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精选教育初二语文上册《信客》教学实录.doc
八年级上册课文.《信客》教案doc(精)
10.《信客》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信客》讲述的是民国时,住在上海郊区的“信客”帮助住在市区的人送信时发生的故事。
文中写了两代信客的命运,“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老信客因私裁客户的一条红绸失信于人,自感“名誉糟蹋了”,干不下去了,找到年轻人,年轻人最终不好回绝,当了第二代信客。
信客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受到人们的敬重。
全文赞美了他们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二、示标导航:知识目标:感知课文内容,从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分析概括人物性格。
能力目标:领悟秋雨散文的质朴而典雅,提高语言鉴赏水平。
情感目标:从信客的风雨生涯中,感悟人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懂得关爱和敬重社会上这类平凡而伟大的人。
难点:揣摩质朴、典雅而又警辟的语言。
四、教法学法:为了调动每位同学的学习热情,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我制定了如下的“教法\学法”.教法:情境创设法诵读品味法合作探究法学法:透读感知文意品读赏析语言叩读探究拓展五、教学用具:多媒体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包括“解题导入”\“动中有悟”\“边读边品”\“探究拓展”\“教师感言”五个环节.〈一〉.解题导入:前几年流行一句广告词“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可见,电信业的迅猛发展,给忙碌的现代人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而在20世纪初的浙江余姚乡间,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人----信客.很长时期内,信客沉重的脚步成为乡村和城市联系的纽带.“他们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余秋雨的“信客故事”,去解读信客的平凡人生. 〈二〉.动中有悟:此环节是通过三个逐层推进的小组活动,来完成对整篇文章思想内涵的感悟.早自习布置学生充分预习,解决了生字、词,熟读了课文,初步感知文意,为活动的进行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活动一:“焦点访谈”要为信客做一期特别节目,题目暂定为“平凡人生”。
请同学们客串高参,速度课文,小组交流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两位信客的人生历程。
语文:第10课《信客》教学实录2(人教版八年级上)
10《信客》教学实录2一、朗读课题1、第一遍:要求字正腔圆地读。
2、第二遍:要求不拖长音。
二、赏读课文(一)了解信客职业之特点。
屏显:默读1——13节,圈画出体现信客生活、工作的文句,体会信客这一职业的特点。
生1:“因此信客的生意不大,却很费脚力。
如果交通方便也就用不着信容了,信客常走的路大多七转八拐,换车调船,听他们说说都要头昏。
信客如果把行李交付托运也就赚不了什么钱,他们一概是肩挑、背驮、手提、腰缠,咬着牙齿走完坎坷长途。
”说明很辛苦。
师:路途遥远。
生2:“信客只得买最差的票,住最便宜的舱位,随身带点冷馒头、炒米粉充饥。
”也可以看出这一职业很辛苦。
师:是的,工作环境恶劣,收入微薄。
生3:“老信客申辩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
第二天,他掂着那只伤痕累累的手找到了同村刚从上海落魄回来的年轻人,进门便说:“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从老信客的遭遇来看信客这一职业很不好做。
师:职业道德要求高。
(二)解读信客职业之凶险。
1、读大屏幕上的两句话。
屏显:A、“他又要把死者遗物送去,这件事情更有危难。
”B、“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
”2、默读17、20、21三节,思考,把遗物送去,这件事“危难”体现在何处,给发财的同乡送信,那一次的经历又“凶险”哪里呢,年轻信客面对的这些人有哪些特点?生4:这件事“危难”体现在农村妇女会把这堆简陋的遗物当作丈夫生命的代价,几乎没有一个相信只有这点点。
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信客浑身不自在,真像做错了什么事一般。
生5:这件事“危难”体现在他汇报在上海处置后事的情况,农村妇女完全不知道上海社会,提出的诘问每每使他无从回答。
生6:这件事“危难”体现在别人完全不相信他。
生7:送信这件事“凶险”看见发了财的收信人已与另一个女人同居。
他去送信,那位同乡下不了台,硬说他是私闯民宅的小愉,拿出一封假信来只是脱身伎俩。
为了平息那个女人的哭闹,同乡狠狠打了他两个耳光,并把他扭送到了巡捕房。
《信客》优秀教学教案(3篇)
