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采薇》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采薇》教学设计

天飞舞飘落。道路泥泞慢慢行走,又渴又饥真是劳累。我满心伤感满腔悲,这种哀痛谁能知道!

3.听师范读,说说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谈理解。

这首诗歌描写了从军生活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5.带着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合作学习三、合作探究,体会情感。

1.从“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可以读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冬天,雨雪天气。)

2.理解“往”和“来”的意思,谈谈从这一“来”一“往”中自己读出了什么。

(读出了作者<即诗歌中的战士>对家乡和亲人的热切思念,急切盼望重归故里与

亲人团聚之情。)

3.试简单分析诗歌后四句。

4.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日复一日,年复

一年,战争结束,

终于可以回家

了。此时你看到

了怎样的画面?

总结拓展1.学生畅谈学习感受。

2.你能由“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联想到哪些诗句?或者你能想象到怎样的情

景?将自己联想到的诗句或情景写一写。

联想到的诗句:“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

雁雪纷纷”。

3.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展开想象,扩写

故。要求:

1、使用第一人

称,从“我”的

角度来写。

2、尝试把自己

的感情融入到景

物描写中。

3、至少两种修辞

手法。

板书设计

1. 采薇(节选)对家乡和亲人热切思念,

急切盼望重归故里与亲人团聚

教学反思(41)

学生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诗意、诗境、诗情都还没感悟,就开始拓展,第一次《村居》,一次不够还来一次《送元二》。“原典”上的落实非常不到位。“昔我往矣”中的“往”,我仅仅理解成“去”的意思。往是什么?往其实是战争的需要,需要告别乡亲,需要告别家人,往,是离别,是离乡。只有有了这样的理解和体验,孩子们才能对后面意象的情趣和情味有所体会。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养成古诗学习方式。

情感目标: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

根据内容不同,《诗经》可以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课件出示:“风”“雅”“颂”)

根据老师的提示(课件出示:宗庙乐歌和舞歌、民间乐歌、宫廷乐歌)一起来猜猜看,“风”“雅”“颂”分别收录了哪些内容?

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诗经·采薇》(板书课题)的节选内容。

知道“薇”是什么吗?(提示学生从偏旁猜)见过“薇”吗?(课件出示,释题。)

二、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1、读

(1)课件出示古诗,自由试读古诗。

(2)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雨”的读音。

(3)齐读。提示节奏。

2、质疑

(1)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请同学们自由读诗句,把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

(2)学生质疑。

谁有不懂的地方?

(3)引导学生根据资料自学解决问题。

有一个好办法,可以解决其中一些问题——看注释。

(4)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5)查遗释疑。

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采薇(节选)》出自《诗经·小雅》,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诗经·小雅》是《诗经》二雅之一,它的内容十分广泛丰富,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全诗六章,每章八句。《采薇(节选)》是一首戎卒返乡诗。诗歌表现了出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全诗六节(每八句为一节),模仿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第六节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此诗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末章头四句,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有名的诗句之一。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经》、《采薇》等文学知识,能有节奏地诵读本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诗歌。

(2)通过“杨柳”、“雨雪”等意象,想象诗歌描绘的今昔不同的景象,体会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3)抓住“依依”、“迟迟”、“载渴载饥”、“伤悲”等关键词,体会从军将士艰辛的生活和思归怀亲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杨柳”、“雨雪”等意象,想象诗歌描绘的今昔不同的景象,体会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2)抓住“依依”、“迟迟”、“载渴载饥”、“伤悲”等关键词,体会从军将士艰辛的生活和思归怀亲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抓题导入,了解《诗经》

《采薇》教学设计优秀5篇

《采薇》教学设计优秀5篇

《采薇》教学设计优秀5篇

《采薇》优秀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体会诗歌重章叠句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的作用

●感受诗中所蕴含的家园之思

●了解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

能力目标:

●学习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

情感目标: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培养对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忆学习过的有关诗经的知识

