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材第五章(6)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材辅导(1)
第一章公民道德建设概述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种__丘层建筑,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
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传统习惯等力量来维系的,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以善与恶、荣与辱、美与丑、诚实与虚伪、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等道德概念为评价标准,来影响和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
在调节人们的相互关系上,还可以通过法律、政策、纪律等形式,以强制手段发生作用。
道德的调节作用虽然没有法律那种外在强制性,但它也被人们看成是应当普遍遵循的不成文的“法律”,有着很强的内在约束力。
正因为如此,人们常把道德的制约作用形象地称为“道德法庭”。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中共中央于2001年9月20日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将对新形势下的道德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第一节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与长期性无论是从实施“以德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的根本措施来看,还是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迫切需要来看,还是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来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都非常重要、十分紧迫。
一、公民道德建设是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具体举措党的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把“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写进了总纲。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
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它以权威性和强制性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它以说服力和劝导力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德治是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
德治搞好了,可以推动依法治国。
法律是硬要求,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道德是软约束,具有感召力和引导力。
两者之间相互支持,取长补短,才有利于国家的治理、社会的安定。
德治具有法治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材第五章(7)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第七节刑罚的概念和目的
一、刑罚的概念
刑罚是审判机关以国家的名义,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制裁方法。
刑罚是与犯罪密切相关的制裁措施。
表现为:犯罪是适用刑罚的必要条件,没有犯罪也就无所谓刑罚;刑罚是由于犯罪而产生的法律后果,但并不是必然结果。
刑罚与其他制裁方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刑罚是一种最为严厉的制裁方法。
(2)刑罚只能对犯罪分子适用。
(3)刑罚只能由人民法院代表国家适用,并且要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管辖权限和诉讼程序进行。
二、刑法的目的
我国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首先是为了惩罚和改造犯罪分子。
其次,通过适用刑罚,可以对社会上企图进行破坏活动的不稳定分子,起到震慑和警戒的作用,促使他们消除犯罪念头。
再次,通过适用刑罚,还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警惕性和法制观念,鼓励他们同犯罪作斗争。
可见,适用刑罚最终是为了预防犯罪和减少犯罪。
中公事业编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中公事业编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是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见的一门科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等方面的内容。
2.毛泽东思想概论:包括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方面的内容。
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价值取向、道德修养、行为
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5.法律知识:包括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方面的知
识。
6.公文:包括党政机关公文基本知识、常用公文写作格式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7.经济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宏观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8.科技知识:包括科技创新、科学前沿、科技常识等方面的内容。
9.历史知识: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等方面的内容。
10.时事政治知识:包括当年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通常还会涉及到一些常识性的题目,例如名言警句、寓言故事等,需要考生根据所学的哲学知识和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和判断。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可能会因地区和考试机构而有所不同,建议考生关注当地考试公告,了解准确的考试要求和复习资料。
公基大纲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要掌握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和意义。
4.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主要教训。
第二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
第一节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了解社会主义各国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的基本经验教训。
第二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1.了解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三种企业制度形式的涵义及其优缺点。
2.深刻理解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3.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掌握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与指导方针。
4.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涵义和基本特征。
第四章实践、认识、真理
第一节认识和实践
1.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着重理解和掌握实践及其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以及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3.理解并掌握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及其意义,了解认识的辩证发展规律。
