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合集下载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改变PPT课件

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 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 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2)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 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
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
第3课_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改变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
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
疆土,立二等之爵。 ——《汉书》
“ 安 史 之 乱” 平 定 后, 星下自唐 季以来,数十年间,帝 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三省各承担何职能?这一制度起
了什么作用?
皇帝
( 中 草 拟 书 颁 发 省 诏 令 )
门 ( 审 下 核 政 省 令 ) 礼 兵
军 政
尚 书 省
( 执 行 政 令 )
吏
官吏的 任免和 考核
户
户籍、 土地、 赋税
刑
刑 狱
工
国家的 工程建 设
主管礼 仪科举 等
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 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 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 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 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察举后来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 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 如鸡”的民谣。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课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过程(36张ppt)

中央集权制度得影响(社会作用)
1.积极影响:(封建社会前期) (1)政治上: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 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维护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 (2)民族关系: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加强民族交 流、防止分裂割据。 (3)经济上:有利于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 (4)文化上:有利于封建文化的发展繁荣。 2.消极影响:(封建社会后期) (1)政治上:君主的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并且派生了大量的官僚队 伍,致使政治黑暗、腐败。 (2)经济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3)思想文化: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使科技的运用 和发展受到抑制,也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北宋
1.中央:二府三司。中书门下 为最高行政机构,又设参知政事、 枢密使、三司(盐铁、度支、户 部)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 和财权。(以文制武)
2.地方:收兵权。主要将领兵 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 充实中央禁军;收政权。派文官 任地方长官(知州),设通判监督;收 财权。地方财政除留一小部分作 地方开支,其余由中央掌控。(设 转运使)
清
清朝设军机处
1.设立: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 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不久改名军 机处。
2.职权:由军事扩大到政务,军机 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3.特点:简(机构简单)、精(人员 精干)、速(办事高效)、密(政治决 策封闭)。
4.作用:军机处的设立明显提高 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 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标志着 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达到顶峰。
知识清单二: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和发展
一、概念:分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内容,主要是指地方受 制于中央,中央集权于皇帝。
二、实行的原因 经济根源: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 理论基础:战国时期法家理论 现实因素:秦统一后疆域辽阔,为巩固国家统一,实现天下一统 的需要。 三、两对基本矛盾:中央和地方、皇权与相权 四、发展趋势: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直到废除相权(明 太祖);中央权力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五、基本内容:皇帝制;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官吏的选 拔与监督制度等。
(完整)从汉至清君主专制的演变ppt

【答案】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君主专 制被颠覆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体制主要涉及中央 与地方的关系,题干现象与中央集权体制无关,故B项错误;题 干中的现象都是在皇帝没有能力掌握朝政的情况下,选择可以信 赖的人来暂时掌管权力,这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变态形式,故C 项正确;皇权至高无上,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2014高考天津卷)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
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
