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乡的“泥腿子艺术家”
应识婺源多姿彩
应识婺源多姿彩意大利米兰,曾经的西罗马帝国首府,西方基督教中心,以十四世纪欧洲复古建筑精华著称,是引领着世界时装风潮的繁华都市。
2015年7月18日至26日,来自中国江西省婺源县的“茶艺”“纸伞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精彩亮相意大利2015年米兰世界博览会。
村姑、农汉们朴实的“非遗”展演,在这个欧洲古都掀起了一阵“婺源旋风”,让更多的米兰人产生了要到婺源这个中国“最美乡村”去走一走的冲动。
2008年以来,婺源紧紧抓住建设全国第二个、江西省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契机,从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活态传承入手,创新理念,锐意进取,成功走出了一条被外界称为“婺源模式”的文化发展之路。
非遗传承:桃源依旧汉阙花婺源,地处赣皖浙三省交界,地域面积2947平方公里,是一方匿藏于江南层峦叠嶂深处的净土,众多清澈的溪流似一条条玉练蜿蜒其中,串起一座座珍珠般的村落。
秦之前,勤劳尚武的古越先民在此守护着她的宁静与安逸,创造了“饭稻羹鱼”“凿舟狩猎”“干栏巢居”的古越文明。
也源于这份宁静与安逸,千百年来,这里成为中原诸多望族避兵燹、躲祸患、南迁卜居之胜地。
溯婺源的姓氏宗族之脉,十之七八与中原有着割不断的渊源。
历代中原先民的不断南迁,促进了中原文明与古越文化在此撞击交融发展,从而孕育了极具原发性、地域性和仪式感的婺源乡村民俗文化。
而旧时山隔水阻、交通弗畅的地理劣势,却又使得婺源乡村文化鲜受现代文明的影响而得以较好传承。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不可避免地导致以“非遗”为代表的传统乡村文化,在不同程度上产生演变,不少“非遗”项目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濒临危境。
这也是目前众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
婺源是如何化解这一难题,走出一条突围之路的呢?推动以“非遗”为代表的乡村文化传承发展的责任在政府。
近年来,婺源充分发挥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同时努力以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反哺和助推着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与发展,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加大项目扶持和政策倾斜,着力推进以“非遗”为代表的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天工造物泥塑华章访中国非遗传承人、泥塑艺术大师徐根生
人物封面 人物天工造物泥塑华章一一访中国非遗传承人、泥塑艺术大师徐根生□ /孙波/文■工作中的徐根生徐根生,1957年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
他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制作泥塑艺术品之中,一晃已有四十多年。
作 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锡惠山泥人的代表性传承人,徐根生大师在手捏泥人、现场塑像和雕塑设计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徐根生大师专精于塑造古代人物形象、芭蕾舞形象、渔翁 形象、舞蹈形象和其他领域。
同时,他通过在学校授课的方式,培养更多的学生作为惠山泥人的接班人。
世界民间艺术泥塑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江苏乡土人才“三带”能手无锡惠山泥人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家协会无锡市副秘书长无锡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无锡根生泥人文化研究中心董事长江苏信息学院特聘教授南京中山学院客座教授无锡品牌学会•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无锡品牌学会•惠山泥人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无锡监狱劝勉帮教工作讲师团客座教授无锡监狱“书香监狱建设”高级艺术指导无锡锡商理事会常务理事无锡市侨务办公室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家协会《德艺双馨》活动江苏优秀艺术指导唯一创下速塑人像40分钟/座,已塑4000余座塑像作品纪录的第一人;唯一在惠山手捏泥人技术方面,同时掌握古代人物、渔 翁系列、舞蹈系列等题材类型作品创作的第一人;唯一首创作为两所公立高校的特聘教授,长期传授惠山 泥塑艺术第一人;唯一作为帮教志愿人员,自85年至今,对服刑人员进行 劝勉帮教,并把惠山泥塑艺术开设泥塑班进行传授的第一人;唯一独立使用多种语言,连续15年,每周二次,直接向 全球国际友人宣传、推广无锡,宣传惠山泥人艺术的第一人。
■徐根生作品孙波/摄■徐根生工作室孙波/摄CHINESE TIMES“真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啊!”不久前,2018国际郑和大会“江苏文化周”在马来西亚马六甲举行。
展览会上,中国非遗传承人、泥塑艺术大师徐根生现场献艺,赢得了在场华侨华人的阵阵掌声。
关于徐邦达的介绍
关于徐邦达的介绍徐邦达,字孚尹,号李庵,又号心远生、蠖叟,祖籍浙江海宁,1911年生于上海。
家中富收藏,幼年即接触大量古今字画。
十四岁开始习画,从苏州老画师李涛(醉石)学习绘画,从赵时棢(叔孺)学习古书画鉴定知识。
稍后,又入当时海上著名书法画家、鉴赏家吴湖帆先生之门,书画与鉴赏能力日进,年不及三十,即以擅鉴古书画闻名于江南。
