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说课稿:《主题与背景》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主体与背景教案

主体与背景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课题为“主体与背景”。
本教材版本注重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特别是在主体与背景的搭配和表现方面。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创作主体与背景的协调搭配,培养他们的色彩感知和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主体与背景搭配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学会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出主体与背景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并发挥自己的创意思维进行创作。
2.过程和方法:通过实践操作与小组合作,学生能够掌握主体与背景搭配的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激发对美术学习的热爱和创作兴趣;通过对主体与背景的学习,增强对和谐、对比等美的原则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主体与背景搭配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并创作出有创意的主体与背景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思维,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主体与背景作品;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内涵,激发对美术学习的热爱和创作兴趣。
四、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主体与背景的相关图片和视频、主体与背景的示范作品、各种颜色和大小的画笔、调色板、水彩颜料等。
2.学生需要准备:素描纸、水彩纸、铅笔、橡皮擦等绘画工具以及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工具(如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主体与背景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主体与背景的色彩搭配和层次表现,让学生感受到主体与背景搭配的美丽和神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点讲解(15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主体与背景搭配的基本原则和技巧:首先确定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一般主体为突出重点,需要采用鲜艳、饱和度高的色彩,背景则为陪衬,采用淡雅或深色调的色彩;其次注意色彩的对比与协调,使画面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
教师同时演示作画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作画方法和技巧。
3.学生实践操作(2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和技巧,开始实践操作。
四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 《第4课 主题与背景》 人教 版

四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第4课主题与背景》人教版前言本课是四年级美术下册的第四课,课题为主题与背景。
本节课主要讲解学生如何根据主题和背景选择适合的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色彩在艺术中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色彩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下面,我将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知晓主题和背景对色彩的影响。
2.能够通过色彩来表达主题和背景。
3.培养良好的创意思维和色彩感知能力。
教学重难点1.主题和背景对色彩的影响和运用。
2.如何通过色彩表达情感和意境。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良好的色彩感知能力。
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法2.情景教学法3.互动式教学法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用色彩鲜艳的图片展示,引导学生猜测该图片主题和背景,并引导学生谈论不同的主题和背景可能会选择什么样的颜色。
2. 概念讲解教师简单地介绍主题和背景在美术中的作用,并讲解颜色在美术中的表达方式和使用方法。
3. 资源分享教师让学生阅读画册和图片,感受和领悟图片所表现的主题和背景。
4. 创意思维教师会教学生如何在准确了解图片主题和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创意思维的方法自由运用颜色,并用适合的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5. 作品展示教师将学生的作品整理展示,让同学们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主题和背景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和运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够通过创意思维和色彩感知能力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的方式深入地理解本节课所讲述的内容。
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将继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色彩感知能力。
人教 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 主题与背景》教学设计

师言:一幅作品的画面中,总会有主次之分,如果一个形象作为主体,其他形象就成为陪衬。
多媒体出示2幅作品:学生欣赏,并尝试找出这两幅作品中的主次关系。
学生自由回答
师言: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关键看我们想表现什么。
多媒体再次出示2幅作品,说明一幅以人物为主体,另一幅为植物为主体。
说说你为什么能迅速记住这些形象?
教师总结:它们是画面的主体物,是画面最突出的,让人第一眼即能记住的形象。
板书课题:4、主体与背景
三、探究思考 体与背景的关系
1、你能找出这两幅作品中的主次关系吗?
2、观察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说说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3、观察三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思考:这三幅图
感受:不同主体表情、动作、服饰都可以不同。
教师强调:
先画主体:同一主体除了可用绘画方式表现外,还可以用重叠剪的方法,一次得到两个相同的主体。主体要突出。
再画背景:背景主要起陪衬作用,组合完成:注意主体与背景搭配要合理。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老师提醒学生:绘画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注意构图、色彩的搭配
一、新课铺垫 问题矫正
学生课前三分钟展示:
1、按要求展示相关知识
学生评价
教师总结
二、情境体验 明确问题
二、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欣赏,说说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
欣赏导入:
游戏:考眼力
师言:今天老师要考考你们的眼力,说说自己考到了什么?
