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常见的辅助线
相似三角形中几种常见的辅助线作法(有辅助线)
相似三角形中几种常见的辅助线作法在添加辅助线时,所添加的辅助线往往能够构造出一组或多组相似三角形,或得到成比例的线 段或出等角,等边,从而为证明三角形相似或进行相关的计算找到等量关系。
主要的辅助线有以下 几种: 一、添加平行线构造“ A “ X 型例1:如图,D 是厶ABC 的 BC 边上的点,BD DC=2 1,E 是AD 的中 BE EF 的值. 解法一:过点D 作CA 的平行线交BF 于点P,贝U ••• PE=EF BP=2PF=4E 所以 BE=5EF : BE: EF=5 1.解法二:过点 D 作BF 的平行线交AC 于点Q, ••• BE EF=5: 1. E 作BC 的平行线交AC 于点S , E 作AC 的平行线交BC 于点T ,BCC 边上的点',,BD DC=2 1, E 是 AD 的中点,求AF: CF 的值.D 作CA 的平行线交 D 作BF 的平行线交E 作BC 的平行线交 E 作AC 的平行线交 ABC 的 AB 边和AC 边上各取一点D 和 使 AD= AE, DE 延长线与BC 延长线相交于F ,求证: (证明:过点C 作CG//FD 交AB 于G ) 例 3:女口图,△ ABC 中, ABvAC 在 AB AC 上分别截取 BD=CE DE, BC 长线相交于点F ,证明:AB- DF=AC EF. 分析:证明等积式问题常常化为比例式,再通过相似三角形对 比例来证明。
不相似,因而要通过两组三角形相似,运用中间 得到,为构造相似三角形,需添加平行线。
• 方法一:过E 作EM//AB,交BC 于点M 则厶EM OAABC (两角等,两三角形相似)•方法二:过D 作DN//EC 交BC 于 N.解法三:过点 解法四:过点 BE _BT ; 点,求: 变式:T 如'图,D 是厶ABC 的F, 过点 过点 过点 过点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解法四 例2:如图,在△ 和厶EFB 相似, ••• BE EF=5 1. 连结BE 并延长交AC 于BF 于点 AC 于点 AC 于点BC 于点 P, Q s,T ,应边成比代换 例4:在厶ABC 中, D 为AC 为CB 延长线上的一点, AB 于 F 。
教师用: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
教师用: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3)可以在该角的两边上,距离角的顶点相等长度的位置上截取二点,然后从这两点DC B A 再向角平分线上的某点作边线,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
4) 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5) 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6) 已知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那么可以在垂直平分线上的某点向该线段的两个端点作连线,出一对全等三角形。
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例1、(“希望杯”试题)已知,如图△ABC 中,AB=5,AC=3,则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解:延长AD 至E 使AE =2AD ,连BE ,由三角形性质知AB-BE <2AD<AB+BE 故AD 的取值范围是1<AD<4ED F CB A例2、如图,△ABC中,E、F分别在AB、AC上,DE⊥DF,D是中点,试比较BE+CF与EF的大小. 解:(倍长中线,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延长FD至G使FG=2EF,连BG,EG,显然BG=FC,在△EFG中,注意到DE⊥DF,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知EG=EF在△BEG中,由三角形性质知EG<BG+BE故:EF<BE+FC例3、如图,△ABC中,BD=DC=AC,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AE.ED CBA解:延长AE至G使AG=2AE,连BG,DG,显然DG=AC,∠GDC=∠ACD由于DC=AC,故∠ADC=∠DAC在△ADB 与△ADG 中, BD =AC=DG ,AD =AD ,∠ADB=∠ADC+∠ACD=∠ADC+∠GDC =∠ADG 故△ADB ≌△ADG ,故有∠BAD=∠DAG ,即AD 平分∠BAE 应用:1、(09崇文二模)以的两边AB 、AC 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ABD∆和等腰RtACE∆,90,BAD CAE ∠=∠=︒连接DE ,M 、N 分别是BC 、DE 的中点.探究:AM 与DE 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 (1)如图① 当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AM 与DE 的位置关系是, 线段AM 与DE 的数量关系是 ; (2)将图①中的等腰Rt ABD ∆绕点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θ(0<θ<90)后,如图②所示,(1)问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改变?并说明理由.ABC ∆EDCBA二、截长补短1、如图,ABC ∆中,AB=2AC ,AD 平分BAC ∠,且AD=BD ,求证:CD ⊥AC解:(截长法)在AB 上取中点F ,连FD △ADB 是等腰三角形,F 是底AB 中点,由三线合一知DF ⊥AB ,故∠AFD =90° △ADF ≌△ADC (SAS )∠ACD =∠AFD =90°即:CD ⊥AC2、如图,AD ∥BC ,EA,EB 分别平分∠DAB,∠CBA ,CD 过点E ,求证;AB =AD+BC解:(截长法)在AB 上取点F ,使AF =AD ,连FE △ADE ≌△AFE (SAS ) ∠ADE =∠AFE , ∠ADE+∠BCE =180°PQCBA∠AFE+∠BFE =180° 故∠ECB =∠EFB △FBE ≌△CBE (AAS ) 故有BF =BC 从而;AB =AD+BC3、如图,已知在△ABC 内,060BAC ∠=,040C ∠=,P ,Q 分别在BC ,CA 上,并且AP ,BQ 分别是BAC ∠,ABC ∠的角平分线。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D C BAED F CB A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3)可以在该角的两边上,距离角的顶点相等长度的位置上截取二点,然后从这两点再向角平分线上的某点作边线,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常用辅助线做法