一九三七年协助上海市博物馆办理“上海市文献展览”中的古书画征集、检选、陈列之工作,受叶恭绰先生之托撰写《古书画提要目录》。
1946年入中华美术会,任上海市分会理事,同时受聘为重建上海市美术馆的筹委会顾问。
一九四九年,被骋为上海市文管会顾问。
1950年,经国家文物局郑振铎局长推荐,调至文物局文物处工作。
1953年后,转至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书画鉴定研究工作至今。
现任故宫研究室研究员,中央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学会名誉理事。
长於中国美术史及古代书画鉴定,兼擅山水画、书法。
几十年来,徐邦达先生饱览清宫所藏历代书画珍品及国内外公私收藏不可胜计。
1978年起,受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之邀,与启功、谢稚柳、刘九庵等先生组成全国书画巡回鉴定专家组,甄别、评骘国内各省、市、自治区文博单位所藏历代书画作品,历时八年,成《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多卷,为我国古书画研究和博物馆建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
80年代以后,多次出访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考察海外流失中国书画并与国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取得多项学术成果。
著有:《古书画鉴定概况》、《古书画伪讹考辨》、《古书画过眼要录》、《历代书画家传记考辨》、《中国绘画史图录》、《重编清宫旧藏书画目》、《改编历代流传绘画年表》、《古书画伪讹考辨续编》等。
曾于1981年赴澳大利亚、1985年赴美国讲学。
解放前夕,原故宫藏品95%被押运台湾,而一部分古书画卷册,则被溥仪带到东北,后又散落民间。
为了尽快丰富故宫博物院绘画馆的收藏,徐邦达经常往返于外地与北京琉璃厂之间,广泛征集,悉心查访,短短几年时间,便收集到无数件古书画珍品,使故宫绘画馆藏品初具规模。
泥塑的由来与发展
泥塑的由来与发展中国2011第27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于2011年11月11日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国家邮政发行《中国2011—第27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纪念邮票1套2枚,小型张1枚,分别为“扁方壶”、“阿福”和“渔庄秋霁图”。
扁方壶和阿福都是泥塑工艺品,其中“阿福”是无锡惠山泥人的著名作品,在无锡举行集邮展览,发行无锡特征的惠山泥人,使邮票更具有原产地的现实意义。
泥塑,也称“彩塑”、“泥彩塑”,是中国民间传统塑雕工艺品。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当代泥塑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供观赏玩耍的小型泥塑,如案台塑像和儿童玩具,以人物、走兽、飞禽、花果等为主;另一种是庙宇场所的大、中型泥塑,常为寺院宗教佛界造像。
中国泥塑历史悠久,据我国出土文物证实,新石器时期就普遍存在,表现为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有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均约在六、七千年之前。
两汉墓葬中发现的众多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等等陪葬品,则可以确切地认定是当时年代的产物。
此外,更值得关注的是各地寺院还保存有许多历代的泥塑造像,并且成为当代的游旅观光朝拜圣地。
探索与研究泥塑的由来,首先可以认为:新石器时期出土的泥猪、泥羊,陶马、车船,在特定的古代环境里,是一种图腾文化现象。
“图腾”是“原始社会……最早的宗教信仰”。
“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有着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此物即作为该氏族的图腾——保护者和象征。
图腾往往为全族之忌物,动植物图腾则禁杀、禁食;且举行崇拜仪式,以促进图腾的蕃衍。
”(《辞海》1979年版,第777页)出土的泥猪、泥羊有着超生忌杀的寓意,长期湮没和沉睡于华夏大地也就理所当然。
其次是古代社会认为:亡灵犹如人生在世,有同样的物质需求,在丧葬习俗中使用大量与现实生活相似的陪葬品。
泥塑在殡葬方面,起着适应、替代、变异和改革的积极作用,“以土塑人”、“以泥代物”,以陶俑替代活人陪葬,既满足殡葬的传统需求,也保存了各类生物的生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具体表现。
意穷致远 极艺求新——走近“泥屋陶艺室”主人吴维潮
走 近 “ 屋 陶 艺 室 ”主 人 吴维 潮 泥
0
O9 c瓷MC 4 陶R 国 EA | 中
白里 透 红 的 脸庞 ,宜 嗔 宜 喜 的 双 眸 ,似 有
你 就 不要 做 了 。 ”
这一领域有所成就 ,吴维潮的答案正是创新 博览群书 ,走遍天下,寻访名师,背着 简
单的行囊,吴维潮 出发了,为了寻找创作的灵
感 ,他 踏 上 了艺 术 探 索之 路 , 。
在 一个静谧的夜晚,吴维潮梦到了水墨国 画,梦到 了宋词元 曲,一种 叫做写意的情 韵, 在他 的脑 中不断萦绕挥之不去。这次梦中的启 示,似是暮鼓晨钟,又似醍醐灌顶,使他蓦然 醒觉——塑瓷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
瓷塑在他的手中诞 生了。从此之后,他 的创作 灵感一发不可收拾,把 中国古典艺术,把源 自 心 灵深 处 的独特 感 受 ,变成 那一 只只 造型 独特 、 融合着窑火神韵的艺术作品。
尝 试 以 青 花 瓷清 纯 、淡 雅 、 不俗 的色 彩 作
交谈从 “ 攀亲戚”开始—— “ 吴老师,你是 维 ’字辈的吧?” “ 是啊 ,你也是枫溪人吗 ?”
