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梁按弹性理论五跨梁内力系数及弯矩分配法
各类梁的弯矩剪力计算汇总表
表1 简单载荷下基本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表2 各种载荷下剪力图与弯矩图的特征表3 各种约束类型对应的边界条件注:力边界条件即剪力图、弯矩图在该约束处的特征。
常用截面几何与力学特征表表2-5注:1.I 称为截面对主轴(形心轴)的截面惯性矩(mm 4)。
基本计算公式如下:⎰•=AdA yI 22.W 称为截面抵抗矩(mm 3),它表示截面抵抗弯曲变形能力的大小,基本计算公式如下:maxy I W =3.i 称截面回转半径(mm),其基本计算公式如下:AI i =4.上列各式中,A 为截面面积(mm 2),y 为截面边缘到主轴(形心轴)的距离(mm),I 为对主轴(形心轴)的惯性矩。
5.上列各项几何及力学特征,主要用于验算构件截面的承载力和刚度。
2.单跨梁的内力及变形表(表2-6~表2-10)(1)简支梁的反力、剪力、弯矩、挠度表2-6(2)悬臂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表2-7(3)一端简支另一端固定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表2-8(4)两端固定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表2-9(5)外伸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表2-103.等截面连续梁的内力及变形表(1)等跨连续梁的弯矩、剪力及挠度系数表(表2-11~表2-14)1)二跨等跨梁的内力和挠度系数表2-11注:1.在均布荷载作用下:M =表中系数×ql 2;V =表中系数×ql ;EIw 100ql 表中系数4⨯=。
2.在集中荷载作用下:M =表中系数×Fl ;V =表中系数×F ;EIw 100Fl 表中系数3⨯=。
[例1] 已知二跨等跨梁l =5m,均布荷载q =11.76kN/m,每跨各有一集中荷载F =29.4kN,求中间支座的最大弯矩和剪力。
[解] M B 支=(-0.125×11.76×52)+(-0.188×29.4×5)=(-36.75)+(-27.64)=-64.39kN ·m V B 左=(-0.625×11.76×5)+(-0.688×29.4)=(-36.75)+(-20.23)=-56.98kN[例2] 已知三跨等跨梁l =6m,均布荷载q =11.76kN/m,求边跨最大跨中弯矩。
5跨连续梁弯矩图及剪力图图12内...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目标1.课程性质“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课程设计”是土建类专业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该课程教学注重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加深对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理的认识。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方法,熟悉板、次梁、主梁的设计要点及配筋构造。
2.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相结合。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1)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2)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方法;(3)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熟悉板、次梁、主梁的设计要点及配筋构造。
(4)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4.课程类型:必修课5.先修课程:建筑制图、房屋构造、建筑材料、建筑力学。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一)材料选用一般是根据经验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梁内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等级、板内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等级。
本设计根据任务书中的设计基本数据选取。
(二)根据跨高比,估计主梁、次梁、板的截面尺寸(三)单向板的计算1、荷载设计值的计算2、确定计算简图根据板的支撑情况,确定板边跨、中间跨的计算跨度,若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
(注:大于五跨按五跨计算)3、用弯矩调幅法计算等跨连续板弯矩设计值4、板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选取板的受力钢筋(四)次梁的计算1、荷载设计值的计算2、确定计算简图根据次梁的支撑情况,确定次梁边跨、中间跨的计算跨度,若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注:大于五跨按五跨计算)3、用弯矩调幅法计算等跨连续梁内力设计值4、次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跨内按T形截面计算,选取次梁中的的纵向受力钢筋,验算配筋率。
5、次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选取次梁中的腹筋(箍筋及弯起钢筋),验算配箍率。
(五)主梁的计算1、荷载设计值的计算(为简化计算,将主梁自重按集中荷载计算)2、确定计算简图根据主梁的支撑情况,确定主梁边跨、中间跨的计算跨度,若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第十一章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1什么是单双向板?怎样加以区别?其传力路线有和特征?单向板:荷载作用下,只在一个方向或主要在一个方向弯曲的板。
双向板:荷载作用下,在两个方向弯曲,且不能忽略任一方向弯曲的板。
(1)对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
(2) 对于四边支承的板l b≤时应按双向板计算;/2l b<<时宜按双向板计算;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2/3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2l b≤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单向板沿短边方向受力,特征个方向弯曲双向板双向受力特征两个方向弯曲2什么叫截面的弯曲刚度?什么叫截面竖向弯曲刚度?截面的弯曲刚度:使构件截面产生单位曲率需施加的弯矩值截面竖向弯曲刚度:使构件截面产生单位挠度需施加的竖向均布荷载3现浇单向板的设计步骤是什么?(1) 结构平面布置,并拟定板厚和主、次梁的截面尺寸(2) 确定梁、板得计算简图(3)梁、板的内力分析(4) 截面配筋及构造设施(5) 绘制施工图4单向板肋梁楼盖其板、次梁、主梁的跨度如何确定?工程常用的数值分别是多少?板的跨度:次梁的间距单向板:1.7-2。
