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三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复习

高三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复习

高考题展1.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

三日不粒,父之不能相存。

耕种之,锄之。

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

簸扬子,凡几涉手而入2.乡闾贫弱赖以不困。

洪武初,宁海及邻县饥,里中富人以麦贷贫乏者,每斗麦责谷二斗三升。

时贤母家有麦数廪,召诸子谓曰:“饥者众,而吾家幸有馀,安忍乘时取倍蓰3.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4.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答案:B解析:ACD 是定语后置句;B 是状语后置句。

文言文常见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疑问句。

一、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子叫做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

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动词用。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一)用“者”、“也”为标志表示判断。

可分为四种状况。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构成“… …者, … …也。

”式。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臣之所好者.,道也.。

《庖丁解牛》 2、“者也”在句尾连用,表示判断。

构成“……者也”式。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 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 3、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 …者, … …”式。

①粟者.,民之所种。

②天下者.,高祖天下。

4、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 …, … …也”式。

①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即时训练1、找出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 A.此三者,吾遗恨也 B.求人可使报秦者C.梁,吾仇也D.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答案:B解析:ACD 三项都是判断句;B 是定语后置句,者是定后的标志,可译为“……的(人)”。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一、判断句: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

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

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

比如:1.用“……,……者也”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4.用“……,……”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

比如: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译为: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共四大类)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共四大类)

高考语文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

翻译时,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翻译时,这种判断句式中的“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4)前面不用“者”停顿,谓语后面“者也”连用,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翻译时,这种判断句中的“者也”不用译,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5)“者”“也”都不用。

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6)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7)用“是”做判断动词。

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赤壁之战》)(8)用“乃、即、则、皆、必、本”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a.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c.臣本布衣。

(《出师表》)2.被动句(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施动者,表示被动,即“谓语+……”的形式。

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

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施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3)在动词前用“受”字来表示被动,构成“受+谓语”的形式。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分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分析
(四)倒装句
文言中有些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跟现代汉语不同,习惯上称之为“倒装”。
谓语前置(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做补语
1.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一般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
如:甚矣,汝之不惠!
2.宾语前置
①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在介词前。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A.莫我肯顾B.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2)介宾结构。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
例: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 B.沛公安在?(动宾)
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 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
4.介宾短语后置做补语(状语后置)
(1)介词结构“于……”常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
(2)介词结构“以……”、“乎……”等有时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并不多见)
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的,翻译的时候要把它提前用作状语,因此,我们也称它“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
例如: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高高的庙堂) (偏远的江湖)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如:A.赋税之繁重者。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如: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④中心词+数量词
例如:A.尝贻余核舟一。B.沛公兵十万军霸上。
3.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2024年高考复习专题四:积累特殊文言句式-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一本通(全国通用)解析版

2024年高考复习专题四:积累特殊文言句式-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一本通(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四:积累特殊文言句式复习目标通晓文言常用特殊句式,形成翻译中的“句式意识”。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题干表述(翻译)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新高考Ⅰ卷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固定句式(奈何)①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考查均放在翻译中。

②文言句式考查频率不及实词、虚词高,且带有随文命题特点。

考查何种句式也是如此。

新高考Ⅱ卷①禹曰:“吴汉可。

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②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①省略句(与之语)②固定句式(何……乎)全国乙卷①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②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①固定句式(奈……何)②定语后置句(之)2021全国乙卷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状语后置句(以法)、判断句(乃)2020新高考Ⅰ卷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被动句(为……所)知识图要前备知识——固定句式一、表示疑问的固定格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奈何何如奈……何如……何若……何怎么/怎么办/怎么样为什么把……怎么办对……怎么样何故怎么/为什么/什么原因何以为什么/怎么会凭什么……/根据什么……何所所……的是什么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更……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何……哉(为、也、也哉)怎么能……呢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如之何怎么能……呢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其)庸……乎安……哉(乎)哪里……呢难道……吗不亦……乎非……欤不也……吗不是……吗宁(独)……耶(乎、哉)哪里……呢/难道……吗顾……哉难道……吗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何其一何多么/何等怎么那么/为什么那么直……耳惟……耳只不过……罢了只是……罢了句式标志翻译格式无乃……乎恐怕……吧/只怕……吧得无(非)……耶(乎)大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吗(兼表反问)其……欤岂不是……么庶几……欤或许……吧(一)判断句:是为副词加者也,另有直接判断句判定判断句的方法有二:一是看外在语言标志,“……者……也”“……也”“……者……”,以及副词“皆”“诚”“则”“乃”“必”“非”等。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专题复习—特殊句式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主谓倒装。

下面我们分别进行梳理:文言文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有判断标志,“者………也”“为”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和氏璧,天下之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此乃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例:人为鱼肉,我为刀俎。