五种辅助线助您证全等姚全刚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有时需添加辅助线,对学习几何证明不久的学生而言往往就是难点.下面介绍证明全等时常见的五种辅助线,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一、截长补短一般地,当所证结论为线段的与、差关系,且这两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时,通常可以考虑用截长补短的办法:或在长线段上截取一部分使之与短线段相等;或将短线段延长使其与长线段相等.例1.如图1,在△ABC中,∠ABC=60°,AD、CE分别平分∠BAC、∠ACB.求证:AC=AE+CD.分析:要证AC=AE+CD,AE、CD不在同一直线上.故在AC上截取AF=AE,则只要证明CF=CD.证明:在AC上截取AF=AE,连接OF.∵AD、CE分别平分∠BAC、∠ACB,∠ABC=60°∴∠1+∠2=60°,∴∠4=∠6=∠1+∠2=60°.显然,△AEO≌△AFO,∴∠5=∠4=60°,∴∠7=180°-(∠4+∠5)=60°在△DOC与△FOC中,∠6=∠7=60°,∠2=∠3,OC=OC∴△DOC≌△FOC, CF=CD∴AC=AF+CF=AE+CD.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作法就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就是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
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与、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例2:如图甲,AD∥BC,点E在线段AB上,∠ADE=∠CDE,∠DCE=∠ECB。
求证:CD=AD+BC。
思路分析:1)题意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的知识:截长法或补短法。
2)解题思路:结论就是CD=AD+BC,可考虑用“截长补短法”中的“截长”,即在CD上截取CF=CB,只要再证DF=DA即可,这就转化为证明两线段相等的问题,从而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
解答过程:证明:在CD上截取CF=BC,如图乙∴△FCE≌△BCE(SAS),∴∠2=∠1。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解析)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
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作法知识结构图一.中点类辅助线作法见到中线(中点),我们可以联想的内容无非是倍长中线或者是与中点有关的一条线段,尤其是在涉及线段的等量关系时,倍长中线的应用更是较为常见,常见添加方法如下图(是底边的中线).二.角平分线类辅助线作法有下列三种作辅助线的方式:1.由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2.过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角平分线的垂线,从而形成等腰三角形;3.,这种对称的图形应用得也较为普遍.三.截长补短类辅助线作法截长补短法,是初中数学几何题中一种辅助线的添加方法,也是把几何题化难为易的一种思想.所谓“截长”,就是将三者中最长的那条线段一分为二,使其中的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的两条较短线段中的一条,然后证明其中的另一段与已知的另一条线段相等;所谓“补短”,就是将一个已知的较短的线段延长至与另一个已知的较短的长度相等,然后求出延长后的线段与最长的已知线段的关系.有的是采取截长补短后,使之构成某种特定的三角形进行求解.四.型图(一线三等角)型图是最重要的几何模型之一,在证明三角形全等、相似,求点的坐标时有着重要的应用.(1)如图,已知,,,;则,,.(2)型图变化:将向右移动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①如图,已知,,,,,则,;②如图,已知,,,,,则,.题模一中点类全等问题例1.1、如图,已知在中,是边上的中线,是上一点,延长交于,,求证:.例1.2、在中,,点为的中点,点、分别为、上的点,且.以线段、、为边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若能,该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例1.3、八年级一班数学兴趣小组在一次活动中进行了探究试验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活动吧.【探究与发现】(1)如图1,AD是△ABC的中线,延长AD至点E,使ED=AD,连接BE,写出图中全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 【理解与应用】(2)填空:如图2,EP是△DEF的中线,若EF=5,DE=3,设EP=x,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3)已知:如图3,AD是△ABC的中线,∠BAC=∠ACB,点Q在BC的延长线上,QC=BC,求证:AQ=2AD.