第二节认识和真理
1.掌握真理概念,理解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相互关系。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章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基本概念,正确认识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内涵和实际意义。
3.深刻理解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
第三章物质世界的辩证图景
公共基础知识电子版教材
公共基础知识电子版教材公共基础知识作为一门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以及对公共事务的理解能力。
本教材将涵盖公共基础知识的基本概念、重要原则、以及实际应用。
以下是电子版教材的主要内容概述:第一章:公共基础知识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的定义- 公共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公共基础知识的学科范畴第二章: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 公民意识的内涵- 社会责任的构成要素- 公民与社会的关系第三章:公共政策与决策过程- 公共政策的概念- 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 决策过程的步骤与方法第四章:公共资源的分配与管理- 公共资源的定义与分类- 资源分配的原则- 资源管理的策略与实践第五章:公共参与与民主治理- 公共参与的意义- 民主治理的基本原则- 公共参与的途径与形式第六章:公共伦理与职业道德- 公共伦理的基本原则- 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伦理冲突的解决策略第七章: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公共安全的概念- 应急管理的流程- 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第八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的全球性与地方性-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原则- 环境保护的实践与挑战第九章:公共信息服务与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 公共信息服务的基本原则- 技术应用的伦理与法律问题第十章:案例分析与实践指导- 国内外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公共基础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公共事务处理的实践技巧结束语:公共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和拓展的过程。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我们希望读者能够建立起对公共事务的全面认识,培养出积极参与公共生活的能力,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公共基础知识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的体现。
希望每一位学习者都能够在公共领域中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教材到此结束,希望本教材能够成为读者在公共基础知识领域的良师益友。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材辅导(6)
第二章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第一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包含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建设的内容,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广笋弓人民群众的一般道德水准出发,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一代特色。
一、爱国守法爱国守法指的是爱国主义和守法遵纪。
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牢固树立中华民族的意识和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自觉维护祖国的独立、统一、尊严和利益;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
要立志献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守法遵纪,就是要求遵守社会主义法律和所属组织的纪律,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起码要求。
守法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要求,也是道德层面的要求。
公民遵守法律,不只是出于对法律的畏惧,更主要的是出于对法律的自觉认同。
因此,一个有道德的公民,不应当将法律简单地认为是消极的行为规范,而应提高遵守法律纪律的自觉性,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积极自觉地学法、懂法、守法和护法。
毛泽东指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邓小平也指出,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
这就告诉我们,要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必须要有严格的铁的纪律。
每个公民要自觉遵守所属组织的纪律,主动接受纪律的约束和监督。
二、明礼诚信明礼诚信,指的是文明礼貌和诚实守信。
讲究礼仪礼节礼貌,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现代文明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讲究礼仪礼节礼貌,就是要求人们待人谦让有礼,落落大方,友爱互尊,文雅守纪等。
这是社会的外在文明,是一种美好心灵的外化。
从狭义上讲,明礼就是讲究起码的礼节、礼仪和礼貌,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职业场所和个人家庭生活中,行为举止都得体、适宜;从广义上讲,明礼就是讲文明,特别是注重公共场合中言谈举it的文明,如爱护公共财物、维护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等等。
《广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202x移动》读书笔记模板
第1节民法概述★★★ 第2节民事法律行为与代理★★★ 第3节民事权利与民事责任★★ 第4节婚姻与继承★ 第5节民事诉讼法★
第1节行政法概述★ 第2节行政行为★★ 第3节行政诉讼法★★★ 第4节国家赔偿
1
第1章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2
第2章微观经济
3
第3章宏观经济
4
第4章国际经济
5
模拟考场·高 分必做
谢谢观看
第1节中国文学常识★★ 第2节外国文学常识★ 第3节其他文化常识
第2章科技常识
第1章自然常识
模拟考场·高分必 做
第1节高新技术及其成果★ 第2节新中国科技成就★ 第3节生活百科★
第2章事业单位人 事管理制度
第1章事业单位概 述
模拟考场·高分必 做
第1节概述★★ 第2节职称制度 第3节考核制度 第4节工资制度★ 第5节培训制度 第6节聘用制度 第7节岗位设置制度 第8节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处理★★ 第9节处分制度
第1节时政热点解读★★★ 第2节国内外时事要点★★
读书笔记
这是《广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202x移动互联版)》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 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广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202x移动互联版)》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 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目录分析
第1章马克思主义哲 学基本原理
第2章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
第3章中共党史 模拟考场·高分必做
