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创新能力研究
威海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
威海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原创版】目录1.威海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的背景和意义2.威海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的具体内容3.威海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的实施情况和效果4.威海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的未来发展方向正文一、威海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越来越高,而专业技术人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提升也成为了关键性因素。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我国各地陆续推出了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的培训项目,威海市也不例外。
威海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应运而生,旨在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推动威海市各行业的持续发展。
二、威海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的具体内容威海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提高职业素养,使其更好地为社会和企业服务。
2.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通过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更多新思路和新成果。
3.信息技术与大数据:教授专业技术人员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大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
4.团队协作与领导能力: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使其在团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跨学科知识与行业动态:拓展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面,使其了解各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三、威海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威海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自实施以来,得到了各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响应。
通过参加培训,许多专业技术人员在业务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得到了提升,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同时,威海市还对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的培训质量和效果进行了严格的评估和监督,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四、威海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的未来发展方向面对未来,威海市将继续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的投入和支持,不断完善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
同时,威海市还将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和更新培训内容,使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更加贴近实际,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企业。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山东大学(威海)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山东大学(威海)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第一章测试1.节能减排竞赛队员最多为几人( )A:5人B:6人C:8人D:7人答案:D2.节能减排竞赛的主题是以下那一项()。
A:创翼起飞,业成远大B:勇敢顽强,拼搏奉献C:节能减排、绿色能源D:技能出众,生活出彩答案:C3.挑战杯竞赛的评分依据包括哪三个方面()。
A:综合权重B:科学性C:先进性D:现实意义答案:ABCD4.互联网+竞赛项目必须与互联网开发有关()A:对 B:错答案:B5.节能减排竞赛、挑战杯系列竞赛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都是A类竞赛。
()A:错 B:对答案:B第四章测试1.智能+赛道以“智能装备”作为应用背景,涉及机械创新涉及、结构设计、机器人、图像识别处理、物联网等技术领域,综合性较强。
( )A:错 B:对答案:B2.智能+赛道无论哪一个赛项都由初赛和决赛组成。
()A:对 B:错答案:A3.在智能物流搬运决赛阶段智能搬运机器人和桥梁结构设计两个项目分别单独竞赛。
()A:对 B:错答案:B4.生活垃圾智能分类机构只能使用电驱动,电池供电即可,最高电压不做限制。
()A:错 B:对答案:A5.智能配送无人机项目竞赛过程中必须全程自主飞行完成任务。
()A:对 B:错答案:B第二章测试1.电子设计竞赛题目设计的内容比较广泛,几乎涵盖了信息技术类各领域的内容。
()A:错 B:对答案:B2.电子设计竞赛每年都是由省赛+国赛构成。
()A:错 B:对答案:A3.0欧电阻因为不含有电阻,所以不可以作为提供回流路径。
()A:对 B:错答案:B4.电容的作用是用来隔直流,通交流。
()A:对 B:错答案:A5.数字万用表可以用来测量电容、电流、电压和三极管。
()A:对 B:错答案:A第五章测试1.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作品中不能采用智能技术、数字技术和5G+技术等,只能使用机械结构来完成。
()A:错 B:对答案:A2.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中包含有适时公布的企业奖学金主题。
威海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威海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在这个大背景下,威海市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旨在整合各类创新资源,提高科技创新效率,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一、威海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背景和意义(一)背景威海市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沿海城市,一直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然而,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资源分散、创新协同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科技创新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因此,建设一个综合性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需求。
(二)意义1、整合创新资源通过平台的建设,可以将分散在各个领域和机构的科技资源进行整合,包括科研设备、人才、技术成果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利用。
2、提高创新效率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减少创新过程中的繁琐环节和重复工作,提高创新的效率和成功率。
3、促进成果转化搭建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桥梁,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4、增强创新协同促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创新合力,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二、威海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的功能定位(一)信息服务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科技政策、市场动态、技术需求等信息,帮助企业和科研机构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把握创新机遇。
