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_提高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一章《充要条件》教材梳理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一章《充要条件》教材梳理

疱丁巧解牛知识·巧学1.如果A 成立,那么B 成立,即A ⇒B ,就称条件A 是B 成立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说,为使B 成立,具备条件A 就足够了.2.如果B 成立,那么A 成立,即B ⇒A ,就称条件A 是B 成立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要使B 成立,就必须A 成立.3.如果既有A ⇒B ,又有B ⇒A ,即如果有A ⇔B ,那么从A ⇒B 可知A 是B 成立的充分条件,又从B ⇒A 可知A 是B 成立的必要条件,就称A 是B 成立的充分而且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关键词分析 若A ⇔B ,则A 是B 成立的充要条件,显然B 也是A 成立的充要条件.“充要条件”与“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紧密相关.为此,只要“原命题、逆命题”皆成立,即证明了充要条件.要点提示 充要条件反应了条件和结论间的因果关系,在结合具体问题判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确定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②确定条件是结论的什么条件;③要证明命题的条件是充要的,就是既要证明原命题成立,又要证明它的逆命题成立.证明原命题即证明条件的充分性,证明逆命题即证明条件的必要性.问题·探究问题 生活中的一些名言名句与充要条件的关系.(1)骄兵必败;(2)有志者事竟成;(3)明师出高徒;(4)春回大地,万物复苏;(5)玉不琢不成器;(6)蜡炬成灰泪始干探究:充要条件这个数学概念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推理判断密切相关,从数学的角度重新审视生活中的名言名句,体现了数学知识源自生产生活实际,是人类文化的结晶这一特点.当然,生活语言不可能像数学命题一样准确,只要推断能在某种前提或某个角度下合乎情理,就应该肯定,答案应该是开放的,关键是要“学会数学地思维” .逻辑学不同于通常的数学习题和数学问题,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逻辑学可以教会人们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待一句话或一个问题.数学无处不在,学习数学可以养成严谨、求实的思维习惯.典题·热题例1 已知h>0,设命题甲为:两个实数a 、b 满足|a-b|<2h,命题乙为:两个实数a 、b 满足|a-1|<h 且|b-1|<h,那么( )A.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B.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C.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D.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思路分析:在判定充要条件时,应利用充要条件的定义.另外要结合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a| -| b|<|a-b|<|a|+|b|.因|a-1|<h 且|b-1|<h,所以得到⎩⎨⎧<<<<(2)h.1-b h -(1)h,1-a h - 由①-②,得-2h<a-b<2h ⇔|a-b|<2h,即由命题乙成立可推出命题甲成立.所以甲是乙的必要条件.由于|a-2|<h 且|b-2|<h,同理也可得|a-b|<2h,因此,命题甲成立不能确定命题乙一定成立,所以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答案:B方法归纳 ①证明否定结论时可以举一个反例即可.②由命题乙成立推出命题甲成立时还可证明如下:由性质 |a-b|<|a|+|b|,则 |a-b|= |(a-1)-(b-1)|<|a-1|+|b-1|<h+h=2h.例2⎩⎨⎧>>+44,αββα是⎩⎨⎧>>22,βα的什么条件?并说明理由.思路分析:需要考虑两个方面,即由条件是否能推出结论,由结论是否能推出条件,推不出的举反例即可.解:由⎩⎨⎧>>,22,βα得⎩⎨⎧>>+44,αββα但反之不成立. 不妨取α=1,β=5,显然满足⎩⎨⎧>>+4,4,αββα但不满足⎩⎨⎧>>,22,βα,即⎩⎨⎧>>+44,αββα⎩⎨⎧>>.22,βα由定义(即箭头方向)可知,⎩⎨⎧>>+ 4.4,αββα是⎩⎨⎧>>,22,βα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方法归纳 证明否定结论时可以举一个反例即可.例3 求关于x 的方程ax 2+2x+1=0至少有一个负的实根的充要条件.思路分析:求充要条件一般从必要性入手找条件,即从已知方程ax 2+2x+1=0至少有一个负实根入手,此题是二次方程根的分布讨论问题.解:(1)a=0时适合.(2)当a≠0时,显然方程没有零根,若方程有两异号的实根,则a<0;若方程有两个负的实根,则必须满足⎪⎪⎪⎩⎪⎪⎪⎨⎧≥-=∆<->.044,02,01a a a 解得0<a≤1. 综上,若方程至少有一个负的实根,则a≤1;反之,若a≤1,则方程至少有一个负的实根.因此,关于x 的方程ax 2+2x+1=0至少有一个负的实根的充要条件是a≤1.方法归纳 ①a=0的情况不要忽视;②若令f (x )=ax 2+2x+1,由于f (0)=1≠0,从而排除了方程有一个负根,另一个根为零的情形.变式方法 本题还可从问题的反面考虑,即方程无负根的a 的取值范围,然后求其补集. 例4 设x,y ∈R ,求证:|x+y|=|x|+|y|成立的充要条件是xy≥0.思路分析:证明充要条件要证明两个方面即有充分性和必要性.证明:充分性:如果xy=0,那么,①x=0,y≠0;②x≠0,y=0;③x=0,y=0.于是|x+y|=|x|+|y|.如果xy>0,即x>0,y>0或x<0,y<0,当x>0,y>0时,|x+y|=x+y=|x|+|y|;当x<0,y<0时,|x+y|=-x-y=(-x )+(-y )=|x|+|y|.总之,当xy≥0时,|x+y|=|x|+|y|.必要性:由|x+y|=|x|+|y|及x,y ∈R ,得(x+y )2=(|x|+|y|)2,即x 2+2xy+y 2=x 2+2|xy|+y 2.得|xy|=xy.所以xy≥0.故必要性成立,综上,原命题成立.误区警示此命题是一个倒装句,应叙述为“xy≥0是|x+y|=|x|+|y|成立的充要条件”,充分性是xy≥0 |x+y|=|x|+|y|,注意不要颠倒.。

高中数学选修2-1知识点、考点、附典型例题

高中数学选修2-1知识点、考点、附典型例题
若原命题为"若p,则q”,它的逆命题为"若q,则p”.
4、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
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否命题•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否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则q”,则它的否命题为“若p,贝U q”.
5、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
轴长
虚轴的长2b
实轴的长
2a
焦占
八\、八、、
Fi
c,0、F2c,0
Fi
0, c、
F20,c
焦距
FiF22c c
2 2.2a b
对称性
关于x轴、y轴对称,
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离心率
e2i
b2ei
a
a
准线方程
a
a
渐近线方程
6、实轴和虚轴等长的双曲线称为等轴双曲线.
7、设是双曲线上任一点,点
到Fi对应准线的距离为di,
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p q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都是假
命题时,p q是假命题.
对一个命题p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若p是真命题,则p必是假命题;若p是假命题,则p必是真命题.
9、 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全称量词,用“”表示.
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命题.
称为双曲线.这两个定点称为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双曲线的焦距.
5、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x轴上
图形
J'
r

r
1 N

焦点在y轴上
2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一章《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知识导引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一章《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知识导引

