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复习 考研政治易错题详细解析(三)
政治错题知识点归纳总结
政治错题知识点归纳总结为了更好地了解政治知识点,笔者在此对政治错题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以便于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指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运动的、发展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原则,指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2.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包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对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追求、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
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包括对社会矛盾的分析、对社会变革的规律的揭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建设,维护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包括科学发展观,民主法治观,文化自信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法治中国建设。
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发展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 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一场伟大的革命,深入改革的决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法治中国建设。
4.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制度。
考研政治易错题
考研政治复习易错题集萃一、单项选择1(1993年).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A.科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答案:(A)A是理论结论,B是理论基础,C是具体应用。
2(1998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答案:(B)A中研究对象不是以世界的一般规律,C中普适的客观真理本身不符合马克思主义,D中不是从根本上说的。
3.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A.马克思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威廉·配第答案:(B)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答案:(C)5(2008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答案:(D)区别就在于辩证唯物论。
6(1998年).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答案:(D)记住:“宿命论”是用在个人身上的,而此题强调的是事物的发展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即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
7(1995年).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答案:(C)8(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这一古训蕴涵的哲理是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答案:(D)A中实践才是根本尺度,B没有这种说法,无所谓哪种经验更重要,C理性高于感性,感性要上升为理性,只能选D,但要特别注意此题的漏洞,即“直接经验即实践”是错的,直接经验是认识,经验都是认识,而且是感性认识,故此题本身存在问题!9.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通过A.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双向运动实现的B.物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C.精神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实现的D.主体自身的创造性活动所实现的答案:(A)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通过主体对象化,即主体客体化和客体非对象化,即客体主体化双向运动实现的。
考研政治马原经济学部分易错题整理 第三章
考研政治马原经济学部分易错题整理第三章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一般出现在论述题和材料题部分的频率较低,大部分分值都会在选择题和辨析题中出现,因此,对政经部分的选择题练习需要考生在冲刺阶段多加练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易考又易错的选择题,并有详细的命题解析,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预祝大家能够取得好成绩!第三章12.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A.全部预付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B.部分预付固定资本和全部流动资本的周转C.预付资本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D.部分预付流动资本和全部固定资本的周转[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的计算。
由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因而资本周转速度通常是指整个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是预付资本各个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速度。
其计算公式是:预付资本一年中的总周转速度:(一年中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一年中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
因此,生产资本的构成对预付资本总周转的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的比重。
在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所占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慢;反之,流动资本所占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快。
二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
在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所占比重既定情况下,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也就越快;反之,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也就越慢。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14.将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目的是揭示:A.生产资本的构成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B.生产资本的构成对利润率的影响C.生产资本的构成对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D.生产资本的构成对剩余价值率的影响[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按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生产资本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政治备考中易错点总结
政治备考中易错点总结在备考政治考试中,很多考生都会遇到一些难题,错失分数。
本文将从选题、解题角度,总结政治备考中易错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选题上的易错点1. 反常识性问题:政治考试中经常涉及反常识性问题,考生容易陷入常识性思维的误区。
例如,“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这一题目,考生容易想当然地选“是”,而不考虑中国共产党自上而下的改革意义。
2. 混淆概念题:政治考试中会涉及一些概念题,考生容易在概念上混淆。
