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吸氧:小心导致“人工”盲童

合集下载

早产儿吸氧可致失明 吸氧副作用不可忽视

早产儿吸氧可致失明 吸氧副作用不可忽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早产儿吸氧可致失明吸氧副作用不可忽视
导语:有关资料表明,早产儿吸氧并发视网膜病变的几率为15%至30%,早产儿吸氧可致失明,虽然并非完全因吸氧引起。

但家长一定要警惕,吸氧副作用,
有关资料表明,早产儿吸氧并发视网膜病变的几率为15%至30%,早产儿吸氧可致失明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病程通常分为五期,在第一期、第二期时,病变有一部分可自愈;到第四期则很严重,虽然可进行手术治疗,但效果较差。

如果发展到第五期,则有极大的危险致终身失明。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从三期到四期病情变化非常快,只有短短的数天,加上婴儿的眼睛从外观看来没有异常,因此很容易错过。

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婴儿很可能失明,所以孩子一旦有视网膜病变迹象,要密切监测病程发展,以便及时治疗。

专家建议:
如遇到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出生后因血管发育不完全而出现呼吸窘迫的情况,的确需要人工吸氧。

可以说人工吸氧已成为了抢救早产儿生命不可缺少的手段。

但即使氧气能将早产儿从危重的病情中抢救过来,我们也需要警惕若给早产儿吸入高浓度氧气,或用氧时间过长,会使早产宝宝患上视网膜病变。

这是因为早产宝宝视网膜本身发育不完全,高浓度氧气刺激视网膜组织,使视网膜血管的正常发育受到干扰,从而产生病变。

一般在出生后一个月左右出现,常为两侧,男女发病率相等。

故此在给早产儿进行吸氧治疗时,医生一般会控制氧气浓度,使其在40%以下,并且时间也不宜过长。

此外,家长还需定期带早产宝宝到医院做眼科检查,密切监测病程发展,一旦发现宝宝有视网膜病变
生活常识分享。

早产儿吸氧不要过度

早产儿吸氧不要过度

虽然多数早产儿的视网膜病变可以自然停止进展,且逐渐恢复正常,但仍有约20% ~ 25%的新生儿的病情会继续发展至晚期,出现高度近视、黄斑变性、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眼球萎缩等,严重者会失明。
那么宝宝可以不吸氧吗导致死亡的情况下,还是要吸氧抢救生命的。避免不必要的吸氧也是很重要的,宝宝是否需要吸氧,爸爸妈妈一定要听医生的建议。
注意事项
并不是每个吸氧的宝宝都会发生视网膜病变,但这种情况在早产儿中的发生率更高,所以,爸爸妈妈要详细了解宝宝的吸氧情况。若医生建议给宝宝做眼科筛查,爸爸妈妈也一定要积极配合。这样才能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及早康复。
宝爸宝妈们,你们是否知道这些事儿。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由于吸氧二造成的视网膜病变,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大约为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三十四,在中国却是百分之二十。这种病变如果一旦让发展到了晚期,那么致盲率竟然可以达到百分百!
早产儿脆弱的双眼
新生儿视网膜血管化始于胚胎16 周,生后1个月内仍在继续发育,直至完全血管化。早产儿的视网膜血管发育更不成熟,而且对氧极为敏感,在吸入高浓度氧气后,视网膜血管会出现异常,从而导致视网膜病变。

氧疗护理及注意事项

氧疗护理及注意事项

儿、低出生体重儿经抢救存活率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在这些早产儿救治过程中,吸氧有可能导致氧中毒,其中,最主要的是视网膜的病变(ROP)。

为了降低盲童的发生率,氧疗时应加强护理。

1 临床资料本组98例早产儿,男68例,女30例。

孕期最短28+2周,最长36+5周。

早产儿出生体重最低890g,最高3800g。

入院时间最短生后10min,最长生后7d。

收治的98例早产儿,除3例死亡外,95例经过眼科筛查,无1例ROP发生。

2 氧疗方法2.1 鼻导管吸氧法为最常用的低流量给氧法,适用于轻度低氧血症患儿,鼻导管插入鼻前庭约0.5cm,一般氧流量为0.5~1.0L/min。

鼻导管吸氧简单、方便、舒适,新生儿鼻导管给氧时由于潮气量小,又受呼吸变化影响,故无法正确评估吸入氧体积分数且难以充分温、湿化。

2.2 头罩给氧头罩内的温、湿度及吸入氧浓度(FiO2),均可按要求调节,即按不同的氧气、空气比例调节所需的FiO2,加温湿化后吸氧,且头部不需固定能自由转动,使患儿感到舒适,但要求罩内空气、氧气混合气流量至少5L以上,否则会使罩内CO2重新吸入。