1.2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问题探究一天,张辉、李明、王芳三个人凑在一起,王芳提议去看电影,但电影票是买三张赠一张,所以三人买票以后就多余一张票,故而他们打算叫同学韩中一块去看电影.你能用数学知识解释买三赠一的含义吗?思路分析:“买三赠一”即为数学中的“充分条件”只有你买了三张票以后,电影院才会赠你一张.若你买了两张票就不赠你,买了四张也只赠你一张.自学导引1.一般地,“若p 则q ”为真命题,即由p ⇒q 就说p 是q 的_______ (sufficient condition), q 是p 的_______ (necessary condition).2.若p ⇒q 且q ⇒p 则p ⇔q 就说p 是q 的_______,简称充要条件.那么q 也是p 的_______. 答案:1.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2.充分必要条件 充要条件疑难剖析1.判定p 是q 的什么条件在处理充分、必要条件问题时,首先应分清条件和结论,然后进行推理和判断.要注意联系命题的四种形式.【例1】 在下列各题中,判断A 是B 的什么条件,并说明理由.(1)A: |p|≥2,p ∈R,B:方程x 2+px+p+3=0有实根;(2)A:圆x 2+y 2=r 2与直线ax+ by+ c=0相切,B:c 2=(a 2+b 2)r 2.解析:(1)当|p|≥2时,例如p=3,则方程x 2+3x+6=0无实根,而方程x 2+px+p+3=0有实根,必有p ≤-2或p ≥6,可推出|p|≥2,故A 是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若圆x 2+y 2=r 2与直线ax+ by+ c=0相切,圆心到直线ax+ by+ c=0的距离等于r,即r=22||b a c +,所以c 2=(a 2+b 2)r 2;反过来,若c 2=(a 2+b 2)r 2,则22||b a c +=r 成立,说明x 2+y 2=r 2的圆心(0,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等于r,即圆x 2+y 2=r 2与直线ax+by+c=0相切,故A 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温馨提示:对于涉及充分必要条件判断的问题,必须以准确、完整地理解充分、必要条件的概念为基础,有些问题需转化为等价命题后才容易判断.【例2】 判断p: x ≠2或y ≠3是q: x+ y ≠5的什么条件?解析:此题直接判断比较困难,我们可看它的等价命题,其逆否命题是:⌝q: x+ y=5,⌝p: x=2且y=3,则不难看出,⌝p ⇒⌝q,即原命题的否命题成立,则与它等价的逆命题成立,即q ⇒p,故p 是q 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温馨提示:命题不易直接判断时可转换命题的形式,利用命题的等价性加以判定.【类题演练1】 (1)设x ∈R ,则x>2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A. x>1B. x<1C. x>3D. x<3(2)若p:A B ⊆S, q:(S B) (S A),则p 是q 的什么条件?2.充要条件的求解与证明对于充要条件关键是分清哪是条件,哪是结论,然后按题意求解.【例3】 求关于x 的方程ax 2+2x+1=0至少有一个负的实根的充要条件.解析:(1)a=0时适合.(2)当a ≠0时,显然方程没有零根,若方程有两异号的实根,则a<0;若方程有两个负的实根,则必须满足⎪⎪⎪⎩⎪⎪⎪⎨⎧≥-=∆<->.044,02,01a a a 解得0<a ≤1. 综上知,若方程至少有一个负的实根,则a ≤1;反之,若a ≤1,则方程至少有一个负的实根,因此,关于x 的方程ax 2+2x+1=0至少有一个负的实根的充要条件是a ≤1.温馨提示:①a=0的情况不要忽视;②若令f(x)=ax 2+2x+1,由于f(0)=1≠0,从而排除了方程有一个负根,另一个根为零的情形.【例4】 设x 、y ∈R,求证:|x+y|=|x|+|y|成立的充要条件是xy ≥0.证明:充分性:若xy=0,那么,①x=0,y ≠0;②x ≠0,y=0;③x=0,y=0,于是|x+y|=|x|+|y|.如果xy>0,即x>0,y>0或x<0,y<0,当x>0,y>0时,|x+y|=x+y=|x|+|y|.当x<0,y<0时,|x+y|=-(x+ y)=-x+(-y)=|x|+|y|.总之,当xy ≥0时,有|x+y|=|x|+|y|.必要性:由|x+y|=|x|+|y|及x 、y ∈R,得(x+y)2=(|x|+|y|)2,即x 2+2xy+y 2=x 2+2|xy|+y 2.|xy|=xy.∴xy ≥0.温馨提示:充要条件的证明关键是根据定义确定哪是已知条件,哪是结论,然后搞清楚充分性是证明哪一个命题,必要性是证明哪一个命题.判断命题的充要关系有三种方法:(1)定义法.(2)等价法,即利用A ⇒B 与⌝B ⇒⌝A ;B ⇒A 与⌝A ⇒⌝B ;A ⇔B 与⌝A ⇔⌝B 的等价关系,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3)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判断,若A ⊆B,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或B 是A 的必要条件;若A=B,则A 是B 的充要条件.【类题演练2】 已知p:|1-31-x |≤2,q:x 2-2x+1-m 2≤0(m>0),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答案:1.(1)解析:∵x>2⇔x>1,但x>1x>2.答案: A(2)解析:利用集合的图示法,由图知A B ⊆S ⇒(S B) (S A),(S B) (S A)⇒A B S. 所以p 是q 的充要条件.2.解析:由2|31x 1|p ≤--⇒-2≤x ≤10. 由q 可得(x-1)2≤m 2(m>0),所以1-m ≤x ≤1+m.所以⌝p:x>10或x<-2,⌝q:x>1+m 或x<1-m.因为⌝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q ⇒⌝p.故只需满足⎩⎨⎧-≤-≥+21,101m m 所以m ≥9. 拓展迁移【拓展点】 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有一个正根和负根的充要条件是( )A. ab>0B. ab<0C. ac>0D. ac<0解析:方程有一正根一负根,则设两根分别为x 1、x 2,有x 1·x 2=ac <0,即ac<0. 故选 D.答案: D。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1知识点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2.“若p ,则q ”: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3.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逆命题为“若q ,则p ”.4.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否命题为“若p ⌝,则q ⌝”.5.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逆否命题为“若q ⌝,则p ⌝”.6.四种命题的真假性: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7.p 是q 的充要条件:p q⇔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 p ⇒,p q ≠>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 q q p ⇒≠>,p 是q 的既不充分不必要条件:,q p ≠>pq ≠>8.逻辑联结词:(1)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全真则真,有假则假。

(2)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全假则假,有真则真。

(3)对一个命题p 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真假性相反9.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全称量词,用“∀”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命题.全称命题“对M 中任意一个x ,有()p x 成立”,记作“x ∀∈M ,()p x ”.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存在量词,用“∃”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称为特称命题.特称命题“存在M 中的一个x ,使()p x 成立”,记作“x ∃∈M ,()p x ”.10.全称命题p :x ∀∈M ,()p x ,它的否定p ⌝:x ∃∈M ,()p x ⌝.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1.椭圆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称为椭圆.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焦距.2.椭圆的几何性质:3.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12F F )的点的轨迹称为双曲线.这两个定点称为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双曲线的焦距.4.双曲线的几何性质:5.实轴和虚轴等长的双曲线称为等轴双曲线.6.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称为抛物线.定点F 称为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 称为抛物线的准线.7.过抛物线的焦点作垂直于对称轴且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的线段AB ,称为抛物线的“通径”,即2p AB =.8.焦半径公式:若点()00,x y P 在抛物线()220y px p =>上,焦点为F ,则02pF x P =+;若点()00,x y P 在抛物线()220y px p =->上,焦点为F ,则02pF x P =-+;若点()00,x y P 在抛物线()220x py p =>上,焦点为F ,则02pF y P =+;若点()00,x y P 在抛物线()220x py p =->上,焦点为F ,则02pF y P =-+.9.抛物线的几何性质:解题注意点:1.“回归定义”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

