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1-1原始社会工艺美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1
为什么要学这门课程?
学习的目的
该课程是艺术设计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设计 专业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了解中国工艺 美术设计品的审美演变和生产发展的历程,深入了解 民族工艺美术的优良传统,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 强爱国意识。同时认真总结中国工艺美术品的风格、 演变规律,提高我们的理论修养,丰富艺术想象,激 发创造思维,促进其艺术创作技能的提高和工艺美术 的创新,即“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本课程在 充分发扬优良传统的同时,尽可能地与当代设计相比 照,启发新思路,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从事相关工作, 奠定理论基础。
游牧民族:便携器物居多。
他们生活形态的演进令器 形不断变化。
三、材料与技术的制约
材料的不同带来产品的差 异:中国古代容器以陶瓷、 金属、漆木为主材。后两类 的造型可方可圆,大小皆宜, 而陶瓷却基本以圆为变化。 这与它的材料与工艺是密切 相关的。(中国古代科技)
三、材料与技术的制约
材料的作用还渗 透到更细微的方 面。 以青花瓷为例: 清代彩绘瓷比明 代更精细,原因 在于清人在彩绘 颜料中调油,而 明人却是调胶。 而油的质地远远 细腻于胶。 (中国青花瓷)
2。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1) 功能之美 作为现代美学概念中的“功能美”,指的是功能的直 现形态化所体现的美,它不仅在人类生产活动开始之初就 已产生,而且来自于器物的实用功能。 2) 造型之美 物品的造型,指物品的基本形态,主要包括物品的外 形和结构等。比如产品的整齐、光滑、对称,所指的就是 形式上的艺术审美因素,即造型之美。 3) 装饰之美 装饰是构成一个物体艺术之美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 部分。从我国古代工艺美术来看,由于以实用性为出发点 和归宿点,所以其装饰工艺美术主要是指附丽于器物上的 装饰。
为什么要学这门课程?
学习的目的
该课程是艺术设计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设计 专业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了解中国工艺 美术设计品的审美演变和生产发展的历程,深入了解 民族工艺美术的优良传统,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 强爱国意识。同时认真总结中国工艺美术品的风格、 演变规律,提高我们的理论修养,丰富艺术想象,激 发创造思维,促进其艺术创作技能的提高和工艺美术 的创新,即“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本课程在 充分发扬优良传统的同时,尽可能地与当代设计相比 照,启发新思路,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从事相关工作, 奠定理论基础。
游牧民族:便携器物居多。
他们生活形态的演进令器 形不断变化。
三、材料与技术的制约
材料的不同带来产品的差 异:中国古代容器以陶瓷、 金属、漆木为主材。后两类 的造型可方可圆,大小皆宜, 而陶瓷却基本以圆为变化。 这与它的材料与工艺是密切 相关的。(中国古代科技)
三、材料与技术的制约
材料的作用还渗 透到更细微的方 面。 以青花瓷为例: 清代彩绘瓷比明 代更精细,原因 在于清人在彩绘 颜料中调油,而 明人却是调胶。 而油的质地远远 细腻于胶。 (中国青花瓷)
2。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1) 功能之美 作为现代美学概念中的“功能美”,指的是功能的直 现形态化所体现的美,它不仅在人类生产活动开始之初就 已产生,而且来自于器物的实用功能。 2) 造型之美 物品的造型,指物品的基本形态,主要包括物品的外 形和结构等。比如产品的整齐、光滑、对称,所指的就是 形式上的艺术审美因素,即造型之美。 3) 装饰之美 装饰是构成一个物体艺术之美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 部分。从我国古代工艺美术来看,由于以实用性为出发点 和归宿点,所以其装饰工艺美术主要是指附丽于器物上的 装饰。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课件
