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计算专题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专题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专题On March 12, 2022, study standards and apply standards.时间计算专题一、地方时1、地方时只与经线经度有关,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2、地方时计算T 求=T 已知±经度差4分钟/1度要求点在已知点东边用“+”、反之用“-”经度每差15°,时间相差1小时例:已知我国最西端73°E 为某日8点,求我国最东端135°E 地方时为多少二、区时1、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2、求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号数15°3、时区范围=中央经线的度数±°4、相邻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5、区时计算T 求=T 已知±时区差要求点在已知点东边用“+”、反之用“-”三、国际日期变更线1、国际日期变更线180°自西向东过180日期减一天2、两天分界线从0点所在经线沿地球自转方向到国际日期变更线180°为今天;从国际日期变更线180°沿地球自转方向到0点所在经线为昨天四、北京时间北京时间采用东八区区时,也是东经120°地方时;五、太阳光照图时间判断:1、不管是剖面图还是俯视图,如果有出现赤道,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2、平分白昼的那条经线为12时,平分黑夜的那条经线为0时;时间计算相关规律总结1.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时区相同,区时相同;2.经度相差1度,时间差4分钟,东早西迟;区时东加西减,需注意日期变更;3.昼半球中央经线是直射点所在经线,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0时或24时;KA4.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5.日出时间为:日落时间=24-夜长;6.地球上新旧日期分界线:地方时0时所在经线、180度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但注意理论日界线与实际日界线不完全重合;7.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中时区区时,即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的地方时;8.南北半球昼夜反对称原理——纬度相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的两点,一点的昼长等于另一点的夜长;高考计算题归纳一、由经度差计算地方时或地方时例12004年北京卷:读图1回答1—2题1.2002年11月20日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区的区时为A.19日19时B.20日5时C.19日21时D.20日21时2.9月23日,当飞机飞到135’E上空时,在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海上日出;这时北京时间可能是A.接近7时B.5时多C.不到5时D.7时多二、由日照图推算日期、地方时或区时例22004年上海: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判断:1.此时,900E的区时是月日时,北京时间是时;三、由新旧一天的范围求某点时间例32000年吉、苏、浙卷: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左图,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1~2题:1甲地的时间为:A.15时B.9时C.3时D.12时2北京为A.6日8时B.7日8时C.6日20时D.7日20时四、由日出日落时间求经度例42004年天津文综卷一天,我国某城市于北京时间4时30分日出,18时30分日落;该城市的经度为五、由钟表显示时刻求经度或时区例5:某日一位来自R城的游客在北京一宾馆住宿,此时R城的日期和区时与北京都不同见下图3;回答1—2题;1.据图推测R城的位置在:A.东半球、东时区B.东半球、西时区C.西半球、西时区D.西半球、东时区六、由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昼夜长短例62003年全国文综卷:读下图,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日落景观,洗印出的照片显示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1~2题: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时时时时2.拍照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时时时时七、由日出日落时间推断季节例7:某青年在某一旅游黄金周到青岛36006/N120018/E旅游,与北京时间7点正到达宾馆,看到宾馆大厅中图1信息;判断1-3题1.该青年出游的时间:A.劳动节B.国庆节C.春节D.圣诞节2.图中四个时间除北京外,正确的是:A.①B.②C.②③D.③④八、由日照图所示时间判断地理现象例82001年广东高考地理卷:图中的两条虚线,一条是晨合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读图完成1—2题;1.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地为A.7日4时B.8日8时C.7日8时D.8日4时2.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B.几内亚湾沿岸烈日当空C.澳大利亚东海岸夜幕深沉D.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九、考察理论日界线与实际日界线与时间换算例9:一艘航行于太平洋上的轮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的区时可能是A.12月29日12时5分B.12月30日11时55分C.12月30日12时5分D.12月31日12时5分十、由某地时间求全球新旧一天范围例10:当北京时间为8点时,地球上有为新的一天A.二分之一B.三分之一C.四分之一D.全部例2007年高考海南新课程地理我国某企业在伊斯兰堡°N,°E、利雅得°N,°E、东京°N,°E、悉尼°S,°E、底特律°N,°W圣保罗°S,°W等城市设有分支机构;1.该企业于北京时间2007年3月1日8时召开电话会议,其在圣保罗分支机构的人员参加会议的当地时间为:A.2007年3月1日19时B.2007年3月2日8时C.2007年2月28日21时D.2007年2月28日19时2.假定总部和各海外分支机构的办公时间均为当地时间9时至17时,并计划召开1小时电话会议;为了保证总部和至少4个海外分支机构的人员能在办公时间参加会议,会议的时间应为北京时间:A.8~9时B.14~15时C.15~16时D.20~21时。
高中地理计算题范文