人教版数学选修21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选修21知识点

18
(2)夹角
cosa,b ab
a1b1a2b2a3b3
;
|a||b| a12a22a32 b12b22b32
(3)距离
d A ,B(x 2 x 1 )2 (y 2y 1 )2 (z2 z1 )2
a x12y12z12
a
19
1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 1 ) 法 向 量 : 如 果 直 线 l 平 面 , 取 直 线 l 的 方 向 向 量 a ,
则 向 量 a 叫 平 面 的 法 向 量
l
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有无数个
b
a
a
20
(2)平行关系: 设直线 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 b ,平面 ,
的法向量分别为 u, v ,则
线线平行 l ∥ m a ∥ b a kb ;
线面平行 l ∥ a u a u 0 ;
面面平行 ∥ u ∥ v u kv.
同 点
a、b、c 的关系
a2 =b2 +c2
焦点位置的判断
分母a哪个大,焦点就在哪个轴上 8
5、椭圆的几何性质
标准方程 范围
x2 y2 a2 b2 1(ab0)
|x|≤ a,|y|≤ b
对称性
关于x轴、y轴成轴对称;关于原点成
中心对称
顶点坐标
(a,0)、(-a,0)、(0,b)、(0,-b)
焦点坐标
a
13
8、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图象 开口方向 y 向右 ox
﹒y
向左
﹒o x y
向上
ox
标准方程 y2 2 px
(p 0)
焦点 F ( p ,0)
2
y2 (p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命题及其关系_基础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命题及其关系_基础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知识点梳理)巩固练习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命题及其关系【学习目标】1.了解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的概念,能够指出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2.了解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能判断四种命题的真假;3.能熟练判断命题的真假性.【要点梳理】要点一、命题的概念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假命题.要点诠释:1.不是任何语句都是命题,不能确定真假的语句不是命题,如“x>2”,“2不一定大于3”.2.只有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才是命题.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都不是命题,例如:“起立”、“π是有理数吗?”、“今天天气真好!”等.3.语句能否确定真假是判断其是否是命题的关键.一个命题要么是真,要么是假,不能既真又假,模棱两可.命题陈述了我们所思考的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或者不具有某种属性,这类似于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要点二、命题的结构命题可以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或“如果p,那么q”的形式.其中p是命题的条件,q是命题的结论.要点诠释:1.一般地,命题“若p则q”中的p为命题的条件q为命题的结论.2.有些问题中需要明确指出条件p和q各是什么,因此需要将命题改写为“若p则q”的形式.要点三、四种命题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实质是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相交换位置;. 否命题:“若非 p ,则非 q ”,或“若 ⌝p ,则 ⌝q ”;实质是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两者分别否定;逆否命题:“若非 q ,则非 p ”,或“若 ⌝q ,则 ⌝p ”;实质是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两者分别否定后再换位或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换位后再分别否定.要点诠释:对于一般的数学命题,要先将其改写为“若 p ,则 q ”的形式,然后才方便写出其他形式的命题.要点四、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四种命题之间的构成关系原 命题若p 则q互互 互 逆为 逆否逆命题 若q 则p互 否否 命 题互为逆否否逆 否命 题若⌝p 则⌝q四种命题之间的真值关系互 逆若⌝q 则⌝p原命题真真 假假逆命题真假 真假否命题真假 真假逆否命题真真 假假要点诠释:(1)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同真同假;(2)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否命题的两个命题的真假无必然联系.【典型例题】类型一:命题的概念例 1.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命题的判断其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末位是 0 的整数能被 5 整除;(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3)两直线平行,则斜率相等;(△4)ABC中,若∠A=∠B,则sinA=sinB;(5)余弦函数是周期函数吗?【思路点拨】依据命题的定义判断。

高中数学选修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高中数学选修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知识集结知识元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知识讲解1.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知识点的认识】1、判断:当命题“若p则q”为真时,可表示为p⇒q,称p为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事实上,与“p⇒q”等价的逆否命题是“¬q⇒¬p”.它的意义是:若q不成立,则p一定不成立.这就是说,q对于p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说q是p的必要条件.例如:p:x>2;q:x>0.显然x∈p,则x∈q.等价于x∉q,则x∉p一定成立.2、充要条件:如果既有“p⇒q”,又有“q⇒p”,则称条件p是q成立的充要条件,或称条件q是p成立的充要条件,记作“p⇔q”.p与q互为充要条件.【解题方法点拨】充要条件的解题的思想方法中转化思想的依据;解题中必须涉及两个方面,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缺一不可.证明题目需要证明充分性与必要性,实际上,充分性理解为充分条件,必要性理解为必要条件,学生答题时往往混淆二者的关系.判断题目可以常用转化思想、反例、特殊值等方法解答即可.判断充要条件的方法是:①若p⇒q为真命题且q⇒p为假命题,则命题p是命题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②若p⇒q为假命题且q⇒p为真命题,则命题p是命题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③若p⇒q为真命题且q⇒p为真命题,则命题p是命题q的充要条件;④若p⇒q为假命题且q⇒p为假命题,则命题p是命题q的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⑤判断命题p与命题q所表示的范围,再根据“谁大谁必要,谁小谁充分”的原则,判断命题p与命题q的关系.【命题方向】充要条件是学生学习知识开始,或者没有上学就能应用的,只不过没有明确定义,因而几乎年年必考内容,多以小题为主,有时也会以大题形式出现,中学阶段的知识点都相关,所以命题的范围特别广.例题精讲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例1.若a>0,b>0,则“a+b<4”是“ab<4”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例2.不等式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B.x>1A.C.0<x<1 D.x<0例3.若a>0,b>0,则“a+b≤8”是“ab≤16”的()A.必要不充分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当堂练习单选题练习1.已知平面α,β,直线m满足m⊄β,α⊥β,则“m⊥α”是“m∥β”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练习2.已知p:|x-m|<1,q:x2-8x+12<0,且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A.(3,5)B.[3,5]C.(-∞,3)∪(5,+∞)D.(-∞,3]∪(5,+∞)练习3.“a3>b3”是“log7a>log7b”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练习4.已知函数f(x)=(x2+a2x+1)e x,则“函数f(x)在x=-1处取得极小值”是“”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练习5.“a<-1”是“∃x0∈R,a sin x0+1<0”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填空题练习1.已知集合A={x|<2x<8,x∈R},B={x|-1<x<m+1,x∈R},若x∈B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的条件是x∈A,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答题练习1.'已知p:x2-7x+10<0,q:x2-4mx+3m2<0,其中m>0.(1)若m=4,且p∧q为真,求x的取值范围;(2)若¬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练习2.'设p:实数x满足x2-(3a+1)x+2a2+a<0,q:实数x满足|x-3|<1.(1)若a=1,且p∧q为真,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2)若a>0,且¬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练习3.'已知命题p:关于x的方程4x2-2ax+2a+5=0的解集至多有两个子集,命题q:1-m≤x≤1+m,m>0,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高中数学选修2-1知识点总结(考前复习必备)

高中数学选修2-1知识点总结(考前复习必备)

