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每日一题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
2018版高考地理课标通用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6讲 大
自然地理
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
第6讲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考纲解读] 1.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应用。2.气温的变化及影响因素。3.热力环流与等压面。4.大气的水平运动与等压线。
考点一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垂直分层
(1)大气各层次温度变化及与人类关系
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现象显著,与人类最密切。
②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因而大气平稳,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
③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此层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提示] ①对流层在不同纬度厚度不同,低纬度为17 km~18 km,中纬度为10 km~12 km,高纬度为8 km~9 km;②平流层的22 km~27 km处存在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
(2)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但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可能会小于0.6℃或者大于0.6℃,如右下图表现为曲线变陡或变缓。在①情况下,大气对流运动更加强烈;在②情况下,大气的对流运动减弱,大气比较稳定。
2.对流层的逆温现象及影响
(1)逆温的概念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暖。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2)逆温的类型
(4)逆温的影响
无论哪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会对大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局部大气上热下冷,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使能见度变差,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等。
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1.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
【答案】B
【解析】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所以,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考点】该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
2.形成“早穿皮袄午穿纱”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夜间大气逆辐射弱
B.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强,夜间大气逆辐射弱
C.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夜间大气逆辐射弱
D.白天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少,夜间大气逆辐射强
【答案】C
【解析】由于白天大气稀薄,读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天气比较热;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气温比较低,导致昼夜温差比较大。
【考点】该题考查太阳辐射作用。
3.“早穿棉袄午穿沙,抱着火炉吃西瓜”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典型特征。下图中昼夜温差较大的是()
【答案】A
【解析】
仔细读图,AB为陆地上的状况,CD为海洋上的状况,海洋的热容量大于陆地,气温的变化比陆地上小,因此首先排除CD。B图中白天云层厚,大气的削弱作用强,温度不高,夜晚云层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温度不低,昼夜温差较小,因此昼夜温差较大的是昼夜温差较大的是A。【考点】该题考查大气的受热状况分析。
4.造成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梅雨”天气的是
A.冷锋B.暖锋C.准静止锋D.反气旋
【答案】C
【解析】“梅雨”天气特点是阴雨连绵,是受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故选C。
【考点】天气系统
一轮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PPT课件
低气压 受热
A -
高气压 冷却
C 11
总结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D
E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冷近却地面: 受热受地热区形成了低压,冷却
受冷地区形成了高压
B
A
高空气压高低和近地- 面相反
C 12
基础知识
气压:大气的压强。通常用单位横截面积上所承受的铅
直气柱的重量表示。
一个标准大气压=1013百帕(毫巴)。 气象上,气压单位常常用百帕表示。气压随高度上
-
4
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随纬度、时间而变化 思考:直射和斜射,哪种情况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多?
-
5
玻璃温室
大气作用 ----保温作用
地 面 辐 射
-
6
画出大气的受热过程图
步步高30页试题调研答疑解惑
-
7
原理应用
• 1、解释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 2、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 3、果园中铺沙子或鹅卵石的作用 • 4、分析青藏和西北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
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 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
特点及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
2
大气的受热过程
思考: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来自?