(二)技术研发服务整合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力量,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支持,解决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三)技术转移服务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和转化,为技术供需双方提供对接服务,推动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四)创新创业服务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孵化、资金支持等服务,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五)知识产权服务提供知识产权申请、保护、运营等方面的服务,增强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和保护能力。
(六)科技金融服务搭建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之间的沟通平台,为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和金融产品,解决企业创新的资金难题。
威海市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研究
/ 海 市 产 学 研 合 作 创 新模 式 研 究/ 威
威海 市产学 研合作 创新模 j 研究 j c
汤 占胜
( 海 市对 外科 技 交流 中心 ) 威
摘
要 :本文针 对威海 市 自主创新基 础较 差 , 自主创 新 资源严重 不足 的现状 ,探 索有 效的产 学研合 作创新
开放 、宜 居 、幸福的现代化新威海 ”建 设 。
一
企业数 量少 ,一定程 度上影 响 了合作 的层 次 。另外 , 由于在 威高 校 、科研 院所少 ,没有 省级 以上的科研 机 构 ,高层次人 才不 足 。企业 对产学 研合作认 识不足 。
、
威海 市产 学研合作现状
产学 研合作 环境 日渐优化 。2 0 年 出 台了 《 于 许多企 业缺乏 长期投 入 、风 险投资 意识 。很 多企业都 07 关 全 面推动产 学研合作 创新工 作 的若 干意见 》,2 0 年 把产学 研独立 于全 面营销之 外 ,产 学研合作 往往 只是 08 出台了 《 于加 快 “ 区”建设 提高 自主创新 能力 的 研发部 门的责 任 ,难 以形成 促进产 学研合作 的合力 。 关 三 实施 意见 》,围绕 打造高层 次人 才聚集 区 、产 学研结 对产学 研合作 创新投入 不足 。政府层 面在产 学研上投
合 密集 区、科 技成 果转化 汇集 区出 台了一系列 优惠政 入 了很 多 的财 力人力 物力 ,高校 、科 研 院所 产学研合 策 。 同时 ,定期与 高校举 办产学 研对接 会 ,为企业 和 作机制 不健全 ,组织 专家 、教授来 考察 、洽谈 的前期
高校 院所开辟 了畅通的产学研合作渠道 。 费用 ,大部分 由地方政 府部 门承担 。而作为合 作主体 多层 次产学研 合作 平 台初步形 成 。建 立 了 中科 院 的企业 由于资 金紧张 、投融 资能力 不足 的问题 ,影 响 山东 技术转 化 中心威 海 中心 、哈工 大威 海技术转 化 中 心 、山大威海 技术转 化 中心 三个 高层次 的转化 中心 , 了企业在产学研方 面的投入 。 三 、坚持三个 结合 ,创建 具有 区域 特产学研合作 给予适当 的经费倾斜 。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与措施
技术 ,开发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 、 领 先于同行业 的核心技术和能够引 领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不断提高企 业的核心竞争力 。 四、用高科技和先进适用技 术改造传统产业 ,调整优化产业 结构 。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用以 信息技术为代表 的高技术嫁接改
_ 山企管 0. 曩 东业理26 0 3
维普资讯
造传统产业 ,加快传 统产业高新 易市场及其 网络建设 ,实现资源 化进 程 是 我 市 的 一 项 重 要 任 务 。 共享。同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 优 要按照以信息化带 动工业化发展 化 和改善 知识 产权保护 环境 , 切 的总体思路 ,针对传统 产业 中存 实保 护知识 产权所有人 的权益 , 在 的 自动化程度低 、 工艺落后 、 能 提高知识 产权保护水平 ,积极协 耗高和效益低的问题 ,继续选择 调解决知识产权纠纷 , 规范竞争 , 机械 、 E、 化: 轻工 、 纺织 、 电力等主 并且充分运用调控手段 ,引导和 要行业 ,推动传统行业向管理方 支持创新发 明工作 ,重点做好 以 式 系统化 、 创新过程 电子化 、 生产 下几个方 面 :一是继续加大对 申 过程 自动化 、商务运营网络化方 报专利的资金扶持力度 ,鼓励创 向发展 ,以优化我市传统产业结 新创造 ;二是继续将拥有 自主知 构, 提升产业层次 , 切实促进经济 识产权作为科技立项 、 科技奖励 、 增长方式 的转变。加大先进节能 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 、高新技术企 降耗 技术 、清 洁 生 产 技术 推 广 力 业 、 科技 型中小企业确立 、 认定和 度 ,重点建设一批资源节约综合 评审的重要条件 ;三是建立知识 利用项 目,建立一批循环经济型 产权创造激励机制 ,在技术人员 收入分配 奖励和技术职 企业 ; 发展一批综合利用型产品 , 的考核 、 限制淘汰一批浪费资源 、污染环 务晋升等方面 ,将知识产权工作 业绩作为重要指标。 境的落后工艺 、 技术和设备 。 五 、 施 知识 产 权 战 略 , 强 实 加 六、 加大品牌培植 力度 , 大力 知识 产 权 的 管理 与 保 护 。 全 面贯 实施“ 品牌 工业” 发展战略。品牌 名 彻落实 《 山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 是企 业 的灵魂 。要 按 照 “ 牌 产 要 》 加快我市 “ , 国家 知识 产权试 品 、 品牌企业 、 品牌 行业 、 品牌工 点城市” 建设步伐 。搭建知识产权 业” 的发展方 向 , 面实施 “ 全 品牌 战略。以企业技术开发中心 信息平 台,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交 工业”
提升城市品质内涵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发展导向、发展动力、发展环境上全面发力。
建设质量城市、知识产权城市、信用城市,进一步强化重质量创品牌的导向,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优化整体营商环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重点。
2018年年初威海市及下辖的荣成市同时荣获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我们又迅速启动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三项工作一并研究、一并部署、一并落实,实现“三城联创联建”,擦亮“质量威海”“创新威海”“信用威海”的城市名片,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和环境保障。
一、推进“质量威海”建设,把高质量发展的导向融入城市血脉质量城市是高质量发展的直接体现,产品和服务质量直接决定着发展质量,拥有品牌的多少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张海波加直接体现着城市形象,执行标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区域发展层次。
目前,威海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5件、山东省著名商标133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9个、山东名牌产品247个、山东省服务名牌88个,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技术标准、产品服务走向世界。
去年我市新增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77项、行业标准53项,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掌握标准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威海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是基于良好质量工作基础之上自我加压,通过建设质量强市,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质量标杆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美誉度的知名品牌,把规模优势、质量优势转化为价值优势和效益优势,让质量与品牌成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可靠保证;通过建设质量强市,为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优质工程、优质服务,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让全社会分享到更多的“质量红利”。
