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吸收近曲小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 两种主要的散热反射活动 ♦ 血管运动:冷 → 皮肤温度感受器
→ 微动脉收缩 →皮肤血流量↓ → 皮肤温度↓→ 皮肤散热量↓ → 保持体温; ♦ 汗腺活动:高温、强体力劳动 → 出汗——有效的降温机制;
10
● 体温调节中枢
● 调定点机制学说
◆ 下丘脑:最重要的体温调节中枢; ◆ 调定点:确定的数值,如 36.8℃ ◆ 反馈调节机制:体温偏离调定点
27
1. 超滤:● 部位:肾小体; ● 超滤液的形成
血液中各种成分 → 肾小球(1st 毛细血管网) → 肾小囊 → 超滤液; ● 超滤液:不是尿 ◆ 成分:似血液,但基本无蛋白质; ◆ 量极大:150 - 200L / 天;
28
2. 重吸收 ● 部位:近曲小管; ● 为何要重吸收?
为何是选择性吸收? 如何选择性吸收?
————普通生物学 • 第2篇 动物的形态与功能 • 第10章 内环境的控制
第 10 章 内环境的控制
1
●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 细胞外液:贝尔纳,1857
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内环境; ◆ 代偿性调节反应:坎农,1926
内环境任何变化 → 机体自动调节组织、器官活动 → 减少内环境变化 → 稳态;
→ 刺激温度感受器 → 信息 →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 调节供、散热机制 → 体温稳定
11
10.1.3 发热——病理反应
● 发热的病理过程 ◆ 致热原(细菌毒素等) → 体温↑
→ 下丘脑神经元 → 调定点↑
◆ 调定点↑→ 生理效应:
♦ 发冷:怕冷,Why? ♦ 发热:战栗、竖毛、
皮肤血管收缩 → 发热,Why? 12
→ 集合管上皮细胞水通透性↑ → 水重吸收速率↑ ● 抗利尿激素的产生 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
★ 水、盐平衡调节 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17
10.2Fra Baidu bibliotek2 排泄系统在稳态中的作用
● 排泄(excretion) ◆ 定义:机体排出代谢终末产物的过程 ◆ 过程:细胞 → 代谢废物 → 细胞膜 → 组织液 → 血液 → 相应器官 → 体外。
18
● 参与排泄的器官 呼吸器官:肺 → 二氧化碳、水; 消化器官:肝 → 胆汁 → 肠道; 大肠:无机盐; 皮肤(汗腺):水、无机盐、尿素; 肾(kidney):最重要的排泄器官。
19
● 肾的功能 排泄、渗透调节 → 内环境稳定;
◆ 清除:代谢终末产物(尿素、尿酸等) 异物及其代谢产物;
◆ 体液渗透压调节 水分调节:体内适当水含量; 盐分调节:体液中离子适当浓度, 钠、钾、氯、钙、氢等
20
10.2.3 人体排泄系统 肾
1. 排泄系统
—
肾,
输尿管,
—
膀胱,
尿道
—
21
2. 肾的构造 ① 肾单位
29
3. 分泌 ● 部位:近曲、远曲小管 ● 血浆中某些成分:K+、H+、
氨、有机酸、有机碱;药物、 内外源毒物 → 近、远曲小管; ★ 超滤液经过重吸收、分泌后 是否就是可排出的尿了?—否!
30
10.2.5 尿渗透压的调节 ● 意义
根据体内水量 → 调节尿渗透压(水回收量) → 调节尿量(排水量) → 稳定体内水量、体液渗透压;
2
● 内环境的控制 体温、渗透调节 是维持稳态的重要内容
10.1 体温调节; 10.2 渗透调节与排泄
3
10.1 体温调节
4
10.1.1 动物调节体温的能力
依据:调节体温的能力、方式; 动物分三类:变温、恒温、异温
● 变温(poikiothermic)动物 ◆ 变温动物: 在一个小范围内 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 ◆ 冷血动物:体温略低于气温
—
2nd毛细血管网—
(包围近、远曲小管)
→ 微静脉 → 肾静脉
25
思考 ★ 根据下面介绍的尿的形成过程
了解门脉系统结构、功能特点; 特别是, 两个毛细血管网的不同功能。
26
10.2.4 尿的形成 超滤(肾小体) 重吸收(近曲小管) 分泌(远曲小管)
实际上还应包括 尿渗透压的调节 (集合管回收水)
● 降温:酒精、冰水擦拭身体; ● 解热药(阿司匹林等)
作用机制:与致热原相反 解热药 →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 体温调定点↓→ 体温↓
15
10.2 渗透调节和排泄
16
10.2.1 渗透调节的必要性
维持内环境稳定必须保证体内有适量的 水分、盐类和营养物质;
人体必须有相应机制保证体内水分和盐 类的稳定。
—
结构、功能
基本单位;
肾小体、
肾小管;
22
● 肾小体 肾小球, 肾小囊
(鲍氏囊) ● 肾小管
近曲小管, 髓袢, 远曲小管
23
② 集合管 → 肾盂 → 输尿管;
24
3. 肾的血液循环系统:门脉系统
肾动脉 → 分支 → 入球微动脉
— → 1st 毛细血管网(肾小球)
→ 出球微动脉
——
→ 2nd 毛细血管网
维持恒温动物付出什么代价?