多媒体快速出示几幅画。
学生观看,回答,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1、组织学生进行展示;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3、根据学生的制作情况,进行问题矫正。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4课主题与背景》人教版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4课主题与背景》人教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创作出具有主题性的美术作品。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主题与背景的概念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
2. 学会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美术元素,创作出具有主题性的美术作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主题与背景的概念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
2. 色彩、线条、形状等美术元素的运用。
3. 创作具有主题性的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主题与背景的概念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学会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美术元素创作具有主题性的美术作品。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主题与背景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2. 新课讲解:讲解主题与背景的概念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美术元素创作具有主题性的美术作品。
3.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具有主题性的美术作品。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板书设计1. 《第4课主题与背景》2. 内容:主题与背景的概念、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色彩、线条、形状等美术元素的运用、创作具有主题性的美术作品。
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具有主题性的美术作品,要求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作品内容丰富,创意独特。
2. 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心得的文章,要求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展示、评价等环节,让学生理解了主题与背景的概念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学会了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创作具有主题性的美术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4课主题与背景》说课稿2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4课主题与背景》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第4课主题与背景》是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的主题与背景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在绘画作品中合理地运用主题与背景,使作品更加丰富和有趣。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不同主题的背景图,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同时还提供了多个案例,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他们对不同的绘画主题和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运用主题与背景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处理不当,背景过于复杂抢占了主题的风头等。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主题与背景的关系,让他们能够在绘画作品中合理地运用主题与背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主题与背景的关系,能够在绘画作品中合理地运用主题与背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主题与背景的关系,能够在绘画作品中合理地运用主题与背景。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主题与背景的关系,使作品更加丰富和有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中的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新课。
2.讲解:讲解主题与背景的定义和关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在绘画作品中合理地运用主题与背景。
3.示范:通过示范,展示如何在绘画作品中处理主题与背景的关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
4.练习:让学生进行绘画练习,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同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4课 主题与背景》教案3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4课主题与背景》教案3一. 教材分析《第4课主题与背景》是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主题和背景的欣赏能力,以及运用主题与背景创作美术作品的能力。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主题与背景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运用主题与背景使作品更加丰富和有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色彩、线条等元素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主题与背景的关系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主题和背景的欣赏能力,以及运用主题与背景创作美术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体验主题与背景的创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主题和背景的欣赏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主题与背景使作品更加丰富和有趣。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主题和背景的欣赏能力。
2.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3.实践法: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体验主题与背景的创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美术作品,用于欣赏和分析。
2.准备画纸、画笔、水彩等绘画工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主题与背景,让学生初步感受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呈现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4课 主题与背景》教学设计3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4课主题与背景》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4课主题与背景》是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主题和背景的欣赏能力,以及运用主题与背景创作美术作品的能力。
教材内容通过欣赏经典美术作品,使学生感受到主题与背景的相互关系,进而引导学生运用主题与背景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色彩、线条、形状等基本元素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主题与背景的关系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主题与背景的关系,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主题和背景的欣赏能力,以及运用主题与背景创作美术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主题和背景的欣赏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主题与背景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欣赏经典美术作品,使学生感受到主题与背景的相互关系。
2.分析法: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主题和背景进行分析,理解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运用主题与背景的关系进行美术创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4课主题与背景》。
2.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美术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主题与背景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主题与背景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主题与背景的相互关系。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4课主题与背景》(2)人教版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4课主题与背景》 (2)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主题与背景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学会运用色彩、形状、线条等元素来表现主题和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掌握如何将主题与背景有机结合,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主题与背景的定义:介绍主题与背景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它们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2. 主题与背景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主题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相互衬托和突出。