高二数学选修2-1知识点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2、“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的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它的逆命题为“若q ,则p ”.4、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否命题.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否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否命题为“若p ⌝,则q ⌝”.5、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否命题为“若q ⌝,则p ⌝”.6、四种命题的真假性: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7、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8、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当p 、q 都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当p 、q 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当p 、q 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当p 、q 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对一个命题p 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若p 是真命题,则p ⌝必是假命题;若p 是假命题,则p ⌝必是真命题.9、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全称量词,用“∀”表示. 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命题.全称命题“对M 中任意一个x ,有()p x 成立”,记作“x ∀∈M ,()p x ”. 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存在量词,用“∃”表示. 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称为特称命题.特称命题“存在M 中的一个x ,使()p x 成立”,记作“x ∃∈M ,()p x ”.10、全称命题p :x ∀∈M ,()p x ,它的否定p ⌝:x ∃∈M ,()p x ⌝.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1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称为椭圆.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焦距. 12、椭圆的几何性质: 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x 轴上焦点在y 轴上图形标准方程 ()222210x y a b a b +=>> ()222210y x a b a b +=>> 范围 a x a -≤≤且b y b -≤≤ b x b -≤≤且a y a -≤≤顶点 ()1,0a A -、()2,0a A ()10,b B -、()20,b B()10,a A -、()20,a A ()1,0b B -、()2,0b B轴长 短轴的长2b = 长轴的长2a =焦点 ()1,0F c -、()2,0F c ()10,F c -、()20,F c焦距 ()222122F F c c a b ==-对称性 关于x 轴、y 轴、原点对称离心率 ()22101c b e e a a==-<<准线方程2a x c=±2a y c=±13、设M 是椭圆上任一点,点M 到1F 对应准线的距离为1d ,点M 到2F 对应准线的距离为2d ,原命题 逆命题 否命题 逆否命题真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假则1212F F e d d M M ==.14、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12F F )的点的轨迹称为双曲线.这两个定点称为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双曲线的焦距.15、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x 轴上焦点在y 轴上 图形标准方程 ()222210,0x y a b a b-=>> ()222210,0y x a b a b-=>> 范围 x a ≤-或x a ≥,y R ∈ y a ≤-或y a ≥,x R ∈顶点 ()1,0a A -、()2,0a A ()10,a A -、()20,a A 轴长 虚轴的长2b = 实轴的长2a =焦点 ()1,0F c -、()2,0F c()10,F c -、()20,F c焦距 ()222122F F c c a b ==+对称性 关于x 轴、y 轴对称,关于原点中心对称离心率 ()2211c b e e a a==+>准线方程2a x c=±2a y c=±渐近线方程b y x a=±a y x b=±16、实轴和虚轴等长的双曲线称为等轴双曲线.17、设M 是双曲线上任一点,点M 到1F 对应准线的距离为1d ,点M 到2F 对应准线的距离为2d ,则1212F F e d d M M ==.18、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称为抛物线.定点F 称为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 称为抛物线的准线.19、过抛物线的焦点作垂直于对称轴且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的线段AB ,称为抛物线的“通径”,即2p AB =. 20、焦半径公式:若点()00,x y P 在抛物线()220y px p =>上,焦点为F ,则02p F x P =+; 若点()00,x y P 在抛物线()220y px p =->上,焦点为F ,则02pF x P =-+;若点()00,x y P 在抛物线()220x py p =>上,焦点为F ,则02p F y P =+;若点()00,x y P 在抛物线()220x py p =->上,焦点为F ,则02p F y P =-+.21、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标准方程22y px = ()0p>22y px =-()0p >22x py =()0p >22x py =- ()0p >图形顶点()0,0对称轴x 轴y 轴焦点,02p F ⎛⎫ ⎪⎝⎭ ,02p F ⎛⎫- ⎪⎝⎭ 0,2p F ⎛⎫ ⎪⎝⎭0,2p F ⎛⎫- ⎪⎝⎭准线方程2px =-2px =2p y =-2p y =离心率1e =范围0x ≥ 0x ≤0y ≥0y ≤22、空间向量的概念:()1在空间,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称为空间向量.()2向量可用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3向量AB的大小称为向量的模(或长度),记作AB . ()4模(或长度)为0的向量称为零向量;模为1的向量称为单位向量. ()5与向量a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称为a 的相反向量,记作a -. ()6方向相同且模相等的向量称为相等向量.23、空间向量的加法和减法:()1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称为向量的加法,它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即:在空间以同一点O 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a 、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C OA B ,则以O 起点的对角线C O 就是a 与b的和,这种求向量和的方法,称为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称为向量的减法,它遵循三角形法则.即:在空间任取一点O ,作a O A= ,b OB =,则a b BA =- .24、实数λ与空间向量a 的乘积a λ 是一个向量,称为向量的数乘运算.当0λ>时,a λ 与a方向相同;当0λ<时,a λ 与a 方向相反;当0λ=时,a λ 为零向量,记为0 .a λ 的长度是a的长度的λ倍.25、设λ,μ为实数,a ,b是空间任意两个向量,则数乘运算满足分配律及结合律.分配律:()a b a b λλλ+=+ ;结合律:()()a a λμλμ=.26、如果表示空间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量称为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并规定零向量与任何向量都共线.27、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对于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0b b ≠ ,//a b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a b λ=.28、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向量称为共面向量.29、向量共面定理:空间一点P 位于平面C AB 内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使x y C AP =AB +A ;或对空间任一定点O ,有x y C O P=O A+A B+A;或若四点P ,A ,B ,C 共面,则()1x y z C x y z OP =OA +OB +O ++=.30、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和b,在空间任取一点O ,作a OA = ,b OB = ,则∠AOB 称为向量a ,b 的夹角,记作,a b 〈〉.两个向量夹角的取值范围是:[],0,a b π〈〉∈ .31、对于两个非零向量a 和b ,若,2a b π〈〉= ,则向量a ,b互相垂直,记作a b ⊥.32、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和b ,则cos,a b a b 〈〉 称为a ,b 的数量积,记作a b ⋅.即cos ,a b a b a b ⋅=〈〉.零向量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0.33、a b ⋅ 等于a 的长度a 与b 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cos ,b a b 〈〉 的乘积. 34、若a ,b 为非零向量,e 为单位向量,则有()1cos ,e a a e a a e ⋅=⋅=〈〉 ;()20a b a b ⊥⇔⋅= ;()3()()a b a b a b a b a b ⎧⎪⋅=⎨-⎪⎩与同向与反向,2a a a ⋅= ,a a a =⋅ ; ()4cos ,a b a b a b⋅〈〉=;()5a b a b ⋅≤ .35、向量数乘积的运算律:()1a b b a ⋅=⋅;()2()()()a b a b a b λλλ⋅=⋅=⋅ ;()3()a b c a c b c +⋅=⋅+⋅ .36、若i ,j ,k 是空间三个两两垂直的向量,则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有序实数组{},,x y z ,使得p xi yj zk =++,称xi ,yj ,zk 为向量p 在i ,j ,k 上的分量.37、空间向量基本定理:若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则对空间任一向量p,存在实数组{},,x y z ,使得p xa yb zc =++.38、若三个向量a ,b ,c不共面,则所有空间向量组成的集合是{},,,p p xa yb zc x y z R =++∈ .这个集合可看作是由向量a ,b ,c生成的,{},,a b c 称为空间的一个基底,a ,b ,c称为基向量.空间任意三个不共面的向量都可以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39、设1e ,2e ,3e 为有公共起点O 的三个两两垂直的单位向量(称它们为单位正交基底),以1e,2e ,3e 的公共起点O 为原点,分别以1e ,2e ,3e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xyz O .则对于空间任意一个向量p,一定可以把它平移,使它的起点与原点O 重合,得到向量p OP = .存在有序实数组{},,x y z ,使得123p xe ye ze =++.把x ,y ,z 称作向量p 在单位正交基底1e ,2e ,3e 下的坐标,记作(),,p x y z = .此时,向量p的坐标是点P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xyz O 中的坐标(),,x y z .40、设()111,,a x y z = ,()222,,b x y z = ,则()1()121212,,a b x x y y z z +=+++. ()2()121212,,a b x x y y z z -=---.()3()111,,a x y z λλλλ=.()4121212a b x x y y z z ⋅=++.()5若a 、b 为非零向量,则12121200a b a b x x y y z z ⊥⇔⋅=⇔++=.()6若0b ≠ ,则121212//,,a b a b x x y y z z λλλλ⇔=⇔===.()7222111a a a x y z =⋅=++ . ()8121212222222111222cos ,x x y y z z a b a b a b x y z x y z ++⋅〈〉==++⋅++. ()9()111,,x y z A ,()222,,x y z B =,则()()()222212121d x x y y z z AB=AB =-+-+- .41、在空间中,取一定点O 作为基点,那么空间中任意一点P 的位置可以用向量OP来表示.向量OP称为点P 的位置向量.42、空间中任意一条直线l 的位置可以由l 上一个定点A 以及一个定方向确定.点A 是直线l 上一点,向量a表示直线l 的方向向量,则对于直线l 上的任意一点P ,有ta AP = ,这样点A 和向量a不仅可以确定直线l 的位置,还可以具体表示出直线l 上的任意一点.43、空间中平面α的位置可以由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来确定.设这两条相交直线相交于点O ,它们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b .P 为平面α上任意一点,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使得xa yb OP =+,这样点O 与向量a ,b 就确定了平面α的位置.44、直线l 垂直α,取直线l 的方向向量a ,则向量a称为平面α的法向量.45、若空间不重合两条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b,则////a b a b ⇔⇔()a b R λλ=∈,0a b a b a b ⊥⇔⊥⇔⋅= .46、若直线a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且a α⊄,则////a a αα⇔0a n a n ⇔⊥⇔⋅= ,//a a a n a n ααλ⊥⇔⊥⇔⇔= .47、若空间不重合的两个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a ,b ,则////a b αβ⇔⇔a b λ= ,0a b a b αβ⊥⇔⊥⇔⋅=.48、设异面直线a ,b 的夹角为θ,方向向量为a ,b,其夹角为ϕ,则有cos cos a ba bθϕ⋅== .49、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l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l 与α所成的角为θ,l 与n 的夹角为ϕ,则有sin cos l nl nθϕ⋅== .50、设1n ,2n 是二面角l αβ--的两个面α,β的法向量,则向量1n ,2n的夹角(或其补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若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为θ,则1212cos n n n n θ⋅= .51、点A 与点B 之间的距离可以转化为两点对应向量AB的模AB 计算.52、在直线l 上找一点P ,过定点A 且垂直于直线l 的向量为n,则定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为cos ,n d n nPA⋅=PA 〈PA 〉=.53、点P 是平面α外一点,A 是平面α内的一定点,n为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则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为cos ,n d n nPA⋅=PA 〈PA 〉=.。