在半山型演变而来的四大圈纹中加以装饰,不同填饰达200多种。 盛行陶衣,在陶器表面涂一层泥浆,用“色衬”的方法,先做黄 褐色衬地,再绘黑色图案,加强色彩对比。
器皿浮雕和捏塑,在青海东部发现在碗或罐上有骨珠装饰的痕迹。
特点:简练、刚劲。锯齿纹消失,旋纹变为大圈纹,网纹最具特 色。
第四节 陶器工艺
第四节 陶器工艺 其它彩陶文化-齐家文化
1. 黑陶文化与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 黄河下游及东部沿海地区兴起了以黑陶为特色的文 化,即为黑陶文化,因其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 镇,也称其为龙山文化。 2.以轮制为主。 3. 装饰纹样少,多素面或磨光面,少见有弦纹和 划纹。
4.装饰手法有镂空等。
5.造型有:杯、鼎、豆、鬲等。 6. 艺术的特点:黑、薄、光、纽。
封窑技术,加强窑室温度,提高器物烧成硬度,产生灰黑色彩效
果。
工艺特点:黑、薄、光、纽。 黑陶特点:以造型取胜,一般不用彩绘,除镂空手法外,大都朴素无 华,在轮制过程中会在器皿上形成凹凸的单线或复线轮纹(弦纹)。 造型逐渐定型化。例,尖底瓶、罐、盆、盉、鬲、甗、豆、斝、 鬹簋、杯、甑等。
第四节 陶器工艺
装饰:绳纹最多,篮纹次之,红陶减少,黑陶增加,出现典型蛋 壳黑陶。
第四节 陶器工艺
陕西龙山文化(客省庄第二期文化) 分布:陕西境内,豫西、晋南有一些类似遗址。
制作方法:以泥条盘筑法为主,少数模制和轮制。
器型:单把鬲、斝和绳纹罐常见,鬹、盉不多,鼎极少。 装饰:绳纹篮纹最普遍,灰陶多、黑陶占十分之二。 典型龙山文化 分布:山东为中心,北迄辽东半岛,南达江苏北部。 制作方法:一轮制最多,占一半以上。 器型:鬹、鬼脸式腿的鼎、高圈足镂空豆和杯、盘。 装饰:弦纹、划纹,但以素面和磨光的为最多,绳纹篮纹极罕见, 薄而光的蛋壳黑陶大量出现。
1中国工艺美术史——原始社会(PPT63页)
•
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2021/3/42021/3/42021/3/4Mar-214-Mar-21
•
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2021/3/42021/3/42021/3/4Thursday, March 04, 2021
•
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2021/3/42021/3/42021/3/42021/3/43/4/2021
3、马家窑型
• 最早发现于甘肃马家窑,从庙底沟型分化 出来,与半坡型和庙底沟型相比,前两种 以大口的盆钵为主,后者以小口的壶罐居 多。
•
器彩
高陶
14.1
盆
绘
厘舞
米蹈
口纹
径
29
新
厘 米
石 器 时
中代
国
历
史陶
博质
物彩
馆绘
• 马家窑彩陶的艺术特点: • 1、满 • 2、内彩 • 3、点和螺旋纹的巧妙运用。
管状针 河姆渡遗址
• 四、父系氏族社会 • 1、以龙山文化、良渚文化为代表; • 2、制陶工艺采用了封窑技术和轮制;以此
制成了较硬的灰陶以及黑陶,并用瓷土制 成了白陶。
• 3、纺织工艺:能织出较细的麻布,还发明 了养蚕缫丝
• 4、玉雕工艺
第二节 装饰的萌芽
• 山顶洞人(旧石器晚期)时期就开始有钻 孔、刮削、磨光、刻纹、染色、串珠。
• 彩陶图案中形式法则: • 1、对比法 • 2、分割法 • 3、开光法 • 4、双关法 • 5、多效装饰法
二、黑陶
• 在新石器晚期,彩陶工艺衰落以后,在黄 河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兴起了另一种文 化,在那里出现了数量较多的黑陶,所以 称为黑陶文化。因为它最早发现于山东历 城龙山镇,所以也称为“龙山文化”。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史PPT课件
二、材料与制作:
产生有利条件:农业生产的产生和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定居
生活;火的应用和对
陶器的雏形: 材料特性:粘土的可塑性、收缩性 制作: 制坯:捏塑、泥条盘筑、轮制(陶车、慢轮、快轮) 修整:打磨,令坯致密,吸水率低,器表平整光亮 装饰:陶衣、彩绘、剔刻、镂空、拍印、堆加 焙烧: 烧制方式:平地堆烧,窑炉 空气供应与呈色:红陶(氧化),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灰 陶(还原),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
祥文化思想的烙印,在很大程度上是吉祥文化思想的物化形态。
.
20
五、如何欣赏工艺美术的装饰美
1. 欣赏工艺美术装饰美,要注意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 工艺美术代表作品,把握工艺美术装饰美的发展、 变化的历程。
.
22
.
