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
13、湖心亭看雪——群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写景散文,作者常常通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来表达情感。
本文作者通过对醉翁亭秀丽环境、自然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考点解读】比较阅读是一种联系课内外知识、促进我们学会迁移的重要形式,它可以是课内两篇(段)文言材料的比较阅读,也可以是课内外各一篇(段)文言材料的比较阅读。
当然,用来作比较的文言选段,也可能不止两篇(段),可能将古代诗词,甚至现代文与文言文结合起来考查。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仍以字词为主,也涉及对内容的理解。
【技法点拨】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
解题的基本步骤:1.初读文言语段,整体把握其主要内容。
先浏览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前因后果,分析其关系,以求更准确地理解。
2.落实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如在回答词义、句义及用法时,要从与之相关的语句和试题的考查点入手,找准答题的切入点。
同时要注意文段的出处、注释、备选项、寻找突破口。
这样可以化难为易,事半功倍。
3.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解答时只要努力回忆和运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绝大部分题目是能迎刃而解的。
【真题演练】(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①,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芥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②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③.坐久清冽,苍头④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钦⑤之,竞不得醉.马小卿唱曲,界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张岱龙山雪注释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李芥jiè等五人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③呆白:苍白.④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⑤欲hē:通“喝”.阅读提示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绍兴山阴人.出身官僚家庭,一生未做官.他继“公安”“竟陵”两派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是晚明散文作家中成就较高的“殿军”.小品文湖心亭看雪、龙山雪是其代表作.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万山载雪,明月薄之2.选出与例句中的“而”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A.舟中人两三粒而已B.从百步街旋滚而下C.义不杀少而杀众D.广起,夺而杀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②声为寒威所慑.译文:4.甲、乙两文均是情景交融的佳作.请简要谈谈作者在描绘雪景时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①没有,消失.②迫近,靠近2.D3.①此时的西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②洞箫声像被严寒的威力震慑住了.4.阔大、纯净的雪景映照出张岱孤高自赏、高雅脱俗的情怀,在冰天雪地中,心灵脱去俗累,自由洒脱.雪景的苍凉也折射出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答出其中一方面,意近即可译文:天启六年的十二月,大雪深三尺多.晚上的时候天放晴了,我们几个登上龙山,坐在城隍庙的山门上,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这几个人陪伴侍侯.山峦都被雪覆盖住了,月亮的光辉也显得稀薄了,月亮显不出光亮,雪都白花花的.坐久了觉得有点冷冽,苍头苍头:指以青色包头巾裹头,这里指人送酒来了,我们勉强举起大杯子抗寒,酒气上升,合着积雪,竟然不醉.马小卿唱曲子,李岕生吹洞箫和马小卿的曲子,箫声被寒气所慑,艰涩得出不来.三更的时候我们准备回去睡觉,马小卿、潘小妃互相抱着从百步街旋转滚落,直到山脚,满身是雪的站着.余下的人坐一辆小羊头车,拖着满身的冰凌回来了.一甲湖心亭看雪乙西湖袁宏道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丙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1.用“︱”划分下列一句的朗读节奏.2分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22.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3分23.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西湖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写景方法的不同.2分24.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2分参考答案:20.4分,每句2分1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2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21.2分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22.3分,每点1分,语意相近即可①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②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③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作伏笔.23.2分湖心亭看雪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写景答出“白描”即可1分;西湖用生动的比喻写景1分.24.2分湖心亭看雪表达的是作者清高自赏和淡淡的愁绪1分;江雪表达的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1分.语意相近即可二甲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说笠翁,独钓寒江雪.乙湖心亭看雪16、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是日更定莫衷一是B、更有痴似相公者更深夜色半人家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且焉置土石17、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翻译:18、乙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19、1从甲诗“独钓寒江雪”和乙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试问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2分2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2分20、以上诗文都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但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诗用烘托的手法,景为人设,描画出一个独钓江雪的渔翁形象.B、乙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C、甲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D、乙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参考答案:16、D;17、译文: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必须直译;18、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19、1诗、文中的两个“独”字,都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2、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0、D.三甲湖心亭看雪乙满井游记袁宏道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2是日,更定矣3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4而此地适与余近19、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A.湖中人/鸟声俱绝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D.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2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4分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21、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的特点.2分22、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参考答案:18.1客居2这3起,兴起4刚好,恰巧19.A 20.1别说相公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2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啊.21.