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_语法:词类活用

合集下载

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现象

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现象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死国:为国事而死
3、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哀:为……哀悼
4、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能像这个国君啊,我们能不为他而死吗?)
5、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死,为……而死
(四)动词活用作状语
动词在谓语前,修饰或者限制谓语。
1、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立站着
2、儿惧,啼告母啼哭泣着
1、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用作动词)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两属(用作动词
3、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一:专一(用作形容词)
4、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二三:使……二三,即不专一(用作使动)
5、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贰:使……贰,即不专一(用作使动
6、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三有三(多)次(用作动词)
2012-1-23
④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天下的人,像云块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听从号令,带着粮食如影随形似的跟从(陈涉)起事
2.表示对人或事物的处置态度
①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我将像对待兄长一样地款待他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张溥《五人墓碑记》
人人都可以把他们当作仆役来使唤
③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7、亦以明死生之大大重大意义
(二)形容词用作动词

古汉语语法之词类活用

古汉语语法之词类活用

动词

19.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 ▪
动词
23.止增笑耳 ▪
动词
名词
20.狼不敢前 ▪
名词
动词 24.国人道之

名词
动词
25.闻之于宋君 ▪
26.杞国有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 ▪
27.一屠晚归Baidu Nhomakorabea▪
28.夕阳西下 ▪
使动用法
形容词
名词 名词
动词
状语 状语
2020
感谢收看
邱智
2020.2.19
9.学而时习之
名词

10.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 ▪
11.为人谋而不忠乎 形容词 ▪
12.传不习乎
动词

状语 1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名词
动词

状语 1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意动用法
动词 15.不义而富且贵
名词
动词

名词 16.非淡泊无以明志 形容词
动词

练习(三)
17.非学无以广才 18.非志无以成学 19.恐前后受其敌 20.狼不敢前
灵活运用的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名词
动词


名词
状语



形容词
名词


形容词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1、从左右皆肘之用手肘撞

2、夫子轼而听之靠在车轼上

3、曹子手剑而从之(手作状语,用手)拿着剑

4、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

5、范增数目项王用眼睛示意

6、城朔方城修筑

方位名词作动词

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秦师遂东向东走使动用法

动词使动:

1、齐使田忌将而往/ 齐威王欲将孙斌: 使……为将军

2、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 使……痛

3、由也兼人,故进之: 使之进

4、臣活之: 使……活

5、晋侯饮赵盾酒: 使…饮

6、汉四年春正月,朝诸侯王于甘泉宫: 使……朝见

7、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使……病

8、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使对方走

形容词使动: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使秦弱

2、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使之贫

3、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尊贵

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固

名词使动

1、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使白骨长出肉,使死者复活

2、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使异姓成为国君

3、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使我我王

4、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使之为臣,使之为友

5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使其身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美匠人斫而小之使。。。变小/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认为。。。小意动用法

形容词意动

1、就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瞧重;轻视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认为。。。少;以……为轻,轻视,瞧不起

3、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以之为怪,认为。。怪

名词意动

1、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把。。。当作夫人

2、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把。。。当作药

古代汉语 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 词类活用
中锡.中山狼传)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柳宗元.黔之驴) 船 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臘相遗以水。(韩非子·五蠹) 山 谷
状语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起修饰、限制作用。 状语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起修饰、限制作用。 现代汉语中,状语一般由副词充当。 现代汉语中,状语一般由副词充当。名词充当 状语必须与介词组成介词词组。 状语必须与介词组成介词词组。
句子成分的位置: 句子成分的位置: ]→[定 ]→补 定→主→[状→述(谓)]→[定→宾]→补 英:形 名 副 动 形 名 汉: 名词——主语、宾语、 ——主语 名词——主语、宾语、定语 动词—— ——谓语 动词——谓语 形容词—定语、谓语、 形容词—定语、谓语、状语 副词—— ——状语 副词——状语
但有时候这种判断颇不易作出。 但有时候这种判断颇不易作出。
郭锡良先生专门探讨过“ 郭锡良先生专门探讨过“衣”等词在上古汉 语九部典籍里名词和动词用法的频次(如 语九部典籍里名词和动词用法的频次( 38%, 62%),认为把“ ),认为把 “衣”,动38%,名62%),认为把“衣”等 用如动词视为词类活用是有问题的( 用如动词视为词类活用是有问题的(参《汉语 史论集》43-48页 商务, 史论集》43-48页,商务,1997)。 雨
例一:尔欲吴王我乎?(左传·定10) 尔欲吴王我乎? 左传· 10) 尔欲吴王我乎 例二: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胡铨. 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 胡铨. 是欲臣妾我也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1、从左右皆肘之用手肘撞