高中地理计算题范文1.标准化综合指数的计算SCI=∑(Wi×Zi)其中,SCI表示标准化综合指数,Wi表示第i个指标的权重,Zi表示第i个指标的标准化值。
例如,地区的综合评价指标有以下三个指标:指标1:经济发展水平,权重为0.4;指标2:环境质量,权重为0.3;指标3:教育水平,权重为0.3已知三个指标的标准化值分别为:指标1的标准化值为70;指标2的标准化值为80;指标3的标准化值为90。
请计算该地区的标准化综合指数。
解答:根据公式可以得到:SCI=(0.4×70)+(0.3×80)+(0.3×90)=28+24+27=79所以该地区的标准化综合指数为792.稳定性指标的计算稳定性指标(Stability Index)是用来测量地形平缓程度的指标。
它可以通过计算地形的坡度、坡向、高度差等参数来得出。
一般来说,稳定性指标越高,地形越平缓,地形的稳定性越高。
其计算公式如下:SI=(S×H)/A其中,SI表示稳定性指标,S表示坡度(即坡降,单位为m/m),H 表示高度差(即海拔差,单位为m),A表示面积(单位为km²)。
例如,山区的地形数据如下:面积为100km²;海拔差为500m;坡度为10m/m。
请计算该山区的稳定性指标。
解答:根据公式可以得到:SI=(10×500)/100=50所以该山区的稳定性指标为50。
3.人口密度的计算人口密度(Population Density)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它可以通过将总人口数除以总面积来计算。
其计算公式如下:PD=TP/A其中,PD表示人口密度,TP表示总人口数,A表示总面积(单位为km²)。
例如,国家的总人口数为1亿人,总面积为100万km²。
请计算该国家的人口密度。
解答:根据公式可以得到:PD = 1亿 / 100万 = 100人/km²所以该国家的人口密度为100人/km²。
地理高考计算题型

常见计算型问题
1、利用经纬度、经纬网距离计算问题。
2、比例尺计算问题。
3、地球自转速度计算问题。
4、温度计算问题。
5、河流径流量的计算:径流量=降水量
一蒸发量
6、日照图时间运算问题(日出日落时间、昼夜
长短时间、地方时区时计算)。
7、太阳高度角计算问题。
8、海拔高度、相对高度计算问题。
9、生产成本投入产出效益问题。
10、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一死亡率。
11、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数量/该地区人口总数。
12、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数量/该地区人口总数。
高中地理中的计算大全

高中地理中的计算大全
1.人口密度的计算:
人口密度=人口数量/地区面积
2.城市化率的计算:
城市化率=城市人口/总人口×100%
3.城市增长率的计算:
城市增长率=(现在城市人口-过去城市人口)/过去城市人口×100% 4.增长速率的计算:
增长速率=(现在数值-过去数值)/过去数值×100%
5.总产值的计算:
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服务业总产值
6.土地利用率的计算:
土地利用率=用于农业的土地面积/总土地面积×100%
7.农业人口比例的计算:
农业人口比例=农业人口/总人口×100%
8.城市人口比例的计算:
城市人口比例=城市人口/总人口×100%
9.铁路网密度的计算:
铁路网密度=铁路总长度/地区面积
10.公路密度的计算:
公路密度=公路总长度/地区面积
11.电力消耗量的计算:
电力消耗量=电力用量/人口数量
12.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
水资源供需平衡=可利用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利用量
13.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
GDP=消费+投资+净出口
14.人均GDP的计算:
人均GDP=GDP/总人口
15.经济增长率的计算:
经济增长率=(现在GDP-过去GDP)/过去GDP×100%
16.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
17.教育程度指数的计算:
教育程度指数=(大学生人数/总人口)×100%。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整理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整理一、地理位置计算公式1.经度:经度是地理位置的一个重要指标,常用度(°)表示。
经度的计算公式为:经度=时间差×15°/1小时2.纬度:纬度也是地理位置的一个重要指标,常用度(°)表示。
纬度的计算公式为:纬度=午时角×15°3.距离计算:计算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通常使用球面三角法,常用公式有哈弗式公式和扁球面公式等。
二、气候计算公式1.平均气温:平均气温通常是通过对其中一地区一段时间的温度进行统计得到的。
平均气温的计算公式为:平均气温=总温度之和/测量天数2.日辐射量:日辐射量是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能量,常用计量单位为焦耳/平方米(J/m²)。
日辐射量的计算公式为:日辐射量=日照时数×平均辐射强度3.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空气中湿气的含量与该温度下最大饱和湿气含量的百分比。
相对湿度的计算公式为:相对湿度=实际蒸发量/饱和蒸发量×100%三、环境保护计算公式1.生物多样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是反映其中一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综合指标。
生物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公式为:生物多样性指数=(物种数×指数)之和/总物种数2.环境负荷指数:环境负荷指数是反映其中一地区环境负荷的一个综合指标。
环境负荷指数的计算公式为:环境负荷指数=(环境负荷因子×权重)之和四、人口计算公式1.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为:人口密度=总人口数/地区面积2.出生率:出生率是单位时间内的出生人口数量。
出生率的计算公式为: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03.死亡率:死亡率是单位时间内的死亡人口数量。
死亡率的计算公式为: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0五、地震计算公式1.震级:地震的震级是反映地震强度的一个指标。
震级的计算公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里氏震级公式、S-P震级公式等。
地理相关计算(含例题)答案

