桌椅,安装电脑㊁多媒体㊁移动支架磁性白板等现代㊃45㊃总第180期山东图书馆学刊2020年8月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教学设备,提供粉笔㊁教具等教学实训工具,为学生创造一个集 阅览㊁查询㊁学习㊁交流㊁研讨 于一体的一站式共享服务平台,满足了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㊂3.1.3㊀关注学生学习效果,建立 技术专家+学科馆员+学科教师 一体化的服务团队我馆教育教学信息共享空间采用专兼职人员一体化管理模式,以保障其有效运行㊂信息技术部教师负责设施维护㊁信息化教学设备使用培训㊁预约服务;学科馆员与二级学院学科教师组建专业指导团队,开展资源整合㊁书目推荐㊁数据库使用指导㊁技能训练辅导等全方位㊁多元化服务㊂另外,设立了志愿者管理岗位,负责教材教参整理㊁营造学习间文化氛围㊁提供参观交流讲解等日常工作㊂空间运行以来,定期与各学院合作举办院级㊁校级教学技能大赛,通过开展说课评课㊁教学研讨㊁技能竞赛观摩课㊁成果交流PPT展示等多项活动,聚焦师范主业,培养教学技能;邀请中小学教学名师,为师范生传授教学技能及班级管理经验,邀请新东方教育集团职业生涯规划师为毕业生讲授简历制作及就业技巧,联合新东方在线举办口语大赛,以突出师范特色,培养综合素养㊂由此可见,教育教学信息共享空间在助力师范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㊂3.2㊀打造 教师教育共同体 ,形成 校内㊁校外 一体化的协同育人机制教师教育共同体是中小学㊁高校等多方机构合作建立的一种专业性团体,以教育公平为价值取向㊁以教师发展为中心的多元联动为基本实践㊁主张多元主体决策[12]㊂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打造教师教育共同体在教师培养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㊂3.2.1㊀打造以 高校 二级学院 图书馆 为基础的校内 教师教育共同体其中,学校㊁教师教育学院㊁继续教育学院等职能管理部门,提供教师教育相关政策信息㊁课程设置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图书馆依托自身资源和技术优势,以教师教学之需整合校内资源,同时搜集与教师教育相关报道评论㊁专家学者最新观点㊁学术会议及学术活动㊁研究进展等,合作建成了中小学教材教参库㊁精品课程资源库㊁国培资料库㊁河北师大教师教育文库,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优化配置㊂3.2.2㊀打造以 高校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中小学 为基础的校外 教师教育共同体其中,高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制定教师教育招生㊁培养目标和培训计划;中小学和幼儿园等基础教育学校为地方高校师范生人才培养提供教育教学实践基地;高校(二级学院㊁图书馆等)为各地基础教育师资培训提供教育㊁教学及科研全方位㊁个性化服务㊂总之,三者协同应遵循 任务导向 和合作小组式 的模式[13],旨在共谋共商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共享教师教育资源,共监共管实践教学过程,以协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㊂(1) 学科馆员+双导师制 人才协同机制㊂顶岗实习生在校内和校外双导师的指导下,全程参与一线教学实践,掌握各学科教学流程㊁教学技能与方法,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转化;学科馆员深度参与顶岗实习生的教研活动㊁教改项目及学术研究过程,引导其编写实训教学案例㊁录制实训音视频㊁撰写学位论文,助其实践能力提升和学术成长㊂(2) 学院培训基地+图书馆+中小学实践基地 校地协同机制㊂我馆依托继续教育学院国培/省培平台,搭建教师教育 云课堂 ,分设基础教育资源共享区㊁顶岗实习区㊁国培/省培区㊁协作学习区㊁咨询服务区等功能模块㊂其中,基础教育资源共享区分设中小学教材教参库㊁中小学课件资源库㊁中小学教学视频库㊁中小学教师教育成果库;顶岗实习区分设顶岗实习专用数据库㊁顶岗实习生教育实践案例库㊁顶岗实习生手机微课堂视频库;国培/省培区分设国培/省培计划政策法规库㊁国培/省培教师信息库㊁国培/省培教师成果库;协作学习区分设协同教研区㊁学习交流区;咨询服务区提供各类咨询,由专人负责实时解答培训学员遇到的学习生活问题[14]㊂3.3㊀开展持续跟踪服务,形成 职前㊁职中㊁职后 一体化的养训服务机制据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81%的在岗中小学教师来源于师范生,河北师范大学培养出的师范生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8%,排在全国普通高校首位[15]㊂不仅如此,我校常年承担着大量的国培/省培教师培训工作㊂我馆紧紧围绕学校培养目标,着力构建面向 师范生从业技能培养+顶岗实习生实践能力培养+国培/省培教师教研能力培养 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服务新模式㊂3.3.1㊀嵌入院系课程服务,提升师范生从业技能根据师范专业认证要求,师范生从业技能分为教学技能(教学基本技能和学科教学技能)㊁教育管理技能(思想教育技能㊁班级管理技能)及自我发展技能(自我反思能力㊁自主学习能力㊁合作交流能力)[16]㊂我馆将资源与服务嵌入院系课程教学中:㊃55㊃樊会霞㊀赵雪云㊀姚秀敏:师范专业认证视域下高师图书馆 教师教育一体化 服务模式探究 以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1)嵌入通识课程㊂嵌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公共课,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师德㊁师能㊂(2)嵌入专业课程㊂将 馆藏资源检索与利用 和 知网(CNKI)和SCI 数据库检索方法技巧 等培训讲座嵌入到我校8个师范专业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学科文献检索㊁信息推送㊁参考咨询等专业学科服务㊂(3)嵌入在线培训课程㊂将论文写作指南㊁简历制作教程㊁ESI㊁Note Express 馆藏分析工具和免费工具等培训讲座嵌入在线课程,提供在线指导㊁远程在线培训等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论文撰写㊂(4)嵌入公共实验实训课堂㊂嵌入微格教室㊁翻转课堂㊁慕课㊁技能训练室和创客空间,加强教育研究方法训练㊁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训练和创新创业技能训练,提升师范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从业技能,助其成为准合格教师㊂3.3.2㊀嵌入实践基地服务,提升顶岗实习支教生的实践能力我馆3Q 服务,即全程㊁全时㊁全方位地为顶岗实习生提供文献信息保障服务㊂(1)提供 岗前 