2、夫子轼而听之靠在车轼上

3、曹子手剑而从之(手作状语,用手)拿着剑

4、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

5、范增数目项王用眼睛示意

6、城朔方城修筑

方位名词作动词

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秦师遂东向东走

使动用法

动词使动:

1、齐使田忌将而往/ 齐威王欲将孙斌:使……为将军

2、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使……痛

3、由也兼人,故进之:使之进

4、臣活之:使……活

5、晋侯饮赵盾酒:使…饮

6、汉四年春正月,朝诸侯王于甘泉宫:使……朝见

7、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使……病

8、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使对方走

形容词使动: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秦弱

2、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使之贫

3、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尊贵

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固

名词使动

1、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使白骨长出肉,使死者复活

2、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使异姓成为国君

3、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使我我王

4、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使之为臣,使之为友

5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使其身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美

匠人斫而小之使。。。变小/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认为。。。小意动用法

形容词意动

1、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看重;轻视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认为。。。少;以……为轻,轻视,看不起

3、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以之为怪,认为。。怪

名词意动

1、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把。。。当作夫人

2、不如吾闻而药之也:把。。。当作药

3、友风而子雨:把风当作朋友,把雨当作子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1)

一、使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动词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之”是“使之活”。形容词使动用法:“春风又绿江南岸。”就是“春风又使江南岸绿”。名词使动用法:“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生死”相当于“使死生”,即“使死者复生”;“肉骨”相当于“使骨肉”,即“使白骨生肉”,也是使死者复生的意思。

二、意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形容词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异之”是“认为它奇怪”的意思。名词意动用法:“孟尝君客我。”“客我”是“以我为客”。

三、名词用如动词,如:“驴不胜怒,蹄之。”“蹄之”是“(用蹄子)踢之”的意思。又如:“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群”是“群居的意思”。再如“齐军既已过而西矣。”“西”是“往西去了”的意思。

四、名词用作状语,现代汉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很少见。但在古汉语中,普通名词也可以用作状语。这是古汉语常见的现象。如表示方位或处所:“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北”表示方位。“蜀太守以下郊迎。”“郊”即“郊外”,表示处所。“郊迎”,就是“在郊外迎接”。表示工具或依据:“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可译为“用箕畚运到⋯⋯”。又如:“失期,法当斩。”“法当斩”是“依法应杀头”的意思。表示对人的态度:“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客待之”是“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的意思。表示比喻:“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其一犬坐于前”,是“其中一条狼像狗那样坐在前面”的意思。古代汉语词类活用(2)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

5
(二)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如: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梁惠王 上》)
(2)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形容词如果出 现在叙述句中充当谓语(且带宾语),就是活 用为一般动词。
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项羽本纪》) 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
(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王”、 “天下”为两个名词连用,“王”活用为动 词,“王天下”为动宾关系,意思是做天下 的王(统治天下)。
2021/4/14
11
活用的条件
(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胜”、“王”为 两个名词连用,“王”活用为动词,构成主谓 关系,意思是陈胜为王。
(3)沛公欲王关中。“王”、“关中”为两个名 词连用,“王”活用为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词,“关中为表示地 点的补语,构成动补关系,意思是在关中称王
第三章 语法·实词的活用
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各词类的语法功能相对固定。但是 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某些词可以按 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 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叫 “词类活用”。
注意:活用与兼类区别:临时/经常
兼类,指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这些功 能的表现,是经常性的而不是临时的。因而这个词 同时兼属不同的词类。
2021/4/14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活用概念:指一个词在一定条件下,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