地理相关计算地理计算既是地理基本技能,又是重要的考核内容。
高考地理试题中常有此类题目出现,而且往往是试题中的重点和难点。
常见的地理计算主要包括比例尺计算,相对高度和坡度的计算,地方时、时区与区时计算,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及人口密度的计算,人口的就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农业产值结构等类似计算,人均耕地、人均粮食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类似的计算。
一.比例尺的计算【理论阐释】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三者之间的换算)2.比例尺放缩及引起图幅面积的变化,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倍数的平方。
3. 经纬网计算两点间的距离,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º的经线长约为111km,经度相差1º,纬线长约为111·cosφkm〔其中φ为地理纬度〕。
例1(2009·宁夏卷)4.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 80°25′01″S,77°06′58″E)正式开站。
据此判断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A.820千米B.1020千米C.1220千米D.1420千米【解析】昆仑站与中山站经度相当,纬度相差11°,则实际距离相差11°×111km/度=1221km【答案】C例1(2009·宁夏卷)4.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 80°25′01″S,77°06′58″E)正式开站。
据此判断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A.820千米B.1020千米C.1220千米D.1420千米【解析】昆仑站与中山站经度相当,纬度相差11°,则实际距离相差11°×111km/度=1221km【答案】C例2(2007·宁夏卷)36.图8为甲、乙两岛略图,其中甲岛地势低平。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计算专题

高三地理复习计算专题1.距离计算⑴原理:纬度1°的经线长度= 111km;赤道上经度1°的纬线长度=111km任何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111·cosφkm⑵运用:首先确定两点间距离与经度还是纬度大致相当,而后确定大约相当于多少经度或纬度,结合上述原理进行计算。
(3)案例:我国的黄河站(78°55ˊΝ,11°56ˊΕ)距离北极多远?计算方式是:111km/1°×(90°-78°55ˊ)≈1221 km。
2.时间计算(1)地方时计算①计算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l时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经度差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O°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O°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②计算地方时的步骤:确定两地的经度差;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代入公式计算。
③案例:当120°Ε地方时为12点时,60°W的地方时是多少?计算过程:确定经度差(120°Ε+60°W=180°);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180°÷15°=12);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120°Ε位于60°W 以东);代人公式计算(12-180/15=0)。
再练一练兵吧!1、当东经115°的地方时为9时30分时,东经125°的地方时为2、A地为东经120°当时的时间为10:20,B地为东经90°,B地的地方时为。
3、东经161°比东经160°()A.区时早B.地方时早C.地方时晚D.一定先看到日出4、当太阳直射在120ºE经线上,121ºE 的地方时是()A. 12时B.12时4分C. 11时56分D.12时15分5、读上图,回答:图中A~F各点中,与B点地方时不相同的有( )A.4个 B.3个C.2个D.1个6、读某半球太阳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a、b、c三点的地方时为( )A.a的地方时为18时B.c恰好是日落之时C.a的地方时是6时 D.b的地方时正是日出之时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1.人口密度计算公式人口密度=总人口数/地区面积2.自然增长率计算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3.出生率计算公式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0‰4.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0‰5.结构指数计算公式结构指数=(60岁以上人口数+0.5*15-59岁人口数)/0.5*15*100% 6.人口转移率计算公式人口转移率=(迁入人口数-迁出人口数)/总人口数*100%7.城镇化率计算公式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数/总人口数*100%8.土地资源密度计算公式土地资源密度=可利用土地面积/总人口数9.人类发展指数计算公式人类发展指数=GNI指数+教育指数+预期寿命指数/310.生产总值(GDP)计算公式GDP=主要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11.人均GDP计算公式人均GDP=GDP/总人口数12.经济增长率计算公式经济增长率=(当前年份GDP-上一年份GDP)/上一年份GDP*100% 13.农业人口比例计算公式农业人口比例=农业从业人口数/总人口数*100%14.农业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总产值/农业从业人口数15.工业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工业劳动生产率=工业总产值/工业从业人口数16.第一产业比例计算公式第一产业比例=第一产业增加值/GDP*100%17.第二产业比例计算公式第二产业比例=第二产业增加值/GDP*100%18.第三产业比例计算公式第三产业比例=第三产业增加值/GDP*100%19.净出口额计算公式净出口额=出口额-进口额20.出口贸易比例计算公式出口贸易比例=出口额/GDP*100%这是高中地理常用的计算公式的一个简单列表。
希望这能帮助到你。
高中地理计算题典型例题五道