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乍暖还寒22.答案要点:甲文1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乙文1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怀.2表现作者淡泊名利,注重亲近大自然的愉悦心情.3表现了作者对都市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4表现了作者不因官小职闲而懊丧,反而庆幸自己有游乐时间的达观个性.四甲三峡乙湖心亭看雪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①虽乘奔御风②其间千二百里③是日更定④湖中人鸟声俱绝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良多趣味此皆良实B、飞漱其间又何间焉C、余拏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D、上下一白长烟一空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2分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1、2分①即使②代词,那③代词,这④都2、2分D3、2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自”“亭午”“曦”三个词翻译准确,可得满分,否则扣分4、2分A5、4分甲文、乙文都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2分甲文画线句描写三峡秋天的凄清,渲染了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1分.乙文画线句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怀1分.注意:意境须答出“景”与“情”分享:9喜欢。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
13、湖心亭看雪——群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写景散文,作者常常通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来表达情感。
本文作者通过对醉翁亭秀丽环境、自然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考点解读】比较阅读是一种联系课内外知识、促进我们学会迁移的重要形式,它可以是课内两篇(段)文言材料的比较阅读,也可以是课内外各一篇(段)文言材料的比较阅读。
当然,用来作比较的文言选段,也可能不止两篇(段),可能将古代诗词,甚至现代文与文言文结合起来考查。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仍以字词为主,也涉及对内容的理解。
【技法点拨】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
解题的基本步骤:1.初读文言语段,整体把握其主要内容。
先浏览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前因后果,分析其关系,以求更准确地理解。
2.落实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如在回答词义、句义及用法时,要从与之相关的语句和试题的考查点入手,找准答题的切入点。
同时要注意文段的出处、注释、备选项、寻找突破口。
这样可以化难为易,事半功倍。
3.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解答时只要努力回忆和运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绝大部分题目是能迎刃而解的。
【真题演练】(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附答案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24.⑴夜(晚上、夜晚) ⑵雪景 (3)痴情【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 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C.与余舟一芥(小草)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相与步于中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其门人甚众(《劳山道士》)12.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1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14.古游记大多较简。
《湖心亭看雪》与课外比较阅读试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与课外比较阅读试题及答案一、【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用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
①是日更定矣。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③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④何似在人间。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句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体现在那些事上?答案:(1)○1晚上八时左右;○2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3茂盛的样子;○4哪里比得上(2)○1(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只见)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3)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
16 湖心亭看雪 带解析-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
湖心亭看雪(一)(2022·甘肃兰州·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①出游。
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②,水与提平,丝管夹岸。
跌坐③古根上,茗饮④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⑤,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
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
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⑥,喧嚣怒诟⑦,山情水意,了不相属⑧,于乐何有也。
(节选自袁宏道《游高梁桥记》)【注】①王生章甫、僧寂子:王生指王参(zhěn),袁氏兄弟的诗友。
寂子,一和尚名,其人不详。
②微岚:山中薄薄的雾气,③跌(fū)坐:双脚交叠而坐。
④茗(níng)饮:饮茶。
⑥侑(yòu):用奏乐或献玉帛劝人饮食。
⑥筵(yán)中人:设席饮酒的人。
⑦诟(gòu):骂。
⑧了不相属(zhǔ):全不相关。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拥.毳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拥:______(2)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谓:______2.下面是前人阅读【甲】文后的两处批注。
你认为这两处批注恰当吗?请选择其中一处,结合句子和批注加以评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批注:景象寒气逼人)(2)湖上影子,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身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批注:文中有画)3.【甲】文中舟子的话,你觉得适合用怎样的语气朗读?为什么?4.【甲】【乙】两段选文中主人公的“痴行”有多重内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练习题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10.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属予作文(shǔ)B.浩浩汤汤(dàng)C.长堤一痕(dī)D.强饮三大白(qiáng)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百废具兴( )(2)先天下之忧而忧( )(3)余拏一小舟( )(4)客此(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斯人,吾谁与归?(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3.【甲】【乙】两文作者都借景抒情,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四、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五、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五篇(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五篇班级:姓名: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6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
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
