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双原子分子结构与化学键理论11(1)

合集下载

结构化学 双原子分子结构

结构化学 双原子分子结构
二、分子轨道形成的原则:
MO可由AO线性组合得到:
设 双原子分子AB, a , b 为AO

caa cbb
应用线性变分方法,则
ccaa
( (
H H
aa ab
E ) cb( ESab )
H ab ESab cb( Hbb E
) )
0 0
令 a H aa , b Hbb , H ab , 且忽略 Sab
)
,(关于 E 的参变 数函数)
③ E( c1 ,c2 , ) 对参变数分别进行一次微商

E E E E 0
n
c1 c2 c3
cn
c j ( Hij ESij ) 0 , i 1,2,
通过解久期方程组,
j 1
得到 E 的极小值
④ 把 c10 ,c20 ,
E( c10 ,c20 , ) —近似基态的能量
实验测得 De 2.79eV Re 0.106nm
R e E2
R E1
理论值和实验值符合较好,理论方法还是可信的。
E1有能量最低值,表明H和H+倾向于结合——吸引态; E2没有能量最低值,表明H和H+倾向于分离——排斥态。
如忽略 S ab ,那 E1 Haa Hab E2 Haa Hab
ccaa
(a
cb
E ) cb (b E )
0 0

a E
0
b E
展开 (a E )(b E ) 2 0
E 2 E(a b ) (ab 2 ) 0
如 a b
解之,得
E1 a [
( b
a
2
)2
2
b
a
2
]

第三章双原子分子结构与化学键理论20131

第三章双原子分子结构与化学键理论20131
分子轨道(MO)理论
H2+的量子力学计算 价键(VB)理论 离域键 H2的量子力学计算 定域键
3.1 分子轨道理论(MO)
3.1.1 变分原理及变分法
1. 变分原理
E E
ˆ d H

d

E0
P.74(3.2.2)
2. 线性变分法
ci i
Pople教授1925年生
于英国的Somerset。理论 物理与理论化学家,1998 年获化学Nobel奖。主要 成就: 发展了量子化学理
P.75(3.2.11~ 3.2.16 )
3. b——重叠积分
S ab a b d
核间距
R R Sab (1 R )e 3
2
Haa——库仑积分(α积分)
ˆ d H aa H a
a
1 2 1 1 1 [ ] a d 2 ra rb R
H2+的能量曲线
体系为趋向低 能量,会一直增大 核间距R,导致分 子离解。
体系会在适当的 核间距Re,达到最 低能量De。导致分 子形成。
Re
(132pm, 170.8kJ/mol)
De
(106pm, 269.0kJ/mol)
③ H2+的两种状态与分子轨道
1 2
1 ( a b ) 2 2 S ab 1 ( a b ) 2 2 S ab
第三章 双原子分子结构与化学键理论
Chapter 3. The Structure of Diatomic Molecules and Chemical Bond Theory
第三章目录
3.1 分子轨道理论(MO)

结构化学双原子分子结构

结构化学双原子分子结构

结构化学双原子分子结构双原子分子结构是指由两个原子构成的分子。

这种分子结构是化学中最简单的一种,但也是最基础的一种。

在双原子分子结构中,两个原子之间的化学键通常是共价键。

这种共享电子对形成了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使得分子能够保持稳定状态。

双原子分子结构的研究对于了解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最常见的双原子分子结构是氢分子(H2),由两个氢原子共享一个电子对形成共价键。

氢分子是最简单的分子,也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分子之一、它的分子式为H2,由两个氢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

氢分子的形成是通过两个氢原子中的一个原子的一个电子迁移到另一个原子的空轨道上,形成一个共享的电子对。

这个共享的电子对使得氢分子能够保持稳定状态。

另一个重要的双原子分子结构是氧分子(O2),由两个氧原子共享两个电子对形成共价键。

氧分子是地球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生命的关键分子之一、它的分子式为O2,由两个氧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

氧分子的形成是通过两个氧原子中的每个原子的两个电子迁移到另一个原子的空轨道上,形成两个共享的电子对。

这两个共享的电子对使得氧分子能够保持稳定状态。

除了氢分子和氧分子,还有许多其他双原子分子结构,如氮分子(N2),氟分子(F2),氯分子(Cl2)等。

这些分子的形成原理与氢分子和氧分子类似,都是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稳定的化学键。