题干中的现象都是在皇帝没有能力掌握朝政的情况下,选择可以信赖的人来暂时掌管权力,这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变态形式,故C项正
确;
D项“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符合西汉前期的情况,而外戚干政是在两汉后期。
察举制
品行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门第
隋唐
科举制 才学
方式 举荐
评定授官 考试
2.发展规律:
①标准:
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 平
②选官权: 从地方收归中央
③选择方式: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趋向严密、科学
3、科举制图所示为《唐书》 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 唐代科举制
一.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一)两汉:中外朝制度
1.调整原因:
皇帝
中朝 决策
尚侍常 书 令中侍
外朝 执行
丞御 太
相
史 大
尉
夫
有事上报
九卿
丞相位高权重, 威胁皇权。
2.运作程序:
3.影响:
相权一分为二; 削弱相权,加强 皇权。
(二)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 P8史论拓展
(2014高考天津卷)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
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
题干中的现象都是在皇帝没有能力掌握朝政的情况下,选择可以信赖的人来暂时掌管权力,这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变态形式,故C项正
确;
D项“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符合西汉前期的情况,而外戚干政是在两汉后期。
察举制
品行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门第
隋唐
科举制 才学
方式 举荐
评定授官 考试
2.发展规律:
①标准:
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 平
②选官权: 从地方收归中央
③选择方式: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趋向严密、科学
3、科举制图所示为《唐书》 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 唐代科举制
一.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一)两汉:中外朝制度
1.调整原因:
皇帝
中朝 决策
尚侍常 书 令中侍
外朝 执行
丞御 太
相
史 大
尉
夫
有事上报
九卿
丞相位高权重, 威胁皇权。
2.运作程序:
3.影响:
相权一分为二; 削弱相权,加强 皇权。
(二)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 P8史论拓展
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PPT

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秦汉—明清)
(一)主要内容: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1、皇位世袭制 (二)秦朝……的形成 1、背景: (1)秦的统一(原因、过程、意义)(熟悉P9地图) (2)实践基础:春秋战国时期…… 2、确立: (1)中央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2)地方制度:郡县制 3、特点:(见创新设计P8“问题二”及课本P10) 4、评价: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影响?(创新P7、8) (三)汉代——清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表现及其趋势 1、中央政治制度: 2、地方管理制度: 3、选官制度: (注意科举制选拔人才) 4、趋势(特点):(创新设计P12“重难问题讲解”,下同) 5、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背景、目的、确立、设置情况、意义) (三)政治建设的曲折——文革 (导火线、全面发动标志、主要过程、挫折表现、教训) (四)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1、背景:①文革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2、目标: 3、成就:① ② ③ ④ ⑤
(五)“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P60)
三、近代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晚清、民国)
(一)维新变法——(君主立宪) 1、背景:① ② ③ 2、代表人物及主其张(康、梁、严、谭) 3、主张的共同点: 4、影响:① ② ③ (二)辛亥革命——(民主共和) 1、背景: 2、主要过程: ①兴中会 ②中国同盟会 ③武昌起义 ④民国成立概况 ⑤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⑥《临时约法》⑦清帝退位 3、共同的革命主张: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第一专题 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一、早期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夏商周)
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秦汉—明清) 三、近代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776人教PPT课件

(商人)
5、海外贸易发达,宁波、广 州、泉州等地设有市舶司,管
理对外贸易。 (商路)
例题交:子《是宋货史币·经食济货落志后》的记产载物: “(宋宋)代真产宗生时了,世张界咏上镇最蜀早,的患纸蜀 人币铁—钱—重交,子不,便这贸既易是,商设品质经剂济之发法展, 一的交结一果缗,,也以是三货年币为经一济界落而后换的产物。 之子《蜀…的文人…产献以谓生通铁之考钱交·重子钱,。币私”二为由》券此:,可“谓知[之宋,交]交初子,, A以.便便利贸了易国,家富征人收十商六业户税主之。”当
• (1)突破性创新: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使用的 纸币——交子;商人在政治上受歧视的地位开始 改变(得2分)
• 渐进式创新: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 限制,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商业活动不再受官 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 务设施;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 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水转翻车。(6分)
