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及其燃烧的介绍
煤炭的分类和用途
煤炭的分类和用途煤炭,是一种经过古代亿万年形成的黑色碳质原料,其漫长的历史及其重要的地位,使它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
煤炭是一种多变的资源,主要根据其熟练程度、受火程度和受热程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本文将详细介绍煤炭的分类和用途,让读者在充分了解煤炭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利用煤炭资源。
一、煤炭的分类1、干燥煤干燥煤是未受热的煤,它的灰分含量低,硫含量极低,它的燃烧热值也较高,而且它的价格也较便宜,是一种常用的煤炭。
2、原煤原煤是未受热的,具有一定灰分和硫分,其能量较低,但是它对环境污染较小,可以节省碳排放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煤。
3、炼焦煤炼焦煤是指经过受火和受热的煤,由于它的品位较高,所以它的燃烧热值也较高,而且价格相对较高,在燃料燃烧中比其他的煤炭更有利,因此它的使用量也较大。
4、烧结煤烧结煤是经过烧结处理的粉煤灰,它们含水量低,热值高,可作为高温烧结铁矿和金属冶炼厂中的燃料,也可以作为发电等工业应用的燃料。
二、煤炭的用途1、发电由于煤炭的可再生性、便宜性和可靠性,它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电力生产能源之一,世界发电总量的30%都来自煤炭,发电行业是煤炭的最重要的用途之一。
2、冶金由于煤炭含水量低、热量高,它可以有效地把元素打断,还能生成高温热光源,煤炭是金属冶炼行业最重要的燃料之一。
3、建筑煤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量资源,能源大类分为电、热、动力三类,这三种能源均可以从煤炭中获取,是建筑行业的常用能源之一。
4、气化煤气化是指用煤炭来制造煤气,常用的煤气化工艺有催化裂解工艺和精制煤气化工艺,目前,它们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工业、农业和城市等多个领域中。
综上所述,煤炭有很多种类,用途也是十分广泛的,它可用于发电、冶金、建筑和气化等行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资源。
为了节约煤炭的利用,我们应该努力开发和使用更多的替代能源,减少煤炭的消耗。
煤炭知识必读系列
煤炭知识必读系列1. 煤炭的定义和分类1.1 定义煤炭是一种以含碳质量百分比(以干燥基计)超过50%的堆积岩石,由植物残余物经地质作用形成。
1.2 分类煤炭可以按照质量和用途进行分类。
1.2.1 质量分类根据煤中挥发分的含量和干燥基低位发热量的大小,煤炭可以分为无烟煤、贫瘦煤、烟煤、气煤和褐煤等。
•无烟煤:挥发分含量较低,干燥基低位发热量较高。
•烟煤:挥发分含量和干燥基低位发热量适中。
•气煤:含气埋藏,主要用作煤制气。
•褐煤:干燥基低位发热量较低。
1.2.2 用途分类根据煤的用途,煤炭可以分为炼焦煤、燃煤煤、动力煤和煤气煤等。
•炼焦煤:主要用于冶金行业,用于生产高品质的焦炭。
•燃煤煤:广泛用于工业和民用领域的燃烧能源。
•动力煤:主要用于发电厂,供给电网发电。
•煤气煤:主要用于煤气生产。
2. 煤的形成过程煤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包括下面几个阶段:2.1 植物残余物沉积煤是由植物残余物经过一系列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植物残余物可以是树木、蕨类植物、草本植物等。
2.2 堆积和压实植物残余物在湿地环境中逐渐堆积,形成厚度较大的植物层。
随着上面植物层的堆积,植物残余物受到了较大的压力,逐渐发生压实作用。
2.3 高温高压作用植物残余物在深埋地下时,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进行了热解和干馏作用,产生了煤炭。
2.4 煤炭的演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煤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演化,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煤炭。
3. 煤炭的利用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
3.1 燃煤发电燃煤发电是煤炭的主要利用方式之一。
煤炭在火力发电厂中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
3.2 炼焦炼焦是将炼焦煤加热至高温,除去其中的杂质,得到高品质的焦炭。
焦炭是冶金行业中重要的燃料和还原剂。
3.3 煤制气煤制气是利用煤炭进行气化反应,产生合成气。
合成气可以用作煤气、合成液体燃料和化学品的原料。
3.4 煤炭化工煤炭化工是利用煤炭进行加工和转化的过程,包括煤制油、煤制气等。
煤自燃参数
煤自燃参数
煤自燃是指煤在无外界火源的情况下,在一定条件下自行燃烧的现象。
煤自燃参数是指影响煤自燃过程的各种因素,包括煤的成分、含水率、粒度、储存方式等。
煤的成分对其自燃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种类的煤具有不同的成分,其中含有的挥发分和固定碳含量是决定自燃性能的关键因素。
挥发分是指在加热过程中从煤中挥发出的气体和液体物质,而固定碳则是指在加热过程中残留的固体物质。
一般来说,挥发分含量高的煤更容易自燃,而固定碳含量高的煤则较难自燃。
煤的含水率也对其自燃性能有一定影响。
含水率较高的煤由于水分的存在,可以降低煤的自燃倾向。
因为水分具有降低煤的燃点和吸热效应的作用,从而减缓了煤的自燃速度。
而含水率较低的煤则容易发生自燃,因为水分的减少使得煤的易燃物质更易暴露在空气中。
煤的粒度也是影响煤自燃性能的重要参数。
煤的颗粒越细,其表面积就越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也就越大,从而更容易发生自燃。
因此,细粒煤比粗粒煤更容易自燃。
储存方式也会对煤的自燃性能产生影响。
如果煤的堆放方式不当,容易导致煤堆内部的温度升高,进而引发自燃。
因此,在煤的储存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煤堆内部温度过高。
煤自燃参数包括煤的成分、含水率、粒度和储存方式等因素。
了解这些参数对煤的自燃性能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煤自燃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的安全储存和使用。
煤尘的燃烧和爆炸及其预防措施
煤尘的燃烧和爆炸及其预防措施(一)煤尘的燃烧和爆炸性煤炭是不会爆炸的,但当它变成粉末,并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到高温火源就会引起燃烧和爆炸。
这是因为:①煤变成粉末后,它与空气中氧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煤尘吸附氧气的能力也大为增加,从而加快了氧化作用;②煤尘受热后,能放出大量可燃气体,这些可燃气体遇到高温时容易燃烧和爆炸。