5 m荷载大时取较小值,一般≤3m次梁的跨度:主梁的间距ﻩ次梁: 4-—6 m主梁的跨度:柱或墙的间距主梁: 5——8 m5单向板肋梁楼盖的布置方式都有哪几种?1)主梁横向布置,次梁纵向布置优点:主梁与柱可形成横向框架,横向抗侧移刚度大各榀横向框架间由纵向的次梁相连,房间整体性较好由于外墙处仅设次梁,故窗户高度可开大些,对采光有利(2)主梁纵向布置,次梁横向布置(3)优点:减小了主梁的截面高度,增加了室内净高适用于:横向柱距比纵向柱距大的多的情况3)只布置次梁适用于:有中间走道的砌体墙承重的混合结构房屋6什么是结构物的计算简图?包括那几方面的内容?结构物的计算简图包括计算模型,计算荷载两个方面1)简化假定和计算模型:简化假定1)支座可以自由转动,无竖向位移2)不考虑薄膜效应对板内力的影响3)忽略板、次梁连续性,按简支构件计算支座反力4)实际跨数≥5跨时等跨或跨度差≤10%且各跨受荷相同的连续梁按5跨计算 计算模型: 连续板或连续梁(2)计算单元及从属面积板计算单元:1m 宽板带次梁荷载范围 :次梁左右各半跨板主梁荷载范围 :主梁左右各半个主梁间距,次梁左右各半个次梁间距(3)弹性理论计算跨度中间跨 0c l l =边跨 板0min 1.025222n n b h b l l l =+++(,) ﻩ梁0min 1.025222n n b a b l l l =+++(,) (4)荷载取值板和次梁的折算荷载为了考虑次梁或主梁的抗扭刚度对内力的影响,采用增大恒载,减小活载的办法板 12g g q '=+ 12q q '= ﻩ次梁 14g g q '=+34q q '=7、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计算假定有哪些?答:⑴、支座可以自由转动,但没有竖向位移;⑵、不考虑薄膜效应对板内力的影响;⑶、在确定板传给次梁的荷载以及次梁传给主梁的荷载时,分别忽略板、次梁的连续性,按简支构件计算支座竖向反力;⑷、跨数超过5跨的连续梁、板,当各跨荷载相同,且跨数相差不超过10%时,可按5跨的等跨连续梁、板计算.8什么是折算荷载法?为什么采用折算荷载?如何折算?答:折减荷载法:当主梁的线刚度比次梁的线刚度大得多时,主梁变形对次梁内力的影响才比较小。
等截面等跨连续梁在常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系数表
-0.060 0.012 0.012
0.178 -0.036 -0.036
荷载图 内力
五跨梁
跨内最大弯距
M1
M2
M3
0.078
0.033
0.046
附表 1-4
MB
-0.105
支座弯距
剪力
MC
-0.079
MD
ME
-0.079 -0.105
VA
0.394
VBl VBr
-0.606 0.526
-0.450 0.050 -0.017 -0.017 -0.188
0
-0.219
0.281
-0.250 0.031 0.051
-0.198 0.021 0.021
0.052 -0.010 -0.010
-0.500 -0.350 0.650
0.213 — 0.162 0.200 0.244 0.289 — 0.229 0.274
— 0.175 0.137 — 0.067 — 0.200 0.170 —
-0.075 -0.075 0.425 -0.575 0
-0.075 -0.075 -0.075 -0.075 0.500
-0.175 -0.050 0.325 -0.675 0.625
-0.100 0.025 -0.267 0.267
-0.550 0 -0.050 0.500 -0.617 0.583 -0.567 0.083 -0.313 0.250
-0.281 0
-0.031 0.250
-0.323 0.302
-0.292 0.052
-0.650 0.500
0 0.550 -0.500 0.050 0.083 -0.017 0.083 -0.017 -0.250 0.313
梁 弯矩图 梁 内力图 (剪力图与弯矩图)
简单载荷梁内力图(剪力图与弯矩图)表2 各种载荷下剪力图与弯矩图的特征表3 各种约束类型对应的边界条件注:力边界条件即剪力图、弯矩图在该约束处的特征。
常用截面几何与力学特征表表2-5标准标准标准标准标准标准标准注:1.I 称为截面对主轴(形心轴)的截面惯性矩(mm 4)。
基本计算公式如下:⎰•=AdA yI 22.W 称为截面抵抗矩(mm 3),它表示截面抵抗弯曲变形能力的大小,基本计算公式如下:maxy I W =3.i 称截面回转半径(mm ),其基本计算公式如下:AIi =4.上列各式中,A 为截面面积(mm 2),y 为截面边缘到主轴(形心轴)的距离(mm ),I 为对主轴(形心轴)的惯性矩。
5.上列各项几何及力学特征,主要用于验算构件截面的承载力和刚度。
实用文档2.单跨梁的内力及变形表(表2-6~表2-10)(1)简支梁的反力、剪力、弯矩、挠度表2-6(2)悬臂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表2-7(3)一端简支另一端固定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表2-8(4)两端固定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表2-9(5)外伸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表2-103.等截面连续梁的内力及变形表(1)等跨连续梁的弯矩、剪力及挠度系数表(表2-11~表2-14)1)二跨等跨梁的内力和挠度系数表2-11注:1.在均布荷载作用下:M =表中系数×ql 2;V =表中系数×ql ;EIw 100ql 表中系数4⨯=。
2.在集中荷载作用下:M =表中系数×Fl ;V =表中系数×F ;EIw 100Fl 表中系数3⨯=。
[例1] 已知二跨等跨梁l =5m ,均布荷载q =11.76kN/m ,每跨各有一集中荷载F =29.4kN ,求中间支座的最大弯矩和剪力。
[解] M B 支=(-0.125×11.76×52)+(-0.188×29.4×5)=(-36.75)+(-27.64)=-64.39kN ·m V B 左=(-0.625×11.76×5)+(-0.688×29.4)=(-36.75)+(-20.23)=-56.98kN[例2] 已知三跨等跨梁l =6m ,均布荷载q =11.76kN/m ,求边跨最大跨中弯矩。
梁-弯矩图-梁-内力图--(剪力图与弯矩图)
简单载荷梁内力图(剪力图与弯矩图)表2 各种载荷下剪力图与弯矩图的特征表3 各种约束类型对应的边界条件注:力边界条件即剪力图、弯矩图在该约束处的特征。
常用截面几何与力学特征表表2-5授课:XXX授课:XXX授课:XXX授课:XXX授课:XXX授课:XXX授课:XXX注:1.I 称为截面对主轴(形心轴)的截面惯性矩(mm 4)。
基本计算公式如下:⎰•=AdA yI 22.W 称为截面抵抗矩(mm 3),它表示截面抵抗弯曲变形能力的大小,基本计算公式如下:m axy I W =3.i 称截面回转半径(mm ),其基本计算公式如下:AIi =4.上列各式中,A 为截面面积(mm 2),y 为截面边缘到主轴(形心轴)的距离(mm ),I 为对主轴(形心轴)的惯性矩。
5.上列各项几何及力学特征,主要用于验算构件截面的承载力和刚度。
2.单跨梁的内力及变形表(表2-6~表2-10)(1)简支梁的反力、剪力、弯矩、挠度表2-6(2)悬臂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表2-7(3)一端简支另一端固定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表2-8(4)两端固定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表2-9(5)外伸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表2-103.等截面连续梁的内力及变形表(1)等跨连续梁的弯矩、剪力及挠度系数表(表2-11~表2-14)1)二跨等跨梁的内力和挠度系数表2-11注:1.在均布荷载作用下:M =表中系数×ql 2;V =表中系数×ql ;EIw 100ql 表中系数4⨯=。