坚持产业为王、项目为王、企业为王,强化企业在质量强市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只有企业发展质量提高了,质量强市建设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我们注重引导企业强化“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将“工匠精神”注入企业文化,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体现到高端化产业发展上,体现到高质化项目实施上,体现到高效益企业培育上。
威海发展趋势
威海发展趋势威海是山东省的一个重要的沿海城市,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
近年来,威海经济持续发展,并且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下面将就威海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威海在经济方面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过去,威海主要依靠渔业和轻工业为主要经济支柱,但近年来,威海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随着威海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威海的工业和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同时,威海还加大了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扶持力度,逐渐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主导的新兴产业集群。
这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于威海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次,威海在旅游业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威海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度假。
近年来,威海还积极推进旅游业的升级和转型,将旅游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形成了以旅游为主导的综合经济体系。
威海依托海洋资源,开发了一系列的海洋旅游项目,如海洋公园、海洋主题酒店等。
这些举措进一步推动了威海旅游业的发展,并为威海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能。
再次,威海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威海位于黄海之滨,生态环境资源得天独厚,而且威海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威海致力于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大力实施海洋生态治理,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推进海洋生态修复和资源恢复,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威海还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注重能源的清洁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些措施为威海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威海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威海市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建设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和孵化器。
威海还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
这种科技创新的推动将进一步提升威海的经济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为威海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综上所述,威海正处于一个向好的发展趋势当中。
关于推进威海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工作的思考
为威海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区、石岛新港扩建等涉海工程项 目 稳步 处在由低到高的转型发展期 ,亟须政府 境等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虽然全市各 级对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
( 一)从海洋渔业看。威海市建立 推进。2 0 1 2 年,海洋工程建筑业实现增 在规划、技术 、人才、资金 、制度和环
银根 、 控制流动性的形势下,不管是采 的项目列入重点支持范围,给予连续扶 制。发挥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工 用新技术 、 新项目的新建企业,还是通 持 ,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优化和加 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对海洋经济创
过技术改造实现转型的传统企业 ,均缺 快增长。 乏金融部门和担保机构的支持 。上市、
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营造海洋经 重吨 ,生产船段 4 6 万吨 ,实现增加值 低,使海洋渔业特别是海珍品养殖业处
济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抓手 ,做大产业 , 6 8 亿元,同比增长4 . 5 % 。 增强实力,提升海洋经济发展的水平和
档次。
一
于较低的发展层次,不利于整个产业的
( 二 )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
威海 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 ,中 6 2 0 0 万吨 ,比上年增长 1 3 . 1 %,其中集 品多、长面接陆, 装箱吞吐量 8 8 . 4 万标箱 ,增长 l 3 . 4 % 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初 是中国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和中国北方 海 洋交通 运输 业全年 实现 增加 9 1 亿 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的 “ 四
了全国最大的海带养殖基地、水产品加 加值3 9 . 8 亿元,同比增长1 0 . 5 % 。
工基地,全省最大的海参养殖基地和鲍
鱼、牡蛎、河豚鱼、虾夷扇贝、石鲽养
二 、威海 市海洋经济发展 面
威海经济分析报告
威海经济分析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威海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以了解该地区的经济潜力和发展趋势。
基于可靠的数据和分析,本报告将提供对威海市经济的全面评估和展望。
威海市概况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的东南端,东临渤海,是山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
威海市总面积近550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00万。
作为沿海城市,威海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拥有富饶的自然资源和发展的条件。
威海市的产业结构威海市的主要产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和渔业。
制造业制造业是威海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威海市拥有一批重点企业,涵盖了多个领域,如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船舶制造等。
这些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威海市制造业的壮大。
服务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威海市的服务业也逐渐崭露头角。
金融业、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都是威海市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消费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农业和渔业威海市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渔场资源,农业和渔业在威海市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威海市的农产品有瓜果蔬菜、水产品等,深受市场青睐。
威海市的经济特点对外贸易作为沿海城市,威海市具有发达的港口和海运物流体系,拥有便利的对外贸易条件。
威海市的对外贸易额连年增长,出口产品涉及汽车、电子设备、纺织品等多个领域。
