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证明与计算(解析版)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计算总结归纳(含例题)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计算总结归纳(含例题)
A E B D F G C
是等腰梯形?并证明你
C
D
对角线 上的一点, 点 在 (用三种方法证明)
的延长线上, 且
, EF
7、 (辅助线、综合)如图,在菱形 (1)求证:△ ≌△ ; (2)若∠ ∠ ,求证: (3) (右图)若对角线 与 、 C E B F
中,

,垂足为 、
; 交于点 、 ,且
求证:∠ C E
(1) 求 的长; (2)求 ADC 的正切值.
B ⅲ化归思想 如图,直角△ 中, 分的面积相等,那么 的长是 ,
D
C
,弧 的圆心为 ,如果图中两个阴影部 .(结果保留 ) A
D B E C F
ⅳ数形结合 1、如图,已知抛物线
OA OB .
wk.baidu.com
与 轴负半轴交于点 ,与 y 轴正半轴交于点 B ,且 y B A O x C
几何证明、计算
几何证明、计算
1 2 3 4 线段、角相等:①所在三角形全等②等量代换 线段、角的数量关系:①等量代换②方程思想③利用中位线 线段平行:①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②同时平行于第三条线段③平行 四边形④对应边成比例 线段垂直:①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②利用已知的垂直进行等角转化③勾股逆定理 平行四边形 ① ∥+∥ ② ∥+= ③ =+= ④ 对角线互相平分 ⑤ 两组对角分别= 矩形 o ① 三个角 90 o ② 平行四边形+一个角 90 ③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 菱形 ① 四条边相等 ② 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 ③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 等腰梯形 ① 梯形+腰= ② 梯形+对角线=(▲)

解析几何的基本公式与证明方法

解析几何的基本公式与证明方法

解析几何的基本公式与证明方法解析几何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空间中的点、直线、平面和它

们之间的关系。它是利用代数符号和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一种方法。

在解析几何中,有一些基本公式和证明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本文将对解析几何的基本公式和证明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释。

一、点的坐标表示

在解析几何中,我们通常使用坐标表示点的位置。平面上的点可以

用二维坐标表示,常用的坐标系有笛卡尔坐标系和极坐标系。在笛卡

尔坐标系中,点的位置由它相对于坐标原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确定。

在三维空间中,点的位置可以用三维坐标表示,常用的坐标系有直角

坐标系和球坐标系。通过坐标表示点的位置,我们可以进行各种几何

运算和分析。

二、直线和平面的方程

在解析几何中,直线和平面可以通过方程表示。对于平面上的直线,我们通常使用一般方程和斜截式方程来表示。一般方程形如Ax + By +

C = 0,其中A、B和C是常数,x和y是变量。斜截式方程形如y = kx + b,其中k是斜率,b是截距。通过直线的方程,我们可以确定直线

的位置和性质,进而进行相关证明和推理。

对于三维空间中的平面,我们通常使用一般方程和法向量表示。一

般方程形如Ax + By + Cz + D = 0,其中A、B、C和D是常数,x、y

和z是变量。法向量表示中,平面的法向量由三个方向余弦组成,通

过法向量,我们可以确定平面的位置和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证明。

三、距离和中点公式

在解析几何中,距离和中点是常见的概念,有相应的公式来表示。

对于平面上的两点,它们的距离可以用勾股定理计算,即d = √((x2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难点突破专题5 几何综合探究(二)证明与计算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难点突破专题5 几何综合探究(二)证明与计算含答案

难点突破专题5几何综合探究(二)证明与计算

1、已知:如图1,∠1+∠2=180°,∠AEF=∠HLN;

(1)判断图中平行的直线,并给予证明;

(2)如图2,∠PMQ=2∠QMB,∠PNQ=2∠QND,请判断∠P与∠Q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如图,已知HD∥GE,∠DAB=120°.