例如,“政权是一定阶级的统治”这一题目,考生容易不理解“一定阶级”的含义,导致选错答案。
3. 直接猜测:政治考试中会有一些选择题,答案在选项中已经给出,考生容易直接根据选项猜测答案。
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发达资本主义阶段出现的一个新变革阶段”的问题,考生容易通过猜测选择“对”。
二、解题上的易错点1. 忽略关键词:政治题目中常常有一些关键词,掌握这些关键词是解题的关键。
例如,“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考生容易忽略掉“最本质的特征”这一关键词,导致答案选错。
2. 理解偏差:政治题目中会有一些较为抽象的问题,考生容易在理解上有偏差。
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决定了它能否长期坚持下去”,考生容易将“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理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 缺乏论证:政治题目中要求考生给出合理的论证。
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的主要问题”的问题,考生容易直接判断答案,而不给出具体的论证过程。
以上便是政治备考中易错点的总结,希望能帮助考生在备考中避免犯错。
备考政治考试需要注意理解题意、梳理知识、灵活运用,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建议考生多做真题,并结合考试大纲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以增加备考效果,最终取得好成绩。
政治复习 考研政治易错题详细解析(一)
政治复习考研政治易错题详细解析(一)下面是研究生考试网为考生整理的考研政治易错题详细解析(一)5.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这是由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决定的 B.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决定的D.哲学能够使人认识自身的本质决定的[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基本问题提出的依据。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中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
哲学基本问题原理为哲学研究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也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个根本原则。
因此,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页;《大纲解析》第1页。
12.水是万物本原的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西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性观点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朴素结合,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和古希腊哲学关于水、气、火等是万物本原的学说。
“水是万物的本原”是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观点。
水既是实物,又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是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朴素结合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3页;《大纲解析》第2页20.“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这是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宿命论观点[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基本派别的辨别。
政治考试中常见的易错点解析
政治考试中常见的易错点解析政治考试中常见的易错点解析在政治考试中,同学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易错点,这些点看似简单,却往往让人措手不及。
让我来为大家解析一下这些容易引起混淆的问题吧。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之间的区别。
政治理论通常指的是对各种政治现象、政治现象背后的思想和理论进行分析和解释,例如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等。
而政治制度则是指国家政权组织和运作的体系和机制,例如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府的职能和分工等。
在考试中,很多同学容易把这两者混淆,导致对问题的理解和回答出现偏差。
其次,我们来看看“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的区别。
政治体制是指国家的权力机构设置及其权力运作方式的总称,如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体制。
而政治制度则是指国家政权组织和运作的具体体系和机制,如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总体的组织形式和原则,一个是具体的制度和操作方式,理解不清楚往往会在考试中造成解答错误。
另外,还有一个容易引起混淆的概念是“政治学说”和“政治思想”。
政治学说是对政治现象和政治实践进行科学分析和系统总结的理论体系,如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西方政治学说等;而政治思想则是人们在政治实践中对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所形成的理论观念和见解,如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等。
在考试中,混淆这两个概念往往会导致对问题的解答不准确。
最后,让我们来讨论一下“政治政策”和“政治制度”的区别。
政治政策是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制定和执行的一系列行动措施和政策安排,如经济政策、外交政策等;而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组织和运作的具体体系和机制,如选举制度、宪法制度等。
在考试中,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对于正确分析和解答问题至关重要。
通过以上的解析,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政治考试中更加清晰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避免在易错点上犯错。
政治学科需要我们准确理解和掌握各种概念和理论,只有通过深入学习和反复实践,才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4年高考政治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3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2
易错点3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目录01 易错陷阱(4大陷阱)02 举一反三【易错点提醒一】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存在认识误区【易错点提醒二】对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存在认识误区【易错点提醒三】对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存在误区03 易错题通关易错陷阱1: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存在认识误区【分析】1.不能认为公有制为主体就是要使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点评:公有制为主体就是要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不能认为公有制经济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也是推进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点评: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力量。
故观点错误。
3.我国开展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能够巩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点评: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是主导地位,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我国开展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能够巩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而不是主体地位,故说法错误。
