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纲要的知识观与幼儿园课程内容
幼儿园课程目标及内容设计

幼儿园课程目标及内容设计幼儿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期,正确的课程目标及内容设计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课程目标及内容设计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相关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以有效的方式促进幼儿的学习和成长。
1. 了解幼儿发展阶段了解幼儿的发展阶段是制定合理课程目标的基础。
幼儿期是知觉、运动、语言和认知能力迅速提高的时期,因此,课程目标应适应他们的发展需求。
例如,在语言能力方面,幼儿开始学习说话,开始理解简单指令,所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应作为课程目标之一。
2. 培养综合发展幼儿园的课程目标应全面培养幼儿的身心、感知和认知能力。
通过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培养幼儿的艺术丰富性和创造力。
此外,通过社交活动和角色扮演,帮助幼儿发展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技巧。
3.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幼儿园的课程内容设计应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机会,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和学习需求。
例如,在科学类课程中,可以进行简单的实验,帮助幼儿观察和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 鼓励亲自参与和实践幼儿园课程应鼓励幼儿通过实践和亲自参与来学习。
例如,在园艺课程中,幼儿可以播种和培育植物,亲身体验植物的生命周期,同时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耐心。
5. 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幼儿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课程内容应鼓励幼儿使用自己的感官来探索周围的环境。
例如,在户外活动中,可以组织幼儿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感受季节的变迁,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6. 关注幼儿个体发展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需求和兴趣。
课程目标及内容设计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例如,在艺术类课程中,鼓励幼儿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如绘画、雕塑等,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7. 强调语言和沟通技能语言和沟通技能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园课程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如通过故事、歌曲和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学习基本的语言技能。
8. 创设宽松有趣的学习环境幼儿园课程目标及内容设计需要创设宽松和有趣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放松的氛围中学习。
(最新整理)附录:《幼儿园教育纲要》和《指南》解读

2021/7/26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 行)》和《3-6岁儿童学习 与发展指南》解读
一、《纲要》背景:全国第八次 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在政府领导 下,中、小、幼(0-18岁)整体性 的行动,幼教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重要组成部分。
二、颁布时间: 2001年7月,教育部 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 行)》。
“指南”:如字面所示即指向南方的意 思。被引申为“指导”“导向”,比喻 “辨别正确方向的依据”。
“标准”:一般被定义为衡量事物的 依据或准则;
可供同类事物比较核对的事物;榜样、 规范等。
“指南”与“标准”两概念的内涵区 别,给用“指南”或“标准”命名的事 物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本质属性。
2021/7/26
《指南》基于3-6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 特点,基于对我国幼儿学习与发展状况的调查 研究,以一整套比较科学、明确、具体的目标 与教育建议,来体现国家对我国3-6岁儿童学习 与发展的方向的引导与质量的要求,反映对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水平的合理期望。
2021/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
45
为什么叫“指南”而不叫“标准”
过去 课堂 教材
单科
2021/7/26
现在 一日活动 生活 交叉与融 合
37
学习方式的导向
强调自主、探究、动手,培养学生搜集 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经验来认识建构已知与 未知的学习方式,使幼儿感觉学习是一 种乐趣、享受,从而培养学习责任感、 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
教育经济学:教育阶段越低,教育的社会效益越 高
教育公平、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 点,而学前教育则是起点上的原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学习心得体会(精选6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学习心得体会(精选6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学习篇1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为我国的幼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纲要》成为幼教界的重点、热点。
经过几年的学习、实践与反思,我园也深刻体会到它的重要性、指导性。
一、以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精神落实《纲要》。
我旗约有人口四万三千,旗所在地设有一所公办幼儿园(无学前班),个体民办幼儿园所,旗个苏木、嘎查中仅有所幼儿园,且都与小学在一起。
以小学学前班新生人数与我园大班幼儿毕业人数为统计基础,我旗约有98%的幼儿接受了正规的幼儿园教育。
我园受旗经济条件的限制,教育物质环境长期处于落后状态,20xx年12月,在旗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园从原有的平房搬入新教学楼,使用面积1800平方米,并更换了园址,虽迁入新址但仍存在着内部设施少、食堂破旧、操场待建、无活动室等许多困难。
我园拥有幼儿300余名,设有8个教学班,其中蒙授班4个,汉授班4个,全园教职工54人,教师队伍平均年龄偏大,老、病、弱多,任教教师大多由小学教师转岗而来,幼师专业毕业教师不到任教人员的10%。
20xx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颁布试行,《纲要》中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
这为我园学习、贯彻《纲要》指明了前进道路,面对现有条件,要达到《纲要》要求,只有将《纲要》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转变观念,遵循原则,找到贯彻的契入点,才能使幼儿园找到一条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体现“以人为本,儿童优先”的原则,“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实行人性化管理,建立和谐、平等的教师工作、幼儿生活环境。
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领导,领导艺术的核心在于激励下属主动工作,在幼儿园管理的诸大要素中,人是管理的核心。
育人须先知人,每个教师的世界观、价值观、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生活状况不同,要善于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启发、疏导她们,以领导的谦虚,诚心得到大家的信赖,以感情为纽带,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成就感、主人翁意识。
幼儿园《纲要》学习心得

幼儿园《纲要》学习心得在幼儿园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一本名为《纲要》的教材。
这本教材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从语言、数学到科学、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涵盖其中。
对于我们幼儿园的学习来说,这本教材是一份非常宝贵的财富。