(1)如图1,∠BCG=∠BCF,AF平分∠BAH,∠BCG=20°,求∠F的度数;

(2)如图2,P是AB上一点,Q是GE上一点,PN平分∠APQ,QN平分∠PQE,探究∠HAP与∠N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3,若∠HAP=60°,∠PQN=2∠EQN,∠QPN=2∠APN,则∠N的度数是.图1图2图3

难点突破专题6几何综合探究(三)定值问题

1、(2017青山改)如图,已知直线EF∥MN,点A、B分别为EF、MN上的动点,且∠ACB=90°,BD 平分∠CBN交E于点D.

(1)若∠FDB=120°,如图1,求∠MBC的度数;

(2)在(1)的条件下,如图1,求∠EAC的度数;

(3)延长AC交直线MN于点G,如图2,GH平分∠AGB交DB于点H,问∠GHB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图1图2

2、如图1,E点在BC上,∠A=∠D,∠ACB+∠BED=180°

(1)求证:AB∥CD;

(2)如图2,BG平分∠ABE,与∠EDF的平分线交于H点,若∠E比∠H大60°,求∠E度数.

(3)保持(2)中所求的∠E不变,如图3,BM平分∠ABE的邻补角∠EBK,DN平分∠ADE,作BP∥DN,则∠PBM的都市是否改变?若不变,请求值;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初中数学几何部分圆的证明与计算题

初中数学几何部分圆的证明与计算题

初中数学-圆的证明与计算题-解析版

1.如图,AB是⊙O的直径,点D是»AE上的一点,且∠BDE=∠CBE,BD 与AE交于点F.

(1)求证:BC是⊙O的切线;

(2)若BD平分∠ABE,延长ED、BA交于点P,若P A=AO,DE=2,求PD 的长.

第1题图

(1)证明:∵AB是⊙O的直径,

∴∠AEB=90°,

∴∠EAB+∠EBA=90°,

∵∠BDE=∠EAB,∠BDE=∠CBE,

∴∠EAB=∠CBE,

∴∠ABE+∠CBE=90°,

∴CB⊥AB,

∵AB是⊙O的直径,

∴BC是⊙O的切线;

∴∠ABD=∠DBE,

如解图,连接DO,

第1题解图∵OD=OB,

∴∠ODB=∠OBD,

∵∠EBD=∠OBD,

∴∠EBD=∠ODB,

∴OD∥BE,

∴PD

PE

=PO

PB

∵P A=AO,

∴P A=AO=OB,

∴PO

PB

=2

3

∴PD

PE

=2

3

PD

PD+DE

=2

3

∴PD=4.

2.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与边BC,AC分别交于D,E两点,过点D作DF⊥AC,垂足为点F.

(1)求证:DF是⊙O的切线;

(2)若AE=4,cos A

=2

5

,求DF的长.

第2题图

(1)证明:如解图,连接OD,

第2题解图∵OB=OD,

∴∠ODB=∠B,

又∵AB=AC,

∴∠C=∠B,

∴∠ODB=∠C,

G

∵DF ⊥AC ,

∴∠DFC =90°,

∴∠ODF =∠DFC =90°,

∵OD 是⊙O 的半径,

∴DF 是⊙O 的切线;

(2)解:如解图,过点O 作OG ⊥AC ,垂足为G ,

∴AG =12AE =2.

∵cos A =AG OA =2OA =25,

四边形几何证明与计算学生版(1)

四边形几何证明与计算学生版(1)

四边形几何证明与计算

1.如图,分别以Rt△ABC的斜边AB,直角边AC为边向△ABC外作等边△ABD和等边△ACE,F为AB边的中点,DE与AB交于点G,EF与AC交于点H,∠ACB=90°,∠BAC=30°.

(1)求证:EF=AB;

(2)求证:四边形ADFE是平行四边形;

(3)若AB=2,求△AEG的周长.

2.如图,在▱ABCD中,E为AB中点,EF与CF分别平分∠AEC与∠DCE,G为CE中点,过G作GH∥EF交CF于点O,交CD于点H.

(1)猜想四边形CGFH是什么特殊的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猜想;

(2)当AB=4,且FE=FC时,求AD长.

3.已知: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MN是等腰Rt△,∠AMN=90°.(1)如图1,当Rt△AMN绕点A旋转时,若边AM、AN分别与BC、CD相交于点E、F,连接EF,试证明EF=DF+BE;

(2)如图2,当Rt△AMN绕点A旋转时,若边AM、AN分别与BC、C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F,连接EF.