在双原子分子结构中,化学键的强度和键长是两个重要的性质。

化学键的强度取决于原子之间共享的电子对的数量和电子云的交互作用。

一般来说,共享电子对的数量越多,化学键越强。

键长是指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它的长度取决于原子半径和化学键的强度。

一般来说,化学键越强,键长越短。

双原子分子结构在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们在化学反应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能够通过键的形成和断裂改变分子的性质。

通过研究双原子分子结构,可以了解化学键的性质和分子的结构,从而为其他复杂分子的研究提供基础。

此外,双原子分子结构在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和生物化学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第三章 双原子分子结构 和分子轨道理论

第三章 双原子分子结构 和分子轨道理论
(注意: Si应 i1,Si用 j0)
C12(1.61C18)2(1.61C18)2C121
C 1 0 .3717
得到:
C C
2 3
0 .6015 0 .6015
C 4 0 .3717
则:
1 0 .37 1 0 . 1 67 0 2 0 1 .65 0 3 0 . 1 35 7 4 1
久期方程得到简化
休克尔行列式构成法: ①行数和列数等于C原子个数; ②写出分子中C原子标号,列于行列式顶和侧; ③有C原子的地方为x,有π键的为1,其它为0。
处理过程: ①写出休克尔行列式,解出xi (i=1,2……n),求出对应的Ei = -x; ②将xi代回简化的久期方程,利用归一化条件确定系数,即得到π 轨道。
E 1 1 .618 E 2 0 .618 E 3 0 .618 E 4 1 .618
2.结果讨论——能量及离域轨道示意图 (1)能级图
(2)离域能:
丁二烯(基态)的电子总能量:
ED=2( +1.618 )+2( +0.618 )=4 +4.472 丁二烯(基态)的电子定域能:EL=4( + ) 丁二烯的电子离域能 DE= ED - EL=0.472
同样将x2, x3, x4代入简化的久期方程:得
20.601150.3712 70.3713 70.6014 5 30.601150.3712 70.3713 70.6014 5 40.3711 70.6012 50.6013 50.3714 7
得到四个分子轨道及对应能量:
1 0.371170.601250.601350.37147 2 0.601150.371270.371370.60145 3 0.601150.371270.371370.60145 4 0.371170.601250.601350.37147

分子轨道理论和双原子分子的结构

分子轨道理论和双原子分子的结构

第三章 共价键和双原子分子的结构化学
• 键级: 根据分子轨道的性质,成键分子轨道中的电 子使得分子稳定,反键轨道中的电子降低分 子的稳定性,因此分子中化学键的强弱可以 用成键电子和反键电子的数量来衡量。
1 键级 = 成键电子数 反键电子数 2
可视为两个原子间的共价键的数目。
键级大,键强,键长短。键级为0不能成键。
按照分子轨道沿键轴分布的特点(以通过键轴 的对称元素的对称操作产生的对称性),可以 分为、、轨道等种类。
轨道
轨道
轨道
第三章 共价键和双原子分子的结构化学
• 轨道和 键:
• 轨道:以键轴为中心轴呈圆柱对称分布的 分子轨道,有 和*。任意转动键轴,分子 轨道的大小和符号都不改变。对双原子分子, 轨道上的电子的轨道角动量在 z 轴上的 投影为0。 • 轨道按其来源不同可标记为1s, 2s等 ; 按有无垂直平分键轴的节面可分为成键轨 道()和反键轨道(*);按有无中心对 称性可标记为g和u。
• p-d,d-d也可以形成 轨道。
• 电子:在轨道上的电子称为电子。 • 键:由于电子的成键作用而形成的共价键, 称为键。
第三章 共价键和双原子分子的结构化学
• 轨道和 键:
• 轨道:通过键轴有两个节面的分子轨道称为 轨道。 • 轨道不能由s或p轨道组成。 +
1 a 1 b 1 a 2 b 2 2 2S • 描述H2自旋运动的波函数,因考虑Pauli原 理,自旋波函数应为反对称。对于S=0的双 粒子体系,反对称的自旋波函数为: 1 1 2 2 1 2
第3章
共价键和双原子分 子的结构化学
dingwanjian
H2+的结构和共价键的本质