3. 表现手法与技巧:讲解如何运用色彩、形状、线条等元素来表现主题和背景,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
4. 实践创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主题与背景的概念和关系,掌握表现手法与技巧。
2. 难点:如何将主题与背景有机结合,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实例作品、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水粉、画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例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主题与背景的概念。
2. 讲解:详细介绍主题与背景的定义、关系和表现手法与技巧,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3. 示范:通过示范,展示如何运用色彩、形状、线条等元素来表现主题和背景。
4. 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5. 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板书设计1. 主题与背景2. 重点内容:主题与背景的定义、关系、表现手法与技巧3. 示例作品:展示一些经典的实例作品,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理解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让学生创作一幅以自己为主题的美术作品,要求主题与背景有机结合,具有个性和创意。
2. 小组作业:让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幅以小组为主题的美术作品,要求主题与背景有机结合,具有合作和创意。
四年级美术《主题与背景》教案

四年级美术《主题与背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主题与背景的关系,理解在创作中如何运用主题与背景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来创作具有明确主题和背景的作品。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注环境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主题与背景的定义及关系2. 创作方法与技巧3. 优秀作品欣赏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学会运用各种元素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处理主题与背景的层次感,使作品更具表现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教学用品。
2. 学生准备绘画作品草图、绘画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主题与背景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主题与背景的定义及关系,让学生明白在创作中如何运用主题与背景。
3. 示范演示:教师示范如何创作具有明确主题和背景的作品,讲解创作方法与技巧。
4.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主题与背景的创作。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肯定优点,提出改进意见。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主题与背景在创作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练习主题与背景的创作,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户外写生,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观察主题与背景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写生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主题与背景的绘画比赛,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以及作品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2. 同行评价:教师之间相互观摩课堂,交流教学心得,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4课 主题与背景》教学设计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4课主题与背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4课主题与背景》是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作能力。
教材通过多个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作品中的主题与背景,理解主题与背景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在创作中运用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基础和创作能力,他们对色彩、形状有一定的认识,但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2.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和创作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2.如何运用主题与背景的关系进行创作。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作品,让学生发现和理解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2.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运用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实例分析和创作指导。
2.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投影仪:用于展示和学生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具有明显主题与背景关系的作品,引导学生注意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提问:你们觉得这些作品中的主题和背景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展示更多的作品,让学生分析并说出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总结主题与背景的相互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尝试运用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再次强调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运用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举例说明,如家居装修、服装搭配等。
6.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主题与背景的关系以及运用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主体与背景》说课稿(2)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主体与背景》说课稿 (2)一. 教材分析《第4课主体与背景》是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主体与背景的组合,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掌握主体与背景的搭配技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颜色、形状、线条等有了基本的认识。
但他们对于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实践,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主体与背景的搭配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使作品更具美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的教学方法以引导发现法为主,辅以讲解、示范、练习等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实践,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简要讲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让学生初步了解主体与背景的概念。
3.示范:通过示范,展示主体与背景的搭配技巧,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4.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尝试运用主体与背景的关系进行创作。
5.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主体与背景的概念2.主体与背景的关系3.主体与背景的搭配技巧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4主题与背景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4主题与背景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四年级下册美术课程中的“4主题与背景”,教学内容围绕人教版教材展开。
课程将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在绘画作品中构建主题与背景的关系,通过实践练习,让学生掌握利用背景来强化主题表现的方法。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主题与背景的概念,并能在绘画中运用背景来突出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将主题与背景相结合,创作出富有表现力的美术作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1. 正确把握主题与背景的关系,避免背景过于复杂或喧宾夺主。
2. 引导学生发挥创意,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的表现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画纸、彩色铅笔、水彩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明确主题与背景关系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主题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介绍主题与背景的概念,讲解如何运用背景来强化主题表现的方法。