粉尘的爆炸过程:悬浮于空气中的煤尘遇到高温后迅速地被干馏而产生可燃气体(1kg煤尘能放出200~300L);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燃烧;最后是煤尘燃烧放出的大量热量,传给附近悬浮于空气中的煤尘,使燃烧循环地继续进行下去,以致形成爆炸。
由于上述燃烧反应是以极快速度进行的,所以具有极高的温度(2300~2500℃左右)和很高的压力(几个大气压到几十个大气压)。
煤尘燃烧时,火焰的传播速度比较慢,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每秒10~20m,但爆炸波的传播速度可达到每秒数百米,甚至每秒10mn以上;因此,煤尘爆炸具有很大破坏力。
煤尘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煤尘在空气中呈悬浮状态,而且要有一定的浓度;存在高温热源。
从煤尘爆炸的角度来看,可把煤尘分为有爆炸危险性和无爆炸危险性两种。
可由煤尘爆炸试验来确定。
一般来说,无烟煤没有爆炸危险性。
根据鉴定,我国绝大多数矿井均有煤尘爆炸性。
因此,对煤尘加强管理,防止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具有普遍意义。
悬浮于空气中的煤尘,其浓度必须在一定范围内,即在爆炸下限浓度至上限浓度这个范围内才能引起爆炸。
所谓下限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煤尘含量上限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能够发生爆炸的最高煤尘含量。
根据研究,煤尘爆炸的下限浓度是:褐煤为45~55/m3;烟煤110~335g/m3;上限浓度是1500~2000g/m3。
试验结果是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尘量为300~400g时,爆炸威力最强。
煤尘的引燃温度一般情况下为700~800℃。
所以,井下明火、爆破工作、电火花、电弧、瓦斯的燃烧和爆炸,甚至跑车时产生的摩擦热等热源,都能使煤尘引燃。
关于入炉煤煤质介绍及锅炉燃烧调整知识
关于入炉煤煤质介绍及锅炉燃烧调整知识一、我厂入炉煤情况简介截止到目前我所掌握的入炉煤大约167种。
1、煤的种类:煤有褐煤、烟煤、无烟煤及半无烟煤等几种。
煤的种类不同,其成分组成与质量不同,发热量也不相同。
单位重量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称为发热量,人为规定以每公斤发热量7000千卡的煤作为标准煤,并以此标准折算耗煤量(单位数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称发热量,也称热值。
单位是kJ/kg,燃料燃烧时,水分要蒸发为蒸汽,氢燃烧后也要生成蒸汽。
在确定发热量时,如果把烟气中水蒸汽的汽化潜热计算在内,称为干基高位发热量,用符号Qgr,ar表示。
如果汽化潜热不计算在内,则称为应用基低位发热量)。
(1)褐煤:多为块状,呈黑褐色,光泽暗,质地疏松;含挥发分(煤中的有机质在一定温度和条件下,受热分解后产生的可燃性气体,被称为“挥发分”,它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氢气、一氧化碳等化合物组成的混合气体。
挥发分也是主要的煤质指标,煤化程度低的煤,挥发分较多)40%以上,燃点低,容易着火,燃烧时上火快,火焰大,冒黑烟;含碳量与发热量较低,燃烧时间短。
(2)烟煤:一般为粒状、小块状,也有粉状的,多呈黑色而有光泽,质地细致,含挥发分30%以上,燃点不太高,较易点燃;含碳量与发热量较高,燃烧时上火快,火焰长,有大量黑烟,燃烧时间较长;大多数烟煤有粘性,燃烧时易结渣。
(3)无烟煤:有粉状和小块状两种,呈黑色有金属光泽而发亮。
杂质少,质地紧密,固定碳含量高,可达80%以上;挥发分含量低,在10%以下,燃点高,不易着火;但发热量高,刚燃烧时上火慢,火上来后比较大,火力强,火焰短,冒烟少,燃烧时间长,粘结性弱,燃烧时不易结渣。
(4)蒙东煤:其实蒙东煤就是褐煤,挥发份在45%以上,发热量3100-4500千卡/千克不等,它主要特点是灰熔点低,易结焦。
混配时不能混太多,否则易造成因结焦过多停炉事件发生。
蒙东煤固有水份非常大,磨煤机出力上不来,给粉机来粉不好。
燃煤工作原理
燃煤工作原理
燃煤工作原理是指燃煤锅炉将煤炭燃烧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下面是燃煤工作原理的详细解释:
1. 煤炭燃烧初期:煤炭在锅炉燃烧室内被投放,并获得燃烧所需的氧气。
在初始温度下,煤炭中的挥发分开始燃烧,产生烟气和一些灰渣。
2. 煤炭燃烧中期:煤炭内部的燃烧温度不断升高,煤炭的固定碳开始燃烧。
此时,煤炭燃烧释放出的热能传递给锅炉的工质(水或蒸汽),使其升温。
同时,灰渣和烟气在燃烧室内上升。
3. 煤炭燃烧末期:当煤炭中的固定碳燃烧完毕后,只剩下灰渣和一些无热值的残留物质。
在此时,火焰温度逐渐降低。
4. 燃煤锅炉工质循环:燃煤锅炉通过循环泵将工质(水或蒸汽)从锅炉中循环至热交换器,使工质吸收锅炉中释放的热能,然后再循环回锅炉接受进一步的加热。
总体来说,燃煤工作原理基于煤炭的燃烧过程,通过释放热能将工质加热,并将其用于供暖、发电、蒸汽动力等用途。
然而,燃煤工作原理也伴随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二氧化碳排放、空气污染和煤灰处理等,因此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逐渐减少煤炭的使用已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趋势。
煤中的化学知识简介
煤中的化学知识简介班级:012101 学号:20101002030 姓名:张田俊关键词:煤化学形成利用燃烧内容概述:煤有“黑金”,“工业粮食”之称,本篇论文就煤的资源,形成,利用,转化的方面展开介绍,说明在煤中的一些化学知识和有关煤的其他部分知识。
正文:“黑金”,在听到这一名词的时候,大家是否都知道,它是什么,是什么东西会有如此高的称誉,它能与金相提并论的地方在哪。
下面就让我们揭开“黑金”的庐山真面目。
其实“黑金”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必需品,特别是在农村这些相对落后的地区,它就是我们所称的“煤炭”。
如果把“黑金”从形成到储藏,再到消耗的过程比作一个人的一生的话,那么化学变化就相当于发生在“黑金”身上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大事小事,这些化学变化是它成长所必需的,不可或缺的,可以说没有这一件件大事小事般的化学变化,就不会造就出“黑金”的形成,储藏和消耗。
以下我将从煤炭的资源简介(包括煤种类,我国煤储量,现状);煤形成简介(包括煤的形成,煤的组成,成煤条件,成煤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煤利用简介(包括煤的用途,燃烧和有关煤利用的新技术)等方面来给大家介绍本篇小论文的主题——煤的化学知识简介。
我国煤资源简介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资基础,同时煤炭也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