《信客》优秀教学教案(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的3篇《信客》优秀教学教案是由作者精心整理的信客教案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信客》教案篇一【说教材】《信客》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
《信客》出自声名显著的学者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
讲述的是民国时一位老信客因失信于人,自感名誉糟蹋了,干不下去了,找到年轻人,年轻人较终不好回绝,当了第二代信客。
他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受到人们的敬重的故事。
【说教学目标】因为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学生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并在诵读的过程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如下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 感知课文内容,概括人物性格。
⑴ 领悟秋雨散文的质朴而典雅,提高语言鉴赏水平。
2、过程与方法:情景创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信客的风雨生涯中,感悟人生。
【说教学重难点】余秋雨的散文,把感性的生命体验和理性的思考相融合,内涵丰富,打动人心;而感性和理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又负载着思想的重量,把现代散文推向了有名、因此我把理解本文深刻的思想内涵/体味学者厚重的语言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懂得关爱和敬重社会上这类平凡而伟大的人。
2、教学难点:揣摩质朴、典雅而又警辟的语言。
【说教法学法】为了调动每位同学的学习热情,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我制定了如下的教法/学法、1、教法:情境创设法、诵读品味法、合作探究法。
2、学法:通读感知文意、品读赏析语言、精读探究拓展。
【教学过程】包括解题导入/探究感悟/品读赏析/拓展延伸/总结感言五个环节,下面,我具体讲一讲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俗话说:科技改变生活,知识改变世界。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10《信客》教案 新人教版.doc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质;从探究人物的角度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抓文章脉络理清思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一、导入 教师活动 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电信业迅 速发展,手机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 这给忙碌的现代人提供了方便。但提 及 20 世纪初期的乡村, 对外通信往来 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的人——信 客。也许,我们很难想象,信客沉重 的脚步是连接乡村与城市的纽带,他 们为远行者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 远行者。今天,让我们通过文章《信 客》来体会一下他们苦涩的人生。 预设学生行为 修改批注
2 、总结概括:信客是怎样的一种职 业? 【明确:信客是城乡之间稍物带信的 特殊的私人职业】 3、 你对信客这份工作的初步印象是怎 学生根据自己的 样的?能否用一个词语或一个字来概 理解概括 括?具体阐述。 【明确:苦 工作辛苦:终年跋涉;送书信、 学生再一次走近 物件;帮忙料理丧事、收拾衣物、报 信客,感受信客 丧讯;代写、读书信; 生活贫苦: 家徒四壁、 破败黯然, 一个值钱的东西也没有; 只住小旅馆、 吃不买菜的米饭;职业病; 心灵痛苦:忍受怀疑、欺凌、憎 恨】
1、作者及写作背景 关于信客:本文作者故乡浙江余 二、预习检 姚离上海比较近,二十世纪初就有不 测 少人去上海谋生,当时邮政业务尚未 学生课前预习, 查 普及到乡村,没有邮局,城乡之间通 阅并整理相关资 讯需要专人担当,于是就有了信客这 料 种特殊职业。 关于作者:余秋雨,1946 年生, 浙江余姚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 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 作品:《行者无疆》,从书房《出走 十五年》,进行了一次漫长的《文化 苦旅》。在渡《霜冷长河》时,无意 捡拾到一些《文明的碎片》,不禁发 出《千年一叹》。后来他把自己的经 历和感受,写进了《山居笔记》
《信客》教学实录
生 1忙碌 , 十三段 。 : 第 生 2 生 活 苦 , 三 段 “ 烂 灰 : 第 破
暗 ” 。
生 3 工 作 苦 , 一 段 长 途 跋 涉 , 忍 气 吞 声 、 容 、 任 支 撑 着 自 己 能 说 明 人 性 的 一 丝 软 弱 ,并 不 能 : 第 宽 责
第 十 段 风 尘 苦旅 、 病 和 风 湿病 。 胃 客 为 什么要 去做 呢?
