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作物研究法资料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水稻育种

(完整word版)水稻育种

作物育种学各论

第一章水稻育种

第一节国内外水稻育种概况

一、水稻生产的重要地位

1、稻米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面积和总产仅次于小麦.

•种植水稻的国家和地区有112个之多,栽培面积集中在亚洲,占世界水稻总栽培面积的90%以上.

•我国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水稻产量高而稳,适应性强.

•稻米食味和营养价值好,品质优于其它粮食。

2、我国水稻生产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总面积、总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29.1%,稻谷产量则占粮食总产的47.3%,不足1/3的面积生产2/5以上的粮食,可见水稻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3、我国水稻生产在世界上的地位

(1)我国是稻谷生产大国

我国年均生产稻谷1。66亿吨,占世界稻谷总产的36。9%,为世界第一;水稻播种面积年均4。9亿亩,占世界总播种面积的22.8%,仅次于印度;稻谷平均亩产338。5公斤,比世界平均高38。3%,在主要产稻国中名列前茅。

(2)我国是稻作历史古国

我国是水稻原产地之一,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普通野生稻分布极广:南起海南三亚,北至江西东乡,西起云南盈江,东至台湾桃园.

●水稻栽培历史极为悠久,新石器时代遗址有稻谷、米粒、稻秆等遗物出土者达73处,最早

的是浙江桐乡罗家角(7040±150BC)和余姚河姆渡(6950±130BC)。古籍上有关水稻的记载非常丰富。

(3)我国是稻种资源富国

●我国水稻分布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五个气候带;世界上种稻最

(完整word版)农学概论

(完整word版)农学概论
1978~1984:再次飞跃:1977:297kg,1984:390kg
1985~现今:维持徘徊:350~400kg,90年代:375kg
(1984-2003的20年中,6年超400kg,14年330-390kg
1996:414;2002:357;2003:334;2007:381)
我国历代人均粮食占有量
粒重:主要决定于籽粒体积大小及内含物多少。籽粒体积大小决定于幼穗分化期,而内含物多少主要受灌浆期光 合作用能力的影响。灌浆结实期是影响粒重的关键期。
3.2。2。2 双子叶作物产量的形成
棉花:株数、每株铃数、单铃重、(衣分)
产量构成因子
大豆、油菜:株数、每株荚数、单荚粒数、粒重
株数:取决于密度;
每株铃(荚)数:取决于分枝数及每分枝数分化的花芽数。分化的花芽数能否成铃(荚),取决于花芽形成时间及发育过程中因营养、激素、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中途脱落率。蕾花期 是决定单株铃(荚)数和关键时期。
分化:指来自同一合子或遗传上同质的细胞转为形态、机能和 化学构成上异质的过程.是由一般变为特殊的现象,可在细 胞水平、组织水平和器官水平上表现出来。
发育:指个体生命周期中植物体的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的 质变过程。即生物有机体通过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分化形成, 引起有机体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质的变化。是植物体 各部分、各器官相互作用的结果,只能在整体水平上表现出来。

(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总论

(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总论

作物栽培学总论

一、名词解释

1、作物:广义上指有利于人类而由人工进行栽培的植物。狭义上指农田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

2、作物栽培学: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3、引种:作物引种就是从外地或外国引入当地没有的作物品种或品系,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

4、简单引种: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范围广,以致不改变遗传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或者是原分布区域可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正常甚至更好。

5、驯化引种:植物本身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生长不正常甚至死亡,但是经过精细的栽培管理,或结合杂交、诱变、选择等改良植物的措施,逐步改变遗传性以适应新的环境,使引进的植物正常生长。

6、生物学零度:指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消耗相等情况下的温度。

7、生长: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8、发育:指作物一生中,其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它的变现是细胞、组织和器官分化,最终导致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9、生长发育的周期性:作物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适应着周围环境的变化,所发生的生长发育上的节奏性,称为周期性。

10、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为作物的大田生育期,以天数表示

11、作物的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特征及其内部生育特性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划分的时期。