3. 示范与讲解:教师示范如何创作一幅具有明确主题与背景关系的美术作品,并讲解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创作一幅以主题与背景关系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5. 展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主题与背景关系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主题与背景的概念2. 主题与背景的关系3. 如何运用背景来强化主题表现4. 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以主题与背景关系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 观察身边的景物,思考如何运用背景来强化主题表现,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主题与背景的概念和关系,使他们在绘画创作中能够更好地运用背景来强化主题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意,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4主题与背景人教版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主题与背景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如何处理主题与背景关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绘画创作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4主题与背景人教版》
1.教学重点
-理解主题与背景的关系:重点讲解如何通过背景来强化主题的表现,包括色彩搭配、线条运用、形状布局等。
-举例:以一幅画作为例,分析其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如“快乐的田野”作品中,明亮的色彩和线条如何突出田野的欢快氛围。
-掌握背景创作技法:教授学生运用不同的绘画技法来创作背景,如水彩、蜡笔、拼贴等。
-举例:展示利用水彩渐变技法创作的天空背景,以及使用蜡笔擦揉技法表现的土地背景。
-主题提炼与表达: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主题,并通过美术作品表达出来。
-举例:讨论学生的日常生活,如放风筝的场景,将其提炼为作品主题,并思考如何通过背景来强化这一主题。
2.教学难点
-技法运用:学生可能难以掌握不同背景技法的运用,如水彩的干湿画法、蜡笔的层叠效果等。
3.掌握如何从生活中提炼主题,进行艺术创作。
-独立分析并选择合适的背景来突出主题。
-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主题与背景作品。
-提高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激发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4主题与背景人教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致力于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通过创作主题与背景作品,提升运用美术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一方面,加强个别指导,针对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另一方面,可以多提供一些优秀的作品案例,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和分析,学会如何更好地处理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4课 主题与背景》教学设计1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4课主题与背景》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4课主题与背景》是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主题和背景的鉴赏能力,以及运用主题与背景创作美术作品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主题与背景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主题与背景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主题与背景的关系方面,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主题与背景的关系,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主题和背景的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主题与背景的关系,知道主题与背景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主题和背景的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主题与背景创作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主题与背景的关系,知道主题与背景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主题和背景的鉴赏能力,以及运用主题与背景创作美术作品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鉴赏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总结等步骤,掌握主题与背景的关系,提高创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教具等。
2.学生美术作品示例。
3.绘画工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主题与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讲解主题与背景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主题与背景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运用主题与背景创作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尝试创作。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展示更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中的主题与背景,提高鉴赏能力。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4课 主题与背景》教学设计2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4课主题与背景》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4课主题与背景》是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风格的主题与背景的示例,便于学生观察和分析。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色彩、形状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于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可能还不是很清晰,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2.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创造主题与背景的和谐统一。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创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美术作品,用于展示和分析。
2.准备画纸、画笔、水彩等绘画工具和材料。
3.准备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教材和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著名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的主题和背景。
引导学生发现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并提出问题:“主题与背景有什么关系?如何处理主题与背景的关系?”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提供的主题与背景的示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引导学生发现主题与背景的和谐统一,并总结出一些处理主题与背景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创作主题与背景和谐统一的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体会和心得。
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总结主题与背景的处理方法。
5.拓展(5分钟)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更多主题与背景和谐统一的作品。
可以尝试不同的风格和表现手法。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和实践。
4课《主题与背景》(教案)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分享他们的思考和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主题与背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例如,如何在实际创作中处理好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如何通过背景来衬托主题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4课《主题与背景》(教案)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四课《主题与背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主题和背景的鉴赏能力。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绘画的基本技巧和颜色搭配,对本节课的主题与背景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主题与背景的关系,提高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
3.教学评价方面:在评价方式上,虽然我采用了多元化评价方式,但有时评价标准可能过于主观,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公正和准确。
(三)改进措施
1.优化教学管理:我将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课堂管理,确保学生能够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4课 主题与背景》 人教 版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4课主题与背景》人教版教学内容《第4课主题与背景》是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的内容,本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主题与背景的概念,通过观察、想象、创作等环节,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画面中处理主题与背景的关系,从而创作出富有表现力的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主题与背景的概念,掌握如何在画面中处理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创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主题与背景的概念。
