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史兴趣, 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论文
激发学生兴趣 让历史课更加精彩论文
激发学生兴趣让历史课更加精彩摘要:激发学生兴趣,让历史课更加精彩,这已成为当今历史教师的当务之急。
笔者通过巧设情境、更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与竞争,激活练习,以良好的态势激发兴趣。
关键词:激发兴趣精彩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我国古人就有这样的说法:“教必有趣,以趣促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现代素质教育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必须依赖于兴趣”。
古今中外的这些精辟的论述都为教学中的兴趣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已成为当今历史教师的当务之急。
关于如何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源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任何一个形成疑惑的题目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它往往以提出一个令人疑惑的事件为开端。
譬如精选背景材料巧妙构思问题,将教学目标问题化,引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热情,运用提出疑问解决疑问等方法,引导学生入课,以唤起学生的求知热情。
如:在讲《难忘九一八》这一课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了一段歌曲视频《松花江上》,悲怆激昂的乐曲以及生动的画面,让学生们很自然地就联想到“九一八”那段让国人痛心的屈辱历史,同时利用多媒体介绍九一八事变发生的部分背景资料,这时我提出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中国共产党及其它的各方态度如何等问题,让学生们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使学生学习热情升温,这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使他们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激发了兴趣,开启了学生的思维。
二、更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的采用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多媒体教学是集声音、文字、图像和动画为一体的教学手段。
它最显著的特点是直观,形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媒体活动。
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论文]
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好学、乐学。
结合新编初中历史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
历史教学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一、激情导入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
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久而久之,学生就对这门课失去兴趣。
因此,课堂必须讲究开头艺术。
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好的课堂导入,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起到“一石击破水中天”的效果。
导入方法有很多,如诗词导入法,歌曲导入、漫画或图片导入、故事导入、谜语导入、谚语导入、设疑导入,等等,只要你做个有心人,就定能“文思泉涌”。
如我在讲授《三国鼎立》一课时,课前3分钟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营造氛围,将学生思绪带入到三国时期,投影《三国演义》人物画面,让学生畅谈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人物,教师稍作点拨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活跃课堂1.巧设疑问。
教师应在备课时就设计好问题,要善于设疑、制造悬念,引导学生积极求索。
课堂是师生双向活动的主要场所,活跃的课堂气愤,总是给人一种跃跃欲试之感,使人的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处于积极活动状态。
只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才能和教师同步。
历史课堂教学最好问题化,设问方法有许多,可层层递进式提问:如问“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步步深入;可逆向提问,如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课,可问“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的事件是什么?若美国不参战,二战能够取得胜利吗?为什么?”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也可代历史人物发问“赤壁之战中如果你是曹操该怎样做?”这样可吸引学生参与教学,增强主体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常言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由此可见,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因素,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笔者在此谈几点体会。
一、精心设计导语,“点燃”学习兴趣每节课的导语给学生的印象很深,甚至会决定其对本节课的好恶感,有经验的老师都很重视导语,充分发挥前因效应的积极作用。
新课导入是把学生思维引入一个特定的问题情景之中的行为方式,它是思维的起点,有意识的导入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它正如戏曲的引子、影剧的序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由趣启思,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
要使一堂历史新课获得成功,必须讲究新课导入的艺术性,应在导入阶段就制造“兴奋点”,诱发学生产生与教材学习内容相应的情感,使之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进入到教师为之营造的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来。
如《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一课,我一开始就以神秘的语气讲述一则新闻报导:“在朝鲜半岛上,沿北纬38度线有一横贯整个半岛的森林带,那里奇禽异兽多不胜数,但却无人敢跨入一步。
”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接着我又答中有悬念:“是抗美援朝战争造成的。
”学生的好奇心被引到抗美援朝战争上,从而顺利转入新课。
再如在讲《金与南宋对峙时的中国》时,我在上新课前讲了一段“岳母刺字”的故事:“宋朝的岳飞,他在其母亲教导下,从小立下了报国杀敌的远大志向,勤学苦练,学了一身好武艺,又熟读了许多兵书,当时,北方金国军队南下侵犯宋朝,到处抢劫、杀人、放火,一直打到了宋朝都城汴梁,把皇帝、太上皇及许多大臣都俘虏了,国家和人民遭受灾难,为保家卫国,岳飞报名参加了抗金队伍,出发前,岳母亲手用针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并对他说:‘不要挂念家里,希望你永远为国效忠,誓杀金贼!’岳飞牢记母亲的话.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很快成为一名抗金名将。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作为历史教师,一定要在备课中挖掘素材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是我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几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