师 : 样 一 份 苦 差 事 , 个 信 再 也 支 撑 不 住 了 。 这 这
生 1 老 信 客 的 托 付 , 乡 间 地 方 ,体 现 了最 初 设 计 的 理 念 , : 这 即
( 是 此 教 学 设 计 较 为 精 彩 的 颗 宽 容 的 心 。 这 “ 辑 和 人 性 ” 合 奏 。 于 前 面 对 从 对 文 本 的 感 性 认 识 入 手 , 层 次 逻 的 基 但 业 的认 识 , 生 在 这 里 将 感 性 认 识 同 , 起 学 生 对 “ 信 ” 学 引 失 的老 信 客 的
人 在 失 去 之 后 终 于 还 是 反 省 了 自 照 , 学 生 进 行 了情 感 态 度 和 价 值 对
生 3 这 人世 间缺 乏信 任 , 己 ,弥补 了 自己 曾经 的错 误 。从 观 的正确 引 导。 : 人
性 如 此 阴 暗 , 做 人 的原 则 已经 到 这 个 角 度 来 讲 , 也 是 对 老 信 客 的 我
达 到 认 识 “ 性 ” 目 的 。 教 学 方 的 , 值 得 理 解 和 包 容 的 , 此 对 人 的 在 是 以 导 学 生 结 合 文 本 , 到 其 情 感 体 验 孕 。 ) 找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0《信客》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0《信客》教案(新版)新人教版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唏嘘、诘问、焦灼、伎俩、颠沛、连声诺诺”等词语。
(2)、了解余秋雨和他的作品。
(3)、了解信客职业及其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信客的特殊职业及造就的特殊道德和品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把握信客形象,学习诚信无私、待人宽容的可贵品质,培养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1、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教学方法:点拨法、讨论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一、新课导入大家现在写信吗?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人们已经很少再用笔和纸来写信了,改为发电子邮件,甚至通过QQ或其他一些手段进行沟通和信息传递。
你可能想像不到,在过去,邮局出现之前人们是如何传递信物的。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余秋雨的《信客》,让我们在故事中去认识信客,去体会他们的苦涩人生,并在他们的精神感染下,让我们共同进行一次人格的熏陶。
二、作者介绍我们在走进《信客》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它的作者余秋雨:(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作者简介”部分)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
主要作品:《行者无疆》,从书房《出走十五年》,进行了一次漫长的《文化苦旅》。
在渡《霜冷长河》时,无意捡拾到一些《文明的碎片》,不禁发出《千年一叹》。
后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进了《山居笔记》。
三、整体感知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注音:唏嘘(xī xū)噩耗(è hào)呵斥(hē chì)诘问(jié)焦灼(zhuó)伎俩(jì liǎng)颠沛(diān pèi)吊唁(yàn)文绉绉(zhōu)连声诺诺(nuò)嫉妒(jídù)猝然(cù)(2)释义:猝然:突然,出乎意料。
八年级上册语文《信客》教案【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信客》教案【三篇】.篇二一、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归纳事件,品味描写,把握人物的特点及理解作者在文中寄予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围绕主要人物归纳事件。
运用多种方法加深对作品人物特点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善良,体味人间各种爱。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阅读文章,思考下面问题: 1.文章中的年轻信客为什么想“从此不再做信客”?找出原因,在文章中做适当的勾画、批注。
2.年轻信客这类“好人”的困境折射出我们社会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好人”难做? 四、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提问: 1.同学们,知道画面上的人物是谁吗?(介绍2005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获奖者王顺友。
) 2.王顺友的故事打动了全国的人民,他也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重。