通过学习《纲要》,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学习《纲要》让我更好地学习语言。
《纲要》里的语文内容很丰富,包括识字、拼音、词语、句子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学会了认识字母和认读音节,提高了我的语言能力。
在幼儿园里,老师还教给我们一些韵律感强的儿歌和诗歌,通过唱唱跳跳的方式,我更好地记住了这些内容。
其次,学习《纲要》让我更好地学习数学。
这本教材里的数学内容很有趣,包括认识数字、数数、简单的加减法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学会了认识数字并能够正确地数数,还会简单的加减法。
在幼儿园里,老师还会通过一些游戏来巩固我们的数学知识,提高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除此之外,学习《纲要》还让我了解到了很多有趣的科学知识。
在这本书中,我学习了有关天气、动物、植物等方面的知识。
我知道了天气的变化与季节的关系,知道了动物和植物的生长过程。
通过观察和实践,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些知识,也激发了我对科学的兴趣。
此外,学习《纲要》还让我了解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这本书中,我学习了有关生活常识、自我保护、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我知道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窍门,懂得了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懂得了遵守规则和礼貌的重要性,培养了我的社会意识和社交能力。
此外,《纲要》还教给我一些艺术和体育方面的知识。
通过绘画、手工、音乐、舞蹈等活动,我学会了欣赏和创造美。
通过体育活动,我锻炼了身体,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总之,学习《纲要》是一次非常丰富和有趣的学习经历。
通过这本教材,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培养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同时,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我也学会了合作和分享。
这本教材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和成长,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新《纲要》的知识观与幼儿园课程内容

新《纲要》的知识观与幼儿园课程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第二部分对教育内容和要求的表述与以往有较大的不同,这里没有单独列岀一个幼儿“应该学”或教师“应该教”的知识或技能的清单,而是通过对教师提岀要求一一做什么、怎样做和追求什么,将教育内容涵盖于其中。
这样的表述方式是服从并服务于当前幼教改革的目的和所倡导的新教育价值观的,是新知识观的直接体现。
一、关于知识观所谓知识观,简单地说就是对知识的看法。
它要解答的基本问题有: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有价值的知识?个人如何获得知识?对以上问题的不同回答便形成了不同的知识观。
传统上,人们一直把知识看作是对世界的表征,即对世界的描述和解释。
人类把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普遍性、规律性的认识(包括客观事实、原理、规律、理论等等)用语言或其他符号表述并记录下来,就形成了知识。
对于学习者来说,知识是学习的客观对象,是独立于学习者之外、与学习者的经验和认知方式无关的客观存在。
学习者的主要任务就是掌握它。
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觉、记忆、理解它的过程。
而新知识观则认为,知识是一种关系体系,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知识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人类的知识),也是“个人头脑的创造物”(个人的知识),“当个人通过社会过程领悟到各种事实材料之间的联系、把经验加以组织并对日益复杂的意义锁链进行推论时,知识便随之产生和发展”。
因此,“个体是’意义的创造者’,他可以把事实材料纳入他自己关于事物的组织结构中,并将这一结构与他的已经作为经验而独有的那些东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联系起来”。
知识并非只有单一的存在形式,以语言和各种抽象符号形态存在的陈述性(表征性)知识只是知识的一种形态;而“做”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实践”、“体验”的知识也是知识的重要类型。
总之,新旧知识观在以下几方面有着重大不同。
(1)旧知识观把知识仅仅看作是对世界的描述与解释(即“是什么”和“为什么”),新知识观则认为实践本身一一“做”的能力(“会做”和“知道怎样做”)也是知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重点内容解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重点内容解析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背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是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指导性文件,自1981年首次发布以来,陆续修订了多个版本。
2017年发布的最新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是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指导纲领,旨在规范和促进我国幼儿园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主要内容1. 教育目标和基本理念《纲要》规定,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培养好奇心、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其基本理念是“以儿童为本,关注儿童,尊重儿童,关爱儿童”。
2. 幼儿园教育的内容《纲要》明确了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包括:(1)语言与听力:培养幼儿正确、流畅、丰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增强幼儿的听力技能;(2)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分类、比较、概括、归纳等思维能力,鼓励幼儿进行探究性、创造性的活动;(3)科学与探究:培养幼儿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知和探究精神,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4)心理健康:关注幼儿情感表达和认知发展,帮助幼儿学会如何支持、理解和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增强幼儿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能力;(5)身体素质:通过活泼、多样化的身体运动活动,培养幼儿的动作技能、肢体协调性和运动意识等;(6)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幼儿社交技能、协作精神以及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3. 学习活动的形式和方法《纲要》对幼儿园各项学习活动的形式和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
其中包括:(1)游戏为主导的学习活动:幼儿园学习以游戏为主导,并以幼儿游戏体验为核心,采用情境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需求。
(2)多样化的课程及活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该融合自然、人文、社会等多个领域,提供课程活动的多样性,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3)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需求,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借助幼儿活动的每一个机会,和幼儿建立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最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1.幼儿园教育理念1.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1.1.1坚持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培养其身心灵的全面发展1.1.2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推动综合素质教育1.2尊重个体差异1.2.1打破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差异1.2.2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引导幼儿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进行自主学习2.