2. 如何帮助学生掌握主题与背景的处理技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主题与背景关系明显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主题与背景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主题与背景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画面中处理主题与背景。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在画面中处理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主题与背景的创作练习。
5. 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第4课主题与背景》2. 内容:主题与背景的概念、主题与背景的处理技巧、创作练习等。
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幅主题与背景的创作练习。
2.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主题,创作一幅主题与背景关系明显的美术作品。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评价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主题与背景的概念和处理技巧。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创作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在本次教学中,教师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在讲解主题与背景的关系时,要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第4课 主题与背景(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人教版

第4课主题与背景(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主题与背景”这一主题展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创作等环节,理解和掌握在绘画作品中如何处理好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教学内容包括:1. 主题与背景的定义和作用;2. 主题与背景的处理方法;3. 创作一幅以主题与背景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主题与背景的概念,掌握处理主题与背景关系的方法,并能够创作一幅主题与背景协调的绘画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创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1. 主题与背景关系的处理;2. 创作过程中的创新与构思。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图片素材、绘画工具等;2. 学具:绘画纸、彩笔、水粉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主题与背景关系处理得当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主题与背景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主题与背景的定义、作用和处理方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3. 作品分析:分析几幅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家如何处理主题与背景关系,并从中获得灵感。
4. 实践操作: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幅主题与背景协调的绘画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主题与背景关系处理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主题与背景的定义、作用、处理方法等。
同时,可以通过图表、图片等形式,直观地展示主题与背景关系处理的具体案例。
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主题与背景协调的绘画作品;2. 观察身边的绘画作品,分析其主题与背景关系处理的方法。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主题与背景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4课 主题与背景(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人教版

第4课主题与背景(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美术四年级下册的一课,主题为“主题与背景”。
课程旨在引导学生理解主题与背景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学会运用背景来突出主题,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教学内容包括主题与背景的定义、关系、创作方法以及实践操作。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主题与背景的概念,理解它们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背景来突出主题的能力,提高作品的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教学难点:1. 主题与背景的关系理解:学生需要明确主题与背景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如何通过背景来突出主题。
2. 背景的创作方法:学生需要学会运用不同的背景创作方法,如色彩、线条、形状等,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视频、示范作品、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主题与背景关系明显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主题与背景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主题与背景的概念、关系以及创作方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 示范讲解:教师示范如何运用背景来突出主题,并讲解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主题与背景的创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评价与总结: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1. 主题与背景的概念、关系和作用。
2. 背景的创作方法:色彩、线条、形状等。
3. 实践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创作一幅主题与背景关系明显的美术作品。
2. 要求作品具有创意,能充分运用背景来突出主题。
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主题与背景的概念和关系理解是否到位,是否能够运用背景来突出主题。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3.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课《主题与背景》(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四年级下册

《主题与背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主题与背景,掌握主题与背景的表现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具有主题与背景的美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主题与背景的概念:介绍主题与背景的含义,让学生明确主题与背景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主题与背景的表现方法:分析不同美术作品中主题与背景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创作。
3. 创作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具有主题与背景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主题与背景的表现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具有主题与背景的美术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主题与背景巧妙结合,使作品具有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范画、美术作品欣赏资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关注主题与背景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主题与背景的概念,分析不同美术作品中主题与背景的表现手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具有主题与背景的美术作品。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总结优点与不足。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继续探索主题与背景的创作方法。
六、板书设计1. 主题与背景的概念2. 主题与背景的表现方法3. 创作实践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具有主题与背景的美术作品。
2. 观察身边的美术作品,分析其主题与背景的表现手法。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通过学生的作品和课堂表现,评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反思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与背景》教案
教学目标:
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范图、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喜欢。
师:哟,大家都比较喜欢是吗?那你们比较喜欢哪部动画片呢?
生:《猫和老鼠》、《大耳朵图图》、《灌篮高手》、《西游记》、《网球王子》、《蜡笔小新》、《葫芦娃》、《小叮当》、《哆啦A梦》、《奥特曼系列》、《铠甲勇士》、《火影忍者》、《黑猫警长》、《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名侦探柯南》、《天线宝宝》、《樱桃小丸子》、变形金刚》、《米老鼠和唐老鸭》等等,还有很多我们叫不上名字的动画片。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喜洋洋与灰太狼》里的角色,大家猜猜他们是谁呢?
生:灰太狼、喜羊羊、美羊羊……
师:哟,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这说明你们是很善于观察的小朋友。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究竟是把谁请来了吧!