同时必须在罩内近口、鼻处放置FiO2监测仪。

2.3 面罩给氧2.3.1 简易面罩由塑料制成,大小应以能罩住口、鼻为宜,两边以带子固定于头部,可连接湿化加温器,一般氧流量为0.5~1.0L/min,当增大至3~4L/min时吸入FiO2可达0.40左右,适用于中度低氧血症患者。

2.3.2 带贮氧囊面罩于面罩下端部位加一贮氧袋,与输氧导管相连,可提供高体积分数氧气吸入,应用时要求氧流量4~8L/min,保持氧袋呈持续半充满状态。

2.4 持续呼吸道正压(CPAP)通气给氧当临床上表现重度呼吸窘迫,吸入氧浓度>50%时,动脉氧分压(PaO2)<50mm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60mmHg或有其他机械通气指征时,需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3 氧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3.1 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对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用氧时,一定要告知家长早产儿血管不成熟的特点、早产儿用氧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危害性,并让家长签字。

早产儿吸氧浓度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研究

早产儿吸氧浓度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研究

早产儿吸氧浓度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研究作者:朱永木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第33期【摘要】目的研究早产儿吸氧浓度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方法 76例进行用氧治疗早产儿,根据吸氧浓度分为甲组(吸氧浓度≤29%, 35例)和乙组(吸氧浓度≥30%, 31例)。

两组早产儿均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

比较两组早产儿的血氧饱和度、吸氧时间及视网膜病变发生情况、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

结果甲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45.71%低于乙组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优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甲组早产儿血氧饱和度为(87.4±1.3)%低于乙组的(93.2±1.5)%,吸氧时间为(7.2±0.6)d短于乙组的(12.1±0.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过程中应减少吸氧时间和吸氧浓度,尽可能保持低血氧饱和度可有效降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并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用氧方案。

【关键词】视网膜病变;早产儿;吸氧浓度DOI:10.14163/ki.11-5547/r.2019.33.039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在临床治疗中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生多与高浓度吸氧以及早产低出生体重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出现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均有在保温箱内过度吸氧史。

此外,母体是否贫血以及有多个胎儿也会对早产儿视网膜产生影响。

根据作者收集的临床资料证实,在我国二胎政策实施以后,新生儿有所增多,随着新生儿数量的增长以及部分产妇年龄的增加,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病发率有所增加[1]。

早产儿在临床治疗中通常会采用吸氧治疗方式,但根据相关学者研究结果证实,吸氧浓度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直接关系,吸氧时间越长、浓度越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情况越严重[2]。

为了给早产儿最佳的治疗方案,本文选取76例早产儿采用不同的用氧浓度进行对照分析,具体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早产儿吸氧易致盲

早产儿吸氧易致盲

现 在 也 有 文 献 报 道 , 有 用 氧 的足 月 婴 儿 也 可 发 生 视 网膜 没 近 年 来 , 产 儿 因为 吸 氧 致 盲 的报 道 经 常 出 现 在 媒 体 上 , 早 更 有 患 儿 家 长 与 医 院对 簿 公 堂 , 院 输 了 官 司 赔 款 , 竟 早 产 病 变 。 一般 来 讲 , 龄 、 生体 重 愈 小 , 生 率 愈 高 。随 着 我 国 医 究 胎 出 发 儿 能 否 不 吸 氧 ? 维 持 人 体 正 常 机 能 的 氧 气 为 什 么 反 而 成 了致 新 生 儿 抢 救 水 平 的 提 高 , 原 来 不 能 成 活 的早 产 儿 存 活 下 来 , 使 早 产 儿视 网膜 病 变 的 发生 率也 相应 增 加 。 盲 的原 因? 医 生 如 何 操 作 才 能 避 免 早 产 儿 吸 氧 致 盲 ?