23
2、要注意观察具体的装饰效果,从中体味装 饰花纹的图案美、装饰工艺的精湛美、装饰 题材的意境美。
考古发掘和人类学的资料表明: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最初是 石器工具的制造。在我国原始社会,不仅存在着使用石器的时代, 而且也反映出我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是从打制石器拉开序幕的。
根据人类制造石器工具方法的不同,我们划分两个时代:旧 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严格意义来说,人类的设计思想萌芽于旧 石器时代,但是真正通过人们的行为将这种设计思想付诸实践,却 是在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才发生的。
这种节奏感是建立在对静态对象作动态的理解,或者说静态节奏是
动态节奏在空间中的移位和联想的结果。这种节奏感主要通过造型、
装饰、色彩等视觉符号因素有规则连续地使用来体现。
.
17
第一章 原始社会
马踏飞燕
.
18
第一章 原始社会
司母戊鼎
.
19
2.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发展的规律、特征
产生有利条件:农业生产的产生和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定居
生活;火的应用和对
陶器的雏形: 材料特性:粘土的可塑性、收缩性 制作: 制坯:捏塑、泥条盘筑、轮制(陶车、慢轮、快轮) 修整:打磨,令坯致密,吸水率低,器表平整光亮 装饰:陶衣、彩绘、剔刻、镂空、拍印、堆加 焙烧: 烧制方式:平地堆烧,窑炉 空气供应与呈色:红陶(氧化),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灰 陶(还原),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
祥文化思想的烙印,在很大程度上是吉祥文化思想的物化形态。
.
20
五、如何欣赏工艺美术的装饰美
1. 欣赏工艺美术装饰美,要注意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 工艺美术代表作品,把握工艺美术装饰美的发展、 变化的历程。
.
22
.
23
2、要注意观察具体的装饰效果,从中体味装 饰花纹的图案美、装饰工艺的精湛美、装饰 题材的意境美。
考古发掘和人类学的资料表明: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最初是 石器工具的制造。在我国原始社会,不仅存在着使用石器的时代, 而且也反映出我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是从打制石器拉开序幕的。
根据人类制造石器工具方法的不同,我们划分两个时代:旧 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严格意义来说,人类的设计思想萌芽于旧 石器时代,但是真正通过人们的行为将这种设计思想付诸实践,却 是在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才发生的。
这种节奏感是建立在对静态对象作动态的理解,或者说静态节奏是
动态节奏在空间中的移位和联想的结果。这种节奏感主要通过造型、
装饰、色彩等视觉符号因素有规则连续地使用来体现。
.
17
第一章 原始社会
马踏飞燕
.
18
第一章 原始社会
司母戊鼎
.
19
2.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发展的规律、特征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课件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功能
功能三
文化传承功能
描述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些艺术品,我们可以了解原始社会的文化、历史、宗教、习俗 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02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种类
石器工艺
总结词
最早的工具制造艺术
详细描述
石器工艺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是人类最早的工具制造艺术。原始人类通过打制、磨制和压制技术,制 作出各种实用的石器工具,如刀、斧、锤等,用于狩猎、捕鱼、切割和加工食物等。这些石器工具在 材料选择、制作工艺和形态设计等方面都体现了原始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要点一
总结词