①试写出此时三条线段EF、DF、BE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②若CE=6,DF=2,求:正方形ABCD的边长以及△AEF中AE边上的高.

4.在正方形ABCD中,点P是射线BC上任意一点(不与点B、C重合),连接AP,过点P 作AP的垂线交正方形的外角∠DCF的平分线于点E.

(1)如图1,当点P在BC边上时,判断线段AP、PE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当点P在BC的延长线上时,(1)中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AE交CD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GP,请写出三条线段GP、BP、GD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立体几何(7大题型)(解析版)2024年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大题突破

立体几何(7大题型)(解析版)2024年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大题突破

立体几何

立体几何是高考数学的必考内容,在大题中一般分两问,第一问考查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证明;第二问考查空间角、空间距离等的求解。考题难度中等,常结合空间向量知识进行考查。2024年高考有很大可能延续往年的出题方式。

题型一:空间异面直线夹角的求解

1(2023·上海长宁·统考一模)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平面ABD⊥平面BCD,AB=AD,O为BD的中点.

(1)求证:AO⊥CD;

(2)若BD⊥DC,BD=DC,AO=BO,求异面直线BC与AD所成的角的大小.

【思路分析】

(1)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线面垂直的性质推理即得.

(2)分别取AB,AC的中点M,N,利用几何法求出异面直线BC与AD所成的角.

【规范解答】

(1)在三棱锥A-BCD中,由AB=AD,O为BD的中点,得AO⊥BD,

而平面ABD⊥平面BCD,平面ABD∩平面BCD=BD,AO⊂平面ABD,

因此AO⊥平面BCD,又CD⊂平面BCD,所以AO⊥CD.

(2)分别取AB,AC的中点M,N,连接OM,ON,MN,于是MN⎳BC,OM⎳AD,

则∠OMN是异面直线BC与AD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由(1)知,AO ⊥BD ,又AO =BO ,AB =AD ,

则∠ADB =∠ABD =π4,于是∠BAD =π

2

令AB =AD =2,则DC =BD =22,

又BD ⊥DC ,则有BC =BD 2+DC 2=4,OC =DC 2+OD 2=10,又AO ⊥平面BCD ,OC ⊂平面BCD ,

则AO ⊥OC ,AO =2,AC =AO 2+OC 2=23,

立体几何中的推理证明问题(解析版)

立体几何中的推理证明问题(解析版)

专题07 立体几何中的推理证明问题

——立体几何是高考考查逻辑推理的重要知识点

数学抽象要求能够掌握常用逻辑推理方法的规则,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对于新的数学问题,能够提出不同的假设前提,推断结论,形成数学命题.对于较复杂的数学问题,通过构建过渡性命题,探索论证的途径,解决问题,并会用严谨的数学语言表达论证过程.能够理解建构数学体系的公理化思想.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考查逻辑推理的重要载体,高考通常通过立体几何中的线面位置关系的证明来考查逻辑推理.

1.【2019全国Ⅰ理18】如图,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是菱形,AA1=4,AB=2,∠BAD=60°,E,M,N分别是BC,BB1,A1D的中点.

(1)证明:MN∥平面C1DE;

(2)求二面角A-MA1-N的正弦值.

【解析】(1)连结B1C,ME.

因为M,E分别为BB1,BC的中点,所以ME∥B1C,且ME=1

2

B1C.

又因为N为A1D的中点,所以ND=1

2

A1D.

由题设知A1B1=P DC,可得B1C=P A1D,故ME=P ND,

因此四边形MNDE 为平行四边形,MN ∥ED . 又MN ⊄平面EDC 1,所以MN ∥平面C 1DE . (2)由已知可得DE ⊥DA .