一、讲究导入,激发兴趣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导入,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一定要重视每节课的导入艺术,尽可能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住。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钻研教材内容和贴近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头,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一节课的良好开始,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效果。
如我在讲述丝绸之路时,视频展现"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的壮阔草原全景,吟诵"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古诗词,指出丝绸之路不只吸引古人,直到今天仍然是许多人心目中的旅游胜地。
情景意境交融,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其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
良好的开头,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一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巧设疑问,以题引趣问题设计是新课程问题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提供的空间,合理设置有思维含量的问题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要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或情境,给学生创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舞台,从而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如在讲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我这样设问让学生思考:清朝有些官员认为是林则徐禁烟引起了战争,这种观点对否?为什么?学生回答有的讲禁烟是借口,没有这个借口英国也会找别的借口,或者直接发动战争;有的讲是由当时的国际、国内情况决定的。
我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一步就战争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策略论文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策略初探摘要: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和热情:1,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2,运用教材内容、巧设疑问,引起学生的兴趣。
3,联系现实,贴近学生的生活。
4,以境动情,运用形象生动的课堂语言。
5,设置活动,培养兴趣。
6,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多媒体设疑设境活动历史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历史课取得教学效果的关键。
因为“兴趣”是学习进步的动力,没有兴趣的学习形同一种乏味而低效的工作。
有人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兴趣”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发挥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旦学生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如饥似渴的巨大动力。
因此,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和热情呢?在实际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中学历史课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如果仅靠老师的口头语言来讲授,似懂非懂,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难免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不易接受,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果。
教师若能根据学生认识特点,巧妙地把多媒体运用到相关教学内容中,新颖直观的教学课件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和调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历史人物、事件,带给学生一个五彩缤纷、情景交融的世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说,感觉距离比较遥远。
因此,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景,可以再现历史情景。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效率[论文]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新课程理念下要想真正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愉快,从而愿意学历史,喜欢学历史。
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合作能力和积极的探究能力,突出对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就新课程改革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一问题,本人根据自己几年来的历史教学实际浅谈几点做法,仅供同事们参考。
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第一手资料,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判断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很多,其中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利用学科之间的联系,或者到图书馆借书查找资料,积累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容,例如:二战中的背景、当时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或者当时领土、人口等情况,以及这段时间各国的相关法规等内容,通过对材料的积累,让学生对所积累的材料进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了知识,增长了对知识的判断能力。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布置学生进行课外社会调查,了解有关的历史事件,并听取社会有关人员对这些事件的看法,不断地积累下来,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判断能力,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减轻了负担。
二、通过学习小组对史料进行研讨,提高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的另外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给出史料让学生分析,然后一起讨论,最后由学生做出总结。
例如,在讲到世界近代史中的日本“明治维新”时,我给学生介绍一本名为《日本为什么“成功”》的书,让他们自己去找着本书,最好将书名作为一个问题,与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较,写出自己的看法。
没有找到这本书的同学,可以到图书馆借阅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总结。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论文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论文: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方法探讨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很多同学认为学习历史毫无用处,因此对它毫无兴趣,只是因为中考需要考试,占一定分数,才硬着头皮去学、去记、去背,这样一来,学习效率不高。
其实,兴趣是靠培养的,既靠学生自身的培养,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掌握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方法也是很关键的。