似无的黛眉 ,衣侧裙角之间,或数点青花点染, 或几只彩蝶翩翩,几笔勾勒看似随意 ,一丝清 隽扑面而来……你不是在欣赏一幅意境悠远的 国画,也不是在端详一位神态婉 约的女子,而 是在观看着 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青花瓷塑 而这 些瓷塑,正是出自今天我们要去拜访的这位 “ 泥 屋陶艺室”主人 的双手。 走进位于 闹市之畔的吴维潮 的 “ 泥屋陶艺 室 ”,我再一 次见到了这位曾多次谋面却从未 交谈过的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工艺美术
他 接 到 要 为 省人 大 常 委 会 制 作 四个 陈 放 在 会 议
蓝田泥玩 独放异彩 ——艺术大师王蓝田和他的泥咕咕- 李晓瑞
蓝田泥玩独放异彩——艺术大师王蓝田和他的泥咕咕作者:李晓瑞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号:20080592摘要浚县泥玩俗称“泥咕咕”,产生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浚县,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鸟信仰和生殖崇拜,数千年来,世代相传.“泥咕咕”取材于本乡本土农村生活,并与古老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间风俗相结合,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这些带着泥土芳香的民间工艺品,是民间艺人用双手和智慧赋予了它生命和灵性,正是由于它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才深得人民的喜爱。
唯一一位硕果仅存的民间艺术家王蓝田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把握,通过色彩斑斓、造型可爱、意向优美的泥塑表现出来。
而我们则透过这些表象看到广大劳动人们质朴善良的心灵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键词王蓝田;浚县泥咕咕;民间艺术王蓝田生于1922年,至今老人已经86高龄,他这个年龄上下的老人在杨玘屯已不是很多,捏泥咕咕的高手更是凤毛麟角。
他从5岁开始学捏泥咕咕,如今近百岁的他仍然活跃在捏制泥咕咕的舞台上,也是硕果仅存的一位老艺人。
浚县地处豫北贫困地区,村民选择捏泥玩具这门活计,一是继承了祖辈的传承习俗,二是充实了农闲时的空闲时光,并能攒齐成筐的泥玩具上庙会换来生活费用,又能从制作和销售过程中寻地一定的愉悦。
基于此,泥玩具得以生存繁衍、代代相传。
老一辈艺人技艺传给自己的晚辈,孩子们自小接受长辈言传身授。
身传口授、耳濡目染,因为文化的限制和视野的局限,使王蓝田这一辈艺人掌握了扎实的手上功夫,他们较少变革,玩具造型保持着较多的程式性和恒常性,一个品种反复塑造多次,往往能做得熟能生巧,出神入化。
老一辈艺人经历长年累月的磨砺和实践,练就一身绝活,由于各自的生活环境与个性情趣的差异,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
如有的作品粗犷豪放、大胆夸张;有的作品造型单纯、质朴浑厚;有的作品构思巧妙、形态生动;而王蓝田的作品则细腻精致、趣味横生。
下面,不妨就王蓝田的泥塑技艺分析如下:(一)最擅长的种类骑马人物:瓦岗寨人物,为秦琼、尉迟敬德、程咬金、李元霸、徐茂请功等三国人物:刘备、关羽、张飞等西游记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传统戏曲:白蛇传、杨家将等神话传说:八仙动物:十二生肖、狮子等鸟类:斑鸠、小燕、孔雀、山鸡、凤凰、鹰等家禽类:鸡、鸭、鹅等(二)技艺特色说起王蓝田老人的泥塑技艺,他身边的几位晚辈,都能说出自己的看法,还特别指出,老人的技艺特色,与他的性格和处事有着内在的关联。
惠山泥人
1喻湘涟,女,汉族,1940年出生,无锡人,出生于泥人世家,是著名艺人蒋三元的曾外孙女。
1993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部授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历年来潜心钻研,集各家之长,融会贯通,继承发扬了惠山泥人的地方风格,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各级工艺美术展览,多次获奖。
修复历史作品达到“整旧如旧”、“以假乱真”的境地。
历经八年时间,喻湘涟和王南仙共制作了300多套件泥塑作品,总结整理出3000道工序及详细的捏泥、彩绘技法。
前三年,她们完成了《汉声》布置的命题作文,后五年便开始自由创作,同时恢复了不少传统作品。
2003年12月,斥资300多万元的惠山泥人展在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开幕,立刻引起轰动,用喻湘涟的话说:“年纪大的看了怀旧,年纪轻的没见过有新鲜感。
”之后,惠山泥人展在中华世纪坛又举办了一个月,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民间泥人艺术大展。
今年年初,喻湘涟和王南仙又受邀赴台湾高雄再次开展。
除了一件件生动可人的泥人,喻湘涟和王南仙这对近半个世纪的搭档也格外引人注目。
她们一塑一彩,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在今天的惠山可能再找不到第二对。
比喻湘涟年纪略小的王南仙也出身泥人世家,同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她早年家住惠山寺的山门内,家里的泥人店专靠上海来的香客做生意,泥人的价钱也卖得高。