以D 为坐标原点,DA uu u r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

则(2,0,0)A ,A 1(2,0,4)

,2)M ,(1,0,2)N ,1(0,0,4)A A =-uuu r

,1(12)A M =--uuuu r

,1(1,0,2)A N =--uuu r ,1(1,0,2)A N =--uuu r

专题十三 几何证明之四边形圆有关综合问题 2020年中考数学冲刺难点突破 几何证明问题(解析版)

专题十三 几何证明之四边形圆有关综合问题 2020年中考数学冲刺难点突破 几何证明问题(解析版)

2020年中考数学冲刺难点突破几何证明问题

专题十三几何证明之四边形圆有关综合问题

1、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AB是⊙O的直径,AC平分∠BAD,过C点作CE⊥AD延长线于E点.

(1)求证:CE是⊙O的切线;

(2)若AB=10,AC=8,求AD的长.

解:(1)连接OC,

∵OC=OA,

∴∠OAC=∠OCA,

又∵AC平分∠BAD,

∴∠CAD=∠CAO=∠OCA,

∴OC∥AE,

∵CE⊥AD,

即可得OC⊥CE,

∴CE是⊙O的切线;

(2)∵AB是⊙O的直径,

∴∠ACB=90°,

∴BC===6,

∵∠BAC=∠DAC,

∴=,

∴BC=CD=6,

延长BC交AE的延长线于F,

∵∠BAC=∠FAC,AC=AC,∠ACB=∠ACF=90°,∴△ACB≌△ACF(ASA),

∴FC=BC=6,AF=AB=10,

∵∠CDF=180°﹣∠ADC,∠ABF=180°﹣∠ADC,∴∠CDF=∠ABF,

∵∠CFD=∠AFB,

∴△CFD∽△AFB,

∴=,

∴=,

∴AD=.

2、已知正方形ABCD内接于⊙O,点E为上一点,连接BE、CE、DE.

(1)如图1,求证:∠DEC+∠BEC=180°;

(2)如图2,过点C作CF⊥CE交BE于点F,连接AF,M为AE的中点,连接DM并延长交AF于点N,求证:DN⊥AF;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OM,若AB=10,tan∠DCE=,求OM的长.

(1)证明:连接BD,OC,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A=90°,BC=CD,

∴BD为⊙O的直径,

∵OB=OD,

∴OC⊥BD,

2020年中考必备:数学几何证明题解析

2020年中考必备:数学几何证明题解析

2020年中考必备:数学几何证明题解析

中考备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年中考必备:数学几何证明题解析”,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年中考必备:数学几何证明题解析

一、证明题的思路

很多几何证明题的思路往往是填加辅助线,分析已知、求证与图形,探索证明。

对于证明题,有三种思考方式:

(1)正向思维。对于一般简单的题目,我们正向思考,轻而易举可以做出,这里就不详细讲述了。

(2)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在初中数学中,逆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在证明题中体现的更加明显。

同学们认真读完一道题的题干后,不知道从何入手,建议你从结论出发。

例如:

可以有这样的思考过程:要证明某两条边相等,那么结合图形可以看出,只要证出某两个三角形相等即可;要证三角形全等,结合所给的条件,看还缺少什么条件需要证明,证明这个条件又需要怎样做辅助线,这样思考下去……这样我们就找到了解题的思路,然后把过程正着写出来就可以了。

(3)正逆结合。对于从结论很难分析出思路的题目,可以结合结论和已知条件认真的分析。

初中数学中,一般所给的已知条件都是解题过程中要用到的,所以可以从已知条件中寻找思路,比如给我们三角形某边中点,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连出中位线,或者是否要用到中点倍长法。给我们梯形,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做高,或平移腰,或平移对角线,或补形等等。正逆结合,战无不胜。

二、证明题要用到哪些原理?

要掌握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技巧,熟练运用和记忆如下原理是关键。

下面归类一下,多做练习,熟能生巧,遇到几何证明题能想到采用哪一类型原理来解决问题。

中考数学临考题号押广东卷21题(几何证明与计算)(解析版)