《鸿门宴》2.直接用“是”表被动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例: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3.没有判断标志词例: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注意:判断句,翻译时,要翻译出判断动词“是”。

文言文特殊句式(二):被动句1.有被动标志词例: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例: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例: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2.用介词“被”直接表示被动例: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3.意念被动句例: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赤壁之战》文言文特殊句式(三):省略句1.省略主语例: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2.省略谓语例: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3.省略宾语例: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4.省略介词例: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过秦论》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桃花源记》注意:翻译时,补充的成分要加括号。

文言文特殊句式(四):宾语前置1.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要前置。

例:古人之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2.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例:大王来和何操?《鸿门宴》例:不然,何以至此?《鸿门宴》常见的疑问代词:何谁胡安曷焉奚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例:全石以为底。

《小石潭记》4.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强调名词宾语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高考文言文精讲:特殊句式

高考文言文精讲:特殊句式

②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左传》)
翻译:离我三十里,只听从你的命令。
知识 讲解
【介词宾语前置】为了某种目的把作状语的介宾短语的宾语放在介词(于、以、为、与、 从、自、向)的前面,并且能够恢复“介宾”次序而意思不变,即介词宾语前置。
正常: 主语 ﹝ 介词+名词或代词﹞ 谓语 倒装: 主语 ﹝ 名词或代词+介词﹞ 谓语 【例如】①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翻译:我与谁一同归去呢? ②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 翻译:我因这记下了它。 ③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鸿门宴》) 翻译:项王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
知识 讲解
二、省略谓语
(1)承前省或蒙后省:前后两个句子的谓语是一致的,为了避免行文的不简洁,可将前一个谓语或后一 个谓语省略。
如: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 列子》)
(2)对话省略:在人物对话的语境里,为了行文简练,可以将对话内容的谓语省略。 如: 陈相见孟子……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种粟而后食)”“许子必织布然 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孟子》) (3)为了整齐或修辞需要而省略。 如:中古之世,天下(发)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韩非子《五蠹》)
知识 讲解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根据前置的位置情况分为动词宾语前置和介词宾语前置。
【动词宾语前置】为了某种目的把宾语放在谓语的前面,并且能够恢复“动宾”次序而意思不变,
即动词宾语前置。多见于疑问句或否定句。
正常: 主语 谓语
倒装: 主语
谓语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谁、孰、胡、安、焉、奚、曷……)作宾语,常置于动词前。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1.
判断句:在文言文中,判断句是用来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又如,“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桃花源记》),这里的“是”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同义。

2.
被动句:表示主语受到动作的影响,但不必明确指出施动者。

例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辜负了赵国。


3.
省略句:在语言表达中,为了避免重复或突出某种语义,有时会省略句子的某些部分。

例如,“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这句话完整的形式应该是“项脊轩是旧南阁子”。

4.
倒装句:在古代汉语中,为了强调某一部分的内容,有时会把正常的句子成分顺序颠倒过来。

例如,“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战国策·齐策一》),这句话的意思是“难道不是因为考虑到长远之计,希望有子孙能相继为王吗!”。

第4节特殊句式-【口袋书】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解析版)

第4节特殊句式-【口袋书】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解析版)

第七章文言文阅读第4节特殊句式古代汉语的常见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和文言固定句式。

文言文翻译题及断句题往往涉及对文言句式的考查,这就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及翻译方法,以便迅速准确作答。

一、判断句——分清类别,翻译成含有“是”的句子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类型表示判断:二、被动句——看清关键词,翻译成含有“被”的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在古代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被动;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三、宾语前置句——判定形式,调整提前的宾语到动词后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

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句子就叫宾语前置句。

其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四、省略句——分析上下文,补充成完整的句子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

省略句主要有三种类型:五、定语后置句——察看标志词,译成定语修饰中心词“定语后置句”是指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之后的一种特殊的文言句式。

定语后置句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六、状语后置句——分析句子结构,调整状语到动词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或主语之前,作句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结构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面作补语。

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句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七、主谓倒置句——辨明语气,调换主语谓语位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构成主谓倒装句。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本文对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进行总结,包括:
1. 并列句
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主谓结构相对独立的句子组成,通过连接词(如“而”、“乃”、“或”等)来连接起来。