高中数学选修2-1_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高中数学选修2-1_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知识运用 例题1.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 题p是q的充分条件? (1)若x=1,则x2-4x+3=0;
(2)若f(x)=x,则f(x)在(-∞,+∞)上为增函数;
(3)若x为无理数,则x2为无理数. 点拨:事实上就是判断“p q”是否为真命题。 如(1)中“x=1” “x2-4x+3=0”,所以“x=1” 是 “x2-4x+3=0”的充分条件,但不可反推, 故“x=1” 是 “x2-4x+3=0”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五、充要条件的应用
例3、已知:p:x2-8x-20≤0,q: x2-2x+1 -m2≤0(m>0). ¬p是 ¬q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关键1.解出 p:-2≤x≤10,q:1-m≤x≤1+m; 关键2. ¬p ¬q,即qp
关键3.设p、q的解集分别为A、B,则A、 B的关系是 B A
课内活动 运用本节课所讲的知识填空
①“a和b都是偶数”是“a+b为偶数”的__条件; ②“x>5”是“x>3”的 条件; ③“x≠3”是“|x|≠3”的 条件; ④“个位数字是5的自然数”是“这个自然数能被 5整除”的 条件; ⑤“至少有一组对应边相等”是“两个三角形全 等”的 条件; (1)充分非必要 (2)充分非必要 答案: (3)必要非充分 (4)充分非必要
例题2.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 题 q是p的必要条件?
(1)若x=y,则x2=y2; (2)若两三角形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3)若a>b,则ac>bc. 点拨:还是判断“p q”是否为真命题。
例题3.填空题,试用适当的词语填空 充分不必要 条件 (1)x=y是x2=y2的_____________ 必要不充分 (2)ab = 0是a = 0 的________________ 条件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 条件 (3)x2>1是x<1的__________________ 充要 条件 (4)x=1或x=2是x2-3x+2=0的_____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常用逻辑用语 全章复习与巩固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常用逻辑用语 全章复习与巩固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全章复习与巩固【学习目标】1. 理解命题的概念;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2.了解命题“若p,则q”的形式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3. 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4. 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命题(1)命题的概念:可以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一般可以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假命题.(2)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全称量词:在指定范围内,表示整体或者全部的含义的量词称为全称量词.如“所有的”、“任意一个”、“每一个”、“一切”、“任给”等.全称命题: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 符号表示为x M ∀∈,()p x (3)存在量词与存在性命题存在量词:表示个别或一部分的含义的量词称为存在量词.如“有一个”,“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的”,“有些”等.存在性命题: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存在性命题. 符号表示为x M ∃∈,()q x . 要点二:基本逻辑联结词基本逻辑联结词有“或”、“且”、“非”.(1)p q ∧:用“且”把命题p 和q 联结起来,得到的新命题,读作“p 且q ”,相当于集合中的交集.(2)p q ∨:用“或”把命题p 和q 联结起来,得到的新命题,读作“p 或q ”,相当于集合中的并集.(3)p ⌝:对命题p 加以否定,得到的新命题,读作“非p ”或“p 的否定”,相当于集合中的补集.要点三: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对于“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①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②若p ⇒q ,但q ⇒/p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③若既有p ⇒q ,又有q ⇒p ,记作p ⇔q ,则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判断命题充要条件的三种方法 (1)定义法:(2)等价法:由于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等价,否命题与逆命题等价,因此,如果原命题与逆命题真假不好判断时,还可以转化为逆否命题与否命题来判断.即利用A B ⇒与B A ⌝⌝⇒;B A ⇒与A B ⌝⌝⇒;A B ⇔与B A ⌝⌝⇔的等价关系,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3)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判断,比如A ⊆B 可判断为A ⇒B ;A=B 可判断为A ⇒B ,且B ⇒A ,即A ⇔B.如图:“A B ”⇔“x A ∈⇒x B ∈,且x B ∈⇒/x A ∈”⇔x A ∈是x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A B =”⇔“x A ∈⇔x B ∈”⇔x A ∈是x B ∈的充分必要条件.要点诠释:(1)在判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时,首先要分清哪是条件,哪是结论;然后用条件推结论,再用结论推条件,最后进行判断.(2)充要条件即等价条件,也是完成命题转化的理论依据.“当且仅当”.“有且仅有”.“必须且只须”.“等价于”“…反过来也成立”等均为充要条件的同义词语.要点四: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如果用p 和q 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p 和⌝q 分别表示p 和q 的否定,则命题的四种形式为: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 逆否命题:若⌝q 则⌝p. 四种命题的关系①原命题⇔逆否命题.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假性,是命题转化的依据和途径之一. ②逆命题⇔否命题,它们之间互为逆否关系,具有相同的真假性,是命题转化的另一依据和途径.除①、②之外,四种命题中其它两个命题的真伪无必然联系. 要点五: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1)对于一般的命题,结合所学知识经过推理论证或举反例来判断; (2)对于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判断,可参考下表(真值表): 命题的真假判断(利用真值表):pq非pp q 或 p q 且互逆⌝⌝否命题若p 则q原命题若p 则q逆命题若q 则p⌝⌝逆否命题若q 则p互逆互逆否为互逆否为否否互互(3)对于“若,则”型的命题,因为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或同假,故可以利用其逆否命题的真假来判断.要点诠释:①当p 、q 同时为假时,“p 或q ”为假,其它情况时为真,可简称为“一真必真”; ②当p 、q 同时为真时,“p 且q ”为真,其它情况时为假,可简称为“一假必假”; ③“p ⌝”与p 的真假相反. 要点六:量词与全称命题、特称命题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全称量词及表示:表示全体的量词称为全称量词。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一章《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材梳理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一章《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材梳理