网膜 病 (eio ah f rmau i , O ) 支 气 管 肺 发 育 不 良 合 每 个 早 产 儿 个 体 的 目的 。 rt p t yo e t r y R P 、 n p t ( rn h — p l n r y pa i, P 等 在 我 国 的 发病 有 上 升 4 视 网膜 病 变 应 早 发 现 早 治 疗 b o c o umo a yd s l a B D) s 趋势 。 由 于早 产 儿视 网膜 病 变严 重 的孩 子将 可 能 致 盲 , 响 孩 子 影 因 吸氧 致 盲 主 要 是 因 为 早 产 儿 视 网 膜 发 育 不 成 熟 而 易 产 生 生 的生 活质 量 , 此 早 产 儿 视 网 膜 病 变 应 早 发 现 早 治 疗 。凡
各 系 统 发 育 更 不 成 熟 , 活 能 力 更 低 下 , 容 易 发 生 如 肺 透 明 度 测 定 仅 等 , 进 行 经皮 氧饱 和度 、 入 氧 浓 度 监 测 , 生 很 能 吸 随时 调 控 膜病 、 症 肺 炎 、 出血 、 内 出 血 等 神 经 呼 吸 系 统 疾 病 , 起 给 氧 方 式 、 重 肺 颅 引 吸入 氧 浓 度 , 有 效 降 低 早 产 儿 视 网 膜 病 变 发 生 率 , 能 呼 吸 困 难 或 呼 吸暂 停 , 致 机 体 缺 氧 引起 多 脏 器 的 损 害 , 心 保 障 孩 子 的 生命 安 全 , 不 具 备 以 上 监 测 条 件 , 转 到 具 备 条 导 如 如 应

不同用氧浓度及用氧时间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不同用氧浓度及用氧时间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据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并结合患儿的实际病情为其予
以呼吸道正压给氧或是鼻导管吸氧,并在早产儿出生的 4~6
周时对其视网膜病变情况进行筛查,并根据视网膜病变程度
对其进行分期(Ⅰ期:眼底出现微血管瘤;Ⅱ期:眼底可以
看到硬性渗出;Ⅲ期:眼底可以发现有棉絮斑,通过荧光造
影检查,可以看到有无灌注区的出现;Ⅳ期:有新生血管;
450 例,根据吸氧浓度不同分为三组,吸氧浓度≤29% 为 A 组,吸氧浓度 30%~39% 为 B 组,吸氧浓度≥40% 为 C 组,各 150 例。对比不同吸氧时
间、不同血氧饱和度早产儿的视网膜病变分期。结果:450 例早产儿中,共 144 例患有视网膜病变,占比 32.00%。其中 A 组 20 例,病变率 13.33%; B 组 44 例,病变率 29.33%;C 组 80 例,病变率 53.33%;三组视网膜病变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5.882 4,P<0.05)。吸氧 <10 d 患儿Ⅰ期病 变率高于吸氧≥10 d 患儿( 字2=3.524 5,P=0.024 1);吸氧 <10 d 与吸氧≥10 d 患儿Ⅱ期病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2.578 9,P=0.745 2);吸 氧 <10 d 患儿Ⅲ~Ⅳ期病变率低于吸氧≥10 d 患儿( 字2=4.521 3,P=0.001 1)。低、高血氧饱和度患儿Ⅰ期病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2.400 0, P=0.121 3);低血氧饱和度患儿Ⅲ~Ⅳ期病变率低于高血氧饱和度患儿( 字2=13.021 3,P=0.000 3)。结论:低浓度、低时间的吸氧可有效降低早产儿
450 例 早 产 儿 中, 共 144 例 患 有 视 网 膜 病 变, 占 比

《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修订版)解读

《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修订版)解读

数有可能导致血氧体积分数过高。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即使
是窒息复苏这样短时间的高氧血症,亦可带来很大的危害。有 鉴于此,新版指南中将原推荐的“给氧体积分数视病情需要而 定,开始时可试用400 mI/L左右的氧,10~20 min后根据 P。(0:)和TcSO:调整”修改为“给氧体积分数视病情需要而定, 初始氧体积分数不宜超过400
中堡塞旦』L登!堕鏖壅查!!!!生!!旦箜垫鲞箜望塑鱼虫!垒P£!垦!尘旦!!堕!!旦!!!竺!!!!!!!!!!!:!!!坠:13
・1837・
・指南解读・
《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修订版)解读
李秋平,张国明,封志纯
《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自2004年颁布 实施以来…,对我国的早产儿氧疗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
5。
g早产儿在矫正胎龄32周前维持TeSO:在85%~93%,
之后维持85%~95%的给氧策略,并强调出生后全程(包括产 房复苏、转运期间)严格限氧和避免氧体积分数波动,经过5年 的观察,发现3~4期ROP的发生率由12.5%下降至2.5%,需 要激光治疗的比例由4.5%下降至0。另一项研究中,Sears 等¨叫以出生体质量<1500 g、出生胎龄<32周早产儿为观察对 象,第1年予以维持TcSO:在85%一93%,第2年在矫正胎龄
80
mmHg(1
mmHg=0.133
kPa),或TcSO,90%~95%。借鉴
Castillo等。1 3。研究发现:如果TcSO,>93%,59.5%的氧疗患儿 P。(O:)将超过80 mmHg,结合我国目前治疗的早产儿大部分为 27周以上和用氧不够严格现状,故新指南中对氧疗目标进行了 适度下调,仍维持P。(0:)50~80 mmHg,但TcSO:修改为 88%~93%。在矫正胎龄34周前应严格执行该标准,矫正胎龄 34周后TcSO,也不宜高于95%。 1.2初始给氧体积分数20世纪50年代Campbell首次提出 高体积分数氧吸入可能是早产儿晶体后纤维增殖(retrolental