因为和喻湘涟住得近,彼此都知道对方,却从来没有说过话,等后来一起考上了泥塑彩绘训练班,才算真正相识。
她与王南仙(彩绘)长期合作,48件套手捏戏文分别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南京博物院收藏。
1991年创作的《无锡惠山手捏戏文集锦》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曾多次参加国内外文化交流,被喻为“妙手”。
代表作品有《丑角艺术》、《五虎将》、《团阿福》、《钟馗嫁妹》等。
2王南仙(1941- ),女,江苏省无锡市人,50年代毕业于江苏省惠山泥塑彩绘训练班,后随陈毓秀学习彩绘。
,1983年在无锡轻工业学院深造。
从艺40多年来,她在无锡惠山彩塑设计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表现戏曲人物的手捏戏文彩塑技法。
从勤杂工到艺术家
从勤杂工到艺术家1982年5月至11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市举办了《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展览》。
展出的上千件展品,反映了中国的悠久历史,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古老的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
这个展览轰动了整个北美洲。
10月的一天上午,展览馆前排队买票的长长队列突然欢腾起来,原来是展览票售到第一百万张。
展览会副会长朱一新捧出一个泥塑佛像头,赠送给第一百万个观众。
排队购票的人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祝贺他得到这件有意义的纪念品。
荣获泥塑的加拿大人,兴奋地把妻子儿女都叫来,一家人与泥塑的作者――郑于鹤合影留念。
郑于鹤是我国著名的泥塑艺术家,他是专程来为展览做现场表演的。
他的一百余件精湛作品正在这里展出。
他的泥塑作品,造形简朴生动,色彩鲜明和谐,具有民族和民间艺术特色,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加拿大人哪里知道,此时站在他们面前的中国艺术家,三十几年以前,还是美术学院的勤杂工,干清洁卫生的活儿。
从勤杂工到泥塑家,郑于鹤走过很长很长路程。
当时,美院有个“泥人张工作室。
”郑于鹤工作之余也学着捏泥人,而且越捏越入迷。
1953年他拜第三代泥人张――张景为师,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
郑于鹤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奋进不息,积累了数以千计的泥塑作品。
平日他吃饭、走路都在思索、观察;时常睡下后忽然有了新的构思,就爬起来捏泥人;有次出差坐火车,他手里拿块泡沫塑料,不停地揪,人们误以为他神经不正常。
车到站了,他手里出现一个栩栩如生的动物造型,同车的人这才恍然大悟。
郑于鹤感到幸运的是,他有张景这样严师的教诲;又有许多良师益友的关怀和帮助。
他二十五岁第一批作品问世时,著名画家张光宇、张仃、朱丹及当时对外文化协会会长楚图南,都曾对他面授学艺之道,甚至给他列出自修书目……这一切、对于他在艺术上的迅速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
现在让我们来欣赏郑于鹤的几件泥塑小品(见封四):《评弹》是作者用泥塑表现白居易《琵琶行》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诗意的。
兰州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讲解
兰州泥塑,也被称为“泥娃娃”,是一种源于中国甘肃兰州的民间艺术。
它最早是用于供奉“玉皇”“普贤”等泥人,因此也被称为“竹篮寨泥娃娃”。
这种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制作工艺而闻名,常被用于庆祝丰收、结婚生子等喜庆场合。
兰州泥塑的原材料是当地的黏土,这种土质柔软细腻且含有油质,黏性好。
制作过程中,首先要取土,然后和泥、制泥坯、涂白彩绘,最后烧制。
在烧制过程中,需要将成型的泥人放置在炉火中,以进行硬化和固定形状。
完成品通常具有鲜艳的颜色和生动的表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近年来,兰州泥塑在常天平的手中得到了新的发展和提升。
他的作品屡获佳绩,如《夯歌》在第十二届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中获一等奖,《农耕系列》作品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九届(长春)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获精品奖,《工匠精神》获文化部在山东济南举办的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泥面塑)大赛三等奖等。
他的作品以传统技艺为基础,同时融入了现代元素,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强烈的时代气息。
2019年,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聘请常天平为客座教授,并设立工艺大师班进行授课。
同年10月,他的作品《河州秧歌系列》在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西安举办的“中国西部最美小康路”主题展中获第十五届“山花奖”。