第三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讲义
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光的散射图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散射大气吸收19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
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射向宇宙空间潜热输送湍流输送23地面吸收47地面吸收10610100120114660大气和地面反射34第三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是 太阳辐射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地面辐射 。任何物体表面温度高于0开尔文都会向外辐射能量。温度越高,
波长越 短 ,能量越 多 。
2.太阳辐射属于 短 波辐射;大气 辐射和地面辐射属于 长 波辐射;
人体也可以向外辐射红外线,属于 长 波辐射。
3.大气的削弱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原因:云层对太阳辐射有 反射 作用。反射 无 选择性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对太阳辐射有散射作用。一般来说,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波长越长,越不易被散射。因此波长较长的红色光在大气中的穿透能力较 强 ,蓝色光穿透能力较 弱 。) 大气热量收入: =166 大气热量支出: =166
(3)举例:
交通信号灯不用蓝色: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易被 散射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易被 散射
阴天的天空呈灰白色:水汽多,云层厚,各色光均被 散射
日出之前天已亮,日出之后天不黑: 散射 教室里、树荫下,无阳光处仍明亮: 散射
朝霞晚霞、旭日夕阳呈橘红色:早晨和傍晚太阳高度角 小 , 太阳光穿透大气层距离较 长 ,波长较短的光均被 散射 ,只有红色、橙色光被散射较 少 ,投射到云朵及江面上也使其染成红色。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平流层中的 臭氧层 对太阳辐射有明显的吸收作用,尤其是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 紫外线 。吸收 有 选择性。(臭氧吸收 长 波辐射)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每日一题练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每日一题练习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采取地膜覆盖的方式栽培作物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预防病虫害等方面。结合下图回答1—2题。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左图),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加了太阳辐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山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右图),其主要作用是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1 / 5 ...............................................................................................C.A 2【参考答案】1.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地理意义1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
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2
)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
高,全球体排放→→→气候变暖增多)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常见现象2(
高考地理复习之大气受热过程PPT
•
7.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的比较中, 从用韵 、节奏 、音调 三个方 面去品 味其语 言的音 乐美、 节奏美 、韵律 美。
•
8.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提炼。从文章 的标题 “如何 看待数 字时代 的文学 评论” 来看, 文章的 中心论 点是对 这一论 题的回 答。解 答时, 我们要 在整体 阅读的 基础上 ,从文 中找出 最能回 答该问 题的句 子,作 为本文 的中心 论点。
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6~8题。
6.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
呈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7.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Fra Baidu bibliotek
8.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
多出现在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答案:C、D、B
本节重点回顾
1、大气受热过程基本原理 2、上升气流——下雨!
高分秘笈: 理解基本原理 反复做题训练
Thank you!
•
1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 验的心 理过程 ,是人 最基本 的智慧 之一, 联结着 我们的 过去与 现在。 一切经 验都要 经过编 码、储 存和提 取才能 形成完 整的记 忆过程 。
【小初高学习]2018年高考地理总复习《每日一题》中国分省之山东(2)
教育精品学习资源
教育精品学习资源【中国分省】之---山东(2)
26.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山东省夏季气温分布示意图(单位:℃)。
材料二:山东省会济南的趵突泉形成示意图。
(1)砂岩和砾岩都属于▲,两者主要的差异是▲。(2分)
(2)甲处的地质构造名称是▲,与褶皱比较,该地质构造的主要特征是▲。(2分)(3)简述山东省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2分)
(4)济南和青岛两城市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2分)
(5)丙为我国四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中的▲,该工程对输入地的积极影响是▲。
(2分)
26.(10分)
(1)沉积岩颗粒大小不同(2分)
(2)断层岩层不连续(2分)
(3)普遍高温沿海向内陆递增(2分)
(4)政治海运交通(2分)
(5)南水被调缓解北方缺水的状况(2分)
第26题图1 第26题图2
小专题6 大气的受热过程
小专题6 大气的受热过程
小专题跟踪训练6
一、单项选择题
1.(2017·浙江4月选考,11)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的积雪厚度呈现出大—小—大的年际变化。下列地理过程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A.积雪厚度大—大气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B.积雪厚度大—地面吸收量多—年平均气温高
C.积雪厚度小—大气吸收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D.积雪厚度小—地面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高
解析:D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根据题意,积雪厚度即为下垫面性质影响地面辐射,积雪厚度大,大气反射量多,地面吸收的热量少,年平均气温低;反之年平均气温高。
2016年10月17日7:30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并将与天宫二号对接形成组合体飞行33天,之后返回地球。据此回答2~3题:
2.“神舟十一号”返回过程中,依次穿越的大气层是( )
A.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B.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
C.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
D.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3.图示是“神舟十一号”飞船预定轨道所在大气层中的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图示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2.B 3.C 第2题,“神舟十一号”运行在高层大气,返回过程中先进入平流层,然后进入对流层。第3题,“神舟十一号”飞船预定轨道位于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平流层顶的气温约0°C,故选C。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4~5题:
4.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②—③—④
D.③—④—②
5.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与此现象直接相关的箭头是( )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学案21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讲大气的受热过程
__理清大气的受热过程__
1.写出图中字母的含义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逆辐射。
2.能量来源
(1)最根本的能量来源是A(填字母)。
(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B(填字母)。
3.大气的受热过程
受热过程具体说明地理意义
环节1:“太阳暖大
地”绝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
面因吸收A太阳辐射能而增温
地面增温→太阳是地面的
直接热源
环节2:“大地暖大
气”地面被加热,并以B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大
气传递热量,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
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
二氧化碳等吸收
大气增温→地面是近地面
大气的直接热源
环节3:“大气还大
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
大部分射向地面,称为C大气逆辐射,将
大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
热量返还地面→实现大气
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红外线。
②反射作用:没有选择性,与云层厚度有关。
③散射作用:波长越短的可见光越容易被散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即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起补偿作用。地面的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同时大气向外辐射红外线,其中大部分指向地面,即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并非只有在晚上存在,白天也存在,而且白天比晚上强。大气逆辐射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2时左右,并不是在晚上。
高中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读近地面(虚线)和大气上界(实线)太阳辐射波长分布示意图(下图),回答1~2题。
1.“温室效应”会使()
A.A部分增大B.B部分缩小
C.C部分增大D.C部分缩小
解析:“温室效应”即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则吸收的太阳红外线部分增大。
答案:C
2.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并向大气排放,则会使()
A.A部分增大B.A部分缩小
C.B部分增大D.C部分缩小
解析:温室效应增强了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C部分的范围增大。氟氯烃破坏大气臭氧层,使臭氧吸收紫外线能力减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而到达大气上界的紫外线总量是没有变化的,因此图中A部分范围应缩小。
答案:B
下图为一种气温空间分布图(单位:℃)。读图,完成3~4题。
3.该图显示了()
A.气温沿经线方向、纬线方向和垂直方向三个方向的空间变化
B.气温沿经线方向和纬线方向两个方向的空间变化
C.气温沿经线方向和垂直方向两个方向的空间变化
D.气温沿纬线方向和垂直方向两个方向的空间变化
解析:该图的纵坐标为高度,反应了气温沿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即气温的垂直空间变化;该图的横坐标表示不同的纬度,即沿着某条经线所作,故它反应了气温沿着经线方向(即纬度变化方向)的空间变化。
答案:C
4.读图可知()
A.气温沿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先递减后递增
B.气温沿经线方向上的变化,是先递减后递增
C.气温沿纬线方向上的变化,是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
D.气温沿经线方向上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解析:读图可知,气温在垂直方向上,基本都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沿着经线方向看,纬度越高的地区,气温越低,即气温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课标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6讲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学案新人教版2017100836
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
第6讲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考纲解读] 1.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应用。2.气温的变化及影响因素。3.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4.大气的水平运动与等压线。
考点一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垂直分层
(1)大气各层次温度变化及与人类关系
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现象显著,与人类最密切。
②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因而大气平稳,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
③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此层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提示]①对流层在不同纬度厚度不同,低纬度为17 k m~18 k m,中纬度为10 k m~12 k m,高纬度为8 km~9 km;②平流层的22 km~27 km处存在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
(2)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但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可能会小于0.6℃或者大于0.6℃,如右下图表现为曲线变陡或变缓。在①情况下,大气对流运动
更加强烈;在②情况下,大气的对流运动减弱,大气比较稳定。
2.对流层的逆温现象及影响
(1)逆温的概念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暖。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