兴儒学,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 C为.此具,有中“国格科物技致史知家”们的认理为性,精宋神明
思辩化;强化封建的伦理道德。 D儒.学提“出追了求探理索性自的然精“神天和理创”新的的主精张
神,无疑有推动科学发展的作用。
4、宋明理学的评价
宋明科学高峰期的出现,这是一个
因素”。
第二讲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和繁荣2-宋元
理对外贸易。 (商路)
例题:(2015·江苏模拟)《中 国经济史纲》指出:“中国在宋代 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 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 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 代商业革命……”下列说法符合第 一“商业革命”的是
A.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B.商业活动的群体商帮形成 C.远洋贸易开始使用指南针 D.烟草等经济作物开始传入
5、海外贸易发达,宁波、广 州、泉州等地设有市舶司,管
理对外贸易。 (商路)
例题交:子《是宋货史币·经食济货落志后》的记产载物: “(宋宋)代真产宗生时了,世张界咏上镇最蜀早,的患纸蜀 人币铁—钱—重交,子不,便这贸既易是,商设品质经剂济之发法展, 一的交结一果缗,,也以是三货年币为经一济界落而后换的产物。 之子《蜀…的文人…产献以谓生通铁之考钱交·重子钱,。币私”二为由》券此:,可“谓知[之宋,交]交初子,, A以.便便利贸了易国,家富征人收十商六业户税主之。”当
• (1)突破性创新: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使用的 纸币——交子;商人在政治上受歧视的地位开始 改变(得2分)
• 渐进式创新: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 限制,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商业活动不再受官 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 务设施;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 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水转翻车。(6分)
兴儒学,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 C为.此具,有中“国格科物技致史知家”们的认理为性,精宋神明
思辩化;强化封建的伦理道德。 D儒.学提“出追了求探理索性自的然精“神天和理创”新的的主精张
神,无疑有推动科学发展的作用。
4、宋明理学的评价
宋明科学高峰期的出现,这是一个
因素”。
第二讲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和繁荣2-宋元
理对外贸易。 (商路)
例题:(2015·江苏模拟)《中 国经济史纲》指出:“中国在宋代 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 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 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 代商业革命……”下列说法符合第 一“商业革命”的是
A.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B.商业活动的群体商帮形成 C.远洋贸易开始使用指南针 D.烟草等经济作物开始传入
《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

含义
行政管理体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设 置、职权划分及运行等各种关系的总 和,是实现国家行政职能的重要组织 形式。
特点
行政管理体制具有层级性、权威性、 法制性等特点,能够确保国家行政机 关高效、有序地行使职权,实现国家 行政目标。
行政管理体制的组织结构
中央政府组织结构
包括国务院、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等,负 责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管理全国事务。
现代政治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逐步建立起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
中国的政治制度基本原则
人民民主专政
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实行人民民 主专政,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发 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 。
地方政府组织结构
包括省、市、县、乡四级政府,负责贯彻执行中央政策,管理地方 事务。
行政机构设置原则
遵循功能明确、分工合理、责权一致等原则,确保行政机关各司其 职、协同高效。
行政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
1 2
行政决策机制
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需要遵循科学决策 、民主决策的原则,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
THANKS
感谢观看
代表制度的意义
总结
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维护人民利益和国家 稳定。
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 做主的重要途径,确保人民的意志得到充 分体现。
03
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总结词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 特色。
详细描述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指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 基础的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相结合 的政治制度。它既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 色。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A.分散相权加强了君权
B.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
C.促使行政决策民主化
D.提高了政府办事பைடு நூலகம்率
3.隋唐:三省六部制
皇帝
(
起 草
中
诏 令
书
)
(
负 责
尚
执 行
书
)
(
封 驳
门
审 议
下
)
吏户礼兵刑工
作用:相权一分为三,三省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
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出错。同时避免了 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