例1.4、在△ABC中,D为BC边的中点,在三角形内部取一点P,使得.过点P作PE⊥AC于点E,PF⊥AB于点F.(1)如图1,当时,判断的DE与DF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结论;(2)如图2,当,其它条件不变时,(1)中的结论是否发生改变?请说明理由.题模二角平分线类全等问题例2.1、中,AD是的平分线,且.若,则的大小为()A、40°B、60°C、80°D、100°例2.2、如图所示,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BE⊥AD于F.求证:.例2.3、已知,AC平分∠MAN,点B、D分别在AN、AM上.(1)如图1,若,请你探索线段AD、AB、A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之;(2)如图2,若,则(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题模三截长补短类全等问题例3.1、如图所示,是边长为的正三角形,是顶角为的等腰三角形,以为顶点作一个的,点、分别在、上,求的周长.例3.2、(2013初二上期中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如图,△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如果,我们就称△ABC为“高和三角形”.请你依据这一定义回答问题:(1)若,,则△ABC____ “高和三角形”(填“是”或“不是”);(2)一般地,如果△ABC是“高和三角形”,则与之间的关系是____,并证明你的结论例3.3、(1)如图,四边形ABPC中,,,,求证:.(2)如图,四边形ABCD中,,,P为四边形ABCD内一点,且,求证:.题模四K型图例4.1、如图,在等腰中,,为的中点,,垂足为,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连接.(1)求证:;(2)连接,求证:.例4.2、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在直线MN的上方,BC在直线MN上,E是线段BC上一点,以AE为边在直线MN的上方作正方形AEFG(1)连接GD,求证:;(2)连接FC,求证:,并说明理由;(3)当E点在C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连接FC,则等于多少度?请说明理由.例4.3、如图(1),已知△ABC中,∠BAC=90°,AB=AC,AE是过A的一条直线,且B、C在A、E的异侧,BD ⊥AE于D,CE⊥AE于E(1)试说明:BD=DE+CE.(2)若直线AE绕A点旋转到图(2)位置时(BD<CE),其余条件不变,问BD与DE、CE的关系如何?请直接写出结果;(3)若直线AE绕A点旋转到图(3)位置时(BD>CE),其余条件不变,问BD与DE、CE的关系如何?请直接写出结果,不需说明理由.随堂练习随练1.1、如图所示,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边上的中线,过作的垂线,交于点,交于点,求证:.随练1.2、如图,在△ABC中,AD是△ABC的角平分线,AB=4,BD=3,∠B=2∠C,则AC的长为()A、 6B、 7C、 8D、9随练1.3、如图所示,在中,,延长到,使,为的中点,连接、,求证:.随练1.4、如图,在中,D为BC边上的中点,AE平分交BC于E,交AC于F,,,求CF的长.随练1.5、(2013初二上期末怀柔区)(1)已知:如图1,在△ABC中,∠A=90°,D为BC中点,E为AB上一点,F为AC上一点,ED⊥DF,连接EF,求证:线段BE、FC、EF总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2)已知:如图2,∠A=120°,D为BC中点,E为AB上一点,F为AC上一点,ED⊥DF,连接EF,请你找出一个条件,使线段BE、FC、EF能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给出证明.随练1.6、已知∠MAN,AC平分∠MAN.(1)在图1中,若∠MAN=120°,∠ABC=∠ADC=90°,求证:AB+AD=AC;(2)在图2中,若∠MAN=120°,∠ABC+∠ADC=180°,则(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在图3中:①∠MAN=60°,∠ABC+∠ADC=180°,则AB+AD= AC;②若∠MAN=α(0°<α<180°),∠ABC+∠ADC=180°,则AB+AD= AC(用含α的三角函数表示),并给出证明.随练1.7、如图,在△ABC中,,D是三角形外一点,且,.求证:随练1.8、如图,△ABC中,,点P是三角形右外一点,且.(1)如图1,若,点P恰巧在∠ABC的平分线上,,求PB的长;(2)如图2,若,探究PA,PB,PC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如图3,若,请直接写出PA,PB,PC的数量关系.随练1.9、在△DEF中,DE=DF,点B在EF边上,且∠EBD=60°,C是射线BD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B重合,且BC≠BE),在射线BE上截取BA=BC,连接AC.(1)当点C在线段BD上时,①若点C与点D重合,请根据题意补全图1,并直接写出线段AE与BF的数量关系为;②如图2,若点C不与点D重合,请证明AE=BF+CD;(2)当点C在线段BD的延长线上时,用等式表示线段AE,BF,CD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果,不需要证明).随练1.10、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比如:如图1,Rt△ABC 中,∠C=90°,D为斜边AB中点,则CD=AD=BD=AB.