2.在集中荷载作用下:M =表中系数×Fl ;V =表中系数×F ;EIw 100Fl 表中系数3⨯=。
[例1] 已知二跨等跨梁l =5m ,均布荷载q =11.76kN/m ,每跨各有一集中荷载F =29.4kN ,求中间支座的最大弯矩和剪力。
[解] M B 支=(-0.125×11.76×52)+(-0.188×29.4×5)=(-36.75)+(-27.64)=-64.39kN ·m V B 左=(-0.625×11.76×5)+(-0.688×29.4)=(-36.75)+(-20.23)=-56.98kN[例2] 已知三跨等跨梁l =6m ,均布荷载q =11.76kN/m ,求边跨最大跨中弯矩。
各类梁的弯矩剪力计算汇总表p3及p15
表1 简单载荷下基本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注:外伸梁= 悬臂梁+ 端部作用集中力偶的简支梁2.单跨梁的内力及变形表(表2-6~表2-10)(1)简支梁的反力、剪力、弯矩、挠度表2-6(2)悬臂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表2-7(3)一端简支另一端固定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表2-8(4)两端固定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表2-9(5)外伸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表2-103.等截面连续梁的内力及变形表(1)等跨连续梁的弯矩、剪力及挠度系数表(表2-11~表2-14)1)二跨等跨梁的内力和挠度系数表2-11注:1.在均布荷载作用下:M =表中系数×ql 2;V =表中系数×ql ;EI w 100ql 表中系数4⨯=。
2.在集中荷载作用下:M =表中系数×Fl ;V =表中系数×F ;EIw 100Fl 表中系数3⨯=。
[例1] 已知二跨等跨梁l =5m ,均布荷载q =11.76kN/m ,每跨各有一集中荷载F =29.4kN ,求中间支座的最大弯矩和剪力。
[解] M B 支=(-0.125×11.76×52)+(-0.188×29.4×5)=(-36.75)+(-27.64)=-64.39kN ·mV B 左=(-0.625×11.76×5)+(-0.688×29.4)=(-36.75)+(-20.23)=-56.98kN[例2] 已知三跨等跨梁l =6m ,均布荷载q =11.76kN/m ,求边跨最大跨中弯矩。
[解] M1=0.080×11.76×62=33.87kN ·m 。
2)三跨等跨梁的内力和挠度系数 表2-12注:1.在均布荷载作用下:M =表中系数×ql 2;V =表中系数×ql ;EIw 100ql 表中系数4⨯=。
梁弯矩图梁内力图(剪力图与弯矩图)
简单载荷梁内力图(剪力图与弯矩图)表2 各种载荷下剪力图与弯矩图的特征表3 各种约束类型对应的边界条件注:力边界条件即剪力图、弯矩图在该约束处的特征。
常用截面几何与力学特征表表2-5注:1.I 称为截面对主轴(形心轴)的截面惯性矩(mm 4)。
基本计算公式如下:⎰•=AdA yI 22.W 称为截面抵抗矩(mm 3),它表示截面抵抗弯曲变形能力的大小,基本计算公式如下:maxy I W =3.i 称截面回转半径(mm ),其基本计算公式如下:AIi =4.上列各式中,A 为截面面积(mm 2),y 为截面边缘到主轴(形心轴)的距离(mm ),I 为对主轴(形心轴)的惯性矩。
5.上列各项几何及力学特征,主要用于验算构件截面的承载力和刚度。
.\2.单跨梁的内力及变形表(表2-6~表2-10)(1)简支梁的反力、剪力、弯矩、挠度表2-6(2)悬臂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表2-7(3)一端简支另一端固定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表2-8(4)两端固定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表2-9(5)外伸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表2-103.等截面连续梁的内力及变形表(1)等跨连续梁的弯矩、剪力及挠度系数表(表2-11~表2-14)1)二跨等跨梁的内力和挠度系数表2-11注:1.在均布荷载作用下:M =表中系数×ql 2;V =表中系数×ql ;EIw 100ql 表中系数4⨯=。
2.在集中荷载作用下:M =表中系数×Fl ;V =表中系数×F ;EIw 100Fl 表中系数3⨯=。
[例1] 已知二跨等跨梁l =5m ,均布荷载q =11.76kN/m ,每跨各有一集中荷载F =29.4kN ,求中间支座的最大弯矩和剪力。
[解] M B 支=(-0.125×11.76×52)+(-0.188×29.4×5)=(-36.75)+(-27.64)=-64.39kN ·m V B 左=(-0.625×11.76×5)+(-0.688×29.4)=(-36.75)+(-20.23)=-56.98kN[例2] 已知三跨等跨梁l =6m ,均布荷载q =11.76kN/m ,求边跨最大跨中弯矩。
中央电大混凝土结构设计A答案及复习题
一、判断题1.对于L2/L1≥3的板,可按单项板进行和设计,是由于单向板上的荷载主要沿板的短边方向传到相应的支承梁上,所以需沿板的短跨方向布置受力筋,而沿板的长跨方向不必布置任何钢筋。
(错)2.按弹性理论计算主梁截面的配筋时,其内力设计值应以支座边缘面为准,即M支= M支计算-V0b/2(对)。
3.不论静定和超静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随外载的增大,均存在截面应力重分布的现象,而塑性内力重分布只存在于超静定结构内,静定结构中不存在塑性内力重分布(错)。
4.肋形楼盖荷载传递的途径都是板→次梁→主梁→柱或墙→基础→地基(对)。
5.直接承受动荷载作用的结构构件可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法计算结构内力(对)。
6.在进行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设计时,采用按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与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相比,后者的计算结果更偏于安全(错)。
7.对于单向板肋形梁楼盖,根据设计经验,经济的的柱网尺寸为5-8m,次梁的经济跨度为4-6m,单向板的经济跨度则是1.7-2.5m,荷载较大时取较小值,一般不宜超过3m。
(对)。
8.对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板,可沿板长跨方向取出1m宽的板带作为计算单元,代表整个板的受力状态。
(错)。
9.由于无梁楼盖是超静定结构,而其内力的大小时按其刚度的大小进行分配,故柱上部分的弯矩值比跨中板带的弯矩绝对值大。
(对)10.对于多跨连续梁结构,求某跨跨内最大正弯矩时,应在该跨布置活荷载,同时两侧每隔两跨布置活荷载。
(错)11.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破坏的标志不是某个截面屈服(出现塑性铰),而是形成几何可变体系(对)。
12. 钢筋混凝土静定结构破坏的标志不是某个截面屈服(出现塑性铰),而是形成几何可变体系(错)。
13.屋面板、屋架或屋面梁、托架、天窗架属于屋盖结构体系,屋盖结构分无檩屋盖和有檩屋盖两种(对)。