但是,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信客》中的年轻信客,却突然不想再做信客了,这是为什么呢? (二)筛选归纳 1.师:年轻信客是在文章第几段提出不想再做信客的?如果他想写一封信给老信客,说清不想做的原因,他应该如何写?请大家把该信要补充的原因简要概括出来。
尊敬的老信客:您好!我从此不再做信客了,因为我要承受,实在太了。
此致敬礼惭愧的年轻信客敬上××年×月×日提示:①先读文章,然后将预习中所找到的不做信客的原因与同学交流,并在文章中勾画出重点词句;②将所找原因概括整合,逐条分列。
2.在全文阅读的基础上,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活动,完成信件。
每组推举一位发言人发言。
3.随机抽四人小组代表发言,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把信客不想再做信客的具体原因概括出来,并从文章中找出依据。
根据学生发言,先确定信件中“实在太”中填“苦”,再要求学生尝试根据所找原因用一个两字词语概括出信客当时的内心感受,并以“××之苦”的形式表述出来。
学生可能回答的答案:①身体所受之苦:“奔波之苦”、“病痛之苦”、“贫穷之苦”……②心灵所受之苦:“蒙冤之苦”、“委屈之苦”、“责任之苦”、“孤独之苦”…… 4.教师根据板书小结要点。
初二上册《信客》教学实录
初二上册《信客》教学实录〔以理查德的«思乡曲»为背景音乐悠然导入。
〕师:同窗们,在20世纪初的中国,有一种人,他们怀中紧贴他人的书信,把一颗颗焦灼的心带向远方;有一种人,他们甘愿做鸿雁传书的信者,无怨无悔;有一种人,他们风餐露宿,形如乞丐,却成了沟通乡村和城市的桥梁;有一种人,他们用肩挑,用背驮,用手提,甚至用腰缠,用一团体的长征传邮万里。
就是悲情的职业人——信客。
好,同窗们,明天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信客»。
〔课件展现篇名及作者。
〕一、全体感知——初识信客师:同窗们曾经预习过课文,如今,请同窗们抢答几个效果。
请看大屏幕,预备好了吗?〔师加快节拍,停顿片刻,制造抢答气氛,调动先生心情。
依次展现效果。
〕师:文中写了几个信客?生〔众〕:两个。
师:重点写了哪个信客?生1:年轻的信客。
师:年轻信客末尾的时分能否情愿做信客?生2:不情愿。
师:为什么后来又容许了?生3:他被老信客的肉体感动了。
师:好,同窗们回答得十分好,看来同窗们预习的效果不错。
二、重点研读——走近信客师:年轻信客末尾的时分不情愿当信客,后来被老信客的肉体所感动,他又容许了,那么,他有没有据守终身呢?接上去,让我们走近信客。
〔课件展现。
〕他为什么没能据守终身?师:请同窗们快速阅读全文,边读边思索,并将你以为信客没有据守终身的缘由勾勒出来。
〔生埋头勾勒。
〕师:好,谁情愿把你的答案和大家分享一下?生1:我觉得他没有据守终身的缘由是信客的任务很辛劳。
师: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生1:信客是联络城市和乡村的桥梁,从第5段中的〝说到城里几条路途时十分困难,不时在纸上画出图样〞可以看出信客的任务是很辛劳的。
师:信客是用双脚来跋涉平地险滩的,确实很辛劳。
生2:还由于他生活得太苦了。
师:你是从文章中哪里看出来的?生2:文章第3段写老信客的家〝褴褛灰黯,值钱的东西一无一切〞,这就能看出,信客很穷,他生活得很不好。
《信客》课堂实录
《信客》课堂实录
一、作者资讯
(课件显示:作者情况)指一名学生读出。
二、我读我知
(师语)课下大家已预习过课文,读后你有哪些收获呢?说出来,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吧!(课件显示我读我知;画面,画面提示语:看,我有这幺多收获,和我一起分享吧!目的在于激励学生踊跃发言。
)
生1:读了这篇文章,我又认识了一些新的字词朋友,同时了解到文中的年轻信客是一个任劳任怨、恪守诚信、宽厚待人的人。
生2:我觉得本文的结构形式很好,由一、二、三、四作为小标题,文章呈板块式,这样便于读者了解内容,让人一目了然。
生3:我觉得85 页第二部分有两个句子写的特别好,一处是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
这些眼神,使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 一处是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这两个句子都用了比喻,很形象,很贴切。
《信客》教学实录
《信客》教学实录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
2、揣摩高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3、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点】1、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行。
2、揣摩高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教学设计】一、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⑴从业缘起:老信客自感失去了信誉,做不下去了,找到了落魄返乡的青年。
这个青年为老信客的诚意所动,究竟接受了这份差事。
⑵信客生涯:新老信客叙谈从业之苦。
工作极其繁忙,除收发信、物,捎带口信,还须听凭顾主絮叨;遇有噩耗,自然承当发泄幽怨的出气筒;传递遗物,难免蒙受无端的'猜疑;带人读写书信,每与人同生悲切;揭穿顾主败行,惨遭打骂诬陷道路凶险,加之腿脚有病,信客无奈卸却差事。
⑶转业之后:人们究竟想到他的好处,在生活上接济他。