一、自转公转计算1、读图中“日照图”和图乙“二分二至时地球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是。
当地球运行到乙图中的③位置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范围是。
(2)甲图中A地此时的太阳高度为;B地出现极现象,A、C两地相同的地理事物有()A. 地方时B. 线速度C. 昼夜长短D. 气候(3)乙图中,地球从位置①运行到位置②的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A. 北京正午人影先变长,后变短B. 天安门升旗时间越来越晚C. 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D. 极昼极夜范围越来越小2、下图为地球上某日一条完整的昏线,ac为昏线的顶点,B点为昏线的中心点,昏线在地球上为东北-西南走向,a点的地理坐标为(74º24'N,150ºE),完成(1)—(3)题(1).a 点与c点的经度数相差是()A.0º B.90º C.180º D.160º(2).C点位于北京的()A.西南B.东南C.东北D.西北(3).依据图中信息,推断此时北京时间是()A.5月21日左右22点B.6月22日10点C.12月22日14点D.12月22日10点二、高差计算3、读图,完成(1)—(3)题(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m B.55mC.60m D.65m(2)图中①②③④旁边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B.②C.③D.④(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
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相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15m B.40mC.65m D.90m三、时区计算4、北京时间2012年12月21日19:18,北半球迎来冬至。
此刻,日期为2012年12月22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A.0B.1/3C.1/2D.2/35、读经纬线示意图,图中虚线是晨昏线,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日期,据此完成(1)—(3)题。
(1)、此刻,甲地地方时为()A.6时B.15时C.9时D.21时(2)、若图中的日期是7日和8日,则某地(86°S,80°W)的区时是()A.7日21时40分B.7日22时C.8日3时20分D_8日8时(3)、此时()A.基多市烈日当空B.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C.巴西高原草木繁盛 D.“月城”西昌月光光明。
高三地理计算题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计算题知识点总结一、地球运动相关计算1.地方时与区时计算:地方时计算: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加西减。
区时计算:确定时区(全球共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相邻时区之间相差1小时,东时区时间早于西时区。
世界时(UTC)与北京时间的关系:北京时间=UTC+8小时。
练习:题目1:国际空间站(ISS)绕地球运行时,其轨道近似位于北纬51.6度的赤道平面。
当ISS上的宇航员看到太阳位于其正东方时,记录下此时的国际标准时间(UTC)为14:00。
假设此时ISS正好经过中国新疆喀什(东经76.0°)上空,请问喀什的地方时是多少?计算过程:确定喀什所在的时区:喀什位于东经76.0°,处于东五区(时区划分从0°经线开始,向东每15°一个时区,正数表示东时区)。
计算喀什与UTC的时差:东五区比UTC(零时区)早5小时。
计算喀什地方时:已知UTC时间为14:00,加上时差5小时,得到喀什地方时为:喀什地方时=UTC时间+时差=14:00+5小时=19:00(即晚上7点)答案:当ISS上的宇航员看到太阳位于正东方时,喀什的地方时为19:00(晚上7点)。
题目2:某次南极科考任务中,考察队员在南极中山站(南纬69.4°,东经76.4°)进行了一项天文观测实验。
实验开始时,考察队员记录下当地地方时为00:00。
若此时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西经104.9°)的研究中心同步接收观测数据,问研究中心的区时为多少?计算过程:确定丹佛市所在的时区:丹佛位于西经104.9°,处于西七区(时区划分从0°经线开始,向西每15°一个时区,负数表示西时区)。
计算丹佛与中山站的时差:中山站位于东经76.4°,属于东五区,与丹佛相差12个时区(东五区在东,比西七区早12小时)。
计算丹佛的区时:中山站地方时为00:00,丹佛比中山站晚12小时,得到丹佛的区时为:丹佛区时=中山站地方时时差=00:0012小时=昨日12:00(即前一天中午12点)答案:当中山站地方时为00:00时,丹佛研究中心的区时为昨日12:00(前一天中午12点)。
高考地理计算汇总

计算公式:
H=90°-∣编α辑-β课件∣
*α为太阳直射点的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 图”。读图回答2~3题。
2.此时
(A)
A.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
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
D.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 编辑课件
答案:东10区
编辑课件
②两时区时间差的计算方法:“同减异
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则
用减号;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
用加号。
③根据“东早西迟”的规律,采用
“东加西减”的算法,计算出结果。一般
采用不过日界线而过中时区的计算方法较
为简便。
编辑课件
例:
已知莫斯科8日4点,问北京、纽约分别几点? 8日9点,7日20点
编辑课件
正午太阳高度的运用:
房地产开发中前后楼间距与楼高的关系
1、计算楼距
楼高H与楼间距最小值L(保证冬至日楼能 够得到光照)的关系是:tanα= H/L
一般而言
,纬度越 后楼
前楼
低,楼距
越短;纬 度越高, 楼距越长
H
αL
编辑课件
例.某地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高相等,据此完成 下列各题。
⑴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是-------------------( D )
(1)因赤道上始终昼夜平分,BC跨经度180°, AB 与AC相等且各跨经度90°,相邻两经线间隔30°, 则B点经度为110°W,C点经度为70°E,D点经度 为 140°W。 (2)由南极圈内发生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为6月22 日。B点为昏线与赤道交点,地方时为18时;C点为 晨线与赤道交点,地方时为6时。 (3)依据太阳直射点地方时为12时计算经度,纬度 可借助极夜范围确定;北编京辑正课件午太阳高度可以用公
专题04 “计算类”选择题答题技巧-2024年高考地理(原卷版)