结构化学 第03章 双原子分子结构

结构化学 第03章 双原子分子结构

简记为: n
c j (Hij ESij ) 0
j 1
i 1, 2,, n (3- 10)
15
《结构化学》-双原子分子
(3-10)式是一个关于ca , cb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要使 ca , cb
有非零解,必须使其系数行列式为零。
Haa E Hab ESab 0 Hba ESba Hbb E
3
《结构化学》-双原子分子
3.1 化学键理论简介
3.1.1 原子间相互作用 3.1.2 化学键理论 3.1.3 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4
《结构化学》-双原子分子
3.1.1 原子间相互作用
化学键和范德华力、氢键
3.1.2 化学键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近似求解薛定谔方程的方法,目前 量子化学研究的主流方法。1966年Nobel化学奖, Mulliken,1998年Nobel化学奖,Pople。
i 为已知函数。显然,=(x,y,z,c1,c2,…,cn),即变分 函数 是坐标与一些可调节量 ci 的函数。
将(3-3)代入(3-2)计算将得到:
E E (c1, c2 cn ) (3- 4) 12
《结构化学》-双原子分子
E E (c1, c2 cn ) (3- 4)
(3-4)式代表平均能量 <E>是一些可调节参数的函数。
ca2Haa 2cacb Hab cb2Hbb ca2 2cacbSab cb2


E (ca2 2cacbSab cb2 ) ca2Haa 2cacb Hab cb2Hbb (3- 7)
14
《结构化学》-双原子分子 E (ca2 2cacbSab cb2 ) ca2Haa 2cacb Hab cb2Hbb (3- 7)

第三章双原子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理论-资料

第三章双原子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理论-资料
2 ra rb R
Ma≈1840Me ------ Born-Oppenhermer approximation
假设核a和b组成一个固定分子骨架,核不动,电子处在固 定的核势场中运动。
2. 变分法原理
★线性变分法
变分函数的形式固定,只改变线性系数的变分法。 利用线性函数(c1,c2……) <E> =∫*Ĥd/∫*d
Saa a*ad 1

Sbb
b*bd 1
HaaE HabESab0 HabESab HbbE
二阶久期行列式
同核双原子分子: HaaHbb
(H a aE )2 (H a bE a)S b 2 0
H aa E (H a bEaS )b
E (caacbb)H ˆ(caacbb)d (caacbb)c(aacbb)d
*可去掉,实函数 = *
c a 2 a H ˆa d c a c b a H ˆb d c a c b b H ˆa d c b 2 b H ˆb d c a 2 a 2 d 2 c a c b ab d c b 2 b 2 d
归一化,得

c
a



c
a

1
2 2 S ab 1
2 2 S ab
1



2

1 2 2Sab
( a
b )
1 2 2Sab
( a
b )
思路:
选变分函数 = ca 1 + cb 2 变分 E=∫*Ĥd/∫*d
求极值
E/ca=0
第三章 双原子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理论
分子结构

《结构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结构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结构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名称:结构化学所属专业:材料化学课程性质:必修学分:3(二)课程简介:结构化学是本科化学专业、材料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课程主要从量子力学基本假设出发,研究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的基本特征,以及原子在分子和晶体中的空间分布。

重点在于揭示化学键的本质和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阐述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其宏观性能的相互关系。

结构化学不但与其他化学学科联系密切,而且与生物科学、地质科学、材料科学和医药学等各学科的研究相互关联、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近年来愈来愈被材料研究者和化工工程师所重视。

目标与任务:本课程主要探讨物质的静态结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建立起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特别是能够通过定量计算,加强对原子轨道和分子轨道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并从原子、分子等微观结构角度加深对物质结构与性能关系的深入了解。

使学生能够从微观层次着眼,抓住问题本质,深刻理解“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基本原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先修课程主要是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

后续课程主要是高等结构化学和量子化学。

学习结构化学可以从原子、分子结构、甚至电子结构层面加深对先修课程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也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采用李炳瑞主编的《结构化学(多媒体版)(第2版)》主要参考书:1、周公度、段连运:《结构化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四版。

2、徐光宪、王祥云:《物质结构》,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二版。

3、周公度:《结构和物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4、潘道皑、赵成大和郑载兴:〈物质结构〉,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二版。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1.1 从经典力学到早期量子论1.2 量子力学的建立1.3 阱中粒子的量子特征1.4 隧道效应(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