14.排架结构形式是指钢筋混凝土排架由屋面梁(或屋架)、柱和基础组合,排架柱上部与屋架刚接,排架柱下部与基础刚接的结构形式(错)。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下)》第01-08章在线测试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下)》第01章在线测试《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下)》第01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5:03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用调幅法计算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内力时,工程结构设计中常用的做法是:A、降低支座负弯矩,减小跨中弯矩B、降低支座负弯矩,增大跨中弯矩C、增大支座负弯矩,减小跨中弯矩D、增大支座负弯矩,增大跨中弯矩2、按弹性理论计算单向板肋形楼盖时,对板和次梁采用折算荷载进行计算的原因是A、考虑支座的弹性约束B、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C、沿板长跨方向传递荷载D、沿板短跨方向传递荷载3、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中的单向板,除按计算配置纵向受力钢筋外,还应配置构造钢筋,其中包括:A、架立钢筋B、箍筋C、分布钢筋D、吊筋4、塑性铰的转动能力与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有关, 增大相对受压区高度,塑性铰的转动能力降低,为使塑性铰有足够的转动能力,应满足A、相对受压区高度<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B、相对受压区高度>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C、相对受压区高度<=0。
35D、相对受压区高度>0.355、关于塑性较,下面叙述正确的是A、塑性较不能传递任何弯矩B、能任意方向转动D、塑性较处弯矩不等于0而等于该截面的受弯承载C、塑性较与理想铰基本相同力Mu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关于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布置一般取决于建筑功能要求,在结构上应力求简单、整齐、经济适用。
B、柱网尽量布置成长方形或正方形。
C、主梁有沿横向和纵向两种布置方案,沿横向布置主梁,房屋空间刚度较差,而且限制了窗洞的高度。
D、梁格布置尽可能是等跨的,且边跨最好比中间跨稍小(约在10%以内).E、板计算可取1m宽做为计算单元.2、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计算时,连续梁、板的跨数应按()确定A、对于各跨荷载相同,其跨数超过五跨的等跨等截面连续梁、板将所有中间跨均以第三跨来代替。
房屋结构设计_习题答案_11
梁板结构(一)填空题1.双向板上荷载向两个方向传递,长边支撑梁承受的荷载为____________分布;短边支撑梁承受的荷载为____________分布。
(梯形,三角形)4.RC连续梁支座弯矩调幅时,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应满足____________的要求;其塑性铰的极限弯矩最大值为M Ymax=____________f c bh02 。
(0.1≤ξ≤0.35,α1αs)5. R.C板应按下列原则进行计算: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______向板计算;四边支承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小于或等于2.0时,应按______向板计算;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______向板计算;当按沿______边方向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______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______钢筋;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或等于3.0时;按沿______边方向的______向板计算。
(单、双、双、短、长、构造、短、单)(二)选择题1.[a]按单向板进行设计。
a.600mm×3300mm的预制空心楼板;b.长短边之比小于2的四边固定板;c.长短边之比等于1.5,两短边嵌固,两长边简支;d.长短边相等的四边简支板。
2.对于两跨连续梁,[d]。
a.活荷载两跨满布时,各跨跨中正弯矩最大;b.活荷载两跨满布时,各跨跨中负弯矩最大;c.活荷载单跨布置时,中间支座处负弯矩最大;d.活荷载单跨布置时,另一跨跨中负弯矩最大。
3.多跨连续梁(板)按弹性理论计算,为求得某跨跨中最大负弯矩,活荷载应布置在[d]。
a.该跨,然后隔跨布置;b. 该跨及相邻跨;c.所有跨;d. 该跨左右相邻各跨,然后隔跨布置。
4. 在确定梁的纵筋弯起点时,要求抵抗弯矩图不得切入设计弯矩图以内,即应包在设计弯矩图的外面,这是为了保证梁的[a]。
a.正截面受弯承载力;b.斜截面受剪承载力;c.受拉钢筋的锚固;d.箍筋的强度被充分利用.5. 下列关于塑性铰的描述,[c]是错误的.a. 预计会出现塑性铰的部位不允许发生剪切破坏;b. 塑性铰区域可承受一定的弯矩;c. 塑性铰的转动能力取决于塑性铰区域构件截面的高度;d. 塑性铰出现的部位和先后次序可人为控制。
混凝土结构课后思考题答案
工程设计的过程和要求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初步设计:对地基、上下部结构等提出设计方案,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从而确定一个可行的结构方案;同时对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提出技术措施。
技术设计:进行结构平面布置和结构竖向布置;对结构的整体进行荷载效应分析,必要时尚应对结构中受力状况特殊的部分进行更详细地结构分析;确定主要的构造措施以及重要部位和薄弱部位的技术措施。
施工图设计:给出准确完整的各楼层的结构平面布置图;对结构构件及构件的连接进行设计计算,并给出配筋和构造图;给出结构施工说明并以施工图的形式提交最终设计图纸;将整个设计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整理成设计计算书存档。
对重要建筑物,当有需要时,还应按实际施工情况,给出竣工图。
分析不同结构体系的荷载传力途径,水平结构体系和竖向结构体系分别有哪些作用水平结构体系一方面承受楼,屋面的竖向荷载并把竖向荷载传递给竖向结构体系,另一方面把作用在各层的水平力传递和分配给竖向结构体系。
竖向结构体系的作用是承受由楼和屋盖传来的竖向力和水平力并将其传递给下部结构荷载分类按作用时间的长短和性质: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偶然荷载按空间位置的变异:固定荷载、移动荷载按结构对荷载的反应性质:静力荷载、动力荷载说明有哪些荷载代表值及其意义在设计中如何采用不同荷载代表值荷载的代表值是在设计表达式中对荷载所赋予的规定值。
永久荷载只有标准值;可变荷载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频遇值、准永久值和组合值。