课标要求:了解汉至清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客 观评价隋唐三省六部制,总结中国古代中央政治 制度演变的趋势。
1.秦朝:
1.秦朝:三公九卿制
皇帝
御史 大夫
丞太 相尉
奉郎卫廷典宗治少太
常中尉尉客正粟府仆
令
内
史
材料:秦和西汉初年,中央实行丞相制度, 由丞相日理万机,统辖百官。举凡官吏的选拔、 弹劾、诛罚、郡国上计与考课、总理百官朝议 与奏事、封驳诏制、谏诤等,都在丞相的职权 之内。这种体制,隐含着发生皇权与相权冲突 的可能。武帝时,丞相田蚡骄横,“荐人或起 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演变趋势:
(1)一直存在着皇权与 相权的矛盾,但皇权不断 加强,直至明朝废除丞相。
(2)分权是加强君主专 制的重要手段。 (3)决策权由外朝向内 朝的转移,非法定机构取 代法定国家机关的职权, 如汉朝的中朝制度、明朝 的内阁制度、清朝设立军 机处。
--赵毅 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西汉武帝时: 建立中朝
皇
执行机构 帝
B.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
C.促使行政决策民主化
D.提高了政府办事பைடு நூலகம்率
3.隋唐:三省六部制
皇帝
(
起 草
中
诏 令
书
)
(
负 责
尚
执 行
书
)
(
封 驳
门
审 议
下
)
吏户礼兵刑工
作用:相权一分为三,三省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
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出错。同时避免了 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
课标要求:了解汉至清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客 观评价隋唐三省六部制,总结中国古代中央政治 制度演变的趋势。
1.秦朝:
1.秦朝:三公九卿制
皇帝
御史 大夫
丞太 相尉
奉郎卫廷典宗治少太
常中尉尉客正粟府仆
令
内
史
材料:秦和西汉初年,中央实行丞相制度, 由丞相日理万机,统辖百官。举凡官吏的选拔、 弹劾、诛罚、郡国上计与考课、总理百官朝议 与奏事、封驳诏制、谏诤等,都在丞相的职权 之内。这种体制,隐含着发生皇权与相权冲突 的可能。武帝时,丞相田蚡骄横,“荐人或起 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演变趋势:
(1)一直存在着皇权与 相权的矛盾,但皇权不断 加强,直至明朝废除丞相。
(2)分权是加强君主专 制的重要手段。 (3)决策权由外朝向内 朝的转移,非法定机构取 代法定国家机关的职权, 如汉朝的中朝制度、明朝 的内阁制度、清朝设立军 机处。
--赵毅 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西汉武帝时: 建立中朝
皇
执行机构 帝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在唐后期150年 里河北三镇的57个节 度使中,真正由朝廷 任命的只有4人。内地 许多节度使也效法藩 镇,各占一方,唐朝 统一局面破坏,形成 了“藩镇割据”的局 面。
藩镇割据现象的 实质是什么?
实质是中央集权 与地方分权之争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郡国二制并行与“推恩令” 2、唐中后期:“藩镇割据”
⑴积极:①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
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 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③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⑵消极:①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②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③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后 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总特征: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学习延伸
巩固提高
本课测评
①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 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 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 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②唐朝时为加强皇权在中央设立三省六部,三省的 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③宋初,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行政长 官行使宰相权力。为制约宰相,后又增设参知政事、 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 这样就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推恩令”和“酎金夺爵” ——瓦解王国
汉 武 帝
设置刺史
全国划分为13个 州郡,各置刺史一 人,刺史位卑权重, 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 行“推恩令”,多立诸侯,王国 领地不过数县,由郡守统辖。结果, 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后来,汉武帝又以“酎金” 借口,削夺106个列侯爵位。
古代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ppt课件演示文稿

汉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制度 皇帝制,三公 九卿制,郡县 制 中外朝制度郡 国并行制,察 举制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二府三司制 ” 行省制度 内阁制
认识 (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封 建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 发展是由封建社会的经济 基础决定的。自然经济具 有很强的分散性,必须有 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 维护这一经济基础,维护 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从而维护封建统治 (3)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统 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 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 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