第3章双原子分子结构-11

第3章双原子分子结构-11
E (ca , cb ) ˆ (c c )d ( c c ) H a a b b a a b b
2 ( c c ) a a b b d 2 2 ca H aa 2ca cb H ab cb H bb 2 2 ca Saa 2ca cb Sab cb Sbb
整 理 2 2 2 E (ca Saa 2cacb Sab cb Sbb ) ca Haa 2ca cb Hab cb2Hbb
此处 Saa=Sbb=1
(3- 7)
10
结构化学精品课程
第三章
2 2 2 2 E (ca 2cacb Sab cb ) ca Haa 2cacb Hab cb Hbb (3- 7) 调节ca, cb:
n
(3-3)
i 为已知函数。显然,=(x,y,z,c1,c2,…,cn),即变分
函数 是坐标与一些可调节量 ci 的函数。 将(3-3)代入(3-2)计算将得到:
E f (c1 , c2 cn )
(3- 4)
结构化学精品课程
8
第三章
E f (c1 , c2 cn )
(3- 4)
(3-4)式代表平均能量 <E>是一些可调节参数的函数。
调节 ci 使<E> 取极小,此时 <E>就趋近于 E0 ,变分函数
也就接近体系的真实波函数 。
调节Ci
E 0 ; c1
E 0; c2
;
E 0 cn
解此方程组,得到一组 ci 和能量 <E>i ,将 ci 代回到 (3-3)式,则 → , <E>i 即为 i 对应的能量。
3.1.1 H2+的 Schrö dinger 方程

第3章共价键理论和双原子分子结构PPT课件

第3章共价键理论和双原子分子结构PPT课件

The underlying physical laws necessary for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 the whole of chemistry are thus completely known, and the difficulty is only that the exact application of these laws leads to equations much too complicated to be soluble.
化学键的本质 ——历史的观点
29.07.2020
复旦大学化学系
3
物理化学 I
第三章 共价键理论和双原子分子结构
W.Kossel : 离子键的观点 G.W.Lewis: 共价键的观点
29.07.2020
复旦大学化学系
4
物理化学 I
第三章 共价键理论和双原子分子结构
29.07.2020
复旦大学化学系
Hij iH ˆjd
H11H22 H12H21
Sij ijd
S11S221 S12S21
E (C 1 C 2 S 1)2 C 1 H 1 1 C 2 H 12
29.07.2020
复旦大学化学系
10
物理化学 I
第三章 共价键理论和双原子分子结构
E 0
C1 E 0 C2
( H 1 1 E ) C 1 ( H 1 2 E 1 ) C 2 2 S 0 ( H 1 2 E 1 ) C 2 1 S ( H 2 2 E ) C 2 0
物理化学 I
第三章 共价键理论和双原子分子结构
物理化学
29.07.2020
1
物理化学 I

第三章 双原子分子结构与化学键理论

第三章 双原子分子结构与化学键理论
要求其(i)是品优波函数,单值 ,连续,平方可积;
( ii) 符合体系的边界条件 当R →∞时,ra →∞, rb →∞,
取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做为分子轨道,
称为LCAO法。
Liner Combination of Atomic Orbits
③解方程:由变分原理
E
* ˆ Hd * d
E (ca , cb )
ˆ ( c c ) a a b b H (ca a cb b )d 2 ( c c ) a a b b d
由于H2+的两个核是等同的,a,b是归一化 的,将上式展开并令:
ˆ ˆ H aa H a d b H b d H bb a
<E>必然大于等于体系最低能量本征值E0. 即
证明:
设有本征函数系:{ i, 完备集 其能量: 则有:
i = 0,1,2,……}为正交,归一的
E0≤E1≤E2≤……, Ei-E0≥0 Ĥ i = Ei i
那么任意波函数 可按Ĥ的本征函数 i 展开
=Σci i { i, i = 0,1,2…… }
可求出 c10,c20,c30……
然后求 0(c10,c20,c30……)
3.1.3 H2+ 的Schrö dinger方程的变分求解
1 2 1 1 1 ( ) E 2 ra rb R
①选变分函数:
由极端情况入手,看电子仅属于a或仅属于b的 情况 如果R →∞,rb 可忽略 属于核 a, 则有: H2+→ H + H+ , e 仅
Sab, Hab , Haa
H aa H ab E1 1 S ab
H aa H ab E2 1 S ab

