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学习整理资料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和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和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备注(★非常重要的必考的**老师末重点划记的但可能考的)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创建、发展、成熟、完善。

6、教育心理学可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和技术。

7、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从19世纪末起,开始从事动物的学习研究,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后来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角度来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也是世界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专著,教育心理学学科从此产生。

8、20世纪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内容;50年代,信息论思想及相关成果影响到教育心理学。

9、在东方,维果茨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并提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10. 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学科正在形成,注重结合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70年代,奥苏伯尔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研究学生学习。

11. 20世纪80年代,在心理学完善阶段,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主动性学习、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性研究。

12. 补充知识:教育心理学创建阶段:1)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2)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在《论教学方法》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

3)德国的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要把教学理论绵研究建立在科学(心理学)基础上,提出“四段教学法”。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学科。

教育现象: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如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

教育问题: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改革等。

教育规律: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中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2. 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科。

学习心理学: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心理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教育成果和教育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3.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和强化在学习中的作用,代表人物有斯金纳、巴甫洛夫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内部认知过程在学习中的作用,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布鲁纳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和意义,代表人物有维果茨基、杜威等。

4. 发展心理学理论感觉运动阶段(02岁):婴儿通过感觉和运动探索世界,发展基本运动技能和认知能力。

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进行思维,但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和具体性。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开始进行逻辑思维,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5. 教育评价方法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发现问题和困难,为教学提供依据。

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

6.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习辅导:了解学生心理需求,提供个别化辅导和支持。

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教育心理学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7.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课堂管理:运用心理学原理,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管理学生的行为和情绪。

学习动机: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主动学习。

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辅导。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1.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研究如何最有效地获取、组织和应用知识和技能。

常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2.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描述儿童和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的理论。

根据该理论,儿童经历一系列的认知阶段,从简单的感觉和运动发展到复杂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推理。

3.知觉和注意力:知觉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而注意力是指个体选择性地集中精力和关注力的能力。

了解知觉和注意力的原理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好的教学材料和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智力和智力测试:智力是个体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力测试是通过标准化的测试工具来测量个体的智力水平,以评估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潜力。

5.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和内在需求。

理解学习动机可以帮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就。

6.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学习、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

它关注学习者如何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获取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通过合作和协作来解决问题。

7.学习与记忆:学习与记忆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内容。

学习是知识和技能的获取,而记忆是保存和回忆所学内容的能力。

了解学习和记忆的原理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方法。

8.教育评估和测量:教育评估和测量是评估学习者的学习成就和发展水平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提供必要的支持。

9.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策略和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了解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10.学习障碍和特殊教育:学习障碍是指个体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特殊教育是为这些学生提供特殊支持和教育服务的领域。

了解学习障碍和特殊教育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支持这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学概述1.简述教育学发展历程?试举出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翻译为《雄辩术原理》),但比中国古代的《学记》要晚300多年。

一般认为,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成书、1657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它的出版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科问世。

标志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大教学论》的主要教育理论贡献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育对改造社会和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实施普及教育。

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他首次创立了系统的学校制度,建立了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按年龄实行班级授课制,编写百科全书式的教科书,试图建立分科教学,还提出自然性、直观性、确切性等教育教学原则等。

这些教育教学范式影响了近代整个欧洲,并很快传遍世界各国,奠定了近代教育的理论基础。

因此,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

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 “白板说”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赫尔巴特:德国教育理论家,完整教育学体系的创立者,“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看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是近代教育理论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奠基之作,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具有完整教育学体系的著作。

赫尔巴特的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

教育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

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四段教学”。

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新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对立杜威和赫尔巴特的相对立的“三中心”赫:教材教师课堂杜:经验儿童活动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H. A. Kahpoba, 1893-1978)主编的《教育学》于1939年出版。

心理学,教育学重点

心理学,教育学重点

第一章:⑴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⑵心理学的谱系:分为基础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和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⑶教育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⑸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第三章: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对此心理学家进行了研究美国人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归纳为以下七个基本的层次:①生理需求(指维持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求)②安全需求(指希求受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过得安全感的需要)③归属与爱的需求(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指在生理、安全、归属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对自己社会价值追求的需要)⑤求知的需要(又称为认知和理解的需要。