宝石加工的高级技艺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玉器工艺是以玉石为材料的加工艺术。玉石是一种珍贵的 宝石,具有独特的质地和色彩。原始人类通过琢磨、切割 、抛光等技术,将玉石加工成各种形态的玉器,如饰品、 挂件、摆件等。玉器的形态和纹理都非常精美,具有很高 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03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发展历 程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为现代艺术设 计提供了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思路 ,使得设计更具文化底蕴和历史
深度。
对人类文明进程的贡献
物质基础
文化认同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为人类文明提供了 必要的物质基础,满足了人们生产和 生活的需求,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 展。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在文化认同方面发 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不同文化和民族 之间相互理解和交流的重要媒介。
04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影响与 意义
对后世工艺美术的影响
工艺美术风格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独特风格和 艺术特点对后世的工艺美术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艺术创
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第1章中国工艺美术史-PPT课件
(一)旧石器
早期:蓝田人;北京人 中期:丁村人 晚期:河套人;山顶洞人 (二)新石器
丁村文化石器
三、石器的分类
砍砸器:石球
刮削器 尖状器:石簇
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裴李岗石镰
四、石器的制作
打击
磨制 钻孔:管钻;两面对钻
打制石器和压制石器示意图
裴李岗新石器时代遗址 出土的石磨盘
五、石材的选择
注重石材的硬度、形状和纹理选择
纹饰: 以宽带纹为主,还有折线纹、三角纹、斜线纹、菱形纹、 辫形纹等几何纹。 鱼形纹是最具代表性的装饰纹样,多装饰于卷唇折腹圜 底盆的肩部或卷唇圜底盆的内壁,可分为单体鱼纹和复 体鱼纹,由写实化逐步演变为抽象化、样式化,形成横 式直边三角形和线纹组成的装饰图案。 人面纹最有特色,共发现七例,多装饰于翻唇浅腹盆的 内壁。 此外还有鸟纹、蛙纹等。 半坡型彩陶的装饰花纹一般使用直线,大多组成直边三 角形,很少运用曲线。
土为原料的白陶);纺织工艺(游地区)
(四)良渚文化
三、各地远古文化各具特色
• 1.2 装饰的萌芽 • “北京猿人”是世界上最早用火的人 • 山顶洞人在工艺加工方面已开始使用钻 孔、刮削、磨光、刻纹等技术,从而使 工艺制作能初步符合人们的物质生活要 求,并表现人们的审美需要。 • 山顶洞人把石块、骨片、兽牙、海贝等 制成装饰品,是我国最早的工艺品。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第一章 元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教学内容] 1.1概述 1.2装饰的萌芽 1.3石器工艺 1.4陶器工艺 1.5其他工艺 1.5章节小结 [学时安排] 4 学时
[知识点及其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1.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史前工艺美术的 特点及类型。 [重点和难点] 1. 彩陶的工艺特点及艺术特色。 2. 黑陶的工艺特点及艺术特色。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PPT课件
ppt课件
13
一、 石工艺
对原始社会的人类而言,石头无疑是取之最为便利、用之 最为长久的材料。在旧石器时代,人们已经能够制作三角形、月 牙形的石叶片,有的还以骨制纹样镶嵌,说明以综合材料制作器 物已经出现。另外,石制雕刻品、刮削器、石钻以及投掷尖状器 等石工艺作品,已具备一定的比例,并注意形与线的对比关系和 左右对称的形式运用,这一切不但具有实用意义,而且已经出现 了原始的审美因素
ppt课件
41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
ppt课件
42