打过他的人,幡然醒悟,在乡里设了代办处,并向他赔礼。
信客以代人写书信为生,后来当了学校老师,进而升为校长。
信客死后,葬在老信客的墓旁,前来吊唁的人许多。
2、依据情节,归纳信客品行: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通达事理3、主题:本文刻画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信客形象,赞美他任劳任怨、诚信无私、良善宽容,说明无私奉献的人总是能赢得敬重和爱戴的。
二、研读赏析1、在结构上,是怎样安排信客和老信客的材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章的明线主要叙写了老信客的从业生涯,交代老信客的命运是一条暗线。
这样写既突出了重点,又表现了老信客对信客的深远影响。
2、怎样理解对老信客的立场?老信客对表现主题起什么作用?对老信客的立场是怜悯和赞颂的。
本文的主题是通过信客职业道德和优秀品行表现出来的。
老信客的行为同样从不同侧面起着表现主题的作用。
3、本文语言有什么特色?高雅,精辟。
八年级上册《信客》课堂实录
八年级上册《信客》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齐读带“信”字的成语:生(齐读)师:每个成语中都有哪个字?生:“信”字。
师:这个字由哪两部分组成?生:“人”字和“言”字。
师:没错!“信”是由“人”和“言”组成,人言为信,信的原本意思是言语真实,后发展为讲信用,再后来发展为书信、送信的人——?生齐声回答:信客。
师:信客。
今天该谁为我们板书课题了?生:……。
(一同学上黑板板书课题:信客)二、学习目标(课件出示)生:(齐读)1、了解信客的职业特点和职业道德。
2、赏析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3、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三、预习检测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生齐声答:主要写了两个信客。
师:写了两个信客的什么?生1:写了两个信客的生活。
生2:两个信客的遭遇。
生3:两个信客的命运。
师:说的很好!本文写了两代信客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命运。
2、梳理文章的脉络结构。
师:本文的篇幅很长,结构很清晰,用了什么结构?生:空行,加序号。
师:很好!作者用序号将文章内容串了起来,读来思路非常清晰,如果让我们给这四块内容分别加个题目的话,应该是?生:做信客的原因→如何做信客→为何不做信客了→信客的归宿师:很好!从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预习得很充分、很认真。
四、一字概括谈印象:做信客很。
生:(齐声)苦。
师:做信客必须讲求字。
生:(齐声)善。
师:“苦”和“善”,谁来板书?(一生上黑板板书:苦善 )师:下来我们就从这两个字来解读信客,以此来了解信客的职业特点和职业道德。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说说你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信客的苦?生1:我从“但他的家,破烂灰黯,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
”可以看出信客家里很贫穷。
师:好!家里贫穷,这是哪个方面的苦呢?生1:生活方面。
生2:我从“他实在太忙,路上花费的时间太多,一回家就忙着发散信、物,还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东西。
这一切都要他亲自在场,亲手查点,一去看老人,会叫别人苦等。
”可以看出信客的工作很累,很辛苦。
师:工作辛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上册《信客》教学实录一、析字解题,对比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余秋雨先生的《信客》。
(师板书课题、作者。
)师:“信”是一个会意字,由“人”和“言”两个字根组成。
“人”“言”为“信”,是指走动着传达口信的人。
“信客”就是送信的人。
在2019 年“感动中国人物”中,有一位邮递员被称为“大山里的孤独信使,马班邮路的铁汉”。
他就是———王顺友。
(屏显。
)木里藏族自治县地处横断山脉腹心地段,交通通信非常落后。
多少年来,邮件传递只能靠乡邮员步行背送。
1960年,境况才有所改变。
乡邮员开始配马———马班邮路由此而生。
王顺友就是马班邮路上的邮递员。
20 年,他每年至少330天都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踯躅独行;20 年,他步行26 万公里,足可重走长征21 回,环行地球六圈半;20 年,他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100%。
2019年,他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9 年,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去年,他还光荣地成为党的“十八大代表”。
师:王顺友在平凡的工作中表现出一种不平凡的伟大。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信客,去感受他们那凄苦而伟大的人生。