(完整word版)园艺植物育种学

(完整word版)园艺植物育种学

园艺植物育种学

第一章绪论

园艺植物育种学概念:研究选育园艺植物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内容:根据人类需要利用自然变异以及利用品种间杂交、远缘杂交、人

工诱变、离体组织培养和DNA分子改造等途径来创造新的变异,

按照一定的目标进行选择,筛选出新品种。

进化:生物接受环境给予的刺激后产生形态和性状的改变,以适应现有的生境,这种演变发生的过程称为进化。进化分为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达尔文把这些进化的要素归为变异、遗传和选择。变异是选择的基础,遗传是选择的保证,选择是淘汰不良变异,积累优良变异的手段。

品种:指一个种内遗传特性稳定,经济价值较高,具有共同来源和一致性状的良种群体。

是育种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栽培作物的基本单位。

新品种审定的主要内容:优良、适应、稳定、整齐、特异。

品系:育种过程中表现优良的株系。

良种: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的地区生产上有发展前途、栽培面积较大的品种。

园艺植物育种的基本途径:①雄性不育性的利用②远缘杂交创造新物种、新类型

③花药培养和单倍体育种④诱变技术和诱变育种

育种的传统方法:查(已有变异)引(已有变异)选(自然变异)育(创新变异)育种学的任务:根据生产和消费者对品种的要求,确定合适地育种目标,并根据园艺植物的遗传变异规律,不断地创造新种质,培育新品种,以满足生产和消费的需要。

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型和育种特点

完全花:一朵具有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的花称完全花。

不完全花:缺少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一至三部分的花,称不完全花。

自交:雌雄同体的生物同一个体上的雌雄交配。包括自花授粉和异花的同株授粉。

作物与作物生产(最全)word资料

作物与作物生产(最全)word资料

作物与作物生产(最全)word资料

作物与作物生产

第一节农业革命—种子革命要先行

第二节有收无收在于种—作物种植

第三节多收少收在于管—作物生产管理

第四节作物长得好,环境很重要

一、种子生产

种子生产就是采用最新技术繁育优良品种和杂交亲本的原种,保持和提高他们的种性;按照良种生产和农事规程,迅速的生产市场需要的质量合格的,生产上作为播种材料大量使用的种子、种苗和无性播种材料。

为了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优良特性,对经品种审定推广的新育成,新引进的品种,应加速繁殖,以替代原有的老品种,实现品种的更换。对于生产上大量运用而且继续占据着市场的品种,要有计划的用其原种繁殖生产出高纯度种子加以代替,实现品种更新,在实行品种更换的过程中,要采用更新和常规的科学技术防杂提纯,保持或提高品种的纯度和优良特性,延长其利用年限,发挥其在生产上的作用。

二、种子检验

种子检验是指应用科学先进和标准的方法对种子的样品质量进行正确的分析测定,判断其质量的优劣,评定其种用价值。

种子质量是由种子的不同特征综合而成的,农业生产上要求种子具有优良的品种特征和优良的种子特性。通常包括品种质量和播种质量两个方面的内容。品种质量是指与遗传特性有关的品质,可以用真、纯两个字概括。播种质量是指子播种后田间出苗有关的质量,可用真、纯、净、壮、饱、健、干、强八个字概括。

真是指种子真实可靠的程度,可用品种程度表示,如果种子失去真实性,不是原来所需要的优良品种,若其危害小则不能获得丰收,危害大则会延误农时,甚至颗粒无收。

纯是指种子典型移植的程度,可用品种纯度表示,品种纯度高的种子因具有该品种的优良特性而可获得丰收,相反品种纯度低的种子由于其特性混杂退化而明显减少。

(完整word版)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

(完整word版)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

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演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其中也包括有意识的利用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

自交系品种:又称纯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结合群体。

杂交种品种:它是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其基因型是高度杂合的,群体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同质性,表现出很高的生产力。