幼儿园教育组织管理2.1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2.1.1设立明确的学校管理组织结构,强化决策与执行的衔接2.1.2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能2.2教育资源配置2.2.1制定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确保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分配2.2.2引入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3.幼儿园教育课程设计3.1整体课程规划3.1.1制定灵活多样的课程表,旨在培养幼儿的多元能力3.1.2整合跨学科的教学内容,推动知识的互通与综合运用3.2德育与心理健康课程3.2.1设计注重道德品质培养的德育课程3.2.2强调情感智慧的培养,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3.3启蒙教育与学科知识课程3.3.1以启发性教学方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3.3.2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增强学习的实用性4.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4.1专业化师资队伍培养4.1.1制定个性化的师资培训计划,注重师资的专业发展4.1.2提供教育研讨和课程研究机会,激发教师的专业热情4.2团队协作与专业发展4.2.1建立鼓励创新和协作的团队文化4.2.2提供专业发展资助,鼓励教师参与学科研究与实践5.幼儿园家庭教育合作5.1建立有效沟通机制5.1.1设立家庭教育联络员,建立家校密切联系的桥梁5.1.2制定多元化的家校沟通方式,包括线上线下互动5.2提供家庭教育指导5.2.1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幼儿发展阶段5.2.2制定实用的家庭教育手册,分享育儿经验与方法6.幼儿园安全与健康管理6.1制定安全管理规范6.1.1确立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流程,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手册6.1.2引入先进的安全监测技术,提升安全管理的科技水平6.2加强健康监测与保健6.2.1制定科学的健康监测计划,确保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问题6.2.2推广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方式7.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估7.1建立教育质量评估体系7.1.1制定综合的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7.1.2引入多元化的评估方法,包括学科考核、综合评价等7.2激励机制与改进计划7.2.1设立教育质量奖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7.2.2定期开展质量反馈与改进计划,不断提升教育水平8.幼儿园文化建设8.1塑造校园文化氛围8.1.1创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校园凝聚力8.1.2倡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鼓励创新和个性发展8.2鼓励创新与个性发展8.2.1提供宽松的创新空间,支持教师和幼儿进行创新实践8.2.2鼓励和支持幼儿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多元化成长9.幼儿园社会责任与服务9.1积极参与社区服务9.1.1发挥幼儿园在社区的社会责任,推动社区共建9.1.2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9.2建立校际交流与合作9.2.1积极开展校际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项目9.2.2与其他学校建立深度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新课程:传统教育新纲要

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新课程:传统教育新纲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传统文化作为国家的精神财富,对培养幼儿的品德素养和文化修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新课程的建设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之一。
一、综述中国传统文化1.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儒释道三家合一的理念。
弘扬礼仪之邦、养生之风、上下尊卑的道德观念,培养孩子们的良好品格和家国情怀。
2.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中国传统文化以诗词歌赋、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为代表。
这些形式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艺术修养,也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习俗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节日习俗,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传统节日不仅能够增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新课程的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诗词教学通过教授古诗词,让幼儿们在欣赏中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美之处。
也可以通过诗词教学,培养幼儿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2. 中国传统文化绘画教学通过学习中国传统绘画,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并通过亲身体验,让幼儿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3.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体验在传统节日临近之际,安排幼儿园的节日活动,让幼儿们在欢乐中感受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文化内涵,增进家庭和社会的联结。
三、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新课程的实施1. 培训幼儿教师为了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需要对幼儿园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增强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文化自信心。
2. 搭建资源平台建立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库,为幼儿园的新课程提供丰富的教材和教辅资源,使传统文化教育更具深度和趣味性。
3. 与家长的合作积极引导家长参与传统文化教育,举办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等形式,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结,共同育人。
四、结语通过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新课程的实施,可以启发幼儿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心,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幼儿园新课程标准解读

幼儿园新课程标准解读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为了更好地满足孩子们的发展需求,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幼儿园课程标准。
本文将对这一新标准进行详细解读,探讨其核心内容和对教学的影响。
1. 核心理念幼儿园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儿童为中心”,旨在通过为幼儿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这一理念明确了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2. 课程结构新的幼儿园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分为九个领域:语言与沟通、社会与情绪、艺术与审美、身体与运动、科学与探究、数学与逻辑、社会实践、品德与生活与科学、科学与生活技能。
每个领域都有相应的指导纲要,明确了目标与要求。
3. 学习环境幼儿园应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包括室内和室外的空间。
教室应布置有丰富的学习材料和玩具,提供展示和探索的机会。
同时,幼儿应能够接触自然环境,通过与大自然的互动来丰富他们的学习经验。