H2+的结构和共价键的本质

H2+的结构和共价键的本质

化学键理论简介
一、原子间相互作用力
原子是由带电粒子组成的,我们预计原子间 相互作用力大多是静电相互作用,主要取决于两 个方面,一是原子的带电状态(中性原子或离子), 二是原子的电子结构,按原子最外价电子层全满 状态(闭壳层)或未满状态(开壳层)来分类。
闭壳层包括中性原子,如稀有气体He、Ne、 Kr……,及具有稀有气体闭壳层结构的离子如Li+、 Na+、Mg2+、F-、Cl-等。开壳层则包括大多数中性 原子,如H、Na、Mg、C、F等。显然,闭壳层原 子(或离子)与开壳层原子之间相互作用很不相同。
由于他在化学方面,特别是化学键的性质和复杂 分子结构方面的贡献,1954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又 由于对世界和平事业所作出的贡献,1962年获得诺贝 尔和平奖。
3.密度泛函理论(DFT)
DFT 是 1964 年 由 Kohn 等 提 出 , Ellis 、 Lee-Yang-Parr 等发展、九十年 代流行的一种化学键理论,在DFT中, 用电荷密度函数代替单电子波函数描述 体系的状态,在解Schrödinger方程时, 用统计方法代替交换积分计算,因而取 得了计算时间短、精度高的效果,特别 适用重原子,多原子体系。
3.1.1 化学键的定义和类型
化学键的定义:广义地说,化学键是将原子结合成物 质世界的作用力。
化学键定义为:在分子或晶体中两个或多个原子间的 强烈相互作用,导致形成相对稳定的分子和晶体。
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基本理论: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配位场理论。
3.1.2键型的多样性
1.共价单键;2.离子键;3.金属键;4.氢键;5. 缺电子多中心氢桥键;6.H-配键;7.分子氢配位键; 8.抓氢键。
John A.Pople England 1925 ~

化学键理论

化学键理论

化学键理论1. 引言化学键理论是化学的基础理论之一,用于解释物质中原子如何通过共用、离子、金属等键形成化合物。

本文将介绍化学键的概念、类型、强度和特点,以及相关的分子轨道理论和晶体结构中的键。

2. 化学键的概念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形成的,用于稳定原子之间的连接,以形成化合物。

它是化学反应和化学转化的基础。

根据原子之间电子的共享或转移方式,化学键可分为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三种类型。

2.1 共价键共价键是由两个原子共用一对电子而形成的。

在共价键中,原子之间的电子密度共享,以形成一个稳定的化合物。

共价键的强度取决于原子间的电子云重叠程度。

2.2 离子键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形成的。

离子键通常存在于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离子键的强度取决于产生的离子之间的吸引力。

2.3 金属键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的强电子云相互作用力形成的。

金属键的特点是原子之间的电子云重叠形成一个导电的金属电子海,这种电子海使得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

3. 化学键的强度和特点化学键的强度决定了化合物的稳定性和性质。

共价键通常强于离子键和金属键。

化学键的强度可以通过键能来衡量,键能是在形成化学键时放出或吸收的能量。

化学键的特点还包括键长和键角。

键长是指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它通过实验或计算得到。

键角是指连接三个原子的两个化学键之间的夹角,它决定了分子的形状和空间结构。

4. 分子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是用于描述共价键形成和分子性质的理论。

根据分子轨道理论,原子中的原子轨道会线性组合形成分子轨道。

分子轨道存在于整个分子中,描述了共价键中电子的分布情况。

常见的分子轨道包括Sigma(σ)轨道和Pi(π)轨道。

Sigma轨道是由轴向重叠形成的,是共价键中电子密度最高的轨道。

Pi轨道则是通过平面上的侧向重叠形成的,通常存在于双键和三键中。

5. 晶体结构中的键除了在分子中形成化学键外,化学键也存在于晶体结构中。

《无机化学》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无机化学》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三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山农大化学院 刘修堂 2013-2014-1
第三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化学键(中心问题) 分子结构 分子的空间构型
分子间的作用力
结构决定性质
2021-03-22
第1张共51 张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三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山农大化学院 刘修堂 2013-2014-1
相同原子成键:χA-χB= 0 键无极性(χ为电负性)
不同原子成键:χA-χB≠0 键有极性。q+
q-
键极性大小度量:偶极矩μ
d
Q d 电量与距离的乘积
△χ>1.7时,一般为离子键,极性共价键是介于 离子键与非极性共价键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
⑴σ键: 原子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形成的键。 如 H2、 HC1。
⑵π键: 原子轨道以“肩并肩”方式重叠形成的键。 如:N2分子。
2021-03-22
第15张共51 张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三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山农大化学院 刘修堂 2013-2014-1
σ键 与π键的比较
σ键
π键
参加成键的轨道 S、p 及各种杂化轨道 仅 p 轨道
2021-03-22
最外层为9~17个电子
第9张共51 张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三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山农大化学院 刘修堂 2013-2014-1
问题: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以离子 键结合成分子,那么同核双原子分 子(如O2、Cl2 )或电负性相差不 大的原子形成分子(如CH4)原子间靠 什么结合?
山农大化学院 刘修堂 2013-2014-1
2021-03-22
第13张共51 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 H ab J−K E 2 = aa = EH + 1 − Sab 1− S
H + H ab J+K E1 = aa = EH + 1 + S ab 1+ S
E2,ψ2
H2+的能量曲线
β
EH 1s