词类活用几种主要类型:

一.名词用作状语

二.意动用法

三.使动用法

四.名词用作动词

一.名词用作状语(古代汉语除专有名词外,一般名词都可以作状语。)

(一).时间名词作状语

1.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例:

1)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里)

2)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早发白帝城》)

2.“岁”、“月”、“日”的用法,不是单纯的时间修饰,意义复杂:

1).岁,月,日+行动性动词。例: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

2)日月作状语,表示情况逐渐发展。例: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三国志.诸葛亮传》)日:一天天。

3)“日”用在句首,表示对往事的回顾。例:

日我先君共王引领北望。(《左传》)“日”表回溯

4)表及时,按时,当时。例:

秋水时至,百川灌海。(《庄子.秋水》)时:及时

5)时间名词作状语,用“而”或“以”与谓语中心连接。例:

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二).普通名词作状语。

1.表示工具或依据。例:

1) 伍子胥橐载而出韶关。(《战国策·范雎说秦王》)

2) 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起义》)

例一中“橐”本义是“口袋”,在这里用在动词“载”的前面,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工具或凭借。意思为“用橐载”。例二中“法”是名词,在句中作“皆斩”的状语,表示依据。译为“按照法律”

2.表示对人的态度。例: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鸿门宴》)

例子中“兄”是名词用作“事之”的状语。表示“用对待兄长的态度去对待他”。

3.表示方位或处所。例:

古汉语词类活用

古汉语词类活用

总的说来,在古代汉语中, 名词可以自由地用作主语、宾语,而动词、形容 词一般不用作主语和宾语; 动词一般也不用作定语,而名词、形容词却经常 用作定语; 动词一般用作叙述句的谓语,而且可以带宾语, 而名词、形容词一般不用作叙述句的谓语,不带 宾语。(当然,名词可以作判断句的谓语,形容 词可以在描写中作谓语,但均不带宾语) 这三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是由一定分工的, 也就是说,这三类词的基本功能是比较固定的, 也即词有定类。
名词用作使动,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 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①尔欲吴王我乎?(《左传•定公十年》) ②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 (《孟子将朝王》) ③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左 传· 襄公二十二年) ④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史记· 晋世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个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活 用成了别类词,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语法功 能和语法意义,一旦离开了这个语言环境, 这个词仍然恢复它的固有的词性。 “临时”把活用和兼类区别开来。 兼类是词本身固有的。 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这些功 能的表现,是词本身固有的,一个词的各种 兼类用法都是固定的,经常的,不是临时 的,偶然的。因而这个词同时兼属不同的 词类。
妇。(礼记· 礼运)
⑦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之];…… 本荒而用侈, 则天不能使之富。(《荀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名词的活用及其判断

?

一、名词的活用

名词的活用,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1 名词的使动用法

(1) 什么是“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用作谓语的动词(简称“使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也就是说,用动宾结构的形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这儿所讲的“用作谓语的动词”,既包括常规的动词,也包括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例如: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句中的“将”本是名词,意为“将军”,在这句话中,“将”活用为动词谓语,并且是使动用法,其含义是“使……当将军”。“欲将孙膑”这个动宾结构,表达的是“欲使孙膑将”这个兼语结构的内容,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想使孙膑当将军。

(2) 一般名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汉语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都有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成为活用为使动词的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使宾语成为什么”的意思。

例如:《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使我为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使骨生肉”(即“使枯骨上长出肉来”)

(3) 专有名词的使动用法

专有名词也可用作使动,例如: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

“刘豫”是人名,此人是南宋时期的济南知府。金兵攻打济南,刘豫屈膝降金,被金立为傀儡皇帝。他在位八年(1130—1137),为虎作伥,屡次配合金兵攻打南宋,都遭失败。后来被金所废,并被金将完颜兀术所俘。“刘豫我”是“使我(指南宋朝廷)成为刘豫那样的傀儡皇帝”的意思。