二、阅读全诗完成

(一)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二)掌握以下重点词语

(三)疏通文意

(四)整体感知、归纳

1、诗歌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概括归纳全诗中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3、找出本诗中表现人物强烈思乡情感的`诗句。

三、赏析探讨

全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起到了什么效果

1-3章采用了重章叠句和兴、赋的手法

4-5章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

诗歌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第6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阅读下面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四、作业

结合我们所学的《诗经》两首,归纳诗经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及表达效果,将两首诗熟读成诵,用赋、比、兴的手法尝试作一首诗来表达你的某种情感。

诗经名篇《采薇》教案篇二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采薇》节选教案

《采薇》节选教案

《采薇》节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采薇》诗篇;

(2)理解《采薇》的诗意和主题,领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3)分析《采薇》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等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采薇》诗篇;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采薇》所表现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好,体验诗歌带来的愉悦情感;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

2.1 教材分析

《采薇》是《诗经》中的一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诗篇通过描绘采摘野薇的劳动场景,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祖国的热爱。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韵律感,是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2.2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采薇》之前,已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但对《诗经》的了解相对较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诗经》的魅力,提高自己的

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3.1 教学重点:

(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采薇》;

(2)理解《采薇》的诗意和主题;

(3)分析《采薇》的艺术特色。

3.2 教学难点:

(1)把握《采薇》中的韵律和比兴手法;

(2)深入理解《采薇》所表现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过程

4.1 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展示《诗经》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要介绍《诗经》的背景,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采薇》。

4.2 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朗读《采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采薇》的背景和创作特点。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1采薇(节选)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1采薇(节选)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1采薇(节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含义,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在戍卒生活中的艰辛与思乡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

1. 诗歌背景:《采薇》是《诗经》中的一首民歌,反映了西周时期征夫思妇的离别之苦。

2. 诗歌结构: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 诗歌意境:描绘了战士在戍卒生活中的艰辛,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情感。

2.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韵律美,提高鉴赏能力,体会战士的艰辛与思乡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戍卒生活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征夫思妇的离别之苦。

2. 朗读:学生自读、齐读、分组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解读:逐句解读诗句,讲解重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4. 体会情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战士在戍卒生活中的艰辛与思乡之情。

5. 背诵:学生自由背诵,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6. 拓展:介绍《诗经》的地位和影响,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

1. 课题:《采薇》(节选)

2. 诗歌背景:西周时期征夫思妇的离别之苦

3. 诗歌结构:三章,每章八句,赋、比、兴

4. 诗歌意境:战士的艰辛与思乡之情

七、作业设计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 计
汇报人:
2023-12-20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准备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设计 • 学生互动环节设计 • 评价与反馈机制设计 • 作业布置与拓展延伸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和《采薇》的背景及作者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以《采薇》为灵感进行创意写作,如扩写、 续写或改写等,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归纳小结
知识回顾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包括《诗经》的背景 、《采薇》的文本解读和主题探讨等。
学习方法
强调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如注重朗读背 诵、文本分析和创意写作等。
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体会《采薇》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完成相关练习题
01
词语解释
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设计解释题,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解释词语的含
义。
02
句子翻译
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设计翻译题,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翻译句子,理
解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03
阅读理解
设计阅读理解题,要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表达方式

阅读《诗经》中其他篇章
推荐篇目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诗歌 的理解和想象,相互启发、拓展思路 。

诗经采薇节选教案

诗经采薇节选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

教案名称:《诗经·采薇》节选教案

学科领域:语文

年级:八年级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经·采薇》全文。

2. 理解《诗经·采薇》的创作背景、诗歌主题及艺术特色。

3. 分析诗中使用的比兴手法,体会诗歌的美感。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

1. 《诗经·采薇》的诗意及主题。

2. 诗中的比兴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教学难点:

1. 诗中古代文化的理解。

2. 比兴手法的深入分析。

二、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诗意及艺术特色。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比兴手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