这一系列的荣誉证明了兰州泥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
总的来说,兰州泥塑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常天平的努力和贡献,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得以传承和发展。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展现出当代民间艺人的创新精神和文化自信。
泥塑艺术家:胡深人物简介
• 使作品具有更深远的历史价值
03
胡深的泥塑艺术技艺
胡深的泥塑造型技艺
胡深的泥塑造型技艺
• 坚持以传统泥塑技艺为基础
• 注重作品的立体感和造型逼真
• 使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胡深的泥塑造型技巧
• 善于运用泥塑工具,掌握各种造型方法
• 能够独立完成泥塑作品
• 使作品具有更独特的个性
胡深的创作晚期
• 作品题材更加丰富多样
胡深的创作中期
• 泥塑技艺达到炉火纯青
的境界
• 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 开始尝试新的泥塑题材
和表现手法
• 作品风格逐渐变得新颖
独特
• 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
认可
02
胡深泥塑作品的主题与题材
胡深泥塑作品的人文关怀
胡深泥塑作品关注人物的心理活动
• 通过作品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
• 挖掘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
• 使作品具有更强烈的人文精神
胡深泥塑作品反映社会现实
• 关注社会现象,揭示社会问题
• 通过作品传达对社会的思考和建议
• 使作品具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
胡深泥塑作品关注民生
• 表现普通人的生活状态
• 关注弱势群体,传递正能量
• 使作品具有更广泛的人文关怀
胡深泥塑作品的地域特色
• 对泥塑艺术市场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 使作品具有更深远的历史价值
胡深泥塑作品的收藏价值
胡深泥塑作品的收藏价值
• 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性
• 富有生活气息,具有人文关怀
• 使作品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
胡深泥塑作品的收藏影响
探秘草根艺术瑰宝,广东“大吴泥塑”
探秘草根艺术瑰宝,广东“大吴泥塑”“银湖小姐,大吴安仔。
”这句潮州民间的俗语不仅是形容银湖小姐美貌俊俏,更赞美了潮安县浮洋镇大吴村的泥塑巧夺天工,美妙绝伦。
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的“大吴泥塑”,以其特有的“多层贴塑”技艺,成为中国泥塑界的一朵奇葩,与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并称为“中国三大泥塑”。
2008年,大吴泥塑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因在欧美国家颇受青睐,如今,其23代传人吴光让的作品,每件已高达2000欧元,仍供不应求!活了700年的草根艺术说起大吴泥塑,绕不开一个人和一个家族,那就是國家级非遗项目大吴泥塑代表性传承人吴光让,以及世代从事泥塑制作的吴光让家族。
据记载,南宋末年,曾随父亲在江苏无锡经商并学会了惠山泥塑艺术的福建漳浦人、吴光让的先祖吴静山,南迁至广东省潮安县浮洋镇一带定居,以制作、售卖泥塑玩具为生。
此后,这项手艺代代相传,至明朝中期开始繁荣,清朝乾隆时期至清末最为鼎盛。
当时,1000余人口的大吴村,就有泥塑艺人400多人,几乎是户户有作坊,人人会泥塑。
吴光让出生于1948年,受家庭的耳濡目染,他在孩提时就1/ 7是村里捏泥人的“小神童”。
14岁初中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开始系统学习泥塑技艺。
吴光让说,他们家世世代代都是捏“土安仔”(潮州人对大吴泥塑的叫法)的,泥塑是这个家族世代相承的营生。
“我父亲的泥塑技艺,是从我爷爷和叔爷那里学来的。
”吴光让介绍,父亲吴来树十几岁时,爷爷卧病在床,只能靠口传教导泥塑方法。
后来,父亲跟在叔爷身边学习,才学了4个月,泥塑手艺就与叔爷不相上下。
随后,吴来树自立门户,开始捏泥人赚钱。
20多岁的他,靠着一双巧手捏了无数栩栩如生的泥人,在大吴村颇有名气。
“当时父亲捏的泥人很好卖,在那个吃不饱的年代,我父亲捏一个泥人可以换两担米,那是了不起的事。
”当时人们在娶妻、添丁和传统节日里都要用到“安仔”,捏泥塑这门手艺也成为“香饽饽”。
那时的大吴村共1000多人,其中有400多人以做泥塑为营生。
金锣舞者:迸发生命之美的农民艺术家
金锣舞者:迸发生命之美的农民艺术家【摘要】金锣舞者是一位迸发生命之美的农民艺术家,他将艺术与农民的生活融合在一起,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金锣舞者以舞蹈为主,通过身体和音乐的结合,表达出生命的活力和美感。
他的作品特点在于简洁明快、富有动感,让人印象深刻。
金锣舞者的艺术创作灵感源自于农民的日常生活和大自然的景色,他用心灵感悟生活的真谛,创造出独具个性的作品。
通过作品,金锣舞者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表达出对世界的感悟和思考。
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作品的质量和数量上,更体现在对大众的感染力和启发力。