古代汉语_语法

古代汉语_语法

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荀子·大略) 骄 武安侯新用事,欲为相,卑下 卑下宾客。(史记·魏其安 卑下 侯列传) 群卿不揖客。(扬雄《解嘲》) 揖 今无故而反臣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 臣 以上,黑体词活用为”向动”。 邴夏御齐侯。(左传·成公二年) 御 墨子见歧道而哭之。(吕氏春秋·疑似) 哭 父曰:“履我。”(史记·留侯传) 履 以上 黑体词活用为“为动”。
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小国寡 民) 今先生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战国策·苏秦连横约纵) 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齐策) 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形容词的活用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 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庄子·秋水)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荀子·天论) · 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 世絜驾,故人重之。(韩非 子·五蠹)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晁错·论贵粟疏)
词类活用的类型: 词类活用的类型 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 容词的活用。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 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 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 使动和意动的区别在于使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发 生了变化,意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没有发生变化 而主语主观上认为它发生了变化或者对待宾语的 方式有所改变。
范围副词
范围副词又可分为总括副 词和限定副词.总括副词 有“皆、尽、举、悉、 毕、咸、具、凡、都、 共、率”等;限定副词 有“但、特、只、直、 止、第、独、徒、仅、 唯”等。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 黄河流水鸣溅溅。 (《木兰诗》) )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 不能以自行。(《孟 子·离娄上》) 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 (《史记·孙膑》)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 亦走也。(《孟子·梁惠 王上》)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

以下是具体识别的几种情况:
• 1、两个名词连用在一定条件下有一个用如动 词。
• 2、名词、形容词在特指代词所、者的前后, 名词 用如动词。
• 3、名词、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 • 4、名词放在副词的后面 • 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的前面 • 6、名词后有介词词组 • 7、名词用“而”连接
wk.baidu.com 六、名词作状语
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具有动词的一般意义,这一意义跟 原数词的意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带上宾语,它跟宾 语之间是一般的宾语关系。如“大都不过参国之一”的 “参”(叁),意思是“三分”。
五、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识别 (词类活用的条件)
• 1、 句法功能:看该词在句子中充当什 么句成分。 2、 搭配功能:根据语法功能,某些词 类只能(或不能)与某些词类搭配使用。
2、方位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趋向或方位, 译为(往、到、在)……;
二十年,始皇东游。《史记·始皇本纪》 3、时间名词作状语:
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 变化的时间。古今用法一致。 长驱至齐,晨而求见。《战国策·冯客孟 尝君》
4、名词作状语与词类活用的区别:
名词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教材说是“为了叙述方便, 我们把它放在词类活用这一节里来谈。”不同意有些 语法著作把这种现象算作名词用如动词。
古代汉语语法
词类活用
一、古代汉语的词分类

词类活用—语法简介词类活用(古代汉语课件)

词类活用—语法简介词类活用(古代汉语课件)
虚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实词 虚词
古代汉语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
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 区别词、拟声词、叹词 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4. 3. 2. 1.

古古古古

代代代代 汉汉汉汉 语语语语 的的的的 特语虚词
2. 动词活用:动词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为动用法、动词作状语 3. 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
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为动用法 4. 代词活用 5. 数词活用
(1) 名词用作动词 (2) 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 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 名词用作状语 (5) 动词用作状语
汉 语 语 法 的 基
殊序词类







词类活用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本纪》
——《史记·项羽
王:使……为王。名词的使动用法。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 蒲 松 龄 《 狼 》
词类活用
指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个有固定属类的词临时改变 它的性质和用法,临时充当别的词来使用。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古汉语语法词类活用

古汉语语法词类活用
论》)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 )也。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动词的活用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较为 少见,及物动词本身带宾 语,在形式上和用作使动