疱丁巧解牛知识·巧学1.充分条件一般地,“若p 则q”为真命题,即由p ⇒q 就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2.必要条件由p ⇒q 则q 是p 的必要条件.在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时,只需判断命题“若p 则q”和“若q 则p”的真假;“若p 则q”为真命题,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若q 则p”为真命题,则q 是p 的充分条件;即条件能推出结论则条件是结论的充分条件,结论是条件的必要条件;结论能推出条件则结论是条件的充分条件,条件是结论的必要条件.从逻辑推理关系看:若p ⇒q ,则 p 是q 的充分条件;若q ⇒p 则q 是p 的充分条件. 从集合角度看:设A={x|x 满足条件q },B={x|x 满足条件p }.(1)若A ⊆B,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2)若B ⊆A,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q 是p 的充分条件. 要点提示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反应了条件和结论间的因果关系,在结合具体问题判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2)尝试从条件推结论,从结论推条件;(3)确定条件是结论的什么条件.问题·探究问题 怎样从集合的角度来看待充分条件?探究:如果p ⇒q ,我们可以认为p 是q 的“子集”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 是q 的充分也是必要条件 p 即不是q 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典题·热题判定p 是q 的什么条件例1 在下列各题中,判断A 是B 的什么条件,并说明理由.(1)A:|p|≥2,p ∈R ,B:方程x 2+px+p+3=0有实根;(2)A:圆x 2+y 2=r 2与直线ax+by+c=0相切,B:c 2=(a 2+b 2)r 2.思路分析: (1)研究集合A 与B 的包含关系;(2)由解析几何的知识,直线与圆相切,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解:(1)当|p|≥2时,例如p=3,则方程x 2+3x+6=0无实根,而方程x 2+px+p+3=0有实根,Δ=p 2-4p-12≥0必有 p≤-2或p≥6,可推出|p|≥2,故A 是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若圆x 2+y 2=r 2与直线ax+by+c=0相切,圆心到直线ax+by+c=0的距离等于r,即r=22||b a c +.所以c 2=(a 2+b 2)r 2;反过来,若c 2=(a 2+b 2)r 2,则22||b a c +=r 成立,说明x 2+y 2=r 2的圆心(0,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等于r,即圆x 2+y 2=r 2与直线ax+by+c=0相切,故A 是B 的充分必要条件.方法归纳 对于涉及充分必要条件判断的问题,必须以准确理解充分、必要条件的概念为基础,有些问题需转化为等价命题后才容易判断.例2 若p:A B ⊆S,q:(B )(A ),则p 是q 的什么条件?思路分析:研究集合的包含关系既可.解:利用集合的图示法,由右图知A B ⊆S ⇒(B )(A ),(B )(A )⇒A B ⊆S.所以p 是q 的充要条件.深化升华 本题采用的是从条件直接推结论的方法,其中突出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图示法).例3 判断:p :x≠2或y≠3是q :x+y≠5的什么条件?思路分析:看一看可由p ⇒q 还是q ⇒p,但直接判断比较困难,可应用命题的等价关系来判断.解:此题直接判断比较困难,可看它的等价命题,其逆否命题是:⌝q:x+y=5,⌝p:x=2且y=3, 因为⌝p ⇒⌝q,,即原命题的否命题成立,则与它等价的逆命题成立,即q ⇒p,故p 是q 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方法归纳 命题不易直接判断时可转换命题的形式,利用命题的等价性加以判定.要注意与四种命题的知识结合.例4 已知p:|311--x |≤2,q:x 2-2x+1-m 2≤0(m>0),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思路分析:先化简p 和q 的范围,再由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找出它们之间的推出关系.解:由p:|311--x |≤2,得-2≤x≤10.由q,可得(x-1)2≤m 2(m>0).所以1-m≤x≤1+m. 所以⌝p:x>10或x<-2,⌝q:x>1+m 或x<1-m.因为⌝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q ⇒⌝p. 故只需满足⎩⎨⎧-≤-≥+.21,101m m 所以m≥9. 方法归纳 解决这类问题时:一是直接求解;二是转化为等价命题求解,即⌝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等价于q 是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变式方法 因为⌝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q ⇒⌝p,也即p ⌝q.p 是q 的子集.。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全章复习与巩固_基础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全章复习与巩固_基础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全章复习与巩固【学习目标】1.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线性运算、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2.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3.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及问题;4.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及一些简单的距离问题.【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空间向量的有关概念空间向量:空间中,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空间向量的表示:一种是用有向线段AB 表示,A 叫作起点,B 叫作终点;一种是用小写字母a (印刷体)表示,也可以用a (而手写体)表示.向量的长度(模):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叫做向量的长度或模,记作||AB 或||a .向量的夹角:过空间任意一点O 作向量a b ,的相等向量OA 和OB ,则∠AOB 叫作向量a b ,的夹角,记作〈〉,a b ,规定0π≤〈〉≤,a b .如图: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空间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共线向量定理共面向量定理空间向量分解定理平行与垂直的条件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直线的向量方程平面的法向量与平面的向量表示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二面角及其度量 距离零向量:长度为0或者说起点和终点重合的向量,记为0.规定:0与任意向量平行. 单位向量:长度为1的空间向量,即||1a =. 相等向量:方向相同且模相等的向量. 相反向量:方向相反但模相等的向量.共线向量(平行向量):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a 平行于b 记作b a//,此时.a b 〈〉,=0或a b 〈〉,=π. 共面向量: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 要点诠释:(1)数学中讨论的向量是自由向量,即与向量的起点无关,只与大小和方向有关. 只要不改变大小和方向,空间向量可在空间内任意平移;(2)当我们说向量a 、b 共线(或a //b )时,表示a 、b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可能是同一直线,也可能是平行直线.(3)对于任意一个非零向量a,我们把a a叫作向量a 的单位向量,记作0a .0a 与a同向.(4)当a b 〈〉,=0或π时,向量a 平行于b ,记作b a //;当 a b 〈〉,=2π时,向量a b ,垂直,记作a b ⊥. 要点二:空间向量的基本运算 空间向量的基本运算: 运算类型几何方法运算性质向 量 的 加 法1平行四边形法则:OC OA ABa b=+=+加法交换率:.a b b a +=+加法结合率: ()()a b c a b c ++=++()a b a b -=+-AB BC=AC + 0AB BA=+2三角形法则:OB OA AB a b=+=+向 量 的 减 法 三角形法则: BA OA OB a b=-=-AB OA OB =-向 量 的 乘 法 a λ是一个向量,满足:λ>0时,a λ与a 同向; λ<0时,a λ与a 异向;λ=0时, a λ=0()()a a λμλμ=()a a a λμλμ+=+()a b a b λλλ+=+a ∥b a b λ⇔=向 量 的 数 量 积1.a b 是一个数:||||cos()a b a b a b =,;2.0a =,0b=或a b ⊥⇔b a •=0.a b b a =()()()a b a b a b λλλ==()a b c a c b c +=+22||a a =||||||a b a b ≤要点三: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共线定理:两个空间向量a 、b (b ≠0 ),a //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实数λ,使b aλ=.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a b 不共线,则向量p 与向量,a b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一对实数,x y ,使p xa yb =+.要点诠释:(1)可以用共线定理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进而证线面平行)或证明三点共线. (2)可以用共面向量定理证明线面平行(进而证面面平行)或证明四点共面. 空间向量分解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p xa yb zc =++.要点诠释:(1)空间任意三个不共面的向量都可以作为空间向量的一个基底;(2)由于零向量可视为与任意一个非零向量共线,与任意两个非零向量共面,所以,三个向量不共面,就隐含着它们都不是零向量0.(3)一个基底是指一个向量组,一个基向量是指基底中的某一个向量,二者是相关联的不同概念. 要点四:空间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 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若111(,,)A x y z ,222(,,)B x y z ,则①222111212121(,,)(,,)(,,)AB OB OA x y z x y z x x y y z z =-=-=---; ②2222212121||()()()AB AB x x y y z z ==-+-+-;③ AB 的中点坐标为121212222x +x y +y z +z ⎛⎫⎪⎝⎭,,.空间向量运算的的坐标运算设111(,,)a x y z =,222(,,)b x y z =,则 ① 121212(,,)a b x x y y z z +=+++; ② 121212(,,)a b x x y y z z -=---; ③ 111(,,)()a x y z R λλλλλ=∈; ④ 121212a b x x y y z z ⋅=++;⑤ 222111a a a x y z ==++,222222b b b x y z ==++;⑥ ()121212222222111222cos 00x x y y z z a b a b a b a bx y zx y z++==≠≠++++,,.空间向量平行和垂直的条件若111(,,)a x y z =,222(,,)b x y z =,则①12//a b a b x x λλ⇔=⇔=,12y y λ=,12()z z R λλ=∈⇔111222x y z x y z ==222(0)x y z ≠; ②12121200a b a b x x y y z z ⊥⇔⋅=⇔++=. 要点诠释:(1)空间任一点P 的坐标的确定:过P 作面xOy 的垂线,垂足为'P ,在面xOy 中,过'P 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 C 、,则|'|||||x P C y AP z PP ===,,''.如图: (2)夹角公式可以根据数量积的定义推出:a ba b |a ||b|cos a b cos a b |a ||b|⋅⋅=<⋅>⇒<⋅>=⋅,其中θ的范围是[0,]π.(3)0与任意空间向量平行或垂直. 要点五:用向量方法讨论垂直与平行图示向量证明方法线线平行 (a //b )a //b(a b ,分别为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线线垂直 (a b ⊥)⊥a b(a b ,分别为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线面平行 (l //α)⊥a n ,即0=⋅a n(a 是直线l 的方向向量,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线面垂直 (l α⊥)a //n(a 是直线l 的方向向量,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面面平行 (α//β)//u v(u v ,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面面垂直 (αβ⊥)⊥u v ,即0=u v(u ,v 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要点诠释:(1)直线的方向向量:若A 、B 是直线l 上的任意两点,则AB 为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与AB 平行的任意非零向量也是直线l 的方向向量.(2)平面的法向量:已知平面α,直线l α⊥,取l 的方向向量a ,有α⊥a ,则称为a 为平面α的法向量. 一个平面的法向量不是唯一的.要点六:用向量方法求角图示向量证明方法异面直线所成的角||cos ||||AC BD AC BD θ⋅=⋅(A ,C 是直线a 上不同的两点,B ,D 是直线b 上不同的两点)直线和平面的夹角||sin |cos |||||θϕ⋅==⋅a u a u(其中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θ,a 与u 的角为ϕ)二面角cos θ(平面α与β的法向量分别为1n 和2n ,平面α与β的夹角为θ)要点诠释:①当法向量1n 与2n 的方向分别指向二面角的内侧与外侧时,二面角θ的大小等于1n ,2n 的夹角12,〈〉n n 的大小。