专题04 “计算类”选择题答题技巧关于地理计算类问题,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并没有专门的章节加以介绍和归纳讲解,但在以能力考察为命题原则的高考中,却经常会考察考生运用数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现实生活中很多地理事物需要进行数字统计、测量、计算,才能得出结论。
【题型分析】高考中的地理计算一般考查最基本的原理和概念,需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但是因为此类问题的题干常以图表或材料的形式呈现,需要从图表或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然后进行计算,所以难度较大。
【命题方向】(1)地球运动类(包括:时间计算、太阳直射点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昼夜长短计算等)(2)比例尺、经纬网计算类(3)人口问题类计算(包括:人口密度计算、自然增长率计算、城市化水平计算)这类题除需临发挥外,更需要考生在平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狠抓规律和原理的应用。
一.地球运动类计算(一)计算时间和日期范围的模式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以及日期范围的计算使用的都是同一个计算模式。
1.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根据材料提供的已知地点及时间,推算某地是某时(或根据时间推算在某地)。
具体的解题步骤:【解题步骤】① 找出两地经度,将东经度放东边,西经度放西边的模式进行分布。
① 据经度差计算时间差:15°=1h,1°=4min① 东加西减。
超过24,加一天,负数加24,日期减一天。
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1、时区数=经度/15(如果出现小数就四舍五入)2、时区数=经度/15=商……余数(如果余数小于7.5度,则时区=商数;如果余数大于7.5度,所在时区=商数+1)注意: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如:东经100度在(东七区)100/15约=7 或100/15=6……10(余数大于7.5度)所以东经100度在东七区。
【扩展】根据时间推算在某地的原理相同,根据东早西晚原理,把时间大的放东边,时间小的放西边。
根据时间差推算经度差,即可根据已经地点的经度进行推算。
地理公式数学高中练习题及讲解

地理公式数学高中练习题及讲解### 地理公式数学高中练习题及讲解#### 练习题一:经纬度计算题目:某地位于北纬45°,东经90°。
请计算该地与赤道的距离,并给出该地的经纬度坐标。
解答:地球赤道的周长大约是40,075公里。
赤道上的每个纬度间隔大约是111公里。
由于该地位于北纬45°,我们可以计算出该地与赤道的纬度差为45°。
距离 = 纬度差× 111公里/度距离= 45 × 111 = 4995公里因此,该地与赤道的距离大约是4995公里。
经纬度坐标为(45°N, 90°E)。
#### 练习题二:地形高差计算题目:某地海拔为500米,另一地海拔为1500米。
两地在同一纬度上,距离为100公里。
请计算两地之间的高差。
解答:两地的海拔差可以通过直接相减得到。
高差 = 1500米 - 500米 = 1000米由于两地在同一纬度上,高差就是海拔差。
因此,两地之间的高差为1000米。
#### 练习题三:时区计算题目:某地位于东经120°,当前时间是中午12点。
请计算此时西经60°的地方时间。
解答:地球被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覆盖15°经度。
东经120°和西经60°相差180°,即跨越了12个时区。
由于东经120°比西经60°快,我们需要从西经60°的时间上加上12个小时。
所以,西经60°的地方时间 = 12点 + 12小时 = 24点(即次日0点)#### 练习题四:地球半径与周长题目:已知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公里,计算地球的赤道周长。
解答:地球的赤道周长可以通过公式计算:\[ 周长 = 2\pi \times 半径 \]将地球的平均半径代入公式:\[ 周长 = 2\pi \times 6371 \approx 40,075 \text{公里} \]因此,地球的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5公里。
地理相关计算(含例题)答案

地理相关计算(含例题)答案地理相关计算(含例题)答案在地理学中,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运用各种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地球上的自然与人文现象。
本文将介绍地理学中常见的计算类型,并提供相应的例题和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些计算方法。
一、地球的尺度计算地球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星球,为了方便研究和表示地球上的各种现象,我们需要将其缩小到适当的尺度。
以下是地理学中常用的地球尺度计算方法:1. 经纬度计算:- 例题:如果一个地点的纬度为40°,经度为120°,它属于哪个经纬度区域?- 答案:这个地点属于北纬40°、东经120°的经纬度区域。
2. 地球表面距离计算:- 例题:两个城市A和B的经纬度分别为A(40°N, 100°E)、B(35°N, 110°E),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是多少?- 答案:利用经纬度计算公式,可得出城市A和B之间的直线距离为约630公里。
二、地图比例尺计算地图是地理学中常用的一种信息展示方式,通过地图可以直观地了解地球上各个地区的分布情况。
为了便于准确测量和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和面积,我们需要地图比例尺。
1. 比例尺计算:- 例题:某地图的比例尺为1:10000,地图上两个点之间的实际距离是5厘米,那么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答案:根据比例尺,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00厘米,所以5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000厘米,即500米。
三、人口密度计算人口密度是描述一个地区人口分布稠密程度的指标,通过计算人口密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口聚集情况和人口分布的规律。
1. 人口密度计算:- 例题:某城市总面积为100平方公里,总人口为50万人,那么该城市的人口密度是多少?- 答案:人口密度等于总人口除以总面积,即50万人/100平方公里,所以该城市的人口密度为5000人/平方公里。
四、气候相关计算气候是地理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计算气候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地球上的气候变化。
高考地理答题要点之地理计算专题