中考数学临考题号押广东卷21题(几何证明与计算)(解析版)
∴平行四边形AFCE是菱形;
【小问2详解】
根据(1)的结论,平行四边形AFCE是菱形,
∴EF、AC相互垂直平分,且AE=EC=CF=FA,
∴EF=2OE,AC=2OA,
∵BC=8,AB=4,
∴BE=BC-EC=8-EC=8-AE, ,
∴OA= ,
在Rt△ABE中,利用勾股定理,有 ,
即: ,解得:AE=5,
∴∠ACF=∠EDC.
∴ED=EC.
【小问2详解】
解:如(1)中图所示,过点C作CG⊥OB于点G,设线段OE与 交于点H.
∵ 的直径 ,OC,OB是 的半径,
∴ .
∵∠A和∠BOC分别是 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A=30°,
∴∠BOC=2∠A=60°.
∴ ,S扇OBC .
∴ .
∴点C右侧的阴影面积S右=S扇OBC- .
(1)求证:四边形 是菱形.
(2)当AB 4,BC 8时,求线段EF的长.
【分析】(1)利用EF是AC的垂直平分线,可得∠EAC=∠ECA,∠CAF=∠FCA,在矩形中有 ,即有∠ECA=∠CAF,∠ECF=∠CFD,即可证得∠CFD=∠EAF,则有 ,再结合 ,AE=EC,可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详解】
解:(1)连接BD,
∵ ,
∴∠ADB=∠CBD,
∴AD∥BC;
(2)连接CD,

2024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3立体几何解答题专项3立体几何中的证明与计算课件

2024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3立体几何解答题专项3立体几何中的证明与计算课件
解答题专项❸ 立体几何中的证明与计算
保分1
考点一
空间位置关系、空间角
空间平行与垂直的证明与应用
例1(2023全国乙,文19)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B⊥BC,AB=2,
BC=2 2,PB=PC= 6 ,BP,AP,BC的中点分别为D,E,O,点F在AC上,BF⊥AO.
(1)求证:EF∥平面ADO;
1
1
则 · =[(1-λ)+λ ]·
( − )= 2 -(1-λ)2 =4λ-4(1-λ)=8λ-4=0,
2
2
1
解得 λ= ,故 F 为 AC 的中点.又因为 E 为 PA 的中点,则 EF∥PC,
2
又 D,O 分别为 PB,BC 的中点,
所以 DO∥PC,则 EF∥DO,
· = 0,

即 2-2 = 0,
2 = 0,
· = 0,
取 y=1,可得 n=(0,1,1).因为 n·
=(0,1,1)·
(1,0,0)=0,
所以 n⊥,所以平面 PCD⊥平面 PAD.
考点二
利用向量求空间角
考向1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例2(2023全国甲,理18)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1C⊥平面ABC,
.
设平面 ABD 的法向量为 n=(x,y,z),
· = - + 3 = 0,

2020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题型六:《几何图形的证明及计算》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题型六:《几何图形的证明及计算》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

题型六几何图形的证明及计算

类型一与全等三角形有关的证明及计算

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BD于点E,AB=AC=BD,点M为BC中点,N为线段AM上的点,且MB =MN.

(1)求证:BN平分∠ABE;

(2)若BD=1,连接DN,当四边形DNBC为平行四边形时,求线段BC的长;

第1题图

2.如图①,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在底边BC上取一点D,在边AC上取一点E,使AE=AD,连接DE,在∠ABD的内部作∠ABF=2∠EDC,交AD于点F.

(1)求证:△ABF是等腰三角形;

(2)如图②,BF的延长线交AC于点G.若∠DAC=∠CBG,延长AC至点M,使GM=AB,连接BM,点N是BG的中点,连接AN,试判断线段AN、BM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第2题图

3.如图①,在△ABC中,∠ACB=90°,AC=BC,E为AC 边上的一点,F为AB边上一点,连接CF,交BE于点D,且∠ACF=∠CBE,CG平分∠ACB交BD于点G.

(1)求证:CF=BG;

(2)如图②,延长CG交AB于H,连接AG,过点C作CP∥AG交BE的延长线于点P,求证:PB=CP+CF;

(3)在(2)问的条件下,当∠GAC=2∠FCH时,若S△AEG =33,BG=6,求AC的长.

图①图②

第3题图

4.如图①,在Rt△ABC中,AC=BC,∠ACB=90°,点D,E分别在AC,BC上,且CD=CE.