易错陷阱2:对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存在认识误区【分析】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经济活动起调控作用的是市场机制,政府无需对经济指手画脚。
点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具有一定调控作用,但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同时某些特殊的产品(如消防等)不能由市场调节,因此,为了经济能更好地运行,需要政府一定的宏观调控,故说法错误。
2. 不能认为建设现代市场体系就是要完善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
点评:依据教材内容,建设现代市场体系就是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
题中观点把“主要”漏掉,因此观点是错误的。
易错陷阱3:对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存在误区【分析】1.不能认为我国当前采取的减税降费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属于财政政策。
考研政治马原易错题解析:联系、发展及规律
考研政治马原易错题解析:联系、发展及规律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2. 广州人在饮食上喜欢追求新异,对菜肴的名称更是讲究。
前几年桌桌流行“发财”(发菜——一种黑绿色藻类植物,没有特殊的食用价值,但对环境保护影响巨大),现在则是逢酒席必上“生财”(生菜)。
吃发菜以求“发财”,吃生菜以求“生财”,从哲学上看这种做法否定了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C.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D.事物的联系的多样性3. 认为“人与人的心灵可以跨越遥远的距离发生感应”,甚至相信“意念移物”,这是:A.承认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的辩证观点B.承认一切皆有可能的可知论观点C.宣称虚幻联系的唯心主义观点D.宣称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存在神秘力量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命题分析] 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可以分为客观联系和主观联系两种基本类型。
客观联系又称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是事物原有的本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主观联系是指人们从某种特定的主观愿望和目的出发,对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所做的人为改变和主观臆想。
唯物辩证法要求从客观联系出发,依据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认识客观事物,反对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来的联系。
联系是客观的,因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相互联系均根源于世界物质的统一性。
就事物的联系与人的实践关系来说,事物的自在联系是靠人去揭示的,事物的人为联系是靠人去建立的。
事物中的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等等的自在联系在人产生之前就存在于物质世界,它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地不断深入地把它们揭示了出来。
事物中人为联系的建立则体现出人类实践的能动性,使自然在人为的联系中变成一个“人化”的自然。
当然事物的人为联系只有反映了客观的联系时才具有真实性,并经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转化为现实性。
可见,这种事物中的自在联系和人为联系都是客观的,并不是一种主观联系。
政治考试易混易错点归纳 Microsoft Word 文档
政治考试易混知识点归纳2012-4-29整理一、《政治生活》易混易错点归纳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公民与人民不能等同。
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
凡人民一定是公民,但公民不一定是人民。
区分公民与人民,权利与权力)2、社会主义民主是全社会的民主。
(民主具有阶级性。
民主总是统治阶级的民主,对被统治阶级来说,不是民主而是专政。
区分民主与专政、民主与法制)3、我国人民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因此,人民是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才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5、政治自由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6.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立法平等和守法平等。
(法律具有阶级性,不能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意志,立法平等的说法错误,守法平等正确。
)7.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
(选举权是指选举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8.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可以放弃的。
(公民的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不能放弃,只能履行。
不能因为放弃了权利而不履行义务,不管放不放弃权利,都应履行义务。
)9.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是全体公民。
(并不是所有公民都有。
宪法有规定,要年满18周岁,而且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10.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人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当家作主的体现。
)11.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公民的权利就越多。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影响公民享有的权利的多少。
)12.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
《思想政治》知识整理(三)易错观点
《思想政治》知识整理(三)易错观点====================================================================一、经济生活1.供求决定价格解析: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供求只是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任何时候都不能说供求决定了价格。
2.供求影响价值解析: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我们一般认为供求与价值并无直接的制约关系。
3.等价交换表明每次交换的商品价值量相等解析:等价交换体现在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
4.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解析:超前消费是与自己收入(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预期)能力不相当的消费。
如果未来的收入预期乐观,适当的贷款消费既有利于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5.贷款消费应该被谴责解析:超前消费才应该被谴责。
6.消费决定生产解析: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不管在什么情境下说“消费决定生产”都是错误的观点。
7.国有经济占主体解析:应该是公有制占主体。
8.国有资产占优势解析:应该是“公有资产占优势”9.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起主导作用解析: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起主导作用。