群体品种:其基本特点是遗传基础比较复杂,群体内植株的基因型有一定程度的杂合性或异质性。

无性系品种:是由一个无性系或几个遗传上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繁殖而成的。

广义的种质资源:也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一般是指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狭义的种质资源:是指用于选育新品种的材料,也成为育种的原始材料。

育种目标: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选育的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引种:广义的引种泛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资料。狭义的引种是作物育种途径之一,指从外地区或外国引进的品种(品系),经过在本地试种鉴定试验,从中选出适宜本地栽培的品种,直接应用于生产或利用它们的某些优良性状作为育种的原始材料,间接地加以利用。

(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总论

(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总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法

1、作物栽培学的性质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作物:人类栽培的绿色植物,包括粮、棉、油、糖、绿肥、饲料等.

2、作物栽培学的任务

作物栽培学的任务在于根据作物品种的要求,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使作物品种的基因型得以表达,使其遗传潜力得以发挥.

要完成作物栽培学的任务,必须掌握与作物、环境、措施三个环节有密切关系的各种知识。

3、作物栽培学的特点

复杂性:研究对象(作物,环境,措施)是极其错综复杂和变化多端的.

季节性:大田作物“不违农时”,设施农业“反季节栽培”

地区性:大处说,不同的地区;小处说,不同的地块

变动性:新作物新品种的引种和创新,新技术新措施的引进,栽培作物的方法措施等也要不断变化.

4、作物栽培的研究法

1)生物观察法:肉眼观察和仪器测量

2)生长分析法:叶面积消长和干物质动态

3)发育研究法:对稻麦,特别注意分蘖消长、穗分化状况等

4)生长发育研究法:根据器官建成规律,调查各营养器官的分化、发展和衰亡时期及其持续时间;观察穗分化和花芽分化进程,追踪小穗、小花分化数、退化数和成粒数及其临界期;测定不同时期有效叶面积及各器官的干重、碳素和氮素的含量以及碳氮比等;最后分析查明产量构成的各个因素.

5)产量对比法:就是对不同作物品种或不同栽培技术措施进行田间小区或大田对比试验.这种对比发一般要设置若干个处理、安排若干次重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过程中要进行详细的观察测定和记载,收货时进行测产、考种,最后将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农作物生产技术(北方本)(第二版)》第1章电子教案-课-22页word资料

《农作物生产技术(北方本)(第二版)》第1章电子教案-课-22页word资料

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类型:专

业课

教学进程:绪论学时:2

使用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版)》马新民郭国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

一、农作物

(一)农作物的概念

1、狭义概念:指具有经济价值被人们种植在大田中的植物,即农田作物,也叫大田农作物,俗称“庄稼”

2、广义概念:指凡是具有经济价值而被人们栽培的植物。

(二)农作物的分类

通常最主要的分类法是按农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来分类。按照这一方法可将作物分成4大部分:

1、粮食作物包括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和薯类作物等3个类别。

2、经济作物包括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嗜好性作物和其它作物。

3、饲料和绿肥作物包括豆科绿肥作物,禾本科饲料、绿肥作物,水生型饲料、绿肥作物。

4、药用作物。

按农作物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分类:

1、根据农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把农作物分为喜温作物和喜凉

作物。

2、根据农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把农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

3、根据农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碳三(C3)作物和碳四(C4)作物。

4、根据农作物播种期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春播作物、夏播作物和秋播作物及南方的冬播作物。

5、按种植密度和田间管理方式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密植作物和中耕作物。

二、农作物生产技术

(一)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

农作物生产技术是指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农产品食用安全规范,为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而采取的各种人工措施。

(二)农作物生产的特点

( 1 )农作物生产的对象是活的生物体,故农作物生产具有不确定性。

(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总论参考复习

(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总论参考复习

作物栽培学总论题库

一、名词解释

1。作物:人类为了各种目的,并经过长期驯化后,在大田中进行大面积人工栽培的一类植物,又称“大田作物”。

2. 作物生产:涉及种植作物的全过程及从“种-收-加工-贸易”全过程,确保生产能实现农业经济再循环并从中获取利润的过程。其核心是“种-收”过程,又称之为作物栽培。

3。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研究作物生产综合技术的应用学科,它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作物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并探讨作物生产实现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措施。

4。分蘖:禾谷类作物分蘖节上着生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长成的新茎称为分蘖.