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威海市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提高经济竞争力。
通过引进国内外优质企业和项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威海市经济转型发展。
开放型经济威海市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开放,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促进了经济发展。
威海市积极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为本地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威海市的经济发展趋势产业结构优化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威海市将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力度。
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威海市将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加强创新能力威海市将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威海市文登区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
威海市文登区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随着中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越来越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威海市文登区作为山东省的一个重要农业区,一直致力于推动农业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文登区也积极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将从威海市文登区农业现状和挑战、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概念和意义、文登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实践和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威海市文登区农业现状和挑战威海市文登区位于山东半岛东北端,东临黄海,南依崂山,北靠长岛。
文登区是一个以农业和渔业为主的县级市,农业产业发达,农产品质量优良,是山东省的重要农业产区之一。
但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产品品牌建设不够,农业经营主体缺乏等。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概念和意义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指政府、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等各方参与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提供生产要素、技术支持、信息服务和市场推广等服务,以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实现农村全面振兴的一种新模式。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引入社会化服务,可以提供农业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促进农产品流通。
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提供市场推广、销售渠道等支持,帮助农产品走出农村,拓展销售渠道。
3.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引进企业和资本参与农业产业,推动农村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4.提高农民收入。
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增效增收,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威海市文登区在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进社会资本支持农业产业发展。
文登区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和企业合作,成立了一些农业投资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模式帮助农民增收,推动农业产业发展。
威海研究报告
威海研究报告威海研究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威海市的基本情况、经济发展、政府政策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对威海市的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威海市作为中国重要的沿海城市,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
近年来,威海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尤其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突出。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发展、吸引外资和提高创新能力。
未来,威海市应进一步加大对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加强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
一、引言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的东部,是中国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
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威海市具备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优势。
二、威海市的基本情况威海市总面积XXXX平方千米,总人口XXXX人。
威海市辖区分为X个市辖区,X个县级市,X个县。
威海市的交通便利,拥有XX个港口,XX个机场,XX条高速公路。
三、威海市的经济发展近年来,威海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2019年,威海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XXXX亿元,比上年增长X.X%。
威海市主要产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
制造业是威海市的主导产业之一,尤其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新材料方面具有竞争力。
服务业也发展迅速,特别是旅游、金融和文化创意产业领域。
农业方面,威海市以水果、蔬菜和海产品等农产品著称。
四、政府政策和扶持措施为鼓励企业发展和吸引外资,威海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
例如,减免企业税收、提供资金支持、引进高技术人才等。
政府还加强了与企业和高校的合作,提高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
五、展望与建议威海市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威海市应进一步加大对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同时,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加强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威海市还可以加强与周边城市和国际市场的合作,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结论:威海市作为中国重要的沿海城市,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