10.公有资产占优势就是数量越多越好解析:公有资产占优势,其中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11.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解析: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12.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3.股份制都具有公有性质解析:只有国有、集体资产控股的股份制企业才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1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解析:既为“市场经济”就应当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使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
15.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解析:发达国家是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则面临更大的挑战。
21考研政治错题笔记即必背知识点(史纲部分)
21考研政治1000题重点难点题易错题分析及必背知识点(史纲部分)(重点章节3 4 5 6 7)第1章鸦片战争也使中国,阶级及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
第1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与各国签订第1批不停平等条约,其中主要也有中英“虎门条约”。
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英国等列强获取的大量特权中没有投资设厂(1895马关)、驻扎军队(1901辛丑)。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的质的变化,是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19世70到80代,列强从侵占邻国到蚕食边疆地区,中国陷入“边疆危机”的表现,也有日本吞并琉球,侵犯台湾。
涉及香港的条约中,也有“北京条约”。
无产阶级是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过程中最早出现的社会阶级。
后一个历史任务是前一个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实现方式不一样。
1894年创建兴中会是时,“亟救斯民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孙中山。
郑观应“盛世危言”中的主张,没有实行共和制度(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的共同点)。
第2章洋务兴办的民用企业中,采取官督商办方式的企业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不是封建主义性质的。
“资政新篇”主张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削弱。
太平天国也表明农民有伟大的革命潜力。
戊戌运动中,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没有划清革命与改良的界限。
✔中国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第1次正面交锋,是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围绕的主要问题中,没有要不要实行民主共和。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1次表演,是戊戌维新运动。
百日维新没有废除科举制度,是1901“新政”后于1906年废除的。
维新派突破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思想局限,(主张改革制度)触动了君主专制制度。
维新运动也高举救亡图存大旗,它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第3章邹容写的“革命军”,号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近代中国第1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中国同盟会,不是兴中会。
兴中会提出的革命纲领还包括创立合众政府,没有平均地权(是同盟会的)。
政治考研之易错知识点梳理
政治考研之易错知识点梳理政治考研中有许多易错知识点,如果能够梳理清楚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各个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入手,进行梳理和总结,希望能对广大考研学子有所帮助。
1. 思想政治教育部分在思想政治教育部分,一些易错的知识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思想。
在复习时,我们需要牢固掌握这些基本原理,理解其内涵与逻辑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
2. 政治经济学部分政治经济学是考研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易错的知识点包括:价值观和价格、货币供应和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发展等。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并能够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部分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部分,易错的知识点包括: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等。
我们需要掌握这些知识点的核心要义,并能够在解题时灵活运用。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易错的知识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等。
我们需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和取得的重要成就有清晰的认识。
5. 政治学部分政治学是考研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易错的知识点包括: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政治权力等。
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这些概念,掌握其核心内容,并能够灵活运用于解题中。
6. 国际关系学部分国际关系学是考研中的另一个重要章节,易错的知识点包括: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国际组织和国际法、国际冲突和合作等。
我们需要对这些概念和理论进行深入理解,并能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以上章节的梳理,我们能够明确考研政治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备考。
同时,我们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政治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提高我们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平衡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将所学的政治知识能够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考研政治考点错题集整理
考研政治考点错题集整理在准备考研政治的过程中,掌握各个考点的内容并熟练解答相关题目是非常关键的。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本篇文章将整理几个常见的考点和相关的错题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考研政治的基础知识点,也是整个考试的起点。
以下是一道常见的错题:1.下列哪个选项主要反映了思想道德素质?A. 社会公德B. 法律素养C. 文化素质D. 道德情操解析:要选出“主要”反映思想道德素质的选项,根据选项的内涵,可以排除B 选项和C选项,因为法律素养和文化素质仅是思想道德素质的一部分。
而社会公德更多地反映了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认同和尊重,不足以成为“主要”反映思想道德素质的选项。
因此,正确答案是D选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考研政治的重要考点,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以下是一道关于这一考点的错题: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对何Jinping Zedong Zemin Hu 的新的又一重大理论创见。
解析:选项中需要填入“回归初心”的领导者,根据题干中提到的“新的又一重大理论创见”,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答案是习近平。
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
三、经济建设和发展经济建设和发展是考研政治的重要考点之一,在当前我国的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以下是一道关于这一考点的错题:3.下列哪个选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A. 发展生产力B. 实现国家富强C. 经济全球化D. 建设和谐社会解析:根据选项的内涵,可以排除C选项和D选项。