5。定日作物:要求一定时间的日长才能完成其生育期的作物。

6.中耕作物:株行距离较大,植株对地面覆盖度小,经常要中耕松土的一类作物。

7。拔节:茎的节间基部的居间分生组织的细胞迅速进行分裂伸长,使植株节间突然迅速伸长的现象。

8.有效分蘖:能生长至抽穗结实的分蘖称为有效分蘖.

9。无效分蘖:不能抽穗结实的分蘖。

10.一次分蘖:从主茎叶腋长出的分蘖.

11.二次分蘖:从一次分蘖上长出的分蘖。

12.剑叶:禾本科植物主茎顶部的最后一片平展叶。

13。直根系:明显发达的主根及其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

14.须根系:由种子根(或胚根)及其侧根和茎节上发生的次生根(不定根)所组成的根系.

15。作物的适应性:是作物长期适应于一定环境条件而形成的一种性状,是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

16。生长:体积和重量的增加,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扩大来完成,既包括营养体的生长也包括生殖体的生

(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各论考试复习资料合集-山西农业大学-权威版

(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各论考试复习资料合集-山西农业大学-权威版

作物栽培学复习思考题

才能开始生殖生长,完成生活周期。这种阶段性质变发育过程称为小麦的阶段发育。

春化反应类型:1.春性品种;2.半冬性品种;3。冬性品种。

3.反应敏感型.

只要有适宜的综合外界条件,就能开始并通过春化阶段发育.

结束:(1)(春性品种)北方春播品种在5~20℃,秋播地区品种在0~12℃的条件下,经过5~15d可完成春化阶段发育。(2)半冬性品种在0-7℃的条件下,经过15-35d,即可通过春化阶段.(3) 冬性品种在0—3℃

结束:(1)反应迟钝型在每日8~12h的光照条件下,经16d以上就能顺利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2)反应中等型在每日12h的光照条件下,经24d以上可以通过光照阶段;(3)反应敏感型在每日12h以上,经过30—40d才能通过光照阶段。

阶段发育与器官形成的关系:

(1)当麦苗尚未通过春化阶段,茎生长锥的分生组织主要分化叶片、茎节、分蘖和次生根等营养器官;春化阶段是决定叶片、茎节、分蘖和次生根数多少的时期,春化阶段较长的冬性小麦的绿叶和分蘖数多于春化阶段短的春性小麦。延长春化阶段可增加分蘖数。

(2)小麦穗分化达二棱期,春化阶段结束,进入光照阶段,到雌、雄蕊原基形成时,光照阶段结束.光照阶

.

,即C蘖,这是主茎上最先发生的分蘖,但该蘖发生与否,取决于品种和栽培条件。当主茎伸出第四叶时,主茎第一叶的叶鞘中长出主茎节位的第一分蘖,即I蘖。以后主茎每出现一片叶,即沿主茎出蘖节位由下向上顺序伸出各个分蘖,其出蘖位与主茎出叶数呈N—3的对应关系.

(2)N—2 “同伸关系”。每个一级分蘖在伸出三片叶时,也能长出第一个二级分蘖,这个二级分蘖是由分蘖鞘腋长出的。当主茎长出第六片叶时,I蘖已达三叶龄,在其蘖鞘也同时伸出第一个二级分蘖,即IP蘖。上述叶蘖同伸关系是一种理论模式(教材图2—3),与田间实际出蘖情况并不一定完全吻合。当水肥不足,栽培技术不当时,同伸关系破坏,甚至形成“缺位"现象,如播种过深时,一级分蘖I常不出现。

(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总论整理

(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总论整理

油料作物:大豆、油菜、花生、向日葵

作物的分类:

1.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

2.经济作物:纤维、油料、糖料、嗜好类、其他作物)

3.饲料及绿肥作物

栽培学特征:

栽培学以作物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粮、油、糖、绿肥、饲料等各种.作物栽培学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研究目的.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全生育期的三个阶段:营养生长阶段、营养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生殖生长阶段。

生育期概念: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为作物的大田生育期,简称作物生育期.