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我国的煤炭产量已是世界第一位,是煤炭生产大国。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资源分布面积约60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6%。
根据第三次全国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全国煤炭资源总量5.57万亿吨,煤炭资源潜力巨大,煤炭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一。
已查明资源中精查资源量仅占25%,详查资源仅占17%。
探明储量达到10202亿吨。
其中可开采储量1891亿吨,占18%,人均占有量仅145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根据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煤炭消费的趋势将有明显上升。
在煤炭消费用户的构成中,电力、冶金、建材、化工4个行业煤炭消费量占煤炭消费总量从1990年的50%提高到2004年的84%,其中电力占51.8%,冶金11.64%,化工10.5%,建材10.06%。
烧煤造成的原理范文
烧煤造成的原理范文烧煤是一种常见的能源利用方式,通过将煤块或煤炭粉末加热至高温,产生热能以及其他副产物。
烧煤产生的原理涉及煤的化学成分和燃烧过程。
1.煤的化学成分:煤是一种含碳的矿石,主要由含碳和含氢的有机物质组成,其中还含有少量氮、硫、磷等元素,以及一些灰分。
煤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组成,这些有机物质在燃烧时会释放出能量。
2.煤的燃烧过程:煤在加热的过程中,会经历三个阶段的燃烧过程:干燥、热解和燃烧。
干燥阶段:当煤块或煤炭粉末加热至200℃左右时,其中的水分开始蒸发。
在这个阶段中,煤会吸收热量,但不会进行明显的化学反应。
热解阶段:当煤的温度升高到400℃左右,煤开始热解。
热解是指煤中的有机分子在高温下断裂,生成一系列的气体、液体和固体副产物。
热解产物主要包括煤气(主要是一氧化碳、氢气和甲烷等)、焦油(主要是苯和酚等)以及焦炭。
燃烧阶段:当煤的温度升高到600℃以上时,煤开始燃烧。
在燃烧过程中,煤中的碳和氢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燃烧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炭化和氧化。
炭化:在高温下,煤中的碳开始发生炭化反应。
煤中的有机物质被分解为固体炭质和挥发性物质。
挥发性物质由小分子的气体和液体组成,包括一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等。
炭化反应是放热反应,产生的热能会进一步促进燃烧反应的进行。
氧化:炭化反应释放的气体中的一氧化碳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这是煤炭燃烧过程的主要反应,同时也产生大量的热能。
燃烧过程产生的热能可以被用来供热、发电和工业生产等。
3.燃烧副产物:除了热能之外,燃烧煤还会产生一些副产物。
其中,二氧化硫是煤燃烧的主要固有副产物。
煤中的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它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刺激呼吸道的性质,容易引起酸雨的形成。
此外,燃烧过程中还会产生一定量的氮氧化物、颗粒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第2章 煤的自燃及特性
第二章煤的自燃及其特性煤自燃是煤矿生产中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自十七世纪以来,人们就开始对煤的自燃现象进行研究,提出了解释煤自燃的多种假说,但由于煤的化学结构非常复杂,人们至今还不能完全阐述清楚煤的自燃机理。
尽管如此,人们仍在对煤的自燃机理孜孜探求。
近些年来通过对煤自燃的宏观特性(氧化产热量、产物和耗氧量)与煤自燃过程中微观结构(官能团、自由基)的变化特征的深入研究,对煤自燃的认识不断深入。
本章将较全面地介绍煤炭自燃研究方面的新进展,较深入地对煤自燃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较系统地阐述煤在低温氧化过程中的自燃特性和煤自燃倾向性、自然发火期等的测试与确定方法。
第一节煤的基础特性煤的自燃特性是由其基础特性决定的。
在对煤的自燃特性进行研究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煤的形成、分类、组成特点、热物理性质和表面特性等相关知识。
一、煤的形成及分类煤是由植物形成的。
根据成煤植物种类的不同,煤主要可分为两大类[1],即腐殖煤和腐泥煤。
由高等植物形成的煤称为腐殖煤,它分布最广,储量最大;由低等植物和少量浮游生物形成的煤称为腐泥煤。
通常所讲的煤,就是指腐殖煤。
由高等植物转化为腐植煤要经历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一般需要几千万年到几亿年的时间。
转化次序是:植物、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
整个成煤作用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植物向泥炭转化作用过程,泥炭向褐煤的转化为成岩作用过程,褐煤向烟煤、无烟煤的转化成为变质作用过程,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又合称为煤化作用过程。
中国煤炭分类[2],首先按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37%、>10%、≤10%,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然后烟煤又按挥发分>10%~20%、>20%~28%、>28%~37%和>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同时还根据表征烟煤煤化程度的参数(粘结指数、胶质层最大厚度或奥亚膨胀度),将烟煤划分为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1/2中粘煤、气煤、气肥煤、1/3焦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瘦煤和贫煤。
煤炭的燃烧过程
一、煤碳的燃烧过程煤从进入炉膛到燃烧完毕,一般经历四个阶段:水分蒸发阶段,当温度达到105℃左右时,水分全部被蒸发;挥发物着火阶段,煤不断吸收热量后,温度继续上升,挥发物随之析出,当温度达到着火点时,挥发物开始燃烧。
挥发物燃烧速度快,一般只占煤整个燃烧时间的1/10左右;焦碳燃烧阶段,煤中的挥发物着火燃烧后,余下的碳和灰组成的固体物便是焦碳。
此时焦碳温度上升很快,固定碳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煤的燃烧速度和燃烬程度主要取决于这个阶段;燃烬阶段,这个阶段使灰渣中的焦碳尽量烧完,以降低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提高效率。