一、要让学生理解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学习历史可以使人明智,这是培根的名言。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从这里可以看出历史的重要性。
中国人也一直很重视历史经验的总结,如中国古代史上的《资治通鉴》。
我们的领袖也是一直很重视历史的,毛泽东同志对历史的重视是大家都知道的,他对明朝的历史的研究了解尤其透彻。
他不仅学习研究历史,而且在自己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一直非常重视历史经验的总结。
大家都熟悉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就是总结了项羽的教训。
他的《论十大关系》就总结了苏联的建设教训。
江泽民同志在1996年的时候,,曾经专门邀了八位历史专家给他将授历史知识。
邓小平同志总结中国的建设历史,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使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领袖们之所以拥有大智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强化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如果学生懂得了学习历史很有价值,那是让我们更有知识,更有智慧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自然就会提高。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传统的历史教学,大多是教师讲重点,学生划重点,考试考重点,学生机械重复,死记硬背,随着要记要背内容一多,容易背前面的忘记后面的,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提不起兴趣。
信息技术的发展被广泛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上,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的条件。
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录相片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播放相关的历史或考古纪录片,展示一些图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淡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论文
浅淡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内容摘要:同学们认为学习历史不如学点实用的,历史知识记忆起来很困难,因中考要考,不学也不行,只有硬着头皮学,作为历史老师我们应帮助同学们打开心结,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首先帮学生树立学习历史的正确动机。
其次介绍学习历史的实用性和记忆历史的方法再次用教师的爱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表扬做为历史老师,我很热爱我所从事的工作,很喜欢历史。
但是,我觉得同学们对历史并不是很感兴趣,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历史是过去的事知道不知道关系不大。
学历史与谋生无关,不如学点实用的。
历史讲的都是距今久远的人物,事件,难懂又难记,可能今天记住明天又忘了。
我本来不想学的,但中考要考,不学也不行,硬着头皮学吧。
这些话道出了同学们“心声”,可它却深深触动了我的心。
作为历史老师我有义务帮助同学们打开心结,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首先,同学们应树立学习历史的正确动机。
在中学开设历史课,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学历史,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就不会完整,很难说你是高素质的人才了。
其次,在中学开设历史课,是各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是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提高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第三,我们也要学习和借鉴外国历史。
我们要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必须借鉴古今中外各国历史发展中有益的经验教训,更好地指导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认识过去是理解现在和未来的钥匙,它是一部社会教科书,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以史为鉴,可以通古今之变,知社会兴替之道。
一部中国近代历史字里行间处处透出“落后要挨打”腐败要亡国的教训,给后人启迪和深思。
第四,历史不能像应用科学那样直接地创造财富,也无法提供解救燃眉之急的锦囊妙计,看似“无用”,但却有“大用”: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可以培养和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在学习中、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借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办事能力。
小学三年级历史教学论文范文(三篇)
小学三年级历史教学论文范文(三篇)小学三年级历史教学论文范文(一)引言历史教学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历史,学生可以了解过去的人们和事物,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和文化认知。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三年级的历史教学,提供一些有用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增强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学内容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要求,可以选择以下内容进行历史教学:1. 民族英雄和伟人:介绍一些民族英雄和伟人的故事,如《屈原》、《孙中山》等。
2. 重要节日和传统俗:讲解一些重要的节日和传统俗的历史背景,如春节、端午节等。
3. 历史故事和传说:讲述一些与历史相关的故事和传说,如《愚公移山》、《白蛇传》等。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图片和视频展示:使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历史人物、事件和场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2. 互动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3. 故事讲述:讲述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课堂小测:进行一些简单的历史知识测验,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
2. 作业和项目:布置一些历史作业和项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3. 口头回答问题:随堂提问,要求学生逐个回答问题,检查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
结论小学三年级的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
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喜爱历史,培养他们的研究兴趣和综合素质。
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注重个性化的评估和指导,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研究成果。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论文:浅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论文:浅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倡导“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强调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一、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1.设计启发性问题,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堂历史课,如果有个好的开头,成功地导入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有个先声夺人的力量,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讲解“九一八”事变时,设计这样的情境:同学们都会唱《松花江上》这首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哪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大本营。