4. 教学方法幼儿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游戏和探究式学习。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模仿、角色扮演等方式积极参与学习。
探究式学习则是通过观察、实验和发现来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 幼儿评价幼儿园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幼儿的全面评价,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成果,还注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力。
评价应注重观察记录,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如观察、记录、口头表达、作品展示等,以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
6. 家庭合作幼儿园教育需要与家庭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发展。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有效的沟通,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支持,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
7. 师资培训教育部将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培训内容将包括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教学方法的提升。
8. 实施策略幼儿园实施新课程标准应制定具体的实施策略和计划。
这包括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材和资源、组织活动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不断改进教学质量和效果。
幼儿园课程目标与内容

幼儿园课程目标与内容幼儿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学习的地方,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幼儿园的课程设置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课程目标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内容安排。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重要性幼儿园的课程目标是为了指导幼儿长期的学习和发展,确保他们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均衡的培养。
课程目标的设定对于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课程目标有助于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培养幼儿的认知、语言、社交、情感、动手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帮助幼儿全面成长。
其次,课程目标有助于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幼儿园的课程目标应该包括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健康饮食观念等,通过课程的有机结合,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再次,课程目标有助于幼儿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通过制定课程目标,教师和家长能够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能够自主进行评价和反思,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容1. 实施幼儿园课程目标需要确定的内容之一是认知领域的目标。
这包括幼儿对数字、形状、颜色等基本概念的学习,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逻辑和创新思维能力。
2. 语言与沟通是幼儿园课程目标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幼儿应该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理解他人的意见,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
通过游戏和歌曲,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和听力能力。
3. 社交与情感的培养是幼儿园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集体活动和游戏,满足幼儿互动、合作和分享的需求,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友谊观念。
4. 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幼儿园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应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动手实践的兴趣。
5. 健康与安全也是幼儿园课程目标需要涵盖的领域。
幼儿应该学习保护自己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正确刷牙、合理饮食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方案 幼儿园教育指导

纲要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升幼儿园教育的质量,教育部制定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并要求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幼儿园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制定符合指导纲要的实施方案。
本文将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幼儿园教育的改进和提升做出贡献。
一、理论指导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核心理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强调幼儿身心发展的整体性,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促进其全面成长。
2. 理论指导的实施方案(1)建立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注重幼儿个性发展。
(2)确保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素养,提升教师教育水平。
(3)开展家园共育,促进家长参与幼儿教育。
二、课程设计1. 课程目标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课程目标应贴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幼儿的基本能力和兴趣爱好。
2. 课程设置(1)注重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设计丰富多彩的语言游戏活动。
(2)鼓励幼儿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并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
(3)引导幼儿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培养其艺术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1.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1)注重情景教学,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倡导探究式学习,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3)重视游戏教学,运用各种游戏形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教学方法与课程目标的对应(1)针对培养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课程目标,采用情景教学和游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2)针对培养艺术创造力的课程目标,注重探究式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方法。
四、教育评价1. 教育评价的目的(1)了解幼儿个体的发展情况,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2. 教育评价的方式(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观察记录、作品展示、情景模拟等。
(2)鼓励家长参与评价,加强家园合作。
五、师资队伍1. 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师资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新析纲要解读1

1、《新纲要》的核心是什么? 2、什么是幼教发展健康、正确的方向?