双胞胎男婴吸氧中毒失明 父母向医院索赔190万

双胞胎男婴吸氧中毒失明 父母向医院索赔190万

双胞胎儿子变成瞎子
2000年9月4日,六合区马鞍镇陈营村周家“提前”迎来双胞胎儿子,这对小家伙在母亲体内呆了33周多3天,体重只发育到1700克。

当天,他们因低血糖被送去高压吸氧。

一周后医疗费已达1万多,周家决定让母子出院。

医院医生在病历上特地叮嘱,孩子是早产儿,可能发育不良或引起多种并发症,孩子满月时应到“高危儿门诊”检查耳朵发育情况,但没有提及眼睛会有问题。

律师:医院应知道吸氧会中毒
医院:事发时没国家标准出台
抚养双胞胎盲童成难题
周家的起诉书上要求,医院支付医疗费18565.57元、定残前护理费71400元、误工费8400元、残疾生活补助费25万元、交通费7494.2元、鉴定费5295元、定残后护理费336000元、残疾生活补助费50000元、残疾赔偿金377352元、精神损失费80万元。

总共190多万。

“如果可以,医院同意养大两个孩子,我们一分钱都不要。

”双胞胎的外婆无奈地告诉记者,他们都是六合农村人,主要靠种粮食为生。

因为孩子成了瞎子,平时至少要两个大人在家全职照看。

现在孩子都5岁了,但只有南京城区有盲童学校,他们上学成了大问题。

开庭前,两个孩子闹着要打开手中的旺仔牛奶,他们的母亲熟练地帮了忙。

外婆“心疼”地说:这两孩子太可怜了,一到人世就被弄成瞎子,太不公平了。

我们再穷都要尽力好好养着。

此案法庭还将继续审理。

南京晨报。

儿科氧疗并发症

儿科氧疗并发症

儿科氧疗并发症氧象药物一样,如果过量,可致中毒,而这一点并未引起所有医务人员的警惕。

因此了解和掌握氧疗并发症是临床护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重点介绍儿科氧疗并发症。

一、氧为什么会引起中毒氧本身是无毒的。

然而氧的浓度只要高于空气中的氧含量(空气含氧20.9%)就会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

氧对机体的毒性作用不是由于氧本身的反应能力,而是由于氧分子还原生成水时产生的许多产物——氯自由基的作用(包括过氧化氢,过氧化根、羟基根和游离氧)。

在正常情况下,不必顾虑氧自由基的危害,因为机体具有抗氧化系统的清除能力。

只有当长时间吸入高浓度(80-100%)氧或接受高压力(1-2个大气压)氧治疗时,使体内产生的氧自由基超过自身解毒能力时才发生氧中毒,引起生物体不良的氧化反应,可氧化组织的蛋白质、脂肪,损伤细胞膜,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血管通透性增加,大分子物质漏出,导致问质水肿,故临床上可出现肺水肿。

有损伤就有修复进而出现胶质增生,细胞增殖等,表现为肺纤维化,眼晶体后纤维增生症。

二、儿科临床常见的氧疗并发症儿科临床常见的氧疗并发症可分为两大类:①用氧疗所造成的毒性作用。

②用氧过程中的附带问题。

用氧疗所造成的毒性作用高压力、高浓度氧持续吸入时,转运到全身组织,因此对全身各系统组织均可发生中毒反应,严重者可致死亡。

对神经系统:可抑制脑组织中酶的活性,而出现抽搐、惊厥和癫痫大发作,还可使交感神经活动兴奋,出现感觉异常。

对血液循环系统:可引起衰老的红细胞和未成熟的红细胞破坏。

对胃肠系统;可出现厌食,恶心。

对呼吸系统:可使新生儿或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全(成人表现为肺纤维化)。

对视网膜血管: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可导致眼晶体后纤维增生,甚至引起永久性失明。