第1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第2节辩证唯物论★★★ 第3节唯物辩证法★★★ 第4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5节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第1节思想概论★ 第2节理论 第3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4节科学发展观 第5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事业单位测试《公共基础知识》课本(6)
事业单位测试《公共基础知识》课本(6)一、行政程序的概念行政程序是指法律规范予以调整、确认并加以控制的有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在行政活动中应当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以及时限的总和。
行政程序贯穿于行政管理全过程。
行政程序的法律价值和意义:(1)规范和制约行政权合法行使,体现法制政府和文明政府的理念。
(2)为维护相对人的法律地位和人格尊严提供程序性保障。
(3)促进行政权合理行使,提高行政效率。
二、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一)程序法定原则它是指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主体都必须依法定程序作出行为。
程序必须用法律形式进行规范化、系统化,要符合法律要求。
该原则具体内容包括:(1)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或其他管理活动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步骤进行,即严格遵守程序规范。
C2)在法律无明文规定之情形下,行政活动必须遵循程序的一般原则,以合理、公正的方式进行。
(3)行政机关行使职权所采用的程序必须尊重************,即不得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除非为了国家和公共利益,且有法律的明确规定。
(4)违反行政程序规范的行为,均是行政违法行为,应予撤销。
(5)违反行政程序规范的行政机关,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给相对方造成损害的,应依法赔偿。
(二)相对方民主参与原则它集中体现为相对人在行政程序中的参与听证权、陈述申辩权、复议申请权等受法律保护。
其具体内容为:(1)行政机关的活动,包括法规、意见、命令及官方记录,除依法须保密或特殊情况外,能公开的应尽量公开,为相对人所了解。
(2)行政机关行政职权,尤其是进行宏观决策时,要保证公民的参与。
如为利害关系人举行听证会,进行广泛调查等。
(3)行政机关在制定政策、进行行政立法或行政裁决时,要事先通知利害关系人,允许相对方查阅或抄录公文案卷,以收集有关证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事后允许相对方中请复议或中诉以获得补救。
(三)行政效率原则它集中体现为精简程序环节、减少行政浪费、明确办事时效、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不停止执行。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部分)讲义-第五章-行政法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部分)讲义第五章行政法第一节行政法概述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则1.合法行政原则(法无授权即禁止)2.合理行政原则(公平公正)3.行政应急性原则在特殊紧急情况下,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明确法律依据的或与通常状态下法律规定相抵触的措施,是合法性原则的例外,行政机关不必承担法律责任。
4.程序正当原则(1)行政公开原则。
(2)公众参与原则(3)回避原则。
5. 高效便民原则6. 诚实守信原则(1)行政信息真实原则。
(2)保护公民信赖利益原则。
7. 权责统一原则二、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法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如大学,有权授予学生学位行政主体:处于管理地位,(1)有相应职权;(2)可以以独立名义做出;(2)做错了可以独立承担被授权的机关:独立被委托的机关:不独立行政相对人:处于被管理地位第二节行政行为一、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一)行政行为概念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做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二)行政行为的特征1.主体是行政主体2.行为必须是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
二、行政行为的分类行政行为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对行政行为的分类主要有:(一)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以行政行为的适用与效力作用的对象范围为标准划分。
内部行政行为(作用对象为内部人员):如行政处分等;外部行政行为(作用对象为外部人员):如行政许可行为、行政处罚等。
(二)抽象行政行为(管理对象不特定)与具体行政行为(管理对象特定),以行政行为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划分。
抽象行政行为:如制定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等行政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包括行政许可行为、行政处罚行为等。
(三)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以行政行为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划分。
羁束行政行为:如税务机关征税。
自由裁量行政行为: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四)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以行政主体是否可以主动作出行政行为为标准划分。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编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浓缩精华笔记
目录第一篇事业单位概况与职业道德 (2)第一章事业单位 (2)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3)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哲学 (4)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第三篇毛泽东思想 (7)第一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7)第二章新民主主义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 (8)第四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9)第一章邓小平理论 (9)第二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0)第三章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1)第五篇法律 (11)第一章法律学 (11)第二章宪法 (12)第三章刑法 (15)第四章民法 (17)第五章行政法 (19)第六篇公文与学术论文写作 (22)第一章公文基础知识 (22)第二章学术论文 (23)第七篇文学、历史 (23)第一章文学 (23)第二章中国历史、世界历史 (25)第八篇科技常识与环境 (27)第一篇事业单位概况与职业道德第一章事业单位1.事业单位的定义:指国家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1)事业单位的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国家机构的分支。
2)宗旨: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活动。
2.那些组织是事业单位:①各级党政机关;②教科文卫;③新闻出版、体育、环境监测、城市建设;④某些机关的附属机构和法律事务所。
3.事业单位产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初,也就是计划经济时期。
所以它具有典型的计划特征:①各类事业机构都是公立机构,资产均为国有;②政府决定事业单位的设立、注销及编制,并对其直接组织管理;③经费来自政府拨款。
4.事业单位的四大特征:①服务性:是事业单位最基本、最鲜明的特征。
②公益性: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但,根据规定可以向接受服务的单位或个人收取一定的服务费。