β
EH 1s E1,ψ1
体系为趋向低 能量,会一直增大 核间距R,导致分 子离解。 体系会在适当 的ψ1 =
1 (ψ a + ψ b ) 2 + 2 S ab
ψ2 =
1 2 − 2 S ab
(ψ a − ψ b )
分子轨道—— 分子轨道——在分子中描述单电子运动状态的波函 数。ψ1为成键轨道;ψ2为反键轨道。
2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Pople教授1925年生 于英国的Somerset。理论 物理与理论化学家,1998 年获化学Nobel奖。主要 奖。主要 成就: 发展了量子化学理
John A.Pople
论的计算方法(CNDO、 INDO及PPP方法等。
Linus Carl Pauling
Pauling 教授1901年2月28 日生于美国俄勒冈州。量子化 学的创始人之一。1954年化学 Nobel奖 ,1962年获得Nobel和 平奖。 主要成就:首先将 主要成就:首先将量子 力学与近代化学理论结合,特 别是对化学键的性质和复杂分 子结构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是建立现代结构化学理论的杰 出的先行者。
H aa − ESaa H − ES ab ab
H ab − ES ab ca =0 H bb − ES bb c b
3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 S ab ψa ψb dτ − R ∫ ra
S ab = (1 + R +
R2 −R )e 3
核间距
= EH + J
当R=2a0时, Haa=-0.48262 au (Hartree ) (Hartree)
= E H S ab + K
当R=2a0时, Hab=-0.4070 au (Hartree ) (Hartree)
∑ cψ
i =1 i ∗
n
1. Schrödinger方程
i
1 1 1 1 [ − ∇ 2 − − + ]ψ = Eψ 2 ra rb R
2. 能量及波函数
P.73(3.2.1)
1 (ψ a + ψ b ) 2 + 2 S ab 1 (ψ a − ψ b ) 2 − 2 S ab
< E >= E =
共价键理论
分子轨道(MO)理论 H2+的量子力学计算 价键(VB)理论 离域键 H2的量子力学计算 定域键
3.1 分子轨道理论(MO)
3.1.1 变分原理及变分法
1. 变分原理
< E >= E =
ˆ ψ dτ ∫ψ H ψ ψ ∫ dτ
∗ ∗
≥ E0
P.74(3.2.2)
2. 线性变分法
ψ =