请你利用该定理和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如图2,在△ABC中,点P为BC边中点,直线a绕顶点A旋转,若B、P在直线a的异侧,BM⊥直线a于点M,CN⊥直线a于点N,连接PM、PN;(1)求证:PM=PN;(2)若直线a绕点A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点B、P在直线a的同侧,其它条件不变,此时PM=PN还成立吗?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4,∠BAC=90°,a旋转到与BC垂直的位置,E为BC上一点且AE=AC,EN⊥a于N,连接EC,取EC中点P,连接PM,PN,求证:PM⊥PN.随练1.11、【问题情境】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线段BG上的动点,AE⊥EF,EF交正方形外角∠DCG的平分线CF于点F.【探究展示】(1)如图1,若点E是BC的中点,证明:∠BAE+∠EFC=∠DCF.(2)如图2,若点E是BC的上的任意一点(B、C除外),∠BAE+∠EFC=∠DCF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予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拓展延伸】(3)如图3,若点E是BC延长线(C除外)上的任意一点,求证:AE=EF.随练1.12、直线过的顶点,.分别是直线上两点,且.(1)若直线经过的内部,且在射线上,请解决下面两个问题:①如图1,若则_______(填“”,“”或“”);②如图②,若,若使①中的结论任然成立,则与应满足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2)如图3,若直线经过的外部,,请探究与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能力拓展拓展1、已知:如图,在中,AD平分,于点D,,若,,求AB的长.拓展2、如图所示,,是的中点,,,求证.拓展3、如图,点为正三角形的边所在直线上的任意一点(点除外),作,射线与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与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拓展4、已知的顶点C在的平分线OP上,CD交OA于F,CE交OB于G.(1)如图1,若,,则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__________;(2)如图2,若,,试判断线段CF与线段CG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3)若,当满足什么条件时,你在(2)中得到的结论仍然成立,请直接写出满足的条件.拓展5、如图1,在△ABC中,,∠BAC的平分线AO交BC于点D,点H为AO上一动点,过点H 作直线l⊥AO于H,分别交直线AB、AC、BC于点N、E、M.(1)当直线l经过点C时(如图2),证明:;(2)当M是BC中点时,写出CE和CD之间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3)请直接写出BN、CE、CD之间的等量关系.拓展6、如图,在△ABC中,,,P、Q分别在BC、CA上,并且AP、BQ分别是∠BAC、∠ABC的角平分线.求证:(1);(2).拓展7、已知,点P是Rt△ABC斜边AB上一动点(不与A、B重合),分别过A、B向直线CP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F、Q为斜边AB的中点.(1)如图1,当点P与点Q重合时,AE与BF的位置关系是__,QE与QF的数量关系是__;(2)如图2,当点P在线段AB上不与点Q重合时,试判断QE与QF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3)如图3,当点P在线段BA(或AB)的延长线上时,此时(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画出图形并给予证明.拓展8、在△ABC,∠BAC为锐角,,AD平分∠BAC交BC于点D.(1)如图1,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直接写出线段AC,CD,AB之间的数量关系;(2)BC的垂直平分线交AD延长线于点E,交BC于点F.①如图2,若,判断AC,CE,AB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②如图3,若,求∠BAC的度数.拓展9、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AD上一点,,过点E作直线EF,在EF上取一点G,使得,连接AG.(1)如图1,当EF与AB相交时,若,求证:;(2)如图2,当EF与AB相交时,若,请你直接写出线段EG、AG、BG之间的数量关系(用含α的式子表示);(3)如图3,当EF与CD相交时,且,请你写出线段EG、AG、BG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拓展10、在□ABCD中,,过点D作,且,连接EF、EC,N、P分别为EC、BC的中点,连接NP.(1)如图1,若点E在DP上,EF与DC交于点M,试探究线段NP与线段NM的数量关系及∠ABD与∠MNP 满足的等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2)如图2,若点M在线段EF上,当点M在何位置时,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仍然成立,写出你确定的点M的位置,并证明(1)中的结论.