资源支持服务㊂学科馆员通过 学科博客 超星移动图书馆 图书馆远程咨询 等栏目,让实习生了解校外获取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方法和途径,为其入职做好知识储备服务㊂(2)提供 岗中 文献资源保障服务㊂我馆开通微信交流群㊁微博㊁申请了 师大图宝 QQ 号,并依据顶岗实习生教授科目建立了相应的QQ 群,为其提供远程咨询㊁文献查找与传递㊁教学问题解答㊁教育教学类图书推送㊁实习报告写作指南等服务,同时开展委托借阅㊁开放书刊借阅期限㊁放开校外利用数字资源的权限,为实习生顺利完成顶岗任务及学业做好信息资源保障㊂(3)做好 岗后 信息跟踪指导服务㊂我馆在完成一届顶岗实习信息服务之后,采取召开实习师生座谈会㊁发放问卷调查㊁到实习点跟踪调查㊁征询顶岗实习办公室意见等多种形式,搜集整理教育实践案例㊁教师教学反思日志,引导实习生对学科教学㊁教研活动㊁班级管理进行综合反思,助其成为合格教师㊂3.3.3㊀嵌入培训环节服务,提升国培/省培教师的教研能力国培计划 是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10年启动实施的国家级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任务[17]㊂我馆自2010年10月起,就与学校教师教育学院㊁继续教育学院等部门合作,采取 分期分学科全年不间断 的培训方式,为国培/省培教师提供优质的图书馆服务㊂(1)嵌入培训过程,促进国培/省培教师的专业成长㊂我馆根据国培/省培教师所在农村教育教学资源匮乏㊁现代化信息技术薄弱及获取信息资源能力不足等问题,提供教师教育 云课堂 ㊁教育教学信息共享空间,计算机技能检索培训等一体化服务,助其顺利完成培训研修任务㊂同时,开通移动图书馆㊁微信公众号等绿色通道,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服务㊂(2)嵌入科研过程,提升国培/省培教师的教研能力㊂针对国培/省培教师课题研究需求,在科研准备阶段,提供馆藏数据库检索技能培训㊁资源获取方法指导㊁课题查新等服务;在研究进程中,利用馆藏分析工具和免费工具定期发布学科总体发展趋势㊁学科前沿和热点㊁主要研究者和研究机构等学科发展态势分析报告,并推送相关文献信息,提供数据管理㊁咨询㊁分析服务;在科研产出阶段,提供相关文献来源期刊㊁协助撰写课题报告㊁提供投稿指南帮助等服务,助其成为优秀教师或专家型教师㊂4㊀结语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高师图书馆教师教育一体化服务模式在内容上涵盖了师范专业认证对毕业生的四大要求,时间上贯通教师职业生涯的三个阶段,空间上扩展到校内校外㊂这一服务模式构建将有助于高师院校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和教师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㊂参考文献1 9 10 11 ㊀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教师 2017 13号)[A].2017-10-26.2 ㊀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视频会议召开-中国教育新闻网[EB /OL].[2019-11-15]. /sy /ldhd /201801/t20180125_944449.html. 3 ㊀陈恒玉,边建芳.高师院校图书馆服务顶岗实习的实践与思考 以忻州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0(S2).4 ㊀张宛艳.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视角下的 国培计划 教学实践研究 以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2):73-76.5 ㊀王申红.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8):4-6. 6 ㊀邸春姝,等.师范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3):10-15.7 ㊀胡万山.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师教育改革的意义与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7):25-28. 8 ㊀何鑫,冉娅雪.试析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专业发展新特征[J].教师教育论坛,2018(11):39-43. 12 ㊀王天晓.教师教育共同体建设三题[J].中国教育学刊,2013(6):85-87.㊃65㊃总第180期山东图书馆学刊2020年8月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13 ㊀赵夫辰.U -G -S (大学㊁政府㊁中学)理念下的教师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2015(5):114-117.14 ㊀侯登录,刘绍荣,樊会霞. 国培计划 视域下基础教育文献信息中心的构建 以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5(15):44-47.15 ㊀河北师范大学培养的师范生专任教师全国占比3.08%列全国普通高校首位[EB /OL].[2019-11-15].https:// /s /Mr4-0Qb21YYQTc3yM3vO -Q.16 ㊀傅海伦,武怡芯,王雪梅.专业认证下师范类学生从业技能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9(13):87-90.17 ㊀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的通知[EB /OL].[2019-11-15]. /zwgk /2010-06/30/content_1642031.htm.作者简介 ㊀樊会霞(1966-),女,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文化教育;赵雪云(1972-),女,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信息资源服务;姚秀敏(1968-),女,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学科教育服务㊂Probing into the Teacher Education Integration Service Mode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Taking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 as an ExampleFan Huixia ㊀Zhao Xueyun ㊀Yao Xiumin[Abstract ]㊀Teachers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bring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eachers