7
10.1.2 人的生理性体温调节 ● 人体正常体温:一个范围内波动; ● 生理性体温调节 调节生理活动 → 调节供、散热量 → 体温相对稳定
8
● 人体供热机制 ◆ 代谢活动 → 热量; ◆ 寒冷:骨骼肌战栗、肝脏活动↑、
脂肪氧化分解 → 释放热量↑ ● 人体散热机制 ◆ 主要散热途径:体表(皮肤)
31
● 回收水分的主要场所:集合管 集合管不断回收超滤液中的水 → 管外组织液 → 管内滤液渗透压不断↑
★ 集合管为何能不断回收水? ● 逆流交换机制(接下页)
32
◆ 钠离子环流的形成 → 集合管内、外 均存在 离子浓度差; 但始终 管外 > 管内; 故:管内水 始终不断 → 管外; 33
10.2.6 水重吸收的控制 ● 抗利尿激素(ADH)
● 发热的意义(益处) 机体对疾病的 生理性防御反应; 一定程度的发热有益:
◆ 白细胞、抗体生成加快 → 免疫反应加强;
◆ 肝脏解毒功能加强;
13
● 危害
◆ 长期、过高发热 → 体内各种调节功能紊乱;
◆ > 41℃:体温调节中枢失去功能; 许多细胞开始破坏;
◆ 43℃:生命危险;
14
(4)发热时的降温措施
5
● 变温动物:行为性调节为主 高温:阴凉地; 低温:晒太阳、冬眠;
● 恒温动物:生理性调节为主 调节生理活动过程 → 维持体温;
6
● 恒温(homeothermic)动物 ◆ 恒温:能在较大气温范围内 保持较恒定体温 ◆ 温血动物:体温高,35~42℃;
◆ 进化的产物:鸟、哺乳类; ★ 思考:恒温在进化上的重大意义何在?
◆ 两种主要的散热反射活动 ♦ 血管运动:冷 → 皮肤温度感受器
→ 微动脉收缩 →皮肤血流量↓ → 皮肤温度↓→ 皮肤散热量↓ → 保持体温; ♦ 汗腺活动:高温、强体力劳动 → 出汗——有效的降温机制;
10
● 体温调节中枢
● 调定点机制学说
◆ 下丘脑:最重要的体温调节中枢; ◆ 调定点:确定的数值,如 36.8℃ ◆ 反馈调节机制:体温偏离调定点
27
1. 超滤:● 部位:肾小体; ● 超滤液的形成
血液中各种成分 → 肾小球(1st 毛细血管网) → 肾小囊 → 超滤液; ● 超滤液:不是尿 ◆ 成分:似血液,但基本无蛋白质; ◆ 量极大:150 - 200L / 天;
28
2. 重吸收 ● 部位:近曲小管; ● 为何要重吸收?
为何是选择性吸收? 如何选择性吸收?
————普通生物学 • 第2篇 动物的形态与功能 • 第10章 内环境的控制
第 10 章 内环境的控制
1
●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 细胞外液:贝尔纳,1857
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内环境; ◆ 代偿性调节反应:坎农,1926
内环境任何变化 → 机体自动调节组织、器官活动 → 减少内环境变化 → 稳态;
→ 刺激温度感受器 → 信息 →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 调节供、散热机制 → 体温稳定
11
10.1.3 发热——病理反应
● 发热的病理过程 ◆ 致热原(细菌毒素等) → 体温↑
→ 下丘脑神经元 → 调定点↑
◆ 调定点↑→ 生理效应:
♦ 发冷:怕冷,Why? ♦ 发热:战栗、竖毛、
皮肤血管收缩 → 发热,Why? 12
→ 集合管上皮细胞水通透性↑ → 水重吸收速率↑ ● 抗利尿激素的产生 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
★ 水、盐平衡调节 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17
10.2Fra Baidu bibliotek2 排泄系统在稳态中的作用
● 排泄(excretion) ◆ 定义:机体排出代谢终末产物的过程 ◆ 过程:细胞 → 代谢废物 → 细胞膜 → 组织液 → 血液 → 相应器官 → 体外。
18
● 参与排泄的器官 呼吸器官:肺 → 二氧化碳、水; 消化器官:肝 → 胆汁 → 肠道; 大肠:无机盐; 皮肤(汗腺):水、无机盐、尿素; 肾(kidney):最重要的排泄器官。
19
● 肾的功能 排泄、渗透调节 → 内环境稳定;
◆ 清除:代谢终末产物(尿素、尿酸等) 异物及其代谢产物;
◆ 体液渗透压调节 水分调节:体内适当水含量; 盐分调节:体液中离子适当浓度, 钠、钾、氯、钙、氢等
20
10.2.3 人体排泄系统 肾
1. 排泄系统
—
肾,
输尿管,
—
膀胱,
尿道
—
21
2. 肾的构造 ① 肾单位
29
3. 分泌 ● 部位:近曲、远曲小管 ● 血浆中某些成分:K+、H+、
氨、有机酸、有机碱;药物、 内外源毒物 → 近、远曲小管; ★ 超滤液经过重吸收、分泌后 是否就是可排出的尿了?—否!