春化:小麦、黑麦、油菜等作物,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较低温度的诱导,才能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现象。作物的感温性:

1.冬性类型-—作物品种春化必须经历低温、春化时间也较长。如果没有经过低温条件则不能进行花芽分化和抽穗开花。一般为晚熟或中晚熟品种。

2.半冬性类型—-作物品种春化对低温的要求介于冬性类型和半冬性之间,一般为中熟或早中熟品种。

3.春性类型-—作物品种春化对低温的要求不严格、春化时间也较短。一般为极早熟、早熟以及部分中熟品种。长日照作物:作物要求在24h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长于某一临界日才能成花。麦类作物、油菜、甜菜等。

短日照作物:作物要求在24h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某一临界日才能成花。稻、玉米、大豆、高粱、烟草、大麻、黄麻。

日中性作物:这类作物的成花对日照长度并不敏感,在任何长度的日照下均能开花。荞麦、豌豆、黄瓜、茄子、辣椒、番茄。

定日照作物:要求相对固定的日照长度才能完成其生育周期。如甘蔗的某些品种。

物候期:是指作物生长发育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外在形态特征,人为地制订了一个具体标准,以便科学地把握作物的生育过程。[必考]

(完整word版)关于番茄育种现状与发展

(完整word版)关于番茄育种现状与发展

关于番茄育种现状与发展

前景技术报告

生物科技学院

10高种(1)班

朱珍珍

番茄育种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原产南美洲的热带密

林.番茄在我国栽培历史较短, 20世纪5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

来,但已经发展成为主要的蔬菜之一。

番茄除可鲜食和烹饪多种菜肴外,还可制成酱、汁、沙司等

强化维生素C的罐头及脯、干等加工品,用途广泛。由于番

茄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和用途广泛,因此需要量逐年

上升,无论国内、国外栽培面积都在不断扩大,栽培方式也

日益多样化。目前美国、俄罗斯、意大利和中国为主要生产

国,在欧美、中国和日本有大面积的温室、塑料大棚及其他

保护设施栽培。

一、种质资源

由于番茄是一种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经过长期的驯化和选育,番茄的遗传背景逐渐变窄,因此,通过广泛的资源收集来丰富番茄的种质资源对番茄育种极其重要。

国外早在1778年就开始了番茄的种质资源收集工作,近十多年来,IBPGR又先后多次对番茄的种质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收集。据IBPGR 1987年报道,全世界共收集到番茄种质材料32 000,到1990年则已经超过了40 000份,这些材料主要收藏在11个研究单位。其中收藏量超过6 000份的单位有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AVDCR)和美国国家种子(USDA)。美国加州大学Rick所领导的研究机构番茄遗传贮藏(TGSC)也收集了3 000多份番茄材料。

我国自80年代以来,也先后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种质资源收集工作,两次共收集到各种番茄1912份.这些材料的收集与保存工作对于番茄出了突出贡献。