”这首歌反映了当时什么历史事件呢?学生回答:“九一八”事变。
”教师接着说:“这节课,我们就从九一八事变说起。
”由此导入新课,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努力挖掘、充分发挥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
例如,讲到“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时,学生难以理解汉初统治者实行此政策的实质。
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实行休养生息是因为汉初的皇帝好,不是为了剥削人民。
为了让学生更易理解汉初统治者暂时减轻对人民负担的用意,我在讲课时举了一个“挤牛奶的启示”的例子来对比说明:同一头奶牛,用两种方法挤牛奶。
a法:一次性榨干奶牛最多可得30斤牛奶(奶牛被榨干则死亡);b法:让奶牛吃草养肥,每天只挤5斤,却可连续挤牛奶二十天,共得100斤牛奶。
问:哪种方法挤牛奶多?答案显而易见,学生也在趣味性的讲课中轻松地理解了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质。
二、在授课过程中实现角色的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论文
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扑朔迷离的历史迷案,这一切构成了多彩多姿的历史画面,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千百年来世界人民的智慧。
然而,现在的学生普遍对历史学习兴趣不大,把它当做无关紧要的“副科”,特别是历史人名、地名、历史大事纪年等,现在的中学生很少感兴趣,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成为现在历史教师的一个难题了。
为此,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趣味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经历,就如何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作一探索,在此与大家交流。
一、丰富历史事实,使历史人物和事件丰满生动历史知识浩如烟海,能进入历史课本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小部分,且大多情节单薄,又没有相应的背景介绍,现在的学生难以理解,这时,就需要我们适时的补充形象具体的历史背景、名人轶事、历史传说等,既能强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扩充了他们的知识面,加深了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如在讲到《马关条约》的签订时,给学生讲李鸿章初到日本就遇刺,险遭不测,但坚持马上带伤与伊藤博文谈判,只是为了能尽可能多的给国家争取一点点利益。
只是其时国力贫弱,慈禧太后昏聩无能,朝廷腐败透顶,国事糜烂至此,他的努力终如蚍蜉撼树,毫无作用,还为自己争来一世骂名,现在都还有人骂其“卖国贼”,如此一来,就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他们对当时形势的理解,丰富了对李鸿章的判断,也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分组情景模拟,丰富知识,加深理解有血有肉的生动的历史,到现在往往只剩下书本上的寥寥数语。
因此,为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体会,把他们分为几个小组,模拟历史事件中的相关各方,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重演历史,体会当时的历史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结果,除此之外还可能有什么样的结果。
例如,讲到西安事变时,对当时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课本只有寥寥数语,学生难以体会,我就事先他们分为几个小组,分别站在我党、蒋介石、何应钦、张学良与杨虎城、美国、前苏联、日本等相关各方的立场上,设想自己如果身处当时情景会如何作为,当时他们又是如何作为的,又为什么要这样?最后的结果又如何,是不是最优的结果?然后把这几个小组集中起来,分别阐明己方的立场,加以集中讨论。
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论文
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论文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心理是一种带有下意识特点的心理驱动力量。
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是教学中的必要手段,它不仅能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智慧,增进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借助这一能动的开发、传导智力的作用,达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尊重历史的客观规律、正确树立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那么,如何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兴趣”呢?一、历史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语言。
课堂语言是激发学习兴趣的载体。
教材的语言是书面语言,教师讲课是口头语言,二者不尽一致。
历史教师不是语言大师,不必过分追求语言的遣词造句,口头语可以随便一些,允许适当重复;声调要有节奏,仰扬顿挫;吐字要清晰,明白流畅;尽可能通俗化,深入浅出等等。
第一,要求严谨,做到遣词造句既合乎语法又合乎历史逻辑。
第二,要求确切,做到既能突出时代又无妄加虚饰。
第三,要有文采,做到情真意切而文采俱备。
第四,要求形象,做到描述有血有肉、讲解有声有色。
总之,言语的生动形象是改变历史课枯燥乏味的主要手段。
历史教师的语言是教师基本功的重要内容,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语言科学得当,会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讲课要精要,使学生充分参与。
历史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怕学生自己找不到准确答案,对于课本的每一个问题都主动解释得很仔细,并清楚地给出答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懒于思考的惰性。
新教材里设有很多的“动脑筋”问题,教学大纲里也明确规定这些问题一般由学生自己思考找答案,当然教师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总结。
结果有些同学就对我提建议:“老师,自己找答案太浪费时间了,以前老师都直接给我们答案,背下来就行了,省时又省力。
”可见学生已经成了学习的奴隶,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又何来兴趣可言呢?教师可通过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者:杨辉概要:历史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科,其中包含着自有人类以来形成的智慧与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加大对历史教学的改革力度,重视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这也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与前提。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除此之外,任课教师也与学生学习兴趣密不可分。
实际生活中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学生由于不喜欢某个教师,从而厌烦这位教师所任的课程,可见教师关系着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为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应当以新课标为正确指向,树立新型师生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出温馨和谐的历史教学氛围。