高考地理答题要点之地理计算专题高考地理答题要点之地理计算专题地理计算专题1.经纬度计算: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111km,1°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n-1)d≤⊿h<(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4.流域面积的计算: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关时间计算: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②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③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④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多少。
8.昼夜长短计算: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2;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12小时,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大小地的夜长。
9.太阳直射点的确定:①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线;②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高中地理简答题规范系列地理计算专题

高中地理简答题规范系列(一):地理计算专题1.经纬度计算:①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②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③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④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111km; 1°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n-1)d≤⊿h<(n+1)d ( n表示等高线的条数, d表示等高距 )。
4.流域面积的计算:⑴绘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⑵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关时间计算:⑴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⑵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⑶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⑷日期界线有两条:①时间界线:即地方时0时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②空间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③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⑸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 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6.地球自转速度计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其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15°;②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南北极点为0,任意纬线上线速度Vф=1670cosф km/h ;③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上除极点外的任一点都相等,线速度比地面对应点大。
高中地理时区计算试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时区计算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世界标准时间(UTC)是指哪个时区的时间?A.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GMT)B. 北京时间(CST)C. 纽约时间(EST)D. 东京时间(JST)2. 当北京时间为中午12点时,伦敦时间是多少?A. 4点B. 5点C. 6点D. 7点3. 以下哪个城市位于东八区?A. 纽约B. 伦敦C. 北京D. 悉尼4. 如果美国东部时间(EST)是早上8点,那么西海岸的太平洋时间(PST)是多少?A. 5点B. 6点C. 7点D. 8点5. 两个时区之间相差3小时,如果第一个时区是上午9点,那么第二个时区的时间是多少?A. 12点B. 6点C. 3点D. 12点30分二、计算题6. 假设你在北京(东八区),你的朋友在纽约(西五区)。
当你在北京时间下午3点给他打电话时,纽约时间是多少?7. 如果你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PST,西八区)工作,而你的家人在印度(IST,东五区半),计算当你在PST上午9点开始工作时,印度时间是多少?8. 某国际会议在伦敦(格林尼治标准时间,UTC)下午2点开始,如果会议持续3小时,那么在东京(东九区)的结束时间是什么时候?三、简答题9. 解释为什么不同地区需要不同的时区,并且说明时区是如何划分的。
10. 描述一下夏令时的概念,并解释它对时区计算的影响。
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C4. C5. B二、计算题6. 当北京时间(东八区)下午3点时,纽约时间(西五区)是前一天的下午3点减去13小时,即前一天的凌晨2点。
7. 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PST,西八区)是上午9点时,印度(IST,东五区半)的时间是PST上午9点加上13小时30分钟,即当天晚上10点30分。
8. 伦敦(UTC)下午2点开始的会议持续3小时,结束时间是下午5点。
东京(东九区)比伦敦快8小时,因此东京的结束时间是第二天的凌晨1点。
三、简答题9. 不同地区需要不同的时区以适应当地的日出日落时间,以便更好地安排日常生活和工作时间。
高—地理计算专题

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学
地理基本运算专题一
衡水中学地理组:郭春雨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班级:考号:分数:
一、比例尺基本计算(每题5分)
1.甲乙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为500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为一千五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上,两地之间的图上
距离为多少厘米?(保留4位数)
2.在比例尺为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cm,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
千米?
二、经纬线基本计算(每题5分)
1.某人站在北回归线上求其到南极点的直线距离
地理试题·第 1 页共 1 页。
高二上册地理计算练习题

高二上册地理计算练习题地理计算是地理学习中重要的一环,通过运用数学方法和公式,对地理现象进行测量、计算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二上册地理计算的练习题,帮助同学们巩固知识并提升计算能力。
题目一:计算经度的变化量已知某地经度为120°30′E,经过某点的经线是东经,到东经135°时,经线与原经线的夹角为45°。
请计算经线每增加1°时的纬度变化量。
解析:根据题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将问题分解为两部分。
首先,计算经线经过135°时与原经线的夹角为45°,根据夹角的定义和正切函数的性质,可以得到以下方程:tan(45°) = Δlat / Δlon其中,Δlat为纬度变化量,Δlon为经度变化量。
由于该经线是东经,所以Δlon = 135° - 120°30′ = 14°30′ = 14.5°。
由此可得:1 = Δlat / 14.5Δlat = 14.5因此,经线每增加1°时的纬度变化量为14.5。
题目二:计算地表坡度某山顶海拔高度为800米,山脚海拔高度为200米,两地水平距离为5千米。
请计算该山坡的坡度。
解析:坡度是指垂直距离与水平距离的比值,可以用百分数表示。
根据题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坡度:坡度 = (山顶海拔高度 - 山脚海拔高度) / 水平距离 * 100%代入已知数值,可以计算得到:坡度 = (800 - 200) / 5 * 100% = 600 / 5 * 100% = 12000%因此,该山坡的坡度为12000%。
题目三:计算时区差某城市位于经度120°E上,该城市的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快3小时。
请计算该城市所在时区的经度。
解析:根据题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利用时区的概念来计算该城市所在时区的经度。
时区每隔15°经度相差一个小时,因此该城市所在时区的经度差为3小时 * 15°/小时 = 45°。
高中地理计算专题