并列句常用于表达两种相对独立的事物或概念。

例如:
孟子曰:“民无食,我饮水”。

仲尼曰:“吾不怨天,不尤人”。

2. 省略句
省略句是在句子中省略掉某些成分,使句子更为简洁明了。

常见的省略句包括主语省略、宾语省略和状语副词省略等。

例如:
乞与之道,不才请示于俸禄幸而乱。

3. 并列结构句
并列结构句是在句子中使用对偶结构或对称句式,通过对比和呼应来达到修辞的目的。

例如:
形躯可恶,溺识可恶,不为人臣可恶,与其听汝之所好,不如说而已矣。

4. 倒装句
倒装句是将谓语动词或助动词放在主语之前,以强调某种语气或表达特殊的语境或感情色彩。

例如:
功名富贵,一世安闲。

以上是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的总结。

通过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作品。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汇总(共七大类)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汇总(共七大类)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一、表示疑问(一)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例】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财物时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二)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例】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2.“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三)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例】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凭什么使自己在赵国安身立足呢?)2.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四)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例】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五)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例】1.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2.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六)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更……”)【例】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七)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例】1.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蒋琬问道:“现在幼常(马谡)因为有罪而被处死,已经整肃了军纪,丞相为什么反而哭了呢?”)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二、表示反问(一)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例】1.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被雇来种地的,哪里能富贵呢?)2.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二)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例】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刀子和砧板,我们就像砧板上待割的鱼和肉,还告辞做什么呢?)(三)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例】1.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四)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例】1.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论语·微子》)(五)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例】1.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唉!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六)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例】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2.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可是刘豫州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七)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例】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八)……非……欤?(可译为“……不是……吗?”)【例】1.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九)宁……耶?(可译为“哪里……呢?”)【例】1.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十)顾……哉?(可译为“难道……吗?”)【例】1.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十一)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例】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即使才能低下,难道害怕廉将军吗?)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祸患常常在细微处累积,智慧和勇气多被所沉溺的事物困住,难道仅是听信伶人才会这样吗?)三、表设问(一)何者、何则(可译为“为什么呢”)【例】1.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

高考文言文阅读特殊句式的剖析和翻译

高考文言文阅读特殊句式的剖析和翻译

高考文言文阅读特殊句式的剖析和翻译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句式,这些句式可能会使学生感到困难。

对这些句式进行剖析和翻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特殊句式:
1.倒装句
倒装句是将句子的谓语动词或系动词放在主语的前面,从而使句子的结构发生改变。

倒装句通常用于强调句子的主语,或表示意料之外的情况。

例如:
•在城门之外,见状,起兵迎敌。

(《战国策·齐策四》) •十二门中,唯一未曾降雨的地方便是西门了。

(《红楼梦》)
2.强调句
强调句是用来突出句子中某一部分的重要性的句式。

强调句通常用“是……而不是……”的形式来表示。

例如:
•将帅所在之处,是死亡而不是生存。

(《论语·子罕》) •幸运的是,他是富有的而不是贫穷的。

3.虚拟语气
虚拟语气是指表示假设、愿望、虚构或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的句子。

虚拟语气常常用“如果……就……”的形式来表示。

文言文特殊句式类析及备考策略

文言文特殊句式类析及备考策略
型以及疑 问句 。在 这 四大类型 中 , 省略句考查 者 ,觇报 四方物价 ,虽远 方不数 日皆达使 司。
上海卷 第1 9 题) 得 最多 , 也最全 面 , 所有 的省 略类 型都涉及 了。 (
其 他 三类 , 虽有涉 及 , 但 只是 部分 。对 于疑 问
语气词和固定词组 。 ( 一 )省 略 句
, , 这里 的“ 览” 后 省略宾语 “ 之” 。译文 : 徐君 ●、
这里 的“ 曳而逐 出之 ” 主语 “ 众鸡 ” 承前省 。 逐 条列举 了赋税 中的弊端呈给巡 抚张公 , 张公
译文 : ( 众鸡 ) 拖拽 ( 它) 驱赶 ( 它) 使它 出去 , 随 看 了( 赋税 中的弊端 ) 打着 拍子 赞赏说 : “ 这是 后( 又) 争 相 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
这里 的省 略 了主语 均是 “ 众鸡” , 承前 省 。
译文 : ( 众鸡 ) 又为何 已经来 了却一 起憎 恶 ( 那 词谓语 “ 补” 的宾语 “ 之失 ” , 这是蒙后省 。译文 : 只) 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 呢?
足矣, 奈何 从儒生 游也? ( 山东卷 第1 3 题) “ 奈何 从儒生游也 ” , 这一句 承前省 略了 主
这里的“ 弗责也” 承前 省 略 了主语 “ 吴 德

( 1 )动词的宾语 省略。如 :

赫声望后 , ( 朱筠 ) 就 声称读 书人要把读 书和端 代词 “ 之” 为主 , 均是承前省 。
① 君条利弊 上巡抚 张公 , 公 览而击节 日:
( 5 )曳 而逐 出之 , 已而竞还啄其粟 。( 江西 “ 此真读书人。” ( 天津卷第l 3 题)
l 新 雨 夸 语 文

— —— ■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流亡十二多年,曹操素来与蔡邕交好,为他没有 留下子嗣而伤心;C、“才洗刷了董祀的冤屈”没有 依据,原文是“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D、经 曹操派人协助抄写”与原文不一致)
6.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 译:我确实很同情你和董祀,但判决的文卷 已经送出去了,又怎么办呢?”