历代统治者为防止地方割据、加强地 方管理采取的措施 1.分化事权,相互牵制。如:北宋削夺节 度使的实权,派文臣做知州,又设立通判监 督知州;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相互牵制。 2.划分适当的行政区域。如:秦朝实行郡 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3.实行监察制度。如:两汉时设刺史;北 宋设通判,监督知州。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1.演变历程 (1)秦朝确立:秦统一全国后,为维护封建地 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确立了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内容包括: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等。这使皇帝既加强了 对中央百官的控制,又加强了对地方各级官 吏和百姓的控制。
(5)元朝新发展: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制度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 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对后 世影响深远。
官吏权 利 与中央 的关系 官员职 责 范围 历史作
拥有封地和相 应 的爵位 诸侯国有很强 的地方独立性 封地内有行政 权, 拥有土地管理 权 容易发展为
官吏只有俸禄, 无封地 郡县是地方行政 机构,绝对服从 中央
辖区内只行使 行政管理权 有利于中央集权 的
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PPT课件

(一)两汉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外朝制)
1、汉及历代王朝沿袭皇帝制度
-----汉承秦制、有所变化 中朝:皇帝侍从、
秘书任尚书令、侍
2、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中朝: ——决策机构 外朝: ——执行机构
中,参与军国大事 决策。尚书令权力
日显。
3、东汉尚书台——中枢机构 外朝:以丞相为首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三公九卿组成。且
职权
对皇权 作用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参与决策
无决策权
一定程度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
军机处的设立
皇太极
议政王大臣 会议(事实上最
高权力机关)
内阁、六部
皇权受限
康熙
议政王大 臣会议
内阁
南书房
集权于帝
雍正
设军机处
跪受笔录 承旨遵办
君主专制 顶峰
特点:简、速、密
上图:隆宗门内军机处 右上图:军机处内景 右图:军机处的位置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什么叫“票拟”?什么是 “批红”?你能否用现代词汇通 俗地解释它?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 批意见;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 的认可与否。
思考探究
• 内阁首辅==宰相 ?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相同(相似)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地位
不 同
诵读、理解
好了歌
•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 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请思考? ⑴皇帝最怕什么?
奸臣乱国;贪污腐败;地方造反。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共33张PPT)

(一)秦朝:郡县制
1、变化
A.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B.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C.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当然,从贵族政治发展到官僚政治,这是历 史的进步。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促进了社会各阶层之 间的流动性。所以也有说法,官僚政治是中国“公天下”的开始。(不是指 最高权力,而是指统治集团)
特点:
职责:是起草诏令、处理政务,是内侍机构,没有实权。 职权:内阁有相权无相名,权力来源于皇帝个人。 实质:是为保障皇权的高度集中而建立起来的新的中枢体制,也是官僚 机构日益腐败的重要原因。
【补充】问:隋唐三省六部属于法定机构,明朝的内阁是什么机构?那从隋唐到
明朝,决策机构转移的趋势是什么?
机构:皇帝的内侍机构。 趋势:由法定机构到非法定机构。 (六)、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秦朝的政 治制度
中央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廷议制度 地方制度:郡县制 其他制度:文书行政制度
两汉至明 清时期政 治制度的 演变
中央行政制度:西汉:中外朝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二府三司制 元:一省制 明:废宰相制度设内阁 清:设军机处
地方行政制度:西汉:郡国并行制、郡县两级制 隋唐:州县两级制、道州县三级制 宋:路府县三级制 元:行省制 明清:省府县三级制
②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③分封制受封的诸侯包括周的同姓贵族、异姓功臣和旧贵族
④受封的诸侯享有受封土地的统治权,同时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如服
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⑤分封制前期巩固了周朝统治,但地方自主权过大,后期出现地方割据
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⑦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相互配合,政治权力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1、变化
A.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B.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C.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当然,从贵族政治发展到官僚政治,这是历 史的进步。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促进了社会各阶层之 间的流动性。所以也有说法,官僚政治是中国“公天下”的开始。(不是指 最高权力,而是指统治集团)
特点:
职责:是起草诏令、处理政务,是内侍机构,没有实权。 职权:内阁有相权无相名,权力来源于皇帝个人。 实质:是为保障皇权的高度集中而建立起来的新的中枢体制,也是官僚 机构日益腐败的重要原因。
【补充】问:隋唐三省六部属于法定机构,明朝的内阁是什么机构?那从隋唐到
明朝,决策机构转移的趋势是什么?