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在旧石器时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进 一步的发展,除石、牙、骨、竹、木、皮工艺外,又出现了一种 崭新的工艺形式——陶工艺。陶器的产生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 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陶器的发明和使用,意味着人 类由野蛮状态进入到文明社会
威
兰
多
20
夫
的
ppt课件
维
纳
斯
洛
赛
尔
21
的
维
ppt课件
纳
斯
旧 石 器 时 代 晚 期
法 国 出 土
拉
丝
朴
22
古
的
ppt课件
维
纳
斯
旧 石 器 时 代
欧 洲
石
雕
维
23
纳
斯
ppt课件
ppt课件
24
二、牙骨工艺
动物的牙、骨、角亦为原始人类进行工艺美术创作的最佳 材料,这些材料的运用,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和动物之间密不可 分的依存关系,同时亦反映了人类艰难的狩猎生活状况和征服自 然、夺取胜利的代 约5万年前~1.5万年前 始
母系氏族社会
中石器时代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第一章 原始社会
型
方格
秀丽,构图丰富 后
界地区
动物纹少:蛙、鸟, 多变,塑绘结合
多曲线
半坡类型
网纹船形壶(高15.6,长24.8厘米) 造型似船,十分别致,壶腹 两面又以黑彩绘出网纹,令人联想起先民驾船撒网捕鱼的场景。
几何形
动物纹:
几何纹彩陶钵和小口器
鹿纹彩陶盆
鱼纹:由写实趋抽象
鱼纹盆(口径31.5厘米) 圜底折腹盆 是半坡典型造型之一。上腹部以黑彩绘出 三条写实的鱼纹互相追逐。
图案曲直对比
旋纹尖底双耳瓶(高25.5厘米) 汲水器, 据测试,尖底能令汲水方便省力,也便于插进 土中放置。
四大圈纹壶
人物纹
舞蹈人纹盆(口径22.8厘米) 内壁绘舞蹈人纹,这种集体舞蹈应对氏族有重大意义。
半山类型 菱格纹
菱格纹罐(高15.3 厘米) 纹样 颇具现代感,今日的国际象棋棋盘、 若干地砖拼嵌仍为这种效果。
第一章 原始社会
远古~公元前21世纪
第一节 绪言
一、工艺美术的起源
艺术起源 劳动说、娱乐说、巫术说、图腾说 观念、方法不同导致联想、推测不同
工艺美术萌芽 旧石器时代晚期(1万8千年前): 旧石器——渐趋规整、细小、对称 饰品——鱼、兽牙、骨饰品,石珠、石坠,染色 新石器时代(8000年前始): 工艺美术法则萌生——质感、触感、比例、对称 品种——陶器、玉器、纺织品、牙骨器、漆器
典型类型类 命名Leabharlann 型题材装饰
特点
马 甘肃临洮 弧线几何形多
家 马家窑村 动物纹不多
窑
人物纹极少:舞蹈人纹
盆钵碗内彩, 瓶壶外壁装饰
半 甘肃和政 几何形多:网、菱格、三角、水波、垂 立体设计;繁密华
工艺美术史1-原始社会
• 尤其是黄河流域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和龙山文化的黑 陶更以其辉煌的艺术成就被誉为中华名族童年时代的艺术明珠。
1.彩陶工艺
彩陶
✓ 即彩色陶器,利用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作颜料,使用 类似毛笔的工具,在陶坯表面上彩绘各种图案,入窑 经900~1050℃火烧后,在橙红的底色上,呈现出黑、 红、白等颜色的图案。
✓ 自1912年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 发现后,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南、河北、山 西、山东、江苏、四川、湖北等省区均陆续出土,它 们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但以黄河中上游的仰韶 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丰富。
2.彩陶类型
彩陶工艺
仰韶文化彩陶
半庙 坡底 类沟 型类
型
马家窑文化彩陶
马半马 家山厂 窑类类 类型型 型
中国工艺美术史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一.原始社会概况
╬ 我国的原始社会,从一百七十万年前的元谋人开始,到约公元前2070 年,夏朝的建立为止,分为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人类最早期,主要的生产生活工具为石器,所以人们把使用石器的时代 称为石器时代
╬在“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之际,也开始进入“氏族公社” 时期,
庙底沟类型
仰韶文化彩陶
半
庙
坡
底
类
沟
型
类
型
彩陶工艺
马家窑文化彩陶
马
半
马
家
山
厂
窑
类
类
类
型
型
型
以河南陕县庙底沟的发现为代表,发展期为距今6000至5000年前, 是继承半坡发展而来,其分布区域为甘肃、青海、陕西、山西、河 南等省。