下面重点讨论儿科最常见的眼晶体后纤维增生症和支气管肺发育不全。

1.眼的氧中毒是晶体后纤维增生症(RLF)50年代我院曾收治一例出生体重为450克,胎龄为20周的早产儿,入院后即给综合治疗,一直置于孵育箱培养,并用纯氧吸入持续达5个月之久(因当时并不知道持续吸入纯氧可致中毒)。

预防早产儿吸氧导致失明的方法

预防早产儿吸氧导致失明的方法

预防早产儿吸氧导致失明的方法什么是早产,通俗来讲就是没有到达预期生产时间就出生的孩子,他们比正常时间出生的孩子更早的来到了这个美好的世界。

早产儿其实和正常出生的孩子也没有什么差别,唯一不同点就是要重视早产儿的健康状态,这样有利于及早的预防孩子出现其他的身体疾病。

在实际孕期中,很多孕妈妈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早产的问题,那么怎么做好在孕期中的预防,减少早产儿现象的发生,如果遇到因早产而需要吸氧的宝宝该怎么做?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解答一下如果遇到因早产需要吸氧而导致失明的宝宝该如何做。

1.早产宝宝的眼睛都很敏感新生宝宝的视网膜还处于发育阶段,没有完全成熟,一般来讲宝宝的视网膜血管化是在胚胎16周开始逐渐发育的,在出生后一个月内继续发育,直到成熟。

早产宝宝的视网膜很脆弱,而且对氧气及其敏感,因此在吸入高浓度的氧气之后,视网膜有可能会出现病变现象。

虽然很多宝宝视网膜病变可以自然停止再减减恢复正常,但是还有20%-25%的宝宝不会停止病变,甚至会继续发展出现一系列的严重反应,例如高度近视、黄斑变性、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落、眼球萎缩等严重问题,有的甚至会引发失明。

2.吸氧副作用要重视相关研究表明,早产儿因吸氧而发生的视网膜病变几率为15%-30%虽然也并不一定是因为吸氧而发生的病变,但是家长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要重视起来,一定要尽量防止长时间高浓度的吸氧。

视网膜发生病变的前期阶段,仅仅靠观察眼睛外部是发现不了的,这就会使多数家长放松警惕,认为孩子眼睛是健康的。

早产宝宝发生视网膜病变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在第一和第二阶段有很大可能会进行自愈,一旦进入第四阶段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即使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但取得的效果十分低。

而发展到第五期即最后一期则易导致终身失明。

因此家长们一定要把这个问题重视起来,因为一般从三期到四期时间很快可能只有短短几天,再加上无法从外观就发现变化,就很容易延误最佳的治疗时间。

所以家长一定要时刻关注着孩子的眼睛情况,尤其是早产的宝宝,一定不要错过最优治疗时间。

早产儿用氧注意事项

早产儿用氧注意事项

早产儿用氧注意事项
1. 哎呀呀,给早产儿用氧可不能马虎哟!就像给小宝贝精心准备食物一样,得特别仔细呢。

比如说,氧浓度可不能调得太高啦,这就像做菜盐不能放太多,不然会齁着小宝贝呀!
2. 你知道吗,给早产儿用氧的时间也要注意把控好呀!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这就好比走路的步子,得适中才好呀。

要是用氧时间过长,那对小宝贝也不好呀,不是吗?
3. 嘿,一定要密切关注早产儿用氧时的状况哦!就如同守护着一颗珍贵的小树苗,要时刻留意有没有异常。

要是小宝贝出现什么不舒服的表现,那可得赶紧调整呀,对吧?
4. 千万别忘了注意用氧的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呀!这就和汽车要保养一样重要呢。

如果设备出问题了,那可就危险啦,那怎么能行呢?
5. 用氧时环境也很重要哦!得保持安静、舒适,就像给小宝贝搭建一个温暖的小窝。

要是环境乱糟糟的,小宝贝怎么能安心呢?
6. 别忘了定期检查早产儿的身体状况哟!这就跟定期给钟表上发条一样。

看看用氧后小宝贝有没有好的变化,这样心里才有底呀,对不?
7. 还有呀,医护人员和家长可得密切配合呀!大家一起为早产儿的用氧安全努力,这就像拔河一样,要齐心协力才能赢。

只有这样,小宝贝才能健康成长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早产儿用氧是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让小宝贝们都能安全用氧,健康长大!。