良好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温度。
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度快,燃烧就愈快。
层燃炉温度通常在1100~1300℃。
2、空气。
空气冲刷碳表面的速度愈快,碳和氧接触越好,燃烧就愈快。
3、时间。
要使煤在炉膛内有足够的燃烧时间。
碳燃烧时在其周围包上一层灰壳,碳燃烧形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往往透过灰壳向外四周扩散运动,其中一氧化碳遇到氧后又继续燃烧形成二氧化碳。
也就是说,碳粒燃烧时,灰壳外包围着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层气体,空气中的氧必须穿过外壳才能与碳接触。
因此,加大送风,增加空气冲刷碳粒的速度,就容易把外包层的气体带走;同时加强机械拨动,就可破坏灰壳,促使氧气与碳直接接触,加快燃烧速度。
如果氧气不充足,搅动不够,煤就烧不透,造成灰渣中有许多未参与燃烧的碳核,另外还会使一部分一氧化碳在炉膛中没有燃烧就随烟气排出。
对于大块煤,必须有较长的燃烧时间,停留时间过短,燃烧不完全。
因此,实际运行中,一般采取供给充足的氧气,采用炉拱和二次风来加强扰动,提高燃烧温度,炉膛容积不宜过小等措施保证煤充分燃烧。
二、链条炉排的燃烧特点链条炉排着火条件较差,主要依靠炉膛火焰和炉拱的辐射热。
煤的上面先着火,然后逐步向下燃烧,在炉排上就出现了明显的分层区域,如图共分五个区。
燃料在新燃烧区1中预热干燥,在炉排上占有相当长的区域。
在区域2中燃料释放出挥发分,并着火燃烧。
不同种类煤炭热值
不同种类煤炭热值煤炭是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广泛应用于发电、钢铁、化工等行业。
不同种类的煤炭具有不同的热值,热值是评价煤炭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煤炭种类及其热值。
1. 烟煤:烟煤是一种质地坚硬、炭质发达、燃烧性能良好的煤炭。
烟煤的热值较高,一般在25-30MJ/kg之间。
这种煤炭主要用于发电、炼焦、冶金等行业。
2. 焦煤:焦煤是一种近似无烟煤的煤炭,具有良好的燃烧性能和较高的热值。
焦煤的热值一般在25-30MJ/kg之间。
它主要用于冶金行业的炼焦过程,生产高炉焦炭。
3. 褐煤:褐煤是一种含水量较高的煤炭,煤质较差。
褐煤的热值较低,一般在10-15MJ/kg之间。
褐煤主要用于发电和供热。
4. 煤泥:煤泥是煤矿开采和洗选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煤炭残渣。
煤泥的热值较低,一般在5-10MJ/kg之间。
煤泥主要用于发电和供热。
5. 石煤:石煤是一种含碳高于65%的矿石,也属于煤的一种。
石煤的热值较高,一般在25-35MJ/kg之间。
石煤主要用于发电、冶金和化工等行业。
6. 长焰煤:长焰煤是一种煤炭品种,具有较长的燃烧时间和较高的热值,一般在30-35MJ/kg之间。
长焰煤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炼焦。
7. 肥煤:肥煤是一种沥青质煤,含有较高的沥青质。
肥煤的热值较低,一般在15-20MJ/kg之间。
肥煤主要用于化肥和沥青的生产。
以上介绍的只是几种常见的煤炭种类及其热值,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煤炭,它们的热值也有所不同。
选择适合的煤炭种类和热值可以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益。
对于煤炭生产和使用企业来说,了解不同种类煤炭的热值特点,合理选择煤种,对于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煤炭的燃烧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煤炭的燃烧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煤炭的燃烧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煤炭的燃烧过程、燃烧特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煤炭的燃烧过程。
煤炭的燃烧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干燥、热解和燃烧。
在干燥阶段,煤炭中的水分被蒸发出来,这个过程需要消耗热量。
在热解阶段,煤炭中的挥发分被释放出来,产生大量的热量和一些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最后,在燃烧阶段,煤炭中的固定碳和灰分被燃烧,产生更多的热量和烟气。
其次,我们来了解煤炭的燃烧特性。
煤炭的燃烧特性主要包括燃烧温度、燃烧速率和燃烧产物。
煤炭的燃烧温度取决于其含碳量和灰分含量,一般来说,含碳量越高的煤炭燃烧温度越高。
燃烧速率则受到煤炭颗粒大小、氧气供应和燃烧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煤炭的燃烧产物主要包括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
这些燃烧产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具有一定的危害。
最后,我们来探讨煤炭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煤炭燃烧所产生的烟尘会造成大气污染,影响空气质量。
烟尘中的细颗粒物可以进入人体呼吸道,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煤炭燃烧排放的主要有害气体,它们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进而形成酸雨。
酸雨对土壤和水体的酸化程度造成一定的影响,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煤炭燃烧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
为了减少煤炭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提高煤炭燃烧效率,减少能源浪费,降低燃烧产物的排放量。
其次,利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和污染治理设备,对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进行有效控制。
此外,推广清洁能源替代煤炭,如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减少对煤炭的依赖程度。
最后,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
综上所述,煤炭的燃烧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