拓展11、如图①,OP是∠MON的平分线,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OP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请你参考这个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②,在△ABC中,∠ACB是直角,,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请你判断并写出FE与FD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证明);(2)如图③,在△ABC中,,请问,在(1)中所得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拓展12、如图①所示,已知A、B为直线l上两点,点C为直线l上方一动点,连接AC、BC,分别以AC、BC为边向△ABC外作正方形CADF和正方形CBEG,过点D作DD1⊥l于点D1,过点E作EE1⊥l于点E1.(1)如图②,当点E恰好在直线l上时(此时E1与E重合),试说明DD1=AB;(2)在图①中,当D、E两点都在直线l的上方时,试探求三条线段DD1、EE1、AB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③,当点E在直线l的下方时,请直接写出三条线段DD1、EE1、AB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拓展13、已知△ABC中,M为BC的中点,直线m 绕点A旋转,过B,M,C 分别作BD⊥m于点D,ME⊥m于点E,CF⊥m于点F.当直线m经过点B时,如图1,可以得到.(1)当直线m不经过B点,旋转到如图2,图3 的位置时,线段BD,ME,CF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图2,猜想:;图3,猜想:.(2)选择第(1)问中任意一种猜想加以证明.拓展14、(1)某学习小组在探究三角形全等时,发现了下面这种典型的基本图形.如图①,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直线L经过点A,BD⊥直线L,CE⊥直线L,垂足分别为点D、E.证明:①△ABD≌△CAE;②DE=BD+CE.(2)组员小刘想,如果三个角不是直角,那结论是否会成立呢?如图②,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L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 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数学老师赞赏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并鼓励他们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问题:如图③,过△ABC的边AB、AC向外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AH是BC边上的高,延长HA交EG于点I,求证:I是EG的中点.。
全等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
全等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一、倍长中线法。
1. 作法。
- 当遇到三角形中线时,可将中线延长一倍,连接相应顶点,构造全等三角形。
- 例如,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
延长AD到E,使DE = AD,然后连接BE。
2. 原因。
- 因为BD = CD(AD是中线),∠BDE = ∠CDA(对顶角相等),DE = AD(所作辅助线),根据SAS(边角边)判定定理,可以证明△BDE≌△CDA。
-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将分散的线段和角集中到新构造的全等三角形中,从而便于解决问题,比如可以将AC边转化为BE边,进而在新的三角形△ABE中研究线段之间的关系。
二、截长补短法。
1. 截长法。
- 作法。
- 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段等于已知的较短线段。
- 例如,在△ABC中,要证明AB = AC + CD(假设AC<AB)。
在AB上截取AE = AC,然后连接DE。
- 原因。
- 截取AE = AC后,我们可以通过证明△ADE≌△ADC(如果有合适的条件,如AD 是角平分线,则可以利用SAS判定),得到DE = CD。
这样就将AB = AC+CD的证明转化为证明BE = DE的问题,将问题简化。
2. 补短法。
- 作法。
- 延长较短的线段,使延长后的线段等于较长的线段。
- 例如,在上述△ABC中,延长AC到F,使CF = CD,然后连接DF。
- 原因。
- 延长AC到F使CF = CD后,如果能证明△ABD≌△AFD(根据具体题目中的条件,可能利用AAS、ASA等判定定理),就可以将AB = AC + CD的证明转化为证明AB = AF的问题,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把线段之间的关系进行转化,从而达到解题目的。
三、作平行线法。
1. 作法。
- 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作某条边的平行线。
- 例如,在△ABC中,D是AB上一点,E是AC上一点,要证明AD/AB = AE/AC。
过D作DF∥AC交BC于F。
2. 原因。
- 因为DF∥A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DF = ∠A,∠AFD = ∠C,∠BDF = ∠B。
初中数学三角形相关辅助线:倍长中线、角平分线、手拉手模型
初一全等三角形相关辅助线板块一、倍长中线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举例说明.△ABC中AD是BC边中线方式1: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方式2:作CF⊥AD于F,作BE⊥AD的延长线于E;方式3:过点C作NC∥AB,交AB于M点;例1 如图,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求证:AB +AC >2AD .DABC例2 如图,在△ABC 中,AB >AC ,E 为BC 边的中点,AD 为∠BAC的平分线,过E 作AD 的平行线,交AB 于F ,交CA 的延长线于G .求证:BF =CG .例3 如图4,CB ,CD 分别是钝角△AEC 和锐角△ABC 的中线,且AC =AB .求证:CE =2CD .变式1: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EF变式2: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E 为BC 边的中点,∠BAE=∠EAF ,AF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求证:AB=AF+CF 。