对《新纲要》中基本观点的理解:
主要的作用是导向而非直接指导操作。因此 学习《纲要》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应当理解它的 基本观点。
观点一:终身教育的 ——这是一个基本指导思想
《纲要》表述: “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观点二:知识观
例:语言领域 (三)指导要点: “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
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 境”“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 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 展的条件”。
观点二:知识观
需要更新的观念、改革的实践、反思的问题:
观念: 1.是什么?——陈述性知识 2.为什么?——程序性知识 3.怎么办?——和策略性知 4.将信念、态度、价值观也包括在知识的范畴中——“实
欢”“乐意”。
——突出了我国基础教育共同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等方面的取向。
观点一:终身教育的 ——这是一个基本指导思想
需要更新的观念、改革的实践、反思的问题:
实践4: 强调良好的习惯形成;强调合作、参与、探索;
强调“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 间”;强调通过“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 积极的相互作用”来学习知识、技能……
借鉴经验: 1990年世界全民教育会议宣言定义“基本学
习”:“包括人们为生存下去,为充分发展自己的 能力,为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为充分参与发展, 为作出有见识的决策,以及为继续学习所需的基本 学习手段和基本学习内容(如知识、技能、价值观 念和态度)”。
观点二:知识观
《纲要》表述: 《纲要》在教育内容部分没有单独列出
观点三:学习观
幼儿园教学大纲解读与实践幼儿园教学

大纲是指针对幼儿园教学内容编制的一份详细计划。
通过对幼儿园教学大纲的解读与实践,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孩子的学习,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通过解读幼儿园教学大纲,探讨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幼儿园教学大纲的概念幼儿园教学大纲是根据国家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的要求和幼儿成长发展规律编制的一份教学指南。
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的规定,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和指导。
二、幼儿园教学大纲的作用1.指导教师教学幼儿园教学大纲可以帮助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安排教学内容、活动和评价方法,确保教学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2.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通过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可以促进幼儿身心智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3.与学生家长交流教学大纲也是教师与家长进行交流的桥梁,可以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与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三、幼儿园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特点1.内容幼儿园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幼儿园教育的总目标、各个芳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各个学科领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
2.特点幼儿园教学大纲的特点包括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重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注重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以及注重与家庭教育的衔接等。
四、幼儿园教学大纲的解读与实践1.解读教学大纲教师要对幼儿园教学大纲进行仔细的解读,理解其中包含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只有深入理解了教学大纲,才能更好地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运用。
2.实践教学大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采用符合幼儿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
在教授幼儿语言和艺术方面的教学内容时,要注重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采用形象化、直观化的教学手段。
3.评估教学效果在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教师要定期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
这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计划进行及时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科普知识教学大纲 幼儿园教学

幼儿园科普知识教学大纲一、前言1.概述幼儿园教学是培养孩子们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阶段,科普知识的教学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科普知识教学将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制定幼儿园科普知识教学大纲对幼儿园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2.目的和意义科普知识教学旨在引导幼儿了解自然和社会现象,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科普知识教学还有利于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学内容1.自然科学类知识以“四季变化”、“动植物世界”、“天气现象”等为主要内容,引导幼儿了解自然现象,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生活常识类知识包括“日常饮食”、“人体保健”、“交通常识”等内容,引导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安全意识。