金锣舞者的艺术具有极高的价值和影响力,预示着他在未来的发展将会更加辉煌。
【关键词】金锣舞者、农民艺术家、生命之美、艺术表现形式、作品特点、艺术创作灵感、生活的表达、艺术成就、艺术价值、影响力、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艺术与农民的交融在人们的印象中,农民可能更多地被定义为勤劳、朴实和真诚。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农民们也开始融入艺术的创作与表现之中。
艺术与农民的交融,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农民的另一面,更展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美和创造力。
在农村地区,金锣舞者们以其朴实和真挚的表达方式,将生活中的琐碎变成了艺术的精彩。
他们用简单的舞蹈动作、自然的音乐旋律,诉说着农民的生活、情感和理想。
这种艺术形式既贴近生活,又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让观众们仿佛能够感受到农民的情感共鸣。
艺术与农民的交融,不仅带给我们视听上的享受,更让我们重新认识和尊重农民这个群体。
他们虽然身处于辛勤耕耘的土地上,但他们同样有着美的追求和精神的富裕。
金锣舞者们用自己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了农民所具有的生命之美和创作的力量。
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农民的风采,更激发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向往。
1.2 金锣舞者的背景介绍金锣舞者,是一群来自农村的艺术家,他们以自己的独特艺术形式,展现出农民生活的美好和丰富。
这些农民艺术家们,大多数在家乡务农为生,但他们却有着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通过金锣舞这一形式,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表达融入其中。
王光永与他的陶塑艺术
王光永与他的陶塑艺术作者:来源:《江苏陶瓷》2023年第06期王光永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省级大师示范工作室领办人江苏省工艺美术专业高级职称专家评委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以泥塑形,浴火成陶。
王光永先生是当代陶塑文化的承传人,他继承祖上的技艺,成为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探索陶塑的新内涵,在材料、技法、工艺等诸多方面潜心研究、勤奋耕耘,他的作品既有文人的隐逸心志,又有放达不羁、识度闲放的畅快情怀。
在守住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志节豪迈、高雅自任、心性自由的创作与生活方式,很好地诠释了陶塑艺术的内在魅力。
他经常深入乡间、深入生活、深入大自然,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创作素材,人物形象、自然形态、民间传说等等,大量的素材搜集整理极大地丰富了他的作品内涵。
王光永先生的作品内容多样、题材丰富,门类之间融会贯通,从雕塑到陶艺,再到紫砂茶器,他都能灵活驾驭,技艺上切换自如,真正体现出艺术相通的内涵,气节上的内敛及视觉上的张力使得作品与众不同,写实、夸张、粗犷、稚拙、质朴,各种形象塑造得准确到位,泥巴的语言体现得淋漓尽致,呈现出来的作品精气神十足,看到他的作品能够让人激动不已。
紧邻山东的苏北一带属于黄河、淮河流域,是大汶口文化的发源地,从出土于邳州四户镇北辛文化时期的遗存便可看出,这里出土的陶塑在造型和题材上囊括了生产、生活、娱乐等诸多内容。
王光永曾多次去邳州一带实地考察探究,旨在探寻徐州泥塑的源头,研究它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正是得益于他對徐州泥塑源头的追寻与探究,才使他的泥塑作品充满了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气息。
王光永先生的陶塑作品透出的精神面貌深受当地文化的滋养,很多作品透出的是淳朴的民风民情、浓浓的地方特色,如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百花杯”金奖的作品《村里的留守老人》(见图1),塑造了一群淳朴老人的形象,有的在说、有的在听、有的在看,形态各异,幸福、喜悦、忧虑、惆怅、期待等等复杂的表情无不写在各自的脸上。
乡音有形 乡土有情——惠山泥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喻湘涟的艺术追寻
【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喻湘涟,194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泥人世家,曾外祖父蒋三元、外祖父蒋金奎都是惠山著名的泥塑艺人。
喻湘涟八岁便开始学做泥人,十五岁接触惠山泥人中的细货①手捏戏文技法,先后师从蒋子贤、张阿仁、章根宝等惠山名艺人,从此走上泥塑的艺术道路。
1956年,喻湘涟考入江苏省泥塑彩绘训练班,接受了包括雕塑、素描、解剖、色彩、文艺理论、戏剧理论等专业基础知识培训,四年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家传技艺、名师指教、专业理论学习以及自身的刻苦努力,使喻湘涟全面继承了惠山泥人,特别是手捏戏文的传统技艺。