二、速读课文,感知内容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然后各用一个词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生速读。
)生1:接受托付;信客生涯;信客辞职;信客执教。
生2:信客接班;信客从业;信客卸任;信客转行。
师:两位同学都用简洁的语言作了概括,用语准确。
我们把两个同学的内容整合一下。
(师板书“托付”“从业”“辞职”“转行”。
)三、品读课文,感悟形象师:文章写了两位信客———老信客和年轻信客。
课文第一部分重点写了老信客。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一部分,勾画出描写老信客的语句,看一看老信客的遭遇,想一想老信客是个怎样的人。
(生读并勾画。
)生1:老信客家境贫寒,地位卑微。
从“但他的家,破烂灰黯,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可以看出。
老信客卑微而不苟且,诚信无私,勇于承认错误,责己很严。
剪红绸事件可以体现。
师:一次无意的过失,让老信客愧疚自责。
他真的是责己甚严。
生2:“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这样的处境下,老信客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委屈与生计,而是乡间没有信客不成。
他还精心物色好了接班人。
这说明他心中并不看重自己的得失,看重的是自己做了大半辈子的信客不能没人接班。
师:处境艰难,仍心系“工作”。
这是一种朴素但难能可贵的职业责任感。
生3:老信客办事认真,无微不至。
他向信客交班时,足足用了两天时间,大到邮递路线、外出人员,小到每个人的脾气习惯等,都一一作了细致的交代。
他去看守坟场时,也总是回忆以前从业的经过。
这说明他对所从事职业的挚爱。
师:真可谓是细致周到,老信客有崇高的责任感和满腔的热忱。
生4:交班时,老信客反复强调“信”是职业的根本。
一方面,是对小信客提出希望,表现了他对小信客的关爱;另一方面,表现了他严于律己的品质。
还有,小信客提出以后要接济他时,他说:“我臭了,你挨着我也会把你惹臭。
”他这样做,也是出于对小信客的爱护。
我认为这些都说明老信客克己为人且关爱他人胜过关爱自己。
师:“一时失足成千古恨”。
可见,诚信是多么重要。
一旦失信,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
老信客是这样一个人,那小信客呢?请同学们先重点阅读第2~4 部分,归纳出小信客的形象,然后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收获。
(生读书并勾画。
)生1:小信客是个不畏艰苦、任劳任怨、忍辱负重、非常仁义的热心人。
收发信件、财物,带口信,代人写信,他样样都干,而且毫无怨言;在外谋生的乡亲死了,他还要主动帮忙料理后事,上门报丧,递送遗物,做这些常常是吃力不讨好的事,甚至受人怀疑和呵斥。
这些他都隐忍下来了,足见他的忍让和宽容。
师:小信客做事不分分内分外,只要有求于他,再辛苦他也在所不辞;他洁身自好,从不侵占别人的财物,因此也不怕别人猜忌;平白受了责骂,他反倒赔罪,真的是任劳任怨。
生2:小信客也忠于自己的职业,诚信无私,热心助人。
他说到做到,经常去看望老信客。
无暇时,还叮咛家人抽空去看望他。
一些妇女还托他给出门在外的家人捎“悄悄话”。
由此可见,他的诚信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师:这些妇女已经把他当做自己的“知心人”了。
生3:我认为小信客性格沉稳,办事稳重。
老信客交班时,他从头至尾都没答应接班,可见他是个沉稳的人。
这点还表现在他代写书信时反复斟酌词句及郑重认真的态度上。
师:他沉着、隐忍而且不麻木,办事还可靠,所以才得到了大家的尊重。
还有补充的吗?生4:我想补充的是小信客是个善良厚道、宽容待人、敢于担当的人。
这从课文第三部分详写的代人送信反受诬陷的事可看出。
师:如此忍辱负重,以德报怨,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但小信客做到了,而且是主动地、毫无怨言地做到了。
他还以德报怨,善于体谅人。
(师板书“诚信无私”“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忍辱负重”“善良宽容”“仁义慈怀”。
)师: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了文中写的两个信客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他们有共同的好品格,那就是忠诚职业、诚信无私、任劳任怨,愿意默默为乡人服务。
信客的形象同学们已经分析得很清楚了。
下面,我们再进一步分析一下作者是用了哪些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来刻画两位信客的形象的。
生1:我认为主要的方法是通过对人物的描写。
比如,在同乡客死他乡信客帮忙料理后事的叙述中,就运用了神态和动作等多种人物描写方法。
生2:还有语言描写。
比如,老信客和小信客交接时,还有小信客到老信客坟前跪拜时。
师: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将人物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师板书“人物描写”。
)师:除此之外,还用了什么手法?有同学发现了吗?生3:文章以叙述为主,适当穿插议论。
“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这说明信客是外出谋生者和留守家人联系的纽带。