②敲戛:敲打。
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
④鲁直:即黄庭坚。
1. 请用“/”给文中的划线处断句(两处)。
(2分)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客:(3)辄.复不遂辄:(4)鲁直所谓.谓: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写出了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
(2分)5.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①。
日晡②,至北固,舣③舟江口。
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④天为白。
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
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
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傒⑤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⑥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
锣鼓喧阗⑦,一寺人皆起看。
有老僧以手背采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
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
剧完,将曙,解缆过江。
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选自张岱《金山夜戏》) [注释]:①兖:兖州。
②日晡(bū):傍晚时分。
③舣(vǐ):停船。
④噀(xùn):喷。
⑤傒(xī):奴仆。
⑥韩蕲王:南宋名将。
⑦喧阗(ttán):哄闹声。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事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事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划一处)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已二鼓矣:②盛张灯火:③拥毳衣炉火:_④焉得..更有此人:(3)翻译句子。
①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
②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4)[甲]文中张岱也有“痴”的表现,请简要概括。
(5)结合全文说说[甲][乙]两文画线句有何相同的作用。
1.(2分)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2. ①击鼓、敲鼓②大③裹、围④哪能、怎么3.①慢慢地定睛(看着我们),到底该看作什么人,为了什么事情,什么时候来到的。
(译文中的也可以,意对即可)②大雪下了三天,西湖中人、鸟声全都消失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9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第,《,《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
晚霁①,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芥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②侍。
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③。
坐久清冽,苍头④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钦⑤之,竞不得醉。
马小卿唱曲,界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三鼓归寝。
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
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张岱《龙山雪》)[注释]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②李芥(jiè)等五人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
生,指男演员。
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
③呆白:苍白。
④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
⑤欲(hē):通“喝”。
【阅读提示】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绍兴山阴人。
出身官僚家庭,一生未做官。
他继“公安”“竟陵”两派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是晚明散文作家中成就较高的“殿军”。
05《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一)(2021·辽宁辽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自《湖心亭看雪》)【乙】四林皆雪,登眺时见。
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
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糁②原宪③之羹。
飞霰④入林,回风折竹。
徘徊凝览,以发奇思。
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⑤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选自《小窗幽记》)【注释】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
②糁:散开,散落。
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
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⑤醪(1áo):浊酒,汁渣混合的酒。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上下一.白/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B.画冒雪出云之.势/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C.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陋室铭》)D.回风折.竹/斗折.蛇行(《小石潭记》)2.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四林皆雪,登眺时见。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4.写出【乙】文中表现作者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语句。
5.【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
【甲】文寂寥空旷的意境隐含着作者的____________;【乙】文明丽鲜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
【答案】1.B2.(1)接连下了三天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四周的树林都是积雪,登高远眺时时可见。
3.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西湖七月半和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
西湖七月半和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西湖七月半和湖心亭看雪,这两者就像是一对老朋友,各有各的特色。
七月的西湖,简直热闹非凡,满眼绿树成荫,湖面上波光粼粼,简直像是撒了星星的水面。
游客们三三两两,拍照、游玩,真是热火朝天。
那时候,西湖就像个大派对,大家在这里聚集,享受夏天的乐趣。
尤其是那乌镇的灯会,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不得不提那些小吃,真是让人垂涎欲滴,臭豆腐、龙井虾仁,哎呀,光想想就让人嘴巴流口水,简直是吃货的乐园。
再看看湖心亭,那可真是另一个世界。
冬天的湖心亭,雪花纷飞,整个世界像是被一层洁白的羽绒被包裹着。
走在湖边,脚下咯吱咯吱的声音,仿佛在和冬天对话。
那种静谧的感觉,真让人心醉。
湖心亭就像个白衣公主,傲然屹立在湖,周围的雪花轻舞飞扬,仿佛在为她伴舞。
寒风中,远处的山影隐约可见,模糊而神秘,真是一个让人陶醉的地方。
说到七月半,大家总是兴奋得不得了。
那是西湖最热闹的时刻,游船上,人人都在享受着夏天的阳光。
可这可不是个单纯的游乐场,听说七月半还有“鬼节”的传说,家家户户都会祭祖,简直是个文化盛宴。
那时,游客们在西湖游玩,看到那些传说中的“鬼”,哎呀,吓得胆战心惊,但又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人们嘴里讨论着鬼故事,心里却都在偷笑,真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而湖心亭看雪,大家的心情又是完全不同。
那是一种恬静,像是和自己的灵魂对话的时刻。
站在亭子里,俯瞰湖面,整个世界都被雪覆盖,静谧得让人心跳都慢下来了。
只听得见雪花落下的声音,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此时此刻,仿佛一切烦恼都被雪花带走了,只剩下那份纯净。
朋友们聚在一起,互相开玩笑,笑声在这个寂静的环境中显得格外动听。
七月的西湖,真的热闹得很,大家的笑声像是空气中的音乐。
大伙儿喝着冰镇的西湖龙井,唉,真是爽啊!而湖心亭的雪天,大家则是一副“哎呀,快来拍照”的样子,想要把这美好的一瞬间留住。
虽然风冷得让人打颤,但心里却暖暖的,都是友谊和温情的滋润。
时光在这里流转,七月的热烈和冬天的冷冽,在这里交织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1、解释下面加粗词的含义。