1993年,喻湘涟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06年,她被评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泥塑(惠山泥人)代表性传承人。
从艺七十年来,喻湘涟潜心钻研,积极思考,不断探寻,集各家名师所长,融会贯通,创作了许多富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并为惠山泥人的传承、创新与弘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 不断探索,创新表现手法传统惠山泥人中有一种称为“小板戏”的类型,高十几厘米,以模具制作人物头部和身体,再捏出手部肢体,与身体相接,施加彩绘,插于一个小泥板上,故而得名,具有浓郁的民间乡土气息。
这种主体模印的方法适应批量生产的要求,提高了制作效率,但也因为模具的束缚使泥塑人物造型比较单一,多数呈现为单臂高举、直身站立的姿态,人物角色的性格和动作特点表现薄弱,形象较呆板、枯燥。
当然,这与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需求相关。
喻湘涟结合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融合惠山泥人传统技艺的特点,综合运用模印和手捏,相辅相成,使创作出的每一个小板戏人物特点鲜明,动感十足。
如她创作的《门神》(图1),虽然主体躯干依然采用模印的方法,但结合人物性格特点,运用手捏塑造出大腿和手臂姿态,镶于身体上,扳出整体架势,透露出镇妖除邪的威武之感,符合民间守护神的身份。
人物开相的细腻传神与服饰描绘的粗率简约相得益彰,以泥直接制作的靠旗不失乡野之趣,整个泥塑形象格外生动、传神。
何跃:泥巴浴火后,便有了生命
凡是到过重庆磁器口的人,很难忽略那座《更夫》雕塑。
“我的青春,我对艺术的萌动,全扔在这儿”,陶艺雕塑家何跃说。
何跃:泥巴浴火后,便有了生命综合报道\本刊助理主笔 陈邦祺People 名人坊Record 纪录106 | 创新世界周刊 | 2024.3我只想通过作品来叙述一种现象,让人看了之后觉得有意义,而不是一件摆设,就够了。
没有上过美院,也没有跟着某位大师学过艺,三十多年来,仅凭着对“泥巴”的热爱,他竟创作出数千件陶艺雕塑艺术品。
“捏造”超写实何跃与陶艺的缘分要从1985年说起。
时年19岁,正全力备考四川美术学院的他,突然被重庆市木偶艺术团选聘为美工。
出于现实的考量,何跃选择了后者。
随后,他被送到中国木偶艺术剧院进修,专业学习舞美设计与人物造型。
到了北京,何跃犹如一滴饥渴的露珠掉进了浩瀚的海洋——频繁进出于各种展览和博物馆,充实而又贪婪地恶补各种专业知识。
在中国美术馆的一个综合艺术展上,他与一件国外艺术家制作的陶艺作品“相遇”。
即便几十年过去了,他依旧对那个午后记忆犹新:“我知道那是陶,但它是怎么烧制出来的……跟我之前所认识的坛坛罐罐截然不同,它的形态和肌理夸张,但是也很到位。
”回到重庆后,他满脑子都是“去窑厂,学烧陶!”此后,每个假期,何跃都往郊县的陶器厂跑。
綦江赶水、合川、荣昌等地,只要有窑厂,他都会去观摩制陶师傅的工艺。
正是在窑厂,他感触到了制陶匠人和工艺师身上那传承千年的灵性,体会到了土、水、火交融的奇妙。
在重庆木偶艺术团干了五年之后,何跃毫不犹豫辞职,开了间广告公司,一边工作,一边对着旋转的一堆泥巴搓捏。
传统陶艺制作没有制作模具,全凭用手工捏塑,出现裂缝或断口,就得重新捏制。
此外,烧制的温度也不易掌握。
在狭小的操作间内,何跃从拉坯开始摸索。
由于陶艺作品里面都是空的,在造型、运送、烧制的过程中很容易垮掉。
“有一次,我刚把一个大型作品完成,就垮掉了。
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后来一切又重新开始”,何跃至今还对那次失败记忆犹新。
指尖_“芭蕾舞”_千态百味生——平遥泥人雕塑作品赏析
28
指尖 “芭蕾舞” 千态百味生
——平遥泥人雕塑作品赏析 民间泥塑,这种早先的立体视觉艺术,携带着与生俱来的原始魅力,历经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在人们的意识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泥塑讲究的是独创,要是一味地去模仿别人,塑造的永远都只是赝品。
平遥泥人雕塑艺术是人、土地和自然的故事,是每个人心灵的故事。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长河之中,它以其简单原始的材料——泥土,塑造出诸多的艺术形象,记载了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绚丽的艺术空间。
29科学之友 2017.06。
泥腿子的博物馆——记岷州博物馆馆长刘正军
泥腿子的博物馆——记岷州博物馆馆长刘正军
李鹏;黄建新
【期刊名称】《发展》
【年(卷),期】2017(000)004
【总页数】3页(P30-32)
【作者】李鹏;黄建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博物馆的文化力量——记2012年国际博物馆馆长高峰论坛 [J], 吴悠;
2.青年才俊返乡创业为桑梓泥腿子建起岷州博物馆 [J],
3.希腊亚洲科孚博物馆馆长谈中国陶瓷印象——专访希腊亚洲科孚博物馆馆长Despina Zernioti [J], 陈悦
4.从“泥腿子”到企业家——记全国卓越人物奖获得者、平江县湘平路桥总公司总经理胡艰军 [J], 黄勇;
5.传承紫檀文化展现文化自信——记北京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陈丽华 [J], 何首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间
、
散发 着 泥 土 芬 芳 的 农 家 艺 术 以
.