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建设和谐社会则更多地是指社会建设的方面,而不是经济建设。
而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国家富强是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目标。
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
四、社会建设和人民利益社会建设和人民利益是考研政治的重要考点之一,体现了党的宗旨和人民性质。
考研政治错题汇总
政治错题整理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意念移物”或“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属于主观唯心。
3.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属于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4.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5.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6.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相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
(不能说斗争本身就是发展)7.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8.鸡蛋从外面打破(外在否定)是食物,从内部打破(内部的自我否定)是生命。
从哲学上讲,这说明辩证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9.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例如: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观察者观察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的观察结果;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例如:对于用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
10.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11.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真理有待扩展、深化和发展。
12.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13.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物质标志)。
14.经济基础是社会的骨骼系统,上层建筑是社会的血肉系统。
15.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而不是人人创造历史。
16.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17.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新创造劳动力自身的价值。
1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外在表现是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表现。
19.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考研政治试题及答案详解
考研政治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标志是()A.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建立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D. 实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答案:C详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标志是建立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特征,它既保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又充分利用了市场经济的活力和效率。
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A. 人口多,资源少B. 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C. 社会生产力水平不发达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答案:C详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不发达。
这是我国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改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答案:A B C详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其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4. 下列哪些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原则()A.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C.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 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答案:A B C D详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法治的基本原则;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重要特征。
政治易错易混点辨析
政治易错易混点辨析政治是一门涵盖广泛且复杂的学科,其中往往存在一些易错易混的概念或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常见的政治经济学概念、政治体制、政治理论等方面进行辨析。
首先,我们来谈谈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些易错易混点。
许多人往往会混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是一种基于供求关系、资源配置由个体自主决策的经济体制,而计划经济则是由国家或政府来计划和控制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追求利润和效率,主张私有产权和竞争,而计划经济则追求公共利益和平等分配,主张国有化和集中控制。
另外,国家资本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也是易混淆的概念。
国家资本主义指的是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私有产权仍然占主导地位;而国家社会主义则是国家承担更多的经济主导角色,并追求公有化和计划经济。
其次,政治体制也是一个容易混淆的领域。
例如,许多人会把共和制和民主制混为一谈。
共和制是指国家的元首由选举产生,可以是一个人或一个委员会;而民主制是指国家的政权由人民通过选举和公民参与来决定。
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的形式,而共和制则是国家元首产生的一种方式。
另外,议会制和总统制也常常被混淆。
议会制指的是政府的成员由立法机构选举产生,政府的组成和政策决策取决于议会;而总统制则是国家的最高行政权力由总统担任,与立法机构相对独立。
两种制度在政府组织和权力分配上有所不同。
此外,政治理论中也存在一些易错易混的问题。
例如,自由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常常被混淆。
自由主义是一种政治和道德理念,强调个人自由和权利的保护,主张限制政府权力和尊重社会多样性;而自由市场经济则是一种经济体制,强调市场的自由竞争和资源的私有化。
另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也是容易混淆的概念。
社会主义追求经济和社会的公有化,并主张通过社会改革来实现公平和正义;而共产主义则是社会主义的一种形式,追求无产阶级的最终解放和阶级消亡。
总结起来,政治易错易混点的辨析是我们学习政治的重要任务。
我们应该准确理解和区分一些类似但又不同的概念,避免混淆和误解。
政治知识点易错点
政治知识点易错点一、介绍政治知识是每个公民都应该了解和掌握的重要内容。
掌握正确的政治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参与公共事务,还能增强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
然而,政治知识点中也存在一些易错点,容易引起误解。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易错点,并提供一些解析和思考,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政治知识。