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⑥审美的需要(指对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对行为完美的需要)⑦自我实现的需要(以上得到基本满足后,产生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求自己的潜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希望成为所希望的人,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活动)⑵动机的含义: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

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⑶动机的功能:①激活功能②引导功能③维持和调整功能⑷动机与行为效果的关系:①动机对对行为效果或效率的影响取决于动机本身的强弱②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还与个体行为的质量有关⑸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将个体的成就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功,所以他们会选择既存在成功的可能性又有足够的挑战性的中等难度的任务,当他们面对不可能完成的或者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

相反,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因为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而选择及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的借口,得到他人的原谅,从而减少失败感。

小学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1. 简介小学教育学心理学是指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小学教育实践中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学习过程、学习困难以及教育干预等问题。

在小学教育学心理学中,教育者可以利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并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帮助。

2. 学生心理发展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经历着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快速发展。

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改进教育方法。

2.1 身体发展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发展迅速,身高体重逐渐增长,运动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得到提升。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运动机会和适当的体育活动。

2.2 智力发展小学阶段,学生的智力发展处于关键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逐渐成熟。

教育者需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材料和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2.3 情感发展小学阶段,学生的情感发展也非常重要,他们需要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和情绪管理能力。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他们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绪态度和良好的情感调节能力。

2.4 社交发展小学阶段,学生开始建立自己的社交关系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育者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帮助他们解决人际冲突和建立友好关系。

3.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小学教育学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了解学习过程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1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研究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理论体系,其中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等。

教育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理论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3.2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技巧。

教育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如时间管理、记忆技巧、阅读理解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育学心理学内容

教育学心理学内容

1.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指导教学:是指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

3.知识: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4.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5.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6.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7.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

心理测验是一种特殊的测量,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

测验通过测量人的行为,去推测受测者个体的智力、人格、态度等方面的特征与水平。

8.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9.非正式群体:在正式群体内部,学生们会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非正式群体。

10.配置性评价:也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

11.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12.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不同性格特征的社会价值是不一样的。

因而,性格便成为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13.有意义学习:是指符合所代表的新知识与个体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联系的过程。

14.理解问题: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主要是确定问题究竟是什么,并尽可能地达到对整个问题的准确理解。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超级全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超级全

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考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考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考点教育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领域中极为重要的两个学科,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或者是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士来说,掌握其必备考点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将为大家梳理教育学和心理学中的必备考点,并给出简单的解释。

教育学必备考点1. 教育学基本特征:这一考点主要是考察考生对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关于教育学,需要掌握的内容包括: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手段和过程等。

2. 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本质在于社会。

因此,考生需要详细了解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包括: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关系。

另外,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也会有不同的特征和影响。

3. 教育的教学过程:这一考点涉及到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教学策略、流程和方法。

包括: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效果检测和反馈。

4. 学科教学的基本概念:学科教学是教育中的核心内容。

要了解学科教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学科体系、学科知识结构、学科方法和精神等。

5.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教育中必要的环节。

它涉及到了对学生的各种表现和能力进行科学性的评价和判定。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评价的目的、种类、方法和具体操作过程。

6. 教育改革:教育改革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对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改革的常用策略和实践效果,定期了解教育改革的理念、新思路和新进展。

心理学必备考点1. 心理学的定义:同时掌握分支学科的名称和原理,例如: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

2. 心理学方法:心理学的核心是研究人的意识、行为和思维方式。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等。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方法在研究不同的心理现象时的优劣和适用性。

3. 感知和知觉:感知和知觉对人的行为和认知有着重要的影响。

考生需要了解感知和知觉的基本概念、机制和原理,并且掌握常用的感知和知觉实验方法。

4. 记忆:记忆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生需要掌握记忆的类型、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学习和教学过程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育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在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中,人们试图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以便能够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育方案。