师:一起来看看,看完之后呢我可是有问题要问你们的哦?
师:这张图中着重表现的是什么呢?
生:喜洋洋和灰太狼
师:很好,一幅作品中着重表现的对象就是画面的主体。
那么这张画中的主体就是........那后面的景物我们把它叫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第四课《主体
与背景》。
二、新授: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哪一幅画比较好呢?为什么?
生:第三幅,它的主体大小适中,第一幅主体太小了,而第二幅有过于太大。
所以第三幅比较好。
师:这幅画的主体是谁?(点击课件)你们觉得这幅画怎么样?
生:主体是猫,不好。
师:为什么啊?
生:没有背景,显得太单调。
师:哦,加上背景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画面丰富。
师:加上了背景,画面更加的丰富了(点击),结合背景我们知道这是表现的什么季节呢?
恩,相同的主体在不同的背景下,所产生的效果不同。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看下一幅图,你发现点什么呢?
生:主体相同,背景不同。
师:此时它的表情向我们传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冷吗?
生:不是,冲刺了,激动、兴奋。
师:很好,接着往下看,这幅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害怕。
师:啊!老虎来了,感觉很可怕。
师:好,下面同桌之间讨论一下,在欣赏这三幅画后,你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生结:同一主体搭配不同的背景会给人不同的欣赏感受。
师:非常棒,同一主体在不同的背景下,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反映不同的意境。
师:接下来我们看看这组图片,你发现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生:背景相同,主体不同也有特殊的效果。
师:那么在绘画中究竟该如何处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呢?(看大屏幕)同学们觉得哪一幅的主体表现的更好一些?生:
师:为什么?
生:(主体物清晰、大方)
师:很好,同学们在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主体物画的适当大些,这样才能体现出它在画面中的主体地位。
好,我们看第二幅(大屏幕)主体和背景都是一样的,只是服装的颜色有所不同,同学们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生:(第二幅,因为主体物颜色鲜艳,和背景对比鲜明)
师:(第一幅主体的颜色和背景的颜色很接近,这样给人感觉画面比较的平淡,第二幅主体的颜色较为鲜艳,和背景的颜色对比鲜明,很有立体感),同学们在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主体物的色彩一定要鲜艳,这样才能使主体物更加的突出。
好,接着看下一幅(大屏幕)这幅主体物的大小合适,颜色也很鲜艳,老师觉得两幅都一样,同学们觉得呢?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
生:第一幅主体物的位置偏离了画面的中心。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主体物位置偏离,让人感觉画面中心不稳,主体物的位置应该相对居中。
师:我们还可以利用构图手段:把主体放在合适的位置,或借助线条来引导观众的视线。
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这张图片,更好的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主体是画面中着重表现的对象,一般都较大、突出、颜色鲜艳、相对居中,而背景只是起了一个衬托的作用。
仔细刻画主体,省略刻画背景。
三、作业:
1、这节课的作业请同学们以上节课所画的卡通形象为主体,结合这节课所讲的方法,为其配上合适的背景。
我在这里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才艺展示窗”,一会儿将你优秀的作品贴上去,让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来欣赏一下你的作品,好吗?
2、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
3、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步骤。
1)先小组讨论、思考主体要画什么?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背景)?
2)小组讨论分工合作。
可由一人或两人来画主体,剩下的同学画背景、上色。
要做到主体与背景合情合理。
最后画主体的同学剪下主体,帖于各个背景上。
完成整幅图。
(注意合理处理废纸,你也可以用来做背景哟)
(分小组讨论交流创作的内容,综合练习,相互学习,培养协调能力。
)
3)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
4、学生创作、师辅导。
5、作业评价:学生自评、教师评。
6、学生收拾与整理。
四、拓展活动:
你还可以尝试用粘、拼、剪或是电脑来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五、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学到哪些的知识?
2、同学们真的很棒,通过才艺的展示,同学们充分的张扬了自己的个性,发挥了自己的才能,以后同学们如果有机会去摄影的话,千万不要忘了结合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老师相信,你们的表现一定会更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