(民政局办结婚证9元)③知识密集性:专业人才是其主要人员构成。
2023年事业单位招考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如下
如下: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公文作用的活动领域, 公文可分为()。
A.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B.通用公文、专用公文C.规范性公文、领导指导性公文、公布性公文、陈述呈请性公文、商洽性公文、证明性公文D.收文、发文2.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限度, 具有重要的国家秘密, 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的文献属于()A.内部使用文献B.秘密文献C.机密文献D.绝密文献3.下面公文写作中不恰当的是()。
A.我们一定要严厉打击少数腐败分子, 把反腐败进行到底B.以上意见如无不妥, 着即批转各有关单位认真遵照执行C.我们必须排除种种不利因素, 争取在第一季度建成东方贸易商厦D.玻璃制品厂原党委书记张某一伙, 几年来大量贪污盗窃、行贿送礼, 其中仅行贿一项即达85000元4.下面几种说法中, 不对的的是()。
A.在公文中安排语序时, 当一组概念表现由若干连续的动作、行为构成的活动过程时, 一般应准时间发展顺序排列B.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请示, 应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 由抄送机关答复C.有些公文的主题, 可以根据领导人授意而直接表述, 有些公文的主题, 则需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 随着对客观实际情况全面而进一步的探索而逐步提炼与明确D.公文中的疑问语气一般较少使用语气词“啊”、“呢”、“吧”等, “吗”也尽也许不用或少用5.用于行政管理的“命令(令)”, 其发布权限属于()。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B.党、政、军各类机关C.国务院及其各部门D.国家大型公司、事业单位6.撰写交流信息的告知, 规定做到: ()。
A.说明制发的意义B.侧重叙事, 在叙事基础上阐明道理C.不必予以评论, 也无需阐发意义和目的D.必须有明确的政策依据7.《关于查禁赌博的通告》显然应具有: ()。
A.较强的时效性B.教育性, 以引起人们警惕和注意C.知照性, 用于公布需要人们周知的事项D.被动性8.以下有关公文的说法错误的有: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点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点一、知识概述《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点》①基本定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就是事业单位录用考试中公共科目笔试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法律、管理、人文、科技等多个方面,就像一个大杂烩知识包,啥有用的知识都往里装,为的就是考查咱是否具备综合知识素养。
②重要程度:这在事业编制考试中是非常关键的。
就如同高楼大厦的地基,要是这部分知识不扎实,想在事业编考试中脱颖而出可就难了。
因为很多岗位都需要综合性人才,没有广泛的知识储备可不行。
③前置知识:说实话得有一定的语文基础,至少能读懂题目吧。
还有要有基本的社会常识,像一些看似非常普通常见的现象背后的逻辑要能明白点儿。
④应用价值:实际在工作中,比如在管理岗位得懂管理知识吧,在涉及法律法规相关工作的时候得懂法律知识等。
而且它能让咱对这个社会的运行机制等有更全面广泛的了解,提高个人综合素养。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它是事业单位考试知识体系中的基础部分,就像大树的根基似的贯穿整体。
②关联知识:与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相关知识相互配合考查考生。
两者一静(公共基础知识偏知识记忆)一动(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偏能力运用),有点像太极里的阴阳两面。
③重难点分析:难点在于知识点太杂太难背,尤其是法律部分那些繁多的法条。
重点可以说遍布各方面,哪儿都有可能出题。
掌握的关键在于理解记忆,不能死记硬背。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题型多样,有选择题、判断题等,而且每个部分所占比重每年可能会有一定调整。
可以说是全方面覆盖,考查的就是咱知识积累的广度和深度。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以政治部分为例,“马克思主义哲学”,简单说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就是告诉咱这个世界到底是个啥样,人跟世界咋互动的。
②特征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等特点,科学性就好比它像个精准的仪器,对世界的看法不是瞎猜的;实践性就是它不只是理论,还能用到实际生活中指导咱干活呢。
③分类说明:它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材第五章(10)
四、数罪并罚数罪并罚指一个人犯有数罪,人民法院对其所犯之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照法定的原则,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
适用数罪并罚的三种不同情况:(l)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采用限制加重原则,即应当在总和刑期之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之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
如果数罪中被判处的有死刑或无期徒刑,则采用吸收原则,只执行其中一个死刑或无期徒刑。
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对数个附加刑采用相加原则。
(2)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之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行做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的刑罚按照限制加重原则决定执行的刑罚。
已执行的刑期、应计算在新的判决决定的刑期之内。
(3)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行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限制加重的原则决定执行的刑罚。
五、缓刑缓刑指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其具备法定条件的情况下,附条件的暂缓执行原判刑罚,当犯罪人满足一定条件后,便不再执行原判刑罚,如果违反了应遵守的条件,则原判刑罚仍要执行的一种刑罚制度。
缓刑不是刑种,而是刑罚具体运用的一项制度。
根据《刑法》的规定,适用缓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犯罪人被判处的刑罚是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犯罪人不是累犯;(3)必须是根据犯罪人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2)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六、减刑减刑指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者立功表现,将其原判刑罚予以适当减轻的一种制度。
公共基础知识教材