3.社会科学类知识涵盖“家庭关系”、“社会公德”、“节日习俗”等内容,引导幼儿了解社会规范和文化传统,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4.环境保护与科技知识引导幼儿了解环保知识和科技常识,培养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幼儿了解自然、社会和科技知识,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目标引导幼儿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3.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实验和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或游戏情景,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发现,从生活实践中学习科普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激发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幼儿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学会科学探究与思考。
3.体验式教学法通过亲身体验、操作和实践,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会科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手段1.图书、多媒体资料等引导幼儿通过图书、多媒体资料了解和学习科普知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幼儿园工作纲要的措施、方案

幼儿园工作纲要的措施、方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自颁布以来,我园教职员工认真学习贯彻,深入开展了幼儿园课程教学改革。
经过几年的课改实践,我们深刻感受到,贯彻《纲要》促进幼儿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为了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特制定了本园《纲要》运用实施方案。
一、目标深入贯彻《幼儿园指导纲要》,加快转变幼儿教师的科学的、以人为本的、面向世界教育理念,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业务素质。
二、工作重点学习、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新的教育理念,并转化为行动,努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付诸实施。
三、过程与内容首先,组织多种学习形式、深入理解《纲要》精神,加强学习提高的意识。
实施教师自我加压,学习理论知识.幼儿园发动全体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让教师把学习中的所学、所想、所感大胆的说出来、讲出来,大家互相交流、讨论、切磋,深化《纲要》中新的教育理念,让教师体验学习的乐趣.其次,把所学的教育理念融入各种计划活动中,并付诸实施。
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涉及的教育教学目标、要求、过程、评价等努力在学期计划、主题活动、日常工作各环节当中渗透实施,确实把理论融入实践,提高教育教学的实质水平。
最后,作好阶段性及整体性工作的总结工作,吸取经验,弥补不足,为下一阶段打好基础性工作。
四、方法与措施1、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并经常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作好学习笔记和教学随笔。
再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中不断提高,将《纲要》的精神化为自己的认识,外化为工作实践。
幼儿园取不定时抽查,展示活动来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以园为本的教研活动,提供教师学习、反思、交流、互动、引领的平台。
各教研组本着以教师为主题,以新《纲要》的指导精神为依托,以提高教师思想理论水平、实际操作水平为目标,努力实现“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的研训模式,在教研活动中并针对每一个教师的具体情况,解决教师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专业素质,形成幼儿园或个人的微型课题,借此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深化幼儿教育改革。
教学内容: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第一、二、三节

知识结构学习建议1.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领会理论的性质、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作用和主题2.本节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3.本节学习的建议思考题参考资料或实践活动学习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第一、二、三节学习目的: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框架,理解幼儿教育终身观和知识观,树立专业思想学习重点:终身教育、知识观学习难点:对动态知识观的理解学习关键:恰当的事例教学过程:一、介绍本学科教学内容、目的、任务及学习要求二、进行新课第一层次前言幼儿园活动课程研究的对象是幼儿园所有的“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为什么要抓幼儿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较早入学有助于克服贫困或某种不利的社会环境或环境造成的最初困难,从而可促进机会均等,它还能为移民家庭的孩子或在文化或语言属于少数群体的孩子融入学校提供很大便利。
(教师讲解)第二层次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结构和基本指导思想2001年6月29日,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这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迈进了一个新阶段。
“纲要”,是遵循我国宪法和教育基本法律的精神,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而制定的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的法规文件。
它与其它有关幼教的教育行政法规一起,构成一个受共同原则指导的、具有内在协调一致行动的,层次不同的幼教法规体系,共同推动我国幼教的科学化、法制化进程。
促使幼教朝着更加健康、正确的方向进行。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纲要”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指导思想。
“纲要”的基本框架:由四部分组成。
总则、教育内容要求、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
总则共五条,其逻辑结构是:第一条:制定“纲要”的依据、原因、目的第二条:幼儿园教育的性质、任务第三条:幼儿园教育的外部原则第四条:幼儿园教育的特点第五条:幼儿园教育的内部原则“纲要”的基本指导思想集中反映在总则里,贯穿在整个纲要的各个部分。
主要有:终生教育理念下的幼儿教育、知识观、环境教育、整合观及教师成长。
幼儿园课程大纲

幼儿园课程大纲幼儿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学习的地方,而一份完备的幼儿园课程大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课程大纲的制定及其对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一、背景介绍幼儿园课程大纲是一份制定课程目标和方案的文件,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活动帮助幼儿全面发展。