器形:仍以盆、钵、瓶为主,另外还出现了瓮、罐等,以小平鼓腹 钵最为典型,形体多呈倒三角形,给人以挺秀、饱满、轻盈而又稳 定的感觉。 装饰纹样:广泛使用曲线和圆点,形成了活泼多变的装饰效果。多 用直线和曲线结合,构成曲边三角形,色彩方面多是在赭红色的陶 胎上施以黑彩,很少运用红彩或红黑两彩装饰的。 黑白双关也是其 特色。
1.彩陶工艺
彩陶
✓ 即彩色陶器,利用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作颜料,使用 类似毛笔的工具,在陶坯表面上彩绘各种图案,入窑 经900~1050℃火烧后,在橙红的底色上,呈现出黑、 红、白等颜色的图案。
✓ 自1912年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 发现后,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南、河北、山 西、山东、江苏、四川、湖北等省区均陆续出土,它 们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但以黄河中上游的仰韶 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丰富。
2.彩陶类型
彩陶工艺
仰韶文化彩陶
半庙 坡底 类沟 型类
型
马家窑文化彩陶
马半马 家山厂 窑类类 类型型 型
中国工艺美术史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一.原始社会概况
╬ 我国的原始社会,从一百七十万年前的元谋人开始,到约公元前2070 年,夏朝的建立为止,分为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人类最早期,主要的生产生活工具为石器,所以人们把使用石器的时代 称为石器时代
╬在“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之际,也开始进入“氏族公社” 时期,
庙底沟类型
仰韶文化彩陶
半
庙
坡
底
类
沟
型
类
型
彩陶工艺
马家窑文化彩陶
马
半
马
家
山
厂
窑
类
类
类
型
型
型
以河南陕县庙底沟的发现为代表,发展期为距今6000至5000年前, 是继承半坡发展而来,其分布区域为甘肃、青海、陕西、山西、河 南等省。
器形:仍以盆、钵、瓶为主,另外还出现了瓮、罐等,以小平鼓腹 钵最为典型,形体多呈倒三角形,给人以挺秀、饱满、轻盈而又稳 定的感觉。 装饰纹样:广泛使用曲线和圆点,形成了活泼多变的装饰效果。多 用直线和曲线结合,构成曲边三角形,色彩方面多是在赭红色的陶 胎上施以黑彩,很少运用红彩或红黑两彩装饰的。 黑白双关也是其 特色。
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一节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01
大口鼓腹小平底钵
3、马家窑型
(1)遗址:由庙底沟型发展而来,分布于 甘肃、青海地区。
(2)特点:满(纹饰布满全器身)、内彩 (在器物内部彩绘)、多用点、螺旋纹 反映先民对水的崇拜。
(3)代表作品:舞蹈纹彩陶盆、四系罐
旋纹彩陶盆
• 例 舞蹈纹彩陶盆
• 尖底瓶
水罐
四系罐
4、半山型
(1)遗址:甘肃宁定县半山地区。 (2)特点:以壶罐为主,运用红、黑二色
(三)新石器时代: 早:母系氏族——仰韶、河姆渡 (彩陶) 中:母系向父系过渡——大汶口 晚:父系氏族——龙山文化(黑陶)
二、原始社会装饰发展的萌芽
(一)山顶洞人钻燧取火,为冶金、制陶提供 了必要条件。
(二)使用钻孔、刮削、磨光等技术制作石 器、骨器。
1、骨 针 :证明开始穿着兽皮服装。 2、将石块、兽骨、贝壳等制成饰品并染色。 3、在殡葬中放置饰物并在尸体上撒红粉装饰。
小口单耳罐
浮 雕 人 物 罐
彩陶杯
彩陶蛙纹瓮
(四)彩陶图案的起源 1、编织物的模拟 2、劳动的节奏感 3、图腾的表号化 4、自然物的抽象化
(五)彩陶图案的装饰法则 1、对比法
2、分割法
3、开光法
4、双关法
5、多效装饰法
四、黑陶
(一)黑陶的含义:新石器时代晚期,彩陶衰 落之后,在黄河中下游及东部沿海地区 出现的大量黑色陶器,称为“黑陶文 化”。
(二)彩陶的制作:用手提制陶坯,趁其未 干时打磨光滑,画上红(赤铁矿颜料)、 黑(锰化矿颜料)花纹,再进行烧制。
(三)彩陶的分类与特点:
1、半坡型 (1)遗址:渭河流域,关中平原至甘肃天
水、平凉。 (2)特点:以红陶为主,底部多圆或尖型,
01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60页,共111页。
·
陶 像 匈 牙 利 兹 格 瓦 尔 土 兹 克 夫 发 现
第61页,共111页。
彩 陶 壶 新 石 器 时 代 巴 尔 干 地 区 出 土
第62页,共111页。
中欧地区
地方特色鲜明 卡尼亚文化
化妆土 用红色勾勒纹样
特姆尼文化
多是在黄色或褐色的陶壁上用白色或红 色勾勒各种纹样
第53页,共111页。
(二)后期
公元前30世纪后半期~公元前20世纪前半期 欧洲原始彩陶的兴盛时期,各文化圈彩陶的器形和纹样特色 亦愈加明显
第54页,共111页。
东欧地区