4. 任务驱动法:设置相关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诗经·采薇》全文。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参考资料:有关《诗经·采薇》的背景资料、研究文献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诗经》的基本知识,如作者、创作背景等。

2. 提问:《诗经》中哪首诗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二、新课导入(10分钟)

1. 讲解《诗经·采薇》的创作背景。

2. 分析诗中的比兴手法,如“采薇采薇,采薇黄鹤楼”等。

3. 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等。

三、课堂练习(15分钟)

1. 让学生齐读《诗经·采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对诗中比兴手法的理解。

第二课时

四、课堂讲解(10分钟)

诗经·采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诗经·采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诗经·采薇优秀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经·采薇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经·采薇优秀教学设计篇1

一、教材分析

《诗经·采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诗经》两篇文章中的一个。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实践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

二、学情分析

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初中学习古文的基础,以及在必修一中学习了“沁园春”,“雨巷”,“再别康桥”三首诗歌,初步的具有了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过程与方法

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探究学习,探讨诗歌中的乡思情结的内涵,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

3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文本、编者、老师、学生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五、教学难点

《采 薇》教案优秀5篇

《采  薇》教案优秀5篇

《采薇》教案优秀5篇

《诗经》两首《采薇》教案篇一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结合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字。

教学难点对诗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特别是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学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诗歌财富。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李清照等等这些伟大诗人的名字,几乎已是家喻户晓,他们的许多优秀诗句在今天已是脍炙人口。饮水思源,当我们顺河而上追其源头时,便会看到那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起点,这起点就是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今天,就让我们一道来探究一下这源头里的无穷奥秘吧!

二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短文以及注释①,可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尽快掌握重点知识:

1.《诗经》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生活?

2. 既然是诗,为何后来又被改称为《诗经》呢?

3.《诗经》是按照怎样的体例编辑的?

教师明确:

1.(略)

2.此乃主要是汉代学者认为《诗经》为儒家创始人孔子所编辑,故将此视为儒家经典,因此,称其为《诗经》。

3.(略)

(二)教师补充介绍:

《诗经》中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教材第30页练习中对此有解释)。下面重点解释“比”和“兴”。高中旧教材中曾选用了一首《硕鼠》便是运用了”比“的手法的非常典型的诗。其诗作者将奴隶主喻为大老鼠。诗人发出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的愤怒控诉;《伐檀》中有一句“河水清且涟漪”,可将它当作“兴”的使用,即作者言黄河之水是“假”,控诉剥削者的行径是“真”;另外,《关雎》一诗的开头两句诗,更是典型的“兴”。作者言“鸟情”为是的言“人情”;再有,就是本单元第七课《孔雀东南飞》一诗中的开篇那两句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亦是如此。

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那一抹悠远的乡愁

——《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梦竹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采薇(节选)》,了解《诗经》的相关信息以及创作背景。

2、借助注释自主疏通诗歌大意,结合插图想象并感受戍卒归乡时复杂的心境。

3、赏析诗歌,领略借景抒情、反衬、叠词等手法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为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古诗词诵读”。这一板块,选编了十首古诗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首——齐读课题。

2、薇是什么?(薇是故乡熟悉的植物)

二、检查预习,梳理大意

课件出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这首诗在课前就已经预习了,谁来读读。(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样?读出了节奏)

2、“雨(yù)雪霏霏”谁来读一读这一句?雨雪是下雪意思?雨在这里为什么读最后

一声——在古汉语里,名词做动词用,声调也发生了变化。跟老师读——

3、“载渴载饥”谁来读一读这一句?载是什么意思?跟老师读——载渴载饥。你再读这

一句。(你读出来诗人生活的困顿、艰难)

4、同学们,我们一起读。我们不仅要会读,还要知道诗的意思。

5、一二两句你来。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我是通过想象来理解的)

三四两句谁来?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我是借助注释来理解的)

五六两句谁来?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我是借助插图俩理解的)

七八两句谁来?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三、结合背景,体会情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目标:

1. 阅读诗词,把握大意,背诵诗词。

2. 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3. 想象诗词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1. 采薇(节选)

导入新课

教师口述: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

史了。根据内容不同,《诗经》可以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诗经·采薇》(板书课题)的节选内容。

整体把握

1. 初读诗歌,疏通诗意

(1)自由读诗。

(2)课文注释。

昔:从前,指出征时。

往:指当初去从军。

依依:形容柳丝轻轻随风摇曳的样子。思:句末语气词,没有实在意

义。

雨雪:指下雪。“雨”,这里读 yù。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迟迟:迟缓的样子。载:则,又。

莫:没有人。

(3)提示节奏。

采薇(节选)

昔我 / 往矣,杨柳 / 依依。今我 / 来思,雨雪 / 霏霏。行道 / 迟迟,载渴 / 载饥。我心 / 伤悲,莫知 / 我哀!

诗意: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随风摇。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飘。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真劳累。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2. 创设情境,领悟诗境。

(1)理解“杨柳依依”。怎样的“杨柳”会让人感到“依依”?柳树。这四个字会让你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象,进行口语表达。)(2)理解“昔我往矣”。诗中战士回忆的是自己即将出征的时候。在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却要——(离开家乡)。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但出征的“我”眼中却只看到了依依的杨柳。这是为什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学设计第1篇】

【学情文本定位】

《采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经〉两首》中的第二篇,课后“研讨与练习”中对《采薇》一诗的学习要求为:熟读;明确诗歌中抒情主人公情感态度;最后一章的内容、写法及其作用;前三章重章叠句手法的特点。

此前,学生已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4课《<诗经>两首》的学习中习得:背诵并写一段赏析文字;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在与文章内容的对比中体会《木瓜》一诗的情感。同时,学生已在本课《氓》一诗的学习中进一步明确了:赋、比这两种表现手法及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因此,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及相关工具书,对诗歌文句的疏通已不是一件难事。依托已有知识和阅读经验,学生对诗经“六艺”的基本概念也比较清楚,诗歌整体内容的梳理也将比较轻松。但是,抒情主人公的情绪情感是如何在作品中通过多样的艺术手法体现的,仍是学生在诗歌鉴赏中易产生困惑的问题,《采薇》尤为如此。《采薇》虽然选自《小雅》,但风格上更接近《国风》,很有民歌的特色。对其进行指导鉴赏,能够让学生感性地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体会到其中传达出的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以及表达这种质朴的情感所采用的简约而隽永的传情达意的方式。

从课文内容出发,更好地进入情境,可以体会抒情主人公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进而走入人物心灵深处,深刻感受诗的丰富意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文学文本的教育审美价值。

【设计理念】

《采薇》出自《诗经》,向来以其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难以言说的诗情画意、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让人拍案叫绝。尤其是诗中那真实复杂的矛盾情感——对强敌贼寇的愤恨与对故园亲人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明媚乐景中的哀伤与阴晦哀景中的喜悦,都给人以无穷的想象与回味,具有永恒的魅力。本设计将情感、价值之类丰富的人文目标具体融化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吟诵、品味、领悟,通过丰富的联想、比较、探究,在准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诗的人文内核,深刻感受诗的丰富意蕴,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真正实现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采薇》(节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采薇》(节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采薇》(节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有节奏地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培养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歌曲《关关雎鸠》,引出对《诗经》的介绍。

2.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诗经》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诗经》中的一个名篇。(师板书课题:采薇<节选>)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昔(xī)矣(yǐ)依(yī)雨(yù)霏(fēi) 2.教师范读。

3.对照注释,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4.教师指导生理解重点字词,指名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薇:薇菜,植物名。

昔:从前,指出征时。

往:指当初去从军。

迟迟:迟缓的样子。

莫:没有人。

诗句意思:当初我去从军的时候,杨柳依依随风摇曳。现在我解甲归故乡,大雪漫天飞舞飘落。道路泥泞慢慢行走,又渴又饥真是劳累。我满心伤感满腔悲,这种哀痛谁能知道!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饥渴交加,可谓十分狼狈凄苦。)