3.1.2 H2+的Schrödinger方程及变分求解
化学键理论简介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1 一个闭壳层的正离子与一个闭壳层的负离 一个闭壳层的正离子与一个闭壳层的负离 子— 离子键 2 两个闭壳层的中性原子— 两个闭壳层的中性原子— Van der Waals力 3 两个开壳层的中性原子— 两个开壳层的中性原子— 共价键 4 一个开壳层的(正)离子与多个闭壳层的 一个开壳层的(正)离子与多个闭壳层的 (负)离子(或分子)— (负)离子(或分子)— 配位键(共价键) 5 金属原子之间— 金属原子之间— 金属键
∗ ψa ψa 1 dτ − R ∫ rb
1 1 1 1 ∗ = ∫ψ a [ − ∇ 2 − − + ]ψ b dτ 2 ra rb R 1 1 1 1 ∗ ∗ = ∫ψ a [ − ∇ 2 − ]ψ b dτ + ∫ ψ a [ − + ]ψ b dτ 2 rb ra R = E H S ab +
ˆ ψ dτ ∫ψ H ψ ψ ∫ dτ
= f ( c1 , c 2 ,L , c n )
E1 =
H aa + H ab 1 + S ab H aa − H ab 1 − S ab
ψ1 = ψ2 =
∂E ∂E ∂E = =L= =0 ∂ c1 ∂ c 2 ∂cn
ˆ ψ = Eψ H
ˆ = − 1 ∇2 − 1 − 1 + 1 H 2 ra rb R
E2 =
P.75(3.2.11~ 3.2.16 )
1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3. 讨论 ① Sab、 Haa和Hab积分的物理意义 Sab——重叠积分 ∗
Haa——库仑积分(α积分)
Hab——交换积分(β积分)
∗ ˆ H ab = ∫ ψ a Hψ b dτ
S ab = ∫ ψ aψ b dτ
ˆ ψ dτ H aa = ∫ ψ H a
∗ a
1 1 1 1 ∗ = ∫ψ a [ − ∇ 2 − − + ]ψ a dτ 2 ra rb R 1 1 1 1 ∗ ∗ = ∫ψ a [ − ∇ 2 − ]ψ a dτ + ∫ ψ a [ − + ]ψ a dτ 2 ra rb R = EH +
3.2.1 H2的Schrödinger方程的变分求解 3.2.2 电子配对法的量子力学基础 3.2.3 双原子分子的电子结构 3.3 分子光谱 3.3.1 转动光谱 3.3.2 振动光谱 3.4 光电子能谱
Chapter 3. The Structure of Diatomic Molecules and Chemical Bond Theory
=
c H aa + 2 c a c b H ab + c H bb 2 ca S aa + 2 c a c b S ab + c S bb
2 a 2 b 2 b
∂E = 0 ⇒ ( H ab − ES ab )ca + ( H bb − ES bb )cb = 0 ∂cb
= E (ca , cb )
3.1.3 共价键的本质
体系能量 势能降低 + 动能降低 总能降低
H2+ 分子与原子电子云密度差图(示意图)
差值为正 差值为负
ψ 与ψ
2
原子轨道的重叠 原子轨道的重叠产生了加强 性干涉效应,致使两核间电 子云密集。 核间的电子云将两个原子核 结合在一起,于是形成了H2+。
差值为零
共价键
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Robert Sanderson Mulliken
Mulliken教授1896年生于 美国马萨诸塞州 美国马萨诸塞州,美国化学家 和物理学家。量子化学的创始 人之一。1966年获化学Nobel 奖。 主要成就:于 主要成就:于1928年提 出了分子轨道理论,1952年又 发展了该理论。在研究 。在研究化学键 和分子中的电子轨道方面作出 了卓越贡献。
线性变分法 1.写出尝试变分函数:
ψ = caψ a + cbψ b
= ca 1 − ra 1 − ra e + cb e π π
2.变分积分 :
E = ˆ (c ψ + c ψ )dτ ∫ (c ψ + c ψ ) H ( c ψ + c ψ ) (c ψ + c ψ ) d τ ∫ ˆψ + c H ˆ ψ )dτ ∫ (c ψ + c ψ ) (c H = ∫ ( c ψ + c ψ ) (c ψ + c ψ ) dτ
β
Re
E1 ≈ H aa + H ab = α + β E 2 ≈ H aa − H ab = α − β
De
(132pm, 170.8kJ/mol)
(106pm, 269.0kJ/mol)
③ H2+的两种状态与分子轨道
ψ1 = ψ2 = 1 (ψ a + ψ b ) 2 + 2 S ab 1 (ψ a − ψ b ) 2 − 2 S ab
∗ a a b b a a b b ∗ a a b b a a b b ∗ a a b b a a a b b b ∗ a a b b a b
3. E对ca ,cb求极值,得到久期方程 : ∂E ∂E = =0 ∂c a ∂c b
∂E = 0 ⇒ ( H aa − ES aa )ca + ( H ab − ES ab )c b = 0 ∂ca
第三章 双原子分子结构与化学键理论
第三章目录
3.2 价键理论(VB)
Contents
Contents
3.1 分子轨道理论(MO) 3.1.1变分原理及变分法 3.1.2 H2+的Schrödinger方程及变分求解 3.1.3 共价键的本质 3.1.4 分子轨道理论要点 3.1.5 分子轨道的类型与图形 3.1.6 双原子分子的结构
② H2+的能量
H + H ab J+K E1 = aa = EH + 1 + S ab 1+ S H − H ab J−K E 2 = aa = EH + 1 − S ab 1− S
R = 2a 0 J + K 1 + S = − 0 .0537 au ∴ E1 < E H < E 2 J − K = 0 .3388 au 1−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