(1)求证:∠CAE=∠CBD;

(2)如图②,F是BD的中点,连接CF交AE于点M,求

证:AE⊥CF;

第56讲 解析法证几何题

第56讲  解析法证几何题

第56讲 解析法证 几何题

解析法是利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其一般的顺序是:建立坐标系,设出各点坐标及各线的方程,然后根据求解或求证要求进行代数推算.它的优点是具有一般性与程序性,几何所有的平面几何问题都可以用解析法获解,但对于有些题目演算太繁.

此外,如果建立坐标系或设点坐标时处理不当,也可能增加计算量.建系设点坐标的一般原则是使各点坐标出现尽量多的0,但也不可死搬教条,对于一些“地位平等”的点、线,建系设点坐标时,要保持其原有的“对称性”.

A 类例题

例1.如图,以直角三角形ABC 的斜边AB 及直角边BC 为边向三角形两侧作正方形ABDE 、CBFG .

求证:DC ⊥F A .

分析 只要证k CD ·k AF =-1,故只要求点D 的坐标.

证明 以C 为原点,CB 为x 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设A (0

a),B(b,0),D(x,y).

则直线AB的方程为ax+by-ab=0.

故直线BD的方程为bx-ay-(b·b-a·0)=0,

即bx-ay-b2=0.

ED方程设为ax+by+C=0.

由AB、ED距离等于|AB|,得

|C+ab|

a2+b2

=a2+b2,

解得C=±(a2+b2)-ab.

如图,应舍去负号.

所以直线ED方程为ax+by+a2+b2-ab=0.

解得x=b-a,y=-b.(只要作DH⊥x轴,由△DBH≌△BAC就可得到这个结果).

即D(b-a,-b).

因为k AF=b-a

b,k CD=

-b

b-a

,而k AF·k CD=-1.所以DC⊥F A.

例2.自ΔABC的顶点A引BC的垂线,垂足为D,在AD上任取一点H,直线BH交AC于E,CH交AB于F.

专题04 几何计算与几何证明(解析版)

专题04 几何计算与几何证明(解析版)

专题04几何计算与几何证明

【提要】

平面几何是培养训练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很好的工具,也是初中数学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是初中数学学业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平面几何中,除了一些证明题外,还有一些计算问题,它也是要经过一定的逻辑推理后,再进行计算.因此熟练掌握几何中的一些重要定义、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另外还需注意的是,要把解决常见问题的基本方法加以归类整理,比如证明角相等有哪些常见的方法?证明线段相等有哪些常见的方法?这样在遇到复杂问题时,我们才能运用化归的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

【范例】

【例1】如图,在▱ABCD中,E为BC边上一点,且AB=AE.

(1)求证:△ABC≌△EAD;

(2)若AE平分∠DAB,∠EAC=25°,求∠AED的度数.

【解析】(1)【证明】∵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AD∥BC,AD=BC.

∴∠AEB=∠DAE.

∵AB=AE,

∴∠AEB=∠B.

∴∠CBA=∠DAE.

∴△ABC≌△EAD.

(2)【解析】∵∠DAE=∠BAE,∠DAE=∠AEB,

∴∠BAE=∠AEB=∠B.

∴△ABE为等边三角形.

∴∠BAE =60°.∵∠EAC =25°,∴∠BAC =85°.∵△ABC ≌△EAD ,∴∠AED =∠BAC =85°.

【例2】两个全等的含30°,60°角的三角板ADE 和三角板ABC 如图所示放置,E 、A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连接BD ,取BD 的中点M ,连接ME 、MC ,试判断△EM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解析】△EMC 的形状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中考数学专题:几何图形证明与计算题分析

中考数学专题:几何图形证明与计算题分析

中考数学专题:几何图形证明与计算题分析

几何图形线段长度计算三大方法: “勾股定理” “相似比例计算” “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计算”

1.(2011深圳20题)如图9,已知在⊙O 中,点C 为劣弧AB 上的中点,连接AC 并延长至D ,使CD =CA ,连接DB 并延长交⊙O 于点E ,连接AE 。 (1)求证:AE 是⊙O 的直径;

(2)如图10,连接EC ,⊙O 半径为5,AC 的长为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结果保留π与根号)

(1)证明:如图2,连接AB 、BC ,

∵点C 是劣弧AB 上的中点 ∴»»

C

A C

B = ∴CA =CB ,又∵CD =CA

∴CB =CD =CA ,∴在△ABD 中,»

»

C

A C

B = ∴∠ABD =90° ,∴∠ABE =90° ∴AE 是⊙O 的直径.