机构:皇帝的内侍机构。 趋势:由法定机构到非法定机构。 (六)、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秦朝的政 治制度
中央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廷议制度 地方制度:郡县制 其他制度:文书行政制度
两汉至明 清时期政 治制度的 演变
中央行政制度:西汉:中外朝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二府三司制 元:一省制 明:废宰相制度设内阁 清:设军机处
地方行政制度:西汉:郡国并行制、郡县两级制 隋唐:州县两级制、道州县三级制 宋:路府县三级制 元:行省制 明清:省府县三级制
②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③分封制受封的诸侯包括周的同姓贵族、异姓功臣和旧贵族
④受封的诸侯享有受封土地的统治权,同时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如服
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⑤分封制前期巩固了周朝统治,但地方自主权过大,后期出现地方割据
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⑦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相互配合,政治权力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2020年9月28日
36
2020年9月28日
10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2020年9月28日
11
中央机构及官制设置: 皇帝
三公
御史 大夫
九卿
监察
丞太 相尉
行政 军事
奉郎卫廷典宗治少太
常中尉尉客正粟府仆
令
内
史
⑴开创丞相制度 ⑵中央主要官职相互配合,彼此牵制,皇帝直接操纵 军政大权,建立一套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
⑶朝议可集思广益,一定程度上减少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
都大都
元
2020年9月28日
20
地 方
(北至北海)
辽
岭北行省
阳 行
省
宣政院辖地
中
陕 西
书 省大都
行
省
河南江北行省
云 南 行
湖 广 行 省
江 西 行 省
省
2020年9月28日
万 里 海 塘
21
2020年9月28日
陕西行省 江西行省
22
中 央
2020年9月28日
23
1.在中央设中书省管理中央
2.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
3.设宣政院管理西藏 4.设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
(今台湾)
“省”制度最早开始于元朝
2020年9月28日
24
明朝君权的加强 2020年9月28日
明代锦衣卫
锦衣卫印 25
2020年9月28日
26
中央
江西行省
2020年9月28日
广东布政司(行政) 广东提刑按察使(司法) 广东都指挥使司(军事)
27
中央
不为置王,勿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2.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实行郡县制,
为“不师古”,“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3.廷尉李斯议曰:“周文王所封子弟同姓甚重,然
后属疏远,想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
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
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
二:思想方面:八股取士
29
锦衣卫 东厂 西厂
军机处
2020年9月28日
30
封建制度的两大困境
一:中央:君权与君权的平衡问题
君权
相权
2020年9月28日
31
二: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平衡的问题
中央
地方
2020年9月28日
32
平衡——政治的终极智慧
2020年9月28日
33
专制制度
民主制度
2020年9月28日
地方
2020年9月28日
君权加强
皇帝
特务机构
工刑 兵 礼户吏 部部 部 部部部
布政司 按察司
都司
(民政) (刑狱) (军政)
28
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2020年9月28日
一: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权
①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 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②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 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 对皇帝负责
从专制制度发展到民主 制度是一种历史进程
34
总结: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过程
秦朝—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废分封,实行郡县制
西汉—
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削夺王侯封地和势力;采用董 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政治思想的大一统
元朝— 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八股取士。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乾隆帝时大兴文字狱,加强专制统治
2020年9月28日
35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2020年9月28日
12
2020年9月28日
13
2020年9月28日
14
中 央
2020年9月28日
15
地 方
2020年9月28日
16
中央政府
诸侯王
2020年9月28日
17
——
主 父 偃
“ 推 恩
”
2020年9月28日
18
中 央
地 方
2020年9月28日
19
1271年蒙,古忽(必元烈) 建立元朝,后定
2020年9月28日
1
2020年9月28日
2
西 周 分 封
封 国
——
2020年9月28日
3
2020年9月28日
4
春秋形势图
2020年9月28日
5
战国形势图
2020年9月28日
6
2020年9月28日
7
2020年9月28日
8
秦统一后,群臣关于地方行政制度的争论:
1.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
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4. “五帝不相复,三纪》
问:1.争论双方各执什么观点?各自理由是什么?
2.秦始皇为什么会采纳李斯的意见实行郡县制?