近年来,威海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尤其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突出。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数字威海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数字威海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威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2.30•【字号】威政字〔2021〕54号•【施行日期】2021.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数字威海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各区市人民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综保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单位:现将《数字威海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4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威海市人民政府2021年12月30日数字威海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数字威海建设,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优势,根据《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威海市“十四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主动顺应和抢抓数字化时代的新趋势新机遇,遵循城市运行和发展规律,紧扣产业现代化、城市国际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绿色化、治理现代化“五化任务”,立足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生态“五大领域”,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数字赋能为核心,以跨界融合为重点,以关键支撑、高效协同、智能便捷、普惠均衡为目的,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全方位建设现代化城市智能体,初步形成数字经济规模化、数字治理常态化、数字生活品质化的新发展格局,为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原则。
1.统筹全局,整体发展。
按照全市“一盘棋、一体化”建设思路,做好城市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发展顶层设计,加强全局性谋划和全域性统筹,强化标准和规范引领,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统筹推进全市数字化基础设施、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和一体化城市运行指挥平台等共性支撑平台建设,促进数据汇聚、系统融合、应用协同,一体化推进数字威海建设。
2024年威海市社科课题
2024年威海市社科课题2024年威海市社科课题是一项关于威海市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项目。
本课题旨在深入分析威海市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探讨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威海市作为山东省的重要城市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
近年来,威海市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建设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威海市面临着许多发展问题和挑战,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人口老龄化等。
因此,深入研究威海市社科课题,对于推动威海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本课题将对威海市的经济发展进行研究。
威海市作为山东省的经济增长极,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研究将围绕威海市的产业结构、创新能力、企业发展等方面展开,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挑战,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威海市的经济发展。
其次,本课题将关注威海市的社会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问题也逐渐凸显。
研究将重点关注威海市的社会治安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等,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为威海市的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本课题还将对威海市的文化和教育进行研究。
文化和教育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培养人才、传承传统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将围绕威海市的文化产业、文化教育资源、文化创新等方面展开,探讨如何促进威海市的文化和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最后,本课题将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问题,更重要的是为威海市的发展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
政策建议将根据研究结果和威海市的实际情况提出,旨在帮助威海市解决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2024年威海市社科课题将全面研究威海市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通过深入分析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帮助威海市实现更好、更可持续的发展。
这项课题的研究成果将对威海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浅谈威海市经济发展规划
浅谈威海市经济发展规划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是中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近年来,威海市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并制定了经济发展规划,以推动威海市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对威海市经济发展规划进行浅谈,探讨其重要性、目标、战略和前景。
一、威海市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性经济发展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蓝图和路线图,对于实现经济繁荣、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威海市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旨在提高城市整体竞争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推进产业升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
二、威海市经济发展规划的目标1. 提高城市竞争力:威海市经济发展规划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城市的竞争力,通过加强产业布局、优化企业环境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来到威海市投资和生活。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个现代化城市,威海市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
经济发展规划的目标之一是加强城市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运输、供电、通信等服务水平。
3. 改善生态环境:威海市作为一座沿海城市,保护海洋和改善环境质量非常重要。
经济发展规划将致力于减少污染排放、提高水质和空气质量,保护威海市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4. 推进产业升级:威海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经济发展规划将努力推动产业升级,发展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5.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经济发展规划的最终目标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的工资收入、教育水平和医疗保障,使每个人都能分享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三、威海市经济发展规划的战略1. 优化空间布局:威海市经济发展规划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逐步推进城市建设的内涵发展,注重发展特色产业、创新科技和现代服务业,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
2. 加强创新驱动:威海市经济发展规划将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创业创新,积极引进高科技项目和高级人才,加强科技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驾创新之舟,谱青春华章——记威海市城里中学第十届信息技术暨创客节