(2)解:如图3,由(1)可知,AE 是⊙O 的直径, ∴∠ACE =90°, ∵⊙O 的半径为5,AC =4, ∴AE =10,⊙O 的面积为25π, 在Rt △ACE 中,∠ACE =90°,由勾股定理,得: »»C A C B =

∴S △ACE =»»C A C B

=

∴S 阴影=»

»

C A C B =S ⊙O -S △ACE =»»

C A C B =

2.(2011深圳中考21题)如图11,一张矩形纸片ABCD ,其中AD =8cm ,AB =6cm ,先沿对角线BD 对折,点C 落在点C ′的位置,BC ′交AD 于点G 。

(1)求证:AG =C ′G ;

(2)如图12,再折叠一次,使点D 与点A 重合,得折痕EN ,EN 交AD 于点M ,求EM 的长。

专题10 探究性几何证明及计算大视野(解析版)

专题10 探究性几何证明及计算大视野(解析版)

专题10 探究性几何证明及计算大视野

【例题精讲】

题型一、证明问题

例1. 【2019·武汉市期末】在△ABC中,D为BC中点,BE、CF与射线AE分别相交于点E、F(射线AE 不经过点D).

(1)如图①,当BE∥CF时,连接ED并延长交CF于点H.求证:四边形BECH是平行四边形;

(2)如图②,当BE⊥AE于点E,CF⊥AE于点F时,分别取AB、AC的中点M、N,连接ME、MD、NF、ND.求证:∠EMD=∠FND.

【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证明:(1)∵D为BC的中点,

∴BD=CD,

∵BE∥CF,

∴∠DBE=∠DCH,

∵∠BDE=∠CDH,

∴△BDE≌△CDH(AAS),

∴ED=HD,

∴四边形BECH是平行四边形;

(2)连接FD、ED,延长ED交CF于点H,

∵BE⊥AE,CF⊥AE,

∴BE∥CF,

由(1)可知D是EH的中点,

∴ED=FD,

同理,ME=1

2 AB,

在△ABC中,D、N分别是BC、AC的中点,

∴DN=1

2 AB,

∴ME=DN,

同理,MD=NF,

∴△MED≌△NDF(SSS),

∴∠EMD=∠FND.

题型二、计算问题

例1. 【2019·北师大附属中学期末】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BEFG的边长分别为1和3,点C在边BG上,线段DF、EG交于点M,连接DE、BM,则△DEG的面积为,BM=.

【答案】见解析. 【解析】解:根据题意得,

S △DEG =12+32+12×1×(3﹣1)﹣12×1×(1+3)﹣12×32=9

2

如图,连接BD ,BF ,则∠DBF =90°,

∴△BDF 是直角三角形, ∵BM 与FM 关于GE 对称, ∴BM =FM , ∴∠MBF =∠MFB ,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何证明与计算

考向1以圆为背景的特殊四边形的动态探究题

1.(2019年河南省中原名校中考第三次大联考数学试卷)如图,AB为⊙O的直径,射线AG为⊙O的切线,点A为切点,点C为射线AG上任意一点,连接OC交⊙O于点E,过点B作BD∥OC交⊙O于点D,连接CD,DE,O D.

(1)求证:△OAC≌△ODC;

(2)①当∠OCA的度数为时,四边形BOED为菱形;

②当∠OCA的度数为时,四边形OACD为正方形.

【答案】(1)证明见解析;(2)①∠OCA=30°,②∠OCA=45°.

【解析】

(1)依据SAS可证明△OAC≌△ODC;

(2)①依据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可得△OBD是等边三角形,则∠AOC=∠OBD=60°,求出∠OCA=30°;②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出∠ACD=90°,则∠ACO=45°.

【详解】(1)证明:∵OB=OD,

∴∠B=∠ODB,

∵BD∥OC,

∴∠AOC=∠B,∠DOC=∠ODB,

∴∠AOC=∠COD,

∵OA=OD,OC=OC,

∴△OAC≌△ODC(SAS);

(2)①∵四边形BOED是菱形,

∴OB=D B.