来自百度文库
欲因此降武。(汉书李 广苏建传) 使动用法
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 涉间不降楚。(史
上。例如:
记·项羽本纪) 一般
武丁朝诸侯。(孟子·公 动词
家》)
词类活用的条件
2、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例: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
记·陈涉世家》)
妾请母子俱迁江南,无为秦所鱼肉也。(《史 记·张仪列传》)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
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 (《战国策·秦策》)
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蔺列传》 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三戒》)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白居易《庐山草 堂记》)
晋师军于庐柳。(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方位名词也可用做一般动词, 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史 记·项羽本纪》)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史 记·孙膑)
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 地,坐而下脱。(徐宏祖《游 天都》)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主语使宾语怎么样为动用法凡动宾结构中动词和宾语的关系既不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也不能用使动或意动去解释而是要在动词和宾语间加进一个适当的介词和宾语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或补语才能正确理解该动宾结构的作状语或补语才能正确理解该动宾结构的语义关系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赵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赵氏的子孙做诸侯的人,他们的继承 侯位的子孙还有存在的吗?)《触龙说 赵太后》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chì) 之。”(秦王的近侍想用刀杀相如,相 如瞪眼呵叱他们。) 《史记·廉蔺列传》
②方位名词用如动词:
“项王乃复引兵东,至东城, 只有二十八名骑兵。”(项羽就带 领败军往东,到了东城,只有二十 八骑。) 《史记·项羽本纪》
子·告子上》)
(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礼记·大学》)
有时,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也有省略宾语的现象,可根据文意判定并补出 宾语。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之]。强本:使本(农业)强。 贫:“贫之”的 省略,使之(国家)贫。 《荀子·天论》
4、名词的使动用法:
(1)普通名词的使动用法:
语中的代词不受名词或形容词饰)。
如:
“之”、“我”这两个 代词的用法特点鲜明,即
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
一般常做宾语,也就是在 也。(晁错《论贵粟疏》)
它们前面的多是动词,所 衣之:穿它们(织的布)。
以它们前面的名词、形容
是欲臣妾我也。(胡铨
词,要活用为动词。
《戊午上高宗封事》)
臣妾我:让我们当臣做妾。
词或形容词,名词不受副词修饰, 所以当名词前面有副词修饰时,要 活用为动词。前面的副词为其状语。
如: 晋灵公不君。《左传·宣公二年》 从但弟副子词女“十非人”所后,面皆的衣名缯词单不衣用。如(动《词史,记因·西“门非豹”治本邺来》)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指的是一个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改变其原本的词性和语法功能,以适应表达的需要。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 名词用作动词:名词在特定的语境下,临时具备动词的意义和用法。例如:“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原本是名词,这里表示“用刀杀”的意思。

2. 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备动词的意义和用法。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原本是形容词,这里表示“使……活下来”的意思。

3.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在特定的语境中,表示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发生某种变化。例如:“毕礼而归之”中的“归”,原本是动词,这里表示“使……回去”的意思。

4. 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在特定的语境中,表示使宾语成为某种人或事物。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原本是名词,这里表示“使……为王”的意思。

词类活用现象在古代汉语中非常普遍,它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增强了语言的灵活性和表现力。对于学习古代汉语的人来说,理解和掌握词类活用现象是非常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词类活用的内涵及类型

(一)定义:古汉语中,各类实词的基本语法功能是比较固定的,每一个词属于哪一个词类也是比较固定的。但是古汉语中的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有的时候可以临时改变它们的基本功能,由甲类词用作乙类词,也就是说,甲类词临时具有了乙类词的语法功能。这种情况,叫做“实词的活用”。

(二)活用与兼类的不同

词的兼类指一个词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词性,可充当句子中的不同成分,是固定性的。词的活用指某种词性的词在句子中因特定的上下文环境临时的改变它的基本功能,是临时性的。

(三)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常见类型:1、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2、使动用法3、意动用法

二、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古代汉语中,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的情况比较多见。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后,主语发出或产生的,是与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相关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例如:

《左传·成公二年》:“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肘,用肘关节捣。

《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公不君。”