二、国家与政府的区别在政治学中,国家和政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国家是指一个具有完整独立权力,独立领土和人民的组织形式。
而政府是指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组织和机构。
易错点在于混淆国家与政府的概念。
国家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概念,而政府则是可以更迭和变化的。
例如,在一国的政权更迭时,新的政府代替旧的政府,但国家的存在并未改变。
三、三权分立三权分立是指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被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独立的部门,各自独立并相互制衡。
易错点在于混淆三权分立与权力分立的概念。
三权分立是指国家权力在机构上的分立,而权力分立则是指国家权力在职能上的分立。
三权分立是权力分立的一种具体体现,有利于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和滥用。
四、民主与专制民主与专制是两种相对的政治制度。
民主制度是指国家权力由人民行使,通过选举和参与决策来实现。
而专制制度则是指国家权力由少数人或一个人独自掌握,民众的权利和自由受到限制。
易错点在于将民主与多党制混为一谈。
多党制是民主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并非民主制度的全部。
民主制度还包括言论自由、司法独立等多个方面。
五、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政治权利是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一些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等。
而政治义务是公民在政治生活中应当履行的一些义务,如依法纳税、履行选举义务等。
易错点在于只关注政治权利而忽视政治义务。
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是相辅相成的,公民不仅应当享有一定的权利,也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两者是需要相互平衡的。
六、政治与经济政治与经济是两个相互联系的领域。
政治决策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经济状况也会对政治形势产生影响。
易错点在于将政治与经济划分为两个独立的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复习考研政治易错题详细解析(三)下面是研究生考试网为考生整理的考研政治易错题详细解析(三)30.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惟一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表征物质存在的工具D.认识物质的条件[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或固有属性。
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现代科学表明物质运动速度最快的光运动也经历着时间;物质形态最小的微观粒子也有自身固有的空间尺度。
另一方面,空间和时间也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空间和时间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广义相对论指出,在引力场中,空间的几何结构完全取决于场的物质分布,物质的质量越大,引力越强,分布越密,则空间曲率越大、时间流逝越慢。
真空理论也表明,真空是物质的一种特殊状态,即以量子场形式存在的物质的一种能量最低的运动状态,根本不存在什么完全“虚空”的空间,也不存在什么脱离物质的永远相同,自身流逝着的时间。
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割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设想的与运动着的物质相脱离的、绝对不变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这是牛顿的绝对时空的观点。
他把时空看作脱离物质运动与物质运动并存的东西,称之为“事物的贮藏所”,显然割裂了时空同物质运动的关系。
此观点首先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存在,所以是唯物主义的范畴,但是割裂了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的关系,犯了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所以29题的正确答案是A正确。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时7 / 91不可分离的。
30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8页;《大纲解析》第12-13页。
37.决定着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处理人与人交往的社会关系的实践B.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生产实践C.以观察、实验为内容的科学活动D.处理思维与存在之间关系的实践活动[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的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即物质生产实践是实践的第一种基本形式,是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
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早的和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的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是人类认识的最基本的源泉和动力。
它要解决的首先是人们的吃、喝、住等物质生活资料问题,同时也产生着使生产得以发展的物质生活资料。
物质生产实践不仅生产着实体性的物质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发展新的生产力,而且生产着人们的生产关系和其他物质关系与社会关系。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9页;《大纲解析》第13页。
38.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体现了一般物质实体相互作用所没有的崭新的关系,其中体现了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的关系是A.目的与手段的关系B.创造者与被创造者的关系C.能动者与受动者的关系D.限定与超越的关系[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的主客体关系的实质。
从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和实质看,这种相互作用既不同于一般物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同于一般的精神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是把这两种相互作用都包含于自身。
具体地说,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具有物质性的特点,但又不能把这种相互作用的本质归结为一般的物质性。
除人以外的一切物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无意识的、盲目的,都不可能以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形式出现。
而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出现了一般物质实体相互作用所没有的崭新的关系,这就是目的与手段、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
在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体的主导地位和中心地位就被确定下来,而客体则成为“为我之物”。
正因为如此,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以自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超越现实客体。
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这种限定和超越或限定中的超越关系,就是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0页;《大纲解析》第14页。
40.从根本上制约着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接触的范围,以及主观世界的广度和深度的是A.主体的能动性的发挥B.客观条件C.实践D.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水平[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的功能。