人教版数学选修2-1第一张第二节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人教版数学选修2-1第一张第二节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二、新课
1、如果命题“若p则q”为真,则记作p q(或q p)。
2、如果命题“若p则q”为假,则记作p
q。
练习1 用符号

填空。
(1) x2=y2 x=y; (2)内错角相等 (3)整数a能被6整除 (4)ac=bc a=b
两直线平行; a的个位数字为偶数;
一般地, “若 p , 则 q ”为真命题 , 是指由 p 通过推理可以得出 q .
2)若A B且B A,则A是B的 3)若A B 且B A,则A是B的 4)A B且B A,则A是B的
从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看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1)若AB且BA,则甲是乙的 2)若A B且B A,则甲是乙的
1) B A 2) A
充分非必要条件 必要非充分条件
B
3)若A B且B A,则甲是乙的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判别步骤:
① 认清条件和结论。 ② 考察p
判别技巧:
q和q
p的真假。
① 可先简化命题。 ② 否定一个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③ 将命题转化为等价的逆否命题后再判断。
从逻辑推理关系看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1) A B且 B A,则A是B的
充分非必要条件 必要非充分条件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充分且必要条件
注:1.“ p 是 q 的充要条件”也说成“ p 与 q 等价” 、 “ p 当且仅当 q ”等.
2. 充要条件是非常好的一种条件 ,因为可以相互等 价转化.
例3、下列各题中,那些p是q的充要条件?
(1)p: b=0, q: 函数f(x)=ax2+bx+c是偶函数;
(2)P: x>0,y>0, (3)P: a>b,
pq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选修2-1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选修2-1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 这个推理是否正确?你的依据是什么?
• 运用什么条件更容易得出推理?
• 2.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哪个让你感 觉较困难?
• 怎么解决你的困难
把必要条件转成充分条件来理解
• 3.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一种约定: “若p则q为真”约定为

“p能推出q”

主 要
两个定义: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判断充分 (1)找出p和q.
课堂引入
• _能__判__断__真___假__的__语___句__ 是 命题
• 命题可写成__若__p_则__q_. _ • 四种命题中,哪两个是相互等价的?
• ___原__命__题________逆__否__命__题____; ____逆__命__题________否__命__题__
抽签 那天,死囚抽出纸片后,不给任何人 看,立即放进嘴里,嚼烂了,并说: “我实在不敢看,也不敢让你们看抽 出的纸片。”主持行刑的人只好看剩 下的纸片。因为两张纸片都是死字, 所以剩下是死签。行刑的人只好承认 囚犯抽到的是活签。
课堂引入
• 请思考下列问题: • (1)这个故事中,如果你扮演的是仇人的身份,
两张都是死是任取一张都是死的充分条件.
任取一张都是死是两张都是死的必要条件.
深层理解概念
完成下面思考题
• (1)“p是q的充分条件”和“q是p的必要 条件”是否是同一意思?
是 pq
• 他们都等价于 ___________
(2)如果有 q p ,此时,
p是q的什么条件 必要条件
深层理解概念
完成下面思考题
你进行了一个什么样的推理来设计圈套?
• (2)如果你扮演的是死囚的身份, • 你又是按什么样的推理逃脱的? • (提示:在公平两张纸条一死一活的前提下 • 如果剩下的是…,则抽中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编稿:张希勇 审稿:李霞【学习目标】1.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定义;2.会求某些简单问题成立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3.会应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表达命题之间的关系.4.能够利用命题之间的关系判定充要关系或进行充要性的证明.【要点梳理】要点一、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充要条件的概念符号p q ⇒与p q ⇒/的含义“若p ,则q ”为真命题,记作:p q ⇒;“若p ,则q ”为假命题,记作:p q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①若p q ⇒,称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②如果既有p q ⇒,又有q p ⇒,就记作p q ⇔,这时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要点诠释:对p q ⇒的理解:指当p 成立时,q 一定成立,即由p 通过推理可以得到q .①“若p ,则q ”为真命题;②p 是q 的充分条件;③q 是p 的必要条件以上三种形式均为“p q ⇒”这一逻辑关系的表达.要点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从逻辑推理关系看命题“若p ,则q ”,其条件p 与结论q 之间的逻辑关系①若p q ⇒,但q p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②若p q ⇒/,但q p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q 是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③若p q ⇒,且q p ⇒,即p q ⇔,则p 、q 互为充要条件;④若p q ⇒/,且q p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从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看若p :x∈A,q :x∈B,①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②若A 是B 的 真子集,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③若A=B ,则p 、q 互为充要条件;④若A 不是B 的子集且B 不是A 的子集,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要点诠释:充要条件的判断通常有四种结论: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判断方法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①确定哪是条件,哪是结论;②尝试用条件推结论,③再尝试用结论推条件,④最后判断条件是结论的什么条件.要点三、充要条件的证明要证明命题的条件是结论的充要条件,既要证明条件的充分性(即证原命题成立),又要证明条件的必要性(即证原命题的逆命题成立)要点诠释:对于命题“若p ,则q ”①如果p 是q 的充分条件,则原命题“若p ,则q ”与其逆否命题“若q ⌝,则p ⌝”为真命题;②如果p 是q 的必要条件,则其逆命题“若q ,则p ”与其否命题“若p ⌝,则q ⌝”为真命题;③如果p 是q 的充要条件,则四种命题均为真命题.【典型例题】类型一: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定例1. “x <-1”是“x 2-1>0”的________条件.【解析】2101,1x x x ->⇒<->,故2110x x <-⇒->,但2101x x ->⇒<-/, ∴“x <-1”是“x 2-1>0”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点评】判定充要条件的基本方法是定义法,即“定条件——找推式——下结论”;有时需要将条件等价转化后再判定.举一反三:【变式1】指出下列各题中,p 是q 的什么条件?(1) p : (2)(3)0x x --=, q : 2x =;(2) p : 0c =,q : 抛物线2y ax bx c =++过原点(3) p : 一个四边形是矩形,q : 四边形的邻边相等【答案】(1)∵p : 2x =或3x =, q : 2x =∴p q ⇒/且q p ⇒,∴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p q ⇒且q p ⇒,∴p 是q 的充要条件;(3)∵p q ⇒/且q p ⇒/,∴p 是q 的既不充分条件也不必要条件.【变式2】判断下列各题中p 是q 的什么条件.(1)p :0a >且0b >, q :0ab >(2)p :1>y x , q : x y >. 【答案】(1)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0a >且0b >时,0ab >成立;反之,当0ab >时,只要求a 、b 同号即可.∴必要性不成立.(2)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yx 在0y >的条件下才有x y >成立. ∴充分性不成立,同理必要性也不成立.【变式3】设甲,乙,丙是三个命题,如果甲是乙的充要条件,丙是乙的充分非必要条件,那么丙是甲的( ).A 、充分非必要条件B 、必要非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 ;【解析】由已知有甲⇔乙,丙⇒乙且乙⇒/丙.于是有丙⇒乙⇒甲,且甲⇒/丙(否则若甲⇒丙,而乙⇒甲⇒丙,与乙⇒/丙矛盾) 故丙⇒甲且甲⇒/丙,所以丙是甲的充分非必要条件.例2. (2015 天津)设x R ∈ ,则“21x -< ”是“220x x +-> ”的(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2|1x -<的解集为(1,3),220x x +->的解集为(,2)(1,)-∞-+∞,故|2|1x -< 是220x x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

