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解析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特殊句式+课件
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 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 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 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 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
文言文句式: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齐策》)
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 说》)
2
、
用
副
词
“乃”“则”“即”“皆”“耳”“亦”
表判断。
⑴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⑵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⑷⑶梁此则父岳即阳楚楼将之项大燕观。也。 ⑸环滁皆山也。 ⑹此亡秦之续耳。
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 词“是”的区别)
陈胜者,阳城人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亚父者,范增也。
② “......,......也。”判断句中,有时 “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 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 治通鉴》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判论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⑷⑸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⑹古之人不余欺也! ⑺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 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
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知识梳理
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知识梳理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④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归有光《项脊轩志》)
⑤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判论战》)
⑥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④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
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
⑤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
⑥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文言文复习之特殊句式
同步练习
(一)于 受……于…… 1. 不拘于时,学于余。 2.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二)为 为……所…… ……为所…… 1.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2. 皆为戮没。 3. 若属皆且为所虏。 4.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三)见 见……于……
1. 见陵之耻。 2.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 信而见疑。 4.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四)用介词“被”表被动。 1.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 忠而被谤。 (五)动词本身表被动,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 1. 帝感其诚。 2. 戍卒叫,函谷举。
1.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 何陋之有? 3. 宋何罪之有? 4. 唯利是图 5. 惟命是从 6. 惟兄嫂是依 7. 惟你是问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 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面。 (一)中心语+定语+者 (二)中心语+之+定语+者 (三)中心语+之+定语(形容词) (四)中心语+定语(数量词)
同步练习 (二)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或介词的宾语提前)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二)两种被动句类型及示例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在古代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被动; 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以“之”或“是”为标志,用于加重语气,宾语前置(“之”“是”无实义)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②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类型
示例
陈述句中,介词“以”的宾语常要前置;介词的宾语是方位词的,也常会前置
①一言以蔽之(成语)②夜以继日(成语)③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
类型
示例
表感叹语气
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唯(惟)……是(强调语气。如:唯利是图。“是”起提宾作用,无意义;“唯〈惟〉”表示对象的唯一性)
类型
示例
有标志句
“于”字句:谓语+于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
“见”字句:见+谓语、 见+谓语+于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共四大类)
高考语文文言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翻译时,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这种判断句式中的“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4)前面不用“者”停顿,谓语后面“者也”连用,表示判断,即“……者也”式。翻译时,这种判断句中的“者也”不用译,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5)“者”“也”都不用。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6)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7)用“是”做判断动词。
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赤壁之战》)
(8)用“乃、即、则、皆、必、本”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a.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c.臣本布衣。(《出师表》)
2.被动句
(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施动者,表示被动,即“谓语+……”的形式。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与翻译++课件
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
知识迁移
2.指出下列定语后置句的标志,并准确翻译全句。
(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村子里有个好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
状语后置
句式特点一:谓语 + 以 + 后置状语
1、申之以孝悌之义。
句式特点二: 谓语 + 于 +后置状语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于 (在)河北]作战、[于 (在)河南]作战
②遂与秦王会渑池。 [于 (在)渑池]会见
③得璧,传之美人。 [于(给)]美人
文言文专题复习——
特殊句式与翻译
文言特殊句式
温 故
说一说下列句子的句式结构
知 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
新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否定判断句
荀卿,赵人。
无标志判断句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蒙后省略主语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动词后的宾语省略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省略介词
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
常见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格式: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特殊句式复习》教学课件
● 例如:王建禽于秦。 ● (禽,通“擒”) 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
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于”可译为“被”。 ● 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是被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
被动的词“于”。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 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无标志判断句。
l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 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例如:
1.