实践不仅使世界二重化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而且从根本上制约着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接触的范围,以及主观世界的广度和深度。
客观世界的内容转化为主观世界的内容是一个不断扩大和深入的过程。
对于每一时代的特定的主体来说,并不是客观世界的所有内容都能转化为主观世界的内容。
只有纳入到人的实践以及认识活动范围内的那部分客观世界才能转换为主观世界的内容,或者说,只有被纳入到人的实践以及认识活动中的那部分客观世界为主体所接受和认识,并沉积、内化为意识的容量框架、纵横幅度和界限的时候,才能转换为主观世界。
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接触点,从根本上制约着世界的二重8 / 91化运动。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1-22页;《大纲解析》第14-15页。
46.“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的命题是指A.意识是主体和客体连结和转化的中介B.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C.意识的形式和内容是客观的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
在意识中体现了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这种对立和统一表现在:首先,从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来看,意识是由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
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形式和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形式。
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是自然生物历史的产物,是人的主观世界所特有的,意识就其既成的反映形式来说是主观的。
但是,无论感性认识所反映的事物的现象,还是理性认识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最终都是事物本身的客观存在。
其次,从意识的主观差别和客观根源来看,意识的主观性还表现为不同主体之间的差别性、同一主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差别性。
第一,意识的两种反映形式即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是人的主观世界所特有的。
第二,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不同的主体之间会有不同的反映,这些差别都显示出意识的主观性。
第三,意识的主观特征特别表现在意识具有虚幻的反映、超前的反映方面。
从内容上看,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虚幻的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来源于客观外界,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型。
最后,从意识的主观特征和客观基础来看,意识的主观性不仅表现为它是对客观对象近似真实的反映,而且还可能表现为它是对客观对象的歪曲的或虚幻的反映。
但这种虚假的主观映象(如鬼神观念)仍然是对于客观对象的反映,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7页;《大纲解析》第17页。
50.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能动性。
唯物辩证主义在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又承认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反映,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
第二,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具有能动创造性。
第三,意识可以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的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从而改变创造世界。
第四,意识还能控制人体的生理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对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认识和实践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才能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进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题中的“心”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心在人身之中央,是人身的主宰,具有精神活动的功能。
荀子这段话就形象地说明了人的感知活动要受到意识活动的支配。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反映客观对象时总是根据实践的需要,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着一定的目的和动机。
人类的意识反映什么内容,不反映什么,都由人自己的主观意志决定,这充分地说明了意识具有的能动性特征。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9 / 91[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7-28页;《大纲解析》第17-18页。
二、多项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对列宁“物质”的经典定义认识错误的有A.揭示了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B.表明物质包括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和人的感性活动C.揭示了各种具体的感性的物质形态的共性以及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统一D.终结了对物质及其结构的认识,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物质观[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物质观。
列宁对物质的定义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其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有:第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但就物质本身而言,还有其他的特性和属性。
第二,物质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既包括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
第三,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但可以被我们的意识所反映。
该题A选项混淆了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和根本属性(运动)。
对物质及其结构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故D选项也是错误的。
因此答案选AD。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5页;《大纲解析》第10页。
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A.把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粒子在量上的不同B.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特征C.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D.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者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原子。
这种对物质的认识虽坚持了物质的客观性,但把原子的个性看成是物质的共性,混淆了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范畴和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之间的特殊与普遍的关系。
由于它不懂得辩证法,因此,它“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同时它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不能解释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经不起唯心主义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