三 代传人
I
。 …
多年 来 他以 家 传的 剪 纸技
1
⑩
胃
1
i
■
■
瞧
m
|
1
f 1 ¥ ■
'
^
I
:
#
1
1
誦 画
_
特有 的 傣味 成 为 勐 糯文 化的 金 字 招 牌 全镇有 织机 o o 多 台 工艺 能 手 o o 余名 他们用机 梭 编织 着 憬 美
,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海头 村 傈 僳族青 年妇 女 麻凤美 秀 等 就 是从这 里 走 出 的 佼 佼 者
,
、
余元
她们
《
。
t
傣族村 赧文华 髙
, 一
等 民 族 民 间 艺 术使 他 们 H H 落 而息 的农 家 出 而作
、
创制 的刺绣 蟠 桃大仙摘仙桃
《
》
、
恋情
,
礼 》等 作 品 清香
生 活变 得 诗 意 盎然 在绿荫掩 映的 大 寨
,
,
^
^
1
9 9 6
年
“
,
_ 家 文 化 部授予
”
流 传 到缅 匈 等 M 家 和 地 区 艺 术爱 好 者 收 藏
、 、
。
部分 精 品
勐榀 中 闻 民间 艺术 之 乡 的 称号
。
在这个山 坳 里
㈣
m
着 群 他们在经济与 文 化的碰 摘
一
“
活跃 腿 术 泥 子艺 家
,
”
。
内外 还 有 0 多 幅作 品 呰 参 加过 省 市 县 等 各 级 美 展 他的 作 凉 姜 还 曾 品《 花 获得 省 级 奖项 多年 来 赧 文华 简 朴 的 家 是 当 地
,
“
”
。
l
、
2
,
,
化着生沾 个筒 帕 ?
o
i
,
|
米
,
价
3
0
儿
s
元左右 是 走 俏 市 场的 旅游
2
‘
S
以 女 艺 人 陈小月 为 例
。
,
门 下学 艺的 徒弟达
拜在 她 多 人 她 设计染
, 、
<
i
^
H
织 的傣 锦
、
mm m m n
泰国 冶
雷 华
i
f
:
格言
山冗
鸠 装 家 鸽 总 有 点 不 像 狐 狸学 猫 叫 总 有 点 名 堂
, 1
被 到勐 懦 采风或 是旅游 观 光 的省
。
》
。
,
中
,
以 对艺 术 的热悄 平 衡
,
着 生活之 艰 与 艺术 之 美
。
t
他 们 从 深 厚 的 民族 文 化 和 火 热 的 现 实 生 活 中 汲取 涔 养 剪 纸 刺 绣 染织 蔑 编
, 、 、 、
农 民 的艺 术 沙龙 吸 引 了 大 批 泥 腿 子 艺 术 爱好 者 他 们 以 独 特 的 感 受 和 质朴 的 技法放 飞 着 只只艺术之 鸟
6 4
村 大 舞台
I
云南 省 龙 陵 县 的 勐 糯
-
艺 享誉这 片崇 尚 艺 术 的热 土
品 以 花 卉树 木
。
、
。
他 的作
月 星辰
H
-
1
镇是 沃土
土地
、
块丰 腴的 民 间 艺 术
。
飞 禽走兽
、
日
在这块美 丽 富 饶的
t
、 ,
世代 生息着 汉
。
、
见长 案 做婚 丧 嫁 娶 喜 庆 吉
, 、
平时 为 邻 里 乡 亲 剪 制吉 祥 图
日
之用 且从
,
I
3
6
傣 彝 傈 僳等 民 族 长 期 以来 各 民族文 化不断沟 通融合 从而在当 地 形 成
, ,
不 收 取报 酬
。
出 自 赧 氏家 族的 剪 纸作 品不 仅 在 本 地 流传 而 且 还 走 向 了 临 沧 德 宏 等
, 、
^
了 颇 具特 色 的 地域 文 化
1
。
地 的傣族 聚居 区 更 远的 则 走 出 国 门
。
构 图 严谨 而 不 失 洒 脱 清 丽柔婉 而 乂用 色 典雅 散 发 着 泥 土 的
, ,
个农 家院 里 我 见 到
,
了
被人
”
美 陈 小月 等 染 织 的 傣 锦 和简 帕 挎 包 饰 花缀 纹活
。
傣家女 艺 人 岳
(
自
、
)
,
们聘 称 为 勐懦 剪纸 艺术
。
“
掌门 人 的
,
泼 素 雅 有 浓郁 的 民 族 特 色
,
。
(
傣族
〉
,
。
面
目
年近 古稀 的 赧 文华 个子 不 清癯 平 和 如 位阅尽 人间
, 一
沧 桑 的老 祖父 赧 文 华 出 生 于 个 民 间 剪 纸世 家 他 已经 是家族技 艺 的 第
。
,
已经渐 渐 从 自 娱 自 乐 的 业余 活 动 发展成 为 初 具规 模 的 增 收 项 目 这些 来 自 田 如 今 的勐 糯镇 民 间 艺 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