FEDBCEABC课堂练习:如图, 在ABC ∆中,AC AB ≠,D 、E 在BC 上,且DE=EC ,过D 作BA DF //交AE 于点F ,DF=AC. 求证:AE 平分BAC ∠第 1 题图ABFDEC板块二、角平分线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角平分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轴对称”添加辅助线.所谓轴对称,根据翻折对称的思想,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举例说明.(l)若PA ⊥OM 于点A ,如图 (a),可以过P 点作PB ⊥ON 于点B ,则PB=PA.可记为“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a)B AOPM N(b)B OPMNA(2)若点A 是射线OM 上任意一点,如图 (b),可以在ON 上截取OB=OA ,连接PB ,构造△OPB ∽△OPA.可记为“图中有角平分线,可以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3)若AP ⊥OP 于点P ,如图 (c),可以延长AP 交ON 于点B ,构造△AOB 是等腰三角形,P 是底边AB 的中点,可记为“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c)BAOPM N(d)QOPMN(4)若过P 点作PQ ∥ON 交OM 于点Q ,如图 (d),可以构造△POQ 是等腰三角形,可记为“角平分线十平行线,等腰三角形必呈现”.例1 (1)如图2-3(a),在△ABC 中,∠C=90。
常见三角形辅助线口诀
初二几何常见辅助线口诀三角形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线段和差及倍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线段和差不等式,移到同一三角去。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倍长中线得全等。
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出现,对称中心等分点。
梯形问题巧转换,变为三角或平四。
平移腰,移对角,两腰延长作出高。
如果出现腰中点,细心连上中位线。
上述方法不奏效,过腰中点全等造。
证相似,比线段,添线平行成习惯。
等积式子比例换,寻找线段很关键。
直接证明有困难,等量代换少麻烦。
斜边上面作高线,比例中项一大片。
由角平分线想到的辅助线一、截取构全等如图,AB//CD,BE平分∠ABC,CE平分∠BCD,点E在AD上,求证:BC=AB+CD。
分析:在此题中可在长线段BC上截取BF=AB,再证明CF=CD,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
这里面用到了角平分线来构造全等三角形。
另外一个全等自已证明。
此题的证明也可以延长BE与CD的延长线交于一点来证明。
自已试一试。
二、角分线上点向两边作垂线构全等如图,已知AB>AD, ∠BAC=∠FAC,CD=BC。
求证:∠ADC+∠B=180分析:可由C向∠BAD的两边作垂线。
近而证∠ADC与∠B之和为平角。
三、三线合一构造等腰三角形如图,AB=AC,∠BAC=90 ,AD为∠ABC的平分线,CE⊥BE.求证:BD=2CE。
分析:延长此垂线与另外一边相交,得到等腰三角形,随后全等。
四、角平分线+平行线如图,AB>AC, ∠1=∠2,求证:AB-AC>BD-CD。
分析:AB上取E使AC=AE,通过全等和组成三角形边边边的关系可证。
由线段和差想到的辅助线五、截长补短法AC平分∠BAD,CE⊥AB,且∠B+∠D=180°,求证:AE=AD+BE。
分析:过C点作AD垂线,得到全等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1. 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2. 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3. 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 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所考知识点常常
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4. 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5. 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 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
应用:1、(09崇文二模)以ABC 的两边AB 、AC 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ABD 和等腰Rt^ACE , • BAD = • CAE = 90 (1)如图① 当
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AM 与 DE 的位置关系是
线段AM 与DE 的数量关系是
(2)将图①中的等腰Rt'ABD 绕点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二(0<二<90)后,如图②所示,(1 )问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改 变?并说明理由.