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2)逆温的类型
类型发生的条件出现的地区
辐射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有效辐射很强,近
中高纬度大陆逆温地面大气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慢
续表
类型发生的条件出现的地区
(完整word版)大气的受热过程
对流,以平流运动为主,B 不符合题意;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使大气增温,C 不符合题
意;大气层中能反射无线电波的是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D 符合题意。故选 D。
16.B 17.C
【解析】 5/8
大气的受热过程.同步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分析】
确;电离层分布在高层大气,不在对流层和平流层,故 A、B 项错误;大气污染与通信中断无关,
9.B 10.C 11.D 【解析】
12.图示大气热力作用的基本过程反映,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会被大气削弱,则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约为①辐射量的47%;地面吸 收了太阳辐射则发出地面辐射③,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故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
18.多云阴雨的白天,气温较低,主要是因为大气的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A.吸收作用强
B.反射作用强
C.散射作用弱
D.保温作用弱
1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19.黎明前东方天际先泛起“鱼肚白”是由于大气对太阳光的
A.①——以长波辐射为主B.②——大约为①辐射量的19% A.散射作用
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故 D 项错误。 16.从图中箭头方向可判断出,a 表示太阳辐射,b 表示地面辐射,c 表示大气逆辐射。其中 b 是大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垂直分层
分层气温垂直变化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的关系重要高度说明
对流层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约
6 ℃ /1 000 米
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多
变,与人类关系最
密切
低纬度为17~18
km,中纬度为10~
12_km,高纬度为
8~9 km
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水平运动为主
能见度好,有利于
高空飞行,臭氧层
有保护生命作用
上界50 km 左右;
22~27 km处有臭氧
层
高层大气
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增
加
电离层对无线电通
信有重要作用
80~500 km有若干
电离层
2. 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
图
1
2
(1)
能量来源
① 根本来源:A 太阳辐射。 ② 直接来源:B 地面辐射。
(2) 两大过程
① 地面增温 ( 太阳暖大地 ) :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② 大气增温 ( 大地暖大气 ) :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
(3) 两大作用
① 大气的削弱作用:约 19%被吸收,约 34%被大气和地面反射、散射回宇宙空间
形式 特点
反射 云层和较大的尘埃反射部分可见光,无选择性
散射 空气分子散射蓝光,有选择性;细小尘埃散射可见光,无选择性 吸收
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有选择性
② 大气的保温作用 ( 大气还大地 ) :C 大气逆辐射将部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影响大气 逆辐射强弱的主要因素是云层、云量和温度,一般情况下,云量越多、云层越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 大气逆辐射越强;气温越高大气逆辐射越强。
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 纬度因素:同样性质的地表,纬度越低,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地 表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应用(一轮复习)
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 是火山爆发导致(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题。
1.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5.与大气热力作用有关的自然现象 (1)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 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 (2)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 反射作用 。 (3)冬季多云的夜晚气温相对较高—— 保温作用 。
(2)地面导热: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使 大气增温 。
3.两大地理意义 (1)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 阳辐射的 吸收、反射和散射 作用。 (2)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 (图中C)将部分热量还 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4.影响:影响着 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 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答案】 (1)A (2)C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27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 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 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 完成6~7题。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章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大气受热过程课件(人教版)(32张PPT)
二、高考这样考(2020·全国卷Ⅱ) 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 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
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右图 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 (1)~(3)题。
2.辐射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
3.逆温的影响
逆温的出现阻碍空气对流,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有利影响
逆温出现在高空,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逆温可当成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例如,伊犁河谷逆 温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温度, 果树越冬可以免受冻害等
不利 对环境 影响 对天气