(完整word版)水稻基础知识手册

(完整word版)水稻基础知识手册

水稻基础知识手册2012-08-28 概述 水稻生产的重要性 我国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左右,而稻谷40%以上,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粮食作2/3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热、CO2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获得高产。 不论酸性土壤、轻盐碱土壤、沙土、黏土、 、 水稻生产概况和分布 2000年,世界水稻种植面积为1.53Ⅹ108hm2,占谷物22.7%,稻谷单产3683kg/hm2,总产占谷物总产的。世界各大洲都有水稻栽培。亚洲水稻种植面积占世90%以上。 19.6%和33.3%。印度也是世界上水稻种植大2位。日本、韩国、6.0 t/hm2以上。 将全国划分为6个稻作区和16。 10℃ mm) kJ/cm2) h) 4:6 :华南双季稻稻作区(位于南岭以南地区); B:华中双单; C:西; D:华北单季; E:东北; F: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位于大兴安 栽培稻的起源和类型 泥泊尔、缅甸北部, 、栽培稻分为籼稻与粳稻两个亚种 、每一亚种根据生育期长短又分为早、中稻和晚稻两大类 125天以内的叫早稻,125—150150天以上为晚稻。 、每类又分水稻和陆稻2个土壤生态型 、每个土壤生态型又分为粘稻和糯稻二个变种 10%-30%的直链淀粉和70%-90%的支链淀粉,糯 生长发育 、水稻的一生 、拔节(分蘖终止)、孕 。分蘖期在生产上常分为秧田分蘖期(四叶—。大田分蘖期。 、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 稻种结构 25%~40%,发芽的最低稳定度为10℃(粳)~12℃(籼),28~36℃,最高温度为40℃。 、 发芽和幼苗生长 ;当胚根与,现青是水稻“出苗”的标准。 a、胚乳中养分已耗尽,称“离乳期”;b、田面可以保水层;c、抗寒能力下降。、稻苗三叶期对低温和病虫的抵抗力最弱,生产上青枯、 、幼苗生长的条件 40%-50%,即可发芽出苗;三70%即可;三叶期后不得少于最大80%,有的已开始保水层。 20℃左右对培育壮苗最有利。 ;磷、钾肥能提高发根力、促进还苗,P、K 、叶、根、蘖、茎的生长 、 叶 3种形态。发芽时最先出习惯上称为完全叶。我国栽培稻的主茎总叶数(指,大多在11~19叶之间,主茎的叶数与茎节数一95~120d的早稻,约10~13片叶,生育期为120~150d的中稻,约有14~16片150d以上的晚稻,总叶数在16片以上。同一品 、 根 1 、 根的活力与机能 土层中(占80%)。分蘖期分布较浅,根群分布呈一。 。根系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养分、水分; 、 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 “白根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研究法资料

概论、第一章试材准备

1、作物栽培生理研究方法主要哪几种?

答:(一)生物观察法。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收集科学事实、直接获取自然信息的基本途径。(二)生长解析法。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产量和因经光合产物的积累导致植物发育两者自然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生长分析法。(三)发育研究法。侧重发育器官的观察。(四)生理生化法。作物产量形成过程中源、库、流等方面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方法,利用物质测定、生物统计等方法进行作物生长发育分析。(五)模拟模型与专家系统法。生物数学兴起后,采用数学方法解释和推论作物生育和产量形成过程,由此产生了模拟模型等方法,还利用电子计算机预测作物的生长量和产量。

2、什么是作物生长分析?主要用于植株个体生长和群体生长的指标有哪些?答: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产量和因经光合产物的积累导致植物发育两者自然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生长分析法。生长分析用于植株个体的指标:通常是在早期进行的,包括:(1)相对和绝对生长率;(2)单位叶光合速率或净同化率;(3)叶面积比率;(4)比叶面积;(5)比叶重。生长分析用于作物群体生长的指标:主要阐述经济产量的积累状况,项目包括:(1)叶面积持续期;(2)光合势;(3)总生物量的作物生长率和经济产量;(4)净同化率;(5)收获指数。

3、在取样过程中植株的代表性是怎样通过准确度与精确度来体现的?