30
10.2.5 尿渗透压的调节 ● 意义
根据体内水量 → 调节尿渗透压(水回收量) → 调节尿量(排水量) → 稳定体内水量、体液渗透压;
2
● 内环境的控制 体温、渗透调节 是维持稳态的重要内容
10.1 体温调节; 10.2 渗透调节与排泄
3
10.1 体温调节
4
10.1.1 动物调节体温的能力
依据:调节体温的能力、方式; 动物分三类:变温、恒温、异温
● 变温(poikiothermic)动物 ◆ 变温动物: 在一个小范围内 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 ◆ 冷血动物:体温略低于气温
—
2nd毛细血管网—
(包围近、远曲小管)
→ 微静脉 → 肾静脉
25
思考 ★ 根据下面介绍的尿的形成过程
了解门脉系统结构、功能特点; 特别是, 两个毛细血管网的不同功能。
26
10.2.4 尿的形成 超滤(肾小体) 重吸收(近曲小管) 分泌(远曲小管)
实际上还应包括 尿渗透压的调节 (集合管回收水)
● 降温:酒精、冰水擦拭身体; ● 解热药(阿司匹林等)
作用机制:与致热原相反 解热药 →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 体温调定点↓→ 体温↓
15
10.2 渗透调节和排泄
16
10.2.1 渗透调节的必要性
维持内环境稳定必须保证体内有适量的 水分、盐类和营养物质;
人体必须有相应机制保证体内水分和盐 类的稳定。
—
结构、功能
基本单位;
肾小体、
肾小管;
22
● 肾小体 肾小球, 肾小囊
(鲍氏囊) ● 肾小管
近曲小管, 髓袢, 远曲小管
23
② 集合管 → 肾盂 → 输尿管;
24
3. 肾的血液循环系统:门脉系统
肾动脉 → 分支 → 入球微动脉
— → 1st 毛细血管网(肾小球)
→ 出球微动脉
——
→ 2nd 毛细血管网
维持恒温动物付出什么代价?
7
10.1.2 人的生理性体温调节 ● 人体正常体温:一个范围内波动; ● 生理性体温调节 调节生理活动 → 调节供、散热量 → 体温相对稳定
8
● 人体供热机制 ◆ 代谢活动 → 热量; ◆ 寒冷:骨骼肌战栗、肝脏活动↑、
脂肪氧化分解 → 释放热量↑ ● 人体散热机制 ◆ 主要散热途径:体表(皮肤)
31
● 回收水分的主要场所:集合管 集合管不断回收超滤液中的水 → 管外组织液 → 管内滤液渗透压不断↑
★ 集合管为何能不断回收水? ● 逆流交换机制(接下页)
32
◆ 钠离子环流的形成 → 集合管内、外 均存在 离子浓度差; 但始终 管外 > 管内; 故:管内水 始终不断 → 管外; 33
10.2.6 水重吸收的控制 ● 抗利尿激素(ADH)
● 发热的意义(益处) 机体对疾病的 生理性防御反应; 一定程度的发热有益:
◆ 白细胞、抗体生成加快 → 免疫反应加强;
◆ 肝脏解毒功能加强;
13
● 危害
◆ 长期、过高发热 → 体内各种调节功能紊乱;
◆ > 41℃:体温调节中枢失去功能; 许多细胞开始破坏;
◆ 43℃:生命危险;
14
(4)发热时的降温措施
5
● 变温动物:行为性调节为主 高温:阴凉地; 低温:晒太阳、冬眠;
● 恒温动物:生理性调节为主 调节生理活动过程 → 维持体温;
6
● 恒温(homeothermic)动物 ◆ 恒温:能在较大气温范围内 保持较恒定体温 ◆ 温血动物:体温高,35~42℃;
◆ 进化的产物:鸟、哺乳类; ★ 思考:恒温在进化上的重大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