——记威海市城里中学第十届信息技术暨创客节/罗志丹 /张 伟 尹 翔本届信息技术暨创客节以“驾创新之舟,谱青春华章”为主题,旨在通过系列活动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在“新领域”中秉承“新思路”,创造“新成果”。
学校着重培养学生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此次活动共分为校园微电影展播、科创作品展示、校本课程及社团活动展示和现场竞赛四个展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引得学生频频驻足、流连忘返。
山东省威海市城里中学(下文简称“学校”)始建于1403年,前身为威海卫儒学明伦堂,是一所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学校。
学校曾荣获“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卓越学校”“教育部全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学校”“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先进单位”“威海市特色学校”“威海市先进学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驾创新之舟,谱青春华章校园微电影展播对于学生来说,电影一直被冠以“高大上”的称呼,似乎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保持着很远的距离,称得上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但在本次活动中,这一“厚障壁”被彻底打破,电影这种艺术形式走进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在校园微电影展播活动的筹备期,学校信息技术组、美术组、音乐组的老师通力协作,在充分调动学生创作热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了微电影的剧本创作、舞台设计、素材录制及后期剪辑等全部环节。
经层层选拔筛选,其中《爱自己 爱生活——远离网络暴力》《低碳校园 从我做起》等多部微电影作品在活动现场展播,观影学生沉浸其中,掌声雷动,不绝于耳。
科创作品展示点燃创新之火,赋能科技之梦。
科创作品展示区共分为三个子展区,分别为科技创新发明、科学幻想绘画和科技创意。
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业务分管副校长的牵头下,学校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组建了专门的业务团队,多次选派优秀教师队伍前往北京、上海等地参与交流学习活动,汇聚各地的先进经验,形成了以“传、帮、带”为主要特色的创新培养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个人潜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赋能,在学生心中种下科技报国的种子。
威海对学生的欧易升学体系
威海对学生的欧易升学体系1. 引言威海市作为中国山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了提高学生的升学率和就业竞争力,威海市教育部门引入了欧易升学体系。
本文将介绍威海对学生的欧易升学体系,包括其背景、目标、内容和效果。
2. 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教育已经成为人们追求成功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威海市作为一个教育强市,意识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升学率的重要性。
因此,威海市决定引入欧易升学体系,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培养更具竞争力的人才。
3. 目标威海对学生的欧易升学体系旨在帮助每个学生实现个人潜能,并为他们提供更多选择机会。
具体目标包括: - 提高学生成绩: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 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启发式教育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增强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团队合作、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
- 提高升学率: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帮助他们进入理想的高等教育机构。
4. 内容威海对学生的欧易升学体系包括以下内容:4.1 教育资源优化威海市通过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和培训水平,改善学校设施和教室条件等方式,优化教育资源。
同时,鼓励优秀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以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4.2 教育教学改革威海市推动传统的课堂教学向探究式、实践性和启发式转变。
鼓励学校开展科研项目、创新实验室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威海市还加强与高等教育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
4.3 个性化教育威海市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校和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例如,开设不同方向的选修课程、设置专门的辅导班或俱乐部等。
4.4 升学指导威海市为学生提供全面、专业的升学指导服务。
这包括: - 提供大学招生政策解读和选课指导。
- 组织大学宣讲会和校园开放日。
威海海洋工作总结报告
一、前言近年来,威海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紧紧围绕海洋经济发展这一核心,全面加强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威海市海洋工作总结如下:二、主要工作及成效1. 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1)加强海洋资源调查与监测。
通过开展海洋资源调查,摸清海洋资源家底,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推进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加大海洋渔业资源养护力度,提高海洋渔业产量;发展海洋能源、海洋工程、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2.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1)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加大海洋污染防治力度,强化海洋生态修复,提高海洋环境质量。
(2)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严格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3. 海洋科技创新(1)加大海洋科技研发投入。
支持海洋科技研发平台建设,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2)培养海洋科技人才。
加强海洋科技人才培养,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4. 海洋法治建设(1)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海洋法律法规,规范海洋开发利用行为。
(2)加强海洋执法监管。
加大海洋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等违法行为。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1. 存在问题(1)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矛盾突出。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破坏。
(2)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海洋科技研发投入不足,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2. 建议(1)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优化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
(2)加大海洋科技研发投入,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
(3)加强海洋法治建设,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保障海洋资源安全。
四、展望未来,威海市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强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法治建设,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力量。