公共基础知识教材公共基础知识教材第一章:社会科学基础知识1.1 社会科学的概念1.2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1.3 社会科学的分类与特点第二章:法律常识2.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2 法律的作用和功能2.3 法律的分类和体系2.4 国家法律体系第三章:经济常识3.1 经济概念和基本特征3.2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3.3 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周期3.4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合作组织第四章:政治常识4.1 政治的概念和基本特征4.2 国家和国家制度4.3 政党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4.4 地方政府和民主选举第五章:文化常识5.1 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5.2 文化的内涵和外延5.3 文化的传承和保护5.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六章:科学技术常识6.1 科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6.2 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6.3 技术的概念和发展6.4 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第七章:环境常识7.1 环境概念和基本要素7.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7.3 环境污染与治理7.4 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第八章:健康常识8.1 健康的概念和基本要素8.2 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8.3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8.4 精神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第九章:安全常识9.1 安全的概念和基本要素9.2 生活安全和交通安全9.3 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9.4 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第十章:艺术常识10.1 艺术的概念和基本要素10.2 艺术的分类和表现形式10.3 文艺作品的鉴赏和欣赏10.4 优秀艺术作品的创作和评价结语:本教材主要介绍了公共基础知识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科学、法律、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环境、健康、安全和艺术等领域。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提高公众对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认识,培养全民共同参与社会发展和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为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读者们通过阅读本教材,增加自身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山东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大纲
山东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大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基本概念,正确认识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内涵和实际意义。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1.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
2.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及其意义。
3.懂得以科学的求实态度,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物质和意识第一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理解并掌握列宁提出的物质概念及其哲学意义,理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2.掌握运动的涵义,理解并掌握运动和物质的不可分割性;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互关系及其实际意义;了解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3.掌握规律的涵义及其特点,正确认识人和规律的关系。
第二节意识的本质1.理解意识的本质。
2.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及其对于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3.深刻理解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
第三章物质世界的辩证图景第一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理解并掌握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的基本要点;了解事物的联系引起事物的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第二节世界永恒发展的一般规律1.掌握质、量、度、量变、质变等基本概念;理解质量互变规律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正确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实际意义,能够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与联系,懂得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3.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能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决反对形而上学。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专项复习讲义:第五章 法理学
第五章法理学1、在我国,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有(自然人)(法人)(国家)注:有些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组织也在一定范围内参加到法律关系中,如个本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合伙组织2、衡量自然人行为能力的标准主要有(年龄)和(精神健康状况)3、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有(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4、影响法律效力层次的因素有:①制定主体②适用范围③制定时间5、法律效力层次的一般规则是(法律地位高的主体制定的法效力高)6、法律对人的效力范围主要有(属人主义)(属地主义)(保护主义)(结合主义);我国采用(结合主义)7、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①责任主体:是承担法律责任必不可少的要件②过错:过错的存在是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③违法行为:是任何法律责任产生的必要前提条件④损害事实:是任何法律责任构成的基本条件⑤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8、法律责任的分类:①根据违法行为所违反法律的性质,分为(公法责任)和(私法责任)②根据主观过错在法律责任中的地位,分为(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③根据责任承担的内容不同,分为(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④以引起责任的行为性质和标准,将法律责任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违宪责任)9、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10、从我国法律和法律实践看,免责的条件主要有:①时效免责②自首或立功③不起诉和协议免责④因履行不能而免责11、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有(制裁)(补救)(强制)三种;①制裁的种类有(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三种②制裁的手段有(对人身的制裁)(剥夺身份)(限制行为能力)(剥夺财产)(剥夺荣誉)③补救的种类有(民事补救)(行政补救)(司法补救)12、权利义务的统一性是指两者之间相互依存性,具体表现在:①客体的同一性②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对应性③实现的依存性④权利与义务的相互转化性13、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是(一元、二级、多层次)14、法的实施方式有(遵守)(执行)(适用)①法的执行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具有国家权威性(2)执行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