①虽乘奔御风()②其间千二百里()③是日更定()④湖中人鸟声俱绝()2、下面各组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良多趣味此皆良实B、飞漱其间又何间焉C、余拏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D、上下一白长烟一空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
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即使②代词,那③代词,这④都2、D3、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答案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答案《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答案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
《湖心亭看雪》和《醉翁亭记》比较阅读【题目】比较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选出与“山之僧智仙也”一句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甚矣,汝之不惠B.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C.何陋之有?D.属予作文以记之。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甲)文中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4、(甲)(乙)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答案】1、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
选出“山之僧智仙也”一句中“之”是“助词,的”。
A.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助词,的;C.宾语前置标志;D.代词,这件事;故选B。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
摘要:
1.湖心亭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湖心亭看雪的独特之处
3.湖心亭的旅游价值和文化意义
4.湖心亭的比较阅读
正文:
湖心亭位于我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
它始建于南宋时期,距今已有800 多年的历史。
湖心亭的建筑风格独特,采用了我国传统的亭台楼阁建筑形式,被誉为“江南三大名亭”之一。
湖心亭看雪是西湖十景之一,有着独特的魅力。
每当冬季雪花飘落,湖心亭被白雪覆盖,如同一座琼楼玉宇,美不胜收。
这种美景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着丰富的描绘,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留下了赞美湖心亭看雪的诗篇。
湖心亭不仅具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见证了我国历史的变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如今,湖心亭已成为西湖风景区的重要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通过对湖心亭的比较阅读,我们可以发现它在建筑风格、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与颐和园的清晏舫、江苏扬州的平山堂相比,湖心亭更具江南水乡特色,展现出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综上所述,湖心亭作为西湖风景区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价值。
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
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二)(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完成 26―― 29题。
(14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 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白。
湖上影子,甬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乙.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也憩于龙井亭,酌 泉据石而饮之。
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 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 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注]霁:雨过天晴。
参廖、辨才:人名。
并湖:沿湖。
雷峰、南屏、灵石 坞:山名。
普宁、寿圣院:寺名。
惠因涧:山涧名。
殆:大概。
2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⑴湖中人鸟声俱绝() (2) (3)濯足于惠因涧()(4) 27. 下列句子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是()(2A. 余:余住西湖/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 与:天与云与山与水/选贤与能C. 于:憩于龙井亭/出没于鲸波万仞中D. 乃:明日乃还/见渔人,乃大惊28.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2)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2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文中,“ _____ ”“ ”表明游览时间都在晚上,“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直接表明环境都很幽寂。
(4分)(二)比较阅读:湖心亭看雪、初至西湖记【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 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 中人两三粒而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二)(一)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完成 26—— 29题。
(14 分)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 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乙.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 泉据石而饮之。
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 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 殆非人间之境。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 谒辨才于朝音堂, 明日乃还。
(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 注 ] 霁:雨过天晴。
参廖、辨才:人名。
并湖:沿湖。
雷峰、南屏、灵石 坞:山名。
普宁、寿圣院:寺名。
惠因涧:山涧名。
殆:大概。
2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 分)(1) 湖中人鸟声俱绝 ( ) (2) (3) 濯足于惠因涧 ( ) (4)27. 下列句子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2A. 余:余住西湖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 与:天与云与山与水 / 选贤与能C. 于:憩于龙井亭 /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D. 乃:明日乃还 / 见渔人,乃大惊28.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 分)(1) 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2)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29.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文中,“ __ ”“ ”表明游览时间都在晚上,“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直接表明环境都很幽寂。
(4 分)(二) 比较阅读:湖心亭看雪、初至西湖记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 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 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 得更有此人 !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 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 张岱《湖心亭看雪》 ) 【乙】从武林门而西, 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 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 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 才一举头, 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上下一白 ( ) 谒辨才于朝音堂 ( ) 分)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 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