氧使用不当引起失明

氧使用不当引起失明

氧使用不当引起失明在胎儿提前出生的情况下,此时视网膜的血管尚未生长完全,正在发育的血管对高浓度的氧极为敏感,不成熟的血管很容易在高氧环境下受到损伤,从而发生缺血性视网膜病变。

而这是普通大众不了解的。

实际上,即使是成人,在过高分压的氧气环境中,也会发生氧中毒。

比如,在正常大气压下,如果氧气的浓度达到50%,成人的细胞组织都将受到损害;又比如,潜水员在深50米的海水下作业时,由于氧分压太高,从而也可导致氧中毒。

20世纪40年代以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通过给予高浓度的氧气治疗,曾经提高了早产儿的生存率,但却使大量的早产儿失明,最终,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成为这些国家儿童致盲的首要疾病。

20世纪60年代,在眼科医师的强烈呼吁下,美国政府强行削减了氧的使用,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下降,但是,早产儿却因呼吸系统疾病而重新导致死亡率上升,同时脑性瘫痪等伤残增多。

于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重新对早产儿进行氧气治疗,随之而来的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再次上升。

同样缺氧也会引起失明在胎儿提前出生的情况下,此时视网膜的血管尚未生长完全,正在发育的血管对高浓度的氧极为敏感,不成熟的血管很容易在高氧环境下受到损伤,从而发生缺血性视网膜病变。

而这是普通大众不了解的。

实际上,即使是成人,在过高分压的氧气环境中,也会发生氧中毒。

比如,在正常大气压下,如果氧气的浓度达到50%,成人的细胞组织都将受到损害;又比如,潜水员在深50米的海水下作业时,由于氧分压太高,从而也可导致氧中毒。

20世纪40年代以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通过给予高浓度的氧气治疗,曾经提高了早产儿的生存率,但却使大量的早产儿失明,最终,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成为这些国家儿童致盲的首要疾病。

20世纪60年代,在眼科医师的强烈呼吁下,美国政府强行削减了氧的使用,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下降,但是,早产儿却因呼吸系统疾病而重新导致死亡率上升,同时脑性瘫痪等伤残增多。

于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重新对早产儿进行氧气治疗,随之而来的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再次上升。

吸氧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关系的临床观察

吸氧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关系的临床观察

吸氧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关系的临床观察作者:涂昌森徐国兴郭健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19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原称晶体后纤维增生症,是一种与优生优育密切相关的可控制致盲眼病。

近10余年来随着我国围产医学和新生儿学的快速发展,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经抢救存活率明显提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严重影响了早产儿的生存质量,也使近年来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问题引起的医疗纠纷呈逐年增多之势。

本文观察吸氧时间和吸氧浓度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和发病程度的关系,以期揭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孕周出生体质量≤2500 g和(或)胎龄≤32周的早产儿156例作为研究对象。

首次检查在患儿出生后第4周开始,以后每周1 次,持续至生后16周。

1.2 研究方法检查由同一个经验丰富的眼底病专科医师担任。

检查前半小时始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滴双眼2~3次(1次/10 min)散瞳;倍偌喜行双眼表面麻醉;开睑器开睑,使用巩膜压迫器辅助双目间接眼底镜进行眼底检查并记录。

1.3 病变分期:根据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1]进行临床分期:1期在视网膜颞侧周边有血管区与无血管区之间出现分界线;2期患儿的视网膜分界线隆起呈脊样改变;3期在视网膜分界线的脊上发生视网膜血管扩张增殖,伴随纤维组织增殖;4期由于纤维血管增殖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先起于周边,逐渐向后极部发展;此期据黄斑有无脱离又分为A和B,A无黄斑脱离;B黄斑脱离。

5期视网膜发生全脱离。

2 结果2.1 本研究共收集156例早产儿,其中男89例(57.05%),女67例(42.95%)。

胎龄25~37周,平均(33±13.25)周;出生体重891~2500 g,平均(1914±162) g。

早产儿吸氧要同时查眼科疾病

早产儿吸氧要同时查眼科疾病

早产儿吸氧要同时查眼科疾病足月产儿,顺产儿都是不需要吸氧气的,因为他们的器官相对发育成熟一些,而早产儿生长期短,所以刚出生的时候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弱,不得不通过人工氧气来补足,但是,这同时也有可能带来一些问题,早产儿若是吸氧过度也会对自身视网膜造成伤害所以在吸氧的时候要实时监查。