(三)人文地理有关计算计算类别相关原理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密度的计算人口密度=人口总量/分布面积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城市化水平等于城市人口数除以该地区总人口数计算类别相关原理气温计算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气压梯度的计算单位距离的气压差流域径流量的计算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地震释放能量的计算震级每隔一级,能量相差30倍营养级固定能量的计算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仅有10%~20%传递给下一营养级典型例题1.两地之间距离的计算两地之间距离的计算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已知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只要量出所求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再用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进行计算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单位一定要一致。
二是通过经度或纬度差来进行计算,纬度差1 度的经线长约为 111 千米,经度差1 度的纬线长约等于 111 千米×cosφ(φ为所求地的纬度)。
【例 1 】(广东地理卷)下图为在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1)-(2)题。
(1)①山脉南北绵延约()A 200千米B 700千米C 400千米D 1400千米(2)L段(①、②两山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A 50千米B 100千米C 300千米D 500千米【解析】①山脉自南向北约延伸了6个多纬度,根据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0的两地相距约111KM可知,该山约长700千米。
图中L段的距离约为4个经度差,但需注意,500N并非是一个大圆,即在该纬线上经度差10的两地并非差111KM,而是111KM×Cos500,很显然Cos500的值介于1/2到1之间,故L段的距离约为300KM。
【答案】(1)B (2)C2.相对(断崖)高度的计算断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表现为若干条等高线的重叠处,其顶部的海拔高度应为几条重叠等高线中海拔最大值或之上,而底部的海拔高度应为几条重叠等高线中海拔最小值或之下,同时通过归纳得出,断崖的顶部和底部的相对高度 H为: d(n-1)≤ H < d(n+1)(其中d为等高距, n 为重叠的等高线条数)【例2】(广东地理卷)读右图,判断断崖顶部的E 点海拔可能为()A.59 米B.99 米C.199 米D.259 米【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断崖顶部的海拔高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tg35°≈0.7 tg45°=1 tg60°≈1.732
(四)其他计算
计算类别
相关原理
气温计算
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每上升100m,气温下 降0.6℃
气压梯度的计算 单位距离的气压差
流域径流量的计算 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地震释放能量的计 震级每隔一级,能量相差30倍 算
营养级固定能量的 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仅有10%~20%传递给下一
计算
营养级
典型例题 1.两地之间距离的计算 两地之间距离的计算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已知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只 要量出所求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再用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 尺)进行计算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单位一定要一致。二是通过经度或纬 度差来进行计算,纬度差1 度的经线长约为 111 千米,经度差1 度的 纬线长约等于 111 千米×cosφ (φ 为所求地的纬度)。
地理计算专题
知识纲要 地理计算能力是地理科高考考试说明中能力要求的第十点能力要求
的规定,也是高考地理考查的基本技能之一。从“定性分析”到“定量 分析”,是现代地理学的发展方向之一,计量地理、遥感地理、数字地 球等的发展,使地理学显示出蓬勃生机。地理计算问题,由于能较好地 检验考生对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运用能力,能较好地体现对考生 思维品质的考查。运用学过的规律、原理,通过一定的运算,求出各种 地理数据,是学习地理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同时运算的过程也是对地理 知识,地理原理掌握和应用的过程。近几年的高考中,每年都有分值不 等的地理计算类题目出现。而成为全国及各地高考地理试题的一大亮 点。 一、各种地理计算之间的关系
半球为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在楼房布局时建议采用东北-西南向
或西北-东南向。
⑤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
赤道地区是23°26’
南北半球热带地区介于23°26’和46°52′之间,具体度数是(当地纬
度+23°26′)。
南北半球温带地区是46°52′。
南北半球寒带地区是46°52′,但也可以当作当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的
密度
人口自然
增长率
城市化水平
的计算 地面高度 逆温的计算 地球 恒星年 回归年 二、各种地理计算的基本原理
(一)与地球地图有关的计算 计算类别
相关原理
地理坐标(经纬度) 的计算
①1º经线长为111km, 1º纬线长为111co sφkm〔其中ø为纬度〕;②北极星的地 平高度等于当地纬度
比例尺的计算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地球上作为日期界线的两条经线,一条是作为日界线的1800经线, 另外一条即时零时线,即NA为3月21日和3月22日的分界,时间为零时, 据此可推出东八区的北京比这儿早4小时,即3月22日4时。 【答案】(1)600E;1800 (2)22 4
5.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①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是:H=[90°-β(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
地球上某点A(X,Y)关于地心的对称点坐标(X ′,Y′),X′=180°-X(与X相反的经度),Y ′与Y的数值相等,处于相反的半球。
(三)人文地理有关计算
计算类别
相关原理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计算
人口密度的计算 人口密度=人口总量/分布面积
城市化水平的计算 城市化水平等于城市人口数除以该地区总人口数
点纬度的差值)],其中 β 的求法采用同一半球相减、不同半球相加
的原则,永远取正值。
②利用垂直物体的日影计算:cotH=影长/物体长度。
③太阳能热水器的采光面与楼房顶面的夹角=β(β同①)
④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楼房间隔L 的计算:L=楼高×cotH°( H°即