煤炭的燃烧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煤炭的燃烧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煤炭的燃烧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煤炭的燃烧特性、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煤炭的燃烧特性是指在燃烧过程中煤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煤炭主要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其中碳是主要的燃料成分。
煤炭的燃烧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干燥、热解和燃烧。
在干燥阶段,煤炭中的水分被蒸发,煤炭开始升温。
在热解阶段,煤炭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产生可燃气体,同时生成焦炭。
在燃烧阶段,煤炭中的可燃气体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热能,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然而,煤炭的燃烧过程也伴随着大量的污染物排放。
其中,二氧化硫(SO2)是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
煤炭中的硫在燃烧过程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进而与大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硫酸雾。
硫酸雾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还会造成酸雨的形成,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
此外,煤炭的燃烧还会产生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等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不仅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还会引发雾霾等环境问题。
煤炭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大气污染,还涉及到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燃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会通过大气沉降到水体和土壤中,对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例如,硫酸盐会使水体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颗粒物的沉降会导致水体浑浊,影响水质。
此外,煤炭燃烧排放的重金属元素也会富集在土壤中,对农作物生长和土壤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减少煤炭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煤炭燃烧技术改造,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例如,采用高效燃烧器和烟气脱硫等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
其次,推广清洁能源替代煤炭,如天然气、风能和太阳能等,以减少煤炭的使用量。
同时,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
总之,煤炭的燃烧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煤的燃烧特性及其环境影响
煤的燃烧特性及其环境影响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煤的燃烧过程不仅会产生大量的能量,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探讨煤的燃烧特性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煤的燃烧特性是指煤在燃烧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特征。
煤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碳、氢、氧、氮和硫等元素,其中碳含量最高。
当煤在氧气的存在下被加热至高温时,碳与氧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这个过程称为完全燃烧。
然而,在实际燃烧过程中,由于燃烧条件的不完全,煤的燃烧往往是不完全的,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
煤的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系列的有害气体,其中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
二氧化硫是煤燃烧过程中主要产生的有害气体之一,它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氮氧化物是煤燃烧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有害气体,它不仅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还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都有一定的危害。
此外,煤的燃烧还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包括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可以进入人体呼吸道并对健康产生危害。
细颗粒物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更加细小,能够深入到肺部并对呼吸系统造成更大的伤害。
这些颗粒物不仅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还会对大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煤的燃烧还会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它的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为了减少煤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煤的燃烧可以通过改进燃烧技术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例如,采用高效燃烧设备和燃烧控制技术,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