educationservices in teachers libraries.Aiming at the predicament of the inadequate role of resource protection in the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the imperfect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and incomplete form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service system,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teacher education integration service mode from re-source space service integration,in -school and out -of -school integration as well as pre -employment and post -em-ployment integr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basic teacher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concept of student center,out-put orientation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Key words ]㊀Teacher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Teachers library;Teacher education integration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㊃简讯㊃山东省图书馆学会开展全省市㊁县(市㊁区)级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价工作㊀㊀为促进全省公共图书馆业务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山东省图书馆学会组织开展了全省市㊁县(市㊁区)级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价工作㊂在各市图书馆学会全力配合和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共同努力下,绩效评价工作已圆满完成㊂依据全省市㊁县(市㊁区)级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价标准,通过线上填报㊁线上审核和第三方测评,评定全省51个公共图书馆为2019年全省市㊁县(市㊁区)级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价优秀单位㊂(山东省图书馆业务辅导部)㊃75㊃樊会霞㊀赵雪云㊀姚秀敏:师范专业认证视域下高师图书馆 教师教育一体化 服务模式探究 以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化视域下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改革孟宪乐(洛阳师范学院,河南洛阳 471022)摘 要:作为教师教育主体部分的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成为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和关键因素。
高师院校应在教师专业化理论指导下,以培养教师的专业化水准为出发点,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标,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结构、内容及运行机制,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实践知识、内隐知识,培养研究型教师,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和教师教育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专业化;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运行机制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16(2005)05-0027-03 * 从教师职业本身而言,教师专业化意味着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三种素质:确立并自觉遵守本工作领域的伦理纲领;系统而明确的专业知识结构;长期专门训练而形成的娴熟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1]。
而从专业的角度,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就成为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和关键因素。
但当前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存在诸多不足,制约了教师专业发展。
新时期《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全面推动教师教育创新,高师院校必须转变传统的师范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师教育理念,在教师专业化理论指导下,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以培养教师的专业化水准为出发点,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标,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结构、内容及运行机制,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才能跟上教师教育整体发展的步伐,才能保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成为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化的先锋和保障。
一、调整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内容,构建立体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模式学校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实践载体是建立科学的课程结构和人才培养体系,使学生能够在专业化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专业训练和发展。