当地全年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北半球为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南
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 算
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 根据: (n-1)d ≤▲H<(n+1)d〔其中n表示 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 距。
流域面积的计算
作出流域的分水岭(山脊线),由分水 线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
(二)与地球运动有关的计算 计算类别
相关原理
时区、区时和地 ①某地时区序数=该地经度÷15º,对商四舍五入取
运动规律及其所产生的地理意义的掌握程度,同时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判
断光照图的能力和进行条件转换的能力,以及一些地理现象的季节性差
异等情况。
题(1)中阴影部分为黑夜,而晨昏线经过图中心的北极点,故该日
为春分或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因
中心点为北极)可知,晨昏线中左下半截为晨线,甲点位于晨线之东
①地方时:不同经度的时间。掌握东加西减、东早西晚的原则,每相差 15 度,时间上相差1 小时,4 分钟相差1 度。根据已知时间求经度 时,注意用时间的早晚来确定经度的东西方位。 ②区时:各地没有特殊说明情况下使用的时间。先掌握时区的计算,区 时的计算方法与地方时的原则相同,每相差一个时区时间相差一个小 时。注意地方时与区时的相互转换。 ③标准时:各国统一使用的时间。绝大部分国家只有一个标准时,多采 用这个国家东部时区的区时,也有采用半区时的国家,如印度等;少数 大国有两个标准时,如中国、美国、俄罗斯等。注意一个国家的任何地 区,所使用的时间都为标准时,除非有特别说明是所在时区的区时或所 在经线的地方时时例外。 ④北京时间:我国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东经 120 度的地方时。注意北京时间不等于北京地方时,在有关日出日落时间的 题目中多采用的是地方时。 【例3】(全国文综)读中心点为北极的示意图(右下图),判断 (1)-(2)题
【例1 】 (广东地理卷)下图为在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 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①山脉南北绵延约( ) A 200千米 B 700千米 C 400千米 D 1400千米 (2)L段(①、②两山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 ) A 50千米 B 100千米 C 300千米 D 500千米 【解析】①山脉自南向北约延伸了6个多纬度,根据同一条经线上,纬 度相差10的两地相距约111KM可知,该山约长700千米。图中L段的距离 约为4个经度差,但需注意,500N并非是一个大圆,即在该纬线上经度 差10的两地并非差111KM,而是111KM×Cos500,很显然Cos500的值介于 1/2到1之间,故L段的距离约为300KM。 【答案】(1)B (2)C 2.相对(断崖)高度的计算 断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表现为若干条等高线的重叠处,其顶部的海拔高 度应为几条重叠等高线中海拔最大值或之上,而底部的海拔高度应为几
Vø=1670cosφkm/h。
1太阳日比1恒星日长3分56秒。
零时经线以东至日界线(180度经线)为地球上 的“今天”, 以西至日界线(180度经线)为地球 上的“昨天”。如果将地球分为“今天”和“昨 天”,那么,“今天”所占地球的比例为180°经 线的地方时/24。
①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90º)向四周依次递 减;昼半球>0º,夜半球<0º,晨昏线上为0º;②正午 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赤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 侧递减,则H=90º-▲φ。
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º。 日出时刻=12-昼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北半球为例)周期为1 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哈雷彗星的回归周 期为76年。
太阳直射点的特征:①正午太阳高度为90º的纬 线;②太阳高度最大的经线,也是地方时为12时的 经线。
(1)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甲地的时间为( )
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
(2)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
①甲地的间为( )
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
②北京为( )
A.6日8时
B.7日8时
C.6日20时
D.7日20时
【解析】本题较好地体现了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主要考查考生对地球
度数。
【例5】(苏豫大综合)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
居民乔迁新居,居住条件和环境显著改善。请读图,运用以下公式及相
关知识回答(1)-(2)题。
①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H=90°-|φ-δ|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
φ为当地纬度,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
冬半年取负值。
恒星日 太阳日 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计算
中心对称点的计算
自转 黄赤交角 公转
时区、区时、地方时计算 不同日期的分界线及范围的计算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太阳直射点
坐标的计算
回归周期
的计算
太阳高度和 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 长短 地图 比例尺
纬度和经度地面高度ຫໍສະໝຸດ 图上距离的计算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
气温 气压梯度
海拔
人口
条重叠等高线中海拔最小值或之下,同时通过归纳得出,断崖的顶部和 底部的相对高度 H为: d(n-1)≤ H < d(n+1) (其中
d为等高距, n 为重叠的等高线条数) 【例2】 (广东地理卷)读右图,判断断崖顶部的E 点海拔可能为( ) A.59 米 B.99 米 C.199 米 D.259 米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断崖顶部的海拔高度。从图中看出,重叠的几 条等高线中海拔最高为 250米,因此其顶部E 点的海拔肯定为250 米或 以上,所以只有D 是正确的。 【答案】D 【变式】如果设问E 所在断崖的相对高度的话,则可能是( ) A.59 米 B.99 米 C.199 米 D.259 米 【解析】d(n-1)≤ H < d(n+1) 50×(4—1) ≤ H <50×(4+1) 150 ≤ H <250 则选C 【答案】C 3.时区、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
方时的计算
整数;②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º,地方时相差1