其次,可以采用煤的洗选和脱硫技术来降低煤中硫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此外,发展清洁能源和能源替代品,如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也是减少煤燃烧对环境影响的重要途径。
煤炭化学组成及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煤炭化学组成及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化学组成对于燃烧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煤炭的组成结构、煤炭的化学反应以及煤炭的燃烧过程三个方面来探讨煤炭化学组成及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首先,煤炭的组成结构是指煤中所含有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组合。
煤炭主要由碳、氢、氧、氮和硫等元素组成,其中碳的含量最高,通常在50%以上。
不同种类的煤炭其化学组成也会有所差异,如烟煤中的氢氧比较高,而无烟煤中的碳含量较高。
此外,煤炭中还含有一些杂质元素,如铁、铜、锌等,这些元素会对煤炭的燃烧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煤炭的化学反应是指煤炭在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
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主要经历干馏、热解和燃烧三个阶段。
干馏是指煤炭在高温下释放出挥发分的过程,其中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形态的挥发分。
热解是指煤炭在高温下发生裂解反应,生成一系列的烃类化合物。
燃烧是指煤炭中的碳和氢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最后,煤炭的燃烧过程是指煤炭在氧气存在下发生的氧化反应。
煤炭的燃烧过程可以分为燃烧前期、燃烧中期和燃烧后期三个阶段。
燃烧前期是指煤炭开始燃烧时,煤中的挥发分开始释放出来,产生明火。
燃烧中期是指煤炭的固定碳和挥发分同时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燃烧后期是指煤炭中的固定碳逐渐燃烧完毕,燃烧反应逐渐减弱。
煤炭的化学组成对于燃烧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煤炭中的挥发分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来,参与到燃烧反应中,提供燃烧所需的气体和液体燃料。
挥发分的含量和组成会影响煤炭的着火性能、燃烧速率和热值等指标。
其次,煤炭中的固定碳是煤炭的主要燃料部分,其含量和结构会影响煤炭的燃烧速率和燃烧效率。
固定碳的结构越紧密,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能越高。
此外,煤炭中的灰分和硫分等杂质元素会影响煤炭的燃烧特性和环境污染物的生成。
总之,煤炭的化学组成对于燃烧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煤炭中的碳、氢、氧、氮和硫等元素以及挥发分、固定碳和杂质元素等组分都会对煤炭的燃烧性能和燃烧过程产生影响。
煤中的化学知识简介
煤中的化学知识简介班级:012101 学号:20101002030 姓名:张田俊关键词:煤化学形成利用燃烧内容概述:煤有“黑金”,“工业粮食”之称,本篇论文就煤的资源,形成,利用,转化的方面展开介绍,说明在煤中的一些化学知识和有关煤的其他部分知识。
正文:“黑金”,在听到这一名词的时候,大家是否都知道,它是什么,是什么东西会有如此高的称誉,它能与金相提并论的地方在哪。
下面就让我们揭开“黑金”的庐山真面目。
其实“黑金”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必需品,特别是在农村这些相对落后的地区,它就是我们所称的“煤炭”。
如果把“黑金”从形成到储藏,再到消耗的过程比作一个人的一生的话,那么化学变化就相当于发生在“黑金”身上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大事小事,这些化学变化是它成长所必需的,不可或缺的,可以说没有这一件件大事小事般的化学变化,就不会造就出“黑金”的形成,储藏和消耗。
以下我将从煤炭的资源简介(包括煤种类,我国煤储量,现状);煤形成简介(包括煤的形成,煤的组成,成煤条件,成煤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煤利用简介(包括煤的用途,燃烧和有关煤利用的新技术)等方面来给大家介绍本篇小论文的主题——煤的化学知识简介。
我国煤资源简介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资基础,同时煤炭也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
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我国的煤炭产量已是世界第一位,是煤炭生产大国。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资源分布面积约60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6%。
根据第三次全国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全国煤炭资源总量5.57万亿吨,煤炭资源潜力巨大,煤炭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一。
已查明资源中精查资源量仅占25%,详查资源仅占17%。
探明储量达到10202亿吨。
其中可开采储量1891亿吨,占18%,人均占有量仅145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根据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煤炭消费的趋势将有明显上升。
在煤炭消费用户的构成中,电力、冶金、建材、化工4个行业煤炭消费量占煤炭消费总量从1990年的50%提高到2004年的84%,其中电力占51.8%,冶金11.64%,化工10.5%,建材10.06%。
煤的物理性质
煤的物理性质
煤是一种常见的自然资源,它的物理性质对许多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煤的物理性质可以归结为燃烧性、吸水性、抗氧化性和电导率等几方面。
燃烧性是指煤的可燃性及其燃烧热量大小等。
煤的可燃性是指煤在一定条件下可被燃烧,燃烧热量则指煤中有机物质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
由于煤中有机物质含量不同,因此燃烧热量也不尽相同。
通常情况下,煤的燃烧热量在5000~7000卡/克之间。
吸水性是指煤在有限的条件下可以吸收水分,一般情况下,煤的吸水程度和它的灰分有关,含灰量越高,其吸水性也就越高。
此外,加热煤粒后,其吸水性会明显降低,煤粒变小,水分也就更容易吸收。
抗氧化性是指煤体系对氧气侵袭的能力。
煤中含有大量的氧化物,在空气中暴露,会迅速溶解,从而使煤的有机物质失去稳定性,影响其质量。
因此,煤的抗氧化性也很重要。