3)具有国家强制性(4)具有主动性和单方性②我国法的适用主体是(司法机关——法院和检察院)③我国法的适用的特点有(职权专有性)(程序法定性)(裁决权威性)15、(宪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16、(人权保障)是宪法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17、我国四部宪法的颁布时间为(1954年)(1975年)(1978年)(1982年)18、宪法修正案(1988年——2004年,共四次)①1988年第一个宪法修正案增加的内容有:A、增加关于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的规定B、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②1993年修正案:A、肯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B、确认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C、确立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D、将“国营经济”、“国营企业”改为“国有经济”、“国有企业”,确认国有企业自主经营权E、确认农村中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法律地位F、将县级人大每届任期由3年改为5年③1999年修正案:A、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B、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C、准确规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D、明确规定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E、将“反革命的活动”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④2004年修正案:A、确立“三个代表”在国家生活中的指导地位B、将政治文明写入宪法,强调三大文明的协调发展C、确认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为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D、强调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平等保护E、完善土地的征收征用和补偿制度F、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G、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H、规定对私有财产的依法征收、征用和补偿制度J、在全国人大组成中增加了“特别行政区”的内容K、将“戒严”改为“进入紧急状态”L、增加了国家主席“进行国事活动”的规定M、将乡镇人大的任期由3年改为5年N、赋予国歌宪法地位19、(国家性质)是国家制度的核心20、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工人阶级的领导)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标志21、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宪法)为多党合作的根本准则22、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23、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有: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人民民主专政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4、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①普遍性原则②平等性原则③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④无记名投票原则⑤选民对代表实行监督和罢免原则25、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特点有(民主性)(自治性)(基层性)26、公民的基本权利有: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权利,其中言论自由是核心)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⑤监督权(申诉、控告、取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文化权利⑦特定主要的权利保护27、(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权利这项自由统称政治自由),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其实质就是(人民参政议政)28、人身自由包括:①人身自由不受侵犯②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③住宅不受侵犯④通信自由和秘密受法律保护29、(社会经济文化权利)是公民日常生活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和文化条件30、我国的国家机构有(国家权力机关)(国家主席)(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军事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31、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有:①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质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制②法治原则③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原则④精简和效率原则⑤责任制原则32、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一般(每两个月举行一次);依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是:①解释宪法和法律,监督宪法的实施②国家立法权③国家重要事项决定权④人事任免权⑤监督权⑥全国人大授予的其他职权33、行政法的目的是(保障国家行政权运行的合法性和合理性)34、行政职务关系其实就是(公务员职务关系)35、抽象行政行为的特点:①具有普遍效力②具有往后效力③具有不可诉性36、自由裁量行政行为:行政主体作出行为时有一定的自由裁量的余地羁束行政行为:(行政主体无法参与主观意志,没有自由裁量的余地,如公安机关发入居民身份征的行为)37、我国有权制定行政规章的机关仅限于:①国务院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与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③较大的市人民政府(杭州、宁波)38、行政许可的分类:①普通许可②特许③认可④核准⑤登记;其中没有数量控制的是(认可、核准、登记)39、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40、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41、地方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警告或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第六节单位犯罪
一、单位犯罪的概念
《刑法》第31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这一概念表明单位犯罪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犯罪主体必须是单位,即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第二,单位犯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有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的故意,并且作出犯罪决定的是单位集体或其负责人。
第三,必须实施了犯罪行为。
第四,只有法律明文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犯罪,才存在单位犯罪及单位承担刑事责任的问题。
二、单位犯罪的刑罚
我国刑法在处罚单位犯罪时采用“两罚制”原则。
所谓“两罚制”原则指对单位犯罪既处罚单位,又处罚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
(l) 对单位判处罚金:(2)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包括判处可以适用于自然人犯罪的一切刑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