又∵OD=OB,

∴OD=OB=D B.

∴△OBD为等边三角形,

∴∠OBD=60°.

∵CO∥DB,

∴∠AOC=60°,

∵射线AG为⊙O的切线,

∴OA⊥AC,

∴∠OAC=90°,

∴∠OCA=∠OAC﹣∠AOC=90°﹣60°=30°,

②∵四边形OADC是正方形,

∴∠ACD=90°,

∵∠ACO=∠DCO,

∴∠OCA=45°,

故答案30°,45°.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切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

形的性质和判定,正方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 (2019年许昌二模)如图,AB 是半圆O 的直径,C 是半圆上一个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D 是弦AC 上一点,过点D 作DE ⊥AB ,垂足为E ,过点C 作半圆O 的切线,交ED 的延长线于点F .

(1)求证:FC =F D .

(2)①当∠CAB 的度数为 时,四边形OEFC 是矩形;

②若D 是弦AC 的中点,⊙O 的半径为5,AC =8,则FC 的长为 .

【答案】(1)证明见解析;(2)∠CAB =45°

3

10 FC 【解析】(1)证明∠FDC =∠FCD ,即可求解;

(2)①当∠CAB =45°时,∠COB =90°,即可求解;②D 是弦AC 的中点,则OD ⊥AC ,AD =DC ,cosα==,FD ===,即可求解.

解:(1)∵FC 是圆的切线,

∴∠FCD +∠ACO =90°,

∵FE ⊥BA ,∴∠ADC +∠CAO =90°,

而∠CAO =∠ACO ,∠ADE =∠FDC ,

∴∠FDC =∠FCD ,

∴FC=FD;

(2)①当∠CAB=45°时,∠COB=90°,

则四边形OEFC是矩形,

故答案是45;

②连接OD,∵D是弦AC的中点,

∴OD⊥AC,AD=DC,

则∠ADE=∠AOD=∠FDC=α,

则AD=CD=AC=4,OA=5,DO=4,

cosα==,

则△FDC中,

FD====F C.

【点评】本题为圆的综合运用题,涉及到解直角三角形、矩形的基本性质,其中(2),垂径定理的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3.(2019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中考数学三模试)如图,已知在Rt△ABC中,∠ABC=90°,点O是AB边上一点,以O为圆心OB为半径的⊙O与边AB相交于点E,与AC边相切于D 点,连接OC交⊙O于点F.

(1)连接DE,求证:OC∥DE;

(2)若⊙O的半径为3.

①连接DF,若四边形OEDF为菱形,弧BD的长为________.(结果保留π)

②若AE=2,则AD的长为________.

【答案】(1)见解析;(2)①2π;②4.

【解析】(1)利用HL可证明Rt△OCD≌Rt△OCB,可得∠COD=∠COB,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DOB=∠ODE+∠OED,即可证明∠DOC=∠ODE,即可得OC//DE;(2)①根据菱形的性质可求出∠BOD,利用弧长公式即可得答案;②由DE∥OC,推出==,设AD=2k,CD=3k,由Rt△OCD≌Rt△OCB,可得BC=CD=3k,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1)证明:连接O D.

∵AC是切线,

∴OD⊥AC,∠ODC=∠OBC=90°,

∵OC=OC,OD=OB,

∴Rt△OCD≌Rt△OCB(HL),

∴∠COD=∠COB,

∵OD=OE,

∴∠ODE=∠OED,

∵∠DOB=∠ODE+∠OED,

∴∠DOC=∠ODE,

∴DE∥O C.

(2)①∵四边形DEOF是菱形,∴DF=OD=OF,

∴△ODF是等边三角形,

∴∠DOF=60°,

∴∠BOD=2∠DOC=120°,

∴的长==2π.

故答案为2π.

②∵DE∥OC,

∴==,

设AD=2k,CD=3k,

∵Rt△OCD≌Rt△OCB,

∴BC=CD=3k,

在Rt△ABC中,则有25k2=9k2+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