在这种新型关系中,教师与学生人格相互平等,在自由对话中,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极大发挥。
在这种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更能主动地探究历史演进规律,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深化历史教学的内涵。
民主平等的教学课堂以开放性、自主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学习兴趣得到充分保障,这样的教学势必是成功的。
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时,可以组织学生针对“秦始皇的功与过”展开辩论。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争议性较强的秦始皇,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与评价,教师应当营造出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有机会畅所欲言,发表看法。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大大提升。
一、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热情历史学科内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蕴含着人类的智慧与精神,是一门人文性突出的学科。
然而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被迫记忆一串串历史事件、一个个历史数字,原本生动的历史学科变得生硬、缺乏魅力。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自然大大降低,直接影响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为此,教师可以精心创设历史教学情境,通过讲述历史典故、名人轶事等方式,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热情,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之中。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学习兴趣作者:杨超概要: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热爱历史的灯塔。
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的学习历史,而兴趣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
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科学地处理教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不断创设新颖的历史历史情境,积极培养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导入语设计的巧妙,会引发学生急切的求知心理,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学生精心备课,认真设计导入语。
“趣味历史”的故事也能点燃起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一、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决定学习兴趣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这就需要教师对自己的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所谓赏识教育,即用欣赏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学生,对于学习差的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切不可冷漠他们。
教师的冷漠,同学的白眼,往往会使差生丧失学习历史的信心,更谈不上对历史兴趣的培养了。
反之,教师的关心和希望、同学的帮助,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热情,为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提供可能。
应该怎样实施赏识教育呢?一是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评价手段,对学习的激励功能是必要的。
当特别注意课堂教学的即时评价时,其效果就会更加明显。
另外,在历史教学中知识、技能、能力等诸方面的教学目标要定的合理适度。
既要有挑战性,又要有可行性,要注意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二是教师在布置习题和设计试题时应依据大纲及课标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恰如其分。
教师在批改作业、评定试卷和讲解试题时,应该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
特别是作业的批改,教师除了对作业的正确与错误给出判断外,还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程度等给予评价。
及时的鼓励和肯定,中肯的批评和希望能够更好的激励学生,往往比简单的给分效果好得多。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论文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论文•相关推荐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论文古人云“援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其学会独立思考,这才是真正让他们终生受益的财富。
新课改的号角早已吹响,我们一线的历史教师必须适时调整自己,树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知识的教学观。
在教学中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根据历史知识的特点,紧密结合学生实际,运用现代教育与心理学技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我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入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激发兴趣,树立学习目标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的动力。
教学中怎样激发兴趣?首先,留下悬念。
要善于制造悬念,让学生瞪大好奇的眼睛,而好奇可能孕育着创造与发现。
历史有许多谜:北京人化石下落之谜,武则天无字碑之谜,敦刻尔克之谜等,适时地让学生了解这些历史谜,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举,或许无意中还能造就未来的历史学家。
其次,因势利导,增强兴趣的“驱动”作用。
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已达到成人的准备阶段,他们的兴趣爱好也在发生变化,并开始关心人生、社会、国家命运、人类前途等因此,热衷探索是中学生的一个明显的心理特征,历史教师应结合中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和思想实际,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有价值的认知探索活动;反过来,这种认知兴趣的深入发展,又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
二、培养情感,提高学习兴趣有人将课堂比作让思想得以交融、让心路实现共鸣的“磁场”,因而,教师必须积极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为师生情感的碰撞交流提供足够的能量,使自己钟情于“教”,使学生融情于“学”,在学习生活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教师亲切自然的表情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绪也有影响。
师生情感交流处于和谐状态,学生就会感到上历史课是一种“享受”而乐意学。
如学生回答问题时,我都是面带微笑,全神贯注地倾听,注视学生的眼睛,以鼓励其继续发言。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从激发兴趣到提高实效 岳麓版
从激发兴趣到提高实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初究【摘要】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提高历史教学实效性,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突破口。