彩陶工艺较为先进 器型:小口大腹形态的壶、三足式的鼎、鬲、双耳瓶 纹样:直线纹和曲线纹的组合、螺旋纹 色彩:陶壁多为淡褐色,纹样色彩主要是红、黑、白三种 流行地区:乌克兰、罗马尼亚北部、莫尔达维亚
第72页,共111页。
绳纹式陶器
制造技术非常原始、徒手制作 经自然干燥后再置于木柴上露天烧制 烧成温度:摄氏600度左右
第73页,共111页。
50
30
竹 筒 形 陶 器 公 元 前 ~ 公 元 前 世 纪 日 本
第74页,共111页。
人 面 把 手 陶 器 绳 纹 时 代 中 期 日 本
第75页,共111页。
欧洲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可根据其材质、造型和装饰的发展情况,分为前、后 两个时期
第51页,共111页。
(一)前期
约公元前30世纪前半期 彩陶在欧洲某些地区已逐渐出现 胎土经过精选,并掺有贝壳粉和其他物质,烧成后质地坚实、 表面较为光洁 色彩以黑、红、白为主,黄、紫色也时而可见,一般皆为双色 或三彩
第52页,共111页。
第70页,共111页。
·
陶 像 匈 牙 利 兹 格 瓦 尔 土 兹 克 夫 发 现
第61页,共111页。
彩 陶 壶 新 石 器 时 代 巴 尔 干 地 区 出 土
第62页,共111页。
中欧地区
地方特色鲜明 卡尼亚文化
化妆土 用红色勾勒纹样
特姆尼文化
多是在黄色或褐色的陶壁上用白色或红 色勾勒各种纹样
第53页,共111页。
(二)后期
公元前30世纪后半期~公元前20世纪前半期 欧洲原始彩陶的兴盛时期,各文化圈彩陶的器形和纹样特色 亦愈加明显
第54页,共111页。
东欧地区
彩陶工艺较为先进 器型:小口大腹形态的壶、三足式的鼎、鬲、双耳瓶 纹样:直线纹和曲线纹的组合、螺旋纹 色彩:陶壁多为淡褐色,纹样色彩主要是红、黑、白三种 流行地区:乌克兰、罗马尼亚北部、莫尔达维亚
第72页,共111页。
绳纹式陶器
制造技术非常原始、徒手制作 经自然干燥后再置于木柴上露天烧制 烧成温度:摄氏600度左右
第73页,共111页。
50
30
竹 筒 形 陶 器 公 元 前 ~ 公 元 前 世 纪 日 本
第74页,共111页。
人 面 把 手 陶 器 绳 纹 时 代 中 期 日 本
第75页,共111页。
欧洲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可根据其材质、造型和装饰的发展情况,分为前、后 两个时期
第51页,共111页。
(一)前期
约公元前30世纪前半期 彩陶在欧洲某些地区已逐渐出现 胎土经过精选,并掺有贝壳粉和其他物质,烧成后质地坚实、 表面较为光洁 色彩以黑、红、白为主,黄、紫色也时而可见,一般皆为双色 或三彩
第52页,共111页。
第70页,共111页。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纹饰有折线纹、回纹,而以人形纹(或称蛙形纹)最具特色。
大汶口文化 公元前4040——2240年,大体和中原地区仰韶文化中
晚期时代相当。大汶口类型、大墩子类型、三里河类型
早期陶器以砂质和泥质红陶为主,手制为主;晚期红陶较多,灰陶黑 陶数量增多,白陶出现,慢轮修整基础上出现了轮制陶器。胎质细腻 精致,器表多素面磨光,也有用红黑白三色彩绘。 龙山文化 各地龙山文化陶器在不同地区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屈家 岭文化基础上发展。 以砂质黑灰陶和泥质黑灰陶数量最多。泥质黑陶次之,并有一些红陶
涡旋纹组成装饰,锯齿纹大量使用,曲线和直线鲜明对比,壶体高宽形
成恰当比例。半山类型开始大量运用红色彩绘,红黑交替或间隔的处理, 获得更为复杂的装饰效果。 ▲马厂类型 约公元前2000年,由半山类型发展来,但渐趋衰落。 可分三阶段:早期 双耳罐为主,虽流行红黑两彩装饰,但不常用相间 手法,锯齿纹已不甚流行,粗而钝;中期 壶体变瘦,颈部加长,四大 圆圈纹流行;晚期 彩绘流于简化,多运用波折纹
食器,碗、缽、豆、盘
盛贮器,壶、罐、瓮、瓶、罍、尊、盆、缸 其他杂器
器表修饰与花纹 1. 器表加工
▲表面磨光
▲涂刷陶衣 2. 花纹装饰 彩陶也属此类,此外还有 ▲拍印花纹及滚印花纹
▲附加堆纹
▲剔刻纹 ▲镂雕纹
▲烧成后彩绘花纹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陶器:
早期 公元前6000——5000年 ▲河北磁山 绳纹、篦纹、划纹、波折纹、偶有简单彩陶 ▲河南裴李岗 篦纹、划纹多,少见绳纹 ▲甘肃大地湾 划纹、绳纹、锥刺纹
仰韶文化 公元前5000——2000年,胎质较纯净细腻,表面磨制光滑, 手制为主,已出现慢轮修整迹象。以红陶居多,并有黑白红彩绘
▲半坡类型 约公元前5000——4000年
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灰黑陶增多。以卷唇圜底盆最典型,彩陶中多 在赭红色胎上施以黑彩,绘带条纹、三角纹、波折纹、网纹、人面纹、
鱼纹、鹿纹和蛙纹等。
岩画与岩刻,通称岩画
我国有19个省区有岩画遗存,基本分布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岩画最 早的可能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比较有把握的开端在新石器时期,最晚