(1)荷载标准值是结构按极限状态设计时采用的荷载基本代表值,是指结构在设计基准期内,正常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最大荷载值。
(2)荷载频遇值系指在设计基准期内结构上较频繁出现的较大荷载值,主要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频遇组合中。
(3)荷载准永久值系指在结构上经常作用的荷载值,它在设计基准期内具有较长的总持续时间Tx,其对结构的影响类似于永久荷载,主要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准永久组合和频遇组合中。
(4)当结构上同时作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可变荷载时,各荷载最大值在同一时刻出现的概率极小。
渐进法和连续梁的内力包络图
第九章渐进法§9-1 概述现代工程结构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超静定结构,其中大多数是梁和刚架(组合结构),如:教学楼,图书馆、外招、科学馆、电教馆等。
基本解法:力法,位移法但是我们发现:无论是力法或位移法,如果未知量数目在三个以内,算起来比较容易,三个—五个,有点费劲,五个以上—十个,比较困难,而十个以至更多未知量,很困难或无法用力法或位移法计算,而工程实际结构,也就是横向三跨七层刚架4×7+7=35个(位移法)7×3×3=63个(力法)。
纵向连续梁,七跨或八跨,也有7、8个未知量。
用力法及位移法求解十分困难,逼的人们又想其它方法,于是近几十年来,在力法几位移法的基础上,又发展了许多实用的计算方法:(渐进法,数值法)。
力矩分配法:适用于无结点线位移的刚架AND多跨连续梁力矩分配法和位移法联合应用:有侧移刚架(线位移较多时,也很麻烦)主要用在单层多跨刚架无剪力分配法:一些特殊的有侧移刚架。
迭代法:多层多跨刚架力矩分配法和位移法联合求解:单层多跨刚架,有侧移电算:(矩阵位移法OR有限元法)手算:1、精确力法、位移法、混合法缺点:当未知量较多时2、渐进法力矩分配法、无剪力分配法、迭代法、反弯点(D值法)、弯矩二次分配法、联合法优点:避免求解联立方程组,但又能满足工程需要电算:矩阵力法、矩阵位移法、矩阵混合法力矩分配法:;无剪力分配法:单层多跨对称刚架(工业厂房)和一些特殊的有侧移刚架和力矩分配法类似的渐进法迭代法:多层刚架(多个线位移),有、无侧移刚架均可。
(有铰接点,简式刚架,复式刚架和变截面杆件组成的刚架。
)这两种方法的理论基础均是位移法,在计算中采用逐次修正的步骤,一轮一轮的提高计算精度。
机械→简单。
其他对于多层多跨刚架近似方法:分层法:多层多跨刚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反弯点法:水平荷载,层数不多的多层多跨刚架;D值法:水平荷载作用下层数较多的高层多跨刚架;弯矩二次分配法:竖向荷载作用下多层多跨刚架;§9-2 转动刚度、传递系数理论基础是位移法,解题方法是渐进法。
连续梁按弹性理论五跨梁内力系数及弯矩分配法
附表25:等截面等跨连续梁在常用荷载作用下按弹性分析的内力系数(五跨梁)。
弯矩分配法(弯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刚架及举例)一、名词解释弯矩分配法在数学上属于逐次逼近法,但在力学上属于精确法的范畴,主要适用于连续梁和刚架的计算。
在弯矩分配法中不需要解联立方程,而且是直接得出杆端弯矩。
由于计算简便,弯矩分配法在建筑结构设计计算中应用很广。
(一)线刚度i杆件横截面的抗弯刚度EI 被杆件的长度去除就是杆件的线刚度i :l EI i(a ) 当远端B 为固定支座时,对于A 点处,AB 杆的转动刚度i S AB 4=; (b ) 当远端B 为铰支座时,对于A 点处,AB 杆的转动刚度i S AB 3=;(c ) 当远端B 为滑动支座时,对于A 点处,AB 杆的转动刚度i S AB =;(d ) 当远端B 为自由端时,对于A 点处,AB 杆的转动刚度0=AB S 。
连续梁和刚架的所有中间支座在计算转动刚度时均视为固定支座。
(二)转动刚度S转动刚度表示靠近节点的杆件端部对该节点转动的反抗能力。
杆端的转动刚度以S 表示,等于杆端产生单位转角需要施加的力矩,θ/M S =。
施力端只能发生转角,不能发生线位移。
AB S 中的第一个角标A 是表示A 端,第二个角标B是表示杆的远端是B 端。
AB S 表示AB 杆在A 端的转动刚度。
(三)分配系数μ⎪⎭⎪⎬⎫⋅=⋅=⋅=⋅=⋅=⋅=A AD A AD AD A AC A AC AC A AB A AB AB i S M i S M i S M θθθθθθ34 ⎪⎪⎪⎪⎭⎪⎪⎪⎪⎬⎫⋅=⋅=⋅==++=++=++=∑∑∑∑M S S M M S S M M S S M SM S S S M M M M S S S M AD AD AC AC AB AB AD AC AB A ADAC AB A AD A AC A AB θθθθ各杆A 端所承担的弯矩与各杆A 端的转动刚度成正比。
各类梁的弯矩剪力计算汇总表
表1 简单载荷下基本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表2 各种载荷下剪力图与弯矩图的特征表3 各种约束类型对应的边界条件注:力边界条件即剪力图、弯矩图在该约束处的特征。
常用截面几何与力学特征表表2—5注:1.I 称为截面对主轴(形心轴)的截面惯性矩(mm 4)。
基本计算公式如下:⎰•=AdA yI 22.W 称为截面抵抗矩(mm 3),它表示截面抵抗弯曲变形能力的大小,基本计算公式如下:m axy I W =3.i 称截面回转半径(mm ),其基本计算公式如下:AIi =4.上列各式中,A 为截面面积(mm 2),y 为截面边缘到主轴(形心轴)的距离(mm ),I 为对主轴(形心轴)的惯性矩。
5.上列各项几何及力学特征,主要用于验算构件截面的承载力和刚度。
2.单跨梁的内力及变形表(表2—6~表2—10)(1)简支梁的反力、剪力、弯矩、挠度表2-6(2)悬臂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表2—7(3)一端简支另一端固定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表2-8(4)两端固定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表2-9(5)外伸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表2—103.等截面连续梁的内力及变形表(1)等跨连续梁的弯矩、剪力及挠度系数表(表2-11~表2-14)1)二跨等跨梁的内力和挠度系数表2—11注:1.在均布荷载作用下:M =表中系数×ql 2;V =表中系数×ql ;EIw 100ql 表中系数4⨯=。
2.在集中荷载作用下:M =表中系数×Fl ;V =表中系数×F ;EIw 100Fl 表中系数3⨯=。
[例1] 已知二跨等跨梁l =5m ,均布荷载q =11。
76kN/m,每跨各有一集中荷载F =29。
4kN ,求中间支座的最大弯矩和剪力。
[解] M B 支=(-0.125×11.76×52)+(-0。
188×29.4×5)=(-36。
75)+(—27.64)=-64.39kN ·m V B 左=(-0。
连续梁的内力包络图
连续梁的内力包络图
二.连续梁的弯矩包络图 (g=20kN/m,q=30kN/m)
求作弯矩包络图步骤: (1)作恒载g作用下的弯矩图。 (2)逐一作出各跨单独布满活载q时的弯矩图 (3)将各等分点截面处活载弯矩图中所有正值加在一起、所有 负值加在一起,再分别加上恒载作用下此截面的弯矩值,就 得到该截面的最大、最小弯矩。 例如截面1及支座B截面:
求支座两侧截面的最大、最小剪力 值 用直线连接各跨两端的最大剪力 用另一直线连接各跨两端的最小剪 力
谢 谢!