威海新区发展前景
威海新区发展前景威海新区位于山东省威海市,是山东半岛北部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区域。
威海新区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以下将从政策支持、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和城市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威海新区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
2018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为威海新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威海新区还得到了山东省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引进外资、优化营商环境等一系列举措,为威海新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其次,威海新区具备了良好的经济增长潜力。
作为威海市的新兴经济增长极,威海新区的产业结构多样化,涵盖了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众多行业。
这些行业在国内外市场都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威海新区通过不断引进优质企业和项目,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将成为威海市乃至山东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再次,威海新区将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随着经济的发展,威海新区将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从资源优势向创新驱动转型。
这将不仅提升威海新区的产业链水平和附加值,还将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威海新区将加快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质。
威海新区计划建设成为集商务、居住、生态、文化等多元化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
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等一系列举措,威海新区将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进驻,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威海新区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政府的政策支持、经济增长潜力、产业升级转型和城市建设的加快推进,都将为威海新区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威海新区将成为威海市乃至山东省的新的经济增长极,为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改革开放30年系列调研报告-山东威海
(高举旗帜科学发展·——改革开放30年系列调研报告(7))充分利用区位比较优势以对外开放总揽发展全局——山东省威海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课题赴山东省威海市调研组《人民日报》(2008年11月3日)【提要】地处开放前沿的威海,优势在开放、潜力在开放、出路在开放、希望在开放。
30年来,无论形势怎么变,他们都坚持把开放作为一切工作的总抓手,坚持把对外开放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上,以开放总揽发展全局,以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发展、促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编者按:改革开放30年来,山东省威海市充分利用区位比较优势,向解放思想要出路,坚持把开放作为一切工作的总抓手,以对外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发展、促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如今,在沿海开放城市中,曾被称为“小弟弟”的威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值得欣喜的是,威海的发展并非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
通过大力发展对韩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培育特色产业以及不断促进机制创新,威海成功将区位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强势和发展强势,走上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之路。
威海的实践鲜活地证明,只有秉承改革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开放的胸怀、创新的思路、发展的方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的主要变化和取得的巨大成绩山东威海在地级市成立之前,国家投资很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1978年,威海地区生产总值9.54亿元、财政收入1.0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9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只有53.1元。
到1987年建市时,威海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到34.24亿元,财政收入2.4亿元。
改革开放特别是地级威海市成立以来,全市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07年与1987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在山东的位次由第十三位上升到第九位;财政收入增长64.2倍,由第九位上升到第七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6.3万元和3267元,在山东省的位次均由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
基于产学研合作的企业技术需求挖掘调查研究——以威海市为例
种产学研合作供需方完全颠覆传统实现逆向化。
- 6 -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26 期
2020 年 9 月
江苏科技信息 · 科技战略研究
No.26
September,2020
转变二:产学研合作出现由“点对点单一合作方
步法”和系统技术需求挖掘“EEDS 法”的思考维度、出
从创新合作看
所调研的企业创新合作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三个
转变”
。
发点、过程设置、落脚点,在全面了解企业的科技创新
转变一:产学研合作出现由“传统科研供给方”向
现状全貌后,找出存在的发展症结、问题瓶颈,提出解
“多元科研供给方”转变的情况。随经济社会发展,企
的工程,是一个发现需要和满足需要的繁琐复杂过
告同时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
程。该经营行业所涉范畴可能存在技术需求挖掘难、
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
技术供需匹配差、项目成果定价难、市场交易环节多、
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需要明确的是,结
服务机构生存难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现状,国
围的,只是需要生产装备的改造升级、更新换代而已。
项目筛选、定向委托、联合攻关、人才培育”的合作模
为辨别企业提出技术、项目需求的真伪性、有效
式,充分挖掘高校院所优质科研资源,有效解决企业
性,根据技术项目是否处于国际前沿、国内是否突破、
在产品制造、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科研
与同类产品的竞争优势、产业化预期效果、市场需求
设置、落脚点及产学研合作政策支持、落实保障等方面,通过向威海市企业发放征集表和实地走访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海市创新能力研究
摘要:创新,在国家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威海市为例,剖析创新资源相对不足的现状,提出应加大力度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
关键词:创新力产学研合作
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在国家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