②东阿王:曹植。
③洛神:洛水的女神。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 分)(1)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4. 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 “湖中人鸟声俱绝” 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 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则心已飞湖上也” 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 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B. 写赏雪,却写道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 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 人。
“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 “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C. “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 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大 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D. “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 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 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
(三)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 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曹植《洛神赋》 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
④净寺: 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 分)(1) 上下一白 ( ) (2)(3) 即棹小舟入湖 ( ) (4)2. A. B. C. D. 从武林门而西 ( ) 取道⋯⋯石径塘而归 ( ) ( )(3 分 )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①才一举头 ①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①次早得陶石篑帖子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②二者不可得兼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湖中曰: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生于忧患,死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诗》) 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其门人甚众(《劳山道士》))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 .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 “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 .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 的冷寂。
D .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 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 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1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 文:(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 文:14.古游记大多较简。
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 感怀。
甲乙两文也是如此, 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 “闲” 与“痴”的? (2 分)答: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24~28 题。
(12 分)A .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B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酒杯)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 A .相与步于中庭 于安乐》) B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D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12.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 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 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 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 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 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
(2 分)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 、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 山高。
B 、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 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 、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
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 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 的“痴”。
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 作用?( 4 分)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二)参考答案1、解释下面划线词的含义 ①虽乘奔御风( ③是日更定( 2 分) ) ) ②其间千二百里( ④湖中人鸟声俱绝(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此皆良实 又何间焉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长烟一空 A 、 B 、 良多趣味飞漱其间余拏一小舟 上下一白(一)26.(1)消失(2)全、完全(3)洗、洗涤(4)拜访27.C28.(1)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2)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连)头发都能数清。
29. 是日更定矣是夕湖中人鸟声俱绝皆寂不闻人声(二)1.(4 分,每词1分,意思对即可)(1)全(2)往西走(向西去)(3)就,便(立即,马上)(4)回去(回来)2.(3 分)D(得到A. ①消失②绝妙的,到极点的B. ①抬起②发动C.①来得及②和)3.(6 分,每句2 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即给分)(1)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迷于此的人啊!)(3)这时候想要用一句话描写(眼前美景)却无法做到,大概就像是曹植梦中初次遇到洛神时(那种惊艳的感觉吧)。
4.(3 分)B(写湖心亭上与金陵人同饮,主要表达幸逢知己之乐。
)附译文:从杭州城北面偏西的门向西走,望见保叔塔高耸在层层山崖中,可(诗人的)心早已到西湖之上。
中午时分到了昭庆,喝完茶,就划船进入西湖。
山的颜色,就像美人的眉毛;(岸上)花的美丽,就像少女的面颊; 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 湖中波纹,似白绫一样起伏。
刚一抬头,已经觉得很好看,全身心都沉醉了。
这时候我想用一句话把这种境况描写出来,竟然不知怎么写。
大约好像《洛神赋》中所说曹植由京都洛阳回封地,路过洛水,精神迷离恍惚时,忽见水边有个美女,是河洛之神,于是用大量华丽的文字形容洛神的美以及自己爱慕的心情的时候。
我游西湖从这一次开始,当时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小修过去住的僧房。
游览了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后走回来。
很匆忙地领略了这些景致,没有仔细观赏。
到了十九日,收到了陶石篑的请帖,第二天早上,石篑兄弟偕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到了这里,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聚集到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