逆温时,大气比较稳定,加重大气污染 易产生大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
B.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⑥大小有关
C.甲地的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小,与③④有关
D.乙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甲地大,与⑤有关
解析:第1题,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是因为地面辐射是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图中②⑦表示地面辐射,故选B。第2 题,甲地的年太阳辐射量较小,与④大小有关,A错。乙地的年平均气
3.材料中所提及“只有极少量太阳辐射可到达表面”现象,主要的成因是( ) A.金星与太阳之间距离远 B.金星的大气反射作用强 C.金星的地面反射作用强 D.金星的大气吸收作用强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章第三节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原理与人类生产生活创新应用课件(人教版)(32张P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该地温室仍需要利用地热能装置加热的原因是
()
A.冬季气温低
B.多阴雨天气
C.地热能丰富
D.受海洋影响
解析:第3题,大气热力作用原理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 及大气吸收截留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双层玻璃可以更多地截留地面长
波辐射,增加温室内温度。但双层玻璃会更多地削弱进入温室内的太阳
() ()
(3)与空调冷风相比,大多数人更喜欢穿堂风,主要是因为穿堂风 ( )
A.不消耗能源
B.风频与人体自然频率接近
C.风力恒定
D.风向恒定
[解析] 第(1)题,由题图知,房屋背面是植物(升温慢),前面庭院是石 质地面(石头比热容小,升温快),可增大房屋前后的温差,有利于形成穿堂
风,C选项正确。第(2)题,由材料可知,形成穿堂风需要风从一侧门、窗进
(3)孔明灯、热气球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加热,垂直上升气流推动孔明 灯或热气球升空运动。
(4)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 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西南某些山区民居设计时,利用地面设计差异, 形成热力环流环境和穿堂风,有利于降低室内温度。
2.农业生产中对热力环流的应用 利用温室大棚发展农业的地区,晴天的中午一段时间,有时棚内温度 过高,农民会在大棚不同部位设置若干个风口,打开棚顶的出风口和棚体 低处的进风口,它们之间形成空气流动,把棚内多余热量带走,这就是对 热力环流的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采取地膜覆盖的方式栽培作物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预防病虫害等方面。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加了太阳辐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山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参考答案】1.A 2.C
解题必备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
1.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
体排放增多→
大气吸收
的地面辐
射增多
→
大气逆辐射
增强,保温
作用增强
→
气温升
高,全球
气候变暖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①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反季节农业,利用玻璃温室育苗等。塑料薄膜、玻璃能使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棚内或室内,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把热量传递出去,从而使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内。
②人造烟雾、浇水防冻。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常用人造烟雾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浇水可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水的比热容大,浇水可减小地表温度下降的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③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3)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①高海拔地区(以青藏高原地区为例)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
弱作用弱
→太阳能丰富
②内陆地区(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气候较为干旱→
晴天多、阴
雨天气少
→
大气的削
弱作用弱
→太阳能丰富
③湿润内陆盆地(以四川盆地为例)
3.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学霸推荐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后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气温上升。有专家估计,到21世纪末,全球气温将比现在增加2℃—5℃,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据此回答1—2题。
1.二氧化碳能对地面产生保温作用,是因为
A.大气能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并把吸收的热量传给地面
B.二氧化碳能够大量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起到补偿作用C.大气通过反射、吸收、散射把太阳辐射传给地面
D.臭氧层大量吸收紫外线,并把吸收的热量传给地面
2.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周测)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将树干部分涂成白色,是绿化植物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确保绿化植物安全越冬。近日,绿化部门对城区主要道路、景区、游园等地的树木进行了统一涂白,行道树树干刷白高度统一控制在离地面1.5米处,视觉上达到整齐划一、美观大方的效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3—4题。
3.绿化部门对城区行道树涂白的目的是
①杀菌、防止病菌感染②杀虫、防虫,减少下一年病虫害的发生
③起到一定美化作用④防冻害、避免早春霜害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
4.关于树木涂白的作用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效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大量流失
B.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减少树皮开裂
C.使得树木萌芽和开花提前,以躲过早春低温冻害
D.增加树木对阳光的吸收率,减少冻害发生的概率
答案
【答案】1.B 2.D
【答案】3.C 4.B
【解析】3.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可以起到杀菌、杀虫作用和防冻害的作用;从材料中可看出涂白可起到美化作用,C正确。
4.树木涂白不会影响地面辐射,也不会影响气温,因此也不会影响树木萌芽和开花时间;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弱树干吸收太阳辐射,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减少树皮开裂,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