它包括教学目标、学习内容、评估方式等,是幼儿园教育的指导文件。
二、幼儿园课程大纲的制定幼儿园课程大纲的制定应该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教育目标和社会需求来进行。
相关教育专家、幼儿教师和家长可以参与讨论,制定一个适合的课程大纲。
三、培养综合技能幼儿园课程大纲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技能。
除了基本的数学、语言和科学知识外,幼儿还应该学习社交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力等。
这些都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备的能力。
四、关注情感和道德发展幼儿园课程大纲也应该关注幼儿的情感和道德发展。
幼儿园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阶段,通过课程的设计可以教给幼儿关爱、尊重和分享等价值观念。
五、提供实践机会幼儿园课程大纲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让幼儿通过亲身参与来学习。
例如,组织户外活动、实地考察以及角色扮演等,这些都能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
六、平衡课程内容幼儿园课程大纲需要平衡各学科的内容,在语言、数学、科学和艺术等方面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
这样可以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七、个性化教学幼儿园课程大纲应该考虑到每个幼儿的差异并提供个性化的教学。
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通过个别支持和指导,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
八、评估与反馈幼儿园课程大纲也应该包括评估的方式和反馈机制。
通过观察、记录和与家长的沟通,评估幼儿的学习成果并及时给予反馈,这对于幼儿的进步至关重要。
九、家校合作幼儿园课程大纲的实施还需要家校合作。
家长应该参与到幼儿的学习过程中,与教师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学习发展。
十、培养兴趣和爱好幼儿园课程大纲应该鼓励幼儿培养兴趣和爱好。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帮助幼儿发现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纲要》的知识观与幼儿园课程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第二部分对教育容和要求的表述与以往有较大的不同,这里没有单独列出一个幼儿“应该学”或教师“应该教”的知识或技能的清单,而是通过对教师提出要求——做什么、怎样做和追求什么,将教育容涵盖于其中。
这样的表述方式是服从并服务于当前幼教改革的目的和所倡导的新教育价值观的,是新知识观的直接体现。
一、关于知识观所谓知识观,简单地说就是对知识的看法。
它要解答的基本问题有: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有价值的知识?个人如何获得知识?对以上问题的不同回答便形成了不同的知识观。
传统上,人们一直把知识看作是对世界的表征,即对世界的描述和解释。
人类把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普遍性、规律性的认识(包括客观事实、原理、规律、理论等等)用语言或其他符号表述并记录下来,就形成了知识。
对于学习者来说,知识是学习的客观对象,是独立于学习者之外、与学习者的经验和认知方式无关的客观存在。
学习者的主要任务就是掌握它。
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觉、记忆、理解它的过程。
而新知识观则认为,知识是一种关系体系,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知识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人类的知识),也是“个人头脑的创造物”(个人的知识),“当个人通过社会过程领悟到各种事实材料之间的联系、把经验加以组织并对日益复杂的意义锁链进行推论时,知识便随之产生和发展”。
因此,“个体是‘意义的创造者’,他可以把事实材料纳入他自己关于事物的组织结构中,并将这一结构与他的已经作为经验而独有的那些东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联系起来”。
知识并非只有单一的存在形式,以语言和各种抽象符号形态存在的述性(表征性)知识只是知识的一种形态;而“做”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实践”、“体验”的知识也是知识的重要类型。
总之,新旧知识观在以下几方面有着重大不同。
(l)旧知识观把知识仅仅看作是对世界的描述与解释(即“是什么”和“为什么”),新知识观则认为实践本身——“做”的能力(“会做”和“知道怎样做”)也是知识。
“知识一直都被视为对‘是什么’的探索;一夜之间,它就开始致力于‘做什么’,变成了一个资源和有用的东西”。
(2)旧知识观将知识看作是静态的、结论性的,而新知识观把知识看作是动态性的、过程性的,是对开放的、复杂多变的现实的解释,而不是对封闭的、稳定的意义系统的客观反映。
(3)旧知识观认为知识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绝对性,新知识观则同时强调它的主观性、个体性和相对性,即对学习者的依存性,把“知者”与“被知者”,即学习者和学习的对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4)旧知识观把知识的获得视为信息的接受,而新知识观则把它理解为意义的建构,因此,旧知识观把知识和知识获得的方式看作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概念,而新知识观则将二者视为密不可分的整体。
(5)旧知识观将知识领域分解为各门学科分别加以研究,而新知识观认为世界原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的认识也是“复合性”的,即认识主体的情感态度、认知特点、个性特征等因素会同时影响认识过程,因此,新知识观强调知识的整体性、综合性,强调各类知识之间在的有机联系。
二、《纲要》中的知识观知识观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如何理解和选择作为教育容的知识,如何引导儿童的学习,追求什么样的学习结果,都是知识观的反映。
以新的知识观来诠释幼儿园教育容,可以说是《纲要》的重大突破之一。
如前所述,《纲要》没有像以往那样开列出一个幼儿“应该学”或教师“应该教”的知识技能的菜单,而是通过对教师提出“做什么、怎样做和追求什么”的要求,将教育容与教育环境、教师的任务、儿童的活动、儿童的发展融合在一起。
例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纲要·语言》)“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纲要·社会》)“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纲要·科学》)“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纲要·艺术》)从类似的表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纲要》的教育容“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特征,以及从重静态的知识到重动态的活动、从重表征性知识到重行动性知识、从重“掌握”知识到重“建构”知识的变化。
所谓教育容的“情景化”,是指“环境会说话”,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