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2006年1月,胡锦涛主席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强调,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加强对产学研结合的支持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促进技术创新的共同选择,也是我国探讨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国民经济发展道路的传承和延伸。
近年来,威海市高度重视创新,以自主创新为第一动力,全力推进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威海”。
现以威海市为例,探索自主创新模式。
1 目前威海市自主创新基础状况
威海目前与中科院、山东大学、哈工大、北京化工大学等11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14家产学研战略联盟单位。
与四川大学、创投公司合作成立了威海工程技术研究院,共同打造创新技术孵化和中试基地。
截至目前,威海市省院士工作站累计达到19家,进站院士39人,院士工作团队达到140余人。
威海企业先后与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成立研发中心、实验室或检测中心共签订各类产学研合作协议600多项。
2012年威海市启动实施了第五个“自主创新年”活动,安排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环境优化工程”、“新兴产业倍增工程”、“千项重点技术创新工程”等自主创新活动26项,进一步发挥自主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可见,威海市产学研合作自主创新环境良好,产学研合作的多层次平台已初步形成。
产学研对企业的自主创新也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2 存在的不足
威海市产学研合作自主创新存在的不足方面主要为产学研主体基础条件不容乐观。
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较弱。
威海市高校、科研院所少,只有没有省级以上的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不足。
目前,威海只有山大威海分校,
哈工大威海分校两所高等院校。
(2)自主研发主体企业相对较少。
产学研中“产”方面相对不足。
威海市企业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大型企业少,能够承接国家级重大项目的企业数量少。
(3)企业对产学研合作创新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由于威海市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许多企业缺乏长期投入、风险投资意识,难以形成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合力。
(4)科研院所不够多。
威海市虽与中科院、山东大学、哈工大、北京化工大学等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战略联盟,开展了全方位的科技合作,也成立了技术转化中心,但其科研成果仍显不足,仍赶不上整个经济发展的步伐,相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仍是供不应求。
“研”方仍待发展。
(5)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健全。
产学研主体企业对产学研合作创新投入不足。
威海政府投入了财力、物力、人力,也积极组织专家、教授到威考察、洽谈。
而作为合作主体的企业存在资金紧张、投融资能力不足等问题,影响了企业在产学研方面的投入,从而影响产学研的合作成果。
3 针对现状及不足,创建具有威海区域特色的产学研合作自主创新模式
(1)威海市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威海市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导向作用。
政府建立科技有效支撑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产业技术核心竞争力,包括规划构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突出产业技术创新重点、推动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
由政府牵头,进一步建立健全推动自主创新的工作机制,创新科技体制机制,增强科技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包括建立高效的科技创新资源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和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科技投入保障机制等。
加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协调,形成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
①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
②加大对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的税收激励。
③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金融支持,发展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
扩大科技对外开放,提高科技创新运用能力,包括加强对外科技合作、构建对外科技合作平台,大力引进发展科技服务业。
另外,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推动高技术产业加快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
(2)在企业方面,不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包括以企业为主导组织产业技术研发创新、支持企业建立研发
中心。
要全面提高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认识。
一方面企业之间建立企业需求信息库,与此同时高校院所汇集建立专家项目、成果数据库,实现两者相互对接,互通有无,达到产与研的真正互动,提高产学研合作的实效性。
另一方面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吸收扩充壮大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
要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力度,要使引进的人才尽快转化为技术资源,不断提升发展潜力。
也可在原有人才队伍里选拔有特长、有基础、有潜力的人才到专业技术先进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深造,以降低人才成本,提升人才素质。
(3)在高校及科研院所方面,应进一步健全与地方对接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在确定研究课题及方向时,要注意与市场结合,力争使科研成果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不以做项目为目的,而以做市场的需求项目为导向。
①在高校推行产学研合作式教育。
由学校和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推行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实用型、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真正实行人才的“学为所用,学以致用”,才是关键所在。
②以政府为主,企业、科研院所共同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
以促进教育与科技、经济紧密结合为出发点,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能级提升为导向,其主要目的在于落实人才培养的共性政策、促进信息交流和沟通等。
将威海企业和全国
高校直接链接,搭建起广泛的人才、资源的共享与互动平台,将产学研合作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和水平。
产学研三方当各司其职,紧密合作,以威海的特点和现有产业模式,重点推动电子信息、光电子一体化、新材料、生物与现代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海洋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争取在碳纤维及其制品、生物医疗器械等重点产学研项目上实现突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提升经济发展活力。
积极培育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总之,在政府激励政策指引下,产学研三方紧密合作,共同打造创新型魅力威海。
参考文献
[1]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自主创新[M].人民出版社,2011,7.
[2]杨志敏.威海高新技术发展战略.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