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体系改革,一要加强通识教育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人文和科学素养。
二要坚持学生发展为本的设计取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减少学科专业课程课时比例,提高学术水准,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
三要以教师专业化为设计取向,加强教师专业教育,增加包括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在教师专业理想、专业知识、专业智慧、专业情意、专业知能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通过构建立体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模式,以实现整体优化,达到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培养合格中小学师资的目标。
(一)保证教师教育课程占总课时比例的25%左右,这个标准是根据我国历年来的经验教训和国际教师教育的实践划定的。
这个标准在两个整体之中进行:一个整体是把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类课程作为高师整体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个整体是指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类课程本身也是一个整体,是由一系列具体科目形式组织构建的一个整体。
(二)立体化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至少包括基础理论性课程、可操作性的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和提高性课程四个层面,每个层面又由相关课程组成。
现行高师的教育学、心理学属于基础理论层面,主要任务是让师范生掌握未来从事教育工作必须的心理学知识和教育原理,属于观念认识范畴。
第二层面是介于基础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中间环节,学科教学法即属于这一层面,但由于其自身的问题,难以272005年第5期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收稿日期56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共同体框架下的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化发展重要策略研究”(D Y 5)之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孟宪乐(63—),男,河南偃师人,洛阳师范学院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
:200-04-2:2004J 00:19完成这一层面的使命。
可设置一些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如中学生心理学、班主任工作原理、中学生心理卫生保健、教师心理学、课堂教学技术、师生沟通艺术等来完善这一层面。
第三层面是实践性课程,由师范生准教师职业技能实践和训练类课程组成,旨在养成和构建师范生较为完善的准教师职业技能,是师范生在校期间就可以使所学教师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或唯一途径,我国现行高师教师教育课程中最不完善和最薄弱、最缺乏的正是这一层面的课程。
除了延长传统的教育实习时间外,高师院校应单独开设一门“实践课”(我们称之为“中学教学模拟和实践课”),使师范生从入学开始便能在每个学期(最后一学期教育实习除外)每周的“实践课”中,得到全员全程的教师职业技能专业训练。
第四层面是提高层面,由特长训练和教育专题组成,旨在开发学生的职业潜能,拓宽知识面,全面发展。
(三)四层面课程有机结合。
必修课与选修课有机结合、理论课和实践课有机结合、长期性课程与短期性课程有机结合,构成立体的、整体的课程结构,实现整体优化,达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合格中小学师资的目标。
二、突出实践和内隐知识,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师作为专门职业,其专业人员———教师需要哪些知识,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认定,但国内外的教师教育注重的是教师的学科知识,而对实践知识尤其是内隐知识的重视仅仅是作为一种学术问题提出来而已。
现状是“从现有的知识状况来看,中小学教师对反映教师职业独特性的条件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掌握,相对于学科知识来说不太令人满意”[2]。
新型的教师教育或教师专业化理论的建构,应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实践知识论和内隐知识论作为其新的基础:在教师教育的目标上,“不仅要`给予'未来教师或在职教师所缺乏的一定教育理论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而且更要`揭示'、`分析'和`发展'他们已有内隐的教育知识、技能、态度或信念”[3]。
同时,树立“实践”方面的目标,将实践知识与技能本身作为教师教育的目标之一。
在教师教育的课程上,在重视教师教育的外显知识和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分析的基础上,充分重视挖掘和分析教师个人的内隐知识和实践知识,让教师在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比较和转换中,形成自己具有个性特征的知识和技能结构。
在教师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上,通过实践和直接经验的方式,通过大量的教育实习和实践活动让教师获得内隐知识,通过组织案例教学,使教师教育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大学与中小学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大中小学联合体,实现教育理论与实际工作者间的平等对话,实现教师的内隐知识与外显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从而真正使教师的专业得到良好的发展。
实现上述目标,除传统的教育类老三门外,操作层面应增设基础教育改革、课程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测量与评价、心理健康指导、教学系统设计等课程。