【总结升华】①先对已知条件进行等价转化化简,然后由定义判断;②不等式(解集)表示的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借助集合间的关系判断. 举一反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394804例2】【变式1】已知p :0<x<3,q :|x-1|<2,则p 是q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q :|x-1|<2,解得-1<x<3,亦即q :-1<x<3.如图,在数轴上画出集合P=(0,3),Q=(-1,3),从图中看P Q , p ⇒q ,但q ⇒/p ,所以选择(A ).【变式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若a ,b ,c ∈R ,则“ax 2+bx +c ≥0”的充分条件是“b 2-4ac ≤0”B . 若a ,b ,c ∈R ,则“ab 2>cb 2”的充要条件是“a >c ”C . 命题“对任意x ∈R ,有x 2≥0”的否定是“存在x ∈R ,有x 2≥0”D . l 是一条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若l ⊥α,l ⊥β,则α∥β【答案】 (1)对于选项A若a ,b ,c ∈R ,当“ax 2+bx +c ≥0”对于任意的x 恒成立时,则有:①当a =0时,b =0,c ≥0,此时b 2-4ac =0,b 2-4ac ≤0成立;②当a >0时,b 2-4ac ≤0.∴“ax 2+bx +c ≥0”是“b 2-4ac ≤0”充分不必要条件,“b 2-4ac ≤0”是“ax 2+bx +c ≥0”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项A 不正确.(2)对于选项B当ab 2>cb 2时,b 2≠0,且a >c ,∴“ab 2>cb 2”是“a >c ”的充分条件.反之,当a >c 时,若b =0,则ab 2=cb 2,不等式ab 2>cb 2不成立.∴“a >c ”是“ab 2>cb 2”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项B 不正确.(3)对于选项C结论要否定,注意考虑到全称量词“任意”,命题“对任意x ∈R ,有x 2≥0”的否定应该是“存在x ∈R ,有x 2<0”.故选项C 不正确.(4)对于选项D命题“l 是一条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若l ⊥α,l ⊥β,则α∥β.”是两个平面平行的一个判定定理.故答案为:D【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394804例3】【变式3】设x R ∈,则条件“2x >”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为( )A.1x >B.1x <C.3x >D.3x <【答案】A【变式4】(2016 德州一模)已知p :“直线l 的倾斜角4πα>”;q :“直线l 的斜率k>1”,则p 是q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p :“直线l 的倾斜角4πα>”,则直线l 的斜率k=tan α>1或k <0; q :“直线l 的斜率k >1”,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选B 。

类型二:充要条件的探求与证明例3. 设x 、y∈R,求证:|x+y|=|x|+|y|成立的充要条件是xy≥0.【解析】(1)充分性:若xy=0,那么①x=0,y≠0;②x≠0,y=0;③x=0,y=0,于是|x+y|=|x|+|y|如果xy >0,即x >0,y >0或x <0,y <0,当x >0,y >0时,|x+y|=x+y=|x|+|y|.当x <0,y <0时,|x+y|=-(x+y)=-x+(-y)=|x|+|y|.总之,当xy≥0时,有|x+y|=|x|+|y|.(2)必要性:由|x+y|=|x|+|y|及x 、y∈R,得(x+y)2=(|x|+|y|)2,即x 2+2xy+y 2=x 2+2|xy|+y 2,|xy|=xy ,∴xy≥0.综上可得|x+y|=|x|+|y|成立的充要条件是xy≥0.【点评】充要条件的证明关键是根据定义确定哪是已知条件,哪是结论,然后搞清楚充分性是证明哪一个命题,必要性是证明哪一个命题.判断命题的充要关系有三种方法:(1)定义法;(2)等价法,即利用A B ⇒与B A ⌝⇒⌝;B A ⇒与A B ⌝⇒⌝;A B ⇔与A B ⌝⇔⌝的等价关系,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3)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判断,若A B ⊆,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或B 是A 的必要条件;若A=B ,则A 是B 的充要条件.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a, b, c 都是实数,证明ac<0是关于x 的方程ax 2+bx+c=0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的充要条件.【答案】(1)充分性:若ac<0,则Δ=b 2-4ac>0,方程ax 2+bx+c=0有两个相异实根,设为x 1, x 2, ∵ac<0, ∴x 1·x 2=ac <0,即x 1,x 2的符号相反,即方程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 (2)必要性:若方程ax 2+bx+c=0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设为x 1,x 2,且x 1>0, x 2<0,则x 1·x 2=ac <0,∴ac<0 综上可得ac<0是方程ax 2+bx+c=0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的充要条件. 【变式2】求关于x 的方程ax 2+2x+1=0至少有一个负的实根的充要条件.【答案】(1)a=0时适合.(2)当a≠0时,显然方程没有零根, 若方程有两异号的实根,则必须满足100440a a a ⎧⎪<⇒<⎨⎪∆=->⎩; 若方程有两个负的实根,则必须满足102001440a a aa ⎧>⎪⎪⎪-<⇒<≤⎨⎪∆=-≥⎪⎪⎩综上知,若方程至少有一个负的实根,则a≤1;反之,若a≤1,则方程至少有一个负的实根,因此,关于x 的方程ax 2+2x+1=0至少有一个负的实根的充要条件是a≤1类型三:充要条件的应用例4.已知221:|1|2,:210(0),3x p q x x m m --≤-+-≤>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m 的取值范围.【答案】9m ≥【解析】由22210(0)x x m m -+-≤>解得11m x m -≤≤+ 又由1|1|23x --≤解得210x -≤≤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012,110m m m >⎧⎪-≤-⎨⎪+>⎩或012,110m m m >⎧⎪-<-⎨⎪+≥⎩解得9m ≥【点评】解决这类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应尽量运用集合法求解,即先化简集合A 、B ,再由它们的因果关系,得到A 与B 的包含关系,进而得到相关不等式组,解之即可.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命题p :1-c <x <1+c (c >0),命题q :x >7或x <-1,并且p 是q 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则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0<c ≤2【解析】命题p 对应的集合A ={x |1-c <x <1+c ,c >0},同理,命题q 对应的集合B ={x |x >7或x <-1}.因为p 是q 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所以A B ⋂=∅或A 不是B 的子集且B 不是A 的子集,所以1117c c -≥-⎧⎨+≤⎩,①或1117c c +≥-⎧⎨-≤⎩,②,解①得c ≤2,解②得c ≥-2,又c >0,综上所述得0<c ≤2.【变式2】已知p :A ={x ∈R |x 2+ax +1≤0},q :B ={x ∈R |x 2-3x +2≤0},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答案】-2≤a ≤2【解析】B ={x ∈R |x 2-3x +2≤0}={x |1≤x ≤2},∵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 q ⇒,即A B ,可知A =∅或方程x 2+ax +1=0的两根要在区间[1,2]内 ∴Δ=a 2-4<0或01224210110a a a ∆≥⎧⎪⎪≤-≤⎪⎨⎪++≥⎪++≥⎪⎩,得-2≤a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