吸氧副作用不可忽视
出出生后需要吸氧救助的通常为早产儿和低体重婴儿,早产儿因血管发育不完全而出现呼吸窘迫,需要人工给氧,这已成为抢救早产儿生命的常规手段。

不过氧气在救命的同时也有其副作用,因为婴儿正在发育的血管对氧气很敏感,长时间高流量、高浓度的氧气会使不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内皮损伤、阻塞,引起一系列眼底血管增殖性病变甚至失明以及肺损伤等副作用。

早产儿吸氧并发视网膜病变(ROU)的几率为15%至30%,虽然并非完全因吸氧引起,但家长一定要引起警惕,要提醒医生检测吸氧的浓度和时间。

出生4周及时检查
专家指出,氧气对于抢救新生儿生命作用关键,所以其使用不可避免。

对于有过吸氧治疗史的新生儿,家长要尽早带孩子到眼科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吸氧不当会失明吗

早产儿吸氧不当会失明吗

早产儿吸氧不当会失明吗
我姐姐近日提前成为了一名新姐姐,宝宝因早产而导致血管
发育不全,需要吸氧治疗。

但我听说过早产的宝宝如吸氧不当很容易
患上眼疾,请问真是如此吗?
网友:刘莲
专家:广西南宁市人民门诊部主任医师 ; ;李艳鸣
如遇到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出生后因发育不完全而出现呼吸窘
迫的情况,的确需要人工输氧。

可以说人工吸氧已成为了抢救早产儿
工具来世不可缺少的手段。

但即使氧气能将早产儿从危重的病情中抢救过来,我们也需
要警惕若须要给早产儿吸入高浓度氧气,或用氧时间过长,会爸爸妈
妈使早产宝宝患上视网膜病变。

这是因为早产宝宝视网膜这类不完全,低浓度高浓度氧气刺激视网膜组织,新陈代谢使感光血管的正常发育
受到干扰,从而产生病变。

一般在出生后一个月左右出现,常为两侧,男女发病率相等。

故此在给早产儿成功进行吸氧治疗时,医生一般会控制氧气
浓度,使其在40%以下,并且时间也不宜太短。

此外,考生还需定期神经外科带早产宝宝到医院做眼科检查,密切关系监测病程发展,一旦
发现宝宝有视网膜病变迹象,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若是错过最佳
治疗时机,或将诱发婴儿失明。

当心高氧下早产儿易失明

当心高氧下早产儿易失明

当心高氧下早产儿易失明
当心高氧下早产儿易失明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尚未发育完整,如处于高氧环境下,视网膜血管收缩、阻塞,使局部缺血、缺氧、诱发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从而引起渗出、出血、机化等一系列改变。

异常增生的视网膜血管,穿过内界膜向视网膜表面发展并伸入玻璃体内,由于渗出玻璃体内血管机化,在晶体后形成结缔组织膜,因牵引引起视网膜脱离。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果在孩子出生4周至6周时发现,是治疗此病的最佳时机,治疗后,孩子的眼睛与常人无异。

但可供治疗只有两周时间,所以又被称为“时间窗”,如果过了这个时间段,只有10%的治疗可能。

“时间窗”一但关上,孩子就坠入永远的黑暗。

在子宫中,胎儿会经历美妙无比的塑造,依照大自然的调校准确的时钟,全身各个部分会同时生长,深具程序之美。

在此过程中,眼球会逐渐发育,那些细小的血管由视神经乳头出发,像触须一样向边缘慢慢延伸,直到婴儿出生前一刻才抵达目的地。

就像高级生产线上的汽车组装一样,当
发动机被安置好了之后,轮胎也几乎会同时安装完毕―――这是完美的统筹学。

但是,作为大自然的另外一种设计,早产儿必须面临更多的艰险。

n医学伦理案例

n医学伦理案例

医学伦理案例1、一对农村夫妇抱着白喉病患儿去医院求治。

患儿呼吸困难,医生决定作气管切开,但患儿父母坚决不同意。

此时患儿面部紫绀,生命垂危。

急诊医生看到病情危急,将患儿抱到手术室,实施手术。

2、某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一名12岁格林-巴利氏综合症患者。

一日,主任查房指示上午行气管切开术。

根据“知情同意”的原则,五官科医生术前会诊时让家长在“手术通知单”上签字,家长对手术的危险非常惧怕,故拒绝手术。

中午患儿发生呼吸肌麻痹死亡。

3、北京某医院一患儿因哮喘急诊就医。

家长诉该患儿已经患有哮喘几年,这次又严重发作,故急诊就医。

医生仔细检查后认为是气管异物,患儿生命危在旦夕,须行急诊手术取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但家长坚决否认异物吸入史,坚决认为是哮喘,不同意手术,情急之下,医生自作主张,为患儿做了急诊手术,取出了异物(瓜子),挽救了患儿生命。