(2)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 译:为什么要吝惜派出一匹快马,而不去救 助一个将死的人呢?”

考点解析
被动句
无标志被动句:意念被动句
(1)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兵挫地削 (军队战败,土地被分割) (4)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1)思考:有“见”字标志的都是被动句吗?如何区 分?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2004年高考 上海卷) ③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 ④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⑤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⑥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同上)

解析:上述例句中,①②“见”表被动。但很多情 况下被理解为动词。③④⑤⑥中“见”都相当于副 词,有指代意义,指动作偏指一方。如“见恕”意 为“饶恕我”。这几例“见”均为指代“我”。这 是一个难点,注意掌握。
难点探析
区分方法: 看是主动句式还是被动句式,即看谓语动 词表示的动作是由谁完成的,若是由宾语 完成的,就表被动。
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都能表现蔡文姬识见才具有 的一组是:
①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 ②遣使者以金 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③祀犯法当死,文姬 诣曹操请之。 ④音词清辩,旨甚酸哀,众皆 为改容。 ⑤闻夫人家先多坟籍 ⑥亡父赐书 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 ⑦今所诵 忆,裁四百余篇耳 ⑧乞给纸笔,真草唯命 A.①③⑤⑦ B.②③⑥ C.②④⑤⑦ D.①④⑦⑧

课堂检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河东卫仲道 适:前往 B.没于南匈奴左贤王 没:沦没 C.重嫁于祀 重:重新,另外 D.追原祀罪 原:宽宥

A(女子出嫁)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宁于家 归宁:女子回到娘家 B.流离涂炭 涂炭:遭受火灾 C.众皆为改容 改容:受感动而变脸色 D.夫人家先多坟籍 坟籍:古书典籍

D(②⑤写的是曹操;③不是写她的才识;⑥写其父)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蔡文姬虽出身名门,可一生命运甚为坎坷。她先后嫁了 三个丈夫,其中第二次婚姻是被迫嫁给南匈奴的左贤王,并 为他生了两个孩子。 B.东汉末,蔡文姬曾在北地流亡二十多年,后来,因曹操 和其父是老朋友,又十分赏识文姬的超群才具,于是用金璧 把她赎回,文姬始得归汉。 C.董祀犯法,是蔡文姬有胆有识,当着众多公卿名土和远 方使者的面极力辩白,才洗刷了董祀的冤屈,使他得免一死。 D.蔡文姬有超人的记忆力,能背诵四百余篇古诗文,经曹 操派人协助抄写,这些古诗文都被记录保存了下来。

徒见欺(于王)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考点解析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 (5)省略中心词

方法点拨 文言文句式特点
1.借助典范例句例词,分类辨识 2.对照现代汉语,比较辨别 3.立足语境语感,揣摩把握 4.掌握句式特点和用法特点,准确翻译
基本特征:名词性主语+名词性谓语
被动句 :主语是谓语动词的承受者、 被动者、受事者。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荀子· 修身》
被动句
有标志被动句
意念被动句
考点解析
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 (1)“见……于……” (2)“见……” (3)“于……” (4)“受……于……” (5)“为……所……” (6)“为……” (7)“为所……” (8)用“被”表被动
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 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标准:谓语性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难点探析

1.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如: 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 晋鄙嚄唶宿将。(《信陵君窃符救赵》) 例中判断很难辨认。在翻译时要注意判断这类 句子属于判断句,并译成判断句格式,加上判 断词“是”

2.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 宴》)
难点探析






3.用“是”表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 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 但是,注意下一个句子: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 坠。”(《察今》) 划线的这个句子是判断句。主语由“是”充当,翻译为 “这”;谓语是名词短语,由所字结构(所……的地方) 充当的。全句翻译为: 这(就是)我的宝剑所掉下去的地方。 这个“是”,是代词而不是判断词,因为句子中没有 “者”“也”之类,而且主谓间没有逗号,可见掌握判 断句。
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之六 文言句式和用法
考点描述
理解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 句式和用法
考点解析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谓语前置 宾语前置 倒装句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考点解析
判断句
有标志判断名:
1.者也句; 2.副词:乃、则、皆等; 3.用“为”、“是”表示判断;
无标志判断句:
思考:什么是判断句?判断标准是什么?
B(烂泥和炭火,比喻困苦境遇)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一项是: A.文姬为胡骑所获 众皆为改容 B.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C.夫亡无子,归宁于家 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 D.文姬诣曹操请之 妾闻男女之别
B(拿、用;A被//因此;C到//在……方
面;D代词//助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