他的责任重大。
师:精彩的议论提升了文意,生发出文中叙述的意义,也能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
(师板书“叙议结合”。
)师:大家还要关注一个问题,它关系到文章的总体构思。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应该是小信客,那为什么要先写老信客呢?生1:我认为先写老信客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能突出“信客”这一职业的特点。
第二,是为后文写小信客作引领和铺垫。
生2:我认为写小信客是为了映衬老信客。
文中对老信客虽然着墨不多,但细细思考,其实文章每个情节都有他的影子。
师:小信客与老信客的性格与命运相似之处颇多。
通过他们,可以知悉中国近现代的世事与人心。
他们之间有难以割断的亲密关系。
老信客是小信客的“伯乐”与老师,小信客视老信客为长者、先辈和精神知己。
将两个人物放在一起写,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既突出了重点,又表现了老信客对小信客的深远影响,进而使人物形象更全面、更丰满。
(师板书“相互映衬”。
)四、拓展延伸,探求思想内涵师:信客这个职业,在今天早已经消失了。
那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的笔墨,倾注这么大的热情,为信客树碑立传呢?请大家想一想:刻画信客这样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典型意义?生1:肯定信客的价值,说明诚信是立人之本。
生2:赞颂像信客这样诚信无私、恪尽职守、默默奉献的精神。
师:很好。
信客出身贫寒,地位低微,是没有名望的“小人物”,但他们身上却有不同寻常的“大精神”。
(师板书“小人物,大精神”,并屏显李慕云的《通过意识和行为看待鲁迅笔下的小人物形象》中的论述。
)小人物,是构成整个小说故事情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对小人物的深入刻画,所反映出来的社会思想和故事内涵尤为深刻。
无论什么时代,构成人民大众的绝大多数是小人物,能够真正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也只能依靠小人物的生活生存方式。
小人物,是构成整个社会的最基本的元素,而通过小人物所展现出来的则不仅仅是小人物的思想、思维习惯,而是大众化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
它往往可以阐述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物质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小人物带给这个社会的影响,以及他们潜在的文学意义是深远而宏大的。
师:这位评论家评述的是鲁迅笔下的小人物。
其实,其与其他作家笔下的小人物完全相似。
古往今来,艺术家们往往以小人物的人生际遇为载体,并通过他们表现出这一类人物的共同命运,讴歌人性中美好的品质。
文艺作品中和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例子来吗?(生举例。
)师:做客“百家访谈”时,余秋雨先生就讲过这样一句话:“我把我永远想不明白的问题交给我的散文。
”这是一句很深奥的话!我们不妨猜想一下,在《信客》这篇文章中有什么问题可能是连作者也“永远想不明白的”,抑或通过信客他还想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思考什么?生1:他想不明白的也许是老信客一直无私地为大家奉献,为什么因为一段窄窄的红绸就遭人怀疑,让人不信任。
生2:还有,年轻信客那样辛苦地为同乡料理后事,并没有从中捞取一点点非分的好处,可为什么也遭到丧家妇人的怀疑。
生3:老信客失信于人,因此最后只好不做信客。
年轻信客一直固守着诚信,为什么也不能坚守一生,做个人人信任的好信客?师:是呀,为什么做个好信客,做个好人这样艰难?好人为什么也会遭人误解?你们怎样看待我们身边的社会,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品格和道德,这些问题也许会伴随我们很久很久。
但是,我们一定要坚信人总体上是有良心的,奉献者终究会赢得敬爱和怀念。
最终,小信客的宽厚仁德就为自己树立了人格威信,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爱戴。
下面,我们要请大家完成文后练习三,为信客写一段墓志铭。
这里,我们先请同学们阅读王顺友2019 年当选“感动中国人物”时的颁奖词。
颁奖词与墓志铭固然很不相同,但也不是不可以相互借鉴。
(屏显。
)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
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 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师:写墓志铭,也要像这段颁奖词一样,要概括出人物的主要品格、精神、事迹。
当然,可以不面面俱到,只突出其中某一方面。
还有,墓志铭是写给逝者的,要表达对逝者的尊敬、怀念和自己的哀思。
(生展示。
)师:老师也写了一段墓志铭送给勤劳的信客,并以此铭作为我们这堂课的结束语:位不在高,诚信则名;业不在大,仁厚则成。
忍辱为乡谊,勤劳为乡邻。
传邮万里,服务众生;一世贫寒,馨德永存。
四里齐称颂,众口皆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