问题:在上述三个案例中,医务人员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4、患者为肺癌晚期,目前处于嗜睡状态。

医生认为患者最多还能存活几周的时间,如果不上呼吸机,则只能存活几天。

患者的两个妹妹认为,根据患者目前状况,再多花钱已没有意义,因而拒绝为患者上呼吸机,并且拒绝陪床。

患者父母早亡,两个妹妹是他一手拉扯大的,现在患者虽不能说话,但眼角经常带着泪痕。

基于这种情况,医生最后报了警。

问题:(1)患者家属有无权利剥夺患者的哪怕只是几天的生命?(2)医生有无义务报警?5、某足月孕妇,有临产先兆,就诊于某医院急诊科。

晚饭后上腹不适,4小时后右下腹疼痛。

之前孕3个月和孕5个月时也曾出现类似情况,给青霉素后症状消失。

产科请外科会诊,外科意见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先解决分娩问题。

随后产科医生对孕妇行剖宫产。

术中发现阑尾明显肿胀、充血,立即呼外科医生。

但外科医生正在操作中,不能立即过来。

产科医生不能在开腹情况下长时间等候,所以根据情况切除了阑尾。

术后产妇、婴儿情况均好,伤口无异常。

但家属明确表示,担心产科医生的外科手术质量不高,伤口愈合不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早产儿吸氧:小心导致“人工”盲童
作者:郭俊春
来源:《大众健康》2004年第04期
《南方周末》报2004年2月19日刊载了一篇《吸氧令他们坠入黑暗———走近“人工”制造的盲童》的文章。

读后,让人深为那些不幸的早产儿再也看不见绚丽的世界而悲痛。

该文报道了某市中心妇产医院在抢救早产儿的生命时,由于大量超长时间用氧,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进而双目失明的悲剧。

据文章介绍,这家妇产医院在9个月的时间里,至少制造了6个“人工”盲童。

每一个“人工”盲童都诉说着一个心酸的往事。

家长说起他们的孩子既伤心落泪,又对这家医院充满了不理解、不满,甚至是愤怒的情绪。

杨德山的女儿杨蔚依是个早产儿,出生后体重仅1400克。

早产在孕妇中是屡见不鲜的事。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即便一些胎龄不满28周,体重低于1000克的婴儿,娩出后,经精心哺育,亦能存活。

但是,新生儿死亡中,有75%与早产有关。

为了挽救早产儿的生命,医生为早产儿吸氧是重要的抢救手段之一。

这家医院也是如此,给杨德山的女儿连续吸氧13天。

透过重症监护室的玻璃门,杨德山看见女儿戴着吸氧头罩,像小猫一样安静。

女儿出院3个月时,不幸的悲剧发生了,杨德山发现女儿的眼睛中出现了一个白点。

女儿4个月大时,眼中白点的直径扩展到5毫米,她几乎看不见最亲的人———自己的爸爸妈妈了。

刘东江的儿子刘维铧也出生在这家医院。

孕龄7个月,体重1050克。

这个早产的小生命立即被送进重症监护室给氧。

事后,据刘东江回忆,并通过检查病历验证,中心妇产医院并没有告知他连续用氧所带来的医疗风险,也没有告知可能导致新生儿眼睛致残的严重后果,更没有采取任何相关的防治措施。

据病历记载,小刘维铧累计用氧时间为1040个小时,也就是说,在刘维铧住院的43天零8个小时的时间里,氧气从没间断地被这个婴儿吸入肺中,使氧气成为一种毒素,一分一秒地导致了小刘维铧眼部血管畸形发育,使又一个看不见光明的孩子来到人世。

受伤害的并不仅仅是杨蔚依和刘维铧。

每天至少有十几名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儿童家长聚集在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等待为孩子手术治疗。

尽管希望渺茫,但父母们哪怕花尽积蓄,吃尽了苦,也企盼无辜的孩子能重见光明。

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孩子都是早产儿,都进行过氧治疗。

他们做梦也想不到,吸氧竟能对孩子造成巨大的伤害,而医生也未曾向他们告知氧治疗的潜在危险。

人们不禁要问:氧气是人生存必需的,但为什么给早产儿吸氧,竟导致了双目失明的严重后果?
原来人类在与自然界的长期抗争中,逐步适应了大气中的氧含量,并成为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但凡事物极必反,人为的强化性吸氧,如果掌握不当,同样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