刘备天下枭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
2.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
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 •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 ④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 ⑤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 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介词和介词宾语 的省略,例如:
一.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战国策·千金市马) 二.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司马迁《鸿门宴》) 三.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 四.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邹忌讽齐王讷谏》)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总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一、判断句: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
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
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
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比如:
1.用“……,……者也”表判断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3.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复习 课件(共49张PPT)
一、特殊句式之“倒装句”
一、特殊句式之“倒装句”
“文言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常规语序而言, 前置或后置往往起到强调作用
现汉:(定语)主语[状语] 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名、代
动、形
名、代
“定语必在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一)“倒装句”之“状语后置”
(一)“倒装句”之“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时往往都会 置于谓语动词或形容词后边
倒装句
文言文
特殊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谓语前置
了解考点
文言文句式是每年高考语文必考考点之一,也是高中语文 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命题中,设题的方式主要有:
①选出与题干有相同的句式特点的选项; ②选出句式特点相同的选项; ③判断句式的相同与不同; ④通过翻译句子和断句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等。
E.唯命是从
B
(三)“倒装句”之“定语后置”
(三)“倒装句”之“定语后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现代汉语中定语应置于中心词之前,但文言语 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定语)主语 [状语] 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名、代
动、形
名、代
定语后置: 名、代(主语、宾语)(定语)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
2023-2024学年(新高考专用)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特殊句式专项练习(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新高考专用)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特殊句
式专项训练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判断句
判定判断句的方法有二:
一是看外在语言标志,“……者……也”“……也”“……者……”,以及副词“皆”“诚”“则”“乃”“必”“非”“本”等。
二是从特征入手,判断句的特征之一就是谓语部分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如“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破灭之道”就是一个名词性短语,符合判断句的特征。
“是”字在文言文中一般作指示代词“这”讲,偶尔有作判断动词的。例如“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中的“是”作“这”讲,“也”才是判断标志词;“自言本是京城女”中的“是”,就是一个判断动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eq
B.eq
C.eq
D.eq
2.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B.秦,虎狼之国
C.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D.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二、被动句
判断被动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从标志词入手,看是否符合被动句的要求。被动句的标志词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为”“为……所……”或“……为所……”。
②“于”或“受……于……”。
③“见”或“见……于……”。
④“被”字。
(2)从语法入手,看主语是不是受动者。因为有些被动句没有标志词,但含有被动意,所以单凭标志词判断是不行的,还需要考虑主语是不是谓语的受动者。
(3)巧借“添”“变”二法。
①在动词前或后加上“被”而未改变句子基本意义的,是被动句。
②主谓结构的句子能够变成动宾主动句的,是被动句。如“函谷举”,可以将其变为“举函谷”。
2024届高考复习统编教材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统编教材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1.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但在古汉语里,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1)由“者”和“也”构成的判断句。
由此变形组合的句式主要有:“……者,……也” “……,……也”“……,……者也”“……者,……”“……者,……者也”几种。这些句式,也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典型格式。
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③“陈胜者,阳城人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③梁父即楚将项燕。④此皆良实,志虑忠纯。⑤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⑦汝是大家子。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4)表因果关系的判断句
如: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
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无标识的判断句
如:①刘备,天下枭雄。②刘豫州王室之胄。
2.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①承前省。如: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廉颇)大破之。
②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汇总(共七大类)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
一、表示疑问
(一)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
【例】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为什么搜刮财物时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
(二)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
【例】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2.“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
(三)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
【例】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凭什么使自己在赵国安身立足呢?)
2.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四)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
【例】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五)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例】1.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
2.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六)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更……”)
【例】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总结
下面针对古汉语中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较特殊的几种句式,作举例翻译与讲解。
一、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呢?”(安:<疑问代词>表处所,哪里;什么地方)
二、宾语前置
【1】否认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格式:主+否认词【不、未、无、莫、毋、弗】+宾【余、吾、尔、自、之、是】+动
②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③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译:“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
从上面的例句中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否认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认句,即必须有否认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认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认词之后。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宾语在动词前面
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动?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公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
②问女何所思?(《木兰辞》)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
③吾谁敢怨?(《捕蛇者说》)译文:“我敢埋怨谁呢?”
④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焉:<代>表示疑问,相当于“何”,可译作“怎么”、“哪里”)
(2)宾语在介词前面
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介+动?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译文:“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
②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译文:“(你们在)替谁哀哭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描述
理解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 句式和用法
考点解析
判断句
文
言
被动句
省略句 谓语前置 宾语前置 倒装句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句
式
考点解析
判断句
有标志判断名:
1.者也句; 2.副词:乃、则、皆等; 3.用“为”、“是”表示判断;
无标志判断句:
思考:什么是判断句?判断标准是什么?