电导率是指煤体系对电流的传导性能。
煤体系中的水分、灰分、有机物质含量等都会影响煤的电导率,如果含水率越高、灰分越多、有机物质越少,煤的电导率也就越低。
从上述叙述可以看出,煤的物理性质和它在行业中的应用密切相关。
如果这些物理特性得不到充分利用,会直接影响煤的应用,影响行业发展。
因此,科学家们经常通过实验来研究不同煤种的物理性质,为行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煤的物理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影响着煤
的燃烧性、吸水性、抗氧化性和电导率等特性,同时也关系到煤的应用。
科学家们研究煤的物理性质,能够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从而有效提升煤炭的利用效率,更好地发挥煤炭的应用价值。
煤的燃烧化学方程式
煤的燃烧化学方程式
煤是一种常见的化石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碳、氢、氧和少量硫、氮等元素。
当煤在氧气的存在下进行燃烧时,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能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煤的燃烧化学方程式如下:
C + O2 → CO2 + 热能
这个方程式反映了煤在氧气中燃烧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煤中的碳原子与氧气分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并释放出热能。
这个反应是放热反应,释放的热能可以用来产生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从而产生电力。
需要注意的是,煤中还含有硫等元素,当煤燃烧时,硫也会氧化为二氧化硫(SO2)等气体。
这些气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在燃烧煤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气体的排放,保护环境。
煤的燃烧是一种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仅会产生热能,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灰渣。
因此,在工业生产和能源利用中,需要对煤的燃烧过程进行控制和优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在燃烧煤的过程中,除了产生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气体外,还会产生一些其他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等。
这些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威胁,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
这些有害物质的排放。
总的来说,煤的燃烧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利用方式,但同时也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在燃烧煤的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同时,也需要不断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实现可持续能源利用。
煤的特性、分析
煤的特性、分析1. 引言煤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煤的特性和进行煤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和管理这一资源。
本文将介绍煤的特性、煤的组成成分以及煤的分析方法。
2. 煤的特性煤是一种矿物质,是从古代植物经过长时间的压力和热量作用下形成的。
煤的特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颜色:煤的颜色可以从黑色到棕色,甚至是灰色和褐色。
这种颜色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煤中含有的有机质的不同程度热解和热变形引起的。
•可燃性:煤是一种可燃物质,含有丰富的碳和其他化学元素。
这使得煤能够产生热能,并用于发电或加热的过程中。
•含水率:煤中的含水率是指煤中所含水分的百分比。
煤的含水率直接影响着煤的质量和燃烧效率。
一般来说,含水率越高,煤的质量越差,燃烧效率越低。
•灰份和硫份:煤中的灰份是指在煤燃烧过程中残留下来的非燃烧物质。
硫份是指煤中含有的硫元素的百分比。
灰份和硫份的含量会直接影响煤的燃烧产物的环境影响。
3. 煤的组成成分煤的组成成分可以分为有机质和无机质两部分。
•有机质:煤中的有机质是指煤中含有的碳和其他有机元素。
有机质是煤的主要成分,占据了煤的大部分体积和质量。
有机质中的碳主要来源于古代植物的残骸。
•无机质:煤中的无机质主要是指煤中含有的矿物质和其他无机化合物。
无机质的含量不同于煤的成熟程度和形成条件。
无机质主要包括灰份、硫份、氯份等。
4. 煤的分析方法煤的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实验室中的化学分析和物理分析进行的。
以下是常用的煤的分析方法:•灰分分析:灰分分析是煤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用于测定煤中的灰份含量。
灰分可以通过高温加热煤样,然后测量残渣的重量来确定。
•全水分分析:全水分分析用于测定煤中的总水分含量。
常见的分析方法有空气干燥法和真空干燥法。
•元素分析:元素分析是确定煤样中含有的各个元素的含量。
常见的元素分析方法有碳-氢-氮元素分析法和X射线草酸钙试验。
•热量分析:热量分析是测定煤的热值的方法。
煤燃烧 化学能
煤燃烧化学能煤是一种被广泛利用的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碳、氢、氧和杂质。
当煤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煤的化学能与燃气、石油等化石燃料相比更加稳定和廉价,因此仍然是世界上主要的能源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煤燃烧中的化学能及其应用。
一、煤的化学能煤和其他化石燃料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化学结构,煤是由碳、氢、氧和杂质(如硫、氮)组成的复杂有机分子,而燃气和石油则是由少数的碳和氢组成的简单分子。
由于煤分子的复杂性,使得其燃烧时需要额外的能量启动反应。
这个启动能称为燃点,是煤的化学能。
在煤开始燃烧时,煤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并释放出热能和光能。