统编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采薇节选)》精品教学设计

统编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采薇节选)》精品教学设计

1 采薇(节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字词,理解诗意,体味戍卒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背诵这首诗歌。

2.过程与方法

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重章叠句和情景交融手法的艺术魅力。

3.情感与价值

领悟先贤的故园之思和家国之情,养成高尚的人格情操。

【教学重点】

识记字词,理解诗意,体味戍卒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背诵这首诗歌。

【教学难点】

领悟先贤的故园之思和家国之情,养成高尚的人格情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情感导入

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我们会发现,从古至今,大大小小的战争不计其

数。有战争,就有伤害,无论是已化为无定河边皑皑白骨的遇难士兵,还是

历经九死一生活下来的幸存者,战争给他们的家庭和心灵造成的创伤都是

巨大而深远的。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选自《诗经·小雅》中的一首戍边之歌——《采薇》(节

选),去走进一位普通戍边士兵回乡途中的内心世界。

二、背景介绍

《诗经》和“《诗经》六义”

师:请同学们将搜集到的关于《诗经》和“《诗经》六义”的知识分享给

大家。

学生交流汇报。

《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的最高文学成就。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地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采薇节选说课稿

采薇节选说课稿

1《采薇》(节选)说课稿

一、说教材

《采薇》(节选)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部分的第一首歌。诗歌以四言诗歌体的形式,以回忆的方式写了被遣戍边的战士从出征到回家。重章叠句手法的运用以及情景交融的抒情是本文最大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反复诵读,体会诗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及诗歌的主旨。

3.掌握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

3.用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鉴赏诗歌。

4.本课的重点是掌握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

鉴于要培养学生对诗经的兴趣和提高其鉴赏能力,所以我安排用两个课时精讲。

三、说教学方法

教法得当,才能挖掘出学生最大的潜力,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我认为这首诗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反复朗读去体会征人那种厌恶战争思念家乡又奋勇抗敌的矛盾心理,通过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去鉴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所以我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这样可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最后,我来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集体朗诵余光中的《乡愁》,营造气氛。

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有融于血液的故土乡情。今天就让我们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源头去体验一下这美好的情感吧。

(二)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请不同的同学自选章节朗读,其他同学为其正字正音,老师指导重点字词及朗读的节奏。并大体让学生把握结构内容。

(三)细读赏析

1.讨论重章叠句这一技巧在诗中的作用和好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构想:作为六年级的学生,要学这首两千多年前的古诗,也实在是难为他们。他们的认知能力、人生阅历、情感态度等因素限制了对这首诗艺术品位的挖掘。所以,老师必须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对话。我所采取的办法就是老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和管理者,引导学生自己读诗,自己质疑,自己解惑,自己品诗,自己悟诗,自己背诵,不强求学生能够多么深刻,只要对这首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就可以了。特别注意肯定学生的个性化的感悟。

一、三维目标:

5、再次对照注释,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三)质疑、释疑

俗话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同学们,你们读了这几句诗之后,一定会有很多疑问,现在请你们提出来。

学生的疑问可能有:

1、为什么要像老师那样读,能不能按我们自己的想法来读?

2、提有关《诗经》的问题。(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

沿用至今

3、题目是《诗经·采薇》(节选),为什么没有一句话提到采薇呢?

4、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句诗里,我们可以读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那么“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呢?

5、往”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来”又是什么意思?

6、从这一“来”一“往”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再次自由诵读,释疑。

(四)指名学生读诗,想象“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情景。

你能由“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联想到哪些诗句?或者你能想象到怎样的情景?你能用比喻、拟人或者夸张的手法来写一写吗?

(五)拓展

“一切景语皆情语”。短短的几句诗,十六个字,可是有着丰富的的意蕴。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