M1max=22+(37+2)=61kN·m
M1min=22+(-6)=16kN·m
MBmax=-32+(8)=-24kN·m
MBmin=-32+(-32-24)=-88kN·m (4)分别用曲线连接各截面的最大弯矩、最小弯矩,就得到弯 矩包络图
三.连续梁的剪力包络图(g=20kN/m
广西科技大学土木工程成人本科混凝土结构设计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按弹性理论,板的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或等于3 时,称为单向板。
2.按弹性理论的计算是指在进行梁(板)结构的内力分析时,假定梁(板)为弹性体,可按结构力学方法进行计算。
3.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板、次梁、主梁均分别为支承在次梁、主梁、柱和墙上的构件。
计算时对于板和次梁不论其支座是墙还是梁,均看成铰支座。
由此假定带的误差将通过折算荷载的方式来调整。
4.塑性铰的转动能力,主要取决于钢材品种、配筋率、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值。
5.在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单向板的长跨方向应放置分布钢筋,分布钢筋的主要作用是承担长向实际存在的一些弯距、抵抗由于温度变化或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内力将板上的集中荷载分布到更大的面积上、固定受力筋的位置。
6.钢筋混凝土塑性较与一般铰相比,其主要的不同点是只能单向转动且转动能力有限、能承受一定的弯矩、有一定的长度。
7.现浇肋梁楼盖的主次梁抗弯计算时,支座按矩形截面、跨中按 T型截面计算。
抗剪计算时均按矩形截面计算。
8.楼盖的内力分析中,如果按弹性理论,计算跨度取支座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如果按塑性理论,则净跨取之间的距离。
9.楼盖设计中,恒荷载的分项系数取为: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有活荷载控制的组合,取1.2 ,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对结构计算,取 1.0 ,对倾覆和滑移验算取 0.8 ;活荷载的分项系数一般情况下取 1.4 ,对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kN/m的工业厂房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取1.3 。
10.连续梁、板按调幅法的内力计算中,截面的相对压区高度应满足不大于0.35 ,调幅系数 一般不宜超过 0.2 ,调幅后,支座和跨中截面的弯矩值均应不小于M0的 1/3 ,其中M0为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
11.现浇板在砌体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宜小于 120㎜。
12.无梁楼盖内力分析常用的方法有经验系数法、等代框架法。
13.雨蓬除应对雨蓬梁、板的承载力进行计算外,还必须进行整体抗倾覆验算的验算。
弯矩调幅法
调幅法弯矩调幅法简称调幅法,它是在弹性弯矩的基础上,根据需要适当调整某些截面的弯矩值。
通常是对那些弯矩绝对值较大的截面弯矩进行调整,然后,按调整后的内力进行截面设计和配筋构造,是一种实用的设计方法。
弯矩调幅法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在确定调幅后的跨内弯矩时,应满足静力平衡条件,即连续梁任一跨调幅后的两端支座弯矩MA 、 MB (绝对值)的平均值,加上调整后的跨度中点的弯矩M1’ 之和,应不小于该跨按简支梁计算的跨度中点弯矩Mo ,即:另外还要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后应取得的效果-----⑴为了节约钢筋,应考虑弯矩包络图的面积为最小,⑵为了便于浇筑混凝土应减少支座上部承受负弯矩的钢筋,⑶为了便于钢筋布置,应力求使各跨跨中最大正弯矩与支座弯矩值接近相等。
按弯矩调幅法进行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应遵循的下述规定:1)钢材宜采用I 、II 级和III 级热轧钢筋,也可采用I 级和Ⅱ级冷拉钢筋;宜采用强度等级为C20~C45的混凝土;2)截面的弯矩调幅系数δ不宜超过25%;3)调幅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ϕ不应超过0.35。
当采用I 级和Ⅱ级冷拉钢筋时, ϕ值不宜大于0. 3,调幅不宜超过15%;4)连续梁、单向连续板各跨两支座弯矩的平均值加跨度中点弯矩,不得小于该跨简支梁的弯矩。
任意计算截面的弯矩不宜小于简支弯矩的1/3;5)考虑内力重分布后,结构构件必须有足够的抗剪能力。
并且应注意,经过弯矩调幅以后,结构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不应出现塑性铰。
截面弯矩的调幅用下式表示δ——弯矩调幅系数;Me ——按弹性方法计算得的弯矩;Ma ——调幅后的弯矩。
例 有一承受均布荷载的五跨等跨连续梁,如图1-20,两端搁置在墙上,其活荷载与恒荷载之比q /g =3,用调幅法确定各跨的跨中和支座截面的弯矩设计值。