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和原理需要重点了解。

首先是认知理论,它研究了学习者如何获取、处理和应用知识。

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主动地探索和思考来建构知识。

其次是发展心理学,它关注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学习和教育的影响。

再次是教学方法,它探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技巧,以及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除了以上的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还涉及到学习障碍、情绪管理、学习动机等诸多重要内容。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难,并能够更有效地制定教育计划和实施教学。

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了解这些知识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是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家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识。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和教育的本质,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育学,心理学

教育学,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概述对教育这种现象的各种解释和说明(教材P26),都从某一侧面、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本质属性。

第一节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起源人类教育是如何产生的,历来是教育学家在展开其理论研究前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问题。

北师大孙喜亭:“教育起源所涉及的问题实质是教育的产生、发展的动力问题,是教育的社会职能问题,是对教育的概念进行科学抽象的起点问题”。

在教育学史上,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雷徒诺(利托尔诺)与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

雷徒诺在其所著的《动物界的教育》一书中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

他根据对各种动物生活的观察,认为在动物世界里存在着如母鸭带雏鸭、母熊教幼熊等各种示范与学习。

由这些观察中他坚定地得出结论:兽类教育和人类教育在根本上有同样的基础,人类教育的进行与动物的教育差别不大,在低等人种中进行的教育,与许多动物对其孩子进行的教育相差无几。

他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把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看成是教育的基础,动物是基于生存和繁衍的天性本能而产生了把“经验”、“技巧”传给小动物的行为的,这种行为便是教育的最初形式与发端。

沛西能1923年在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大会上的主席演说词《人民的教育》中指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教育既无待周密的考虑使之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他又说:“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教育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

他们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动物界类似教育行为间的相似性,从类本能这个角度对教育起源做出了生物学解释。

这个解释是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指导的,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小学教育心理学是指对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的学科。

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学生的思维、情感、行为等,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

以下是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复习资料。

一、小学生发展心理特征1. 身体发育特征:小学生身体发育迅速,大小运动技能逐渐成熟,耐力与力量提高,但还存在一些差异。

男生多数较女生高,但在有些方面如灵活度、肢体协调方面却不如女生。

2. 思维发展特征:小学生在思维方面开始进入综合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

他们的注意力会更加专注,记忆力及联想能力也随之提高。

在问题解决方面,他们会更多地运用逻辑思维。

同时,还会表现出好奇、探索、快乐等情感特征。

3. 社会发展特征:小学生在这一阶段,开始具备社会交往能力。

他们更容易与同龄人进行交流,也能逐步了解不同年龄的人群。

此外,他们还会逐渐掌握社会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知识。

二、小学生学习心理特征1. 学习兴趣特征: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在这其中,一些社会化因素则会对小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2. 学习认知特征:小学生的学习认知特征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等。

在学习中,他们会表现出观察能力、思考能力、集中力、记忆力等多方面的认知特征。

3. 学习态度特征:小学生具备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他们期待成功、饱受挫败时仍充满信心,偏向把失败解释为外部因素等。

三、教育调节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原则1. 注意针对性和有效性:教育活动的形式、内容、模式固然重要,但是否针对性突出和有效依然是教育实践中的关键因素。

2. 强化过程与内在动力:强化过程是指以积极的方式去引导小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过程。

3. 适度的端正、快乐的心态:适当的开始和结束、适度的竞争、有利于自我控制及取得成就感,排除心理上的障碍,是保证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必要前提。

以上是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复习资料。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心理特征和原则进行教学设计,更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全套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全套复习资料

心理学第一章1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 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它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3 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4 动机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映。

需要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 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兴趣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5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6 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7 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的主观原因。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8 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 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 意志常常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并对人的行为具有发动和制止作用。

9 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10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心理特征。

11 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气质和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

12 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和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

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心理学有时也可以叫做行为科学。

13 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

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 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导方面。

14 无意识(即下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15 意识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是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16 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教师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教师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教师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复习资料教育学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教育心理学》整理