所谓教育容的“活动化”,是指活动既是教育容的载体,也是教育容的本身。
教育容的“过程化”,强调的是活动过程与方式方法本身的教育功能。
教育容的“经验化”,强调要注重儿童的经历、感受、体验(非语言形态的知识)的教育价值。
知识观的变化影响的不仅是教育容,而且是整个课程与教学体系。
(1)课程不再仅仅被看作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被视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探求知识的活动。
(2)“容不再信息为特征,而是蕴涵在信息的背景与意义之间的联系之中,过程也不仅仅以‘方法’为特征,而要面向容,不断扩展容之间的联系”。
学习“容”与学习“过程”,学习者和学习对象已经变得密不可分。
(3)教学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承过程,而是探求知识、建构知识的过程。
(4)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代言人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帮助者、引导者”;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要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已有经验直接与客观世界进行对话,探究和发现知识,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条件、背景及其价值,“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
三、新知识观与幼儿园课程容分析一下《纲要》的有关部分可以发现,以各种活动为表现和组织形式的幼儿园课程容同样包含以下基本成分:①关于周围世界(包括自己)的浅显而基本的知识经验;②关于基本活动方式(包括认识活动)的行动经验(“做”的经验);③关于发展智力、提高各种基本能力的经验;④关于对待世界(包括自己)和活动的态度,即情意方面的经验。
1。
关于客观世界的粗浅的基础知识。
这类知识指的就是前面所提到的“描述与解释”世界的知识。
尽管新知识观反对把知识仅仅看作是对世界的描述与解释,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这类知识。
应该看到,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是人类智慧和文化的结晶,具有多种功能与价值。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沃·维·克拉耶夫斯基指出,知识具有三个功能:①本体论功能(建立对周围世界的观念,包括理论观念);②定向功能(指明活动的方向和方式);③评价功能(指明社会所持评价态度的标准及社会的理想体系)。
具体地说,知识能形成关于周围世界的理论观念,因而能为活动和行动确立方向,并成为评价客体的依据。
对于幼儿来说,掌握有关客观世界的粗浅的基础知识是必要的,因为它不仅能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还会通过这种认识影响他们的行动,比如避开危险、节约资源、从事有利于自己和他人健康的活动等。
同时,知识还具有发展价值,是智力(如分类、概括等)发展、能力提高和情感态度培养的基础与前提。
离开知识这种精神营养来奢谈促进发展是毫无意义的。
这样看待知识并不意味着否认幼教改革中对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倾向的批判。
以往批判的“重知识”,重的是死记硬背的知识,由成人强行灌输、幼儿不需要也不理解的知识。
这样的知识尽管幼儿也能鹦鹉学舌式地背下来,但往往因缺乏理解、无法应用,或者很快忘记,或者变成“死知识”。
这种知识不仅不具有促进发展的意义,还会给幼儿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降低对学习的兴趣,甚至造成一种所谓的“习得性愚蠢”——对学习的无能感和由此产生的自信心的丧失。
以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信为代价换取这样的知识实在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因而受到大家的批评。
但批判的同时,要警惕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忽视必要的知识的学习。
其主要表现是:选择课程容时完全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既不考虑哪些知识是幼儿必须掌握的,也不考虑如何帮助幼儿整理、扩充、提升其自然、零散的日常经验,使之概括化、系统化。
虽然幼儿园课程不以传授系统知识为目的,不强调系统的知识学习,但一些生活必须的知识还是需要掌握的,帮助幼儿使其已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化更是重要的,因为系统化本身也是一种认知方式,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方式逐渐改造、思维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因此,在选择课程容时需要克服这两种极端的倾向,将有助于幼儿获得必须的或具有发展价值的基础知识的容纳入课程。
这样的知识包括:生命活动必须的知识,比如与幼儿的健康、安全有关的知识;有利于幼儿解决基本的生活、交往问题的知识,比如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规则的意义等;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生活环境的知识,如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常见事物的名称、属性,幼儿能理解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等:为今后学习系统的学科知识打基础的知识,比如基本的数、量、形、时间、空间概念等;为成长为未来社会的高素质公民奠基的知识,如简单的环保知识等。
以上所列几类知识或许并不完全,相互之间也有交叉,但无疑是比较基础性的。
要强调的是,选择这些基础知识,并不意味着只能将这些知识由成人直接呈现或灌输给幼儿,教师应根据容的性质和特点,灵活运用环境熏陶、活动参与、亲身经验及必要的讲授来引导儿童学习。
2。
基本的活动方式、方法的知识和经验。
这类容即所谓“过程性知识”、“做的知识”。
生命活动必须的知识,比如与幼儿的健康、安全有关的知识;有利于幼儿解决基本的生活、交往问题的知识,比如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规则的意义等;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生活环境的知识,如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常见事物的名称、属性,幼儿能理解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等:为今后学习系统的学科知识打基础的知识,比如基本的数、量、形、时间、空间概念等;为成长为未来社会的高素质公民奠基的知识,如简单的环保知识等。
以上所列几类知识或许并不完全,相互之间也有交叉,但无疑是比较基础性的。
要强调的是,选择这些基础知识,并不意味着只能将这些知识由成人直接呈现或灌输给幼儿,教师应根据容的性质和特点,灵活运用环境熏陶、活动参与、亲身经验及必要的讲授来引导儿童学习。
2。
基本的活动方式、方法的知识和经验。
这类容即所谓“过程性知识”、“做的知识”。
人无时无刻不在活动,活动是人存在的形式,也是人发展的方式。
人类的活动大体有生产劳动、社会交往、科学实验等几种基本类型,每一类活动都有自己的一些基本方式方法、基本的原理原则。
这些基本的活动方式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掌握它们不仅可以提高人的生存能力,也可以让人体验到活动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