图1-20 五跨连续梁解 : (1)折算荷载 3=g q ,()()q g q g g +=+=25.041,()()q g q g q +=+=75.043)1011(/)(--=e a e M M M δ)1111()(2101-≥++'M M M M B A折算恒荷载 ()q g q g g +=+='4375.04 折算活荷载()q g q q +=='5625.043 (2)支座B 弯矩连续梁按弹性理论计算,当支座B 产生最大负弯矩时,活荷载应布置在1,2,4跨,故:()()()22222m ax 1129.05625.0119.04375.0105.0119.0105.0l q g l q g l q g l q l g M B +-=+⨯-+⨯-='-'-=考虑调幅20%,即β=0.2 ,则: ()()[]()22m ax m ax 3.09.01129.08.08.01l q g l q g M M M B B B +-=+-==-=β 实际取()()220909.0111l q g l q g M B +-=+-= ∴111-=MB α (3)边跨跨中弯矩 对应于()2111l q g M B +-=,边支座A 的反力为()l q g +409.0,边跨跨内最大弯矩在离A 支座l x 409.0=处,其值为:()()210836.0409.0409.021l q g l l q g M +=⨯+⨯= 按弹性理论计算,当活荷载布置在1,3,5跨时,边跨跨内出现最大弯矩,则:()()21222m ax 10836.00904.01.0078.0l q g M l q g l q l g M +=>+='+'=说明按()2m ax 10904.0l q g M +=计算是安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表25:等截面等跨连续梁在常用荷载作用下按弹性分析的内力系数(五跨梁)。
弯矩分配法(弯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刚架及举例)一、名词解释弯矩分配法在数学上属于逐次逼近法,但在力学上属于精确法的范畴,主要适用于连续梁和刚架的计算。
在弯矩分配法中不需要解联立方程,而且是直接得出杆端弯矩。
由于计算简便,弯矩分配法在建筑结构设计计算中应用很广。
(一)线刚度i杆件横截面的抗弯刚度EI 被杆件的长度去除就是杆件的线刚度i : (a ) 当远端B 为固定支座时,对于A 点处,AB 杆的转动刚度i S AB 4=;(b ) 当远端B 为铰支座时,对于A 点处,AB 杆的转动刚度i S AB3=; (c ) 当远端B 为滑动支座时,对于A 点处,AB 杆的转动刚度i S AB =; (d ) 当远端B 为自由端时,对于A 点处,AB 杆的转动刚度0=AB S 。
连续梁和刚架的所有中间支座在计算转动刚度时均视为固定支座。
(二)转动刚度S转动刚度表示靠近节点的杆件端部对该节点转动的反抗能力。
杆端的转动刚度以S 表示,等于杆端产生单位转角需要施加的力矩,θ/M S =。
施力端只能发生转角,不能发生线位移。
AB S 中的第一个角标A 是表示A 端,第二个角标B 是表示杆的远端是B 端。
AB S 表示AB 杆在A 端的转动刚度。
(三)分配系数μ各杆A 端所承担的弯矩与各杆A 端的转动刚度成正比。
Aj μ称为分配系数,如AB μ表示杆AB 在A 端的分配系数。
它表示AB 杆的A 端在节点诸杆中,承担反抗外力矩的百分比,等于杆AB 的转动刚度与交于A 点各杆的转动刚度之和的比值。
总之,加于节点A 的外力矩,按各杆的分配系数分配于各杆的A 端。
(四)传递系数Cij C 称为传递系数。
传递系数表示当近端有转角(即近端产生弯矩)时,远端弯矩与近端弯矩的比值。
因此一般可由近端弯矩乘以传递系数C 得出远端弯矩。
当远端为固定的边支座或为非边支座21=C ; 当远端为滑动边支座1-=C ; 当远端为铰支边支座 0=C 。
节点A 作用的外力矩M ,按各杆的分配系数μ分配给各杆的近端;远端弯矩等于近端弯矩乘以传递系数。
(五)杆端弯矩弯矩分配法解题过程中所指的杆端弯矩是所有作用于杆端的中间计算过程的最后总的效果。
计算杆端弯矩的目的,是因为杆端弯矩一旦求出,则每相邻节点之间的“单跨梁”将可以作为一根静定的脱离体取出来进行该杆的内力分析。
其上作用的荷载有外荷载,每一杆端截面上一般有一个剪力和一个弯矩,两端共有二个剪力和二个弯矩。
这两个弯矩就是两端的杆端弯矩,既然它们已经求出,那么余下的两个剪力可由两个静力平衡方程解出。
(六)近端弯矩和远端弯矩二、弯矩分配法的思路在求杆端弯矩时,其主要的目标是:(1)由于节点上有两根或多根杆件汇集,因此需确定每一根杆在维持节点不转动平衡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
这需要用到分配系数μ以及与分配系数μ有关的转动刚度S、线刚度i、截面刚度EI等值。
(2)影响节点产生转动的力矩大小及方向。
这需要涉及到单跨梁的固端弯矩M,它的含义是:将每相邻节点之间的杆件视为一根两端支座为固定支座或一端固定一端铰支的单跨梁,这样的梁在各种外荷载作用下的杆端弯矩叫做固端弯矩。
两端铰支的单跨梁无固端弯矩,即两端铰支的单跨梁的两铰支端的固端弯矩为零。
只有固定端才有固端弯矩,铰支端的固端弯矩为零(单跨梁)。
固定端不允许转动所以产生固端弯矩,而铰支端允许转动不产生固端弯矩。
三、弯矩分配法的运算步骤连续梁或刚架弯矩分配法运算过程:(1)求各杆件(梁或柱)的线刚度i、杆端(梁端或柱端)转动刚度S和分配系数μ(对于刚架,参加分配系数计算的不仅有梁,还有柱)。
(2)根据各个“单跨”梁或柱的荷载情况和支座特征查表求出各“单跨”杆件在杆端的固端弯矩M。
这里需注意的是固端弯矩是带符号的,可以用“左负右正”四个字来帮助记忆。
即对每一“单跨”梁而言,左端的M取负值或零,右端的M取正值或零。
当“单跨”的边支座为铰支座时,它不能抵抗杆件的转动,所以边支座为铰支座时的M=0;但对于所有非边支座,则一律视为固定端支座。
(3)将与同一支座相连接的各杆的固端弯矩M取代数和后反号按分配系数分配到与支座相连的各杆杆端。
这一步的注意点是将固端弯矩代数和反号再分配。
(4)将分配得到的弯矩视该节点各杆远端支座特征决定是否向远端传递。
这种分配、传递将可能进行多次。
这种次数只要进行的足够,从理论上讲将可以达到任意要求的精确度。
但是工程实践上则只要进行2~3个循环即可满足正式结构设计的要求。
(5)将上面四步运算之后的与同一节点相连的每根杆件杆端的固端弯矩、分配弯矩、传递弯矩分别求代数和,即为各杆的杆端弯矩。