连接DE ,M 、N 分别是 BC 、DE 的中点•探究:
AM 与DE 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
例1、已知, 例2、如图, 例3、如图,
二、截长补短 如图,
MBC 中,AB=2AC AD 平分 N BAC ,且 AD=BD 求证:CDL AC
如图, AC// BD, EA,EB 分别平分/ CAB,/DBA CD 过点 E ,求证;AB = AC+BD 丄
如图,
A
o
°
已知在 L ABC 内,.BAC =60 , . C =40 , P ,
角平分线。
求证:BQ+AQ=AB+BP
4、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 BO BA,AD= CD, BD 平分/
ABC ,
求证:Z A E C =180° 5、如图在△ ABC 中, AB> AC , / 1 = Z 2, P 为 AD 上任意一
点,
求证;AB-AC > PB-PC
应用: 如閨、ft 汕边形-1BC/J 中t AD//iJC^点上一个动点.若ZJ" 砂」+ AH L DEC = 60 S 判断40 + AE 与BC 的关系井证明你的结论. 解: B J
1
出匚
n.
C
B
D
,BQ 分别是.BAC , . ABC 的 D
三、平移变换 例1 AD ABC 的角平分线,直线 MN L AD 于A.E 为MN 上一点,△ ABC 周长记为P A , △ EBC 周长记为P B .求证P B > P A . 例2如图,在厶ABC 的边上取两点 D 、E ,且BD=CE 求证:AB+AC>AD+AE. 四、借助角平分线造全等
)已知:PA= 2 ,PB=4, 以
2、(西城09
(1)如图B 当/ APB ⑵ 当/ APR 变化/且其它条件不变时,求RD 的最次值,及相应/
为一边作正方形 ABCD 使
P 、
E M B 3、在等边 AEBC 勺两边AB 、AC
MDN =60 , BDC =120 ,BD =DC .探究:当 M 、
(图1 )
(图2)
APB 的大
小X \
n C \
D
M 、 N , D 为
N
N 分别在直线
(图3)
1_ ABC 外一点,且
AB 、AC 上移动时,BM 、
如图③,在厶ABC 中,如果/ ACB 不是直角,而(1)中的其它条件不变,请问,你在⑴中所得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 请证
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应用:
1、已知四边形 ABCD 中,AB — AD , BC — CD , AB = BC , / ABC =120;, / MBN =60; , / MBN 绕 B 点
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 AD , DC (或它们的延长线)于 E , F .
当
/ MBN 绕B 点旋转到 AE =CF 时(如图1),易证AE +CF = EF .
当/ MBN 绕B 点旋转到AE = CF 时,在图2和图3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 线段AE , CF , EF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
1、如图,已知在厶 ABC 中,/ B=60°A ABC 的角平分线 AD,CE 相交于点 0,求证:0E=0D
2、如图,△ ABC 中,AD 平分/ BAC DGL BC 且平分 BC, DE±AB 于 E ,DF 丄AC 于
F. (1)说明BE=CF 的理由;(2)如果 AB=a ,AC=b ,求 AE 、BE 的长. 应用: 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 0P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 1、如图①,OP 是/ MON 的平分线, 三角形。
请你参考这个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
如图②,在△ ABC 中,/ ACB 是直角,/ B =60 °,AD 、CE 分别是/ BAC 、/ BCA 的平分线,AD 、CE 相交于点F 。
请你判断并写出 FE 与FD 之间的数量关系;
(1) A
C
(2) 五、旋转
M
勺BC 上的一点,F 为CD 上的一点 ABC 斜边AB P 勺中点,DML
(1)
(2)
例3如图,.;ABC 是边长为 3的等边三角形,
BE A 图①2求四边形DEC 啲面积。
图②
(第题
C )是等腰三角形,且
.BDC =120°,以D 为顶点做一个600角,使其两边分别交 AB 于点M 交AC
点N,连接MN 则也AMN 的周长为
例1正方形 例2 D 为等 绕点D 转动
时, ABCD
中
当
若
B
+DF=EF 求/ EAF 的度数.
D
BC,CA 于点 E,F 。
D A
F
C
F
图③
C
E
C
M
A
N
时, AB 及P
C
有两点 E M
点落在直线AB 的两侧.
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及.AMN的周长Q与等边ABC的周长L的关系.
(I)如图1,当点M、N边AB、AC上,且DM=DN时,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此时 =
L
(II )如图2,点M、N边AB、AC上,且当DM^DN时,猜想(I)问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III )如图3,当M、N分别在边AB、CA的延长线上时,
若AN= X ,_则Q= ____________ (用X、L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