徒见欺(于王)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考点解析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 (5)省略中心词
方法点拨 文言文句式特点
1.借助典范例句例词,分类辨识 2.对照现代汉语,比较辨别 3.立足语境语感,揣摩把握 4.掌握句式特点和用法特点,准确翻译
考点解析
被动句
无标志被动句:意念被动句
(1)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兵挫地削 (军队战败,土地被分割) (4)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1)思考:有“见”字标志的都是被动句吗?如何区 分?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2004年高考 上海卷) ③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 ④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⑤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⑥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同上)
D(②⑤写的是曹操;③不是写她的才识;⑥写其父)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蔡文姬虽出身名门,可一生命运甚为坎坷。她先后嫁了 三个丈夫,其中第二次婚姻是被迫嫁给南匈奴的左贤王,并 为他生了两个孩子。 B.东汉末,蔡文姬曾在北地流亡二十多年,后来,因曹操 和其父是老朋友,又十分赏识文姬的超群才具,于是用金璧 把她赎回,文姬始得归汉。 C.董祀犯法,是蔡文姬有胆有识,当着众多公卿名土和远 方使者的面极力辩白,才洗刷了董祀的冤屈,使他得免一死。 D.蔡文姬有超人的记忆力,能背诵四百余篇古诗文,经曹 操派人协助抄写,这些古诗文都被记录保存了下来。
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 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标准:谓语性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难点探析
1.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如: 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 晋鄙嚄唶宿将。(《信陵君窃符救赵》) 例中判断很难辨认。在翻译时要注意判断这类 句子属于判断句,并译成判断句格式,加上判 断词“是”
课堂检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河东卫仲道 适:前往 B.没于南匈奴左贤王 没:沦没 C.重嫁于祀 重:重新,另外 D.追原祀罪 原:宽宥
A(女子出嫁)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宁于家 归宁:女子回到娘家 B.流离涂炭 涂炭:遭受火灾 C.众皆为改容 改容:受感动而变脸色 D.夫人家先多坟籍 坟籍:古书典籍
基本特征:名词性主语+名词性谓语
被动句 :主语是谓语动词的承受者、 被动者、受事者。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荀子· 修身》
被动句
有标志被动句
意念被动句
考点解析
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 (1)“见……于……” (2)“见……” (3)“于……” (4)“受……于……” (5)“为……所……” (6)“为……” (7)“为所……” (8)用“被”表被动
B(烂泥和炭火,比喻困苦境遇)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一项是: A.文姬为胡骑所获 众皆为改容 B.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C.夫亡无子,归宁于家 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 D.文姬诣曹操请之 妾闻男女之别
B(拿、用;A被//因此;C到//在……方
面;D代词//助词)
解析:上述例句中,①②“见”表被动。但很多情 况下被理解为动词。③④⑤⑥中“见”都相当于副 词,有指代意义,指动作偏指一方。如“见恕”意 为“饶恕我”。这几例“见”均为指代“我”。这 是一个难点,注意掌握。
难点探析
区分方法: 看是主动句式还是被动句式,即看谓语动 词表示的动作是由谁完成的,若是由宾语 完成的,就表被动。
A(B流亡十二多年,曹操素来与蔡邕交好,为他没有 留下子嗣而伤心;C、“才洗刷了董祀的冤屈”没有 依据,原文是“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D、经 曹操派人协助抄写”与原文不一致)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 译:我确实很同情你和董祀,但判决的文卷 已经送出去了,又怎么办呢?”
(2)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 译:为什么要吝惜派出一匹快马,而不去救 助一个将死的人呢?”
2.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 宴》)
难点探析
3.用“是”表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 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 但是,注意下一个句子: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 坠。”(《察今》) 划线的这个句子是判断句。主语由“是”充当,翻译为 “这”;谓语是名词短语,由所字结构(所……的地方) 充当的。全句翻译为: 这(就是)我的宝剑所掉下去的地方。 这个“是”,是代词而不是判断词,因为句子中没有 “者”“也”之类,而且主谓间没有逗号,可见掌握判 断句。
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都能表现蔡文姬识见才具有 的一组是:
①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 ②遣使者以金 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③祀犯法当死,文姬 诣曹操请之。 ④音词清辩,旨甚酸哀,众皆 为改容。 ⑤闻夫人家先多坟籍 ⑥亡父赐书 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 ⑦今所诵 忆,裁四百余篇耳 ⑧乞给纸笔,真草唯命 A.①③⑤⑦ B.②③⑥ C.②④⑤⑦ D.①④⑦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