《教育心理学》整理

目录第一部分绪论第一章走进教育心理学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第二部分学生心理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第二节学生的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第三章学生的个体差异第一节个体的智力差异第二节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第三节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第三部分学习理论第四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及其理论发展第二节经典性条件作用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第四节社会学习理论第五章认知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第二节知识的组织结构第六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一节建构主义概述第二节学习的认知建构过程第三节学习的社会建构过程第七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应用第一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二节人本主义教学应用第四部分学习心理第八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学习动机及其理论第二节学习动机的个体因素第三节学习动机的情境因素第九章知识建构第一节知识概述第二节知识的学习第三节知识迁移第十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一节问题与问题解决第二节问题解决过程第三节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第四节创造性第十一章自我调节学习第一节自我调节学习及其理论第二节自我调节学习的策略第三节自我调节学习的训练第十二章品德学习第一节道德认知的发展及培养第二节道德情感的形成及培养第三节道德行为的形成及培养第四节常见道德问题及其矫正第五部分教学心理第十三章有效教学第一节有效教学与教学计划第二节教学目标第三节教学模式第四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第十四章课堂测评第一节课堂测评概述第二节传统的课堂测评方法第三节非传统的课堂测评方法第四节课堂测评的使用第十五章课堂管理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第二节课堂的物理环境第三节课堂的社会环境第四节课堂管理涉及与特殊方法第五节学生的行为管理第六部分教师心理第十六章教师心理第一节理想教师第二节教师的专业素质第三节教师的心理健康第四节教师的成长和培养第一章走进教育心理学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师考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师考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选择A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苏联学者(斯特鲁米林)提出劳动简化率的概念。

计算出因教育程度的提高所产生的价值占国民收入的比率为(30%)。

3.(19世纪末)美国大学确立了(社会服务)的职能。

4.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单位是(专业)。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6.在西方个人本位观始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理论,在近代是(纽曼针)。

7.以(巴格莱)为代表的(要素主义),以(赫钦斯)为代表的(永恒主义),以(马利丹)为代表的(新托马斯主义)。

8.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以(意大利)为该模式的代表;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以(法国)为该模式的代表;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以(实行联邦制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为代表;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以(日本和美国)为代表。

9.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又称为(没有围墙的学校)。

10.现代学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德国柏林大学创设的(哲学博士学位)。

11.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形成于(民国时期)。

12.我国学位授予的权利机构为(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

13.19世纪末在(美国)出现的(巴达维教学法)。

14.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指高教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选择B1.美国舒尔茨——33%2.高等学校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的“学园”创始人:柏拉图。

3.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制订的,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4.教学工作是实施德、智、体、美诸育的基本途径。

5.美国、新西兰、日本、法国、瑞典自20世纪70年代后,高等教育发展按各种标准判断均属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6.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美国)7.现代学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德国柏林大学创设的哲学博士学位。

8.1977年恢复高考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

9.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考点 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教育的起源※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无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第六,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教师资格证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引言:教师资格证考试是教师入职的重要门槛,对于想要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掌握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常见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点进行整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心理学基础知识点1. 学习理论:包括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观察学习等,了解学习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2. 认知发展理论: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和特征,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3. 个体差异理论:了解个体差异对学习的影响,如能力差异、兴趣差异等。

4. 智力理论:包括多元智能理论、智力测量等,了解智力的概念、分类和评估方法。

5. 人格理论:了解不同人格理论对教育的影响,如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

6. 动机理论:了解动机的概念、类型和影响因素,如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和维克多·弗兰克尔的存在主义心理学理论。

7. 情绪与情感理论:了解情绪与情感的概念、分类和影响因素,如情绪管理与情感教育。

8. 社会认知理论:了解社会认知的概念、发展和影响因素,如亚伯拉罕·马斯洛维茨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教育学基础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包括教育的定义、目标、任务等。

2. 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了解不同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对教育的影响,如孔子思想、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等。

3. 学生发展与教育:了解学生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如儿童、青少年、成人的发展特点和教育方法。

4. 教学理论与方法:了解不同教学理论和方法,如传统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等。