则至清代以后。
北方岩画,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青海 和山西等地区,内容题材上,北方多狩猎、游牧生活,多动物;表现 手法上,北方多以凿刻为主。 西南岩画,主要分布在云南(沧源)、广西(左右江)、贵州等地 ,内容题材上,多农耕生活和人物;表现手法上,以彩绘为主,多用 红色颜料涂在平滑的石灰岩表面。
模仿说 、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
第一节 原始陶器艺术 陶器制法: 徒手捏制、泥条盘筑、轮制成型
制陶粘土与孱和料:
硅、铝、铁、钾、钠、镁、钙、钛的氧化物 ——造岩元素 砂子、稻壳、贝壳屑 陶系: 红陶系、灰陶系、黑陶系、白陶系、硬陶系 器类与组合 器表装饰与花纹
新石器时代陶器主要是日用器皿,按用途可分几类: 汲器,如仰韶文化小口尖底瓶,大汶口文化背水壶 炊器,罐、鼎、鬲、甗、釜、甑、灶 饮器,斝、鬶、盉、爵、角、觚、杯
屈家岭文化 公元前2550——2195年 主要分部于江汉平原和河南西 南部、湖南北部。以砂质与泥质红陶为主,并有一些灰陶与黑陶。手 制为主,兼用慢轮修整。器表装饰以素面磨光居多,并有一些划印与
镂刻。部分细泥质磨光或施有细泥陶衣陶器,有用黑彩或橙黄色彩绘
制的彩陶。
第二节 原始岩画艺术
白陶,彩陶也偶有发现。虽还有手制,但以轮制较普遍。白陶烧制温
度较高,有些扣之有类似瓷器的金属声。
长江中下游流域新石器时代陶器 河姆渡文化 公元前4360——3360年 分布范围主要在长江下游的宁 绍平原。以夹炭黑陶为主,并有一些砂质灰陶和泥质灰陶。皆手制,烧 成温度较低。器表以饰印绳纹为多,多饰于陶釜陶罐的腹部。有点陶
▲庙底沟类型 约公元前4000——3000年,半坡类型基础上发展起来。 器形以大口鼓腹小平底缽最典型。彩陶在陶器中比例比半坡类型增多, 纹饰较半坡类型成熟。彩陶纹饰中有带条纹、圆点纹、勾叶纹、弧线 三角纹、曲线纹等,并有少量鸟纹和蛙纹。庙底沟彩陶多用直线和曲 线结合,空间疏朗明快,韵律感强。纹饰的黑白双关是其特色。 ▲西王村类型……
器刻划了凤鸟、猪、鱼等动物形象,这些形象又多与稻穗、树叶等植
物形象刻划在一起。也有少量在泥质夹炭黑陶的磨光表面,用褐彩绘 制植物形象的彩陶。
大溪文化 公元前3825——2405年 分布于长江三峡和湖北、湖南长
江两岸。大致与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相当。以砂质和泥质红陶为主, 并有少量灰陶、黑陶和白陶。以手制为主,兼有慢轮修整。有些彩陶 是在细泥质红陶的磨光表面用黑彩绘制,也有少数在黑陶磨光表面用 红彩绘制。大溪文化的陶器形制与装饰,反映其与仰韶文化间的密切 交流关系。
良渚文化 公元前2750——1890年 大体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中晚
期相当。以泥质黑陶数量最多,并有一些砂质红陶和泥质灰陶。轮制 为多,兼有手制与模制。器表多磨光并饰划印、镂孔,也有少量彩陶 与彩绘陶。彩陶多是在粉红色陶衣上绘制红褐彩和红色陶衣上绘黑彩。 彩绘陶有在黄底上绘红色弦纹和黑底上绘金黄色弦纹,并有少量朱绘 中地区仰韶文化影响,形制 相近但有地方特色。以砂质和泥质红陶为主,彩陶最为发达。 ▲马家窑类型 约公元前3000年,由庙底沟类型发展分化而来
马家窑类型陶器多是小口的壶、罐之类。
马家窑类型彩陶艺术特点:满;内彩;点和螺旋纹 ▲半山类型 约公元前2500年,造型主要是短颈广肩鼓腹彩陶罐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艺术与美术——艺术的分类: 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分(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
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分(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视听艺术)
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分(表现艺术、再现艺术) 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分(动态艺术、静态艺术) 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分(实用艺术 、造型艺术、表情艺术、语言艺术等) …… 艺术起源学说:
马家滨文化 公元前3670——2685年 主要分布于浙江北部、上海和 江苏南部。马家滨文化陶器又可分为马家滨类型与淞泽类型,淞泽类 型年代较晚。以砂质和泥质红陶为主,并有少量灰陶、黑陶与黑衣陶。 手制为主,部分为轮制或慢轮修整。除素面外,并饰划印、镂刻,部 分器表还饰有红色陶衣。彩陶多用红褐彩和淡黄彩在磨光的器表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