答:准确度是指试验中所得测定值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但在实用上多以相对误差来表示测定值的准确度。由于真实值不易得到,所以常用由总体抽样测定的平均值来代替,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称为绝对偏差,实用上是以相对偏差来表示准确度。偏差越小说明从总体所抽样品的代表性越好。精确度(也称精密度),是指在测定中所得数值重复性的大小,它能反映偶然误差的程度。精确度高说明测定方法可靠,重复性好。注意:有时精确度很高,但准确度不一定很好,即测定样品的代表性不一定很好;反之,若准确度很好,则精确度也一定很高。

第二章作物个体生长量研究法

1、什么是作物的株高整齐度和株高构成指数?他们计算公式是怎样表示的?答:株高整齐度可用株高变异系数的倒数来表示。变异系数是表示变数的离散程

度的相对数值;整齐度 用变异系数的倒数来度量,则表示变数的集中趋势。作物的性状愈整齐,产量愈高。

式中:X :株高的实测;X 平均:株高的平均值;n :测定样本数;S :株高的标准差;C .V .:变异系数。

小麦茎秆上下节间长度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称为株高构成指数。株高构成指数:Ⅰn 为任一节间长度与该节间加其下节间长度之和的比值。

设株高为L ,Ln 为第n 节间长度,n 为自上而下的节位,则可按上式分别求得株高的 ⅠL 值和各节间相应的Ⅰn 值。

2、关于作物叶面积指标有哪些测定方法?他们有什么优缺点?

答:(一)叶形纸称重法。优缺点:不受叶片短时失水的影响只能进行离体测定。

(二)鲜样称重法和干样称重法。优缺点:适宜于叶形不规则曲折不平展的叶片,如棉花、番茄。局限:鲜样称重法受叶片失水的影响只能进行离体测定。(三)长 宽系数法。测定优点:不需剪叶,测定方法简便,能对田间活体植株进行连续测定;适宜叶型 :平展而规则的叶片可用长宽系数法,如禾谷类和豆类叶片。

(四)回归方程法。适宜叶型:不仅适用于规则形叶片,也适用于不规则形叶片;测定优点:工作快速方便、准确高效,便于进行非离体的田间测定。(五)叶面积仪测定法。测定优点:工作快速方便、准确高效,可进行非离体的田间测定。

3、简述作物植株体烘干重的测定过程?

答:新鲜材料应先在105℃下烘干0.5~2小时(杀青),使酶失活,防止样品成分的变化。然后降温至70~80℃下烘干1~2天。需测定籽粒中蛋白质、脂肪烘干在50~60 ℃下,最好用鼓风干燥箱,将样品平铺,以加速干燥。

第三章 作物群体结构研究法

;L L L I 21L +=;1)(n n n n L L L I ++=1-n )

(..122∑∑-==-X X X V C S X 整齐度=

1、叶面积指数如何计算?

答: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 )就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有多少倍的叶面积, 叶面积指数=叶面积/土地面积 。测定:单叶面积、单株叶面积、单位土地面积内的株数,计算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计算公式:

2、叶片光合势和叶面积持续时间是如何计算和表达的?

答:光合势:指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群体在整个生育期或某一生育阶段,总共多大的叶面积,按其功能折算成为“工作日” 。它是叶面积与叶片工作持续日数的乘积,其单位是“米2·日 叶面积持续时间:是表示叶面积及其持续时间的指标。测定不同时期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即可计算出光合势和叶面积持续时间。测定方法:(1)测定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株数;(2)测定单株叶面积;(3)计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平方米); (4)计算光合势; 光合势 = 前次叶面积+后次叶面积(㎡) ×持续时间

2

(5)计算叶面积持续时间

两次的叶面积指数和时间间隔就可以计算叶面积持续时间 。

叶面积持续时间(d ) D2-1=( L1+L2 )×(t2- t1)

2

3、作物生长率和净同化率概念是什么?

答:作物生长率(crop growth rate, CGR ):指作物群体在单位时间内生物量的积累数,它可以用来表示作物群体生长快慢的指标。净同化率(net assimilation rate,NAR ):指单位叶面积的作物生长率。它可用来表示单位面积的作物生长量的大小。 )m 面积积测定测定的株数).m 10000(cm )(cm 叶面积 平均2222土地单株-)7.666)

.m 10000(cm )(cm 叶面积平均2222m (一亩地实有株数单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