这一步的注意点是与同一支座相连的各杆的杆端弯矩代数和必定为零,否则说明计算上有错,或尚需进一步分配、传递。
静定结构的内力只按静力平衡条件即可确定,其值与结构的材料性质和截面尺寸无关。
超静定结构的全部反力和内力如只按静力平衡条件则无法确定,还必须同时考虑变形协调条件(即各部分的变形必须符合原结构的联接条件和支承条件)才能得出确定的解答,故超静定结构的内力状态与结构的材料性质和截面尺寸有关。
在荷载作用下,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只与各杆刚度的相对比值有关,而与其绝对值无关;在温度改变、支座移动等因素影响下,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则与各杆刚度的绝对值有关,并且一般是与各杆刚度的绝对值成正比的。
对非结构专业来说,特别是对建筑学专业,不可能花大量的精力去从事对超静定结构的矩阵分析,因此弯矩分配法这样简明适用的方法就更有它的实际意义。
一方面,弯矩分配法可以满足对一般正式结构设计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使建筑师加强对结构的概念设计。
所以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例8-1 图示一连续梁,用弯矩分配法作弯矩图。
解:(1)求分配系数a. 杆AB 和杆BC 的线刚度lEI i =相等。
b. 转动刚度:c. 分配系数:d. 校核:BA μ+BC μ=1,分配系数写在节点B 上面的方框内。
(2)求固端弯矩M ,把梁看成两根独立的单跨梁。
查表:AB 跨属表8-1编号5,而BC 跨属表8-1编号2。
将结果写在相应杆端的下方。
在节点B ,BA 梁与BC 梁在B 端的固端弯矩代数和为(3)分配并传递,将节点B 的固端弯矩代数和反号得被分配的弯矩为-6kN·m ,此弯矩按分配系数分配于两杆的B 端;并由于A 端为固端边支座,所以由BA 杆的B 端向A 端传递去B 端弯矩的一半;C 端由于是铰支边支座,故传递系数为零,即不向C 端传递。
a. 分配弯矩:b. 传递力矩:用箭头表示弯矩传递的方向。
(4)将以上结果竖向叠加,即得到最后的杆端弯矩。
可列表进行,最下面一行表示最后结果。
注意B 节点应满足平衡条件:注意A 端是固定边支座,只有一根杆AB ,其分配系数为1,故它虽有固端弯矩m kN M AB ⋅-=15,但不存在分配或向B 端传递的问题,可A 端却可以接受从B 端传递过来的弯矩。
(5)计算跨中弯矩a. 将AB 梁按简支梁画出计算简图,其上的荷载有两种,一是本来存在的集中荷载,二是在它两端按弯矩分配法算出的杆端弯矩,以集中力偶的形式作用于A 、B 两杆端处。
见图8-10(a )。
b. 将AB 梁按两端简支梁情况下,仅作用有集中荷载时求出在中点的弯矩,见图8-10(b )。
m kN M ⋅=⨯=⋅30310荷载中c. 将AB 梁按两端简支梁情况下,仅在两端分别有杆端弯矩作用下求出中点的弯矩,实际上是一个几何梯形的中位线长度纵坐标,见图8-10(c )。
d. 跨中点弯矩的最终结果为b 、c 两步纵坐标的代数和。
梁段上的其它任一点的弯矩也可以参照以上方法求出。
中点弯矩为(6)在计算有多个节点的连续梁或刚架时,若将两个节点同时分配和传递,这两个节点既可相邻也可是被一个节点在当中隔开的形式。
若从不平衡力矩(即节点四周各杆的杆端弯矩的代数和)较大的节点开始,可使收敛较快。
(7)作弯矩图a. 用弯矩分配法列表计算出的都是各杆带正号或负号的杆端弯矩。
正顺负逆(顺正逆负)b. 带+号(正号一般省略不写)的杆端弯矩使杆端作顺时针旋转,此时想象杆端往远端方向稍远一些的横截面固定不动。
比如图8-9中AB 杆在B 端的杆端弯矩m kN M BA ⋅+=57.11,想象离B 端稍往左处的杆截面(图8-9中的D-D 截面)固定不动,由于正号杆端弯矩+11.57kN·m ,所以它使B 端绕这个想象中被固定的横截面作顺时针旋转。
显然这个+11.57kN·m 的杆端弯矩使AB 上这小段杆件BD 的上部纤维受拉,下部纤维受压。
我们总是把弯矩图画在杆件的受拉纤维一侧。
因此AB 杆在B 端的杆端弯矩+11.57kN·m 应画在杆的横线的上方。
c. 带负号的杆端弯矩使杆端作逆时针旋转,此时也同样想象离杆端往远端方向稍远一些的横截面固定不动。
比如图8-9中AB 杆在A 端的杆端弯矩m kN M AB ⋅-=72.16,想象离A 端稍往右处的杆截面(图8-9中的E-E 截面)固定不动,由于是负号杆端弯矩-16.72kN·m ,所以它使A 端绕这个想象中被固定的横截面作逆时针旋转。
显然这个-16.72kN·m 的杆端弯矩使AB 上的这一“小段”杆件AE 的上部纤维受拉,下部纤维受压。
根据弯矩图总是画在杆件的受拉纤维一侧的规定,因此AB 杆在A 端的杆端弯矩-16.72kN·m 也应画在代表杆的横线的上方。
d. 至于每一单跨上的跨中弯矩,只需凭弯矩图总是画在受拉纤维一侧这个规定和跨中弯矩的计算过程就可以正确的决定它是画在代表杆的横线上方还是下方。
(8)计算剪力a. 按每一单跨杆件分别取脱离体求剪力。
把每一单跨梁看成简支梁,它的荷载有三种:第一种是原来就作用在单跨上的荷载。
第二种是用弯矩分配法算出来的杆端弯矩。
第三种是简支梁的两端两个支座反力,它们是未知的,由于脱离体可列出两个静力平衡方程,而支座反力也恰好为两个,故可顺利求出。
而这两个支座反力,就是我们要求的剪力。
杆端剪力在这里起了“支座反力”的作用。
因此将“支座反力”用箭头表示,方向和大小假定,先不考虑它的真实指向和大小。
b. 按简支梁求支座反力的方法列出平衡方程可求出箭头所示力的大小和正负号。
剪力大小即等于支座反力,从解方程直接得出,剪力的方向视箭头所示力的正负号而定。
如果是正号,说明箭头指向就是真正的指向;如果是负号,说明与原假定的指向相反。
画出剪力图。
例8-2 试计算图8-11连续梁的杆端弯矩和跨中弯矩。
并作弯矩图。
解:(1)求固端弯矩:(2)求分配系数:a. 对节点B,相邻两杆BA、BC的转动刚度所以b. 同理,对节点C有:(3)分配结果见图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