改革传统的心理学、教育学和学科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在教育学课中增加指导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论、新思想和新观念,使师范生能够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自己未来的工作;在心理学课中增加学习心理和认知心理方面的内容,使师范生能根据心理学原理指导自己未来的教学;加强学科教法课与基础教育新课程的联系,了解新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使其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在实践领域,我国教育实习一般为6~8周,而且多为集中实习。
师范生在匆忙的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还未及时解决就面临毕业分配。
这样,在师范生与正式教师之间缺乏一段重要的体验、适应、熟悉、提高的自我培训阶段。
有的院校因种种原因,让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学校,自我完成实习任务,这样的实习更难达到预期目的。
高师院校应重视教育实习这一重要环节,延长教育实习时间(至少在12周左右),加强对实习的指导与管理,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
三、重视课程开发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养成,培养“研究型教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为研究者”作为一个有号召力的口号广为传播,成为中小学教师、教师教育改革中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运动,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
成熟的教师,应该是研究型的教师,不仅要有最有效的经验行为,还要有理性的思考,应能解释、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完善教育实践,使自己成为具有自觉的主体意识的自我教育者和研究者。
通过工作与学习的结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不断地进行教育行动研究,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不断地重组,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更有效地促成教师专业潜能最大化的发展。
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可视情况“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新课程倡导一种新的理念,教师不再是专家编写的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及其家长、社会人士等一起共同建构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师再也不是一种只知“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
因此,课程开发能力和研究能力也是新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之28孟宪乐:专业化视域下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改革 第5期一。
现在的高师院校的学生,很少有课程开发意识,学校缺乏引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内容多数与基础教育无关,更少有关于课程开发方面的内容。
高师院校为基础教育服务,就必须确定科学的师范生素质观,主动采取多种途径与方法,重视师范生课程开发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开设课程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型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模块课程,为中小学培养“研究型教师”。
四、建立动态、开放的课程运行机制,保障教师教育专业化要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发挥应有的功能,必须建立一个贯穿始终、动态开放、分层递进的机制。
第一,要把教师教育课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安排,放弃传统的单科独进的做法,形成一体化格局。
第二,打破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大多在最后两年的第一学期开设的局面,建立教师教育课程运行和贯穿于师范生在校全过程的新局面。
第三,合理分解教师教育课程,使之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和师范生身心发展规律,分学期分阶段分层推进。
目前可选择的和已经出现的课程运行机制或发展模式大体有:不延长学制前提下的3+1模式、2+2模式、主辅修培养模式和延长学制条件下的4+1模式、4+2模式等。
[5]我们在九年试验、研究、实施的基础上,于2002年提出了“高师院校双向校本师生培训模式”[6],该模式是指高师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对学校师生的现状与潜力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外种种资源,主要在校内开展的旨在满足学校工作需要和每个师生专业发展需要的培训活动。
其重要特点是:第一,双向校本师生培训以高师院校自身为基地,立足于学校的改革发展和教师的教学实践,立足于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效益。
第二,与“外控式”培训不同,双向校本师生培训的出发点、着眼点和落脚点始终定位于学校和师生的发展需要。
培训的主体是学校和师生,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培训方法等均围绕主体的实际需要展开,在凸显针对性的同时,表现出在时间、内容和方式诸方面的灵活性特征,学校和师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被培训者、执行者,而是培训工作的主导者、培训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先进教育理念的践行者和自身发展的促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