2020年9月28日
9
▲推行原因:
⑴分封制的弊端,是造成诸侯征伐、战乱频繁、分裂割 据的根源。 ⑵统一后疆域辽阔,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稳固统治 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⑶战国已开始推行,秦国强盛(改革)经验的借鉴。 ⑷时代巨变,封建经济发展,封建制度确立(根本)。 ⑸李斯建议被采纳,推行全国。
2020年9月28日
36
2020年9月28日
10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2020年9月28日
11
中央机构及官制设置: 皇帝
三公
御史 大夫
九卿
监察
丞太 相尉
行政 军事
奉郎卫廷典宗治少太
常中尉尉客正粟府仆
令
内
史
⑴开创丞相制度 ⑵中央主要官职相互配合,彼此牵制,皇帝直接操纵 军政大权,建立一套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
⑶朝议可集思广益,一定程度上减少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
都大都
元
2020年9月28日
20
地 方
(北至北海)
辽
岭北行省
阳 行
省
宣政院辖地
中
陕 西
书 省大都
行
省
河南江北行省
云 南 行
湖 广 行 省
江 西 行 省
省
2020年9月28日
万 里 海 塘
21
2020年9月28日
陕西行省 江西行省
22
中 央
2020年9月28日
23
1.在中央设中书省管理中央
2.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
3.设宣政院管理西藏 4.设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
(今台湾)
“省”制度最早开始于元朝
2020年9月28日
24
明朝君权的加强 2020年9月28日
明代锦衣卫
锦衣卫印 25
2020年9月28日
26
中央
江西行省
2020年9月28日
广东布政司(行政) 广东提刑按察使(司法) 广东都指挥使司(军事)
27
中央
不为置王,勿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2.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实行郡县制,
为“不师古”,“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3.廷尉李斯议曰:“周文王所封子弟同姓甚重,然
后属疏远,想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
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
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
二:思想方面:八股取士
29
锦衣卫 东厂 西厂
军机处
2020年9月28日
30
封建制度的两大困境
一:中央:君权与君权的平衡问题
君权
相权
2020年9月28日
31
二: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平衡的问题
中央
地方
2020年9月28日
32
平衡——政治的终极智慧
2020年9月28日
33
专制制度
民主制度
2020年9月28日
地方
2020年9月28日
君权加强
皇帝
特务机构
工刑 兵 礼户吏 部部 部 部部部
布政司 按察司
都司
(民政) (刑狱) (军政)
28
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2020年9月28日
一: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权
①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 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②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 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 对皇帝负责
从专制制度发展到民主 制度是一种历史进程
34
总结: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过程
秦朝—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废分封,实行郡县制
西汉—
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削夺王侯封地和势力;采用董 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政治思想的大一统
元朝— 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八股取士。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乾隆帝时大兴文字狱,加强专制统治
2020年9月28日
35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2020年9月28日
12
2020年9月28日
13
2020年9月28日
14
中 央
2020年9月28日
15
地 方
2020年9月28日
16
中央政府
诸侯王
2020年9月28日
17
——
主 父 偃
“ 推 恩
”
2020年9月28日
18
中 央
地 方
2020年9月28日
19
1271年蒙,古忽(必元烈) 建立元朝,后定
2020年9月28日
1
2020年9月28日
2
西 周 分 封
封 国
——
2020年9月28日
3
2020年9月28日
4
春秋形势图
2020年9月28日
5
战国形势图
2020年9月28日
6
2020年9月28日
7
2020年9月28日
8
秦统一后,群臣关于地方行政制度的争论:
1.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
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4. “五帝不相复,三纪》
问:1.争论双方各执什么观点?各自理由是什么?
2.秦始皇为什么会采纳李斯的意见实行郡县制?
2020年9月28日
9
▲推行原因:
⑴分封制的弊端,是造成诸侯征伐、战乱频繁、分裂割 据的根源。 ⑵统一后疆域辽阔,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稳固统治 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⑶战国已开始推行,秦国强盛(改革)经验的借鉴。 ⑷时代巨变,封建经济发展,封建制度确立(根本)。 ⑸李斯建议被采纳,推行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