5. 教育评价与考试:了解教育评价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如成绩评价、素质评价等。

6. 教育管理与领导:了解学校管理和教育领导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7. 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教育信息化的相关知识。

8. 教育法律与教育职业道德:了解教育法律和教育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三、心理学和教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 课堂教学:如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等。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教育领域中的两门重要学科,它们研究的对象都是教育过程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

本文将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概述。

一、教育学的重点知识点1. 教育定义:教育是指社会和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向个体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促使其全面发展的过程。

2. 教育目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全人格、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和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3. 教育过程:教育过程包括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三个方面。

其中,教育内容包括智育、德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教育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育组织形式包括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

4.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效果进行量化和分析的过程,主要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确定。

5. 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是对教育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的过程,分为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两个层面。

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1. 学习的心理过程:学习是指个体通过经历和环境刺激的作用,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和联想等。

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研究学习的规律和原理的学科,包括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和社会学习理论等多个学派。

3.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学习目标,制定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的过程。

4. 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学习者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包括智力水平、性格特点和动机等。

5. 教育心理测量:教育心理测量是指通过观察、问卷和测试等手段,对学习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科学、客观的测量和评价。

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密切相关,两者相互依存。

教育学基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指导和改进教育实践;而教育心理学通过对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研究,为教育学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心理学学习整理资料教育学一、教育学名词解释1. 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16.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7. 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

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

18.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的关系。

19.癸卯学制——1903年修改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

它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

其特点是学习年限长。

20.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21.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22.德育方法——指为了完成德育的目的任务和实施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手段。

23.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又要引导他们久进行实际锻炼,把理论教育与组织实践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一代新人。

24.自我教育法——是指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

25.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2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27.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28.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系统地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

29.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

30.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

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由政府主管部门制订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规划的指导性文件。

3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一。

32.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内容,按固定的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教学的组织形式。

33.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34.班主任——是组织领导班级组成为坚强集体,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指导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人。

35.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

36.课外教育——指的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

37.校外教育——指校外教育机关或社会团体、家庭,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校外组织学生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

38.社会教育——是通过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的教育。

39.家庭教育——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孙晚辈进行的教育。

即在家庭中,家长自觉的、有意识的按照一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行为活动。

40.教育合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种教育力量统一要求、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41.管理——合理组织好各项工作,协调好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42.学校管理——是一般管理的特殊部分,它是合理组织好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好学校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活动过程。

在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

43.管理职能——是管理系统中管理者和组织机构的职责和功能。

管理的职能反映管理的本质。

44.决策——在可供选择的多个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的行为。

45.管理体制——是指一定组织系统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管理职责、权限划分的制度46.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

47.现代教育观——现代教育观关注的是人的教育,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关照人的主体性发展,致力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高质量创新型人才。

48.学校整体改革——指整体育人,以达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49.教育科学研究——简称教育科研。

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从教育的客观实际出发,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去研究教育现象,搜集和积累教育事实材料,认识教育本质,揭示教育教育规律,形成新的教育理论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50.教育测量——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照一定教育规则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加以数量化测定的过程。

51.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教育目标,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及其参与者进行价值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52.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所达到的一种较高水平状态,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在内的教育整体转换运动。

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二、教育学简答题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2.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4.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5.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由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6.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与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

(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

(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

(4)影响受教育权利。

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7.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的制定和实现。

(2)人口结构及其分布状况影响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状况。

(3)学龄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及经费使用。

8.教育对人口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教育具有使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作用。

9.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呵护儿童健康;着力增强动手能力;特别关注学习态度。

10.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

11.青年期教育主要应该注意哪三个方面?(1)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2)树立事业心、责任心、提高从事社会职业的素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3)正确处理友谊、爱情和婚姻。

12.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反映社会发展要求;有效地协调其它教育影响;符合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创设适宜的动物园文化环境,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有益有趣的教育活动;注重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13.教育目的的重要作用的具体表现:(1)控制教育对象发展方向和预期结果。

(2)指导和支配整个教育活动过程。

(3)评价、检测教育质量。

14.我国的现行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