君,符合国君之道,以国君之道行事。

《公羊传·庄公十三年》:“曹子手剑而从之。”

手,用手提着。

方位名词也可活用为一般动词。

例如: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东,向东进发。

《史记·项羽本纪》:“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西,向西前进。

三、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用作谓语的动词(简称“使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也就是说,用动宾结构的形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

这儿所讲的“用作谓语的动词”,既包括常规的动词,也包括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例如: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

句中的“将”本是名词,意为“将军”,在这句话中,“将”活用为动词谓语,并且是使动用法,其含义是“使……当将军”。

“欲将孙膑”这个动宾结构,表达的是“欲使孙膑将”这个兼语结构的内容,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想使孙膑当将军。这就是“使动用法”的实质。

(一)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成为活用为使动词的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使宾语成为什么”的意思。

1、一般名词的使动用法

例如:

《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王我”是“使我为王”。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肉骨”是“使骨生肉”。(即“使枯骨上长出肉来”)

《史记·晋世家》:“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国异姓”是“使异姓立国”。

2 、专有名词的使动用法

专有名词也可用作使动,一般来说,专有名词用作使动,都有特殊所指,表示一种“比方”、“喻称”之义。例如: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

“刘豫”是人名,此人是南宋时期的济南知府。金兵攻打济南,刘豫屈膝降金,被金立为傀儡皇帝。“刘豫我”是“使我(指南宋朝廷)成为刘豫那样的傀儡皇帝”的意思。

3、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方位名词有时也用作使动,表示使宾语按照这个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例如:

《战国策·楚策四》:“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史记·苏秦列传》:“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例中的“下鸟”,是“使鸟落下”的意思;“东苏子”,是“使苏子(苏秦)到东边(齐国)去”的意思。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发出用作使动的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和行为,具有“使宾语干什么”的意思。

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可以用作使动的动词,主要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作使动时,可以带宾语。

例如:

《史记·信陵君列传》:“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人名)。”

“走芒卯”即“使芒卯逃跑”。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故天下皆以扁鹊能生死人。”

“生死人”即“使死人复生”。

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及物动词也可用作使动,但比较少见。及物动词本来就可以带宾语,在结构形式上与使动用法完全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所表达的意义不同。

例如:

《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将朝王。”

《孟子·公孙丑下》:“武丁朝诸侯。”

在上述两例中,都用了及物动词“朝”。但前一例句中的“朝”是一般用法,“朝王”即“朝见齐王”、“朝拜齐王”;后一例句中的“朝”是使动用法,“朝诸侯”即“使诸侯朝拜”。

我们只有细琢文意,才能分清及物动词究竟是一般用法,还是使动用法。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具有“使宾语具有某种性状”的意思。

在古汉语中,形容词经常用作使动。例如:

《战国策·赵策》:“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尊长安君之位”即“使长安君之位尊”。

《战国策·燕策》:“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

“弊大众”即“使大众弊”。

四、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用作谓语的动词(简称“意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儿所讲的“用作谓语的动词”,专指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和形容词。一般来说,常规动词不用作意动。

(一)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的区别

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在结构上相同,并无特殊的语法标志。同一个词既可用于意动,也可用于使动,二者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含义上。

使动用法是“使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表示一种客观结果,实际上主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改变了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或使宾语发出某种动作行为,总之,使宾语变得跟以前不一样。

而意动用法是“意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表示一种主观看法,强调主语所代表的人的一种主观认识。这种主观看法、主观认识同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的客观状况也许相符,也许不相符;但不论相符与否,都没有改变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例如:

《孟子·梁惠王下》:“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例一的“小之”是使动用法,意为“使之变小”,表示了一种客观结果;例二的“小鲁”、“小天下”是意动用法,意为“认为鲁国小”、“认为天下小”,表示了一种主观看法。“鲁”和“天下”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不因孔子的主观看法而变小。这很能说明“意动用法”的实质。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在古汉语中,名词和形容词都有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看成是活用为意动词的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认为宾语是什么”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