煤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s)+ O2(g) → CO2(g) + heatH2O(g)+ heat → H2O(l)此方程式中,C代表煤,O2代表空气中的氧气,CO2代表二氧化碳,H2O代表水,在燃烧过程中,煤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的同时释放出热能。
二、煤燃烧的应用煤是世界上最广泛利用的化石燃料之一,煤燃烧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我们简要介绍下煤燃烧的应用:1、发电煤燃烧最广泛的应用就是发电。
利用煤燃烧产生的热能驱动蒸汽涡轮发电机,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煤电站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电力生产方式之一,煤电站能够为数百万人提供电力。
2、工业加热通过燃烧煤可以产生高温,这种高温可以用于工业加热。
工业加热产生的高温可以加工和生产多种产品,如钢材、水泥和玻璃等。
3、暖气和锅炉一些地区采用燃煤锅炉为家庭供暖和热水。
这种方式非常常见,煤燃烧可以在家庭中产生热能,减少使用其他能源的成本。
4、化学品生产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用于一些化学品的生产,例如生产肥料和其他有机化合物等。
三、煤燃烧的副产物煤燃烧产生了一些副产物,这些副产物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主要的副产品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
其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这些物质会导致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及其燃烧的介绍(资料)
煤的组成
煤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还含有一定水分,灰分和其它杂质。
煤的燃烧部分:一是碳,二是挥发分。
碳是煤的主要成分,含碳量越高的,其发热量亦越高。
由于碳的燃点较高(约700℃左右)故含碳量越高的煤越难点燃。
挥发分包括氢(H2)、氧(O2)、硫化氢(H2S)、甲烷(CH4)、乙烯(C 2H4)等。
挥发分含量较高的煤燃点较低,容易点燃,但碳量相应减少,发热量也较低。
水分是煤的杂质之一,其含量以小于10%为好。
灰分是混入煤中的沙、石、灰土等杂质,一般应小于30%,其含量高的,将使炉渣增多,降低煤质,影响燃烧。
但含量过少,在燃烧时又容易出现“流炉”漏炭。
2.煤的种类
煤有褐煤、烟煤、无烟煤、半无烟煤等几种。
云南常用的是褐煤、烟煤、无烟煤三种。
煤的种类不同,其成分组成与质量不同,发热量也不相同(表4-15)。
单位重量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称为发热量,人为规定以每公斤发热量7000千卡的煤作为标准煤,并以此标准折算耗煤量。
(1)褐煤:多为块状,呈黑褐色,光泽暗,质地疏松;含挥发分40%左右,燃点低,容易着火,燃烧时上火快,火焰大,冒黑烟;含碳量与发热量较低(因产地煤级不同,发热量差异很大),燃烧时间短,需经常加煤。
(2)烟煤:一般为粒状、小块状,也有粉状的,多呈黑色而有光泽,质地细致,含挥发分30%以上,燃点不太高,较易点燃;含碳量与发热量较高,燃烧时上火快,火焰长,有大量黑烟,燃烧时间较长;大多数烟煤有粘性,燃烧时易结渣。
(3)无烟煤:有粉状和小块状两种,呈黑色有金属光泽而发亮。
杂质少,质地紧密,固定碳含量高,可达80%以上;挥发分含量低,在10%以下,燃点高,不易着火;但发热量高,刚燃烧时上火慢,火上来后比较大,火力强,火焰短,冒烟少,燃烧时间长,粘结性弱,燃烧时不易结渣。
应掺入适量煤土烧用,以减轻火力强度。
3.煤的燃烧
(1)煤燃烧需要的条件:煤的燃烧是碳和其它可燃物剧烈氧化的反应。
为了把煤炭所含有的热量尽量释放出来,就应充分满足煤对燃烧的要求,以达到使煤尽可能完全燃烧的目的。
煤的燃烧需要以下条件:
①维持足够的炉膛温度。
煤只有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才能着火燃烧,而且炉膛内温度越高,煤的燃烧越快,越充分。
所以应防止炉膛温度降低,影响煤的燃烧。
②供给充足的氧气。
通风供氧不足,煤不能燃尽。
通风供氧过多,导致炉膛温度下降。
适当偏多的通风,是保证充分燃烧的条件。
在烘烤时,可根据火焰颜色判断通风量进行调节。
通常,火焰呈黑红色的表示通风供氧不足,火焰呈亮白色的表示通风供氧过多,火焰呈麦黄色的表示通风供氧适当。
③需有足够的燃烧时间。
煤的燃烧要经过蒸发、分解、碳燃烧、燃尽等阶段。
各阶段都需要
一定时间才能完成。
所以,必须有足够的时间才能使煤充分燃烧。
因此,在烘烤时不适当的加煤和出渣都是不正确的。
④保持煤和氧气的良好接触。
煤的燃烧是由外向里进行的,当外层燃烧后,会形成一层灰壳将内层包裹起来,阻碍了煤与氧气的接触。
这时就应采取捅火,拔火等措施破坏外层灰壳,使煤与氧气得到良好接触以加快燃烧。
或者使用鼓风机增加通风速度,使空气冲破灰壳而达到煤层。
(2)煤在炉膛内燃烧的特点
①分层燃烧。
煤在炉膛内可区分为四层。
最上面为新煤层,又称干馏层。
中间是灼热的碳燃烧层,它又可分为氧化层和还原层。
下面是炉渣层。
燃烧所产生的高温烟气流(火)先是集聚在炉膛空间,然后很快进入火管,最后通过烟囱排入大气。
煤添进炉膛后,下面受灼热煤层的烘烤,上面受炉膛空间火焰和炉顶热辐射的加热,在这种“双面点火”作用下迅速被烘干、预热、点燃。
逸出的挥发分和炭燃烧时生成的一氧化碳等气态可燃物质及飞灰,在炉膛空间呈悬浮状燃烧。
剩下的固体炭则呈焦炭状在煤层中燃烧。
焦炭层即碳燃烧层,是煤的主要燃烧区,其温度可达1100—1600℃。
焦炭层的氧化层最先与空气接触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并放出大量热量。
氧化层的二氧化碳上升遇到还原层中灼热的炭被还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挥发分在炉膛空间燃烧。
煤燃尽后形成的灰渣呈熔融状下流,与上升的冷空气相遇而冷却为固体炉渣。
炉渣层将灼热的焦炭层与炉栅隔开,保证了炉栅的安全,同时也使进入的冷空气得到预热并穿过炉渣较均匀的上升。
当然,这四层不是截然分开的,有重叠交错现象。
但是,维持燃烧的成层性,尽量避免层次打乱,是确保燃烧完全、稳定烤房温度和节省煤炭的重要条件。
如果煤层混乱,将造成燃烧不旺,升温不灵,炉栅漏煤等弊病,严重影响烘烤质量及浪费能源。
所以,一定要避免烧混。
②燃烧的周期性。
新煤刚加入时,由于新煤水分的蒸发及自身的吸热等,将使炉膛温度下降。
当新煤点燃后则释放出大量热能,使炉膛温度升高并达到高峰。
此后,随着煤的燃尽,发热量降低,炉膛温度再次下降。
这时就要重新加煤,又开始了一个新的周期……燃烧的周期性变化,与炉膛通风状况也密切相关。
在新煤投入后,随着炉膛内可燃物质的增多和煤层的加厚,出现炉膛内需要氧气多而通风阻力大的现象,造成通风供氧不足。
随着燃烧的进行,可燃物质逐渐减少,煤层变薄,炉膛内需要氧气量减少,通风条件变好,逐渐使通风供氧达到适合状况,煤火燃烧旺盛进行。
此后,随着可燃物质的进一步减少,通风供氧变得过多,又使炉膛温度下降,再次影响燃烧……这种通风情况的周期性变化,也促成了燃烧的周期性。
燃烧的周期性不论对控制烤房温度或节省燃料都是不利的。
所以,烘烤时,一定要注意烧火技术,尽量减轻燃烧周期性所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