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将各种教学方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与现实世界相联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多种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提高每个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不仅教给学生历史知识,而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并运用历史知识去认识世界。
【关键词】学习兴趣自主合作探究实效性【正文】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俗的解说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
”也就是说,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让学生爱历史,从而做到学历史、懂历史、探历史、悟历史。
从笔者数十年中学历史教学实践来看,传统的历史教学极易陷入说教式的误区,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老师辛苦至极而收获颇少。
自2020年以来,我校历史教研组大胆进行了教学改革,创造出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即“指导学生设计学习提纲——精心设计课前导入——开展探究性学习——指导历史活动——课后探索和总结”。
将老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真正的结合在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氛围空前高涨,完成了从“怕历史”到“爱历史”的飞跃。
实行教学改革以来,我校历史成绩也在全区调考中连续三年蝉联第一。
下面我就谈谈平时教学中如何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促进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做法,以供大家研究和参考。
(一)、指导学生设计自主探索学习提纲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对新知识的渴求是无止境的。
所以课前让学生自主设计学习提纲,布置预习任务,能够很好的集中学生注意力,有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刚开始时教师要慢慢引导,等学生养成习惯以后可以渐渐放手。
教师还可以就学生学习提纲进行评比,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学史兴趣,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
关键词:兴趣以疑激趣有效性
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所以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呢?
一、精彩导入,诱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起着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活动,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
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促成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的亢奋状态。
导入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如:故事传说导入法、热门话题导入法、设置悬念导入法、诗词歌曲导入法等等。
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在讲《人类的形成》一课时,我首先找同学讲述了“女娲造人”和“上帝造人”的故事传说,然后设问:“那么人类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真是女娲或者上帝造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
题。
”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们都积极主动的进入了课堂,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二、语言生动,触发兴趣
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的教学手段,语言的魅力是一堂课的关键。
一位教育家曾说:“教育语言应是导火索、冲击波、兴奋剂,要有启人心智、激人思维之功效”。
作为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讲课时做到满腔热情,抑扬顿挫,富有激情,具有演说家的风范,能鼓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本学科。
在讲《中日甲午战争》时,我用生动、激昂的语言讲述黄海海战,学生们听后群情激愤,既被爱国官兵的英雄壮举所感动,又对清政府的腐败切齿痛恨。
此时我稍加点拨,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激情被熊熊点燃,同时也触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三、质疑设问,以疑激趣
学贵有疑,有疑才有所思,有思必有所得。
古人曾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又能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在《鸦片战争》一课,当讲到鸦片战争结果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林则徐没被撤职查办,中国能取得鸦片战争的胜利
吗?”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分析,教师加以引导和点拨,最终学生得出结论:“单靠一两个大臣并不能力挽狂澜,其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无力与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抗争”。
由此看出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问题,能促进学生思考,产生探究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情境创设,以情求趣
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录音、影视、多媒体等创设、渲染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和氛围,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在复习讲八年级历史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时,我把开国大典、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等有关图片制成了动画,并配以毛泽东的讲话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学生们听了看了立刻兴致高涨,整节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联系现实,深化兴趣
因为时空的阻隔,许多历史问题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时间久了,他们总感到历史教学老是陈年旧帐,尽放马后炮,中看不中用,会产生厌烦情绪。
古人云:“六经皆史”,而我们说:“百姓生活皆史”,事实上历史沉淀于现实中,现实里蕴含着历史的传承。
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及时捕捉历史教学与现实联系的契机,深化学生学
习兴趣,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历史课堂彰显巨大的魅力!在2008年中考复习中,联系现实我们设计了:大潮涌动———改革开放30年、嫦娥奔月,神话变现实、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等10余个热点专题,深化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了中考历史复习的有效性。
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的兴趣爱好万千,历史的激趣方式万千,当单调呆板的历史课堂与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紧密相联时,更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欲望,这样的历史课堂,往往是更有效的,更具魅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